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辩证方法_第1页
其它辩证方法_第2页
其它辩证方法_第3页
其它辩证方法_第4页
其它辩证方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九章其他辨证方法1概述 六经辨证、卫气营血辨证、三焦辨证等有其自己的特点和独特的优势,反映了一些病种的特殊发病、传变规律,是八纲辨证、病因辨证、气血津液辨证、脏腑辨证等辨证方法非常有力的补充。2第一节 六经辨证概念:是将外感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表现的不同证候,分为三阳证,三阴病两大类,分别从邪正斗争,病变部位,病势进退等方面阐述外感病各阶段的病变特点的辨证方法。 3第一节 六经辨证适用范围: 主要用于外感热病辨证,也可用于内伤病。 以经络、脏腑为基础:三阳病证病位偏表在腑、正气旺盛、 病势亢奋者三阴病证病位偏里在脏、正气不足、 病势减退者重点分析外感风寒引起病理变化规律。4一、太阳病证 概念

2、: 太阳病证是指外感伤寒病初期所表现的证候。 太阳经证 太阳腑证。5(一)太阳经证 概念:太阳经证是指风寒袭表,邪正交争,营卫不和所致的证候。 太阳经证为伤寒的初起阶段。 临床表现:恶寒,头项强痛,脉浮。 证候分析: 寒伤卫阳恶寒。 经气不利头身强痛。 正气抗邪脉浮。61、太阳中风证 概念:风邪袭表,导致营卫不和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发热、恶风、汗出,脉浮缓;鼻鸣,干呕。 证候分析:营卫失调 表虚证。 卫阳浮外发热。 风性开泄汗出恶风。 肺胃失宣降鼻鸣,干呕。辨证要点:恶风,汗出,脉浮缓。72、太阳伤寒证 概念:风寒袭表,卫阳被遏,营阴郁滞所致的证候 。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项强痛,身

3、体疼痛,无汗而喘,脉浮紧。 证候分析:卫阳被遏,营阴郁滞。表实证。 寒伤卫阳恶寒。 卫阳抗邪发热。 经气阻滞头项强痛,身体疼痛。 肌腠致密无汗而喘。 寒邪束表脉浮紧。辨证要点:无汗,恶寒,身痛,脉浮紧为主。8 (二)太阳腑证 概念:太阳经证不解,邪气循经人腑,膀胱气化不利所致的证候。 太阳蓄水 太阳蓄血证。 91、太阳蓄水证 概念:太阳经气内传,膀胱气化不利,水气停蓄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 发热恶寒,小便不利,少腹满,口渴,或水入即吐,脉浮或浮数。 证候分析: 经证不解发热,恶寒,脉浮。 邪与水结少腹满,小便不利。 气不化津消渴。 水停肾中饮水即吐。辨证要点:小便不利,少腹满。102、太阳蓄

4、血证 概念:太阳经邪化热内传,热与瘀互结于少腹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 少腹急结或硬满,小便自利,如狂或发狂,善忘, 大便色黑如漆,脉沉涩或沉结。 证候分析: 瘀热互结少腹急结,或硬满。 瘀热扰神如狂、发狂,善忘。 气化无妨小便自利。 瘀血下行大便色黑如漆。 脉道不利沉涩、沉结。辨证要点:少腹急结,小便自利,大便色黑为主。11二、阳明病证 概念:指伤寒发展过程中,阳热亢盛,胃肠燥热所表现的证候。属里实热证。为邪正斗争的极期。 临床表现: 身热,不恶寒,反恶热,汗自出,脉大。 病因:太阳病经证不解,内传阳明; 少阳失治,邪热传入阳明; 素体阳盛,初感外邪入里化热。 病机:胃家实。实指邪气亢盛。

5、证候分析: 邪热独盛不恶寒,反恶热。 里热蒸腾身热,汗出。 热促血行脉大。12(一)阳明经证 概念:邪热亢盛,充斥阳明之经,弥漫全身,肠中尚无燥屎内结所表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 大渴引饮,气粗,面赤。苔黄燥,脉洪大。证候分析:邪热弥漫,里实热证。 邪热弥漫身大热,不恶寒,反恶热,汗大出,面赤。 热盛伤津口大渴引饮。 热邪阻肺气粗。 实热舌脉舌红,苔黄燥,脉洪大。辨证要点:大热、大汗、大渴,脉洪大。13(二)阳明腑证 概念:指邪热内传大肠,与肠中糟粕互结所致的证候。 临床表现: 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脐腹胀满疼痛,拒按,大便秘结不通,甚则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

6、,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甚至苔焦黑燥裂,脉沉实,或滑数。 14证候分析:邪热与燥屎内结,里实热证。腑实热结日晡潮热,手足濈然汗出。腑气不通脐腹胀满疼痛,拒按,便秘。热扰心神神昏谵语,狂躁不得眠。热盛伤津舌苔黄厚干燥,或起芒刺, 苔焦黑燥裂。 气机不畅脉沉实,或滑数,沉迟有力。辨证要点:潮热汗出,腹满疼痛,大便秘结,脉沉实。15三、少阳病证 概念:指邪犯少阳经,正邪交争,枢机不利所表现的证候 。 临床表现: 口苦,咽干,目眩, 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默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脉弦。 证候分析:邪正分争,枢机不利,半表半里。 邪正相争寒热往来 经气不疏胸胁苦满 胆热上炎口苦、咽干、目眩。 胆热犯胃默

7、默不欲饮食,心烦喜呕。 肝胆受病脉弦。辨证要点:寒热往来,胸胁苦满。16四、太阴病证 概念:是由多种原因所致脾阳虚衰,寒湿内生,以腹满而痛、不欲食、腹泻为主要表现的证候。里虚寒证。 临床表现:腹满而吐,食不下,大便泻泄,口不渴,时腹自痛,四肢欠温,脉沉缓而弱。 证候分析:脾阳虚衰,寒湿内阻,里虚寒证。 寒湿内阻腹满时胀、疼痛。 脾失健运食不下,大便泻泄。 胃失和降呕吐。 寒失温煦口不渴,四肢欠温。 鼓动无力脉沉缓而弱。 审证要点:腹满时痛,腹泻等虚寒表现为主。17五、少阴病证 概念:伤寒六经病变发展过程的后期,全身阴阳衰惫,以脉微细、但欲寐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病位:心肾。 主要脉症:脉微细,但

8、欲寐。 少阴病有寒化,热化证。18(一)少阴寒化证 概念:指少阴阳气虚衰,病邪入内从阴化寒,以畏寒肢冷、下利清谷为主要表现的虚寒证候。 临床表现: 无热恶寒,但欲寐,四肢厥冷,下利清谷,呕不能食,或食入即吐,或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脉微细。 证候分析:心肾阳虚,阴寒内盛,里虚寒证。 阳失温煦无热恶寒,脉微细,但欲寐, 四肢厥冷。 火不暖土下利清谷,呕不能食。 阴盛格阳身热反不恶寒,甚至面赤。 审证要点:无热恶寒,下利,肢冷,脉微细。 19(二)少阴热化证 概念:指少阴阴虚阳亢,病性从阳化热,以心烦不寐、舌尖红、脉细数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心烦不得眠,口燥咽干,舌尖红,脉细数。 证候

9、分析:阴虚阳亢,里虚热证。 火扰心神心中烦热,不得眠。 阴亏失润口燥咽干。 阴虚阳亢舌尖红赤,脉细数。 审证要点:虚烦不得眠及阴虚内热表现为主。20六、厥阴病证 概念:伤寒病发展传变的最后阶段,表现阴阳对峙,寒热错杂,厥热胜复的证候。 临床表现: 消渴,气上撞心,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 食则吐蛔。 证候分析:阴阳错杂,上热下寒。 上热:热盛伤津消渴。 肝胃气逆气上撞心。 肝胃火炎心中疼热。 下寒:饥而不欲食,食则吐蛔。 审证要点:消渴,心中疼热,饥而不欲食。21七、六经病证的传变1、传经: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 循经传: 太阳病阳明病少阳病太阴病少阴病厥阴病。 越经传:隔一经或两经以上

10、相传。 太阳病传少阳病;少阳病传少阴病。 表里传:表里两经相传 太阳病传少阴病;少阳病传厥阴病。222、直中:伤寒病初起不从三阳传入,病邪径直入于三阴病。3、合病:伤寒病不经过传变,两经或三经同时出现病证。 太阳阳明合病,太阳少阳合病。4、并病:伤寒病凡一经之证未罢,又见它经病者。 太阳阳明并病,太阴少阴并病。23第二节 卫气营血辨证概要 概 说 概念:叶天士创立的一种论治外感温热病的辨证方法 外感温热病分为卫、气、营、血四类病证。 意义:说明病位深浅,病情轻重和传变规律。 卫分证:主表,肺与皮毛。 气分证:主里,胸、膈、胃、肠、胆。 营分证:邪入心营,心、心包。 血分证:邪热最重,心、肝、肾

11、。24一、辨卫气营血证(一)卫分证: 概念:温热病邪侵犯袭肤表,卫外功能失调,肺失宣降,以发热、微恶风寒、脉浮数为主要表现的表热证候。 临床表现:发热、微恶风寒,少汗,头痛,咳嗽,口微渴,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脉浮数。 证候分析:肺卫失宣。 卫分郁热发热重。 卫失温煦微恶风寒。 肺失宣发咳嗽,咽喉肿痛。 风热伤津口干微渴。 风热舌脉舌边尖红,脉浮数。 审证要点:发热,微恶风寒,舌边尖红,脉浮数为主。25 鉴别诊断: 太阳伤寒 温病卫分 共同点:均有发热,恶寒,头痛等症。 病邪: 风寒 风热 途径: 皮毛而入 口鼻而入 病位: 足太阳膀胱经 手太阴肺经 病机: 汗伤卫阳 热邪伤阴、 症状: 恶寒重

12、发热轻 发热重恶寒轻 无汗不渴 有汗口干微渴 脉浮紧 脉浮数26(二)气分证 概念:温热之邪内传脏腑,正盛邪实,阳热亢盛所表现的里实热证候。 病位:肺、胃、胸膈、胆、肠。 临床表现: 主症:发热不恶寒,口渴,汗出,心烦,尿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证候分析:里热亢盛。 里热炽盛身热甚,不恶寒,心烦。 热盛伤津汗出,口渴,尿赤。 实热舌脉舌红苔黄,脉数有力。27兼症:1、邪热壅肺:咳喘,胸痛,咯痰黄稠(肺失宣降)。2、热扰胸膈:心烦懊憹,坐卧不安(心神不宁)。3、热结肠道:日晡潮热,腹胀疼痛拒按(腑气不通)。 狂乱、谵语(热扰心神) 大便秘结,热结旁流,下利秽臭稀水 苔黄燥,焦黑起刺,脉沉实(实

13、热内结)。4、热郁胆经:口苦,胁痛,干呕,心烦,脉弦数。审证要点:发热不恶寒,舌红苔黄,脉数有力。28(三)营分证 概念:指温热病邪内陷,营阴受损,心神被扰,以身热夜甚、心烦不寐、斑疹隐隐、舌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温病较深重的阶段。 临床表现: 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心烦不寐,甚或神昏谵语,斑疹隐隐。舌质红绛无苔,脉细数。 病因: 气分证不解,邪热传入营分。 卫分证直接传入营分,称逆传心包。 营阴素亏,初感温热之邪,发病急骤,来势凶猛,起病即见营分证。29 证候分析: 热灼营阴。 热灼营阴身热夜甚,口不甚渴,或不渴。 热扰心神心烦不寐,神昏谵语。 热伤血络斑疹隐隐。 营分舌脉舌红绛,脉细数

14、。 审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神昏,舌红绛,脉细数为主。30(四)血分证 概念:温热病邪深入血分,导致动血、动风、耗阴,以发热、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温热病发展过程中最深重的阶段。 病位: 心、肝、肾三脏。31 1、热盛动血:身热夜甚,躁扰不宁,甚则昏狂,斑疹显露,色紫黑,吐血、衄血、便血、尿血,舌质红绛,脉细数。 2、热盛动风:抽搐,颈项强直,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四肢厥冷,脉弦数。 3、热盛伤阴: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神疲欲寐,耳聋,形瘦,手足蠕动,脉虚细。32 病因: 邪在营分不解,传入血分而成。 气分热炽,劫营伤血,径入血分。

15、已有伏热内蕴,温热病邪直入血分。33证候分析:热盛动血 血分实热。 热灼营阴身热夜甚 热扰心神躁扰不宁,甚或昏狂。 热迫血行斑疹显露,出血诸症。 热盛血壅斑疹紫黑,舌深绛,脉细数。热盛动风 热灼筋膜:抽搐,项强,角弓反张,目睛上视,牙关紧闭。 阳气内郁四肢厥冷,热深厥深。 筋脉挛急脉弦数。34热盛伤阴 阴虚阳亢持续低热,暮热早凉,五心烦热。 阴虚失养口燥咽干,耳聋形瘦。 精血不充脉虚细。 阴虚生风手足蠕动。 审证要点:身热夜甚,谵语神昏、抽搐或手足蠕动、斑疹、吐衄、舌质深绛为主。35二、卫气营血的传变 1、顺证:由卫分传气分、营分、血分。由表入里,由浅入深,由轻转重,由实转虚。 2、逆传:邪入

16、卫分,不经气分,直接深入营、血分。 逆传是顺传中的特殊类型,但病情较重。 此外,还有卫气同病,气营两燔,气血两燔。36第三节、三焦辨证概要 概念:是吴鞠通根据三焦部位概念,将外感温热病归纳为上、中、下三焦病证,阐明三焦所属脏腑在温热病过程中的病理变化,证候表现及传变规律的辨证方法。 内容: 上焦病:手太阴肺和手厥阴心包。 中焦病:手阳明大肠,足阳明胃,足太阴脾。 下焦病:足少阴肾和足厥阴肝。 病性: 上焦病:温病初起阶段(手太阴肺)。 中焦病:邪入阳明,燥化,里实热燥证。 邪入太阴,寒化,湿温病。 下焦病:肝肾阴虚,温病末期。37一、上焦病证 概念:温热病邪侵袭手太阴肺经和手厥阴心包,以发热汗

17、出、咳嗽气喘、或谵语神昏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可见肺卫同病,邪热壅肺,逆传心包。 临床表现: 1、肺卫失宣: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咳嗽,口渴,头痛,舌边尖红,脉浮数或两寸独大。 卫气失宣发热,微恶风寒,汗出,头痛。 肺失宣降咳嗽。 肺卫失宣脉浮数,两寸独大。 38 2、邪热壅肺:但热不寒,咳嗽,气喘,汗出,口渴,苔黄,脉数。 里热蒸腾但热不寒,汗出口渴。 肺失宣降咳嗽,气喘。 里热舌脉苔黄,脉数。 3、逆传心包:高热,神昏谵语,或昏愦不语,舌謇肢厥,舌质红绛。 里热炽盛高热。 阳气内郁肢厥(热厥,胸腹灼热,手足腕部以下逆冷)。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昏愦不语,舌謇。 热灼营阴舌质红绛。39二、中焦病

18、证 概念:指温热之邪侵袭中焦脾胃,邪从燥化和邪从湿化,以发热口渴、腹满便秘,或身热不扬、呕恶脘痞、便溏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1、燥热内结:身热面赤,呼吸气粗,腹满便秘,神昏谵语,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苔燥裂或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 邪热蒸腾身热面赤,呼吸气粗。 热扰心神神昏谵语。 燥屎内结腹满便秘。 热盛伤津渴欲饮冷,口干唇裂,小便短赤。 燥热舌脉苔黄燥,焦黑起刺,脉沉实有力。40 2、湿热郁阻:身热不扬,头身重痛,胸脘痞闷,泛恶欲吐,大便不爽或溏泄。舌苔黄腻,脉濡数。 湿遏热伏身热不扬,头身重痛。 脾失健运胸脘痞闷,大便不爽,溏泄。 胃失和降泛恶欲吐。 湿热舌脉舌苔黄腻,脉濡数。 审证要点:发热口渴、腹满便秘,或身热不扬、呕恶脘痞、便溏。41三、下焦病证 概念:指温热之邪犯及下焦,劫夺肝肾之阴,以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少苔为主要表现的证候。 临床表现: 1、肝肾阴虚: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口燥咽干,神倦,耳聋,脉虚大。 阴虚内热身热颧红,手足心热甚于手足背, 口燥咽干,脉虚大。 阴精失充神倦,耳聋。 42 2、虚风内动:手足蠕动,瘛疭,心中憺憺大动,神倦脉虚,时时欲脱。 筋脉失养手足蠕动,瘛疭,心中憺憺大动。 阴精欲绝神倦脉虚,时时欲脱。 审证要点:身热颧红、手足蠕动或瘛疭、舌绛少苔。43第四节、经络辨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