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市九龙坡区地质灾害普查调查报告峡大学重庆市九龙坡区地质灾害普查调查报告项目负责:张国栋报告主编人:胡志宇报告审查人:肖诗荣调查人员:胡志宇陈勇高德军王彦海陈明党超肖诗荣刘刚卢树盛赵翔吴尧枝管鸿飞提交报告单位:三峡大学提交报告日期:二 0一一年二月目录1前言任务由来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领导的指示,2010年6月24日,国土资源部召开了全国地质灾害隐患再排查紧急行动部署动员视频会议,徐绍史部长作了重要讲话。6月28日,国土资源部在成都召开了地震灾区和三峡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会议,要求:“要着力对一个地区地质环境稳定性进行再认识,对重大地灾隐患进行再发现。我们要对这个地区情况很熟悉,坚决防止出现
2、:看似 稳定实际不稳定,本来稳定后来又发生,本来稳定演变为不稳定这三种情况。我们要针对震区、 库区再一次进行调查。”由于2009年后续规划编制时,时间很紧,所以对后规新增加的屏障区的崩塌、滑坡等,未 能进行全面系统地调查,对屏障区范围内的地质灾害,没能进行全面普查。对此,三峡库区地质 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立即部署,重庆市国土资源局及三峡地质灾害防治指挥部遵照办公 室的指示和具体安排,下达了此次地质灾害调查任务,由三峡大学承担重庆市九龙坡区三峡库区 地质灾害普(调)查工作任务。目的任务在充分收集已完成地质灾害调查区划成果、地质灾害群测群防达标建设、地质灾害详细调 查、重大地质灾害隐患排查等
3、大量已有成果的基础上,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对辖区内地质 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大排查,排查的重点是城镇、乡村、医院、学校、集市等人员集中地以及 三峡库区、重要铁路、公路等交通干线沿线、风景名胜区和重要工程建设活动区,主要任务是:(1)查明地质灾害隐患点的类型、分布、形态与规模、变形破坏特征、诱发因素与形成条 件。(2)对地质灾害灾情和险情进行初步评估,分析与预测灾害体的稳定性、发展趋势和灾害 发生后可能的成灾范围及灾情。(3)划定地质灾害影响区及危险区,提出防治措施建议。(4)检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工作是否到位,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和完善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 络、编制地质灾害防灾减灾预案,指导开展地
4、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5)结合排查成果,提出地质灾害防治对策和下步工作建议。本次排查范围按照相关文件要求,本次排查对九龙坡区辖区内所有地质灾害隐患点开展拉网式大排查, 重点对城镇、村庄、恢复重建安置区及安置点、学校、风景名胜区、工矿企业、交通生命线等开 展全面的地质灾害排查。(1)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和群众报灾线索,逐一进行现场调核查,同时填写或完善各类调查 表。(2)检查地质灾害防治“四到位”和“八落实”情况。(3)对所有排查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均要明确地质灾害防治的责任主体,提出初步的地质灾 害防治措施和下一步工作建议。(4)根据排查情况,协助当地政府建立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编制地质灾害防灾减
5、灾预 案,指导开展地质灾害监测与预警工作。(5)总结排查工作情况并形成排查报告,及时按要求报送排查报告、调查表及相关图件、 专题报告等成果资料。本次排查参加人员及组织安排我校接到任务后,高度重视本次排查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组织相关人员对本次再排查工作 做了详细的计划,本次野外排查工作于8月10日开始,10月24日野外工作结束,转入室内资料整理。本次再排查工作中共投入技术力量15人(学历组成:博士 6人、硕士 6人、本科3人)表1-1项目组人员一览表1 丁 P姓名性别职称学历项目组职务1张国栋男教授博士项目负责人2肖男副教授博士技术负责人3胡志于男讲师硕士野外调查组组长:4党超男副教授博士野外调查
6、组组长5陈勇男副教授博士野外调查组组长6高德军男副教授博士内业工作组组长7刘刚男副教授博士地质员8陈明男讲师硕士地质员9卢树盛男助教硕士资料管理10P郭飞男助教硕士地质员11管鸿飞男助教硕士地质员12r易仲强男助教硕士地质员13江盛威男本科地质员14天尧枝男本科地质员15赵祥男本科地质员完成工作量及质量评述野外调查工作主要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针对指挥部下达的任务及区国土局上报的新增地灾点进行了逐个的排查,这一阶段中依次调查了九龙城区(7个)、华岩镇(20个)、走马镇(23个)、金凤镇(10个)、铜罐驿(11个)、陶家镇(14个)、含谷镇(5个)、白市驿(10 个)、石板镇(8个)、巴福镇
7、(4个)、西彭镇(10个)等11个乡镇,调查组共调查地灾点122个,其中调查三峡库区二、三期及后规地灾点48个,库区外及新增地灾点 74个。其中三峡库区二、三期治理项目4个即长江二桥北桥头滑坡、鱼纵浩滑坡、jlp-2-1 库岸、jlp-4-1 库岸等,另有4处灾害点即河咀滑坡(铜罐驿镇)、高坪滑坡(含谷镇,原名和尚坡滑坡)、黄桃堡滑坡(金 凤镇)和五块石危岩(西彭镇)地方上已治理,9处即燕窝穴滑坡(走马)、魏家岩滑坡(走马)、陆家沟1#滑坡(走马)、大兴寺滑坡(白市驿镇)、向家湾滑坡(西彭镇)、烂泥沟滑坡(白市驿 镇)、关山坡滑坡(金凤镇)、杨家草房滑坡(金凤镇)、油坊湾滑坡(金凤镇)居民已搬
8、迁, 3处 即老岩湾滑坡(走马镇,玉龙村 3社)、象鼻子滑坡(西彭镇)、青龙湾滑坡(白市驿镇)已不存 在,另有4处上报新增点即鲁家院子滑坡(巴福镇)、娄房沟滑坡(华岩镇)、云峰村三社赵家湾 塌陷(华岩镇)、云峰村五社龙井坎(华岩镇)基本不存在成灾条件。经排查后九龙坡区现存地 质灾害隐患点98处,其中库区点37处,库区外及新增点61处。调查资料完成后19处符合销号 条件,最终销号完成后九龙坡区地质灾害隐患点为79处。野外工作的第二个阶段主要是对未知区域的农村居民点地质灾害情况进行普查,为了准确 的掌握情况,且地质灾害普查工作量巨大,第二阶段的调查工作中发动了大量的村社基层干部, 第二阶段调查工作
9、历时一个半月,现场踏勘农村居民点508处,调查农村居民点斜坡隐患点49处。表1-2重庆九龙坡区新增居民点排查情况汇总数目乡镇调查总点数存在疑问数或有变形点填写现场调查表华岩镇232281陶家镇480543白巾驿镇588534含谷镇180130九龙镇2930石板镇56102巴福镇2811金凤镇329332铜罐驿镇427497走马镇41312211四彭镇136413514城区街道11574合计424150849本次排查工作的主要技术标准为重庆市地质灾害排查技术要求。整个调查工作中原始资料可靠,综合分析研究较深入,执行技术标准统一,提交成果质量基本符合要求。表1-3九龙坡区地质灾害隐患点排查分布情况
10、统计表镇类型华岩金凤含谷九龙巴福走 马 (白 市 驿 )石板陶家西彭铜罐驿合计地灾点数(处)147531236614811982、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现状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建立情况09年地质灾害排查工作完成后,九龙坡区共存在地质灾害点91处,其中以前存的34处地质灾害点(原库区内群测群防地灾点共51处,后因开发占地、搬迁等原因取消部分点)均已完成建点设计并完成建点工作,边界桩、警示牌等均已建成;2009年排查工作完成后库区外(即群测群防库区外)及新增地灾点57处地质灾害点也已完成建点设计工作,建点工作至 2010年底大部分完成,建议当地相关部门尽快完成建桩、警示牌等建点工作。09年排查后确定的9
11、1处地质灾害隐患点都已健全由市、区、镇(街道)、村四级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层层落实群测人,责任人的姓名、电话、建立监测预警资料数据库,及时收集、汇总 各地质灾害点群测群防监测资料。如地裂缝、墙裂缝处等变形监测处均采用皮尺进行测量,未采 用专业仪器进行监测。群测人主要职责就是对滑坡、不稳定斜坡、危岩等地质灾害体重点监测, 确保有无新的变形,包括地裂、墙裂、垮塌、掉块、地下水溢出、树木倾斜等,原有地裂、墙裂 有无增宽、加剧等,并随时向上级反馈情况。经现场走访,打听,各隐患点的监测人都较好得履 行了自己的职责。所有群测群防点均落实了监测责任人、落实了监测记录人、落实了预警责任人、落实了汛期值班人、宣传
12、落实了避让地点、预警信号、巡查人员及防灾预案,并做到责任单位、 责任人、监测手段、防治措施“四到位”地质灾害治理、搬迁与监测情况重庆市九龙坡区三峡库区二期规划仅有1个地质灾害点,即三峡库区九龙坡区长江二桥北桥头滑坡(规划编号 196)治理工程,该项目业主单位为重庆龙九建设有限责任公司,勘察单位 为重庆长江工程勘察院,设计单位为重庆长江工程勘察院,施工单位为四川915建设公司,治理后效果监测单位为地矿眉山工程勘察院,防治工程治理措施为抗滑桩支挡+削方减载+ 截排水。该项目于2003年10月开工,于2004年1月竣工,于2004年4月26日通过专家组初步验收,于 2004年9月8日通过市级竣工最终
13、验收。 治理工程监测于2004年3月开始,根据2004年3月至 2007年6月的治理后效果监测报告反映,该滑坡现阶段未见任何变形, 该治理工程达到了预期的治理效果。重庆市九龙坡区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规划中主要涉及到4个地质灾害点,分别为工程治理点鱼纵浩滑坡群(治理总表序号353)、群测群防点老鹰岩危岩、三期非应急治理改取消jlp-2-1 库岸(规划序号:217)和jlp-4-1 库岸(规划序号:219)。其中由四川省地质工程集团公司对 jlp-2-1 库岸(规划序号:217)和jlp-4-1 库岸(规划序号:219)进行了调查,调查后对其评 价均为稳定,无需对其进行工程治理;由重庆市高新岩土工
14、程勘察设计院对老鹰岩危岩进行群测 群防监测预警设计,开展群测群防工作至今。重庆市三峡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应急抢险紧急实施n类项目九龙坡区鱼纵浩滑坡(治理总表序号 353)治理工程的建设业主为九龙坡区地质环境监测站,代理业主为重庆龙九建 设有限责任公司,地勘单位为重庆市地勘局川东南地质大队,设计单位为中国水电顾问集团中南 勘测设计研究员,监理单位为中咨工程建设监理公司,施工单位为重庆渝硝地质工程施工公司。 该滑坡群各滑坡防治工程等级均为III级,其工程治理措施为I、n滑坡采用回填碾压+局部抗滑桩+桃花溪河道改造+排水,山 号滑坡经三峡地防办和市发改委批准,改为搬迁避让处理。该 项目于2008
15、年5月底进场,6月3日正式动工,工程于 2008年9月28日正式完工,于 2008年 11月19日通过预验收,2009年6月25日通过区级竣工初步验收。治理后,现场未见任何变形 迹象,治理效果较好存在的问题九龙坡区地质条件较好,绝大部分地区地层平缓,为稳定地层,没有发育大型地质灾害体 的地质条件,多年来地质灾害工作落实到位,管理人员严格把关,取得了显著的成果,多年来未 出现由地质灾害引起的人员伤亡现象。但平缓地层的稳定存在从另一方面为危岩体的形成创造了 条件,九龙坡区存在大量的危岩体、危岩体带(多为近水平软弱相间的砂岩层),如:老鹰岩危岩,为巨厚层砂岩形成,下覆存在粉砂岩泥岩形成的软层,表层于
16、 1998年发现裂缝,2001年6 月有一约6m的块石掉下,落于其下民房,民房损坏 3间,无人员伤亡。2001年至今,间有块石 掉下。其威胁对象较多,且部分受威胁物如移动通信基站和成渝铁路线无法进行搬迁避让。针对 这类危岩体存在的问题是:一方面目前对危岩监测手段有限,监测预警工作对危岩的效果较小, 及时性差,另一当面是危岩启动的不确定性、突发性,启动后速度较快,难以预测,群测群防对 危岩的监测效果较差,所以强烈建议对该类危岩纳入全区后续工作计划中,最为全区地质灾害工 作重点进行防治工程治理。3、自然地理与地质环境地形地貌九龙坡区地处川东平行岭谷区,地形由窄条状山脉和宽缓状丘陵谷地组成。由西向东
17、分布 有缙云山、中梁山两条山脉,其间为宽缓的丘陵谷地。山脉两侧坡地陡峻,多形成陡坡和峻坡, 山脊高程600800m1山脉之间宽阔的丘陵谷地相对低缓,丘顶高程250450ml最低点为长江河谷 170.00m。地貌格局与区域构造线相吻合,沿NNET向展布,且背斜呈山,向斜呈丘陵。受岩性控制,背斜轴部的石灰岩、白云岩形成岩溶槽谷,坚硬的砂岩形成单面山,侏罗系红层组成丘陵,构成 了本区多样化的地貌景观。条形背斜低山谷坡开阔,坡面地表水易于集中汇集,是地质灾害产生的主要诱发动力,故 背斜翼部低山是地质灾害多发的地貌类型。地层岩性九龙坡区内出露地层均为沉积岩,主要有三叠系、侏罗系及第四系地层,详见表 1。
18、地层总厚33386014m以侏罗系砂、泥岩分布最广,主要分布在向斜丘陵区;三叠系上统 须家河组砂、页岩,主要分布在各背斜两翼;三叠系中下统碳酸盐岩夹碎屑岩,主要分布在各背 斜轴部;第四系零星广布于主城区地表。表3-1九龙坡区地层划分简表界系统地方性名称代号厚度岩 性工程地质岩组新 生 界第 四 系未 分 统Q085河流冲积的砂、砾、卵石及砂质粘土 等阶地,漫滩松散堆积物,崩坡积砂 质粘土夹块石土。松散岩类上蓬莱镇组J3P300706暗紫红色泥岩夹浅色长右右英砂岩。侏统隧宁组J3s455505砖红色泥岩为主,上部夹紫灰色长石 石英砂岩,底部为砖红色砂岩。中罗中上沙溪庙组J2s895 1340紫红
19、色泥岩夹长石石英砂岩,上部有 鲜红色砂岩及泥岩夹层,与砾岩透镜 体,底部一层砂岩称“嘉祥寨砂岩”。软弱粘土岩为 主的岩组系统下沙溪庙组J2XS204391紫红色泥岩夹砂岩,顶部为黑色至黄 绿色“叶肢介页岩”,底部为“关口 砂岩”。生中 下 统自流井组JiZ322826紫红色泥岩为主,中下部夹砂质灰 岩,介壳灰央,底部局部含赤铁砂, 卜部夹白色灰英砂岩。三上 统须家河组T3Xj284782灰岩为王,四部厚度在,含铁低,夹 泥页岩及薄层煤层,可分为六段;东 部厚度小,几乎全为砂岩,含铁高, 不易分段。软硬相间岩组界叠中 统雷口坡组T2I35 101灰岩,白云岩为主,底部为含钾,凝 灰质粘土。系下嘉
20、陵江组Tij395731分四段:一、三段以灰岩为主;二、 四段以白去岩与盐深角砾岩为主,第二段中夹有黄绿色页。统飞仙关组Tif448547分四段:一、三段为紫红色页岩;二、 四段以灰岩为主。长兴组P2c79 105分3个岩性段:1.深灰色泥质灰岩段;2.灰白色中厚层灰岩, 含燧石结核 段;3.青灰色灰岩,局部含硅质层及 燧石条带。碳酸盐岩类古 生 界一 迭 系上 统龙潭组P2l120 148分5个岩性段:1.灰黑色页岩及3 4 层煤组成;2.深灰色致密灰岩夹燧石 结核段;3.灰黑色细粒砂岩,砂质底 岩及2 6层煤组成;4.以燧石灰岩 为主夹黑色钙质页岩段;5.黑色页石、夫灰后段。下 统茅口组P
21、im50 95灰白色含较多燧石的厚层灰岩所组 成。3.3地质构造九龙坡区的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束华釜山帚状弧形构造,由NNE向的紧密背斜和开阔宽缓的向斜构造组成,具隔挡式构造特点。背斜具有两翼不对称,轴面弯曲呈“S”型等特征。由西向东依次展布有璧山向斜、温塘峡背斜、北借向斜、观音峡背斜、金鳌寺向斜、悦来向斜和龙王洞背斜、磁器口向斜、南温泉背斜、大盛场向斜、明月峡背斜等(见表2、图1)。断裂主要分布于观音峡背斜轴部和陡翼的灰岩地层中图3.1九龙坡区构造纲要图八小二,名称轴向轴部地层两翼地层两翼倾角 (0 )区内长(km)形态特征温塘峡背斜N10 40 EN20 ET3xjJ1Z J 2s30 70
22、13.5两翼不对称北硝向斜N0 30 EJ2sJ2XS J1-2Z陡的6080缓的254024两翼不对称观音峡背斜北段N1540 E南端近SN转为N10 WRc T2fTij J2X40 9030两翼不对称表3-2九龙坡区主要褶皱构造特征简表金鳌寺向斜SNR N30 SNRN30 WJ2s J3PJ2s J2XS东514 西155530两翼不对称呈“ S” 型3.4新构造运动与地震在历史上,九龙坡区周围小地震频繁。据记载, 1854年11月24日,距重庆65km的南川县 南坪发生5.5级地震,1970年至1980年的10年间发生小地震27次,最大震级为4级,近期地 震频繁,1989年9月9日重
23、庆的江北县发生 4.24.3级地震,同年11月20日江北县统景镇发 生5.25.4级地震,距离约40km外的九龙坡区有感。2008年5月12日下午2:28分,四川省汶 川县发生里氏8.0级大地震,震中位于汶川县映秀镇,地震烈度达XI度,使得山崩地裂,山河破 碎,九龙坡区震感强烈。重庆地区新构造运动以不均衡间歇性抬升为主,在两江沿岸断续分布多级陡崖与阶地,这 些陡崖底部标高可与田一W级阶地标高大致对应,说明陡崖的分布与江河的冲刷切割具有密切的 相关性。3.5水文地质一般情况下,地下水对区内危岩、滑坡影响甚微,但在大、暴雨期,地下水补给丰富,水 成为各类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同时由于工业、生活废水的
24、不合理排放,在沿江岸坡形成坡面散 流,并下渗补给地下水(局部形成泉水),也是各类灾害的诱发原因。受区域水文地质条件制约,区内主要赋存有: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层间承压孔 隙水、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四种地下水类型。松散岩类孔隙水主要分布在第四系河流阶地砂卵石层及斜坡松散堆积物中,受堆积层厚度、补给条件影响 大,多属季节性潜水,主要接受地表水、降水及邻近含水层的补给,并向地形低洼地带排泄。两 江岸河漫滩及其粉细砂、砂卵砾石层组成的部分一级阶地的孔隙水,除降雨补给外,与江水涨落 形成季节性互补关系,水温、水量受季节性影响显著。该类地下水类型多为重碳酸钙型水或重碳 酸钙-镁型水,矿化度小于 0.
25、5g/l 。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广泛赋存于三叠系下统飞仙关组( T1f),侏罗系下统珍珠冲组(J1z)、中下 统自流井组(J1-2z),中统新田沟组(J2x)、下沙溪庙组(J2xs)、上沙溪庙组(J2s)砂岩等地 层中。该类地下水的含水岩组为一套以泥岩夹砂岩、薄层灰岩,或砂岩与泥岩不等厚互层的河、 湖相沉积岩。砂岩中的裂隙是地下水储存、运移的主要通道,泥岩相对隔水,地下水除裸露区外,补给条件一般较差,含水量较低,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天然露头泉流量一般小于 0.11/s 该类地下水在构造条件有利的情况下,也可能形成层间承压水。地下水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 重碳酸钙-镁型,矿化度一般小于
26、0.5g/l 。层间承压孔隙水主要赋存于龙王洞背斜西翼、观音峡背斜两翼、温塘峡背斜两翼单斜脊状低山区出露的三叠系须家河组(T3xj )砂岩地层中。该类地下水出露区地质构造具单斜特征,以单斜状低山为主,含水层为一套河湖沼泽相沉积碎屑岩。该含水岩组中砂岩占总厚度的95%砂岩间夹分布稳定的页岩和煤层,因而赋存在砂岩中的地下水具层间承压水性质。含水层出露区多NNEm NWWJ的陡倾裂隙,且层面裂隙发育,这些构造裂隙是地下水储存和运移的空间和通道,控制着地下水的分布规律和富水程度。该含水岩组中的裂隙率平均为 2.82%,孔隙度为5%泉流量一般0.011l/s , 单井涌水量50200T/d ,是区域有供
27、水意义的地下水类型。该地下水类型主要为重碳酸钙型水和 重碳酸钙-镁型水,矿坑中常见硫酸碳酸盐型水。矿化度均小于0.5g/l。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水主要赋存于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im),上统龙潭组(P21)、长兴组(P2c),三叠系下统嘉 陵江组(Tij),中统雷口坡组(T2I)灰岩、白云岩、盐溶角砾岩、白云质灰岩地层中。碳酸盐岩类岩溶裂隙含水岩组是一套滨海一深海相、滨海湖相沉积的可溶性碳酸盐岩,地下水主要赋存在溶蚀裂隙和岩溶管道中,水量丰富,泉流量一般 0.110I/S。4、地质灾害特征地质灾害发育类型、规模及分布情况重庆市九龙坡区再排查任务地质灾害点隐患点98处(09年排查完成后已纳入群测群防
28、预警网络的91处,新增7处),其中包括三峡库区二、三期及后续规划地质灾害点37处,非库区地质灾害点和新增地质灾害点共 61处,经再排查后符合销号条件建议销号点19处,销号完成后,九龙坡区余地质灾害隐患点共 79处。主要地质灾害发育类型包括滑坡、危岩体、库岸、泥石流、 塌陷等。(1)滑坡经地质灾害再排查,九龙坡区境内滑坡为最主要灾害类型,共 80处,占总地灾点数量的 81.6%。按滑坡体积规模分类,境内主要存在以中小型滑坡为主,其中较大方量的中型滑坡 17处 (体积10100X 104川),体积最大的为走马镇杨家湾滑坡体积约为60X 104n3,其次是走马镇解家沟滑坡(52.5 X 104m5)
29、,第三为含谷镇王家湾滑坡(26X 104吊)。其余均为小型滑坡(坡面溜滑 体),体积均小于10X 104m3的小型滑坡,占滑坡总数的 80%Z上。(2)危岩据调查,九龙坡区境内有危岩 14处,其中体积为110X 104川的中型危岩有4处,体积最 大的是铜罐驿镇黄金堡危岩(2.4 X104R3),另外龙家沟、老鹰岩、尽石沟等3处体积为15.0X 104m。余者均为体积小于 1 X 104R3的小型危岩。虽然九龙坡区危岩体数量占地质灾害隐患点总 数不到15%但危岩体灾害监测难度大、突发性强、且危害性大,应作为九龙坡区最重要灾害类 型加以关注。(3)库岸经再排查后九龙坡区主要存在的库岸问题仍然为后续
30、规划中提到的三段库岸,即汤家陀库 岸、老铜罐驿库岸、铜罐驿库岸等三段,其中以铜罐驿库岸最长,达700m库岸这种地质灾害类型在九龙坡区沿江河岸发育较广,需及时治理,以防造成大面积的水土流失和房屋破坏。(4)泥石流排查工作完成后,仅发现一处小型泥石流,即含谷镇的王家湾泥石流,泥石流的发育规模 在10X104R3以下,后缘汇水面积较大,流通区基本形成,一旦后缘堆积区松动跨落需及时避让。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情况如下表:表4-1九龙坡区再排查地质灾害隐患点分布统计表镇类型华岩金凤含谷九龙巴福走马白市驿石板陶家西彭铜罐驿合计比例%滑坡(处)126431215511578081.6危岩(处)2100021
31、13311414.3库岸(处)0000000000333.1泥石流0010000000011.0合计(处)14753123661481198100地质灾害隐患点主要分布在走马、华岩、陶家、西彭、铜罐驿等镇,占灾害点总数的72%其次分布在石板、白市驿、含谷、金凤等镇,占地灾隐患点总数的25%其余零星分布在九龙、巴福2镇。九龙坡区地质灾害环境因素影响滑坡稳定性的因素十分复杂,概括起来可分为两大方面,即内在因素和外在因素。内在因素(1)地层岩性的影响重庆主要存在的地质灾害中,滑坡的发育对地层的依赖性最大,坡体如果产生滑坡,必存 在可发育成灾害的主滑面一层,其岩性强度低,在坡体应力作用下易变形,使体内
32、水向之集中; 水化性强,饱水后抗剪切强度锐减,而沿之形成剪切破坏。据三峡库区大量的滑坡调查研究,最 容易发生滑坡的地层主要为三叠系巴东组、侏罗系砂岩地层、第四系覆盖层。九龙坡区范围内除 中梁山山脉出露嘉陵江组灰岩地层外主要出露侏罗系地层,且主要存在软弱相间砂岩泥岩互层, 为滑坡地质灾害易发地层。其次,危岩体对地层发育条件的依赖性较大,如果坡体上形成危岩,必须存在高陡斜坡, 且存在不利的切割面组合。而高陡斜坡多形成于较坚硬的岩层,如岩浆岩、灰岩、厚层砂岩、较 坚硬岩层逆向坡。九龙坡区范围内主要以侏罗系砂岩、三叠系灰岩为主,地层产状一般较平缓, 易形成高陡斜坡,有较好的危岩体发育条件。(2)地形地
33、貌的影响滑坡的地形一般是:滑坡后部有陡斜坡或者断壁,其下连续凹地或平坦地带,继续向下是 缓斜坡,缓斜坡再往下是稍陡的斜坡。滑坡后部的滑坡壁及其下部的凹地是滑坡地形的特征,凹 地带形成湿地、沼泽。滑坡地形多数排列成直线状和带状。九龙坡区辖内居民区大多位于向斜核部,出露缓倾角砂岩地层,经风化切割后地貌上形成 多级平台,而平台间多形成陡崖,高度主要由岩性条件决定。九龙坡区特殊的地貌为危岩体的形 成提供了发育条件。(3)地质构造的影响地球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经历多次不同规模的地质构造运动,形成了现今高原、丘陵、平原、盆地等,同时也造就了各种各样的自然地质灾害。在不同的构造单元,滑坡发生的规模和 数量
34、是不同的,其特征如下:活动性强的大构造及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带易于产生滑坡:诸如在槽向斜、槽背斜、断褶 带、块断带等活动性强的大构造单元,山坡多不稳定,滑坡分布密集不同构造单元的交接带,滑 坡分布也有集中表现。大断层带附近滑坡常集中分布。褶皱轴部滑坡分布较为集中。各种软弱结 构面上陡下缓的组合是产生滑坡的重要条件。九龙坡区地质构造属川东褶皱束华釜山帚状弧形构造,由NNE向的紧密背斜和开阔宽缓的向斜构造组成,具隔挡式构造特点。背斜具有两翼不对称,轴面弯曲呈“S型等特征。另外新构造运动以不均衡间歇性抬升为主,在两江沿岸断续分布多级陡崖与阶地,这些陡崖底部标高可 与田一IV级阶地标高大致对应,说明陡崖
35、的分布与江河的冲刷切割具有密切的相关性。显然九龙 坡区向斜构造两翼有滑坡良好的发育条件,成为地质灾害高发区。外在因素(1)降雨区内降水丰富,多年平均降水量1163.3mn降水多集中在5-9月,占全年降水量70蛆上。年平均降水日为168天,日降水大于25mn上的大、暴雨日数占年降水日数的6.2%,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40.89%,其特点是时间短,强度大。2007年7月17日重庆遭遇百年一遇特大暴雨, 日降水量达300mm暴雨具时间短、强度大、来势凶猛的特点,来不及沿地表排泄而渗入地下,致使斜坡土体饱和,自重加大,动水压力急剧增大,而导致土体沿斜坡下滑,形成滑坡灾害。据本次调查,九龙坡区境内的地质
36、灾害点90蛆上的主要诱发因素均为降水或暴雨。(2)库水江河水涨落改变了斜坡土体的动、静水压力,极易诱发滑坡。此为沿江近岸地带滑坡的次要诱发因素。另外,库水位的升降对库岸表层土体形成侵蚀剥蚀,水位的上下波动库岸基座软化 或掏空,土体向江河坍塌;三峡库区蓄水后,叠加降雨的作用,地表水入渗土体增大了表层土体 的重量,同时降低了岩土分界面的抗剪强度,增大了下滑力,易诱发滑坡等地质灾害。(3)地震地震是造成滑坡破坏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许多的大型崩滑或滑坡的发生与地震密切相关。2008年汶川地震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8 451亿元人民币。国家汶川地震专家委员会主任马宗晋院士 2008年9月4日在国务院新闻办举行
37、的四川汶川地震及灾损评估情况发布会上透露,汶川大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初步统计,地质灾害多达12 000多处,潜在隐患点近8 700处,有危险的堰塞湖30多座。九龙坡区在这次地震过程中也有明显震感,地质灾害 体受地震波影响后的稳定性急需考证。(4)不合理的人类工程活动建筑场地平场或修路切坡、填方等工程活动常诱发滑坡。本次调查发现九龙坡区境内修建的 乡、村、社公路,绝大多数公路边沟未作防渗处理或已被堵塞,雨季时地表水流大,来不及排泄 而渗入坡体诱发滑坡的例子较多。其次在居民点房屋建设广泛存在“建房靠山”的思想,建房过 程中多切割斜坡坡脚,半挖半填,破坏了斜坡自身的稳定性,
38、形成地质灾害。另外对煤矿开采过 程中形成的采空区保护不足,部分位置出现采空塌陷的问题。4.3地质灾害稳定性及发展趋势4.3.1地质灾害稳定性判断依据地质灾害稳定性情况主要根据重庆市地质灾害排查技术要求(试行稿)附表B及重庆市地质灾害排查技术要求补充规定 中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 判别标准及判据如表 4-2、4-3、 4-4 :表4-2斜坡变形体(滑坡)稳定性判别标准序号影响因素权重稳定性分级基本稳定欠稳定潜在不稳定1前缘临空陡坡局度(m)0.12V 1010 30302后缘洼地情况0.08无洼地半封闭,无积水全封闭,有积水3变形体表向坡角( )0.08V 1010 30304坡面地表水排泄条
39、件0.04好,无积水较差,季节性积水差,常年性积水5后缘加载里/变形体里()0.08无V 10106斜坡类型0.08反向坡切向坡顺向坡7地下水情况0.04无后季节性地下水后常年性地下水8潜在滑带或滑面倾角( )0.12硬塑状/209前缘河水冲刷情况0.12无凸岸或直岸凹岸10目前艾形情况0.16后缘细微拉裂后缘拉裂缝明显有蠕滑变形迹象11植被覆盖率()0.044040 10V 1012土地耕作情况0.04荒地旱地水田表4-3滑坡稳定性野外判别依据滑坡要素稳定性差稳定性较差稳定性好滑坡前缘滑坡前缘临空,坡度较陡且 常处于地表径流的冲刷之 下,有发展趋势并启季节性 泉水出露,岩土潮湿。前缘临空,有
40、季节性 地表径流,岩土体较 湿,斜坡坡度在 3040之间。前缘斜坡较缓,临空 高差小,无地表径流 流经和继续交形迹 象,岩土体干燥。滑体滑体平均坡度40 ,坡面上滑坡平均坡度滑体坡度 0.80时判定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C),当0.80 4YV 0.60时判定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中等(B);当Y 30/复杂土坡158/较复杂8/简单158/较复杂20 /复杂外倾临空,且倾角20 /复杂地震基本烈度vnvi /较复杂vnvi /较复杂vnvi /较复杂vnvi /较复杂水文及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对岩体影响程度大/复杂中等/较复杂小/简单大/复杂地下水对岩体影响程度大/复杂中等/较复杂小/简单大/
41、复杂不良地质现象占调查区面积比例(%)5/简单5/简单5/简单5/简单破坏地 质环境 的人类 活动边坡高度m土质边坡158/较复杂158/较复杂158/较复杂158/较复杂岩质边坡3015/较复杂3015/较复杂3015/较复杂3015/较复杂洞顶围岩厚度与洞跨之比13/较复杂13/较复杂13/较复杂13/较复杂采空区占用地面积比例3015/较复杂15/简单 15/简单 15/简单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判定结果较复杂较复杂较复杂较复杂根据区域地貌单元特征,将九龙坡区按岩溶槽谷区,低山及低山斜坡区、红层丘陵区,长江 河谷岸坡带分别进行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判定,详见表6-2。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指数 D,取值由
42、基本分值和附加分值两部分构成。基本分值在地质环境复杂时取0.75 ,在地质环境较复杂时取 0.50 ,在地质环境简单时取0.25 ;地质环境复杂程度附加分值按表6-1确定。根据收集气象资料,九龙坡区多年平均降水量取值为:低山区及岩溶槽谷区取1120mm红层丘陵及长江河谷区取 1050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水量取值为:低山区及岩溶槽谷区取105mm红层丘陵平坝及长江河谷区取 85mm据此查地质灾害评估规程 DZXXX-20085.2.3 (1)表 C.2可得出降水量指数 R值。低山区及岩溶槽谷区 R值为0.95 ,红层丘陵平坝及长江河谷区 R值 为 0.70。综合九龙坡区内的地质环境复杂程度基本分
43、值和附加分值,结合降水量指数,按(6-1 )式计算结果可分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A),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中等(B),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C)三类。(一)以下五个区域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小:(1)位于金凤镇一带,面积约7.3Km2 .为红层浅丘谷地,地形平坦,相对高差v 10m,土层厚度 一般0.5-3m ,零星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2)位于含谷镇-白市驿镇一带,面积约 26.3Km2。为红层浅丘谷地,地形平坦,微起伏, 相对高差510m 土层厚度1-3m,零星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3)位于杨家坪-华岩镇一带,面积约47.8Km2。为红层浅丘谷地,地形平坦,相对高差
44、v 10m, 土层厚度一般1-3m,零星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4)位于走马镇一带,面积约7.2Km2。为红层浅丘谷地,地形平坦,相对高差v 10m,土层厚 度一般1-3m,零星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5)位于陶家镇-西彭镇一带,面积约43.9Km。为红层浅丘谷地,相对高差v10m,地形较平坦,微起伏,土层厚度0.5-3m,零星分布有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二)以下三个区域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中等:(1)位于中梁山西侧缙云山东侧,面积约191.6Km2。为红层浅中丘地貌区及长江河谷岸坡地貌区,丘陵以似园状连座丘及单体台状方丘为主,地势顺构造线绵延起伏, 相对高差1050
45、m土层厚度415m局部地段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较发育,规模一般在 110*104南之间。(2)位于中梁山东侧斜坡地带,面积约24.4Km:为山斜坡红层中丘地貌,相对高差1040m局部地段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较发育,其规模一般550X 104 m3.(3)位于黄沙溪九渡口一带, 面积约5.6Km:为长江河谷岩坡地貌区, 地形相对高差10 25m 土层厚度520G滑坡等地质灾害较发育,其规模一般1050X 104 m3.(二)以下两个区域为地质灾害发生可能性大:(1)位于缙云山东侧张家娅口千马山一带,面积约20.2Km2,为深丘低山地貌区,以脊状单面山及连座脊状丘为主,相对高差3070m,
46、局部地段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其规模一般在550X 10讳 之间。(2)位于中梁山南段低山区及低山斜坡地层,面积约54.8Km2,以岩溶谷地、脊状单面山及连座脊状丘为主,地形相对高差2580m开采塌陷、滑坡、危岩崩塌等地质灾害发育,其规模在10100X 104 m3之间。各分区面积及所占全区面积比见下表:表6-4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面积一览表易发程度分区地质灾害易发程度指数(Y)面积(km2)百分比区亚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A)A10.536 0.5737.3132.51.7%30.9%A226.36.1%A347.811.1%A47.21.7%A543.910.2%地质灾害中易发区(B
47、)B10.678 0.691191.6221.644.5%51.6%B224.45.7%B35.61.3%地质灾害高易发区(C)C10.812 0.81720.275.04.7%17.5%C254.812.8%6.2地质灾害危险性分区根据九龙坡区地质环境条件、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地质灾害隐患点危险程度综合分级。依据地质灾害评估规程,重庆市九龙坡区地质灾害危险程度划分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严重区 与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轻区 2个区段,其中地质灾害较轻区占全区面积的68.1%,地质灾害主要集中在中梁山山脉两侧、走马西南部、铜罐驿南部及以西的局部区域,地质灾害较严重区包括了 全区85%勺地质灾害隐患点,
48、却仅占全区面积的31.9%。详见危险性分区图。(1)九龙坡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轻区(I区)11区分布在九龙坡城区、九龙镇、华岩镇,主要包括九龙坡中梁山山脉以东区域,面积约 66.8km2。该区域内地层一般较平缓,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及中等易发区,区域内形成地质灾害隐 患点少,仅有四处,且稳定性较好。12区分布在含谷镇、金凤镇、白市驿镇,往南延伸至石板镇、巴福镇,主要集中在中梁山2以西至走马镇东侧,面积约122.1km。该区域一般出露缓倾角地层,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及中等易发区,区域内存在地质灾害隐患点12个,现状及预测稳定性较好,形成地质灾害的可能性小。13区分布于陶家镇至西彭镇以西的广大区域,面积约100.5km2 ,该区域内地层平缓,多出露侏罗系薄-中厚层状砂岩,地质条件好,为地质灾害低易发区及中等易发区,区域内存在地质 灾害点仅4处,主要分布于陶家镇南部。(2)九龙坡地质灾害危险程度较严重区(II区)区分布于中梁山南段,往西延伸至石板南部、陶家北部,往南延伸至铜罐驿长江岸坡,面积约101.3km2,出露地层产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眼镜儿童视力保护考核试卷
- 竞争力提升与造价咨询合同
- 第三方数据共享平台的安全认证与准入考核试卷
- 电话销售中的压力管理策略考核试卷
- 电子设备展会销售考核试卷
- 高级词汇作文课件
- 肉制品加工业的食品安全管理与控制技术研究考核试卷
- 游艺器材的防水防潮技术考核试卷
- 经纪人如何整合艺人宣传资源与推广渠道考核试卷
- 蒙台梭利教育学思想解析
- 电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度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仿真模拟试卷及答案(共五套)
- 202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中考一模生物试题(含答案)
- 长江流域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发展现状与发展潜力分析
- SQLSERVER如何配置内存提高性能配置方案
- 电视台影视拍摄合同协议
- 装配式建筑技术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全面剖析
- 装饰公司结算管理制度
- 实习生顶岗实习安全教育
- 网络灾难恢复计划试题及答案
- 物业五一节前安全教育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