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使经典诵读具有良好的效果_第1页
如何使经典诵读具有良好的效果_第2页
如何使经典诵读具有良好的效果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与经典同行,扬德育风帆“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是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中国一个拥有千年文明的泱泱大国,有着厚重的历史积淀,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中华经典文化集中了古代圣贤的智慧,且经久不衰,已经成了中华文明的源头活水。如何传承几千年的文明和智慧,不能让它消失和断层,儿童是最好的火炬手,我们要做的是:教导好他们,令他们终生受益并能很好地将经典教育传承下去。2008年以来,驸马小学开展了经典诵读活动,尝试着将国学教育融入到现代教学中。以此为突破口,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培养学生的成功感和美感,把经典诵读活动与德育工作相结合,使之成为当前德育工作真正触及学生心灵,将言语德育转变为行动德育的有效途径。如今,

2、我们已走过五年的时光,虽不能说我们有了丰富的经验,但可以说,我们的学生和老师都从其中或多或少的得到了收益,我们认为经典诵读与和谐德育有着紧密的联系,而且连通了传统与现代的桥梁。下面,简要的将我校五年来在经典诵读活动中的一些作法做以介绍。一、启动经典诵读工程,从宏观上寻找理论与现实的结合点。我们把经典诵读作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抓手,作为提高学生道德情操、文明习惯的德育工程。在这样的理验指导下,我们制定了湖南小学经典诵读三年规划。规划中,既有学校的总目标,又有各年级的分目标。对于各年级经典诵读的内容,我们依据学校的总体要求,作了相应的规定。如低年级以三字经、弟子规为教材;中年级以论语、大学为

3、教材;高年级以年组为教研单位,使用教育局统一发放的的经典文化读本及论语、大学、中庸、唐诗宋词、经典美文为教材,开展诵读活动。而在经典诵读的实施策略上,我们依据小学生的身心特点,作了如下要求:1、着眼“熏陶”,注重“感悟”即以激发兴趣、内化行为、陶冶情操为目标。虽提倡探究但不求甚解,只求朗朗上口,熟读成诵、耳熟能详。要承认个体差异,不求好心切,不求程度整齐划一。教师在操作中只有鼓励,没有责备。宁静勿燥、宁简勿繁。引导学生学习要从易到难、从少到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2、拓宽途径,有效整合(1)经典诵读与礼仪修养、行为规范养成教育相结合。通过三字经、弟子规、论语等经典诵读、领略其内涵,以此内化自己

4、的言行,提升自己的修养与品位,达到德育教育的目的。(2)传统诵读与德育活动相结合。通过感恩节、祭孔活动、运动会、诵读大赛等大型活动,让学生们感受到古圣先贤的博大精深,体回到“润物细无声”的育人道理。(3)经典诵读与创建学习型家庭相结合。引导亲子共同诵读中华经典,共享中华文化大餐,在教学相长中提升整个家庭的文化素养。二、开展经典诵读工程,从微观上探索主观与客观的连接线。人对事物的认知有着一定的科学规律。活动之初,为使此项工作垫定一个较高的起点,我们派人外出学习,到江苏参加培训,学习先进地区的典型经验,为下一步工作的顺利开展打好基础。同时本着循序渐进的原则,我们采取了六个一活动。开辟一段诵读时间。

5、我们每天开辟早自习的时间进行经典诵读活动,班主任老师在诵读工作的组织上注重于常规诵读指导与课外诵读活动的整合。一方面,予以内容的选择、读法的指导,以达到诗文积累、学法引导、习惯巩固;另一方面,课外诵读活动纷呈开展,齐头并进、多彩熏陶,以寻学用互促、学展互促、学做互促。我们要想方设法,坚持严格要求与激趣促学相结合,持之以恒,强化行为定势习惯,引导主观思想重视,激趣促学,变花样削减困难的负影响,唤起学生的学习欲。开设一节经典诵读课。学校将经典诵读课作为学校的校本教材,每周开设一课时对学生进行国学经典的熏陶。一方面在于培养学生对经典诵读的兴趣。众所周知,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保持良好学习状态的动力

6、。因为中华经典诗文有些比较抽象并且拗口,对低年级学生来说学习起来的确比较困难,如何让学生对经典诗文产生兴趣,我们提出了通过各种各种有益活动来实现寓教于乐的要求。另一方面可以拓宽学生知识面。通过教师课堂上的的引导,让学生广泛收集、了解与经典诗文相关的知识,拓宽学生的视野,使其综合素质(言语谈吐、行为习惯、思想修养等)得到锻炼。再次可以促进学科教学质量的提高。引导学生做到学以致用,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语文学科的能力,以及思想品德的教育。学会一种技能。学校采取了多种形式调动学生诵读经典的兴趣和积极性,为了展现经典魅力,提升校园文化品位,经过精心准备,多方筹措下,开设了古筝课。其目的是为了培养孩子们的艺术

7、气质和心智,传承中国文化,具有千年历史的古筝文化与现代教育紧密结合,完美的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培养了他们团体合作、追求卓越的精神,也使学生在学校就可以掌握育种音乐技能。陶冶一种情操。书画文化作为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最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培养了孩子们耐得寂寞、严格认真、勤勉向上的意志品质。为了发扬国学思想,传承发展中国书法艺术,2008年,学校将软笔书法教学引入了课堂,并利用每天下午的课前的时间统一进行午练,看着学生们从笨拙的拿笔到柔韧自如的书写,我们看到了书法教学对陶冶学生情操的意义,更感受到了中国国粹艺术的在学生们身上的未来发展。体会到了书法艺术书法教育对学生智力的开发、创新能力的培养,及

8、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完善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确立一个节日。受西方文化,思潮的影响,圣诞节之类的洋节在学生的心中颇有地位,而中华文化气息浓厚的端午节,仲秋节等民族传统的节日,在学生心目中的地位并不很高。结合经典诵读活动,我校结合每年的端午节、仲秋的纪念活动,选择一天定为民俗节,在这一天开展民俗活动,开展诗文表演,擂台赛等纪念活动。同时大力开展感恩教育,每年的“六一”被学校定为校感恩节,感恩节上,古诗新唱、民乐合奏、感恩短剧,一个个精彩的节目,呈现的是学生们学习国学经典后的精彩,更是对当今的“小皇帝”们进行德育教育的最佳契机。组织一次考级。即根据学生掌握诗文的多少,在学生中开展评定活动,并对在考

9、绩中成绩优异的学生给予“小状元”、“小探花”、“小榜眼”的称号。通过生生比拼,班班竞争,师生合作等评定方式,以此激发学生参与的热情,学习的激情,在校园创设诵读经典的良好氛围。在我校大力推进经典诵读活动的过程中,如果说行政命令可以强制教师从客观需要上不得不做这件事情,那么互动的参与则是从主观意识上使教师真正的感受到不能不做这件事情,至此开展经典诵读,成为师生普遍认同的一项“民心工程”。三、推进经典诵读工程,从过程中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对学生所产生的影响是一项活动是否具有生命力的集中体现。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感到传统的德育工作,教师说的多,学生听的多。师者以传道,授业,解惑的姿态,以俯视的角度告

10、诉学生,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久而久之,大多数学生的感受是,如入芝兰之室,久闻而不觉其香,其结果是视而不见,充耳不闻,如风掠沙尘,转瞬即平。而经典诵读工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感悟,自己体会。因此,我校把经典诵读活动作为突破口,使之成为德育工作的递进,拓展,补充与提升,使德育工作更为立体。经过经典诗文的诵读,学生的思想和行为都经历了一个螺旋上升的转变。学生在其中耳闻目染,身心经受着熏陶。学生们在积累的过程中,更多的是文化和道德的积淀,积淀着知识,积淀着文明。首先,思想上更清澈。就像诗经中所言“思无邪”,学生们时刻以诗文中的言论为准则,约束自己,鞭策自己,使原本纯真的孩子扬溢着文明的诗书气。

11、思想不太坚定的孩子变得不再动摇,不易波动,毅力足了,思想坚毅了。胸怀博大了,而且互相影响,形成了一个积极的集体氛围。例如,学校少先队结合经典诵读活动开展了文明礼仪进校园活动,集中展示了小学生一日礼仪,让每一个学生了解在家、在社会、在学校的礼节。现在无论您何时走进湖南小学,您就会感受到浓浓的礼仪氛围,每一个湖南小学的孩子都能做到绅士的向您行鞠躬礼,礼貌的向您敬队礼,轻身的问声:“客人好。”孩子们变了,因经典而改变,让我们更感受到了祖国未来的希望所在。其次,在行动中,学生们在不经意地效仿着古今中外名人的所作所为,可以说是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学习上变得更勤奋了,主动了,油然而生一种自我责任感。在同

12、学相处间变得更热情了。在面对不良现象时,能有针对性用道德的观念去评判是非。例如,一旦上课时有谁扭捏得不回答问题时,只要一提醒:“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他便声音响亮起来!再如课文中讲到“诚信”的主题时,学生便顺口而出“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再如语文课中讲到春天,学生会自然而然地想到描写春天的诗句,教师能很好地进行调控和指导,让学生尽情地用诗来认识春天、感悟春天、抒发感情。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同学们吟诵的诗句里:春天在哪里?春天就在同学们的心窝里。在诵读活动中,学生们通过知识积

13、累,语文素养都有所提升。同学们经常是出口唐诗,闭口宋词,生活中同学们在交流中也不时会吟出几句经典诗文,或描述事物,或发表议论,或抒发感情,虽不一定贴切,却着实令人欣慰。听,卫生委员边朗诵着“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边示意大家把自己周围的垃圾收拾干净。看,他在自己的考试总结中说:虽然我这次的成绩不错,但我不能骄傲,因为孝经上说,“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禁度,满而不溢。”一旦骄傲了,就会被其他同学追上。瞧,他写完作业还在看书呢,嘴里念着“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学而不思则惘,思而不学则怠”。在同学们的作文中,更是时常出现经典的语句。三年级的一名同学还利用寒假期间,将中华传统美德读本中的

14、文章倒背如流,并在不断的领悟其中的含义,甚至有些章节都能默写下来。通过经典诵读,他对文学充满了兴趣,他准备了一个小本子,每见到、听到有用的格言、俗语、警句或对联,有意思的语句都记下来,坚持一年后,现在他的作文能力突出,思路清晰,表述流畅,每篇作文都得“优”。在诵读的音韵美中去感悟古圣先贤文章的境界,诗词的美感,并结合生活实践,由语言感知,到情感的融入,使“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应勿懒”,这些流传千古的名言,成为学生思维的认同,并演变为行为的展现。我们让学生在诵读中带动家长,共同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活动一经开展,就得到了广大家长的积极响应,而且众多的家长也积极地参与进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诵读,你上联,我下联;你一句,我一句。家长和孩子共同学习,共同提高。在这种自然的交流中,家长与孩子不仅是学习的交流,而更多的是心灵的交流。这种跨越代沟的沟通,是构建学习型家庭的良好开端。许多家长感慨对教师说:“孩子自从开始背诵国学经典,无论从行为上还是从语言上都像换了一个人,这些变化归功于学校能组织开展的经典诵读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活动,教师在学生求善的过程中对之不断地进行鼓励和强化,使学生的求善倾向不断地定型化,形成特有的道德品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