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1页
【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2页
【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3页
【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4页
【地理规律大全】+农作物种植时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地理规律大全1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与季节变化规律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春分日与秋分日,太阳辐射由赤道向两极递减。原因: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由赤道向两极方向递减。夏至日,太阳辐射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冬至日,太阳辐射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原因: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辐射的季节变化:赤道两侧的低纬度地区,太阳辐射强,季节变化小。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大,且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小。中纬度地区,当地夏季太阳辐射强,当地冬季太阳辐射弱。原因: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最大,昼夜长短变化较大。高纬度

2、地区,太阳辐射少。原因:昼夜长短变化最大,太阳高度小。2地球公转速度分布规律规律:日地连线单位时间内扫过的面积相等,因此,距离太阳越近,公转速度越快.1月初公转速度快太阳自射离半球k北半球冬季公转速度变化图示:7月初_公转速度慢IH太阳直射北半球广点北半球夏举丿从地球北极I:空看公转方向3.太阳直射点的运动规律太阳直直射点的移动示意图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地球在公转轨道的不同位置时,所接受到的太阳垂直照射点(即太阳直射点)是有变化的。时间太阳直射点位置节气3月21日前后赤道春分6月22日前后北回归线夏至9月23日前后赤道秋分12月22日前后南回归线冬至4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

3、纬度变化二井二至日还竿农阳高度纬度分布示意图litTH;*正牛;t阳高度mAa正牛太阳髙度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同一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最大(90)。正午太阳高度由直射点所在的纬线向南北方向递减。春秋二分日:由赤道向南、北两测降低随纬度变化s夏至日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I冬至日,曲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降低(2)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M两抚直射慢世地区超彌,衣阳舞日不见战览轴区彊長期,女呼券日不落如!BSLftgt舷甬*北回归购囘jtiBijtas北回旧熾曲:item輻业|匕丸阳离屋卿丸用

4、髙宣裔事同一纬度,正午太阳高度的大小随季节而变化。某纬度地区,什么时间离太阳直射点最近,什么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最大;什么时间太阳直射点向某地靠近,什么时间该地正午太阳高度就增大;反之,则相反。北回归线以北夏至日达到最大冬至日达到最小髓季节变化南何归线以南;冬至日达到最大,夏至日达到最小冋归线之间:太阳两次直射.回归线r_直射一次5昼夜长短的时空变化规律(1)季节变化规律图示(以北半球为例)全谏昼茂匸井削悄16璟區云巾于茨怅卑至日/全球翌藏平务(2)纬度分布规律赤道处始终昼夜平分;春分日、秋分日全球各地昼夜平分。同一纬线上各点昼夜长短相同;南、北半球同纬度昼夜长短状况相反。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

5、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另一半球相反。太阳直射点在赤道与南、北回归线之间往返移动,极昼、极夜现象范围也经历了不断扩大、缩小的过程。(3)极圈内的昼与夜极圈内因为有极昼和极夜现象,所以昼夜更替的周期并不是每天都是24小时,纬度越高,昼夜更替的周期越长,极点附近为一年。由于地球公转的速度不同,在远日点附近较慢、近日点附近较快,所以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比南极圈内的极昼日数要多;反之,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比北极圈内的极夜日数要多。(4)南、北半球纬度数相同的地方。昼夜状况相反,时间长短相同。6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和移动规律分布规律(北半球):低驛紐气擁柜升叫压冲鬣气龍土上隋風T高函無地低弋圧带-彌阑阀

6、丫地压抱血囲空60*NCT赤遗魅汽压带頁总:魅上升)上述阈均是在水平气屋梯度力、地球偏向力共同作用F形成的)自赤道向南北,约每隔30度为一个气压带,全球共7个气压带。且由赤道向两极,低压带和高压带相间分布。两个气压带间是一个风带,全球共6个风带。各气压带的平均位置:赤道低气压带一0;副热带高气压带一30;副极地低气压带60;极地高压带90。移动规律:时间半球季节气压带、风带时间半球李节气压带、风带1月北半球冬季南移7月北半球夏季北移南半球夏季南半球冬季7“副高”与锋面雨带的移动规律:“副高”与锋面雨带的关系:始终锋面雨带位于“副高”的西北侧,是从“副高”吹一-岳宾夏区8卫_匡爭,携M迪团一貝不

7、矗愉就初夏B冃申可H養工中下麻冠珥一匚歹瓦一秋辛春李B色中刚馬睜劇*可就束来的暖空气与北方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与“副高”同进退。夏李凤擔进中国东部锋面雨带进退图移动规律(正常年份):春末(5月)一“副高”位于15N20N“雨带”位于华南(南岭);夏初(6月)一“副高”西伸至20N“雨带”位于长江中下游地区直至日本;7-8月一副高”北进到25N30N“雨带”位于华北、东北;9月“副高”南移“雨带”南移,北方雨季结束。影响:副高强或弱,会导致“雨带”推进速度快或慢,引起“北涝南旱”或“南涝北旱。”8世界降水分布规律(1)大气环流形势和降水的时空分布不同地区的大气环流形势决定降水的分布。降水按

8、时间分配可分为年雨型、夏雨型、少雨型、冬雨型四种类型。年雨型是全年降水丰沛或降水分配均匀的类型,包括热带雨林气候和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是夏季降水多的类型,包括热带、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和热带草原气候;干燥型则是全年降水稀少的类型,包括热带沙漠气候、温带大陆性气候和极地气候;冬雨型是冬季降水多的类型,只包括地中海气候。它们的分布与大气环流形势的关系,可用下图形象说明。曲羽年雨型墓雨莹低生带干黑型HTrn宰舷耐带(2)世界降水的时空分布雨带名称年降水量所在的气压带或风带位置大气环流状况降水类型赤道多雨带2000毫米左右赤道低气压带全年以上升气流为主多对流雨副热带少雨带500毫米以下副热带咼气压带

9、下沉气流为主降水少,尤其大陆西岸和内部;但东岸季风区和台风影响地区降水多温带5001000西风带和副极锋面、气旋活多锋面雨、气旋雨;多雨带毫米地低气压带动频繁东岸受夏季风影响极地少雨带300毫米以下极地高气压带下沉气流降水少9全球气温水平分布规律相似性无论南、北半球,还是冬、夏季节,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高纬度递减差异性半球差异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为弯曲南半球等温线分布较北半球平直,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比较广海陆差异海洋1月海洋等温线向北弯曲。7月海洋等温线向南弯曲陆地1月陆地等温线向南弯曲,7月陆地等温线向北弯曲大洋差异大洋中部等温线分布较边缘地区平直大洋边缘等温线分布较大洋中部弯曲,原因是受寒、

10、暖流影响大陆差异平地等温线分布较山区平直山地等温线分布较为弯曲而复杂,因地势变化而变化冬夏差异冬季南、北半球冬季等温线均较为密集,即北半球1月(冬季)等温线较7月(夏季)密,南半球7月较1月密夏季南、北半球夏季等温线较为稀疏,因为南北温差小(昼长,正午太阳高度,天气等因素作用)10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规律(1)气候类型分布模式图大岐内部犬陆茶部球股吒候大汽环澱厳堆高气压带苔泉吒鞍Vif.ft%压贅_西Aff/鼻帝大諸sn*(2)主要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热带雨林气候赤道两侧10N、S之间温带季风气候35N、S55N、S间大陆东岸热带草原气候10N、S南北回归线间温带海

11、洋性气候40N、S60N、S间大陆西岸热带荒漠气候南北回归线30N、S间温带大陆性气候40N、S60N、S间大陆内部热带季风气候10N、S南北回归线间大陆东岸亚寒带针叶林气候50N70N间大陆亚热带季风气候25N、S35N、S间大陆东岸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沿海地中海气候3040N、S间大陆西岸冰原气候极地附近11海水温度的时空变化规律r同一海区,不同李帖闵一季节,不同海区筛度分布虞季水溫高争季水温低低纬水温高商纬水温低同一纬度*不同海区流经逮海区水魁高事流錚过海区水潟低洋tft僧响(1)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2)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海水的温度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但在1000米以下,海水温

12、度随深度的变化很小,常年保持着低温状态。12海洋表层盐度随纬度分布规律及成因从南北半球的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度和高纬度递减。成因:低纬海区受赤道低压控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盐度低;副热带海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蒸发量大于降水量,盐度高;高纬海区气温低,蒸发少,盐度低。赤道低盐度区位于赤道以北附近,南半球海域的盐度比北半球同纬度海域高。因为世界降水最多的地带不在赤道上,而位于赤道偏北。40S至南极圈海域的盐度较北半球同纬度的海域高。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广阔,有较多的陆地淡水汇入海洋,因而盐度较低。世界盐度极值分布区及成因分。析:最高海区是红海,原因:位于副热带海区,蒸发量大于降水量;两岸为沙

13、漠地区,注入河川径流少;世界盐度最低海区是波罗的海,原因:纬度较高,蒸发量小;两岸汇入河川径流多,起到稀释作用。13海洋表层洋流分布规律名称分布组成特点以副热带热带、副热带海区J1北(半球)顺(时为中心的(南北纬545。之X1针)大洋环流间)!_-廿南(半球)逆(时r典M河匝针)东(侧)寒西(侧)暖14陆地环境的地域分异规律与成因地带性分异规律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分布规律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热量太阳辐射纬线延伸,纬度更替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水分海陆分布经线延伸,经度更替,中纬度明显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水热状况海拔高度从山麓到山顶更替(2)地带性分异的原因在山区,地表景观(如植被、土壤等)

14、随高度的变化而发生有规律的更替在山区,气温和降水往往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发生变化。影响山地垂直自然带的发育程度的因素主要有:山体所在的纬度;山体的相对高度;山体的坡向等。主要的非地带性分异现象及成因实际分布的自然现象形成原因按理想状态的地带性分布南美大陆西岸3S30S之间狭长的热带荒漠带安第斯山脉阻挡海洋水汽自北向南是热带雨林带(北)、热带稀树草原带(中)、热带荒漠带(南)秘鲁寒流降温减湿南美大陆南段东岸形成温带荒漠带(巴塔哥尼亚沙漠)安第斯山脉阻挡西风气流深入内陆温带草原带(中)、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东)赤道附近的东非高原呈现热带稀树草原景观海拔高,气温低,降水少,不能形成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带

15、马达加斯加岛东部的热带雨林带东部地处东南信风迎风坡热带稀树草原带马达加斯加暖流增温增湿东南信风来自海洋,暖湿巴西高原东南部的热带雨林带成因类似于马达加斯加岛东岸的热带雨林带热带稀树草原带南半球缺少寒带苔原带和亚寒带针叶林带南半球相应纬度带是海洋,没有陆地分布寒带苔原带(较高纬度)、亚寒带针叶林带(较低纬度)天山、昆仑山山麓的绿洲高山冰雪融水使其地表水或地下水丰富温带荒漠带15世界钢铁工业分布演变规律煤铁复合体型临海型临空型出现时间近代二战以后新技术革命后技术条件蒸汽动力、电力超级油轮、集装箱、巨型运输船人才(知识和技术)、现代化高速交通工业布局临近煤、铁等自然资海港、河港附近兴i高速公路沿线、

16、源丰富地区兴建工业建大型联合企业飞机场周围兴建电子工业举例美国五大湖宾夕法尼亚洲、乌克兰的克里沃罗格一一顿巴斯、德国鲁尔区日本濑户内海的福山、意大利南部海港塔兰托法国地中海沿岸马赛福斯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硅岛”、德国的慕尼黑、英国的苏格兰主要农作物的种植时间和收获时间冬小麦:9、10月份播种,次年4、5月份收割(主要在长城以南)华北冬麦区,是我国主要的冬麦区,播种面积占我国的47,总产占我国的53。一般年份冬麦可安全越冬,大于0C积温4100C。可供小麦、早中熟玉米的两熟。水是决定播种面积的限制因子。黄河以北地区多种在灌溉地上,黄淮平原是旱地麦适宜区,生产潜力大。长江中下游冬麦区,种植面积占12.3,总产占45。35月江淮平原光温水较协调。35月降水量大于450mm的地区属不适宜种麦区。该区小麦商品率较高。西南麦区,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四川冬暖,温水适宜,但光照少,病虫严重。高原光照强,灌溉成熟期温度低,利于高产。春小麦:4月初播种,8、9月份收获(主要在长城以北)东北春麦区,黑龙江、吉林温度低,春麦适宜。西北春冬麦区,灌区和黄土高原区。除南疆外主要是春小麦,南疆冬小麦,适应好,生产力高,品质优。青藏高原冬春麦区,光温水配合利于小麦生长、抽穗成熟期长达5080天。降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