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3课王安石变法的历史作用学习目标 本课主要介绍王安石变法的结果和影响,学习本课应重点把握以下三个方面:.“变法的命运”是遭到失败。.“积贫局面的改变”表明变法在经济方面取得成效。.“积弱局面的改善”表明变法在军事方面取得成效。理清知识线索酒单化饰蹉对应学生用书P39学星式设计学习更高效运用自然界的反常现象和水旱灾害指责变法。.王安石的态度坚持“三不足”精神,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宋神宗的态度随着改革的深入,阻力越来越大,宋神宗动摇了,王安石被迫辞职。.结果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最终废除新法。深化认知王安石变法的失败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除上述几点原因外,还与
2、王安石因用人 不当而使新法危害百姓,过多利用国家行政权力聚敛财富等因素有关。 它之所以遭到保守派 贵族的激烈反对,根本上是因为其改革触及了大贵族、大官僚和大商人的既得利益。清单二经济方面的成效积贫局面的改变.总体表现政府的财政收入大幅度上升,改善了北宋的积贫局面。.具体表现措施成效农田水利法保证了农业灌溉和防洪抗灾,农业生产发展,政府税收增加方田均税法使豪强地主据实纳税,靠山林荒地为生的民户得到了实惠育苗法大大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免役法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市易法和均输法打破了大商人垄断市场的局囿,增加了政府财政收入深化认知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积贫的局面大大改变, 但变
3、法没有解决土地富国之法的实施,兼并问题,也没有满足农民迫切要求获得土地的愿望,因而没有消除北宋面临的统治危机。北宋的国力得到增强,国家的军事力量有所加强,积弱局面有所改观。.具体表现措施成效保甲法加强了农村的封建统治秩序,维护了社会治安。实现了兵农合一,为精简军队创 造了条件军器监监督制造兵器,使武器的质量得以改进,产量也大大增加保马法马匹的质量和数量得以提高,政府节省了养马费用将兵法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兵将分离的局面,战斗力有所加强.历史地位促进了北宋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治军事实力的壮大,在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深化认知虽然王安石变法不免有其弊端和局限,最后也没有摆脱失败的命运。但是
4、,它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积弱的局面,促进了社会发展,具有进步意义。后探究重点难点由感性到理性由史料得结论认知更深刻.对应学生用书P40探究点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评价史料探究材料一 宋史王安石传载: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春,天下久旱,饥民流离,帝(神宗)忧形于色,监安上门郑侠上疏, 绘所见流民扶老携幼困苦之状,为图以献,曰:“旱由安石所致。去安石,天必雨。”慈圣、宣仁二太后流涕谓帝曰:“安石乱天下。”帝亦疑之,遂罢为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以下是节选的郑侠流民图。(1)根据材料,分析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答案遭到大地主、大官僚的极力阻挠和反对。材料二 对于王安石的变法,元丰年间的枢密
5、院检详官梁煮曾指责说:青苗之钱未及偿,而责以免役;免役之钱未暇入,而重于淤田;淤田方下,而复有方田;方田未息,而迫于保 甲。是徒扰百姓,使不得少休于圣泽。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新探(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个人原因有哪些?答案急功好利,操之过急;用人不当,出现危害百姓的现象。材料三 介甫文章节义过人处甚多,但性不晓事而喜遂非,致忠直疏远,谗佞辐辕,败坏百度,以至于此。司马光司马温公集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首,而不 知实根祗于神宗之有雄心也。赵翼廿二史札记(3)材料三中司马光和赵翼是从什么角度评价王安石的?答案主要从王安石的性情以及
6、用人失误等角度进行评价。结论形成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原因及评价1.失败原因(1)变法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改革充满了阻力。(2)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3)支持变法的组织机构不够健全,赏罚也不够公正。(4)变法的重要支持力量宋神宗在变法后期的动摇及其去世,使保守派重新得势。(5)宋神宗死后,司马光任宰相,新法被废除。(6)最根本的原因还是变法本身没有触及导致社会危机加深的根本问题,没有真正给农 民以更大的利益,因而不可能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也不可能很好地解决社会的根本矛盾。2.评价(1)进步性:变法措施的推行, 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加强了国家的军事力量,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北宋积贫
7、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变法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的进步。王安石能够对北宋的积弊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这种勇于改革和敢于斗争的精神,值7日必士 付目7E。(2)局限性:王安石变法是封建地主阶级针对北宋统治危机进行的改革运动,它不可能从根本上摆脱封建统治危机。变法以维护地主阶级的统治为出发点,农民的处境没有根本的改变,负担依然沉重。新法在实际推行中存在一些缺陷,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引起人民的反对。(3)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缓和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发展的重要手段。改革必然损害某些人的特权和私利,因而会有阻力,甚至充满尖锐斗争。因此,改革者要有远见卓识,行动要坚决彻底,要注意
8、用人得当。应用,落实体验里槌点摒至| 击难点雉苣程能更高效I_*i对应学生用书P41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4分)1.王安石“天变不足惧,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三不足”精神,是他决 心变法的写照。对此理解全面的是 ()A.认为天象与变法毫无关系,不必害怕B.认为人们有各种议论是正常的,不能听信流言蜚语C.传统的习惯和法制中不合时宜的部分需进行改革D.体现出王安石面对错综复杂的形势,锐意改革,坚持变法的精神和敢于斗争的勇气解析:选D本题考查对“三不足”精神的全面理解。A B C三项都只是一个侧面的认识,D项最全面。.王安石认为宋神宗对改革的态度是“天下事如煮羹,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
9、水,即羹何由有熟也?”由此,可以断定王安石变法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宋神宗()A.急功近利B.动摇不定C.反对变法D .软弱无能解析:选B “下一把火,又随下一勺水”体现的是态度多变,动摇不定,所以本题选B项。3.在下图王安石的理财新法中,两个人争议那么大的原因是但这要比高利 贷利息低一些你存.这条新 法利息这么高, 农民意会承受 得了?A.严重损害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B,对农民剥削过重C.方便了不法官员从中牟利D.政府财政收入并未得到保证解析:选B从图片的内容看,提到了农民利息高低的问题,所以根据此意可得出是基 于对农民的剥削太重的争论。.青苗法实行之后,韩琦从大名府上书宋神宗,指出青苗法的实
10、行给社会带来的巨大 危害。对此,宋神宗说:“琦真忠臣,虽在外,不忘王室。朕始谓可以利民,不意乃害民如 此,出令不可不审。”宋神宗的态度表明他()A.重视收集地方官员对变法的看法.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C.已经对王安石的变法失去了信心D.对保守派的反对意见仍置之不理解析:选B从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害民如此”“出令不可不审”等,可知宋神宗要对变法措施采取审慎的态度,对推行青苗法的态度发生了动摇。所以选 B项。5.北宋司马光向神宗皇帝进 弹奏王安石表说:“臣之于王安石,犹冰炭之不可共器, 若寒暑之不可同时。”这主要是因为变法()A.对科举制和学校制度进行了改革B.用人不当,出现了危害百姓的现象C
11、.改革失败,未使北宋摆脱危机D.触犯了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解析:选D司马光代表的是大官僚大地主的利益,强烈反对王安石变法,故选D项。.对王安石变法的结局,某班同学在开展研究性学习时提出了以下观点,其中最接近 客观事实的应是()A.王安石变法的失败具有很大的偶然性B.宋神宗去世是导致王安石变法失败的根源C.变法失败与王安石性格的偏执有联系D.变法结局说明其改革不符合历史发展潮流解析:选C王安石变法要解决北宋中期面临的尖锐复杂的社会矛盾,而这些社会矛盾 是北宋中央集权制度本身造成的。作为封建士大夫的一员,王安石变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解 决了某些问题,但他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这种制度,这就决定了其变法的结
12、局,故A、B、D三项错误;C项符合题意。二、非选择题(第7题14分,第8题12分,共26分).对王安石变法失败原因的分析,史学界观点众多。阅读下列材料,回答相关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特别是司马光,念在与王安石共事数年的交情上,曾三次写信给王安石, 劝他调整自己的治国方略。可惜王安石就是执迷不悟,看一条驳一条,导致司马光最后与他分道扬镶,终身不再往来。岳晓东王安石:行为过激的偏执狂材料二 王安石奉“富民”为变法宗旨,但在神宗“富国强兵”愿望的压迫下,其抱负 难以充分施展。至元丰亲政后,神宗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
13、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葛金芳、金强近二十年来王安石研究述评(1)材料一从什么角度分析了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作者给出的理由是什么?(4分)(2)材料二认为“变法轨迹发生逆转”的原因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列举体现“富国”因子的变法措施。(6分)(3)史料研习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通过本题,你认为在研习史料时,应关注哪些问题? (4分)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一 “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得出答案;第二小问据材料一“王安石人格过于偏执, 且刚愎自用,独断专行,导致朝中大臣多与他决裂”得出答案。第 (2)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二“至元 丰亲政后,神宗
14、利用新法中固有的富国因子,大肆聚敛,扩大国家专利,使变法轨迹发生逆转”得出结论;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得出体现“富国”因子的措施主要有青苗法、均 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第 (3)问,在研习史料时,要分清楚是第一手史料还 是第二手史料,要弄清楚史料来源,要考察史料撰写者的立场和态度,要辨别史料的真伪。答案:(1)角度:心理学(人性、人品)。理由:个人独断专行,刚愎自用。(2)原因:宋神宗借王安石变法聚敛财富,使“富民”指导思想发生改变。措施:青苗法、均输法、市易法、免役法、方田均税法。(3)问题:史料撰写者的立场和态度;史料的来源和性质(第一手史料或第二手史料);史料的科学性和客观性。
1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王安石变法前)豪强蓄贾,乘时贱收,而拙业之人,旋致罄竭。水旱则积,伏 而不出,须其翔踊,以牟厚利。而农民贵汆,九谷散于穰岁,百姓困于凶年,虽劝课官家至 日见,亦奚益于事哉。九朝纪事本末 材料二青苗钱委诸路转运、开封府界提点提举司,每年相度留钱谷,以备非时赈济出 柒外(熙宁五年二月壬子)赐两浙转运司常平谷十万石,赈济浙西水灾州军,仍募贫民兴修水利。李素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三 王介甫小丈夫也,不忍贫民而深嫉富民, 志欲破富民以惠贫民,不知其不可也。 方其未得志也,为兼并之诗及其得志,专以此为事,设青苗法以夺富民之利。民无 贫富,而税之外皆重出息十二,吏缘为奸至倍息
16、,公私皆病矣。办辙诗病五事 TOC o 1-5 h z (1)据材料一,概述王安石变法前北宋的社会经济状况。(4分)(2)据材料二,指出政府采取的措施,并分析其影响。(4分)(3)据材料三,分析苏辙为何认为王安石是“小丈夫”。(2分)(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王安石变法对现实改革的启示。(2分)解析:第(1)问,结合“豪强蓄贾”得出豪强囤积居奇;结合“而农民贵汆,九谷散于 穰岁”得出农民生活贫困;结合“虽劝课官家至日见,亦奚益于事哉”得出农业政策收效甚 微。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青苗钱委诸路转运、开封府界提点提举司”得出实施青苗法; 结合“赐两浙转运司常平谷十万石,赈济浙西水灾州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企业团体意外伤害险保单转移与续保协议
- 抖音企业号短视频创意制作与品牌传播合作协议
- 区块链智能合约版权保护审计及合规性审查协议
- 不宁腿综合征护理要点
- 护理教学组长职责
- 房地产开发流程全景图
- 医学生研究生面试准备与策略
- 第12课 近代战争与西方文化的扩张
- 2025版高中化学第三章第一节第1课时醇学案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5
- 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
- 【教学课件】第六章 熟悉而陌生的力 第一节 力 精品课件
-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现代企业管理》形考、终考及答案
- 你好,无废校园主题班会
- (完整版)英语写作期末试题和答案解析
- 广西建设工程造价咨询服务行业收费参考标准
- 综合布线-r4.1-双绞线链路测试
- 图纸会审会议纪要范本
- GB∕T 17466.1-2019 家用和类似用途固定式电气装置的电器附件安装盒和外壳 第1部分:通用要求
- 钻探设备工具材料共12
- 得到上市招股书:北京思维造物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浅谈高速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桥头跳车几种处理措施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