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_第1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_第2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_第3页
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四个维度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衍生出了深厚而璀璨的文化资源,这些优秀而宝 贵的文化资源始终滋润着华夏儿女,为华夏儿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养分。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民族共识,深厚的群众基础,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途径。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历史也衍生出了深厚而璀璨的文化资源,这些优秀而宝 贵的文化资源始终滋润着华夏儿女,为华夏儿女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养分。弘扬优 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之一,在于它对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良好社会 风气至关重要。虽不能收立竿见影之效,但潜移默化,润人心田,德泽后代。当前国际竞争趋

2、势日益严峻,其背后最深层次的竞争是在文化领域的竞争, 优秀的中华传统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具有广泛的民族共识,深厚的群众 基础,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我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重要途径。掌握要义顾炎武在日知录中说“风俗者,天下之大事”。构建社会新风正 气、匡正世道人心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只有普通群众全面深入地学习 了解优秀传统文化,把其中蕴含的信念、智慧内化于血液之中,才能认同、 尊重、践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才能更加坚定文化自信。然而,学习优 秀传统文化绝不是简单地背诵几句名言警句,掌握一些历史典故,而是要 深入地去了解它的价值体系、精神实质,否则就难以弄清它的意义所在。毋庸讳

3、言,对于普通群众而言,做到这一点并非易事。首先,中华优 秀传统文化历经五千年,内容广泛,思想深邃,可谓博大精深,并且不同 领域文化之间以及同一领域文化内部一直处于不断发展融合的过程。就中 华文化整体而言,从大的方面讲是儒释道三家相互融合发展的产物,但仔 细考察,先秦时期墨家、法家等其他思想也融入其中。就单一儒家文化而 言,先秦时期的儒学在千年演变过程中,吸收佛老思想,不断被先哲圣贤 结合时代特点阐发注释,先后经历了玄学、理学、心学、汉学等不同发展 阶段,形成众多学派,产生众多思想观点。可见,真正掌握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核心要义有一定的难度。其次,由于语言的障碍,普通群众阅读传统文化的载体经典文

4、献, 已感到困难重重,以至于难以直面传统文化,难以直达古人心灵,难以领 略经典的风采和思想的玄妙。当代普通群众阅读经典文献,一是靠白话文 翻译,然而一些古文所蕴含的词义和哲理很难用现代白话精准体现,在文 白转换之间,经典中的一些精微之处往往被翻译得平淡无味;二是很大程 度上不得不依靠当代人的解读。这种解读难免会融入个人的阅历、知识、 思想和情趣,如果不能秉持严谨的学术态度,严守原典这条红线”,就 容易过度阐释议论甚至戏谑影射,把经”念歪了。再次,传统经典文献本身的书写体例无疑也增加了理解难度。无论是 儒家的“四书五经”还是道家的道德经,抑或其他诸子百家著作,其 体例多为语录体或散文体,很多核心

5、概念和重要思想分散于全书的不同篇 章,缺少完整清晰的思想体系和内在逻辑,阅读起来似有雾里看花之感。 比如,“仁”是论语的核心概念,出现了一百多次。但不同时间、不 同场合、不同对象,孔子对仁”的含义回答不尽一致。如不进一步深入 研究,仅阅读文本很难弄清仁”的具体内涵。清代学者彭端淑在为学中说:“人之为学有难易乎?学之,则难 者亦易也;不学,则易者亦难矣。”普通群众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勤 于学习是基本规律,但更要善于学习,掌握符合自身特点的学习方法,不 能同于专家学者的专业研究,否则对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就会望而却步, 拒之于千里之外,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就只能停留在口号上。大处着眼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

6、”。所谓得其大者”是指掌握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的核心要义。这种核心要义是指长期以来被中国人民、中国社会所接 受的至今仍然活在我们心中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有 大学”与小学”之分。大学”也被称为德性学问”,重在心性之 学、德行修养、人格塑造;小学”也被视为“文献学问”,重在考据, 研究文字、训诂和音韵。前者强调尊德性”,后者强调“道问学”。两 者既相互争辩又共同推进中华文化不断向前发展。但对于当下普通大众而 言,传统文化的意义主要在于“大学”而非小学”。学习优秀传统文化, 首要侧重于其所蕴含的修身养性、立身处世的价值理念和道德规范。化繁为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所包涵的内容十分广泛、繁多

7、,但核心在于儒道两 家。学者夏海在国学要义中指出,在短时间内掌握优秀传统文化的要 义,最好的办法就是学习儒道经典,研读儒道概念。抓住了儒道经典和概 念,就基本建构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四梁八柱。经典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 物质载体,是本源,是最有价值的著作,儒道的基本经典有老子庄 子和“四书”;概念是人们的思维对客观事物普遍本质的认识和反映, 儒道的基本概念包括道、仁、义、礼、智、信、孝、忠、廉、耻等。学习 经典要注重原著的学习。意大利作家卡尔维诺有句名言,任何一本解释经 典的书都比不上原著本身。不读原著,只读别人诠释注解的东西,恐怕皓 首穷经也难识传统文化的真面目。阅读经典可先从阅读权威注解版本入手

8、, 如杨伯峻的论语译注、陈鼓应的老子古今译注等,弄懂经典文本 含义;再阅读阐发经典核心要义的权威通俗学术著作,如夏海论语与人 生老子与哲学,从宏观上整体上把握经典要义;最后再回归经典文 本本身,反复研读,深化理解,融会贯通。把握时代价值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努力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使之与现实文化相容相同,共同服务以文化人的时代任务。学习传统文化 不是简单地做古人的传声筒,也不是简单地照本宣科,更不是以古颂古, 尊古薄今,为学而学,而是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去之”的前提下,掌握新时代赋予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对传 统文化中的仁爱、民本、诚信、正义、合和、大同等思想观念、人文精神、 道德规范的内涵,要结合社会主义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