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_第1页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_第2页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_第3页
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读书笔记: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彭一刚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在这本书里简要介绍历史发展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改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 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 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 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 论基础。 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全书分二十五个小部分,依次介绍了中国园林的发展史、 分布特点、中国古 典园林自身的一些特征、中西方园林的哲学比较:从形式、布局、空间特点、造 园特点等几个部分入手,向读者直观而

2、又详细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 每一个章 节都十分通俗易懂,并配有很多插图,让初学设计的人能够一目了然。其中“内 向与外向”、“藏与露”、“虚与实”、“看与被看”等这几个章节让我映像深 刻。(1)内向与外向内向与外向作为互相对立的两种倾向不但体现在古典园林的布局形式和一 般建筑的空间组合之中,而且也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心理乃至整个民族的传统习惯 和性格特征之中。所谓内向,以我国古代情况而论,作为东方民族,又长期禁锢 在封建宗族的法统之中,便逐渐形成了这样一种以内向为主要特征的民族性格, 它几乎渗透于人们生活得各个方面,其中最明显的就是建筑的布局形式。四合院 就是其中最为典型的内向布局的形式, 主要特

3、征为:所有的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 内院,从而形成一个以内院为中心的布局形式。 这和西方的花园别墅形成了鲜明 的对比,西方以建筑为中心,并在其四周布置庭园绿化。小型的私家园林多取内向布局的形式, 尤以苏州的最为典型,如半园、畅园 均属这种布局形式。它的特点是所有建筑均背朝外而面向内, 可以布置较多的建 筑不至于造成局促的局面。但这种内部布局也有其局限:其一是规模不宜太大, 若院内太大,势必会使所形成的空间院落空旷单调。 其二,由于这种布局从外部 看常常显得封闭,沉闷而无生气。例如苏州沧浪亭,采用了内、外相结合的手法,其主要景区就是以山为中心 而在其四周环列布置建筑,亭、廊就布局看显属内向形式,但实

4、际上并无向心的感觉。在以山为中心的情况下,理应按照人的视觉具有离心、 扩散的特点而取外 向的布局形式。在四周临水的岛地上布置庭园,也适合于采用外向布局的形式。(2)藏与露所谓“藏”,就是遮挡。不外乎两 种方法:一是正面遮挡,这往往为一般 建筑所忌讳,但园林建筑却不很在意。 狮子林中的卧云室如从背面看就属于 正面遮挡,而且挡的相当严实,但效果 甚佳。另一种是遮挡两翼或次要部分而 显露其主要部分。后一种较常见,一般 多是穿过山石的峡谷、沟壑去看某一对 象。例如留园中部水谷深处看曲溪楼就 是属于这种情况。任何艺术作品想要向展现给世人 看不外乎两种方法:一种是率直地、无 保留地和盘托出;另一种则是取含

5、蓄、 隐晦的方法使其引而不发,显而不露。 中国古人就十分喜欢后者。中国古典园 林与诗词、绘画的关系及其密切,很多造园设计师同时还是诗人。中国人对于一 些景观的表现更加偏向于含蓄的表达, 即所谓的藏。在园林中,不论高大的楼阁 或小巧的亭,全然地袒露总不如半藏半露显得更含蓄、意境深远。其实藏的方法 总结起来就是两种:一是正面地遮挡,另一种是遮挡两翼或次要部分显露其主要 部分。后者比较常见,一般多为穿过山石的峡谷、沟壑去看某一对象。不过从某 种意义上将,臧是为了更好地露是千方百计地把“ 景”部分地遮挡起来,而使其忽隐忽现,若有若 无总之,古典园林,不论其规模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余,并总(

6、3)虚与实虚与实是一对既抽象又概括的范畴,它涉及范围很广,大凡诗词、文学、绘 画、雕塑等一些艺术领域,都会遇到虚实关系的处理。在造园手法中虚与实通常 都是和疏与密、藏与露、浅与深等手法相互联系,实现一种意境深远的景观表现 形式。园林艺术中所指的虚,即虚空之意,有时也指数量上的短少;实指实景,即 客观存在的景物,有时也指景物的密实、充盈。虚与实的关系不能完全等同于哲 学本体上无与有之间的关系,作为一对美学范畴,虚与实还暗含着人类的情感因 素:虚象征一种空泛、寂寥的情感与消极无为的人生态度;实代表从事与勃发, 积极有为的人生态度。因此,虚实之间的互相转化、虚实相生、虚实结合等辨证 关系,不能仅从哲

7、学意义上考察,在园林艺术中,虚与实之间的互相渗透,园林 空间的变化多端,园林景点的穿插与点缀都反映了人类的情感偏向。在造园艺术中涉及的虚实关系的地方很多, 沈复在浮生六记中曾经论及 造园艺术,并说:“大中见小,小中见大,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或藏或露,或 浅或深,不仅在周回曲折四字也”。从这段话中看来,虚实指的还是一种计手法, 而且这种设计手法与疏密、藏露、浅深是相互联系的。这种虚与实的关系在苏州 的园林中随处可见。中国古典园林中造园手法,对于景观的表现手法至今都让人惊叹不已, 对于 设计师来说这些手法十分值得去学习与体会。 藏与露,疏与密,虚与实等等各种 巧妙的手法,不单单只是普通的手法而已,

8、更是赋予了古人对自然意境的追求。 由于中国的传统都是文人造园,所以中国古典园林与中国古诗词是相生相长的。 这两者都十分讲究韵味和意境的。 诗与画是诗人把自然的山川灵秀概括、 提炼到 水墨之际、字里行间,而造园师、设计师则是在狭小而有限的空间里,融入最丰 富的空间和意境。中国古典造园艺术,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它涉及了中国文化的 各个领域。不但运用在了一些皇家建筑中, 而且更多是体现在了生活中。 想要做 出更好的设计,就必须充分学习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以及景观的表现手法, 更要理解其中的艺术内涵。(4)看与被看中国古典园林如果从整体布局上看,既不像宫殿、寺院那样因为采用一正两 厢的布局形式而井然有

9、序。更不想西方古典建筑那样由于轴线对称的引导和转折 及彼此间的对位关系而给人以严谨的感觉。所以乍看起来似乎很凌乱、很偶然。 殊不知一经深入研究便可发现,其中有许多要素之间都不着痕迹地置于某种视觉 联系的制约之中。无论中国古典园林还是西方的园林, 都逃不过观景和景观两个 字。同样的两个字,仅仅因为顺序的颠倒便赋予了不同的含义:观景指的是从某一点向别处看的意思,而景观则是指作为对象从各个方面来被观赏, 简单的讲就 是看与被看。在古典园林中,绝大多数风景点包括建筑、山石、水体和植物,都 必须同时兼顾到这两个方面的要求。当然,也有一些建筑重在景观价值,这样的建筑主要则是为了满足被看的要 求。例如留园中

10、的明瑟楼则是属于这种类型的建筑,它位于中部景区的北区。起底层取开敞的形式,也有很好的观景效果,但在附近的建筑中,由于它的体量最 高大而轮廓线又极富变化,两相比较,其景观价值似更大于观景的价值, 所以总 的将来还是一栋以满足被看要求为主的建筑。中国古典园林艺术就是古人对自然、 生活、文化和美的思考。这种艺术经过 了陈年累月的积累变得深沉又厚重,但是如果仔细研读却不难发现其中也不失灵 动优雅。许多园林的定义都是侧重描述形式的精妙, 却很少涉及到内涵,缺少了 文化底蕴。这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以中国古典园林为背景,从造园手法到 南北园林差异形象而又具体的讲解了古典园林中筑山、理池、植物、建筑、书画 等的内涵。这种内涵深入到了园林中的每一个景观,让景观好像充满了生命。当今中国园林的发展非常迅速,外来文化也不断冲击着中国传统文化, 许多 设计师更多的是向国外学习他们的设计手法和设计理念, 往往忽视了自己身边就 有如此丰富的设计楷模。彭一刚先生的这本中国古典园林分析,十分全面的 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造园手法, 设计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