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细胞检查-PPT课件_第1页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_第2页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_第3页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_第4页
白细胞检查-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白细胞检查 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WBC; leukocyte, LEU)外周血的有核细胞,相当于红细胞的0.1% 0.2% .白细胞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的组成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全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淋巴系干细胞粒-单核系祖细胞T淋巴系祖细胞B淋巴系祖细胞原粒细胞T原淋巴细胞B原淋巴细胞分叶核粒细胞单核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浆细胞GM-CSFT幼淋巴细胞B幼淋巴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晚幼粒细胞杆状核粒细胞幼单核细胞原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白细胞的功能 白细胞是机体抵抗病原微生物等异物入侵的主要防线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2、具有趋化、变形、黏附、吞噬、杀菌作用,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粒细胞生成调控淋巴细胞(Lymphocyte,L)B细胞 浆细胞 生成Ab 体液免疫T细胞 免疫活性物质 细胞免疫单核细胞(Monocyte,M) 吞噬,杀灭病原体 清除损伤或已死亡的细胞 处理抗原嗜碱性粒细胞(Basophil,B) 通过释放嗜碱性颗粒(组胺、肝素、慢反应物质等)参与超敏反应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 抑制嗜碱性粒细胞和肥大细胞合成和释放活性物质,吞噬其释出颗粒,破坏组胺,限制过敏反应 参与对寄生虫的免疫反应一、白细胞计数( 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 ) 仪器计数法 速度快,

3、重复性、准确性好; 需特殊仪器,受人为因素或病理情况的影响。 显微镜计数法(目视计数法) 简便易行,可用于血液分析仪的校准; 影响因素多,重复性、准确性较差。1. 检测原理: 白细胞稀释液(如稀乙 酸) 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后,滴入血细胞计数板中,在显微镜下计数白细胞数,经换算求得每升血液中的白细胞数。白细胞显微镜计数法2. 操作步骤 加白细胞 稀释液0.38ml于一小试管中; 用微量吸管吸取20ul末梢血; 擦去微量吸管外余血,将其插入稀释液底部,轻轻将血放出,并吸取上清液洗涤微量吸管3次,混匀; 用微量吸管或玻璃棒取混匀的细胞悬液1滴,充入计数池与盖片的缝隙中,静置2-3min,使白细胞下沉

4、; 低倍镜计数四角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注意: 计数时需遵循一定的方向逐格进行,以免重复或遗漏。 对压线的细胞采用“数左不数右,数上不数下”的原则。3. 计算 N/410 20 106/L = N/20 109/L(白细胞数)式中:在法定计量单位制中用. 109/L表示 N:为4个大方格内白细胞总数。 4:为每大方格(即0.1ul)内白细胞平均数。 10:1个大方格的容积为0.1ul,换算成1ul。 20:血液的稀释倍数。 106:将ul换算成L 4. 正常参考值 成人 :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月-2岁:(1112)109/L5. 注意事项 采血时不能挤

5、压过度,因此针刺深度必须适当; 在大方格内压线细胞应按计数原则计数; 稀释液要过滤,小试管、计数板须清洁,以免杂质、微粒等被误认为细胞; 充池前的摇匀要注意,气泡不能太多; 加盖玻片方式:“推式”,不要“盖式”。质量控制(Quality control) 计数误差:技术误差、偶然误差 质量考核与评价 经验控制 两差比值评价法 双份计数标准差评价法临床意义白细胞数10109/L为白细胞增多(leukocytosis)白细胞数4109/L为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 主要受中性粒细胞数量的影响 包括生理性/病理性白细胞增多/减低 二、白细胞分类计数( differential leukoc

6、yte count ,DLC )WBC :测定单位体积血液中各种白细胞的总数DLC:测定各类白细胞在白细胞中所占的比例DLC percent(%) Absolute value( 109/L) 显微镜白细胞分类法检测原理: 将血液制成薄膜,经Wright(瑞氏)染色后于显微镜下观察,根据白细胞形态学特征分别计数,得出各种白细胞的百分率,同时观察形态有无异常,结合白细胞计数,算出各类白细胞的绝对值。显微镜分类法: 设备简单,费用低廉,是经典的白细胞分类法,分类的同时可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 操作费时,影响因素较多,结果的准确性取决于操作者的技术水平。方法学评价血液分析仪法: 速度快,准确性高,易于

7、标准化;可对异常结果报警,适合于健康筛查。 对于某些细胞(如:白血病细胞,异型淋巴细胞等)不能识别。外周血正常白细胞形态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单核细胞白细胞意义 参考值 WBC Percent (%) Absolute value( 109/L )中性杆 15 0.040.5中性分 5070 27嗜酸性 0.55 0.020.5嗜碱性 01 01淋巴 2040 0.84单核 38 0.120.8白细胞分类计数的临床意义(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N) Neutrophil占白细胞总数的 50%70%,其变化直接影响白细胞总数的变化。 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1. 中性

8、粒细胞增多(Neutrophilia) Neutrophilia 生理性 Neutrophilia 病理性新生儿: 15109/L 出生后6 9天,4 5岁时,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大致相等 Neutrophilia生理性日间变化 静息及早晨较低 活动、进食及下午较高运动、疼痛和情绪 剧烈运动、温差刺激、情绪激动等可使白细胞升高妊娠与分娩 白细胞增多吸烟 白细胞增多Neutrophilia病理性急性感染最常见 中性粒细胞增高程度取决于感染微生物的种类、感染灶的范围、感 染的严重程度、以及患者的反应能力等轻度感染:白细胞总数正常,分叶核百分率有所增高 中度感染:白细胞增多(10 109/L )轻度

9、核左移重度感染:白细胞20 109/L ,明显核左移极重度感染:白细胞减低,核左移严重的组织损伤或大量血细胞破坏 大手术后12 36h 急性心肌梗死后1 2d 急性溶血 组织破坏的蛋白分解产物及急性溶血所致的相对缺氧促进骨髓贮备池释放增加急性失血 肝、脾破裂或宫外孕、输卵管破裂导致大出血,白细胞迅速升高(早期诊断) 机体的应激反应、一过性缺氧急性中毒 外源性中毒(化学药物) 内源性中毒(代谢性中毒)肿瘤性增多白血病:急/慢性白血病类白血病反应 骨髓增殖性疾病 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及骨髓纤维化 有明确的病因,白细胞中度增高,多以中性粒细胞增多为主,幼稚细胞少见,常伴有明显的中

10、性粒细胞中毒性改变,其他细胞无明显变化。类白血病反应2. 中性粒细胞减少(Neutropenia)感染:伤寒、副伤寒杆菌;病毒感染血液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非白血性白血病慢性理化损伤:电离辐射、长期服用氯霉素自身免疫性疾病:如 SLE脾功能亢进: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功能亢进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核象的定义: 粒细胞的分叶状况,反映粒细胞的成熟程度,分为核左移和核右移两种;核象变化可反映某些疾病的病情和预后。 正常外周血中,杆状核分叶核 = 1131. 核左移 外周血中杆状核粒细胞增多或出现晚幼粒、中幼粒、早幼粒细胞再生性核左移骨髓造血功能旺盛,机体抵抗力强 伴有白细胞总数增高。常见于感染(尤其急性化脓

11、性感染)、急性中毒、急性溶血、急性失血等退行性核左移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或释放受抑制,机体 抵抗力差 白细胞总数不增高、甚至减低。见于再障、严重感染2. 核右移 正常中性粒细胞以三叶核为主,核分叶5叶以上超过3%者为核右移,常伴白细胞总数减少。原因:造血物质缺乏、DNA合成减少或骨髓造血功能减退主要见于:营养性巨幼细胞性贫血、恶性贫血等白细胞意义 中性粒细胞形态学变化血细胞形态异常胞体异常:形状、大小胞核异常:数目形状、染色质、核仁、核分裂胞浆:量、内容物、色彩、颗粒、发育核浆发育:平衡/协调发育1. 毒性变化大小不均:病程长的化脓性炎症中毒颗粒:化脓菌感染及大面积烧伤空泡形成:败血症杜勒小体(D

12、ohle小体) :严重感染退行性变:核固缩、核肿胀 、核溶解白细胞意义 中性粒细胞大小不均 中性粒细胞中毒颗粒 中性粒细胞退行性变 中性粒细胞空泡性变 杜勒小体 ( 蓝斑 ) 2. 棒状小体(Auer body): 急性白血病(急粒、急单)3.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 和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 常见于巨幼贫、抗代谢药物治疗后及恶性血液病4. 双核细胞和环形杆状核粒细胞 常见于MDS、白血病、巨贫5. 与遗传因素相关的中性粒细胞畸形:Pelger-Heut畸形、Chediak-Higashi畸形、Alder-Reilly畸形、May-Hegglin畸形Auer bodyAuer body巨多分叶核中

13、性粒细胞 巨多分叶核中性粒细胞巨杆状核中性粒细胞双核中性粒细胞环形核中性粒细胞(二)淋巴细胞(Lymphocyte,L) 淋巴细胞数量变化 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1. 淋巴细胞增多(lymphocytosis): 生理性增多 感染性疾病:如风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百日咳、结核等 淋巴细胞性恶性疾病 肾移植术后 相对增多:如再障、粒细胞缺乏症淋巴细胞数量变化2. 淋巴细胞减少(lymphocytopenia): 相对减少 绝对减少(接触放射线、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 免疫缺陷性疾病等)1)异型淋巴细胞: 在病毒、原虫感染,药物反应,结缔组织疾病,免疫系统强应激状态或过敏原等因素刺激下,淋巴细胞增生

14、并发生形态上的变化,表现为胞体增大、胞质量增多、嗜碱性增强、细胞核母细胞化。 型(空泡型,浆细胞型) 型(不规则型,单核细胞型) 型(幼稚型)淋巴细胞形态学变化2)放射线损伤后淋巴细胞: 核固缩、核破碎、双核、卫星核3)淋巴细胞性白血病4)浆细胞(plasma cell)异型淋巴细胞型 浆细胞异型淋巴细胞型异型淋巴细胞型 异型淋巴细胞白细胞意义 卫星核淋巴细胞(三)单核细胞( Monocyte ,M) 增多(monocytosis) 生理性增多:儿童 某些感染 :如亚急性感染性心内膜炎、活动性 肺结核等 某些血液病:(四)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1. 嗜酸性粒细胞直接计数 用嗜酸性粒细胞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并破坏红细胞和大部分其他白细胞,并使嗜酸性粒细胞着色,滴入计数池,计数一定范围内嗜酸性粒细胞数,换算成每升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2. 嗜酸性粒细胞数量变化1) 生理变化 劳动、寒冷、精神刺激等使嗜酸性粒细胞降低,白天低,夜晚高,上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