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1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2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3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4页
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群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一)数字创意产业现状“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正式将数字创意产业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制造、绿色低碳产业一起,并列成为五大10万亿级战略新兴产业之一。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也将数字创意产业列为发展重点,推动数字创意在电子商务、虚拟现实、医疗卫生、教育服务等各领域的应用,培育更多新产品新服务和多向交互融合的新型业态,形成数字创意产业无边界渗透格局。我国数字创意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成为引领新供给、新消费、新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已形成“互联网文化娱乐”的新业态,涵盖了数字游戏、互动娱乐、影视动漫、数字教育、数字出版、数字表

2、演、网络服务多个产业领域,数字创意产业正在快速发展。本地区地处我国开放前沿,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成熟稳定,产业基础雄厚,品牌企业实力较强,营收能力旺盛,生产总值领先全国,在政策扶持和文化普及方面力度较大,科研支出及文化消费营收规模可观,具有高质量产业输出能力,形成了数字创意产业集群,在数字创意技术装备和创新设计两大基础领域位居全国前列,在“一带一路”文化输出建设中具有重要地位,未来有潜力发展成为全球数字创意产业基地。(二)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趋势数字创意产业是服务于国家及区域发展战略,如创新驱动、一带一路、文化强国等国家战略布局。通过多维驱动的发展路径,实现科学技术、创新设计、数字内容的协同发展。数据

3、显示,2018年数字创意产业增加值达35462亿元,占GDP比重4.29%,继续向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迈进,前景十分可期,所以,我国面向2035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分“三步走”,20202025年,数字创意产业应实现重大发展,部分细分领域发展水平与世界同步,20252030年,数字创意产业水平应整体与世界同步,部分细分领域达到世界领先水平,20302035年,成为世界主要数字创意产业中心。数字创意经济作为数字经济中的创意经济分支,其发展趋势和数字经济密切相关,我国数字创意经济包含十余个产业中的数字化创意化,“十三五”规划中提出到2020年,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数字创意产业作为战略性新兴产

4、业,20202035年正处于从萌芽期迈入成长期的阶段,其发展空间广阔,更可能优于数字经济的发展趋势,20202035年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路线图见图1。数字创意产业将数字技术与设计创意结合,未来产业会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3D、文化资源数字化处理等核心技术的创新发展,加强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在数字文化创意创作生产领域的应用,有效推动传统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不断融合、渗透和变革,形成新的增长方式和业态模式。图120202035年数字创意产业发展路线图二、专业群组群逻辑(一)专业群与产业的对接性国家统计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

5、号)将数字创意产业进行了分类,见图2。数字创意产业数 字 创 意技术设备制 活数字创意文化活动设计服务数字创意 融合服务专工规业业划工设设设程计计计设计服服管活雾雾理动动漫、游戏、VR/AR等数字内容制作;影视节目制作;其他数字内容服务;互联 网其他信息服务;其他数字内容服务;数字出版;广播电视传输服务;录音制 作;应用软件开发。新型媒体服务数字文化创息两容制服数字文化创意软件开发其他数字文化创意活动文化会展服务电子出版物出版旅游会展服务科技公展服务联网告服务广播电视节自制作发射设备图2数字创意产业分类示意图国家统计局在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23号)将数字创意产业分为数

6、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数字文化创意活动、设计服务和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等四大类及相关子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由数字媒体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动漫制作技术、网络新闻传播与制作及软件技术等5个专业组成,对接数字创意产业以下子类: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接新型媒体服务子类;软件技术专业对接数字文化创意软件服务子类;网络新闻与传播专业对接互联网传播视听语言等其他服务子类;动漫制作技术专业对接动漫数字内容服务、影视节目制作子类;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专业对接专业设计服务、创意设计子类。(二)专业群人才培养定位本专业群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面向数字创意产业数字终端开发应用、软件应用开发、数字内容制作和创意设计四类

7、岗位群,熟练应用数字技术、创意内容、产品设计进行数字创意产品设计、制作与生产,能实施数字创意产品策划、经营与组织管理,具备较强的技术创新和创业能力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三)群内专业的逻辑性图3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内专业的逻辑图数字创意产业目标产业链数字创意技术设备数字创意与融合服数字文化创意活动设计服务目标岗位数字终端开发应Web设计师、Web前端前端工程师软件开发应用程序员、软件测试员、软件维护员、Unity3D开数字内容制作VR/AR场景制作员、动画工程师、动漫设计与创意设计绘图员、产品设计师、设计销售5专业群数字媒体应用技软件技术网络新闻与传媒动漫制作技术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共同的平台课程

8、、实训条件、技术技能,共享校企资源;交叉的就业岗位服务领域新型媒体服数字文化创 意数字文化创 意专业设计服共同产业生态数字媒体应用技术专业群专业群按照“专业基础相通、技术领域相近、职业岗位相关、教学资源共享”的逻辑组建而成。群内5个专业均服务数字创意产业,对接设计服务、数字文化创意活动、数字创意与融合服务、数字创意技术设备制造产业链,专业群的职业岗位围绕数字创意产业的技术链,能够分为创意设计、数字内容制作、数字终端开发应用等四大技术领域,职业岗位相辅相成,高度相关,专业就业岗位交叉相融。5个专业均开设创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媒体开发与设计等相同的专业群平台课程,具有数字

9、技术、创意内容、传播媒体应用等相近的技术技能,相同或相近的师资和“物联智能”等校内外实训平台,见图3。专业群内校内外实训基地共享度达到60%以上,师生协同创新开展产品研发和技术服务记展览服务。三、建设基础(一)优势与特色1.专业集群的优势明显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是省高等职业教育品牌专业、教学名师工作室1个,校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专业群各专业的优势见表2。表2专业集群各专业优势序号专业名称专业优势1数字媒体技术校级重点专业2视觉传播设计与制作教学名师工作室3动漫制作技术校级重点专业4软件技术校级品牌建设专业5网络新闻与传播对接互联网传输录音等其他服务子类2.人才培养质量

10、高,师生技能大赛成绩全省领先近五年学生获得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一等奖2项,二等奖多项,省部级技能大赛中获奖多项。3.社会服务成绩突出产学研结合提供社会服务。学校已与太和镇人民政府达成“太和镇社区教育学院”。开展教育培训提供社会服务。学校建有1+X认证Web前端开发考核站点,1+X数字媒体技术考核站点,一次能够承接100人的考试。考试站点即能够为在校学生提供考证培训,也能够为行政企事业单位人员提供考证培训。开展教育对口支援提供社会服务。承担社会责任,致力于服务社会、服务社区、服务人民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今后将围绕十四五发展规划,认真研判当前的社会形势发展需要,结合学校的优势进行改革创新,通过资源

11、的整合,让现有的教育场地、师资队伍、教学实训设施等参与区教育,面向社区居民开放,充分发挥职业院校的引领作用,不断增强学校的社区服务、社会服务能力。技术咨询与开发提供社会服务。为合作企业提供咨询与服务,为联防联控管理系统、应急救援管理平台,服务新型城镇化,十多位专业教师共同为城镇信息化建设提供咨询服务;服务中小微企业,为水果批发商、服装制作厂、餐饮火锅店、健身会所、手工裁缝百年店铺多家企业开发微信营销小程序。(二)专业群特色1.组群模式独特专业群由电子信息、文化艺术两类专业组成,“数字技术+创意内容+信息传播”,紧贴产业结构;面向数字内容产业和数字制作业,利于文化创意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更符

12、合数字创意产业的发展趋势。这种组群模式在省内乃至全国独树一帜。2.形成了“建产学研培赛”协同育人新机制建有“社区教育学院”,高水平“智物联智能”实训室,进行数字创意设计课程改革,“基于政行校企协同创新的智能联防联控管理、应急救援管理平台建设”建立了乡镇企业工程师与学校教师组成的专兼结合创新团队,引入企业研发项目,实施校企协同育人,形成科研与教学协同发展的新机制。3.成果和支撑条件学院实施3年人力资源发展规划,重点引进高职称、高学历和“双师型”教师;加大教职工继续教育和培训力度,督促和鼓励教职工积极参加各类培训、继续教育,提升学历水平。建立优质高效,人员精干,配置科学合理,功能多样的行政教学机构

13、。同时聘请本地区高校专家学者、行业企业能工巧匠担任学生的企业及职业导师,拥有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学院建有移动互联机器人、摄影工作、信工小发明、物联智能、数漫创作等多个实训室,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实训条件。成果和支持条件:20142020年全国应用型人才技能大赛一等奖、多项二等奖、三等奖;省技能大赛一等奖。多名老师多次评为全国、省优秀指导老师。20182019年省技能竞赛“软件测试”赛项获得了“三等奖”;20182019年省技能竞赛“HTML5交互融媒体内容设计与制作”赛项获得了“三等奖”;专业群有教学名师1名,各专业均有高水平带头人。各类实训室14间,校内实训基地

14、生均设备值(万元/生)0.8万元。(三)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聚焦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传统制造业、文化创意产业和设计服务业,对接数字创意产业对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和技术创新的需求,将文化创意与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融合,建设“数字技术+创意内容+信息传播”类型齐全、省内一流的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2.具体目标与数字创意产业企业进行深层次合作,创新和实施“职业生涯导向,项目中心课程,中高本贯通,校行企共同体”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基于设计的项目中心、1+X证课融合”专业群课程体系,把三年专业培养过程转化为数字创意产业职业生涯模拟训练过程;改革教材与教法,编写纵向贯通、横向交叉、问题导向的“项目中心课

15、程”教学项目与教材,按“项目中心课程”实施教学;培养造就名度高、影响力大“专家级”专业群带头人2名、“教练型”专业带头人5名,“教练型”教学名师10名,骨干教师20名,师资队伍“双师结构”和“双师素质”专兼结合;深化校企合作,打造数字创意产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新高地,建设课程学习中心、示范基地、文创产业融合人才培养创新基地;与龙头企业共建国家级产教融合实训学院;共建国内一流的协同创新平台“数字产业领域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互联网+”职业生涯追踪平台;依托政校企合作,在师资培训、教材开发、资格认证与国际接轨等方面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开发职业生涯追踪平台,建立专业诊断与改进机制,建设项目

16、过程管理,多维度促进专业群可持续发展。(四)建设内容与实施举措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学生、学校、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用人单位、行业协会合作制订专业群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多方协同育人,工学结合、知行合一、德技并修,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融入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职业生涯导向,项目中心课程,中高本贯通,校行企共同体“职业生涯导向,项目中心课程,中高本贯通,校行企共同体”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如图所示。职业生涯要求:教学模式创新知识、技能、素质考核评价评价机制保障:1+Xe 技能证书,多方参与管理制度保证评价机制保障跨专业课程.企业实践教学模式创新: e基于设计的技能教育模式支撑条件项目目标项目实施图4

17、人才培养模式示意图面向每一位学生的数字创意产业领域职业生涯,以形成其职业生涯能力为目标,指导个性化的人才培养活动。将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要求分解为职业素养、知识要求、技术技能这3个维度,制定项目目标。项目目标向下融入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以中职教育毕业要求为起点,由浅入深,贯穿高职教育并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支撑条件方面,再造管理流程,保障教学与社会服务、跨专业课程学习与企业实践的协同与合作顺利开展。以社会服务成果、项目开发、教学活动为横轴,以企业实践、项目开发、跨专业课程为纵轴,围绕项目开发进行管理流程再造。坚持社会服务反哺教跨专业课程学,将社会服务成果使用于项目设计中,并为教学活动的实

18、施做好充分准备。项目开发吸取来自企业实践的经验,建立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开设的跨专业课程支持项目开发,项目开发驱动跨专业课程的开设。同时,教学活动指导和引领企业实践。跨专业课程驱动 支持准备项目设计开发+影响社会服务成果教学活动指导影响图5项目中心课程的管理流程再造“项目中心课程”的实施,以设计为主线,培养过程中突出集成性、创造性与实践性。围绕设计流,将课程设置课群化、模块化,让学生能根据当前所处设计阶段自主地选择所需课程。课程设置的模块化与课群化要遵循如下原则。第一,仍以设计流为主线,特定设计项目对应可供选择的课群,所以课群的设定是充分同设计挂钩的,选择一种设计项目,就相对应地选择了一定课程组

19、合的课群,当然这个课群的选择会提供多个选项供自主选择。第二,纵(课程群)横(课程模块)交错。课程的设定从纵向上以设计流为主线,一种设计对应相对应的13种课程群的选择。通过设计来整合培养过程。智能设扩展课程模融合1+X证书标准的专业群课程模块底层共享平台课程模 领域课程模块 岗位课程模块导引设模仿设技术课程模应用设设计设计图6基于设计的技能教育模式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作为评价核心要素,学生、学校、教育部门、人社部门、用人单位、行业协会等利益共同体多方参与,“项目中心课程”评价与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学习成果纳入国家资历框架,实现评价可测量和综合化。首先,“项目中心课程”评价主体多元化。“项目

20、中心课程”依托项目团队形式开展,涉及项目的利益相关方均作为评价主体参与评价,包括教师、学生、行业企业等。第二,评价标准的可测量。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体现岗位(群)能力要求,反映职业活动和个人职业生涯发展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全面涵盖专业知识、职业素养和技能操作,是毕业生、社会成员职业技能水平的凭证,也是对学习成果的认定。鼓励学生在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积极取得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第三,评价方式的综合化。“项目中心课程”评价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学生个性化、过程化的评价及其项目或作品的最终结果评价,客观反映项目团队中的每位学生的学习成果,特别是解决复杂技术问题的能力,

21、实现评价方式的综合化。2.课程教学资源建设建设开放共享的专业课课程教学资源,充分反映行业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群建设“基于设计的项目中心、1+X证课融合”课程体系。(1)构建“基于设计的项目中心课程,1+X证课融合”课程体系按照课程类型,构建“素质平台课程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技术课程组+微专业课程组+综合拓展课程+岗位课程组”的课程框架体系。素质平台课程组按照培养学生必备的科学文化素质、服务学生专业学习和终身职业发展的功能来定位,具有人文性和工具性、教育性和职业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的特征,为养成良好的个性、健全的人格、形成综合职业能力、促进职业生涯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职

22、业能力培养的专业群平台课程组体现专业群面对的职业岗位群(集)共核的职业能力需要、经过整合的体现共性知识、技能、职业素养的宽领域综合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具有通用性和统一性,要适合面广、标准要求统一。它们能够是理论类课程,也能够是实训类课程,或是二者合一的课程。这类课程使学生具有较宽的职业岗位群(集)适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职业转换能力。基于专业职业能力培养的技术课程组是按照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的共性需要,重点根据职业资格的要求,或按照职业岗位群典型工作任务或职业角色的要求,设立以综合性工作项目为中心或典型工作过程为主线整合的职业化课程。以上3种课程是必修课程,应该在课程名称和学分上基本保持稳定。通

23、过上述素质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和技术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具备了从事该专业的核心职业活动能力和可持续学习发展的能力。综合拓展课程组是根据职业教育的需要和学习者的需要,组织开设若干组课程数量充足、学习内容丰富、学习方式多样的具有任意选修性质的课程,满足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综合拓展课程组包括计算机常用工具软件拓展课程组、1+X证书拓展课程组、特长竞赛拓展课程组、专业选修拓展课程组、项目创新拓展课程组、创业实务拓展课程组等等。其中项目创新拓展课程组主要是结合教师申请到的纵向课题或横向课题为载体开设的项目课程,其目的主要是通过让学生参加到项目的调查、研发、制作、市场推广、报告撰写等环节,提

24、升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真刀真枪”解决实践问题的能力。(2)课程体系特色智能数字创意设计课程链包括创意设计、图形图像处理、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计、传播媒体应用与开发课程,开设时间与设计流的不同阶段相匹配,见图7。课程链图形图像处理Web前端开出世山引导设计Python程序设计与模仿设计用户体验与产品创新设开源智能硬件应用技术应用设计人工智能产品设计与开发智能设计设计流图7智能数字创意设计课程链(2)围绕设计流,将课程设置课群化、模块化,特定设计项目对应可供选择的课群,见图8。微专业课程创新创业项目平 台 课 程 群微专业课程课群化、模块化课程引 导 设 计 模拟设计 应用设计 智能设计技术课程群企

25、业项目模拟项目综合拓展课程群课 程 项 目设计流(3)课程模块与1+X证课融合按照项目学习进程,学习完素质平台课程、专业群平台课程和技术课程,做完对应项目,能够达到1+X认证职业技能认证初级标准;学习完微专业课程、综合拓展课程,做完对应项目,能够达到1+X认证职业技能认证中级标准。平台课程技术课程 微专业课程 微专业课程1+X证书中级标准1+X证书初级标准图9课程模块与1+X证课融合(4)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围绕专业群核心岗位,开发优质课程教学资源:精品在线开放课程1门,专业群教学资源库1个。3.教材与教法改革(1)纵向贯通、横向交叉、问题导向“项目中心课程”教材改革在纵向上以中职毕业要求为起

26、点,兼顾义务教育,加强职业启蒙教育,贯穿高职人才培养全过程,并与应用型本科教育相衔接。学生达到“项目中心课程”系列的要求,颁发项目学程证书。“项目中心课程”开发强调结合技术的最新发展,内容难易程度由浅入深、逐步递进。项目的进程,从个人项目、小组项目、大组项目到跨组项目;从通用信息检索和考虑市场因素,到考虑社会和其他学科综合因素;从使用简单工具、计算工具,到使用专业工具;从注重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人际关系,到注重岗位能力;从培养核心能力、专业能力,到数字化学习能力和个人学习能力。项目由易到难安排,有利于吸引学生参与“项目中心课程”学习,积极探索(参见表3)。表3“项目中心课程”进程表项目

27、A项目B项目C项目D个人小组大组跨组通用信息检索市场因素企业和其他专业简单工具计算工具专业工具个人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团队人际关系岗位能力核心能力专业能力数字化学习能力个人学习能力项目设计强调跨课程、跨院系(跨专业)支撑,促进教学与社会服务协同、学校与企业合作。项目指导教师跨院系(跨专业)、跨校企,学生为完成项目的目标须学习跨专业课程或与其他专业学生组团队。“项目中心课程”与跨专业课程的支撑关系如图10所示。学历证书课程学历证书+J项目证书课程项目C课程课程项目B课程课程项目A课程课程院系(专业)院系(专业)图10“项目中心课程”与跨专业课程的支撑关系开发一批纵向贯通、横向交叉、问题导向的“项目中

28、心课程”教学项目与教材、数字创意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围绕数字创意关键技术,建成2本专业群优质核心课教材。(2)基于设计思维,实施“项目中心课程”教学改革设计思维从理解人的需求出发,综合应用多学科知识,形成创新解决方案。基于设计思维的教学方法,以专业关联模块的形式开展基于探究的学习,注重在跨专业关联模块的学习过程中,借鉴设计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基于真实项目开展设计实践,在活动过程中实现知识建构和核心素养的发展。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将项目课程分为问题提出模块、探究主题阶段、设计实践环节、反馈评价四个模块,教师根据课程学习目标,选择现实生活中的真实问题,并将解决该问题所涉及的相关专业知识融入进来,最

29、后学生通过设计实践,以作品表现问题解决。首先问题提出模块,学生接受教师提出的问题,确定学习的主题。然后进入探究主题阶段,教师通过讲授和基于问题的学习方式,组织学生通过相关的活动单元,学习与主题结合的相关专业知识。接下来进入设计实践环节,教师引导学生按照基于设计思维方法来完成活动,并提供学生相对应的学习支架,如学习资源、任务表单、活动工具、技术制作工具等。在原型完成之后,学生能够通过海报、视频、情景剧等多种方式展示和分享小组成果作品,并展开互评和反思(如图12所示)。问题解决能力科学探究能力动手实践能力设计创新能力创作沟通能力确定设计挑战主题知识探究问题分析探究相关专业知识技术制作工程设计需求分

30、析定义问题方案构思原型实现迭代改进汇报展示设计挑战: 基于设计 思维完成问题解决学生分享评价作品设计实践提出问题探究主题反馈评价提出问题图11“项目中心课程”教学流程(3)开发学生职业能力评定系统考 核 等 数 据 ,系统根据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行为分析、结合团队互动、作业对学生的能力指数进行智能自动评定。能力指数模型生 学 习 过 程根据教学和培养要求,完善软件工程能力指数模型。根据学和考核指标,智能评测学生相关技能能力指数。学习行为统计、 作 业 提 交 、提 供 经 验 值 、针对学生在自主学习、实训教学学习、自主测评、知识答疑知识考核等方面的各项行为,进行学习行为的统计与分析。同时学习值、

31、能力值的排行与统计。能力测评考试提供相关技能标准的能力测评考试题目及在线考试功能。技能评定报告根据学习行为统计、能力指数模型、能力测评考试自动生成学生技能评定报告,同时可查看技能评定的历史数据。4.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把职业道德建设放在师资队伍建设的突出位置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四个相统一”,推动全员全过程全方位“三全育人”。教育团队教师注重坚守专业精神、职业精神和工匠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立教,促使教师自觉履行教师法规定的义务与责任。对违反师德师风实行一票否决。(2)专业群带头人建设通过聘请兼职1名以上的途径,专业群至少有2名具有相关

32、专业背景和丰富企业实践经历(经验)的专业群带头人。专业群带头人要求具有改革创新意识、较高学术成就、较强组织协调能力和合作精神;熟悉相关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职业标准,具有课程开发经验。牵头建设省级以上“双师型”名师工作室或教师技艺技能传承创新平台或技能大师工作室等。(3)建立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协作共同体依托实训基地、联合其他院校,建立协作共同体,建设专业学院,完善校企、校际协同工作机制,促进团队建设的整体水平不断提升。协作共同体建立相对应的组织体系.(4)专业群教师团队结构建设群专业教学团队成员数(专兼结合)与本专业群在籍学生数比达到1:25以上;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中“双师型”

33、教师占比超过80%;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职务)或相关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教师分别占40%以上;骨干成员20%以上有五年以上相关工作经验的行业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兼职任教。行业、企业、协作学校、产业学院兼职教师占群专业教师比例20%-30%,均具有中级以上技术职称或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书,30%以上具有高级职称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5)专业群教师团队素质建设整合校内外优质人才资源,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通过对接“1+X”证书职业技能认证与培训,组建校企合作、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团队,不断优化团队人员配备结构;围绕专业群建设单独制定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含兼职教师)规划,

34、明确专业群教学团队目标任务、政策保障、经费保障和考核评价;安排专项经费,组织团队教师全员开展专业教学法、课程开发技术、信息技术应用培训以及专业教学标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等专项培训,提升教师模块化教学设计实施能力、课程标准开发能力、教学评价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建立校内外教师技能培训基地,按周期抽调一定比例的教师在校内外基地挂职锻炼,参加全过程(或部分)生产实践,根据具体的教学目标或工作方法而分工合作、跟踪生产一线新的实用技术,并形成周期性的轮回锻炼机制;支持团队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积极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及以上各类教学或技能竞赛并获奖;支持群专任专业教学团队成员积极参与教学

35、成果奖评比,参与市级以上课题,参与市级以上创新大赛,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与企业合作研发取得专利;对于新参加教学工作的青年教师,安排在校内实习车间和实验室进行多层次、多形式的培训,要求参训教师正确执行操作规程,能掌握本专业操作技能的训练内容;开展教学研究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科研能力。积极鼓励专业教师走出学校,面向企业,面向生产,主动开展科技服务,承担科研项目,通过为企业提供技术咨询,开发产品,转化科研成果,让教师在技术服务中得到进一步的锻炼和提高。(6)核心专业负责人培养1.支持核心专业负责人取得技师以上职业资格或非教师系列本专业中级以上技术职称,熟悉行业产业和本专业发展

36、现状与趋势,每学年参加行业企业的相关活动4次以上;支持核心专业负责人开展省级以上课题研究,或主持或参与技术研发或技术服务并获得市级以上奖项,或在省级以上刊物公开发表3篇以上论文,或主持并获得省级以上教学成果奖,或参加或指导学生参加省级以上技能大赛、信息化教学大赛并获奖;支持核心专业负责人提升在省内本专业领域的知名度,获得市级以上专业带头人称号,或省职业教育领军人才,或省、校名师工作室领衔人。(7)兼职专业群教学团队建设从一线的专家、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中聘用兼职教师。加强高职兼职教师队伍建设,按照学校的兼职教师建设规划和制度,加强兼职教师的管理,建立师资数据库,建立有效的兼职教师运行机制和制

37、定相关保障的政策。在教学安排上实施灵活的授课时间制度,主动采取措施,方便兼职教师到校工作,为落实“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提供条件。(8)探索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以1+X证书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认证教学为例,探索专任教师之间、专任教师与企业兼职教师之间、本校专任教师与协作学校、专业学院教师之间分工协作模块化教学模式。Web前端开发职业技能等级标准涵盖的知识、技能范围很宽、广、深,特别是高级的标准,一位教师承担所有的教学任务非常困难。当前我们在进行Web前端开发试点认证教学过程中,尝试将认证标准拆分成模块,专任教师、企业兼职教师分工协作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分工协作的模块化教学模式将推广应用

38、到“项目中心课程”的项目教学中。5实践教学基地开发丰富的媒体开发、物联网、人工智能的课程资源,所有课程作为公益项目免费提供师生使用。在学校部署云服务器,将云学院课程及其他课程安装到本地,可有效利用校园网带宽开展教学,既满足专业群共享平台课程教学需要,也可共享资源,每学期可供2000以上的学生参加学习与认证。完整产业链支撑,用以项目引导模式现场教学。根据数字产业发展需要,制订数字职业人才的素质模型、技能标准、培养新模式和能力鉴定标准。依据数字人才标准、地区特色和产业特色,在充分结合企业课程和项目案例的基础上,制订符合当地数字产业人才需求的人才培养方案,并根据技术的发展按年度及时更新。在学校建立技

39、能认证考试中心,以此开展数字人才技术能力认证工作,支持学生通过企业认证获得相对应证书。同时考试中心能够对外提供服务,为地方数字产业的从业者提供便捷的企业认证考试环境。校企合作培养“双师型”教师,建设优秀的专业教学团队。针对不同合作专业,校方至少4名专业教师参加企业组织培训,至少2名老师参与企业项目实践,企业方至少提供2名工程师参与授课。个性化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表4拟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序号项目名称1web图形与可视化开发实训室2影视拍摄技能训练中心3软件教学工厂-1+X证书Web前端开发产教融合创新中心4智能创新综合技能训练中心5“物&智”示范学院技能训练基地6数字产品设计体验中心7动画设计与

40、开发实训基地8动画制作实训室建设9数字手绘实训室建设10动漫衍生品开发实训室建设6.技术技能平台校企共建兼具媒体研发、工艺开发、技术推广、大师培育等功能的创新服务平台。随着产教融合的深入,为满足学校新的发展需求,云示范学院师资培养从技术培训迈向管理培训,从集中培训扩展至项目实践,从基层教师升级到中高层管理者,提供多层级、全方位、多形势、重应用的师资培养方案。全方位培养能力范围领导力管理学术研讨笔试+实验考试+试讲全方位考核讲师综合能力重应用能力应用管理经验交流年度优秀教师评比分享教学经验和成果讲师大赛,以赛促教讲师能力和素质比拼多形式培养方式海外学术交流专题 研讨会实际项目实践集中 培训:1200+小时 行业项目专题研讨 会在线实践经验分享多层级培养能力范围数字化领导力培养数字化管理能力墙养数字化教学能力墙养图12师资培训服务示意图秉承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举办“物&智”杯大赛。在大赛结束后会安排人才联盟专场招聘会,大赛获奖选手通过比赛提升了就业竞争力,以提升就业质量的目标。依实训基地,建立数字产业各领域技术技能大师工作室,构建“共建、共享、共赢”的大师工作站平台,在人才培养、技术创新、社会服务等方面推陈出新,以真实产业项目为动能,以培育具有新时代“工匠精神”的职业人。7.社会服务依托政校企合作,协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