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础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1页
桩基础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2页
桩基础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3页
桩基础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4页
桩基础毕业设计开题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彖生技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 目兴平市瑞闽第一城31#楼基础工程设计学 院 建筑与土木工程学院专业及班级 土木工程1104姓 名李波学 号指导教师郅彬日 期 2015.3西安科技大学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题1兴平市瑞闽第一城31#楼基础工程设计选题类型| 设计型 一、选题依据(简述国内外研究现状、生产需求状况,说明选题目的、意义,列出主要参考文献):桩基础是人类在软弱地基上建造建筑物的一种创造,是最古老、最基本的一种基础类型;又是一种 应用广泛、发展迅速、生命力很强的基础型式。近二十年来,由于工程建设和工业技术的发展,桩的类 型和成桩工艺,桩的承载力和桩体结构完整性的检测,桩基的设计水

2、平,都有较大的提高。然而,由于 土的变异性及桩基与土相互作用的复杂性,迄今成桩质量的控制与检测,桩基的计算理论与方法,仍然 是不够完善而有待研究发展的。 桩基础可以采用不同的材料(木、现场灌注;打入法、压入法),可 以支撑在不同的土层中,可以作为各类工程结构物的基础(建筑的低桩承台、桥梁或码头的高桩承台) 因而其受力性状各不相同,承载能力相差悬殊,施工工艺和设备极其多样。桩基技术极为复杂,发展空 间相当广阔,成为地基基础领域中的一个非常活跃的、具有很强生命力分支领域。目前我国每年的用桩 量达100万根以上.如何设计好桩基,使之既满足桩承载力和安全性要求,又降低成本,对我国工程建 设具有重大意义

3、。同时,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桩基的类型、施工工艺和设备、桩基理论和设计方 法都有了很大的进展。 桩基深埋于地下,是个隐蔽工程.虽然桩基设计理论和施工方法已有了很大提 高,然。地质条件的复杂性、岩土性质的多变性和现场施工的局限性,致使桩承载力的设计值与桩的实 际承载能力有时还有较大的差别,在施工时桩身中也会出现各种缺陷。因此,为了保障桩基的质量,进 行桩基检测就十分必要了.长期以来,桩基检测采用的是静荷载试验方法。由于它是破坏性检测,成本 高,检测周期长,因此被检测的桩数目较少,难以满足基础工程的广泛需要。随着工程建设规模的扩大 和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一种无损检测技术一一桩基应力波检测应运而

4、生,并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获 得了迅速的发展和广泛的应用,现已成为基础工程建设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选题的目的和依据目的: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楼层的发展越来越高,对基础的发展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桩基础 的应用越来越高。有了稳定的基础上部结构才能正常使用。通过对勘察报告的研究并结合工程实际,运 用所学的基础设计相关知识给出合理的基础方案。使工程的造价更加安全、合理、实用、稳定。同时协 助施工方更加顺利的进行施工。意义:基础工程是一个十分全面的课题,它包含了基础工程设计、岩土工程勘察、基坑支护、施工组织 设计、概预算等非常重要的知识。通过这次课程设计,可以使我们更加熟练的运用课本中所

5、学到的知识, 增强自身的专业素质。使我们能更熟悉的掌握基础设计的思路、方法、程序、以及选择。基础设计在施 工质量、工程造价、工期控制上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基础工程对工程的质量、加快工期进度、降低造 价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所以基础工程的毕业设计对我们将来的发展大有益处。主要参考文献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10)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国家标准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9)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

6、50010-2010)冯志焱主编.湿陷性黄土地基:科学出版社.2009.11罗晓辉主编.基础工程设计原理: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7.04陈忠汉,黄书秩,程丽萍,深基坑工程,2003华南理工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编.基础工程(第二版):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8.09郑俊杰主编.地基处理技术(第二版):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9.09冯志焱主编.湿陷性黄土地基:科学出版社.2009.11秦惠民,叶政青,深基础施工实例,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刘建航,侯学渊,基坑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中国工程建设标准化协会标准基坑土钉支护技术规程,1997二、主要研究(设计)内容、研

7、究(设计)思路及工作方法或工作流程工程概况本工程为住宅楼,框架剪力墙结构。主体为地上25层,地下1层。长44m,宽20m,高78m。地下1 层位车库,标准层为3m,一层为5m,顶层为4m。拟建场地位于兴平市西郊,南邻团结东路,西与科 技路相邻,东与水泥厂相邻。1.2拟建场地地形西高东低,地面高程介于401.89402.48之间,根据外业勘探及室内土工试验结 果报告,在勘探高度85m范围内,场地土主要由填土、黄土、古土壤、粉质粘土、中砂、粉质土等 组成,持力层为粉质土。拟建场地地下水属孔隙潜水类型。本次勘察测得地下水稳定水位15.80 16.35m,高程 396.74397.63m。1.3天然地

8、基方案拟建建筑31#高层住宅属失陷性黄土地区甲级黄土地区甲类建筑,地下车库属湿陷性黄土地区丙类建 筑。地基湿陷性等级为I级。根据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13 )第6.11条和6.15条 中的规定,对甲类建筑应消除地基的部分失陷量。综上所述,拟建建筑均不能采用天然地基,必须 进行地基处理。依据设计提供的技术要求,拟建31#高层住在拟采用桩基础。1.4桩基础方案根据场地的岩土条件,当采用混凝土预制桩时,均要穿越粗砂-2,该层砂土呈密实状态,最大厚 度2.3m,若穿透粗砂进入其下各层时,则施工时难以成桩。结合拟建建筑物特性,采用钻孔灌注桩。桩长30m,桩径700mm。根据本场地底

9、层结构和地基土的工程特性,粉质粘土及其以下土层具有层位稳定,分布连续,厚度较大,埋深较深,力学强度高等特点,可以为钻孔灌注桩的桩端持力层。桩基础设计(1)单桩承载力的确定(2)初步假设承台尺寸(3)单桩受力验算(4)单桩水平承载力计算(5)群桩承载力计算(6)群桩承载力验算(7)承台设计(8)完成桩基检测方案土钉墙土钉墙支护的适应性强,适用面宽,可用于砂土、黏性土或破碎风化岩石。与通常的护坡结构相比较, 土钉墙加固的最大特点是其施工简便,工程量小,材料消耗少,而且支护的效果好,是一种经济性的加 固形式。所以在瑞闽市31#楼的基坑支护中运用,采用经济适用的土钉墙支护。施工步骤如下:(1)开挖修坡

10、(2)初喷混凝土(3)成孔(4)安土钉、注浆、安连接件(5)铺设钢筋网(6)复喷混凝土面层施工组织4.1施工部署(1)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提前做好“三通一平”工作。清理施工现场地及空中障碍物,确保顺利施工。(2)按设计单位和规划部门提供的坐标点为依据,测放轴线和桩位。组织搬迁施工设备、机械进场,并组装调试成孔,更进一步了解各土层的变化情况。(3)设计临建及生活设施,组织原材料进场,并取样送验,委托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4)根据建设单位对工程工期、质量的要求和现场条件,我公司计划投入施工人员一百人,其中管理 人员:项目经理一名,负责工程的全面工作;值班经理两名。负责施工现场的各道

11、工序的穿插及协 调工作,技术总负责人一名,负责现场技术措施的制定及特殊情况的处理;技术员二名,负责现场 技术措施的实施及监督、检查;质安员一名,负责质量检查及检查结果奖罚;现场安全生产制度的 落实检查及检查结果奖罚;资料员一名,负责施工技术资料搜集整理;测量员二名,负责现场轴线、 桩位测量定位。材料员一名,负责施工现场的材料进场及收料工作。保管员一名,负责施工现场所 有进场、调拔的的物资统计,消耗品的记录等工作。电工两名,负责施工现场及临舍的安全用电工 作。4.2施工工序(1)定位放线(2)护筒埋设(3)钻机定位时要校正机架和钻盘垂直度,机架底部必须垫实稳固。就位完毕由现场质检员或技术员 会同监理、甲方代表进行检查,达到规定要求后方能开钻。(4)钻进(5)清孔测孔(6)钢筋笼吊放(7)安放导管(8)混凝土灌注概预算(1)工程量计算、汇总(2)套用预算单价,计算工程直接费(3)根据费用定额规定,计取各种其他费用和工程造价。(4)工料分析,计算材料价差,调整工程造价。三、毕业设计(论文)工作进度安排第12周毕业实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