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航空法基础第1章绪论教学课件_第1页
民用航空法基础第1章绪论教学课件_第2页
民用航空法基础第1章绪论教学课件_第3页
民用航空法基础第1章绪论教学课件_第4页
民用航空法基础第1章绪论教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民用航空法基础AB民用航空法课程是我院高职旅游管理(空乘)专业的一门专业必修课程。任务是要求学生掌握国际航空运输的组织和法律框架、国内和国际航空运输的区别及其不同的法律规范,并能灵活运用这些规范来分析、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毕业以后以法指导民航业务工作打下基础。课程定位中国民航法民用航空法的体系、历史沿革和主要特点。1航空法及基本概念。2航空器定义、国籍及权利。3航空人员的概念、管理制度、机长与机组人员的法律责任和职务定位。4民用机场及机场管理制度,出入境管理法律法规及机场安检制度。5航空器事故的概念和等级,搜寻援救的原则和实施。6课 程 目 标1、知识目标航空器对地面第三人的损害赔偿责任。7航

2、空运输的管理制度。8航空运输合同的基本理论知识。9危害民航安全的犯罪与刑罚的相关规定及司法程序问题。10涉外关系的法律适用。11国际组织的概念、基本特征和几个国际航空组织。12课 程 目 标1、知识目标民航热点问题及应对方法。13课 程 目 标2、能力目标能 力目 标了解和掌握民用航空法律法规相关知识,让学生做到懂法,守法,规范自身的行为,并运用法律法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1培养和强化学生守法意识,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为将来就业奠定良好的基础。2 课 程 目 标全面了解民航法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做到懂法、知法。01提高大学生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能

3、力。03培养勤于思考、做事认真的良好作风。05培养和强化守法意识。02培养学生谦虚、好学的能力。04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063、能力目标 教 材民用航空法基础赵旭望、秦永红主编,科学出版社,主要特点:难易适中内容扼要、层次清晰注重结合实际案例主要参考书1.董念清.航空法判例与学理研究.北京:群众出版社.20012.凌岩.国际空间法问题新论.北京:人民法院出版社.20063.刘伟民.航空法教程.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14.石少侠.公司法教程.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55.王铁崖.国际法.北京:法律出版社.1995 学习方式问题教学法讲解讲授合作讨论图片展示案例分析注重知识

4、迁移理解抽象概念掌握科学方法创设问题情境培养问题意识促进思维发展组织探究活动提高分析能力培养合作精神 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问题教学法 学习内容与学时分配问题教学法 课 程 考 核问题教学法形成性考核(30%),即过程考核终结性考核(70%),即目标考核总分=形成性考核30%+终结性知识考核70%第一章 绪论民用航空法基础重难点及学习目标重点难点中国民用航空法的体系、历史沿革,民用航空法的立法原则、主要特点、总体要求、制定程序民用航空法的立法原则、主要特点、总体要求重难点及学习目标知识目标能力素质目标了解我国民航法制建设的历史和现状,明确中国民用航空法的体系,把握中国民用航空法的主要特点。掌握我国

5、民航工作的总体要求,提高学生作为准职业人的法制意识和法制素质。导 入民用航空业是国家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民经济的先导性基础行业。什么是民用航空?导 入 民用航空是除了军事性质(国防、警察、海关)以外的航空。 我国的民航事业开始于1910年,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发展,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航空运输系统,即我国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航空大国,并正向着世界航空强国发展,为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了突出贡献。同学们,你们知道马航失联事件吗?案 例38马来西亚航班失踪事件2014年3月8日凌晨2点40分,马来西亚航空公司称有一架载有239人的波音777-200飞机与管制中心失去联

6、系,该航班号为MH370,原定由吉隆坡飞往北京,应于北京时间2014年3月8日6:30抵达北京。2014年3月24日晚10点,马来西亚总理纳吉布在吉隆坡宣布,马航失联飞机在南印度洋坠毁,机上无一人生还。2015年1月29日,马来西亚民航局宣布,马航370航班失事,并推定机上所有239名乘客和机组人员已遇难。案 例存在疑点 :(1)失联时间,“1:20”还是“2:40”?:8日上午,马航声明称,MH370飞机在2点40分失去联系。随后的新闻稿称,失联时间是1点20分。而11日晚,据当地媒体报道,军方最后一次监测到飞机是在8日2:40,随后军方又否认。失联时间到底是几点?(2)失联地点:8日,马方

7、通报飞机的失联地点:离哥打巴鲁120海里处,南海上空;而11日晚,据马来当地媒体报道,马军方最后一次监测到飞机是在马六甲海峡。(3)飞机失联后还在飞行?越方曾表示,MH370在失联后不久就已经坠落或解体,但美方调查人员怀疑MH370航班在经过疑似失联地之后,又在空中飞行了约四个小时。(4)为何没有发出任何求救信号?专家认为,飞机上有两台发动机,各带有发电机,此外还有应急电源,这些功能全部丧失导致飞机断电的可能性极小。飞机上到底发生了什么,让飞行员连发出紧急呼叫的时间都没有?(5)副驾驶让乘客进了驾驶舱?12日,澳大利亚媒体爆出:2011年,一位澳洲女士乘坐马航航班时,机长及副驾驶邀请她与朋友进

8、入驾驶舱,而当时飞机副驾驶正是失联航班的副驾驶,对此马航表示“很震惊”。(6)手机打得通、QQ在线?有家属称,亲人的手机能打通但没人接,QQ还显示在线。马航证实情况属实,但有可能只是服务器可以联系上,是否联系到本人手机还在调查。(7)飞机失联后,马航是否故意延迟报告?马航称飞机失联时间是2014年3月8日凌晨1点20分,而马航的第一份声明是在早晨7点24分对外发布的,其间隔6个小时。马航为什么没有立即将启动应急方案?延迟报告是否延误了最佳救援时机?(8)到底是不是恐怖袭击?马方确认两名持丢失护照登记者都是伊朗人,但并未公布两人的身份背景。虽然国际刑警组织称,有关客机失联为恐怖袭击的可能性正在逐

9、渐降低,但美国中情局表示尚未彻底排除。案 例马航事件提供给中国民航的启示有哪些呢?马航事件疑点重重案 例“马航”事件的启示:一、加强对乘机者身份信息的确认。二、登机前的安检要进一步加强。三、进一步提升机组人员的素质。四、实时跟踪掌握航班的全程飞行状况。五、提高紧急搜寻和救援的应急反应能力。六、中国应考虑在南海等海域建立搜救基地。航空活动必须纳入规范严格的管理和监控,这样才能保证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1.1中国民航法制建设011.2中国民航法制建设的历史沿革021.3民用航空法及其主要特点031.1中国民航法制建设1.1.1 民用航空法体系 航空活动是航空法的基础,航空立法是对航空活动的规范化和法

10、律化。航空法的产生和发展与航空活动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密切。我国民航的法制建设形成了由法律、行政法规、规章3个层次构成的民用航空法体系,并实现了相关法律制度的正常运转。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用航空法为龙头,建立的以其为核心的内容较齐全、层次较分明、比较配套的民航法律、行政法规、规章体系覆盖了行政规则、航空器、航空人员、空中交通管理、运行规则、运行合格审定、机场、经济与市场管理、航空安全信息与事故调查、航空安全保卫等民航业的所有领域。 总体来说,进展和成效很大,但与我国快速发展的民航事业相比还相对滞后,离市场经济和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相当差距,

11、与世界先进的航空国家相比,相对不足。1.1中国民航法制建设 1.1.2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最重要的原则 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一直坚持并遵循的一个最重要的原则安全是民航工作的重中之重。体现在:法律层面:民用航空法直接涉及民航安全管理的内容有4篇;规章层面:注重民航安全管理的可操作性,无论是数量还是所规范的内容,均在民航规章中占据主要地位。1.1.3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我国30年前的适航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有些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处在孤立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飞行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时代和民航的发展,集高新科技于一体的航空产品,其设计、制造乃至使用、维修不可避免地进

12、入国际大循环中。30多年来,我国适航规章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至今发展成为和国际完全接轨的、比较统一全面的适航规章体系之一。民用航空器在领空主权、空中交通服务与安全、不同国籍旅客的权益保障、航空保安的国际合作法等问题,我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民航公约对我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我国尚未批准或者加入的公约,其中有些内容与我国的法律规范不冲突且内容合理的部分,我国的民航法也予以吸收。1.1 中国民航法制建设1.1.3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 我国30年前的适航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有些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处在孤立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飞行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时代和民航的发展

13、,集高新科技于一体的航空产品,其设计、制造乃至使用、维修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大循环中。30多年来,我国适航规章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至今发展成为和国际完全接轨的、比较统一全面的适航规章体系之一。 民用航空器在领空主权、空中交通服务与安全、不同国籍旅客的权益保障、航空保安的国际合作法等问题,我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民航公约对我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我国尚未批准或者加入的公约,其中有些内容与我国的法律规范不冲突且内容合理的部分,我国的民航法也予以吸收。1.1.3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我国30年前的适航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有些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处在孤立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飞

14、行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时代和民航的发展,集高新科技于一体的航空产品,其设计、制造乃至使用、维修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大循环中。30多年来,我国适航规章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至今发展成为和国际完全接轨的、比较统一全面的适航规章体系之一。民用航空器在领空主权、空中交通服务与安全、不同国籍旅客的权益保障、航空保安的国际合作法等问题,我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民航公约对我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我国尚未批准或者加入的公约,其中有些内容与我国的法律规范不冲突且内容合理的部分,我国的民航法也予以吸收。1.1 中国民航法制建设1.1.3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我国30年前的适航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有些规定与国际

15、通行做法存在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处在孤立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飞行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时代和民航的发展,集高新科技于一体的航空产品,其设计、制造乃至使用、维修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大循环中。30多年来,我国适航规章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至今发展成为和国际完全接轨的、比较统一全面的适航规章体系之一。民用航空器在领空主权、空中交通服务与安全、不同国籍旅客的权益保障、航空保安的国际合作法等问题,我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民航公约对我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我国尚未批准或者加入的公约,其中有些内容与我国的法律规范不冲突且内容合理的部分,我国的民航法也予以吸收。1.1 中国民航法制建设1.1.4 立法工作机

16、制不断创新,立法工作程序更趋规范 在多年的民航法制建设的过程中,立法工作机制不断创新,立法理念日趋成熟、科学,立法工作程序更趋规范。草案公开征求意见已成常态,专家论证会已成惯例,整个民航法制建设更透明、更规范、更成熟。1.1.3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我国30年前的适航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有些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处在孤立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飞行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时代和民航的发展,集高新科技于一体的航空产品,其设计、制造乃至使用、维修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大循环中。30多年来,我国适航规章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至今发展成为和国际完全接轨的、比较统一全面的适航规章

17、体系之一。民用航空器在领空主权、空中交通服务与安全、不同国籍旅客的权益保障、航空保安的国际合作法等问题,我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民航公约对我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我国尚未批准或者加入的公约,其中有些内容与我国的法律规范不冲突且内容合理的部分,我国的民航法也予以吸收。1.1 中国民航法制建设1.1.5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在不断完善中持续发展 在完善立法工作的基础上,中国民航局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制度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因此,中国民航局逐步建立起了一支知识化、专业化、精通执法、熟悉政策法律的执法监督队伍,加强了行政执法监督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初步构筑了一个完整、系统的中国民航性质执法监督体系。 中国民用航

18、空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提出了国家战略保障、法律规章保障、政策资金保障、行业文化保障和组织实施保障5个方面的保障措施。1.1.3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与国际接轨我国30年前的适航管理制度还不完善,有些规定与国际通行做法存在差异,在相当程度上处在孤立的发展中,存在很多问题,对飞行安全产生了极大的影响。随着时代和民航的发展,集高新科技于一体的航空产品,其设计、制造乃至使用、维修不可避免地进入国际大循环中。30多年来,我国适航规章体系不断得到充实和完善,至今发展成为和国际完全接轨的、比较统一全面的适航规章体系之一。民用航空器在领空主权、空中交通服务与安全、不同国籍旅客的权益保障、航空保安的国际合作法等问题

19、,我国批准或加入的国际民航公约对我国具有法律约束力,对我国尚未批准或者加入的公约,其中有些内容与我国的法律规范不冲突且内容合理的部分,我国的民航法也予以吸收。1.2中国民航法制建设的历史沿革1.2.1新中国成立之前 北洋政府时期南京国民政府时期1919年筹办航空事宜时曾拟具航空条例草案;1921年成立航空署后,先后公布京沪航空线京济运输暂行规则、京济间载客暂行章程、飞机乘客应守规则、招商代收及接送客货暂行办法;1935年颁布了外国民用飞机进入国境暂行办法;1941年颁布了空中交通规则和航空无线电台设施规则;1947年成立了交通部民用航空局,陆续颁布民用航空驾驶员检定给照暂行规则、民用航空人员体

20、格标准暂行规则、空中交通暂行规则、民用航空器登记暂行规则、民用航空器标志暂行规则、空中交通管制员检定给照暂行规则、航空器灯光及目视信号规则、民用航空器适航证书请领规则;1944年签署了芝加哥公约,并于1946年送交批准书。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铁路旅客以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进出口飞机、机员、旅客、行李检查暂行通则。1.2中国民航法制建设的历史沿革1.2.2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之前 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铁路旅客以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进出口飞机、机员、旅客、行李检查暂行通则。建国初期,我国民航并未走上法制道路。民航在行业的影响力

21、十分微弱,运输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通过行政手段很容易就可以得到解决,立法的迫切性不是特别强烈;当时的民航规章制度很多直接来自于空军,空军标准明显严于民航标准,不适合当时民航的实际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铁路旅客以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进出口飞机、机员、旅客、行李检查暂行通则。1.2中国民航法制建设的历史沿革1.2.3改革开放之后 1979年4月4日,中央决定制订中国航空法,从此,中国民航总局成立航空法领导小组和起草小组,设置了法制机构,我国民航步入法制建设的轨道。1979-1995年期间,中国民航总局起草或修订发布了关于民用航空的行政法规11部,民用航空规章近1

22、00个,以及大量的规范性文件。1995年10月30日,第八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通过了民用航空法,这是我国第一部规范民用航空活动的法律,标志着我国民航法制体系的基本确立,我国民航法制建设步入崭新阶段。截至2007年年底,全国人大、国务院和中国民航总局共颁布民航法律1部、行政法规29部、规章140多件,与95个国家签订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与15个国家草签了双边航空运输协定。国际上已有的国际民航条约及议定书共42个,我国先后签署、批准了20多个。所有这些构成了初具规模的民航法律、行政法规和规章体系。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铁路旅客以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进出口飞

23、机、机员、旅客、行李检查暂行通则。1.2中国民航法制建设的历史沿革1.2.4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现状 中国民航的法制建设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但是离市场经济、民航深化改革和行业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还有较大差距,具体表现在:民航安全生产的相关法律法规比较完善,但空防安全管理和经济管理的立法工作相对滞后;有些法规规章中的条款已不符合民航的现实情况;有些法规规章过于原则化,缺乏可操作性。中华人民共和国飞行基本规则、外国民用航空器飞行管理规则、铁路旅客以外伤害强制保险条例、进出口飞机、机员、旅客、行李检查暂行通则。1.3民用航空法及其主要特点民用航空法分为“总则”、“民用航空器国籍”、“民用航空器适航管理”等16章,共213条,是宣告国家领空主权,规范民用航空的行政管理和民商关系,并规定了行政处罚和刑事处罚的重要法律,涉及面相当广泛。1.3.1立法宗旨为了维护国家的领空主权和民用航空权利,保障民用航空活动安全和有秩序地进行,保护民用航空活动当事人各方的合法权益,促进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1、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需要的原则4、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