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2018年分类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1页
重庆2018年分类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2页
重庆2018年分类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3页
重庆2018年分类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4页
重庆2018年分类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重庆2018年分类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1.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生物学的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退化,可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B.唾液腺细胞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使其表面积加大,易于生化反应的进行D.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2.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C. 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

2、响.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若用群类叶片做实验材料,因群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到,所以可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实验步骤为:制片 一水解一冲洗一染色一 现察,观察时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在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因骨骼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所以用来观察线粒体效果更好,只是较口腔上皮细胞难以获得.在 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反应条件为自变量,H2O2的分解悄况为因变量,其余因素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不须考虑.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

3、程度或澳麝香草酚蓝溶 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酵母菌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A. 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境、突变、基因重组所引起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种群,基因重组现象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5.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 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 I、n为非基因 序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二:二.,叫甲11他A. 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一般不会影

4、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a、b之间一般不发生互换C.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D.若某DNA分子中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了染色体易位6.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 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 提高抗病能力.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 YTA 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图.下列分析正确的是()YTAYTft*fl)孑即泉度的水戳赴今必知心叶才中*启*丹史代A.水杨酸是一种能催化水稻叶片中蛋白质合成的有机物B.水杨酸发挥作用的效果只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C.水杨酸对YTB水稻

5、幼苗叶片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YTA水稻幼苗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12小时后抗病能力最强二、非选择题(共 54分).科研人员以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模拟轻度干旱T1 (含水量55%-60%)、中度干旱T2(含水量40%-45%)和重度干旱 T3 (含水量30%-35%) 3种状态,研究不同程度的干旱 对植物叶片中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1)选择生长健壮且长势基本一致的大豆幼苗,分成四组进行培养,定期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以维持实验要求的土壤含水量.培养过程中,定期摘取植株顶部刚成熟的叶片,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进而测定滤液中叶绿素的含量.此操作为何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 .为了防止提取

6、过程中色素被破坏,需要在研磨时添加.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上.下表是处理初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数据.(单位mg/g)口1 录 a口 | /录系b叶绿素总量ab正常含水量1.800.472.273.83轻度干旱T11.850.482.333.84中度干旱T21.650.412.064.00重度干旱T31.510.371.874.18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处理,会使叶片中叶绿素 a、叶2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增加,从而使 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 增加,光合速率提高.随着干旱处理程度的增加, 叶绿素含量下降时, 叶片中的叶绿素a/b值在逐渐增大,说明.(2)大豆幼苗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其叶肉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

7、(填 大于“、等于或 小于)根毛细胞的.当干旱加剧,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度减少时,大豆幼苗会出现萎焉现象, 此时根毛细胞将处于 状态,叶片的气孔也将处于关闭状态,叶绿体中的暗反应速率将下降,由于暗反应能够为光反应提供、NADP+和H+等,因此光反应的速率也将下降.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A (高山草原)、B (亚高山灌木丛)、C (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 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对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

8、如下结果: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 6: 3 : 1;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 6: 1;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 3: 4.请回答:(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不同(填种群的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趋势是 .(2)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和 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3)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的等生命活动.此过程是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过程的一部分.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

9、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 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 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填收缩”或舒张”)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1中激素(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代谢加快以增加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2)图1中垂体可分泌 A (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B,此调节方式属于图2中的模式.(3)抗利尿激素

10、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 模式调节,当人体内 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4)丙模式中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无法传递到胰岛,在突触处可能出现的问题是,(至少说明两点).图一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族中的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为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为 B、b),经调查,在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图二表示该家族中某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 的形态及乙病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2)乙病致病基因是(填 显性”或 隐性”)基因.要确定其是否位于 X染色体上,最好对家族中的 个体进行基因检测.(3)图二的A细胞的名称是,B细胞中含

11、 对同源染色体.(4)根据图二的C细胞推断可知,图一中的 n 2基因型是.图一中出3与自然人群中仅患 甲病的男子婚配,则他们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为匚忙匚O2 .j j MI4 口 o咻配仪口0敷叫州,虻出乙版外惟陶西科田钟B图二【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玫瑰精油气味芬芳, 能使人神清气爽, 可当做药物和香料使用. 某同学进行玫瑰的组织 培养和玫瑰精油的提取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选取玫瑰茎段进行组织培养时,要取做外植体,并要进行消毒处理.(2)外植体消毒一般采用 70%的酒精和 溶液处理,但处理既要考虑药剂的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 若要探究对外植体消毒的最佳处理时间,实验的

12、因变量应该是外植体的和.(3)提取玫瑰精油常采用方法,提取过程中向获得的乳化液中加入NaCl,增加盐浓度的目的是.橘皮精油的提取方法与上述提取方法(填 相同”或不相同”).(4)提取过程中需要监控提取时的温度和时间,原因是【选修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人外周血单核细胞能合成白细胞介素2 (IL- 2).该蛋白可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但在体内易被降解.研究人员将 IL- 2基因与人血清白蛋白(HAS)基因拼接成一个融合基因,在 酵母菌中表达出具有IL-2生理功能、且不易降解的IL-2-HSA融合蛋白.技术流程如图.请 回答:(1)图中过程的原料是 ,表达载体1中的位点 应为限制酶Bgin的识别位点,

13、才能成功 构建表达载体2.(2)表达载体2导入酵母菌后,融合基因转录出的mRNA中,与IL- 2蛋白对应的碱基序列不能含有,才能成功表达出IL- 2- HSA融合蛋白.启动子是识别和结合的部位,有了它 才能驱动基因转录出 mRNA.(3)培养人外周血单核细胞时,需要将温度控制在C,此外还需要通入(气体).(4)应用 技术可检测酵母菌是否表达出IL-2 - HSA融合蛋白.(5)如果基因表达载体 2导入的是优质奶牛的受精卵细胞,经胚胎培养后移入受体母牛子宫内可以存活的生理学基础是.。人外阳金隼依生的入G)的母勰重庆2018年分类考试生物模拟试题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每题6分,共36分)

14、1.结构与功能的统一性是生物学的观点之一.下列叙述不能说明这一观点的是()A.哺乳动物红细胞的核退化,可为携带氧的血红蛋白腾出空间B.唾液腺细胞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使其表面积加大,易于生化反应的进行D.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和周围环境进行物质交换,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考点】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分析】由于成熟的哺乳动物红细胞除了细胞膜,没有其他膜结构,因此是研究细胞膜的结构和组成的好材料.分泌蛋白的形成:分泌蛋白的合成与分泌过程: 附着在内质网上的核糖体合成蛋白质 -内质 网进行粗加工-内质网出芽”形成囊泡-高尔基体进行再加工形成成熟的蛋白质 -

15、高尔基 体 出芽”形成囊泡-细胞膜,在线粒体内膜上进行有氧呼吸的第三步反应,即H与O2结合形成水,同时释放大量能量.【解答】解:A、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细胞核及细胞器解体,可以有更多的空间容纳血红蛋白,这与红细胞运输氧气的功能相适应,正确;B、唾液腺细胞合成分泌淀粉酶,内质网对核糖体合成的蛋白质进行加工、运输,高尔基体 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包装,运输,结构和功能相适应,故唾液腺细胞的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B正确;C、线粒体内膜向内折叠使其表面积加大,利于酶、细胞骨架等物质和结构的附着,易于有氧呼吸反应的进行,C正确;D、卵细胞体积较大有利于储存营养物质,为胚胎早期发育提供所需养料,不利

16、于和周围环 境进行物质交换,D错误.故选:D.2.下列有关艾滋病(AIDS的叙述,正确的是()A.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B.艾滋病主要是通过唾液、食物和昆虫传播的C. HIV的遗传物质直接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D.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疫功能不受影响【考点】艾滋病的流行和预防;人体免疫系统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艾滋病是因为感染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HIV)后导致的免疫缺陷病. HIV是一种逆 转录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的靶细胞为 T淋巴细胞,随着T淋巴细胞的大量死亡, 导致人体 免疫力降低,病人大多死于其他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或恶性肿瘤,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 性接触传播

17、、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等.【解答】解:A、艾滋病病毒为逆转录病毒,需逆转录酶,故某些逆转录酶抑制剂可用于治疗艾滋病,A正确;B、艾滋病的传播途径有:性接触传播、血液传播和母婴传播,B错误;C、HIV的遗传物质为 RNA,故需通过逆转录形成 DNA后才能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中,C错误;D、由于艾滋病病毒主要攻击和破坏 T淋巴细胞,故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严重减退而体液免 疫功能降低,D错误.故选:A.3.下列有关生物实验的说法正确的有()在观察叶绿体”的实验中,若用群类叶片做实验材料,因群类叶片大,在高倍镜下容易找 到,所以可直接使用高倍镜观察.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实验步骤

18、为:制片 -水解-冲洗-染色- 现察,观察时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深的区域.在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因骨骼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所以用来观察线粒体效果更好,只是较口腔上皮细胞难以获得.在 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反应条件为自变量,H2O2的分解悄况为因变量,其余因素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不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不须考虑.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或澳麝香草酚蓝溶 液变成黄色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酵母菌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A. 一项B.两项C.三项D.四项【考点】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酶的

19、特性.【分析】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必须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2、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的实验顺序:(1)取材滴: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刮:用消毒牙签在口腔内侧壁上轻轻地刮几下;涂:将牙签上的碎屑涂抹在载玻片的生理盐水中;烘:将涂有口腔上皮细胞的载玻片在酒精灯的火焰上烘干.(2)水解解: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装有30ml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的小烧杯中,进行材料的水解;保:将小烧杯放入装有 30c温水的大烧杯中保温 5分钟.(3)冲洗涂片冲:用缓缓的蒸储水冲洗载玻片10秒钟;吸:用吸水纸吸去载玻片上的水分.(4)染色染:用2滴口比罗红甲基绿混合染色剂滴在载

20、玻片上,染色 5分钟;吸:吸去多余染色剂;盖:盖上盖玻片.(5)观察低:在低倍物镜下,寻找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将物像调节清晰;高:转到高倍物镜,调节细准焦螺旋,观察细胞核和细胞质的染色情况.3、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1)检测CO2的产生: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或使澳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2)检测酒精的产生:橙色的重铭酸钾溶液, 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反应,变成灰绿色.【解答】解: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必须遵循先低后高的原则,即先在低倍镜下找到物体并移到视野的中央,再转动转换器调到高倍镜下观察,错误;在 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实验中,实验步骤为:制

21、片 -水解-冲洗-染色- 现察,观察时选择染色均匀、细胞质色泽较浅的区域,错误;在观察线粒体”的实验中,因骨骼肌细胞含有较多的线粒体,所以用来观察线粒体效果更 好,只是较口腔上皮细胞难以获得,正确;在 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实验中,反应条件为自变量, H2O2的分解悄况为因 变量,其余因素为无关变量.无关变量也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影响,须考虑,即无关变量要保持相同且适宜,错误;在消耗等量葡萄糖的基础上,有氧呼吸释放的二氧化碳要比无氧呼吸多,因此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实验中,可用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或澳麝香草酚蓝溶液变成黄色 的时间长短来判断酵母菌是有氧呼吸还是无氧呼吸,正确.故选

22、:B.4.下列有关遗传、变异、生物进化的相关叙述中,正确的是()A.环境、突变、基因重组所引起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D.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种群,基因重组现象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考点】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物种的概念与形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内容: 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及隔离是物种形成过程的三个基本环节,通过它们的综合作用,种群产生分化,最终导致新物种形成.在这个过程中,突变和基因重组

23、产生生物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使种群的基因频率定向改变并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解答】解:A、突变、基因重组所引起的可遗传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A错误;B、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遗传遵循孟德尔自由组合定律,B错误;C、地理隔离可阻止种群间基因交流,种群基因库的差异导致种群间产生生殖隔离,C正确;D、遗传平衡状态下的种群,基因重组现象不会使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D错误.故选:C5.如图为某哺乳动物某个 DNA分子中a、b、c三个基因的分布状况,其中 I、n为非基因 序列.有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 a、b、c中任意一个基因发生突变,一般不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

24、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a、b之间一般不发生互换C.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D.若某DNA分子中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了染色体易位【考点】基因与DNA的关系.【分析】1、基因突变的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2、基因重组有自由组合和交叉互换两类.前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非同源染色 体的自由组合),后者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 叉互换).3、染色体结构的变异:指细胞内一个或几个染色体发生片段的缺失、增添、倒位或易位等 改变.【解答】解:A、基因具有独立性,所以 a、b、c中任意一

25、个基因发生突变,都不会影响其他两个基因的表达, A正确;B、在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上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而a、b属于一条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一般不发生互换,B正确;C、提高突变频率的因素可分为物理因素、化学因素和生物因素,C正确;D、b、c基因位置互换,则发生染色体结构变异中的倒位,D错误.故选:D.6.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提高抗病能力.为探究水杨酸对不同品系(YTA YTB)水稻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研究人员所做相关实验的结果如图.YTAYTR工用臬段的孝做处*孝电触心叶冲中南W崎它化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水

26、杨酸是一种能催化水稻叶片中蛋白质合成的有机物B.水杨酸发挥作用的效果只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C.水杨酸对YTB水稻幼苗叶片蛋白质合成的作用具有两重性D. YTA水稻幼苗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12小时后抗病能力最强【考点】植物激素的作用.【分析】分析题图:与对照组相比较,不同浓度的水杨酸对品系 YTA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 的增加均具有促进作用,其中作用效果最为显著的是1.5X 10-4mol?L-1浓度的水杨酸,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为 1.5X 10-4mol?L -1浓度的水杨酸抑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另外两组3.75 X 10-5mol?L-1浓度

27、的水杨酸、7.5X10- 5mol?L- 1浓度的水杨酸促进蛋白质含量的增加,据此答题.【解答】解:A、根据题干信息 水杨酸是植物体内一种重要的内源激素,能诱导植物体内产生某些与抗病有关的蛋白质 ”可知,水杨酸是一种激素,具有调节作用,不具有催化作用,A错误;B、图中说明发挥作用的效果与水杨酸浓度和处理时间有关,但不能说明只与这两种因素有 关,B错误;C、分析曲线图可知:水杨酸对品系YTB幼苗叶片中蛋白质含量变化的作用具有两重性,浓度为1.5X 10-4mol?LT 浓度的水杨酸抑制蛋白质含量的增加,另外两组3.75X 10- 5mol?L-1浓度的水杨酸、7.5X10-5mol?L- 1浓度

28、的水杨酸促进蛋白质含量的增加,C正确;D、根据两曲线图可知: YTA水稻幼苗用不同浓度水杨酸处理12小时后抗病能力最强,D正确.故选:CD.二、非选择题(共 54分).科研人员以大豆幼苗为实验材料,模拟轻度干旱T1 (含水量55%-60%)、中度干旱T2(含水量40%-45%)和重度干旱 T3 (含水量30%-35%) 3种状态,研究不同程度的干旱 对植物叶片中光合色素合成的影响.(1)选择生长健壮且长势基本一致的大豆幼苗,分成四组进行培养,定期补充土壤中的水分,以维持实验要求的土壤含水量.培养过程中,定期摘取植株顶部刚成熟的叶片,用无水乙醇来提取绿叶中的色素, 进而测定滤液中叶绿素的含量.此

29、操作为何用无水乙醇来提取色素?由于色素易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乙醍、无水乙醇,乙醍易挥发,并有毒.为了防止提取过程中色素被破坏, 需要在研磨时添加 碳酸钙.叶绿素分布于叶绿体上.期,叶片中叶绿素含量的相关数据.(单位mg/g)口1 录 a口 | /录系b叶绿素总量ab正常含水量1.800.472.273.83轻度干旱T11.850.482.333.84中度干旱T21.650.412.064.00重度干旱T31.510.371.874.18与对照相比,轻度干旱处理,会使叶片中叶绿素a、叶2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增加,从而使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 光能 增加,光合速率提高.随着干旱处理程度的增加,叶绿素含量下

30、降时,叶片中的叶绿素 a/b值在逐渐增大,说明.(2)大豆幼苗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其叶肉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填大于”、等于或 小于”)根毛细胞的.当干旱加剧,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度减少时,大豆幼苗会出现萎焉现 象,此时根毛细胞将处于 质壁分离 状态,叶片的气孔也将处于关闭状态,叶绿体中的暗反应速率将下降,由于暗反应能够为光反应提供ADP、 Pi、NADP+和H+等,因此光反应的速率也将下降.【考点】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分析】据表分析:随着干旱程度的增加,大豆幼苗的叶绿素a、叶绿素b、叶绿素总量在T1时含量最高,随后随干旱程度增加而降低.同时叶绿素随干旱程度增加而不断增加.据此分析作答.

31、【解答】解:(1)由于色素易溶解于有机溶剂,如乙醍、无水乙醇,乙醍易挥发,并有毒, 因此提取各行业中的色素是需要用无水乙醇溶解光合色素.为了防止提取过程中色素被破 坏,需要在研磨时添加碳酸钙.据表分析,轻度干旱处理,会使叶片中叶绿素a、叶2素b和叶绿素总量均增加,从而使植物光合作用吸收的光能增加,表中随着干旱处理程度的增加,a叶绿素含量下降时,叶片中的叶绿素b值在逐渐增大,说明叶片中叶绿素 a的分解速率小于 叶绿素b.(2)大豆幼苗在正常生长状态下,其叶肉细胞中细胞液的浓度大于根毛细胞,这样水分才能源源不断向上运输完成蒸腾作用.当干旱加剧,土壤中水分含量过度减少时,大豆幼苗会出现萎焉现象,此时

32、根毛细胞将处于质壁分离状态.光合作用的光反应可以为暗反应提供ADP、Pi、NADP+和H+等,因此光反应的速率也将下降.故答案为:(1)由于色素易溶解于有机溶剂, 如乙醍、无水乙醇,乙醍易挥发,并有毒 碳酸钙 光能 增 大 叶片中叶绿素a的分解速率小于叶绿素 b.(2)大于 质壁分离 ADP PiA (高山草原)、B (亚高山灌木.甲、乙、丙三种一年生的草本植物分别分布于某山地的丛)、C (针阔混交林)三种不同的栖息地中.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清除其他植物,种植方式相同,各种子均能发育成植株,并结种子),对各实验

33、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进行统计,得到如下结果: A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6: 3 : 1;B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 6: 1;C栖息地:甲种子:乙种子:丙种子3: 3: 4.请回答:(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物当年的出生率 不同(填种群的特征).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三个种群的数量变化 趋势是 乙的数量逐渐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2)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高山草原;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和 营养 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3)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

34、的生长、发育和繁殖 等生命活动.此过程是 碳、氢、氧或 C、H、O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 环过程的一部分.【考点】种群的数量变动;群落的演替;生态系统的功能.【分析】取数量相等的甲、乙、丙三种植物的种子均匀混合,再平分为三组,分别种植于A、B、C三种栖息地中的实验地块,结果各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所结种子数不同,说明甲、乙、 丙三种植物当年的出生率不同.碳在无机环境和生物群落之间是以二氧化碳形式进行循环的.碳在生物群落中,以含碳有机物形式存在.大气中的碳主要通过植物光合作用进入生物群落.生物群落中的碳通过动植物的呼吸作用、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化石燃料的燃烧等方式可以回到大气中.【解答

35、】解:(1)混合种植后,A实验地块中三种植物种子的比例反映了甲、乙、丙三种植 物当年的出生率不同. 若环境条件不变,预测几年内B实验地块中乙的数量逐渐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2)根据题干,A是高山草原的栖息地,则在实验结束的若干年后,A实验地块演替的结果是形成高山草原;C实验地块演替趋势是群落的空间结构和营养结构都向复杂化发展.(3)每年输入丙的能量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散失了,一部分用于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等生命活动.此过程是碳、氢、氧或 C H、O元素在生物群落和无机环境之间进行物质循环过 程的一部分.故答案为:(1)出生率 乙的数量逐渐增加、甲和丙的数量逐渐减少(2)高山草原营养(3)生

36、长、发育和繁殖 碳、氢、氧或 C、H、O 9.人体内环境的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维持人体内环境稳态的机制是 相当复杂的.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示意图(A、B、C D表示激素),图2表示神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方式(有甲、乙、丙三种 方式),结合图1、图2所示,分析回答下列问题.固I图2(1)人体在寒冷环境下,图 1中激素B、C (填字母)的分泌量明显增加,细胞代谢加快 以增加产热量,同时机体还可以通过皮肤血管收缩(填 收缩”或 舒张”)减少皮肤的血流量等变化以减少散热.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及产生寒冷感觉的场所分别是下丘脑、大脑皮层 .(2

37、)图1中垂体可分泌 A促甲状腺激素 (填名称)作用于甲状腺,促进甲状腺分泌激素 B,此调节方式属于图 2中的 甲 模式.(3)抗利尿激素的合成和分泌是通过图2中乙 模式调节,当人体内 细胞外液渗透压 升高时,其分泌量增加.(4)丙模式中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无法传递到胰岛,在突触处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至少说明两点).【考点】神经、体液调节在维持稳态中的作用.【分析】分析图1 :图1表示人体血糖浓度发生变化和人体受寒冷刺激后的部分调节过程的 示意图,其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C为肾上腺素;D能作用于肝脏和肌肉, 应为胰岛素.分析图2:图2表示神

38、经系统对内分泌功能的调节有甲、乙、丙三种方式,其中甲激素的调 节属于下丘脑一垂体一靶腺的分级调节,如甲状腺激素的分级调节;乙激素为下丘脑分泌, 但由垂体释放,应该为抗利尿激素;丙激素是由神经系统控制分泌腺分泌的.【解答】解:(1)寒冷环境下,B甲状腺激素和C肾上腺素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细胞呼 吸,以增加产热量,而细胞由于呼吸的主要场所是线粒体; 人体体温调节的中枢位于下丘脑; 感觉中枢位于大脑皮层.(2)图中A为促甲状腺激素,B为甲状腺激素,甲状腺激素的分泌受下丘脑和垂体的调节, 属于分级调节,对应于图 2中的甲模式.(3)抗利尿激素是由下丘脑分泌、垂体后叶释放的,对应于图2中的乙模式;当人

39、体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时,抗利尿激素的分泌量增加,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分的重吸收.(4)丙模式中下丘脑产生的兴奋无法传递到胰岛,在突触处可能出现的问题是突触前膜不 能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故答案为:(1) B、C (缺一不可)收缩 下丘脑 大脑皮层(2)促甲状腺激素甲(3)乙细胞外液渗透压(4)突触前膜不能释放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不能与受体结合10.图一是甲、乙两种单基因遗传病在某家族中的系谱图(与甲病有关的基因为A、a,与乙病有关的基因为 B、b),经调查,在自然人群中甲病发病率为19%.图二表示该家族中某个体体内细胞分裂时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一对为性染色体)的形态及乙病基因在染

40、色体上的位置.请回答下列问题:(1)甲病的遗传方式是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2)乙病致病基因是 隐性(填 显性”或 隐性”)基因.要确定其是否位于X染色体上,最好对家族中的11或n 3个体进行基因检测.(3)图二的A细胞的名称是 次级精母细胞,B细胞中含4对同源染色体.(4)根据图二的 C细胞推断可知,图一中的 n 2基因型是aaXBXb .图一中出3与自然人12411群中仅患甲病的男子婚配,则他们的后代患遗传病的概率为304 .1113 O瞬叫女口 a咻W.虻出乙丹惟阕而例患削hAh图一常见的人类遗传病.分析图一可知,由系谱图可以看出,B图二I 3和I 4患有甲病,但n 4种病,故 有中生无

41、为显性”且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n 3和n 2没有乙病,(女性)没有患这但生了 m 1患有乙病,故 无中生有便为隐分析图二可知,A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B表示有丝分裂后期,C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ABC来自同一个个体,且C中细胞质均等分裂, 母细胞.【解答】解:(1) 13和14患有甲病,但115 (女性) 且为常染色体显性.则C为初级精母细胞,故A为次级精没有患这种病,故 有中生无为显性”(2)根据题意分析已知乙病为隐性遗传病,可能位于 含有该致病基因,则该病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如X染色体或常染色体.如 11或n 3I 1或n 3不含该致病基因,则该病为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3)根据分析可

42、知,图二的 A细胞的名称是次级精母细胞,B细胞中含4对同源染色体.(4)根据图二的 C细胞推断可知,图一中的 n 2两病皆不患,其基因型是 aaXBXb.出3的18基因型为2 AaXBXB或工AaXBXb,自然人群中仅患甲病的男子的基因型为AAXBY 或19AaXBY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18 3 29+19 x =3* ;患乙病的概率=工,则不患甲病的29 9概率为1 - 3 =炎,不患乙病的概率=1- 8 =S ,则患病的概率=1 -炎故答案为:(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2)隐性11或n 3(3)次级精母细胞 4241(4) aaXBXb 304【生物一选修1:生物技术实践】11.玫瑰精油气味芬

43、芳, 能使人神清气爽, 可当做药物和香料使用. 某同学进行玫瑰的组织 培养和玫瑰精油的提取实验.回答有关问题:(1)选取玫瑰茎段进行组织培养时,要取 生长旺盛的嫩枝 做外植体,并要进行消毒处理.(2)外植体消毒一般采用 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 溶液处理,但处理既要考虑药剂的 消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若要探究对外植体消毒的最佳处理时间,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外植体的污染率和存活率.(3)提取玫瑰精油常采用 水蒸气蒸储 方法,提取过程中向获得的乳化液中加入 NaCl,增 加盐浓度的目的是 增加水的比重使油水分层 .橘皮精油的提取方法与上述提取方法 不相 同(填相同”或不相同”).(4

44、)提取过程中需要监控提取时的温度和时间,原因是如果温度太高,时间太短, 产品质量就比较差.【考点】提取芳香油.【分析】植物有效成分提取常用的方法有蒸储法、压榨法和萃取法;蒸储法的原理是利用水蒸气将挥发性较强的植物芳香油携带出来,形成油水混合物,冷却后分离油层和水层, 获得芳香油;压榨法是利用机械压力将原料压紧,将原料中的芳香油挤压出来; 萃取法是将粉碎、干燥的植物原料用有机溶剂浸泡,使芳香油溶解在有机溶剂中,然后蒸发掉有机溶剂、 获得芳香油的方法;选择植物芳香油的提取方法时用根据产品的性质和原料特点选取不同的提取 方法.【解答】解:(1)嫩枝分裂旺盛,所以选取玫瑰茎段进行组织培养时,要取生长旺盛的嫩枝 做外植体,并要进行消毒处理.(2)外植体消毒一般采用 70%的酒精和0.1%的氯化汞溶液处理,但处理既要考虑药剂的消 毒效果,又要考虑植物的耐受能力. 若要探究对外植体消毒的最佳处理时间,实验的因变量应该是外植体的污染率和存活率.(3)玫瑰精油具有易挥发,难溶于水的性质,宜采用水蒸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