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射基本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_第1页
共射基本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_第2页
共射基本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_第3页
共射基本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_第4页
共射基本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共射基本放大器的功率和效率刁修睦(潍坊学院 信息与控制工程学院,山东潍坊261061 )E-mail: HYPERLINK mailto:ddxxmm_ ddxxmm_摘 要:本文以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为例,对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转化效率作了定量讨论,给出了在理想状态下的该电路输出功率和转化效率的定量计算 公式,说明了该电路效率太低的原因及提高效率的方法。关键词:不失真输出功率;效率;尽限运用;阻抗匹配模拟电子技术以放大器为主要研究对象,基本放大器是一切放大电路的基础,明确基本放大器优缺点,并找出提高其性能的措施,对增强整个教学过程的系统性至关重要。一般教材均侧重于对基本放大器的放大

2、能力及输入、输出电阻的讨论,而对其功率及转化效率不予讲述。本文以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为例,对低频小信号电压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转化效率作了定量讨论,给出了在理想状态下该电路的输出功率和转化效率的定量计算公式,说明了该电路效率太低的原因及提高其效率的主要方法。通过讨论,进一步明确了放大器放大的实质,并可自然引出有关功率放大器的相关内容,使教材的系统性进一步加强,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一、电路及特性方程共发射极基本放大器是最常用的小信号电压放大器之一。图一(a)是阻容耦合共射基本放大器的原理图;图一(b)是其交流通路;图二是由图解法得出的与该电路对应的直流 负载线、最佳交流负载线及最大不失真输出信号的波

3、形。假设所有元件均为理想元件。本文依据该电路及相应波形推导出放大器的输出功率和转化效率的数学表达式。为此,首先明确各相关量之间的关系。EcRc RbH)C2 R!-CiTuLpRc LvI(a)(b)图一共射基本放大电路八 I c (mA)cemICQ八 i c(mA)直流负载线ICQO交流负载线t(s)VCEi Vcemc k Vce(V)t(s) “图二共射放大电路输出波形由图一 (a)得该电路的直流负载方程为:(1)V:E为其动态Vce=EI c r对应于不失真的放大的最佳工作点Q,有:VeQ-Ez-I CQ由图二可得其相应的交流负载方程为:VCe= Ec - i cR以上各式中,Qe为

4、C、E极间的静态电压,VCec为其最佳静态工作电压, 瞬时电压;Es为直流电源电压,E/为动态等效电源电压;|c为静态集电极电流,Icq为 最佳静态集电极电流,i c为动态瞬时集电极电流; R为集电极负载电阻, R_为放大器交 流通路的等效负载电阻 (R/二R R C)。当静态工作点Q选在最佳点时,且在忽略晶体管的饱和压降和截止区的一段压降的条件下,将Q点选在教流负载线的中点。由图二可知: TOC o 1-5 h z E C = 2V CEQ (4)且 V CEQT I CQ Rl (5)将代入得:VCe =2 Vceq- i c R_ (6)将代入并整理得:Ec= I CQ- (R L +

5、Rc)Ec= I CQ- (R L + Rc)、功率该电路所涉及的功率类型较多,大致有: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三极管集电极交流不失真输出功率、放大器交流不失真输出功率等。现分述如下:1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即直流电源对放大器所提供的电功率。又可分为静态损耗功率Pc、动态瞬时功率 pc和动态平均功率 Pc三种。(1) 静态损耗功率 Pc:静态损耗功率即在无交流信号流经放大器的情况下,直流电源提供给放大器的电功率。此时有:P C= Ec - I CQ ( 8)该功率用于保证放大器有合适的静态工作点,使放大器能进行正常放大,最终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电路中。严格的讲,直流电源提供的功率

6、及包括集电极回路中的功率,也包括消耗在基极回路中的功率,但由于实际电路中后者要比前者小得多,通常忽略不计。而对结果并无多大影响。(2)动态瞬时功率pc :动态瞬时功率即在电路中有交流信号通过时,再任意时刻,直流电源所提供的功率。此时有:Pc= Ec i C ( 9)由于此时的集电极电流为瞬时值,随时间不断变化,故瞬时功率也是随时间不断变化的。(3)动态平均功率 Pc:动态平均功率即瞬时功率在 pc在一周期内的平均值。故:Fc= 1/T / oTpc dt =1/T / oT E: i cdt =1/T / oT Ec (I cq+ i c) dt =Ec - I cq + Ec 1/T j o

7、 i c dt其中i c为i c的交流分量。因为我们通常所说的动态一般是以放大器不失真放大为前提的,并且取用正弦波信号以简化分析,所以集电极瞬时电流的交流分量为正弦波,其在一周期内的平均值为零,所以:(10)Pc = Ec - I CQ通常,直流电源供给的功率,一般是指动态平均功率Pc。比较(8)、( 10)两式,我们看到:放大器在不失真放大时,电源供给的功率与静态时相等。必须注意的是,尽管两种情况下电源所供给的功率相等,但不同情况下的能量分配却是截然不同的。静态时,电源所供给功率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电路中,而动态时,电源 所供给功率除一部分以热能形式消耗在电路中外,还有关键的一部分转化为交

8、流功率输出给负载。它表明了放大后输出的交流功率是由电源所提供的直流功率转化而来的,这也正是晶体管放大的实质所在。将(7)代入(10)并整理得:2 /R=l cq R l ( R/Rl+2) ( 11)显然,Pc是Icq民和Rl三者的函数,并且 Pc的大小不仅与 Rl的大小有关,而且与R:和Rl的匹配关系有关。令:R = R l (R/Rl+2),并称R为放大器的动态等效电阻,则:2 TOC o 1-5 h z Pc = l CQ R ( 12)此式即电学中关于电阻负载电功率的一般表达式之一。2、 集电极交流不失真输出功率Po:集电极交流不失真输出功率即在放大器不失真放大时,三极管集电极输出的交

9、流功率的有效值。由图(b)可知,它一部分消耗在集电极电阻上,另一部分输出给负载电阻。因R和Rl交流并联(R二R R c)。所以:2 2Pc= l c - Rl = 0 .5 lcm - Rl (13)其中,I c和I cm分别是集电极电流交流分量i c的有效值和最大值。显然,PO是I c、l cm和R.的函数。因| cm三IcQ,且(R/Rl+2) 1 ,所以P。仅是R的一部分。3、 放大器交流不失真输出功率PL:放大器交流不失真输出功率即放大器不失真放大时,实际输出给负载电阻Rl的有效值功率。由图(b):2 2 2 /Pl=| L - Rl=Rc/(Rc +Rl) | c - Rl = 0.

10、5 l cm R l- Rc/(Rc +Rl) -(14)其中I l为流经负载电阻 R.上的交流电流有效值。同样可以看出,Pl是I cm、R:和RlRlO V CeO I CM = V CeQ I CCrVcenJ I cm = V:eiM i cm了使电路有尽可能大的不失真输出,其静态工作点设置在动态范围的中点,致使电路的静态和三者的函数;Pl的大小不仅与 Rl的大小有关,而且与Rc和R-的匹配关系有关。比较(13)、(14 )两式得,PL又是P0的一部分,当然也是 PC的一部分。三、效率放大器的效率是指放大器不失真放大时,在一周期内实际输出的功率和电源供给的功率的比值的百分数。一般用表示:

11、2 2 -1 TOC o 1-5 h z =(Pl/ Pc)100%=0.5(lcm/ IcQ)( Rc/Rl+2 Rl/Rc+3)100% (15)由(15)式效率 是电流比值(I cm/ I CG)和电阻比值(Rc/Rl)二者的函数。若令:2-1X=(l cn/ | c),Y ( R c/Rl+2 Rl/Rc+3),则:=0.5 X Y100% (16)因集电极电流i c是基极电流i b和C E极间电压VCe的函数i c= f (i b , VCe),且可以证明x和丫是相互独立的,所以,只有当X和丫同时取最大值时,效率才有最大值,即:=0.5 Xm Ym100% (17)放大器效率最高时的

12、工作状态,我们称之为最佳工作状态,此时的三极管也处于尽限运 用状态。所谓尽限运用,应同时满足以下三个条件:1、静态工作点设在三极管动态范围的中点,当同时忽略三极管的饱和压降及截止区的 一端压降时,有: TOC o 1-5 h z V ceG=0.5Vceo ( 18)I CG=0.5I CM ( 19)其中,VCEO为三极管基极开路时,集电极与发射极之间的最大允许电压,| CM为三极管集电极最大允许工作电流。2、三极管集电极交流不失真输出信号的最大幅值为:V)em=VEQ ( 20)I cm=I CQ (21)3、最佳交流负载电阻 Rlo:Rlo= V ce(/ I cm (22)由(18)(

13、22)各式及图(C),可以推得尽限运用时,有:而 R)e = VcElM i cm正是不失真放大时三极管的交流等效输出电阻。显然:R?e = R LO (23)该式正是把三极管的 C、E两极等效为负载电阻的交流信号源时,拥有最大输出功率的条件,即阻抗匹配的条件(负载大小和电源内电阻大小相等)。此时电源的效率为 50%值得注意的是,最佳交流负载电阻Rlo是由三极管的极限参数和决定的,三极管一旦选定,它便是定值。而交流等效输出电阻Re则取决于交流负载电阻 Rl的大小,这一点我们不难从图(C)的交流负载线上得到答案。只要在正常放大状态,总有Rl = Rce成立。但只有在最佳负载的情况下,才有Rlo

14、= Rce成立。由(21)式,我们看到,在尽限运用的前提下时,当I cm=l cq时,X取得最大值:Xm=1 (24)下面我们求Y的最大值Ym为此,令Z= Rl/Rc,则:Y=Z/(2Z2+3Z+1)将上式对求导,并令 Y=0得,当Z=21/2,即R=21/2R时,Y有最大值为:1/2 TOC o 1-5 h z Ym=3-22 ( 25)将(24)、( 25)两式代入(17)式得: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J = 0.5 (3-2 21/2) 100% 8.6% (26)这也就是说,在三极管尽限运用时,若同时满足集电极负载电阻R:和

15、放大器负载电阻1/2R.之间成2 倍关系,则由该三极管组成的放大器的最大转化效率为8.6%。显然,这一效率是很低的,而实际电路的效率比该值低得多1。以上分析我们是把耦合电容看作理想元件,即看作交流短路进行讨论的, 而实际情况是,耦合电容上总有一定交流压降产生,这势必影响上负载电阻R.上的压降而影响输出功率和效率。若考虑耦合电容的影响,实际效率会更低。总之,由于该电路效率太低,因此一般不 作为功率放大器使用。那么,导致该电路效率的原因是什么呢?结构决定特性,由上述分析不难看出,该电路效率的原因是由其结构决定的:首先,为电流很大, 静态时由较大的直流功率损耗, 电源供给的功率全部以热能的形式消耗在

16、电路中。静态功率损耗是导致该电路效率低的根本原因。 其次, 在放大过程中, 电源供给功率的一部 分受控转化为集电极的交流功率, 但该功率并未全部输出给负载, 而只是其中的一部分, 另 一部分消耗在集电极电阻上。集电极电阻RC 上的功率损耗是导致高电路效率低的又一重要因素。要提高效率, 最根本的措施就是要降低各种损耗, 就该电路而言, 一方面要降低静态损 耗,另一方面要降低上的动态交流损耗。 从这两个思路出发, 便可将基本放大器经必要改进, 构成各种形式的实用功率放大器。参考文献 :叶君平电子线路基础实验M 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 6263.童诗白,华成英模拟电子技术基础M、第三版北京

17、: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王至正.电子技术基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2.The Power and Efficiency of Basic AmplifierDiao xiumu(Information and Control Engineering Department of Weifang University,Weifang Shandong 261061)Abstract: The output power and efficiency of the amplifier to low frequency signal were quantitatively analyze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