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免疫学:15 移植免疫_第1页
医学免疫学:15 移植免疫_第2页
医学免疫学:15 移植免疫_第3页
医学免疫学:15 移植免疫_第4页
医学免疫学:15 移植免疫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移 植 免 疫 DEPARTMENT OF IMMUNOLOGY 一、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 二、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四、器官移植相关的免疫学问题组织器官移植种类和命名 自体移植 同一个体 自体断肢再植,自体皮片移植 autologous transplantation同系或同基因移植 同系或同基因 人的单卵双生子间的器官移植同品系小鼠的皮片移植 isogeneic transplantation 同种移植 同种不同基因 人与人之间的肾移植/不同品系小鼠间的皮片移植 allogeneic transplantation 异种移植 异种动物间 狗的器官移植给猩猩/

2、猪的器官移植给狗xenogeneic transplantation 组织工程 培育人类器官 移植名称 供者、受者关系 举例Types of graft将来自一个个体的细胞、组织或器官移植于另一个个体的过程称为组织或器官移植。供者(donor):提供移植物(graft,transplant)的个体受者(recipient):接受移植物者Transplantation(移植)器官和组织移植的一般规律器官移植种类和命名 根据移植物形态结构:器官移植、组织移植、细胞移植、基因移植 根据移植部位:原位移植、异位移植一、同种异体器官移植排斥的机制 1、介导同种移植排斥反应的抗原 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MH

3、C) 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 其他参与排斥反应发生的抗原人类ABO血型抗原组织特异性抗原 首次植皮第5天 首次植皮第12天 再次植皮第5天2、T细胞识别同种抗原的机制直接识别(direct recognition):受者的同种反应性T细胞(alloreactive T cell)直接识别供者APC表面抗原肽-供者的同种MHC分子复合物(pMHC),并产生免疫应答移植物中残留过客白细胞(passenger leukocyte),包括成熟DC和M等在移植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TCR对同种异型MHC分子的直接识别 CTL CTL Th受者T细胞 供者细胞早期排斥:移植抗原不需受者,APC而直接刺

4、激T细胞,如移植物MHC,移植物MHC+多肽,导致MLR,CTLTCR自身MHCTCR识别位点自身MHC多态性残基外源性肽段TCR同种异型MHC同种异型MHC多态性残基自身肽段TCR同种异型MHC同种异型MHC多态性残基自身肽段(A)(B)(C) 移植抗原 受者APC提呈 受者T细胞 MHC I Tc IFN-g IL-2 MHC II CD4+T pTc Tc B APC间接抗原提呈途径:供者移植物的脱落细胞或MHC抗原经受者APC加工处理,以供者MHC来源的抗原肽-受者MHC分子复合物的形式提呈给受者T细胞在中晚期和慢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受者APC移植细胞被受者的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处理与提

5、呈受体Th细胞识别被自身APC所提呈的同种异型抗原肽CTL Th CTL受者 T 细胞TCR对同种异型MHC分子的间接识别直接识别和间接识别比较 直接识别 间接识别 被识别分子形式未经加工处理的异种经处理的同种异型MHCMHC分子 分子 抗原提呈细胞供者APC 受者APC 被激活的T细胞CD8 CTL,CD4 ThCD4 Th为主 排斥反应强度非常强烈较弱或未知 参与排斥反应的类型急性排斥反应(早期)急性排斥反应(中、晚期)、慢性排斥反应 对环胞霉素敏感性敏感不敏感 3、移植排斥反应的效应机制针对移植物的细胞免疫应答效应T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应答发挥关键作用急性排斥反应中,CD4+ Th1细胞是

6、主要效应细胞CD8+ CTL在移植物损伤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CD4+ Th1细胞效应机制: 受者CD4+ Th细胞通过直接或间接途径识别移植抗原并被激活 在移植物局部所产生趋化因子等作用下,出现以单个核细胞(Th1和M)为主的细胞浸润 活化的Th1细胞、M等释放多种炎性细胞因子(IFN-、IL-2等),导致迟发型超敏反应针对移植物的体液免疫应答效应移植抗原特异性CD4 Th2细胞被激活,辅助B细胞活化并分化为浆细胞,分泌针对同种异型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在超急性排斥反应中起重要作用参与移植排斥反应的非特异性效应机制诱导细胞应激,继发炎性“瀑布式”反应 外科手术所致的机械性损伤 移植物经历缺血和缺氧 移

7、植物经历缺血-再灌注,产生大量氧自由基损伤组织细胞二、移植排斥反应的类型 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 1) 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 2) 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 3) 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 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 )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 1) 超急性排斥反应hyperacute rejection 异种器官移植(心、肺、肾)同种

8、器官移植:血管吻合的实质性器官见于反复输血、多次妊娠、长期血透或再次移植个体发生:数分钟、几小时、不可逆、切除移植物1、宿主抗移植物反应(Host versus graft reaction, HVGR) 1) 超急性排斥反应 hyperacute rejection 发生机制:移植前已经存在的抗血型类抗原的抗体(IgM)与血管内皮细胞相应抗原结合,激活补体系统和凝血系统 (1)ABO血型不相容 (2)受者血中含抗供者白细胞、血小板的抗体 (3)非免疫因素:缺血过长、灌洗不彻底等 病理:小血管纤维素样坏死、中性粒细胞浸润、血栓形成、出血Kidney Transplantation Graft

9、Rejection 2) 急性排斥反应acute rejection同种器官移植中最常见,可逆发生:1周3月发生机制:早期:IV型 TDTH ;晚期:T、B病理:组织间质水肿,淋巴细胞、单核、巨噬细胞浸润临床:体温升高,血WBC增加,移植物局部肿胀、疼痛肾移植物中的急性排斥反应3)慢性排斥反应chronic rejection免疫学机制:CD4+ T细胞间接识别VEC表面抗原急性排斥反应反复发作非免疫学机制:组织器官退行性病变急性排斥反应反复发作,渐进性进展,移植物功能减退,对免疫抑制疗法不敏感慢性排斥反应的发生机制三种宿主抗移植物反应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

10、eaction,GVHR 常见:骨髓移植、脾、胸腺移植或免疫缺陷的新生儿输血 发生机制: 1)移植物有足够识别受者移植抗原的免疫活性细胞 2)受者免疫无能,免疫缺陷,无法清除移植物细胞 3)受者、供者HLA型别不符2、移植物抗宿主反应graft versus host reaction,GVHR 临床表现:矮小病、同种移植继发病、消耗病急性:骨髓移植10-70天,发热、皮疹、黄疸、肝功能紊乱慢性:侵犯全身各系统Graft versus host disease 三、移植排斥反应的防治原则 1、供者的选择 红细胞血型检查 检测受者血清中预存的细胞毒性抗HLA抗体 HLA分型 交叉配型1、供者的选

11、择 ABO血型相容试验: 淋巴细胞毒交叉试验(MLR): + 不宜移植 受者血清 + 供者淋巴细胞 - 可行HLA定型或配型试验: 非家庭配型,表现型相同 MHC II(HLA-DR)配合优于MHC I类 HLA-DR和HLA-DQ间的连锁不平衡组织配型(MLR)2、移植物和受者的预处理 移植物预处理 受者预处理Removal of T cells from marrow graft 3、免疫抑制疗法 免疫抑制药物的应用化学类:环孢霉素、FK-506,通过抑制Th细胞IL-2 基因转录生物制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抗胸腺细胞球蛋白、抗CD3、CD4、CD8单抗中草药类:雷公藤、冬虫夏草 清除预存抗体 其他免疫抑制方法4、移植后的免疫监测 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和功能测定 免疫分子水平测定细胞因子、Ab、补体、可溶型HLA分子、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细胞因子受体表达水平四、器官移植相关的免疫学问题 1、诱导同种移植耐受 封闭同种反应性TCR 阻断共刺激信号 供者特异性输血(donor specific transfusion, DST) 过继输注Treg细胞 过继输注或诱导未成熟DC 定向调控Th细胞亚群分化 阻断效应细胞向移植物局部浸润2、排斥反应的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