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简史及其技术价值观讲义(33张)课件_第1页
互联网简史及其技术价值观讲义(33张)课件_第2页
互联网简史及其技术价值观讲义(33张)课件_第3页
互联网简史及其技术价值观讲义(33张)课件_第4页
互联网简史及其技术价值观讲义(33张)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2讲互联网简史及其技术价值观2012年秋1网络社会学第1页,共34页。本讲主旨倒叙历史:web2.0时代从何而来?网络技术和应用简史军用、商用、民用扩展的几个关键时点技术的内在逻辑:互联网的“联合国宪章”互联网的基本技术架构及其价值观2012年秋2网络社会学第2页,共34页。赛博空间独立宣言 (1996年2月8日)工业世界的政府,你们这些肉体和钢铁的巨人,令人厌倦,我来自赛博空间,思维的新家园。以未来的名义,我要求属于过去的你们,不要干涉我们的自由。我们不欢迎你们,我们聚集的地方,你们不享有主权。 你们关于财产、表达、身份、迁徙的法律概念及其关联对我们不适用。这些概念建立在物质的基础上,我们

2、这里没有物质。 约翰佩里巴娄,清醒的异议者 电子边疆基金会共同创始人。2012年秋3网络社会学第3页,共34页。1、倒叙历史:从Web1.0到2.0时代Web1.0只是把网络作为信息源;Web2.0:最终用户向网络写入数据。构成了参与平台;参与式网络(participatory web):“网络用户不再悠闲地冲浪和被动地阅读、倾听或观看,而是动手做:从事共享、社交、协作以及最重要的事情创作。可以称为Web的新生。”体验经济:迪斯尼;到网络;例如从当当网购书之后;分享你的经历。2012年秋4网络社会学第4页,共34页。什么是Web2.0?教材p.150-158迈克考马克2002年出版web2.0

3、一书,用数字化语言描述互联网的新进展;奥莱利什么是web2.01)内容提供者与使用者交流信息与经验的平台;2)网站经营者角色由过去内容提供者、分配者转换成整合者、技术工具提供者;3)使用者的权力提升,更是内容创作者、提供者4)鼓励使用者参与,信任使用者提供的内容。运用集体智慧创造出多元的网站内容。2012年秋5网络社会学第5页,共34页。社会性软件:技术之于社会交往教材p.25:社会性软件Vs.传统软件:后者主要是让机器完成文档处理或获取信息,办公软件、浏览器等;前者:网络中人与人的对话;SNS特性:1)基于个体偏好的实现;2)所谓“自组织”:自动组织群体并帮助人们建立社会网络;“找、加好友”

4、;实质:由人机互动,到人与人互动;再,人与人互动网络2012年秋6网络社会学第6页,共34页。网络从何而来?本讲我们要问的核心问题是:1)哪些人、哪些利益团体、哪些组织机构对互联网的发展具有最重要的影响,它们是如何影响互联网发展的;2)哪种技术、哪种组织价值、哪种意识形态支撑了互联网的发展?通过这样的技术、制度与文化的整体分析,我们首先来看互联网的技术价值观,这是后面研究及分析的基础。2012年秋7网络社会学第7页,共34页。2、一个概念的辨析:“网络”“网络”是什么?网络有很多种:比如人际关系网络(“社会网”就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理论及研究领域);再比如:运输网络、邮政网络、金融网络等。我们这里

5、的“网络”是特指基于Internet信息技术而形成的信息传播网络。(IT)不同说法:互联网、因特网、网际网路、信息高速公路。Internet的首次使用是在1974年麦克卢汉的名言:媒介即人体的延伸。“电脑”。2012年秋8网络社会学第8页,共34页。1946年2月15日:ENIAC诞生2012年秋9网络社会学第9页,共34页。互联网的前史1946年到1959年:“电子管计算机时代”。散热寿命;科研和工程1960年到1964年:“晶体管计算机时代”磁盘;商业;科研1965年到1970年:“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0年代以来,“大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时代”。1975年IBM推出PC U盘

6、(优盘)总的趋势:体积小;价格低;速度快;可靠性高。2012年秋10网络社会学第10页,共34页。互联网与太空一个重要学者的洞见人类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总伴随着媒介两两相对的更替文化 Vs. 物理印刷 汽船电报 火车计算机 飞船2012年秋11网络社会学第11页,共34页。网络简史的几个关键时点网络的兴起:军方、科学家群体;冷战的背景告诉了我们什么?核心技术的出现:科学家群体;跨国合作;从数据传输到网络连接业余爱好者、商用的扩散;作为技术应用和商业应用的创造活力的来源万维网的出现;技术对自由的影响;走向了更广阔的社会应用空间2012年秋12网络社会学第12页,共34页。“冷战”与网络“创世纪”2

7、012年秋13网络社会学第13页,共34页。3、 网络的兴起:冷战之背景“互联网的起源富有浓厚的冷战色彩” 冷战;苏联的卫星对美国刺激;1957年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尼克”:“旅伴”“伴旅”技术的基本关切:抗瘫痪通信能力从包交换到阿帕网的诞生;执行机构:美国高级计划研究署(ARPA)完成,美国国防部研究机构;主要资助高技术研究; 2012年秋14网络社会学第14页,共34页。技术核心:“包交换技术”这一技术(packet switching )是指:通过把一个信息拆成小数据包运行,每个数据包都标有发送地址和接收地址,然后通过网络,从一个节点传至另一个节点,每个数据包经过不同路线从发送者传到接收

8、者。美国专家保罗巴兰(Paul Baran) 1961年开发;也被英国专家唐纳德戴维斯独立开发出来。MIT林肯实验室的劳伦斯罗伯斯(Lawrence Roberts)监督阿帕网的建造;1960年代末受到ARPA资助;1971年底,最原始的阿帕网建造成功并投入运营;2012年秋15网络社会学第15页,共34页。TCP/IP:互联网的“宪章”TCP/IP包括两部分:IP和TCP;Protocol IP(互联网协议):它给每个联网的系统分配一个唯一的数字地址(从0到255的四个数字组成);这是标记数据的手段,能够以最有效的方式把它发送到目的地。通过ISP上网,则被分配给一个临时IP.TCP(传输控制

9、协议):它使互联网通信得以实现。与前面所讲的包交换技术存在密切关联。一旦数据到达目的地,依据TCP协议,信息或数据将根据每个数据包的序数重新组合。2012年秋16网络社会学第16页,共34页。对照现实的想象2012年秋17网络社会学第17页,共34页。从文化的角度来理解IP正如赛博空间独立宣言所说,网络空间是一个没有“物质”的世界线下或现实世界有身体,身体一定是处在某个物理空间中,这个物理空间已经被各种制度规范“格式化”了:地理环境;行政区划;文化规范;而IP地址则构成了网络空间的基础单位。它是隐含在每个网站、每次上网行为背后的技术编码。是进入网络空间的通道,也是隐含着的对空间实施监控的渠道。

10、2012年秋18网络社会学第18页,共34页。互联网是一个分布式网络从最初的技术看网络架构所谓分布式,是指网络不是一个中央式网络,典型的如电信大楼、电视台、广播电台、报社等都是一个有中心的网络;去中心化:互联网近乎没有中心,没有中心服务器,没有单一控制机构,信息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无需通过一个中央集线器来传输,这样可使用户更多地控制信息流。(教材p.13; p.17)另外一个方面:对传播过程的监控较困难。或者说,从起源上,网络的技术思想中就蕴涵着对控制的反叛。2012年秋19网络社会学第19页,共34页。一个案例:“维基解密”“信息自由时代的先知”无办公地点,其网站架构基本由志愿者完成;四

11、年公布:阿富汗战争的7.6万份文件、有关伊拉克战争的39.2万份文件、美国外交部的25万份文件。“你是否认为,这个世界上就不该有什么事情是保密的?”“我这些机密文件的来源应该保密”2012年秋20网络社会学第20页,共34页。绝非仅仅是“八卦”阿桑奇公布伊拉克战争视频时,在片头放上乔治奥威尔的语录:“政治语言的目的就是让谎言听上去像真理,使谋杀变得合理,还能把无形的风说得像是坚固的实体。”希拉里要求美国外交官对联合国高级官员(包括潘基文)进行暗中监视:包括信用卡密码、日常安排、电子邮件、手机号码、常用车牌号等等沙特国王阿卜杜拉多次要求美国对伊朗进行军事打击美国关塔那摩监狱的运作流程、基督教科学

12、教派的秘密手册等2012年秋21网络社会学第21页,共34页。“解密”之“解”提交的资料会首先被送到PRQ(一家互联网服务商)网站,然后被传到设在比利时的“维基解密”服务器,然后再传到“在法律方面比较友善的另一个国家”。 这整条渠道以及通过它所传输的资料都是加密的“它的安全性已经是远远高于任何银行网络了。”2012年秋22网络社会学第22页,共34页。小结:互联网的基本技术价值观1、每个不同的网络必须代表它自己,当它接入互联网时不应该被要求进行任何内部调整;2、网络传输应该基于最小的努力的基础上,如果数据包不能抵达最终目标,那么这个数据包应从其来源之处被迅速被再次传输;3、以“黑盒子”(网关和

13、路由器)来连接网络,信息流动数据包通过网关时不应该有信息滞留,因此要使信息数据包简单化,避免复杂匹配,能够复原各种失败信息;4、在运营方面不应有全球层面上的控制 参见:互联网政治学2012年秋23网络社会学第23页,共34页。4、 自治精神和反文化科学家群体:独立研究的精神;几所著名的美国大学:加州组织文化:一种科学研究中民主参与的机制;也是一种公共精神从“时间共享”程序设计到“请求注解”的协议开发;到源代码开放的Linux;自由软件计算机业余爱好者:游戏精神;共享精神;“计算机世界上最伟大的玩具!”“通过计算机屏幕获得新自由” 个人计算机出现;调制解调器;2012年秋24网络社会学第24页,

14、共34页。技术精英的参与2012年秋25网络社会学第25页,共34页。互联网的“共享”精神教材p.13-4:信息共享互联网广泛进入到社会生活之后,人们理解“共享”似乎更多从经济的、免费的角度;但就早期技术精英而言“共享”是一种知识民主化的文化概念:强调参与者的知识贡献,和知识分享,更好的知识创造。MIT:Tool Vs. Hacker (加州伯克利大学Brian Harvey)1)没有任何人必须一再解决的同一问题;2)流行和主流的观点往往是错的。2012年秋26网络社会学第26页,共34页。反应与对抗:主导者与后来者军方:1980年代,阿帕网系统一分为二,ARPANET和Milnet;国家及科

15、学家群体:1980年代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会(NSFNET)取代了阿帕网(ARPANET),利用五台超级计算机把遍及世界的大学和政府机构的研究者联系了起来;试图限制网络的商业利用;“互联网顾问委员会 ”(1983)新的社会力量:私人网络兴起:大公司如IBM、美国微波通讯公司、优网公司等 2012年秋27网络社会学第27页,共34页。5、 扩散之关键:万维网的贡献网络普及归功于万维网(Web)的出现:万维网是一个多媒体文件库,通过互联网很容易被访问到;作为遍及世界的物理学家交换高能物理学资料的手段,在欧洲粒子物理学实验室开发。发明者伯纳斯 李http:HTTP:超文本传输协议;网络间;HTML:

16、超文本标识语言;信息在万维网上的呈现形态;一种“语言”:用来标记各种现存的数据形式;包括静止图像;文本、数字音频与视频 2012年秋28网络社会学第28页,共34页。超文本“超”在何处?信息的形式:媒介融合像电视与电影一样,容纳了文字、视频、音频等多种信息形式;但各种形式之间又是融合的;信息的范围:时空的整合;文本的结构:“跳跃式”/WileyCDA/Section/index.html2012年秋29网络社会学第29页,共34页。从文化的角度理解web如果说IP是为每个人设置了网络空间的地址的话,那么Web就是为所有的信息及其交换实现了共通的格式;它因而构成了虚拟世界的“语法”。尽管在其中还

17、存在着语言差异,但那是现实世界的遗产。正如它的中文名称一样“万维”,是为网络空间中所有的信息及交换建立起“大同世界”。而且这个世界里的内容如此丰富,如此平易,是远远超出之前所有其他的媒体所中介的社会的。2012年秋30网络社会学第30页,共34页。互联网的飞跃从“发烧友”到网罗大众;技术的应用越来越“傻瓜化”,也为种种政治经济文化运用提供了可能;网站的诞生;且开始成为用户界面友好的媒介;然后有了IE;有了搜索引擎;Yahoo/Google/baidu21世纪以来,随着商业应用不断地寻找商机门户、电子商务、社区、网游、网购、云存储等等。所有这些变化的一个精神特质:从Web1.0到2.0时代。20

18、12年秋31网络社会学第31页,共34页。小结:网络技术的社会文化史1、技术离不开社会环境;但同时社会群体的特定意图又会左右技术的应用和发展;2、从早期冷战思维到科学应用,再到商业化扩散,最后到一般民众的集体参与,大体描画出了网络技术的应用发展简史3、所有这些应用有着技术自身的逻辑:即对中心的消解,尽管反过来各种权力会渗透控制这种技术,否则也不会有“赛博空间的独立宣言”诞生。2012年秋32网络社会学第32页,共34页。阅读任务除了从给出的参考书目中进行选择之外,还要阅读教材,是学习的一个依凭下节课之前阅读完:第一章网络社会和第九章Web 2.0的网络社区2012年秋33网络社会学第33页,共

19、34页。1、想要体面生活,又觉得打拼辛苦;想要健康身体,又无法坚持运动。人最失败的,莫过于对自己不负责任,连答应自己的事都办不到,又何必抱怨这个世界都和你作对?人生的道理很简单,你想要什么,就去付出足够的努力。2、时间是最公平的,活一天就拥有24小时,差别只是珍惜。你若不相信努力和时光,时光一定第一个辜负你。有梦想就立刻行动,因为现在过的每一天,都是余生中最年轻的一天。3、无论正在经历什么,都请不要轻言放弃,因为从来没有一种坚持会被辜负。谁的人生不是荆棘前行,生活从来不会一蹴而就,也不会永远安稳,只要努力,就能做独一无二平凡可贵的自己。4、努力本就是年轻人应有的状态,是件充实且美好的事,可一旦

20、有了表演的成分,就会显得廉价,努力,不该是为了朋友圈多获得几个赞,不该是每次长篇赘述后的自我感动,它是一件平凡而自然而然的事,最佳的努力不过是:但行好事,莫问前程。愿努力,成就更好的你!5、付出努力却没能实现的梦想,爱了很久却没能在一起的人,活得用力却平淡寂寞的青春,遗憾是每一次小的挫折,它磨去最初柔软的心智、让我们懂得累积时间的力量;那些孤独沉寂的时光,让我们学会守候内心的平和与坚定。那些脆弱的不完美,都会在努力和坚持下,改变模样。6、人生中总会有一段艰难的路,需要自己独自走完,没人帮助,没人陪伴,不必畏惧,昂头走过去就是了,经历所有的挫折与磨难,你会发现,自己远比想象中要强大得多。多走弯路

21、,才会找到捷径,经历也是人生,修炼一颗强大的内心,做更好的自己!7、“一定要成功”这种内在的推动力是我们生命中最神奇最有趣的东西。一个人要做成大事,绝不能缺少这种力量,因为这种力量能够驱动人不停地提高自己的能力。一个人只有先在心里肯定自己,相信自己,才能成就自己!8、人生的旅途中,最清晰的脚印,往往印在最泥泞的路上,所以,别畏惧暂时的困顿,即使无人鼓掌,也要全情投入,优雅坚持。真正改变命运的,并不是等来的机遇,而是我们的态度。9、这世上没有所谓的天才,也没有不劳而获的回报,你所看到的每个光鲜人物,其背后都付出了令人震惊的努力。请相信,你的潜力还远远没有爆发出来,不要给自己的人生设限,你自以为的极限,只是别人的起点。写给渴望突破瓶颈、实现快速跨越的你。10、生活中,有人给予帮助,那是幸运,没人给予帮助,那是命运。我们要学会在幸运青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