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血管断层解剖学_第1页
脑血管断层解剖学_第2页
脑血管断层解剖学_第3页
脑血管断层解剖学_第4页
脑血管断层解剖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脑血管断层解剖学一、脑血管的特点 脑血供丰富,占心输出量的20%而脑重约为体重的23%脑的动脉来自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基底动脉系统两大系统,在脑底下丘脑周围形成Willis环。脑血管行程复杂、走行弯曲。是脑动脉无波动的主要原因。脑皮质的动脉有丰富的吻合。脑动脉管壁很薄。脑动脉分为皮质支(营养皮质及其以下的髓质)和中央支(营养基底核、内囊以及间脑)。二者自成体系,互不吻合。7/28/20222脑的动、静脉多不伴行。脑的毛细血管的内皮为紧密连接,无窗孔,周围被胶质细胞的足板所包绕,构成血脑屏障(blood-brain barrier,BBB)。但某些部位缺乏血脑屏障,如松果体、下丘脑的正中隆起、垂体后

2、叶、延髓极后区、后连合、终板和脉络丛等处。8.脑血管变异较多。7/28/20223二、脑动脉系统颈内动脉系端脑前2/3及部分间脑椎基底动脉系端脑后1/3、部分间脑及幕下区7/28/20224脑动脉的分支类型 皮质支:供应皮质和浅层髓质 中央支:供应深部髓质、基底核、内囊及间脑等7/28/20225颈内动脉系统7/28/20226颈内动脉系的分段 颈内动脉系是脑的动脉系统之一,颈内动脉平甲状软骨上缘水平起自颈总动脉,按其形成,以颅底的颈动脉管外口为界,分为颅外段和颅内段。 7/28/20227颅外段又称为颈段,自颈总动脉分叉处至颅底,为颈内动脉各段中最长的一段。颈内动脉先在颈外动脉的后外侧上行,

3、后转至颈外动脉的后内侧沿咽侧壁达颅底。其特点是:(1)颅外段无分支;(2)起始部为梭形膨大称为颈动脉窦,为压力感受器;(3)位置深而难以触及。7/28/20228颈内动脉的走行7/28/20229颅内段颅内段在血管造影像上分为五段 C5段(颈动脉管段、岩骨段):在颞骨岩部的颈动脉管内走行,此段的特点是:全程大部行于骨性管道内,在入海绵窦处较为狭窄,并与咽鼓管和鼓室紧邻。C4段(海绵窦段):在后床突附近入海绵窦,沿蝶骨体两侧的颈动脉沟呈“S”形前行,该段的特点是:在海绵窦内紧贴内侧的蝶窦侧壁,外侧与穿经海绵窦的动眼神经、滑车神经、三叉神经和展神经关系密切。C3段(前膝段或虹吸弯):在前床突附近,

4、呈“C”形,眼动脉自此段或此段与海绵窦段移行处发出,向前伴视神经经视神经管入眶。C2段(视交叉段或床突上段):位于前后床突连线稍上方的蛛网膜下隙内,与海绵窦的走形方向相反。C1段(后膝段或终段):通常指参加Willis环的一段,此段发出后交通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大脑前动脉和大脑中动脉。7/28/202210海绵窦段、膝段和床突上段通常合称为颈内动脉虹吸部(随年龄增长而变化,一般年龄越大,血管弯曲度也随之增大)。终段分出大脑前动脉(A1段)和大脑中动脉(M1段)处称为颈内动脉分叉部。7/28/202211 颈内动脉的分段 颅外段(颈段) 颅内段 岩骨段( C5段) 海绵窦段( C4段) 前膝段(

5、C3段) 虹吸部 视交叉段( C2段) 终段( C1段) C1+A1+M1为分叉部7/28/202212颈段:无分支起始部膨大位置深7/28/202213颈动脉管段(岩段): 在颈动脉管内走行 与鼓室及咽鼓管相邻 分支:颈鼓A、翼管A 7/28/202214海绵窦段: 与、伴行 与蝶窦、垂体相邻7/28/202215前膝段(虹吸弯) 发出眼动脉等7/28/2022167/28/202217视交叉段(床突上段)后膝段(终段)发出:垂体上A 后交通A 脉络膜前A 大脑前A 大脑中A7/28/2022187/28/2022197/28/202220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6、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7/28/202221 颈内动脉的主要分支 眼动脉 后交通动脉 脉络丛前动脉 大脑前动脉 大脑中动脉7/28/2022227/28/202223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脉络丛前动脉后交通动脉大脑后动脉7/28/202224大脑前动脉大脑前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终支,在视交叉上方折入大脑纵列,在大脑半球内侧面延伸,主要分支有眶前动脉、眶后动脉、额极动脉、额叶内侧动脉、胼周动脉、胼缘动脉等,左右大脑前动脉由前交通动脉相联。走行并分布于额叶底部内侧以及大脑内侧面。分为:水平段(A1),上行段(A2-3)和胼周动脉(A4)三部分。7/28/202225大脑前动脉依据形成分5段水平段(A1

7、段)自起始处至前交通动脉,该段动脉呈近似水平位自后外侧行向前内侧,横越视神经上方至大脑纵裂。胼胝体下段(A2段)为前交通动脉至胼胝体膝以下的一段。膝段(A3段)呈“C”形环绕胼胝体膝,与胼胝体膝的弯曲相一致。胼周段(A4段)行于胼胝体沟内,也称为胼周动脉,自前向后走形,发出胼胝体缘动脉。终段(A5段)胼周段至胼胝体压部后缘移行为楔前动脉,通常称楔前动脉为终段。7/28/202226大脑前动脉有单干型和双干型可分为中央支、皮质支和胼胝体旁支等三组。7/28/202227大脑前动脉的走行及分段分段:A1(水平段)交通前段(近侧段) A2(胼胝体下段) A3(膝段) A4(胼周段) A5(终段) 交

8、通后段(远侧段)7/28/2022287/28/202229前交通动脉左、右侧大脑前动脉以横支相连称为前交通动脉,长约4毫米,位于脑底的视交叉处(位于视交叉上方者最多见,可位于视交叉前方、外侧,甚至位于后方)。是两侧颈内动脉系的重要吻合途径。7/28/202230前交通动脉与视交叉的关系 大脑前动脉的变异: 侧侧吻合 起源异常 粗细异常 支数异常7/28/202231大脑前动脉远侧段双干型的各种亚型7/28/2022327/28/202233大脑前动脉的分支中央支 基底核前部、内囊前肢等皮质支 额、顶叶内侧面及其上外侧面的上缘额底内侧A额前内侧A额中内侧A 胼周A 额后内侧A 中央旁A 楔前A

9、 胼缘A7/28/2022347/28/202235大脑中动脉为颈内动脉的直接延续,管径约4毫米,走向外侧和后下,位于大脑外侧裂内,其分支主要分布于基底节,岛叶和大脑半球凸面,亦分为五段,即水平段,回旋段、侧裂段、分叉段和终末段.7/28/2022361、水平段(M1):为入大脑外侧裂前,走行于额叶与颞叶前部之间的一段,其中中央支(外侧豆纹动脉)常自此段发出。2、回旋段(M2段、岛叶段)呈“U”形,发出颞前动脉。3、侧裂段(M3段)隐藏于外侧沟内,可分为单干、双干和三干等三种类型,个别为多干型。4、分叉段(M4段)5、终段(M5段)为大脑动脉的终末支即角回动脉。7/28/202237大脑中动脉

10、分支:分为中央支和皮质支。供血范围:皮质支:营养大脑半球上外侧面的大部分和岛叶,包括躯体运动中枢中下部、躯体感觉中枢中下部和语言中枢(左侧)。中央支:营养尾状核、豆状核、内囊膝和后肢的前部。7/28/202238大脑中动脉的走行及分段分段:M1(眶后段) M2(岛叶段) M3(侧裂段) M4(分叉段) M5(终段)7/28/2022397/28/202240大脑中动脉的分支中央支 纹状体、内囊(出血动脉)。皮质支 上外侧面的大部。7/28/202241大脑中动脉的皮质支7/28/202242大脑中动脉的干型7/28/2022437/28/2022447/28/202245(二)椎-基底动脉系椎

11、动脉 1. 行程和分段 V1 段,横突孔段(第62颈椎横突孔内上升的部分); V2 段,横段,穿出枢椎横突孔后横行向外侧的部分; V3 段,寰椎段,垂直上行至寰椎横突孔的本部分; V4 段,枕骨大孔段; V5 段,颅内段,进入枕骨大孔后斜行,与对侧同名动脉汇合呈基底动脉。7/28/2022467/28/202247C颏顶位B前后位;A侧位7/28/202248椎-基底动脉的分支小脑下后动脉小脑下前动脉小脑上动脉迷路动脉基底动脉脑桥动脉大脑后动脉7/28/202249基底动脉(Basilar Artery, BA)3.左小脑后下动脉(PICA)5.左小脑前下动脉(AICA)6. PICA半球支7

12、. 小脑上动脉(SCA)8. SCA的蚓支9. 小脑上动脉半球支前后位脑桥支 小脑前下动脉小脑上动脉 大脑后动脉 7/28/202250椎基底动脉系统(Vertebrobasilar Arterial System )1. 右椎动脉2. 左椎动脉 3. 脊髓前动脉4. 小脑后下动脉5. 基底动脉6. 小脑前下动脉7. 脑桥外侧支8. 小脑上动脉9. 大脑后动脉10. 后交通动脉11. 颈内动脉前后位Anterior view 7/28/2022517/28/2022522. 颅内段主要分支 脑膜支:12支; 脊髓前、后动脉; 延髓动脉: 13支; 小脑下后动脉:走行弯曲,易生血栓。7/28/2

13、02253基底动脉主要的分支有: 小脑下前动脉 迷路动脉 脑桥动脉 小脑上动脉7/28/202254大脑后动脉在脑桥上缘自基底动脉发出,分为4段 P1 段,水平段; P2 段,纵行段; P3 段,为从P2 段向外发出的颞支; P4 段,为从P2 段向上发出的顶枕动脉 和距状沟动脉。7/28/202255基底动脉 2. 后交通动脉 3. PCA P1段4. 穿支 5. P2段 6. 小脑上动脉7. 基底动脉的脑桥支 8. 颞前动脉 9. 颞后动脉大脑后动脉(Posterior Cerebral Artery, PCA) P1:交通前段P2:纵行段P3:颞支段P4:终段丘脑后穿支 脉络膜后内动脉

14、脉络膜后外动脉 后胼周动脉 皮质支 颞下前动脉 颞下后动脉 顶枕动脉 距状裂动脉 7/28/202256大脑动脉环(Villis环)位于端脑底部和蝶鞍上方,由前交通动脉和成对的大脑前动脉、颈内动脉末端、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形成,对脑血液供应的调节和代偿起重要作用。7/28/2022577/28/202258Willis环的类型:以种系发生为基础,可将大脑动脉环分为五型,即近代型、原始型、过渡型、混合型和发育不全型,中国人以近代型为最多,占64.68%。7/28/2022597/28/202260分段篇颈内动脉椎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中动脉A1:水平段A5:终段A2:上行段A3:膝段A4:

15、胼周段M1 :水平段M2:回转段M3:侧裂段M4:分叉段M5:终段P1:交通前段P2:环池段P3:四叠体段P4:距裂段V1段(骨外段)V2段(椎间孔段)V3段(脊椎外段)V4段(硬膜内段)C1:颈段C2:岩段C3:海绵窦段C4:床突段 C5:终段大脑后动脉 7/28/202261三、大脑的静脉分为浅、深两群。大脑的浅静脉:主要收集大脑皮质及邻近髓质的静脉血,自皮质穿出的小静脉吻合成软脑膜静脉网,再汇集成较大的静脉,穿蛛网膜下隙注入硬脑膜窦。7/28/202262(一)大脑浅静脉大脑上静脉:每侧616条,收集大脑内侧面上部和外侧面上部的血液,注入上矢状窦。大脑中浅静脉:每侧1 3条,收集大脑上外

16、侧面血液,注入海绵窦。亦可经上吻合静脉(Trolard 静脉)注入上矢状窦,经下吻合静脉(Labbe静脉)注入横窦。大脑下静脉:每侧23条,收集大脑半球上外侧面下部和底面的血液。向前与大脑上静脉吻合注入上矢状窦;向下与基底静脉和一些深静脉吻合注入海绵窦、岩上窦和横窦。7/28/2022637/28/2022647/28/202265(二)大脑深静脉大脑的深静脉指大脑深部的静脉,主要收集基底核区、深部髓质和脑室旁的静脉血,其特点是从周围流向中央,最后汇集成大脑大静脉,注入直窦。7/28/202266大脑大静脉(Galen 静脉):由两侧大脑内静脉合成,注入直窦(与下矢状窦汇合后延续为直窦)。大脑内静脉:左右各一,位于第三脑室顶中线两侧的脉络丛内。多数(约80%)始于室间孔后缘。基底静脉(Rose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