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品康治疗1例反复发热4年案例总结_第1页
魏品康治疗1例反复发热4年案例总结_第2页
魏品康治疗1例反复发热4年案例总结_第3页
魏品康治疗1例反复发热4年案例总结_第4页
魏品康治疗1例反复发热4年案例总结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魏品康治疗1例反复发热4年案例总结【关键词】 名医经验;魏品康;反复发热;肾积水;慢性肾衰魏品康教授为本院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军队国家师承导师,从事临床工作40余年。临证注重病因论治,认为通过对病因的认识可以准确掌握疾病衍变规律,在治疗疑难病时可以透过现象抓住本质。笔者有幸随诊一反复发热4年的患者,魏教授根据病因论治,收效甚捷。现介绍如下。1 病历摘要患者,女,56岁。因反复发热4年余,加重伴尿少浮肿2 d于2007年11月9日就诊。自2003年10月以来,患者无明显诱因出现不规则发热,体温波动在3839 ,无明显咳嗽、咳痰,无尿频、尿急等症状,曾反复在多家医院给予退热等对症处理,症状未见明

2、显好转。2003年11月以“显微镜下血管炎?”入本院风湿科给予强的松治疗,好转后出院,强的松逐渐减至维持剂量,期间体温仍波动在38 左右。至2004年5月,体温高达39 ,且伴有多饮、多尿症状,就诊于某医院时,查血糖高达42 mmol/L,脑垂体MRI及尿比重检查排除肾性及中枢性尿崩症,诊断为“糖尿病”,激素停用后好转,血糖控制在78 mmol/L。2006年8月出现发热,以午后低热为主,不超过38 ,伴尿少、浮肿,未予以处理。半年后症状加重,诊断为“双肾积水、输尿管炎性狭窄”,于泌尿外科行双J管植入术,术后仍发热,尿少症状缓解不明显。2007年9月出现“高热伴左侧肌无力10 d”,诊断为“脑

3、梗塞”,对症处理后肌无力明显好转,期间因双J管脱落更换双J管,术后并发肺部、尿路感染,体温波动在38 左右。尿培养提示屎肠球菌阳性,予“他格适”(替考拉宁)10 d后,尿培养呈阴性,体温逐渐降至正常后出院。2个月后再次出现高热,伴有尿频、尿急,无尿痛,干咳、痰少色白,无咯血、胸痛,无腹痛,无皮疹、出血、头痛、肌肉关节疼痛等,小便色黄,大便稀溏。查血常规:白细胞26.6109/L,中性粒细胞83.40%,血红蛋白64 g/L,血小板452109/L。尿常规:蛋白质(+),白细胞(+),隐血(+),为求进一步诊治而收入我科。2 诊治经过入院时体格检查:T 38.6 ,脉搏85次/min,呼吸16次

4、/min,BP 130/80 mm Hg(1 mm Hg0.133 kPa)。神志清,面色白,面目浮肿,皮肤未见红斑及结节,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巩膜无黄染,副鼻窦无压痛,口唇无发绀,口腔黏膜光滑,咽部无充血,扁桃体无肿大。颈无抵抗,甲状腺无肿大。两肺叩诊清音,呼吸音清晰,未闻及干湿啰音。心界无扩大,心率85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腹部膨隆,肝肾肋下未及,双肾区叩击痛阳性,移动性浊音阴性,双下肢浮肿,下肢肌力级,神经系统查体未见明显阳性体征。辅助检查:入院急查血常规:白细胞19.8109/L,中性粒细胞86.0%,血红蛋白62 g/L,血小板580109/L。肝肾功能:白蛋白

5、24 g/L,球蛋白42 g/L,尿素氮16.6 mmol/L,尿酸708 mol/L,肌酐459 mol/L。电解质基本正常。腹部立位片提示:输尿管双J管在位。胸片:未见明显感染病灶。腹部超声提示:肝大,双肾饱满,右肾明显,双肾肾后性肾衰可能。心电图未见明显异常。外院骨扫描检查:全身多发骨质破坏,尤以颅骨、下颌骨、脊柱病变多见。由于患者反复性尿路感染,此次血常规提示白细胞升高,肝肾功能异常,考虑发热可能系泌尿系感染所致,给予来利信(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治疗。因患者中度贫血,故输注红细胞悬液400 mL及口服速立菲、叶酸片纠正贫血;此外,给予包醛氧淀粉、碳酸氢钠片口服降肌酐、降尿酸等对症治疗。患

6、者第2天体温降至36.5 ,但第3天体温再次升至38.6 。咽试纸、尿真菌涂片均查见菌丝,遂加用大扶康静滴抗真菌,使用1周后,体温仍在38 以上。尿培养提示:白色念珠菌、屎肠球菌阳性。给予替考拉宁抗感染治疗,体温仍无明显下降,遂请血液科会诊。根据患者已做骨扫描检查结果,提示“郎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可能”,查尿渗透压检查排除尿崩症可能。会诊医师建议进一步行骨髓常规、颅骨平片检查及肋骨活检免疫组化,但患者拒绝。入院第10天,魏教授查房时,证见患者痛苦面容,面色白,面目虚浮,全身凹陷性水肿,按之陷指,气短乏力,恶寒,发热,无汗,T 39.5 ,偶有咳嗽,咳少量白痰,无鼻塞、流涕,无关节疼痛,无皮疹

7、,尿多,便溏,舌淡胖,苔薄白,脉沉细弱。肝肾功能检查提示低蛋白血症;血常规示白细胞升高、血红蛋白较低。魏师认为,患者发热属虚劳发热,系阳虚外感及阴虚内热错杂所致,应以扶阳解表、滋阴清热为主。治以麻黄附子细辛汤合秦艽鳖甲汤加减。处方:生麻黄10 g,熟附子10 g,细辛3 g,秦艽15 g,柴胡9 g,青蒿30 g,地骨皮15 g,知母15 g,当归10 g,人参3 g,黄芪30 g,土茯苓30 g,徐长卿30 g,黄连6 g,蚤休30 g,桔梗6 g,紫菀9 g,法半夏15 g,炙甘草6 g。每日1剂,水煎服。3剂后体温下降至38 ,偶有低热。继服上方7剂后体温正常,水肿减轻,白细胞降至正常,

8、贫血有所改善,肾功能较治疗前明显好转。查:白细胞3.90109/L,中性粒细胞30.2%,血红蛋白72 g/L,血小板570109/L,白蛋白26 g/L,球蛋白38 g/L,尿素氮9 mmol/L,尿酸305 mol/L,肌酐224 mol/L。3 讨论 长期发热常见于感染性疾病、血液病、结缔组织病、恶性肿瘤、中枢性发热等。该患者发热长达4年之久,病情复杂,曾先后诊断为“血管炎?”、“糖尿病”、“脑梗塞”、“泌尿系感染”、“肾积水”、“郎汗氏综合征?”等,采用抗生素、激素等对症治疗后仅能暂时使体温下降,继之体温仍会升高。病情逐渐恶化,肌酐升至459 mmol/L,逐渐衍变为慢性肾衰竭。患者生

9、活质量严重下降,生活不能自理。从发热特点来看,本案病程长,反复发作,低热为主,间或出现高热,有泌尿系感染的基础疾病,可归为中医“虚劳发热”范畴。由于长期使用抗生素、激素、抗真菌等药物,此发热不单是感染导致的炎性反应,还是机体功能紊乱的一种表现,与气血阴阳俱虚有关,但治疗上仍需有所侧重。首先分析发热病因。患者长期发热,热邪伤阴,且久病入于阴分,阴虚则生内热,下午为阳中之阴,因此,低热多于午后发作,体温不超过38.5 ,一旦正气来复,正邪交争剧烈则高热,正不胜邪则又由高热转为低热。由于阴阳互根,阴损及阳,则阳亦虚,加之激素等药物可消耗阳气而导致阳虚,出现面色白、便溏、舌淡胖等一派阳虚之象;津液失于

10、阳气温煦,则泛溢肌肤,表现为水肿,且以下肢明显。阳不化气,则呈现少气懒言、倦怠乏力等气虚之证。阴虚也导致生血乏源,久则血虚,最终气血阴阳俱损,而以阴阳两虚为最根本病因。治疗上主要针对两大主证:一方面患者恶寒明显,“有一分恶寒则有一分表证”,脉不浮反沉,属少阴伤寒证,故用麻黄附子细辛汤。方中附子温少阴之经;麻黄散太阳之寒而发汗;细辛助附子温肾,又助麻黄解表。另一方面,该患者发热多为午后低热,又具备阴虚发热的特点,故以秦艽鳖甲散清虚热。方中秦艽、柴胡、地骨皮、青蒿清热除蒸;知母、当归滋阴养血。由于患者舌质淡胖,而非红瘦无苔,故去鳖甲以防滋腻碍邪。此外,方中黄芪补中益气,人参大补元气,与黄芪相伍,补益肺脾之气;黄芪与当归相伍补气生血;土茯苓、徐长卿清化湿浊;蚤休、黄连清热解毒、清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