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内科病肺痈_第1页
中医内科病肺痈_第2页
中医内科病肺痈_第3页
中医内科病肺痈_第4页
中医内科病肺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医内科学肺系病证 肺 痈肺 痈概述病因病机诊查要点 辨证论治预防调护结语定义 肺痈是肺叶生疮,形成脓疡的一种病证,属内痈之一。临床以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为主要特征。肺 痈 概述汉张仲景首创“肺痈”病名,用桔梗汤治疗。汉代以后,对肺痈的认识续有发展。 迄至明清,对本病的认识更趋深入、全面。解放以后,中医药治疗肺痈取得了新经验。 二、沿革讨论范围 肺脓肿及化脓性肺炎 肺坏疽 支气管扩张 支气管囊肿 肺结核空洞 肺 痈 概述 伴化脓感染而表现肺痈证候者 病因 感受风热 痰热素盛 肺痈 病因病机 病机 (以示意图表示)外感风(寒)热痰(湿)热素盛腠理不固内外合邪肺内犯熏蒸肺卫

2、不和初期壅热痰瘀血败肉腐阴伤气耗正虚邪恋恢复慢性成痈溃脓基本病机基本病机邪热郁肺,蒸液成痰,邪阻肺络,血滞为瘀,而致痰热与淤血互结,酝酿成痈,血败肉腐化脓,肺络损伤,脓疡内溃外泄。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热壅血瘀。血瘀则生热,血败肉腐而成脓。柳选四家医案肺痿肺痈门:“肺痈之病,皆因邪瘀阻于肺络,久蕴生热,蒸化成脓。”病理演变初期(表证期)风热(风寒)之邪犯肺,表卫失和,肺失宣降恶寒、发热、咳嗽(西医炎症期,病灶部位发生炎性浸润,充血肿胀)成痈期热壅血瘀,酝酿成痈: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酝酿成痈高热、振寒、咳嗽、气急、胸痛。(此为肺组织坏死形成脓肿阶段)

3、溃脓期血败肉腐成脓:痰热与淤血壅阻肺络,血败肉腐,化为痈脓,继则肺损络伤,脓疡内溃外泄排除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坏死组织液化,脓腔破溃,脓液通过气道排出)病理演变恢复期邪去正虚,阴伤气耗:脓疡溃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转,但因肺体损伤,故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坏死组织逐渐排净,脓腔消失,健全肺组织膨胀填补缺损)慢性肺脓疡脓毒不净,邪恋正虚:常致迁延反复,日久不愈,病势时轻时重,而转为慢性。(脓腔部位仍有炎症存在,脓腔周围纤维组织增生,腔壁增厚,难于愈合)病情顺逆的判断溃脓期是病情顺逆的转折点:顺证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腥臭味转淡,饮食知味,胸胁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脉象缓滑。逆证

4、溃后音哑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常,气喘,鼻煽,胸痛,坐卧不安,饮食少进,身热不退,颧红,爪甲青紫带弯,脉短涩或弦急肺叶腐败之恶候。诊查要点 诊断依据 病症鉴别 相关检查 痰热蕴肺证 风温 一、诊断依据临床表现:发病多急,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粘浊痰,经十余日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身热遂降,症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如脓毒不净,持续咳嗽,咯吐脓血臭痰,低烧,消瘦,则为转成慢性。 验痰法脓血浊痰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医灯续焰肺痈脉证;医学入门肺痈痿)验口味嚼生黄豆或饮生豆汁不觉腥者为肺痈验口味嚼生黄豆或饮生豆汁不觉腥者为肺痈。(寿世保元肺痈、张氏医通肺痈)体征可见舌

5、下生细粒(外科全生集肺痈肺疽)。脓肿接近胸壁部位者叩诊可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弱,或闻及湿罗音音。慢性患者可见“爪甲青紫带弯”,指端呈鼓槌样。正常指甲从指端伸出时多呈现160的钝角,其中拇指最显著。发生杵状指后则不再见此一钝角,有时反而表现为恰好相反的角度,且末端的手指骨的体积可增大。 三、相关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均显著增加。痰:涂片、培养。血源性肺脓肿,血培养可发现致病菌。胸部X片:可见肺野大片浓密阴影,其中有脓腔及液平面。 肺痈与风温相同点:肺痈初期与风温均有发热、咳嗽。不同点:风温:经正确及时治疗后,多在气分而解。如经一周身热不退,或退而复升,咯吐浊痰,应进一步考虑肺痈之可能

6、。可以说是风温没有及时治愈,病情恶化的结果,当出现咯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时,即可诊断肺痈。辩证论治一、辨证要点掌握病性:本病为热毒瘀结于肺,成痈酿脓,发病急,病程短,总属实热之证。辨清发病过程的四期:初期邪在肺卫;成痈期化脓成痈;溃脓期痈肿内溃;恢复期邪去正复。二、治疗原则祛邪为原则清热解毒,散结消痈、化瘀排脓清热解毒热毒为本病之因,整个病程都应重视清热解毒。散结消痈要力争在未成脓之前予大剂清肺散结消痈之品以求消散。化瘀排脓脓已酿成则为热毒盘踞之根,脓净则毒去,在溃脓期须遵循“有脓必排”的原则,着重排脓以祛邪毒。 二、治疗原则审病程,分阶段论治初期风热侵犯肺卫清肺散邪成痈期热壅血瘀清热解毒,化瘀

7、消痈溃脓期血败肉腐排脓祛毒恢复期阴伤气耗益气养阴 邪恋正虚扶正祛邪注意事项不可早用补敛,以免留邪,延长病程,即使见有虚象,亦当分清主次,酌情兼顾本病不可滥用温肺保肺药,尤忌发汗损伤肺气;还应注意保持大便通畅痈脓流入胸腔者重:脓胸恶候:持续高热,咳嗽困难,气促胸痛,面色苍白,脉细数预后较差。当予大剂清热解毒排脓,正虚者酌配扶正药物。必要时可作胸腔穿刺引流如迁延转为慢性,病程在3个月以上,经内科治疗,肺部脓腔仍然存在,有手术指征者,可转外科处理。证治分类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肺痈 辨证论治1、初期症状:发热、微恶寒、咳嗽,咯粘液痰或粘液性脓痰,胸痛,咳时尤甚,口干鼻燥, 舌苔薄黄,脉浮滑数。证机概

8、要:风热外袭,卫表不和,邪热壅肺,肺失清肃治法:疏散风热,清肺化痰。 方药:银翘散加减。本方疏风清热,轻宣肺气,用于肺痈初起,恶寒发热,咳嗽痰粘1、初期常用药银花、连翘、竹叶、芦根疏风清热解毒桔梗、贝母、牛蒡子、前胡、甘草利肺化痰加减方中可加鱼腥草、蒲公英、黄芩、金荞麦根(可以收到及时消散,不致发展成肺痈的疗效);表证重加薄荷、淡豆豉(疏风清热);痰热壅肺,咳痰甚多加杏仁、浙贝母、桑白皮、冬瓜仁、枇杷叶;胸痛,呼吸不畅栝楼皮、郁金、桃仁。1、初期临证备要本病不同于普通风热感冒,治疗时针对风热之邪,用辛凉疏散法以外,还要注意宣畅肺气及清热解毒。方中银、翘用量宜大,连翘15-30g,银花30-50

9、g。煎药时间不宜过长。病重者可加服1剂,6小时服1次。2、成痈期症状:壮热不寒,汗出烦躁,咳嗽气急,胸痛,转侧不利,咳吐黄绿色浊痰。口干咽燥欲饮,舌苔黄腻,脉滑数。证机概要:热毒蕴肺,蒸液成痰,热壅血瘀,酝酿成痈治法:清肺化瘀消痈。方药:千金苇茎汤合如金解毒散。前方重在化痰清热,通瘀散结消痈;后方则以降火消毒,清肺消痈见长。2、成痈期常用药苇茎、冬瓜仁、苡仁清肺泄浊排脓。桃仁通瘀散结黄芩、黄连、黄柏、栀子 泻火解毒桔梗、甘草宣肺排脓 酌加金银花、鱼腥草、红藤、蒲公英、地丁。用量宜大,20-30g。加减高热、心烦、口渴、汗多、尿赤,脉洪数有力加石膏、知母,融辛凉、甘寒、苦寒于一炉,增强清热泻火之

10、力;金匮要略论注:此治肺痈之阳剂也。盖咳而有微热,是在阳分也;烦满,则挟湿矣;至胸中甲错,是内之形体为病,故甲错独见于胸中,乃胸上之气血两病也。故以苇茎之轻浮而甘寒者,解阳分之气热;桃仁泻血分之结热;薏苡下肺中之湿;瓜瓣清结热而吐其败浊,所谓在上者越之耳。 成方便读:痈者,壅也,犹土地之壅而不通也。是以肺痈之证,皆由痰血火邪,互结肺中,久而成脓所致。桃仁、甜瓜子皆润燥之品,一则行其瘀,一则化其浊;苇茎退热而清上,苡仁除湿而下行。方虽平淡,其散结通瘀、化痰除热之力实无所遗。以病在上焦,不欲以重浊之药重伤其下也。 如金解毒散处方来源:痈疽神秘验方。别名: 如金解毒汤组成:桔梗6g,甘草9g,黄连4

11、g(炒),黄芩4g(炒),黄柏4g(炒),山栀(炒)4g。功效: 降火解毒。主治: 肺痈。发热烦渴,脉洪大。用法用量: 水2盅,煎至8分,作10余次呷之,不可急服。2、成痈期肺伤络损而胸痛加乳香没药、赤芍、郁金、丝瓜络(通瘀和络);咯痰黄稠量多加桑白皮、射干、栝楼、海蛤壳(清热化痰);痰浊脓血壅肺,咯痰浓浊量多,不能平卧加葶苈子、大黄(泻肺通腑泄浊);热毒蕴结,咯脓浊痰,腥臭犀黄丸,3-5g,日2次。2、成痈期临证备要本期热盛血瘀已酝酿成痈,必须注意攻其壅塞。喻昌曰:“肺痈毒结有形之血,血结者宜骤攻。”痰热壅肺,痰瘀热毒互结而胸胁胀满、呼吸急促者,当予大剂清肺消痈之品,可加大桔梗、鱼腥草等剂量

12、,以求痈肿消散。本期不宜补益之品,以免助邪资寇。3、溃脓期症状:咳吐大量脓血痰,或如米粥,腥臭异常,时有咯血,胸中烦满而痛,甚则气喘不能平卧,身热、面赤、烦渴喜饮,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证机概要:热壅血瘀,血败肉腐,痈肿内溃,脓液外泄治法:排脓解毒。方药:加味桔梗汤。本方清肺化痰,排脓泄壅,用于咳嗽气急,胸部闷痛,痰吐脓浊腥臭者。3、溃脓期常用药桔梗宣肺祛痰,排脓散结苡仁、贝母、橘红化痰散结排脓金银花、甘草清热解毒鱼腥草、金荞麦根、败酱草、芦根葶苈子泻肺祛壅白芨祛腐生肌,消痈止血加减咯血量多加丹皮、栀子、藕节、白茅根、三七粉(吞)、白芨粉(吞)3、溃脓期痰热内盛,烦渴,痰黄稠加石膏、知母、天

13、花粉津伤明显,口干,舌质红加沙参、麦冬;气虚无力托脓,气短、自汗、脓出不畅加生黄芪若大量脓痰不消用鱼桔苡贝汤(顾兆农):鱼腥草,入肺经,长于清热解毒(鲜品捣汁冲服60-90);苦桔梗,宣肺气,祛痰排脓,20;生苡仁(30-45)、浙贝母(20)清热、排痰、消脓。咯血多加丹皮、栀子、白茅根、三七粉、白芨粉;津伤明显,口干舌质红加丹参、麦冬;气虚不能托脓加生黄芪;脓液溃泄不畅,量少难出加山甲、皂刺(咯血者禁用)体位引流:极为重要,是缩短病程、提高治愈率的关键。如患者中毒症状太重,或大咯血时,暂不宜作脓腔引流。 体位引流(postural drainage)是指对分泌物的重力引流,应配合使用一些胸部

14、手法治疗。如拍背、振颤等,多能获得明显的临床效果。治疗者可参照X线胸片跟踪肺内分泌物的方法,并通过血气分析监测肺内分泌物清除效果,提供氧合的客观数据。 操作方法及步骤1、根据病变部位采取不同姿势作体位引流。如病变在下叶、舌叶、或中叶者、取头低足高略向健侧卧位;如位上叶,则采取坐位或其它适当姿势,以利引流。2、引流时,瞩病人间歇作深呼吸后用力咳嗽,护理人员用手(手心屈曲呈凹状)轻拍患者胸或背部,自背下部向上进行,直到痰液排尽,或使用机械震动器,将聚积的分泌物松动,并使其移动,易于咳出或引流。每日34 次,每次1530 分钟。3、溃脓期临证备要:痈脓甫溃时,蓄结之脓毒尚盛,邪气仍实,决不能忽视脓毒

15、的清除。脓液是否能顺利排出,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当选桔梗为主药,桔梗为仲景治疗肺痈主药,能开提肺气,宣肺祛痰(桔梗皂甙为强力祛痰药),可用较大剂量(15-25g),以加速排痰。3、溃脓期实验证明,鱼腥草、金荞麦根是治疗肺脓肿的有效药物。鱼腥为三白草科植物,其部分有效成分具有挥发性,不宜久煎,煮沸1-2分钟即可,每日用量30-60g。其抗菌谱广,对G+球菌、G- 杆菌均有明显的抗菌作用,且毒性小。南通中医院用金荞麦根治疗肺脓肿,为今人的发现,有活血化瘀、软坚散结、清热解毒等功能。 3、溃脓期在本期当防止发生大咯血:在溃脓期时,若病灶部位有较大的肺络损伤,可以发生大量咳血、咯血,应警惕出现血块阻塞气

16、道,或气随血脱的危象,当按“血证”处理,予急救措施。3、溃脓期钱峻:屡验方,治肺痈未成脓即散,已成即溃,已溃即愈。桔梗3克,苡仁15克,贝母4.8克,炒黄芪3克,金银花3克,甘草节3.6克,陈皮3.6克,白芨3克,炒甜葶苈2.4克,水2盅,煎半,加生姜1片,食后徐徐服。初起,加防风3克,去黄芪;溃后,加人参3克;久不敛,加槿树皮3克。经验丹方汇编通用方。4、恢复期症状:身热渐退,咳吐脓血日减,臭味亦减,痰液逐渐转为清稀,精神日见好转,食欲增加,但仍觉气短乏力,自汗、低热、午后潮热,心烦,口干咽燥,舌质红或淡红,苔薄黄干,脉细数。证机概要邪毒渐去,肺体损伤,阴伤气耗,或为邪恋正虚治法:清养补肺。

17、方药:沙参清肺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本方益气养阴,清肺化痰,为肺痈恢复期调治之良方4、恢复期常用药北沙参、白芨养阴补肺生黄芪、太子参益气生肌桔梗、甘草、苡仁、冬瓜子、合欢皮化痰泄浊,排脓消痈恢复期或者合用竹叶石膏汤,以清热生津,益气和胃或用补肺粉(朱良春):白芨240浙贝母90川百合90。偏阴虚加麦冬、北沙参各60;偏气虚者炙黄芪、太子参各60。共研细末,加白糖调服,每次10,日3次。4、恢复期加减阴虚发热加十大功劳叶、青蒿、白薇、地骨皮脾虚,食纳不佳,便溏加白术、山药、茯苓肺络损伤,咯吐脓血加白芨、白蔹、合欢皮、阿胶临证备要恢复期虽属邪衰正虚,气阴两伤,应以清养补肺为主,扶正以托邪,但仍须防其

18、余毒不净,适当佐以解毒排脓之品。邪恋正虚症状:咳嗽、咯吐脓血浊痰虽减,然日久不净,胸痛不除,身热缠绵。或痰液一度清稀而复转臭浊,病情时轻时重。面色不华,行瘦神萎,气短、自汗、盗汗,心烦口渴。舌红苔少或黄,脉细数或虚数治法:益气养阴,排脓解毒代表方:桔梗杏仁煎本方益气养阴,排脓解毒,正虚邪恋者较宜。邪恋正虚常用药百合、麦冬、阿胶养肺滋阴;桔梗、甘草、杏仁、贝母、枳壳排脓化痰;金银花、红藤、连翘、夏枯草清热解毒散结;加减咯吐腥臭脓浊痰者,加鱼腥草、败酱草、金荞麦根等。专方辨证论治三仁化瘀汤:金银花、连翘、桃仁各15,苡仁、鱼腥草、白茅根各30,杏仁、黄芩、川贝母、甘草各10,桔梗、丹皮各12。功用

19、:清热解毒,祛痰化瘀排脓。清热解毒汤:银花、蒲公英、芦根、败酱草、地丁、苡仁、鱼腥草各30,桔梗20,知母、连翘各15,桃仁10,甘草6。功用:清热解毒,化瘀排脓。黄芪汤:生黄芪15,鱼腥草30,赤芍、栝楼、生大黄(后入)各9,丹皮、桔梗各6。功用:益气托毒,消痈排脓。辨证方 1、热证夏少农:肺脓疡治则以养肺阴、清肺热、肃肺气、解毒止血为法,下列方药是家传经验方,疗效较好。鲜沙参30,金石斛12,太子参12,鲜芦根30,银花12,丹皮9,炙紫菀4.5,款冬花4.5,桔梗4.5,枇杷叶4.5,川象贝各4.5克,百部9,十灰丸9克(分吞)水煎服。上海老中医经验选编龚自璋:肺痈奇方。凡人肺痈初起时,

20、咳而两胸即疼者是也,宜速服此方。初起者即消,日久者即生肉,奇方也。玄参250,天冬120,桔梗60,炙草30。上用水l0碗,煎至2碗,再用公英15,银花15,再煎1碗,饱食后服之。家用良方卷五辨证方 2、虚 证顾世澄:排脓散,治肺痈口吐脓血之后。人参 黄花 白芷 五味子等分。上研细末。每服9克,食后蜜场调服。疡医大全卷二十一顾世澄:肺痈神方。怀生地(酒炒)7.5,麦门冬6,苡仁12,酒当归、炒枣仁、大贝、苏子、桔梗、 瓜蒌仁、百合各3,丹皮,蜜炙桑白皮各2克,白芨2.4克,炙甘草0.6克,汉防己1.8克,黄芪3,6克白水煎。若睡不宁,用枣仁;睡宁,即去枣仁,加北五味子7粒;如咳嗽气促,去桔梗,

21、加款冬花3克;咳嗽作恶心,加土炒白术3克。疡医大全卷二十一预防调护预防调护预防凡属肺虚或原有其它慢性疾患,肺卫不固,易感外邪者,当注意寒温适度,起居有时,以防受邪致病;并禁烟酒及辛辣炙煿食物,以免燥热伤肺。一旦发病,则当及早治疗,力求在未成脓前得到消散,或减轻病情。护理肺痈病人,病情一般较重,故应卧床休息。调护 .应做到安静卧床休息,每天观察记录体温、脉象的变化和咳嗽情况,以及咯痰的色、质、量、味。注意室温的调节,做好防寒保暖。 .在溃脓后可根据肺部病位,予以体位引流。 .如见大量咯血,应警惕血块阻塞气道,或出现气随血脱的危症,当按“咯血”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 饮食宜清淡,多食蔬菜,忌油腻

22、厚味。高热者可予半流质饮食。多吃水果,如橘子、梨、枇杷、萝卜等,均有润肺生津化痰的作用。每天可用苡米煨粥食之,并取鲜芦根煎汤代茶。禁食一切其它刺激及海腥发物,如辣椒、葱、韭菜、黄鱼、鸭蛋、虾子、螃蟹等。戒除烟酒。 .戒除烟酒。肺痈 预防调护结语临床特征: 病因病机: 辨 证: 治 则: 治 法: 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浊痰,甚则脓血相兼。 风热犯肺,或痰热素盛,以致热伤肺气,蒸液成痰,热壅血瘀,血败肉腐,成痈化脓。 病变部位主要在肺,属于实热证候。根据病理演变过程,可分初期、成痈期、溃脓期、恢复期。如邪恋正虚,则转成慢性。 当以祛邪为原则,以清热解毒,化瘀消痈排脓为主。 针对不同病期,分别

23、采取相应治法。未成脓前应予大剂清热消痈之品,以力求消散。已成脓者,按照“有脓必排”的原则,解毒排脓,尤以排脓为首要措施。脓毒消除后,再予补虚养肺。肺痈复习题举例一.填空题:1.肺痈成痈化脓的病理基础主要是.肺痈的治疗当以为原则,采用的治法.肺痈的病位在,病理性质主要属二.简答题:.肺痈的证候特征是什么?.肺痈的病理演变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各自的特点是什么?三.论述题.为什么说溃脓期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试述肺痈各阶段的治法方药谢谢大家!辨证要点总属实热之证 初起及成痈阶段 为热毒瘀结在肺,邪盛证实 溃脓期 大量腥臭脓痰排出后,因痰热久蕴, 肺之气阴耗伤,表现虚实夹杂之候 恢复期 则以阴伤气耗为

24、主,兼有余毒不净 肺痈 辨证论治定义病名释义: 病位:临床特征: 肺叶生疮,形成脓疡。咳嗽、胸痛、发热、咯吐腥臭、脓血浊痰。 释名痈,“壅也,气壅否结裹而溃也。” 说文痈,“肿也”。 尤在泾金匮要略心典肺萎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痈者壅也,如土之壅而不通,为热聚而肺溃也。” 内痈:痈发生于脏腑或胸、腹腔内统称为内痈,按部位不同而命名,如肝痈、肠痈、胃脘痈等。肺痈属内痈之一。肺 痈 概述感受风热 风热上受,自口鼻或皮毛侵犯于肺 或因风寒袭肺,未得及时表散,内蕴不解,郁而化热 痰热 素盛 平素嗜酒太过,或恣食辛辣煎炸炙博厚味,酿湿蒸痰化热,熏灼于肺。 或肺脏宿有痰热,以及它脏痰浊瘀热蕴结日久,上干

25、于肺。 邪热郁肺, 蒸液成痰。 邪阻肺络, 血滞为瘀, 痰热与瘀血互结蕴酿成痈, 血败肉腐化脓。 临床如宿有痰热蕴肺,复加外感风热,内外合邪,则更易引发本病。 尤其是劳累过度,正气虚弱,则卫外不固,外邪容易侵袭,导致原有 内伏之痰热郁蒸,成为致病的重要内因。 病因肺痈 病因病机病势(疾病演变及走势):初期(表证期) 成痈期 溃脓期 恢复期 因风热(寒)之邪侵袭卫表,内郁于肺,或内外合邪,肺卫同病,蓄热内蒸,热伤肺气,肺失清肃。邪热壅肺,蒸液成痰,气分热毒浸淫及血,热伤血脉,血为之凝滞,热壅血瘀,蕴酿成痈。痰热与瘀血壅阻肺络,肉腐血败化脓,继则肺损络伤,脓疡内溃外泄脓疡溃后,邪毒渐尽,病情趋向好

26、转,但因肺体损伤,故可见邪去正虚,阴伤气耗的病理过程。以身热渐退,咳痰减少以至消失,自汗盗汗,口干舌红为特征。以恶寒发热,咳嗽胸痛,痰白而粘为特征;以壮热不退,咳嗽气急胸痛,痰黄稠腥臭如脓为特征;以咳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痰、或如糜粥,发热胸痛为特征;溃后如脓毒不净,邪恋正虚,每致迁延日久不愈,而转为慢性。 转归预后:1. 凡患本病如能早期确诊,及时治疗,在初期即可阻断病情的发展不致成痈;2. 若在成痈期能使痈肿得到部分消散,则病情较轻,疗程较短。3. 在一般情况下,多逐渐演变为成痈期,溃脓期,随着大量腥臭脓痰的排出,可进入热势渐退、痰量日少之恢复期,此时多见气阴两虚之证。 (顺证)4. 老人、

27、儿童、体弱和饮酒成癖者患之,因正气虚弱,或肺有郁热,须防其病情迁延不愈或发生变化。 (逆证) 5. 在溃脓期,若热毒壅盛而内陷,亦可产生内闭外脱之危象。6. 疾病过程中若发生大量咯血,应警惕气随血脱,或发生血块凝结,致阻塞气道引起窒息,应采取相应的急救措施,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 溃脓期 是病情顺与逆的转折点 顺证: 溃后声音清朗,脓血稀而渐少,腥臭味转淡, 饮食知味,胸胁稍痛,身体不热,坐卧如常, 脉象缓滑。 逆证: 溃后音嗄无力,脓血如败卤,腥臭异常,气喘,鼻煽,胸痛,坐卧不安,饮食少进, 身热不退 颧红,爪甲青紫带弯,脉短涩或弦急。 为肺叶腐败之恶候。 肺痈诊断依据 临床特征: 体征: 验

28、痰: 验口味: 发病多急,常突然寒战高热,咳嗽胸痛,咯吐黏浊痰, 经旬日左右,咯吐大量腥臭脓痰,或脓血相兼,身热遂降,症情好转,经数周逐渐恢复。 肺痈病人咳吐的脓血浊痰腥臭,吐在水中,沉者是痈脓,浮者是痰。 肺痈病人吃生黄豆或生豆汁不觉其腥。 脓肿接近胸壁部位者,叩诊可呈浊音,听诊呼吸音减 弱,或闻及湿哕音。 迁延之慢性患者,还可见指甲紫而带弯,指端形如鼓槌。 肺痈 诊查要点肺痈与痰热蕴肺证 痰热蕴肺证 肺痈 联系 肺系其它疾患表现痰热蕴肺,热伤血络证候时,亦可见发热、咳嗽、胸痛、咯痰带血等症状。若痰热蕴肺迁延失治,邪热进一步瘀阻肺络,也可发展形成肺痈。 区别 一般痰热证为气分邪热动血伤络,病情较轻; 肺痈则为瘀热蕴结成痈酿脓溃破,病情较重。 病理表现血热;病理表现血瘀。 临床特征咳吐黄稠脓痰、量多,夹有血色; 肺痈则咯吐大量腥臭脓血浊痰。 肺痈与风温 风温 肺痈 联系 肺痈初期与风温极为类似。 区别 风温起病多急,以发热、咳嗽、烦渴或伴气急胸痛为特征;风温经正确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