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苏轼词婉约风格_第1页
论苏轼词婉约风格_第2页
论苏轼词婉约风格_第3页
论苏轼词婉约风格_第4页
论苏轼词婉约风格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 . z浅论轼词的婉约风格摘 要 :轼是北宋文坛的领袖,也是宋词豪放派的创始人。轼虽被尊为豪放词派的代表,但是他的词中温婉含情的婉约词作的数量并不少于大方激昂的豪放词作的数量,词的婉约词风前人虽已有论述,但是有过于片面化。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结合轼的几首代表性的婉约词,从而展现出轼词风的婉约凄美的一面,从而使人们可以更清楚的认识轼。关键词:轼 婉约 题材 容 特征婉约一词,即委婉含蓄之意。首先是它具有“可 歌性。婉约词是一种配乐歌唱的新体诗,从其诞生之日起,就跟音乐结下了不解之缘。婉约词不仅是一种文学题材,也是一种创作手法。言情,是婉约词的传统题材,也是婉约词的主要特点。它以情动人,

2、道尽人间的悲欢离合,喜怒哀乐。作家们把肺腑中的真情,悲愁与欢愉,通过抒情的婉约词,曲折细腻地透露出来,赢得古今无数读者的同情与共鸣。婉约词的又一特点是“以美取胜。它以美的语言、美的形象、美的意境,展观自然美与生活美,歌颂人物的心灵美。婉约词上承花间词,与花间词一脉相承,但是与在花间词相比,婉约词容上去其浮艳多分雅致,形式上以蕴藉雅正见长,语言秀丽而清新,情思曲折而真切,无论是在容还是在传统题材上都有很大的创新。在轼以前的北宋词坛仍是以及婉约词为主流,主要是一些男女相思、闺阁幽怨的艳情之作如柳永,直至轼才打破了婉约词以艳情为题材的围,将婉约词推入正宗高雅的文学殿堂。轼(1037-1101),北宋

3、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 眉山今属人。洵子。嘉佑进士。神宗时曾任祠部员外郎,因反对王安石新法而求外职,任通判,知密州、。后以作 诗“谤讪朝廷罪贬。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颖州等, 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北还后第二年病死。南宋时追谥文忠。与父洵弟辙,合称“三。在政治上属于旧党,但也有改革弊政的要求。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清新豪健,善用夸比喻,在艺术表现方面独具风格。少数诗篇也能反映民间疾苦,指责统治者的奢侈骄纵。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代很 有影响。?念奴娇赤壁怀古?、?水调歌头丙辰中秋?传诵甚广。 擅长行书、楷书,取法邕、*浩、颜真卿、凝式,而能自创

4、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作枯木怪石。论画主“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造诣。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民师论文帖?、? 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寒食诗帖?等。画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轼一生在宦海中浮浮沉沉,心中种种忧愤,都成为其创作的源泉。在题材上,轼的词是细腻的咏物词 咏物词是以自然界或社会生活中的*种具体事物作为吟咏对象。通对具体事物歌咏,来表达词人的具体感受。托物言情本是我国古典诗歌的传统,随着词的开展,咏物也渐渐的被一些文人墨客溶入到词的写作之中

5、。轼以前咏物词特点是所咏之物和创作主体之间处于游离状态,咏物仅仅只是咏物,没有将作者的情感、精神融入所咏之物到物我交融的状态。咏物是轼婉约词的主体之一,轼婉约咏物的作品虽然并不多,却到达了物中有我,我中有物,咏物与寓意的高度融合的咏物词的极致。而先前的咏物词大都是非我化型的,以柳永、先、晏殊、欧阳修为代表。他们的咏物词,所咏之物与创作主体之间处于间离状态,词中只见物象、物态,而没有自我的情感、生命,所咏之物仅止于咏物而已,并没有将生命、人格、精神注入。到轼的咏物词已经开场呈现出情感化和个性化的倾向。所谓“情感化是指作者在表现自然时,已注入了情感生命,将无知物变成了友而“个性化是指词人在咏物时,

6、将自我独特的人生体验、情思感受及人格精神注入对象物中,使对象物具有主体自我的个性色彩,物即我,我即物,物我难分。 例如轼的咏花?水龙吟?作者赋予了扬花思妇的生命、情感。花既不脱离它原有的形式特征,同时有具有了思妇的女性情感。单从词来看,既可以说是作者在借花咏思妇,也可以说是借思妇写花。花与思妇的情感水乳般的交融在一起,无情无思的花已被情感化了、生命化了。一咏鸿名作?卜算子定惠院寓居作?: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来往,缥缈孤鸿影。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此词作于轼贬居期间,是轼咏物词中个性化的典型。词中“孤鸿、“幽人形象已具有了轼独特的生命与个性。作者作此词

7、时,刚因作诗挖苦新政而获罪,在过着孤独寂寞的生活,众人有意回避他,他也有意回避众人,整日闭门客,借酒消愁。词中“独往来的“幽人正是现实生活中的朋友断交、孤独寂寞的作者本人的艺术写照。而“孤弘“拣尽寒枝不肯栖也正是独立不惧,不与达官贵人周旋仰承他人鼻息的东坡居士的形象本身。“孤鸿“幽人两个形象完全可以认同于作者本人。作者以孤鸿自喻,将满腹幽愤,尽借孤鸿形象和盘托出。孤鸿惊起却频频回首,抒发词人猝遭迫害,一腔怨恨无处倾诉孤愤,而拣尽寒枝却终宿沙洲,说明作者为人不随流俗。二?西江月?玉骨那愁瘴雾: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仙时遣探芳丛,倒挂绿毛幺凤。素面常嫌粉涴,洗妆不褪唇红。高情已逐晓云空,不

8、与梨花同梦。注5 这是一首借咏梅花,来抒发自己哀伤之情的的词作。上阕是写梅花的风韵神貌,梅花不怕瘴雾的侵袭,冰雪般的肌肤,神仙般的风致,它的美引起了海仙的喜爱,经常派遣使者来探望。下阕是写梅花的形貌,它的容貌天然雪白是不需装饰的,唇上红色不会因卸妆而消减。“高情已逐晓云空,不与梨花同梦。词人感慨爱梅的高尚的情操已随朝云而去。这首词写的是梅花却使人能很自然的联想到作者侍妾王朝云身上来。当时词人南贬时只有她不畏瘴疠陪在身边。她不仅容貌美丽而且心灵更美好,赞赏梅花不畏瘴雾,实质上是思念朝云对自己的深情。咏物词贵在空灵蕴藉,言近旨远,给人以无限深思的余地。在这首词里作者紧紧抓住了梅花的特色,用夸的描写

9、手段多方面衬托出它亭亭玉立的形象,这同时也是在写朝云的形象,两者相契合,浑然无迹到达了咏物词物我交融的极致。轼的咏物词尚有其它名篇如:?水龙吟次韵章质夫花词?似花还似非花;?浣溪沙咏橘?菊暗荷枯一夜霜等篇章。所以说轼的词打破了唐宋词的题材集中在伤春悲秋、离愁别绪、风花雪月、男欢女爱等方面的传统。二、在风格上,呈现出清新明丽的风格同样是写“婉约词他突破了糜烂生活的低俗气味,词中流露出一种清新明丽之情。如一首?贺新郎?为例。 乳燕飞华屋,悄无人,桐阴转年,晚凉新浴。手弄生绢白团扇,扇手一时似玉。渐困倚孤眠清熟。帘外谁来推锈户.枉教人梦断瑶台曲,又却是,风敲竹。 石榴半吐红巾蹙,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

10、幽独。侬艳一枝细看取,芳心千重似来,有恐被西风惊绿。假设待君来向此,花前对酒不忍触。共粉泪,两簌簌。 这首词是为莺妓秀兰而作,而据浩?耆旧继闻?卷二载,轼以词写自己侍妾榴花的。但由于轼写得超尘绝俗,品格特好,南宋人便认定其另有寄托。明胡仔说“东坡此词,冠绝古今,托意高远,宁为一娼而发邪.确实词中将这位女子写得清丽、高洁、孤傲,并以“待浮花浪蕊都尽,伴君幽独的石榴话相比,为人们的联想提供了根底,确实为后来的词之寄托开了先路。轼喜爱这一类冰清玉洁的女子,所以,进入轼审美视野的都是经过轼的审美筛选或艺术加工的。词的上片写一个女子的困守深闺,高洁绝尘,因意中人远离他乡,故异常孤寂抑郁,下片描写石榴花,

11、情态逼真。榴花娇艳,与美人相似;不与“浮花浪蕊为伍而在初夏盛开,其高洁孤独也与美人相似。因此,次在最后将咏物与写人巧妙的结合再一起,“又恐被西风惊绿,“共粉泪,两簌簌清人周济在?介存斋论词杂著?中说“东坡?贺新郎?当筵命笔冠绝一时,显然这是对东坡婉约词的肯定。 他的婉约词不再多做缠绵悱恻的抒情,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他的多数婉约词已经完全与传统婉约词的恻艳媚俗绝缘,更显得清新真挚严肃正经,和花间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轼的婉约词总体上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起以前的婉约言情词,往往沉湎于一己的痛苦,越陷越深难以自拔,晏几道和观被称作“古之伤心人就在这方面表现的格外突出

12、。轼生性豪迈,在现实生活中倔强坚强,没有什么磨难能击倒他,他写相思别离的婉约词,因此也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蝶恋花?说: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作于“花褪残红青杏小之暮春季节,这本来是一个“枝上柳绵吹又少之花落花飞令人伤感的季节,如果作者的心境不佳就容易被凄苦悲秋的情绪所缠绵,词中“天涯、“行人云云,可见轼当时也正处在失意的旅途当中。但是,词人没有因此自怜自伤不已,而是以开阔的心胸,倔强的意志去对待自然界季节的更换与人世间的风雨变幻。“天涯何处无芳草何必为奔波流离而

13、痛苦.何必为春去花落而伤心.只要你对生活保持着乐观的态度,以豁达的胸襟去承受一切,你就能在现实生活中处处发现美好的事物,轼生平不就是如此实践吗.下行写“墙外行人偶尔听到“墙里佳人一面,也不能传递自己的多情,而感到有些懊恼,这一段生活小插曲也可以说明词人对生活的浓厚兴趣,并没有为春归、离别、远行等愁苦所纠缠。结尾的懊恼也不是沉重的,而为画面平添了一份乐趣。“天涯何处无芳草、“多情却被无情恼又隐隐包含着生活的哲理,耐人寻味。清人王士祯说“枝上柳绵,恐屯田缘情绮靡,未必能过传统的“缘情绮靡的艳词被轼写得如此豁达开朗,真正前无古人。三、在感情表达上,真挚执着,沉痛深刻?江城子?乙卯 正月二十日夜记梦是

14、轼对言情题材的婉约词的革新,这是一首千古传颂的悼亡词,是轼写给原配王弗的。这首词抒发的情感自然深挚、凄恻、哀婉、缠绵,在轼婉约风格的词中堪称一绝。王弗于治平二年1065年逝世,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八年1075年,岁次乙卯,距离妻子死去刚好为十年,所以说是“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是说词人即使不去思念亡妻,也无法忘怀。可见王弗在词人心中的份量有多重,既然无法忘记难免会有想起的时候。这一句看似矛盾,事实并不矛盾。“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想到爱妻已死,感慨万千,孤坟远在千里之外,没方法在一起诉说这些年的凄凉遭遇。“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这是词人的一种假设,即使彼此相逢,只怕也相互不

15、认识了。十年的宦海浮沉,早已容颜非昔,鬓发全白,为下文的记梦作铺垫。“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作者梦到了妻子正在一个梳妆的情景。一句相顾无言,包括了千言万语,表现了无声胜有声的悲哀之感。一个梦把过去拉回了现实之中,但美好情景已不可能再出现。这个梦也使人感到无比的凄凉。“料得年年肠断处。词人料想长眠地下的爱妻为了眷恋活着的亲人也该肝肠寸断了吧!“明月夜,短松冈。化情思为景物,将作者的思念通过环境的描写表达了出来。而在这言情方面,就拿柳永为例,柳永笔下多为沦落风尘的女性,即便男主人公,也多是“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的情郎,可以说爱情是柳永的主题,也正符合了婉约词以情

16、为宗的一大特征,柳词婉约,以朦胧、柔美见长。柳永的?蝶恋花?:“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同是风花雪月的爱情,柳永描绘的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蝶恋花?)的缠绵悱恻,但轼描写的至情至性的爱情词,颠覆了艳情词的俗套,给人以凄美、委婉的高雅享受,也表达了他的婉约风格。轼在这类歌咏真挚爱情的词作,不仅仅只有这两篇,如:?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等。?蝶恋花?蝶懒莺慵春过半中写到“云有鬓鬅松眉黛浅。总是愁媒,欲诉谁消遣。未信此情难系绊,花犹有东风管。写的是一位闺中少女伤春的情怀

17、。可以说他在感情表达上,真挚执着,沉痛深刻。四、在语言上,轼的婉约词语言平实,自然流畅。在语言方面,改变了传统词的镂金错采之风,“一洗绮罗香泽之态,努力锤炼一种清新雅练、劲健晓畅的语言。把大量的诗文句法及民间口语引入词中,使词诗化、散文化,丰富了词的语言,增强了词的表现力。词的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不似柳词的俚俗,更没有花间词的脂粉气,而以清雄韶秀见长。语气变的爽快利落,且时时做旷达之想。他的多数婉约词已经完全与传统婉约词的恻艳媚俗绝缘,更显得清新真挚严肃正经,和花间的“以艳为美柳永词的“以俗为美相比,轼的婉约词总体上呈现出“以雅为美的特点。以前的婉约言情词,往往沉湎于一己的痛苦,越陷越深难

18、以自拔,晏几道和观被称作“古之伤心人就在这方面表现的格外突出。轼生性豪迈,在现实生活中倔强坚强,没有什么磨难能击倒他,他写相思别离的婉约词,因此也与他人的一味沉沦不同。五、轼在婉约词中寄寓了政治遭遇和人生慨叹轼婉约词蕴涵深刻的哲理。应该成认,从晚唐到五代到柳永,词人们创作出了许多感人挚深的一流婉约词作。如欧阳修的?踏莎行?“侯馆残梅柳永的?雨霖铃?“寒蝉凄切等,这些词将笔端深入到心灵深处,描摹深狭细微的情感体验,往往能与读者产生共鸣,引起读者心灵的震撼。这类词可谓以情动人却往往很少理性思考。轼的婉约词则因蕴涵哲理与这些词有着明显的区别,以轼的?洞仙歌?为例“冰肌玉骨,自清凉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

19、。锈帘开,一点明月窥人,这首词写于“乌台诗案后轼被贬期间。本来词“但屈指西风几来时,又不道流年暗中偷换是说因感于炎夏酷暑,花蕊夫人急迫盼望凉秋早早到来,但他很快联想到,随着季节的变换,自己的青春妙龄已将随之暗中消逝,词人特写这一喟叹,不但委婉地表达了对这位结局悲惨的宫女的同情,实际上也寄托了那时那地作者对自己政治生涯的忧患,在词人看来,他年摆脱厄境之时,自己的年华已消磨殆尽,政治已难以再有所作为。同时作者还通过这一感慨向人们说明了一条重要的道理:即人在遭际中,主观愿望与客观实际是难以调和的。再看上一首?蝶恋花?中“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一方面写长期遭受政治打击以致青春耗尽的深重悲哀,另

20、一方面又说明作者身处逆境却始终坚持理想积极向往未来的乐观态度,这种善于从人生哲理角度求得自我解脱精神,对轼本人和那些与他有着同样遭遇的人来说,无疑是一种鼓励和启迪。接下来,在“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二句中,既有作者不被当朝理解无法实现人生抱负的悲哀,又从哲理的角度说明:人生的政治理想并不是单纯的就凭自己的主观理想就能实现,而是常常因为客观的严酷而毕生壮志难酬。在人生垂暮,政治失意的晚年,轼能以如此理智的态度对待自己在政治斗争中的挫折,并把这种认识巧妙的寓含于婉约词的创作中,这在以前的婉约词中很少见的。例如轼的咏花?水龙吟?作者赋予了扬花思妇的生命、情感。花即不脱离它原有的形式特征,同时有具有了思妇的女性情感。单从词来看,既可以说是作者在借花咏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