(完整版)第六章-脂类代谢(中职护理《生物化学》)课件_第1页
(完整版)第六章-脂类代谢(中职护理《生物化学》)课件_第2页
(完整版)第六章-脂类代谢(中职护理《生物化学》)课件_第3页
(完整版)第六章-脂类代谢(中职护理《生物化学》)课件_第4页
(完整版)第六章-脂类代谢(中职护理《生物化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六章 脂类代谢九江市卫生学校 邹 弯本章内容脂类的概述血脂与血浆脂蛋白甘油三酯的代谢磷脂代谢(自学)胆固醇代谢学习目标 掌 握脂肪动员的概念和限速酶酮体的概念、生成和利用的部位及生成的生理意义血脂的概念,血浆脂蛋白的分类和功能 了 解脂肪酸的氧化分解和甘油代谢胆固醇的来源和去路 熟 悉脂类的生理功能和分布及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甘油三酯、磷脂、胆固醇的合成部位和原料脂肪肥胖Oh! No!脂类的概述 一,脂类的概念 脂肪和类脂的总称,是生物体内重要的有机物质,不溶于水而溶于有机溶剂(乙醚、氯仿等)。脂类脂肪类脂磷脂胆固醇、胆固醇酯糖脂一分子 甘油三分子 脂肪酸甘油三酯分类含量分布生理功能脂肪甘

2、油三酯 95脂肪组织血浆1. 储脂供能2. 提供必需脂肪酸3. 促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维生素A、D、E、K)4. 保温作用5. 缓冲作用,保护内脏类脂糖酯、胆固醇及其酯、磷脂5生物膜神经血浆1. 维持生物膜的结构和功能2. 胆固醇可转变成类固醇激素、维生素、胆汁酸等3. 构成血浆脂蛋白脂类的分类、含量、分布及生理功能 脂肪酸饱和脂肪酸 动物 固态不饱和脂肪酸 植物 液态亚油酸、亚麻酸、花生四烯酸、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必需脂肪酸人体不能自身合成,必须由食物供给维持生长发育皮肤正常代谢降低胆固醇抗动脉粥样硬化第一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定义:血浆中所含的脂类。组成:甘油三酯 总胆固醇 磷 脂 游离胆

3、固醇 游离脂肪酸高脂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 高胆固醇血症一,血 脂动脉粥样硬化血脂食物中脂类体内合成脂库动员氧化供能进入脂库储存构成生物膜转变成其它物质来源去路测血脂时间:饭后12-14h采血来源:外源性从食物中摄取 内源性肝、脂肪细胞及其他组织合成后释放入血第一节 血脂与血浆脂蛋白二,血浆脂蛋白 脂肪在血中的运输形式(一)定义: 血浆中的脂类与载脂蛋白结合组成的复合体。(二)分类: 密度分类法:CM、VLDL、 LDL、 HDL 电泳分类法:CM、前-LP、-LP、-LP电泳法 CM 前 超速离心法乳糜微粒 ( CM)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1,乳

4、糜微粒(CM) 来源:由小肠粘膜细胞合成,经淋巴入血 功能:血中外源性甘油三脂和胆固醇的运输形式2,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 来源:主要由肝细胞合成,分泌入血,少量来自小肠 功能:是血中内源性甘油三脂及胆固醇的运输形式(三)血浆脂蛋白的功能脂肪肝:VLDL合成分泌,导致甘油三酯转出肝细胞发 生障碍。3,低密度脂蛋白(LDL) 来源:在血浆中由VLDL转变而来 功能:是血中内源性胆固醇的运输形式4,高密度脂蛋白(HDL) 来源:主要由肝细胞合成,此外,小肠也可合成少量,还有血浆中的CM、VLDL脂解过程中所释放的磷脂、胆固醇及apo也参与产生新生的HDL 功能: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到肝内进行

5、代谢(逆向转运)(三)血浆脂蛋白的功能血 浆 脂 蛋 白 代 谢 总 图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脂质代谢失常有关,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病理基础。其本质是动脉壁对从血浆侵入的脂质的反应。主要病理改变是动脉壁出现粥样斑块,而胆固醇和胆固醇酯则是构成粥样斑块的主要成分。主要与血浆中LDL和VLDL增多有关;而HDL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与胆固醇泡沫细胞1. LDL和VLDL具有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理基础之一是大量脂质沉积于动脉内皮下基质,被平滑肌、巨噬细胞等吞噬形成泡沫细胞。 血浆LDL水平升高往往与AS的发病率呈正相关。 2. HDL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 血浆HDL浓度与

6、AS的发生呈负相关。 (1)肝外组织的胆固醇转运至肝,降低了动脉壁胆固 醇含量;(2)抑制LDL氧化的作用 组成%CMVLDLLDL HDL蛋白质0.5-25-1020-2550脂类98-9990-9575-8050甘油三酯80-9550-70105胆固醇及其酯4-515-1948-5020-22磷脂5-7152025合成部位小肠黏膜细胞肝细胞血 浆肝、肠功能转运外源性TG转运内源性TG转运胆固醇到肝外组织转运肝外胆固醇至肝内代谢血浆脂蛋白的组成、合成部位和功能第二节 甘油三酯的代谢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谢 脂肪动员 甘油的代谢 脂肪酸的代谢 酮体的代谢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一,甘油三酯的分解代

7、谢(一)脂肪动员起始步骤定义:人体脂肪组织贮存的脂肪,在脂肪酶催化下逐 步水解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为释放入血以供 其他组织摄取利用的过程。TGTG脂肪酶H2O脂肪酸DGMGDG脂肪酶H2O脂肪酸甘油H2O脂肪酸MG脂肪酶限速酶: 甘油三酯脂肪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激素敏感性脂肪酶 脂解激素肾上腺素抗脂解激素 胰岛素(-)(+)促进脂肪动员抑制脂肪动员肾上腺皮质激素胰高血糖素去甲肾上腺素(一)脂肪动员(二)甘油的代谢甘油 -磷酸甘油 ATP ADP 磷酸二羟丙酮NAD+ NADH+H+ 糖异生 乳酸或CO2和H2O甘油磷酸激酶磷酸甘油脱氢酶葡萄糖或糖原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脂肪酸CO2+H2O+大

8、量能量(ATP)反应组织:肝脏 肌肉(除脑组织和成熟红细胞)氧化部位:细胞线粒体反应过程:脂肪酸活化为脂酰CoA脂酰CoA进入线粒体脂酰CoA的-氧化乙酰CoA的彻底氧化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1,脂肪酸的活化 脂酰 CoA 的生成活化部位:细胞胞液耗能:消耗2分子ATPRCOOH+CoASHRCOSCoA脂酰CoA合成酶ATPAMP+PPiMg2+ 2Pi脂肪酸脂酰CoA2.脂酰CoA进入线粒体 脂肪酸氧化的酶系存在线粒体基质内,但胞液中活化的长链脂酰CoA却不能直接透过线粒体内膜,必须与肉碱结合成脂酰肉碱才能进入线粒体基质内。RCO-SCoACoA-SH肉碱脂酰转移酶(CH3)3N+CH2CH

9、CH2COOHOH肉碱(CH3)3N+CH2CHCH2COOHRCO-O 脂酰肉碱反应由肉碱脂酰转移酶催化: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三,脂肪酸的氧化分解3. 脂酰CoA的-氧化过程 概念:脂酰CoA进入线粒体基质后, 在脂肪酸氧化酶复合体的催化下,在脂酰基-碳原子开始通过脱氢、加水、再脱氢及硫解4步连续的化学反应,产生1分子乙酰CoA和比原来少2个碳原子的脂酰CoA 。 部位:线粒体基质脂肪酸的-氧化(线粒体)脱氢 加水 再脱氢 硫解 脂酰CoA -羟脂酰CoA- 酮脂酰CoA(少2个C的)脂酰CoA +乙酰CoA 脂酰CoA 脱氢酶,-烯酰CoA羟脂酰CoA脱氢酶 NAD+NADH+H+,-烯酰

10、CoA 水化酶H2O FADFADH2酮脂酰CoA 硫解酶CoA-SH COSCoA继续-氧化4,乙酰CoA的彻底氧化 进入三羧酸循环终产物: CO2+H2O+大量能量(ATP)能量的释放(以软脂酸为例): 1分子软脂酸(16C)活化生成的软脂酰 CoA 经7次-氧化.总反应式如下:软脂酰CoA + 7FAD+7NAD+ + 7CoA-SH + 7H2O 8 乙酰CoA + 7 FADH2 + 7 (NADH + H+) 1分子软脂酸彻底氧化共生成: (128)+(27)+(37) =131分子ATP 减去脂肪酸活化时消耗 ATP 的 2 个高能磷酸键净生成129分子ATP。四,酮体的生成及利

11、用脂肪酸在肝脏的特殊代谢氧化供能葡萄糖血 脑 屏 障血液脑组织脂肪酸 供能?酮体(肝内)CO2+H2O(肝外)甘油三酯甘油脂肪酸(脂肪组织内)CO2+H2O糖异生CO2+H2O (各组织内)脂肪动员 肝脏中脂肪酸-氧化生成的乙酰CoA, 大部分转缩合成乙酰乙酸(30%)、-羟丁酸(70%)和丙酮(极微)。这三种中间产物统称为酮体。1,酮体的生成 部位:肝细胞线粒体 原料:乙酰CoA,主要来自脂肪酸的-氧化。 关键酶:HMG CoA合成酶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合成过程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2、酮体的利用乙酰乙酸 -羟丁酸乙酰乙酰辅酶A乙酰辅酶A三羧酸循环( 肝内生酮,肝外利用 )利用器官:心肌、骨骼

12、肌、脑和肾等注意:丙酮水溶性强,易挥发可随呼吸道及尿道排出,不被人体利用。途径:3、酮体代谢的生理意义 生理意义 病理意义肝内生酮 肝外利用时(糖尿病/严重饥饿)体内酮体生成增加血酮 酮症酸中毒肝脏向肝外(肌肉/大脑)组织输出脂肪酸能源的有效形式,酮体具有分子小、溶于水、便于血液运输,并易于通过血脑屏障等特点。四,酮体的生成及利用二,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合成器官: 肝 脏 脂 肪VLDL入 血储 存合成部位:细胞液合成原料:脂酰CoA -磷酸甘油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一)-磷酸甘油的来源(二)脂酰CoA的来源-磷酸甘油磷酸二羟丙酮糖的分解代谢甘油(肝、肾)磷酸化脂酰CoA脂肪酸原料:乙酰CoA

13、供氢:NADPH供能:ATP糖的氧化分解氨基酸分解磷酸戊糖途径活化还原一,甘油三酯的合成代谢-磷酸甘油2分子 脂酰CoA磷脂酸甘油二酯1分子 酯酰基甘油三酯转移酶脱磷酸转移酶第三节 磷脂代谢(自学)第四节 胆固醇代谢胆固醇 结构: 环戊烷多氢菲 存在形式: 游离胆固醇 胆固醇酯 分布及含量 分布:脑及神经组织 25% 肝、肾、肠、皮肤 激素 含量:正常成人约含140g,平均 2g/kg一,胆固醇的来源1,来源: 外源性-动物性食物 肝、脑、肉类、蛋黄、奶油等 内源性-体内各组织细胞合成 主要 (50%以上) 原料及条件乙酰CoANADPH+H+ATP 糖的有氧氧化磷酸戊糖途径2,合成部位:肝 肾 (除脑组织及红细胞)3,合成原料:糖的有氧氧化 4,合成的基本过程:一,胆固醇的去路 胆固醇在体内不能被氧化分解为CO2和H2O(缺乏氧化的酶),其代谢去路是转变为胆汁酸、类固醇激素及维生素D31,转化为胆汁酸(主要去路 40%) 部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