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自然灾害_第1页
初识自然灾害_第2页
初识自然灾害_第3页
初识自然灾害_第4页
初识自然灾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用辨证观点认识自然灾害 第一节 初识自然灾害自然灾害1学会用辩证地观点分析和认识问题,即一分为二的看待问题 内容提示2一、自然的力量读KP2-4第一段讨论下列自然力量产生哪些有利、和不利影响? 闪电 有利 台风小行星撞击地球 不利6500万年前的撞击自然力量具有双重性既是推动自然发展演变动力,也是给人类带来灾难元凶我们应该了解自然变化的科学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失降到最小程度。 3壮美、神奇自然力量具有双重性背后狂暴、惨烈4二、自然力量的威胁 方式:自然灾害危害人及人类社会自然资源与环境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心理伤害和精神痛苦自然资源破坏自然环境破坏导致社会秩

2、序混乱和动荡,加重贫困和粮食不安全状况,阻碍地区可持续发展目标的实现。 5三、自然灾害及类型灾害自然灾害自然力量人为原因人为灾害诱因承受者致灾因子承载体概念分类气象灾害海洋灾害地质灾害洪水灾害目的6自然灾害的致灾因子地震 滑坡 泥石流火山活动 台风 干旱主要由于自然作用形成的人类活动所诱发的自然作用下形成的水库蓄水诱发的地震人为改变山坡形态和覆盖状况 诱发的滑坡、泥石流过量采伐森林引起的水土流失过量开采地下水引起的地面沉降7自然灾害的分类按表现特征按成因按发展过程按承灾体性质地质灾害、气象灾害、生物灾害、人为诱发灾害突发型灾害、缓发型灾害、过渡型灾害原生灾害、次生灾害城市灾害、农业灾害、矿山灾

3、害按损失程度轻度灾害、中度灾害、重大灾害8第一节初识自然灾害预习自测1.B2.B3.A4.C5.C6.B7.C8.A9.C10.A11.B12.C13.A14.D15.甲乙两组的观点都是错误的。人与自然之间应是对立统一、辩证发展的关系,人类文明是在与各种天灾人祸的抗争中发展起来的,这就充分说明我们人类决不会屈服于自然灾害,也不可能消灭自然灾害。随着人类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也会进一步增强,我们可以借助于科技的进步,充分了解灾害的发生、发展规律,掌握趋利避害、化害为利的本领,将自然灾害的损失减低到最小的程度,从容地面对自然灾害。16.(1)土地荒漠化(2)人为因素自然因素(3)西北

4、9互动探究1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区分,首先从概念间的关系看,人为灾害和自然灾害是并列的关系,它们同属于灾害;其次从成因看,人为灾害是人类不合理的经济活动造成的,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而自然灾害是自然异变引起的,是地理环境演化发展中的正常事件,是不可避免的;再次从基本属性看,自然灾害既有自然属性又有社会属性,人为灾害只有社会属性。2自然异变是指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自然异变程度可大可小,如果对人类社会及其生存条件没有影响就只能是自然现象,但是如果造成某些损害就成为自然灾害。比如说气温升降、刮风下雨属于正常的自然变化,但是如果气温短时间内骤然下降10,就可能出现冷冻,造成农作物减产,发生自然灾害。定

5、义属性衡量标准关系自然异变自然界的各种变化或异常只具有单一的自然属性变异程度或强度自然灾害由于自然异常变化造成的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社会失稳、资源破坏等现象或一系列的事件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属性人类社会损失自然异变为诱因,是自然灾害发生的必要和首要条件,危及人类社会生存、造成损失是自然灾害形成的充要条件3目的是深入认识各种自然灾害的性质和发生、发展规律,更好地对自然灾害进行科学研究,加强减灾防灾管理。10举一反三 D当堂达标1.D2.A3.C4.C5.(1)地处高山峡谷,坡陡谷深,岩性松软,风化严重;汶川地震导舟曲山体松动、岩石破碎;遭遇强降水(对松散的山体、岩体形成浸泡和巨大冲击)。(2)舟曲地处河流峡谷地带,人水争地,河道变窄;交通、水电站建设等不合理的开挖;乱砍滥伐、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加剧;预报预警机制尚不健全;泥石流防护设施标准落后(答出三点即可)。(3)利用GPS对灾害发生地定位或在救灾中导航;用RS获取灾区的图像信息,了解灾情分布及变化;用GIS为抢险救灾建立决策指挥系统,制定抢险救灾方案(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