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_第1页
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_第2页
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_第3页
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_第4页
论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研究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摘 要 国有企业改革关系着社会主义经济的健康快速进展,关系着我国和谐社会建设,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建设的成败。目前,国有企业负担沉重、大量亏损,严峻阻碍了其竞争能力和生存能力。产权结构多元化、政企分开、建设现代企业制度等方面困难重重。本文通过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借鉴国内外国有企业改革的成功经验,为国有企业改革突破困境提出有针对性的策略。为此,笔者提出了以产权改革为全然,以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为突破口,以建立政府与国有企业新型关系为推动力,系统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一系列观点和措施。接着深化所有权结构的改革是解决国有企业现存问题的要紧课题。但要完成这一步骤仍需要采取一系

2、列相关的制度安排,以期通过依靠性路径取得酬劳递增的结果,并借此推进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不管是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依旧非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都没有全面优势而只有比较优势,都必须从属于搞好整个国民经济的全局需要。因此,在深化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改革中,实施有进有退的战略选择,改变以往国有资产覆盖过宽、“寸土不让”的僵化局面,在有些不必由

3、国家经营的行业和领域有步骤地实行“适当的退出”,集中资金搞好非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不宜或一时无力进入的“命脉”、“基础”和“高精尖”等行业和领域,应当看作是战略性改组的重要内容。降低国有企业的进入门槛是为了实现国有企业股权的多元化,而股权的多元化除了融资的目的外,更要紧的是通过股权的结构多元化来解决国有企业的责任主体、科学决策和风险分担等一系列制度性和机制性问题。实行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对企业本身经营治理而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经理人长期激励不足问题;对经理人而言具有所有权激励功能,有利于

4、股份制企业降低托付代理成本、不断吸引并稳定人才。进展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不仅是提高企业竞争力、进展现代企业人力资本治理的需要,在一定程度上还有以下作用:宏观上,将使 HYPERLINK /Society/ 社会主义差不多经济制度更趋完善;中观上,将探究一条公有制与市场经济结合的有效途径;微观上,有利于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加快国有企业改革,首要的问题是政企关系调整,关键问题是政府职能的转变和与之相适应的政府机构改革。政府职能转变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紧密相关的各项配套能否切实到位,对进入创新时

5、期的国有企业改革具有休戚与共的决定性阻碍,各级党委和政府应把这项工作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 关键词:国企改革 产权改革 股份制改革 国资委定位 配套推进ABSTRACT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concerning the healthy and fast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economy, the building of harmony society, as well as the success or failure of the socialist causes construction. Howev

6、er, many aspects of the reform (e.g. multiple property equity structure, separation of government and business, construction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etc.) meet great difficulties resulted from the poor competitive and survival abilities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nfluenced by the heavy load an

7、d loss. Therefore, through analyzing the current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drawing lessons from overseas successful experiences, the author put forward some pertinent strategies to overcome the predicament, that is, to promote a series of viewpoints and measures on the basis of property

8、equity while taking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share holding system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new relationship between government and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s the impetus. The main task of settling current issues in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to keep strengthening the reform

9、of ownership structure, which must be fulfilled by increasing payment in dependent ways through a series of related system arrangements. Both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nd non-state-owned ones do not have comprehensive advantages but comparative superiorities, which should be subordinated to the overa

10、ll demands of national economy. Thus the emphases of strategic reconstruction should be carrying out tactics which can both advance and retreat, changing the fossilization of over-covered national assets, withdrawing appropriately industries and fields without national management, as well as improvi

11、ng areas acting as the lifeblood, foundation and most advanced and prcised technology, which are not suitable to introduced in non-state-owned enterprises. Reducing the entry limi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to realize the diversification of share holdings which not only aims at financing, but mo

12、re importantly, at solving mechanism problems such as responsibility subjects, scientific decisions and risk sharing.Considering the operating management of enterprises, the performance of stock cooperation system, joint stock system for labors and virtual shareholding system can settle problems at

13、a certain extent as follows: doing away with long-term insufficient incentive of managers effectively; implementing ownership driving function for managers; decreasing the principal-agent expense for share holding enterprises; attracting and keeping talents by low cost. Therefore, the development of

14、 above three systems not only satisfies the demands of strengthening competitive ability and managing human capital, but also works on below aspects: in macro-level, it will improve the socialist basic economic system; middle-level, explore an effective way to combine public ownership and market eco

15、nomy; micro-level, benefit the investment subject diversification, the equity structure rationalization and the corporate governance structure standardization, which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on the construction and implement of modern enterprises system. The first important question to quicken the

16、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is adjusting its relationship with the government while the key point is transforming the government function and reforming its adapted organization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transformation affects the realization of assets which are closely related to the construct

17、ion of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and influences decisively on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 at innovative stage. Therefore, in order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reform, party committees at all levels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emphasize the transformation, strengthen the leadership, fulfill the ta

18、rgets and take forceful measures.Key words: State-owned enterprise reform, Reform of property equity structure Reform of shareholding system, Orientation of SASAC, Complementary promotion.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196551168 摘 要 PAGEREF _Toc196551168 h I HYPERLINK l _Toc196551169 ABSTRACT H

19、YPERLINK l _Toc196551171 第一章 绪 论 PAGEREF _Toc196551171 h 1 HYPERLINK l _Toc196551172 1.1 问题提出 PAGEREF _Toc196551172 h 1 HYPERLINK l _Toc196551173 1.2国内外文献综述 PAGEREF _Toc196551173 h 3 HYPERLINK l _Toc196551174 1.3研究思路和要紧内容 PAGEREF _Toc196551174 h 4 HYPERLINK l _Toc196551175 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 PAGEREF _T

20、oc196551175 h 6 HYPERLINK l _Toc196551176 2.1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时期 PAGEREF _Toc196551176 h 6 HYPERLINK l _Toc196551177 2.1.1 进程 PAGEREF _Toc196551177 h 6 HYPERLINK l _Toc196551178 2.1.2 评价 PAGEREF _Toc196551178 h 6 HYPERLINK l _Toc196551179 2.2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时期 PAGEREF _Toc196551179 h 7 HYPERLINK l _Toc196551180 2.

21、2.1 进程 PAGEREF _Toc196551180 h 7 HYPERLINK l _Toc196551181 2.2.2 评价 PAGEREF _Toc196551181 h 9 HYPERLINK l _Toc196551182 第三章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 PAGEREF _Toc196551182 h 10 HYPERLINK l _Toc196551183 3.1环境变化给国有企业带来新的挑战 PAGEREF _Toc196551183 h 10 HYPERLINK l _Toc196551184 3.2国有企业负担沉重 PAGEREF _Toc196551184

22、h 11 HYPERLINK l _Toc196551185 3.3产权结构多元化困难重重 PAGEREF _Toc196551185 h 12 HYPERLINK l _Toc196551186 3.4传统观念阻碍了国企改革 PAGEREF _Toc196551186 h 13 HYPERLINK l _Toc196551187 3.5 国企改革过程中凸显的几个问题 PAGEREF _Toc196551187 h 14 HYPERLINK l _Toc196551188 第四章 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的启发 PAGEREF _Toc196551188 h 16 HYPERLINK l _Toc19

23、6551189 4.1英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PAGEREF _Toc196551189 h 16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0 4.2德国的国有企业改革 PAGEREF _Toc196551190 h 18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1 4.3俄罗斯、东欧国家国有企业的私有化改革 PAGEREF _Toc196551191 h 19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2 4.4国企改革必须重视的几个问题 PAGEREF _Toc196551192 h 20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3 第五章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差不

24、多策略 PAGEREF _Toc196551193 h 22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4 5.1从全局动身深化所有权结构改革 PAGEREF _Toc196551194 h 22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5 5.1.1接着降低进入国有企业的门槛 PAGEREF _Toc196551195 h 23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6 5.1.2健全和深化国有企业的退出制度 PAGEREF _Toc196551196 h 23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7 5.1.3建立相对稳定的国有财产代理人队伍 PAGER

25、EF _Toc196551197 h 24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8 5.2着力于机制创建,推进国有企业的股份制改革 PAGEREF _Toc196551198 h 25 HYPERLINK l _Toc196551199 5.2.1创建新机制 PAGEREF _Toc196551199 h 25 HYPERLINK l _Toc196551200 5.2.2深化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 PAGEREF _Toc196551200 h 26 HYPERLINK l _Toc196551201 5.2.3通过整体上市深化国企转机建制 PAGEREF _Toc196551201

26、 h 30 HYPERLINK l _Toc196551202 5.3明确国资委定位,配套推进国企改革 PAGEREF _Toc196551202 h 31 HYPERLINK l _Toc196551203 5.3.1明确国资委定位的必要性 PAGEREF _Toc196551203 h 31 HYPERLINK l _Toc196551204 5.3.2 明确国资委定位 PAGEREF _Toc196551204 h 32 HYPERLINK l _Toc196551205 5.3.3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新型政企关系 PAGEREF _Toc196551205 h 33 HYPERLINK

27、l _Toc196551206 结 论39 HYPERLINK l _Toc196551207 参考文献41 HYPERLINK l _Toc196551208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43 HYPERLINK l _Toc196551209 广东工业大学学位论文独创性声明44 HYPERLINK l _Toc196551210 致 谢 PAGEREF _Toc196551210 h 42CONTENTSABSTRACT (IN CHINISE) ABSTRACT (IN ENGLISH) Chapter 1 Introduction11.1 Pointing out the question1

28、1.2 Literature review31.3 Research methods and main contents4Chapter 2 The historical course of the refor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62.1 The first period.6 2.1.1 The course.6 2.1.2The evaluation.62.2 The second period7 2.2.1 The course7 2.2.2 The evaluation8Chapter 3 Difficulties and challenges in

29、deepening the reform103.1 New challenges brought forth by environment changes103.2 The heavy loads of the state-owned enterprises113.3 The promotion of multiple property equity structure meets great difficulties.123.4 Traditional concepts hinder state-owned enterprises from reforming.133.5 Problems

30、raised in the process .14Chapter 4 Enlightenments from overseas.164.1 The reform in the UK.164.2 The reform in Germany.184.3 The privatization reform in Russia and East Europe194.4 Problems be attached importance to in the reform20Chapter 5 Basic strategies on deepening the reform235.1 Deepen the re

31、form of ownership structure prudently from overall situation23 5.1.1 Keeping reducing the entry limit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24 5.1.2 Perfect and deepen the seceding system of state-owned enterprises24 5.1.3 Set up a relatively sustainable group of state property agents255.2 Make efforts on the m

32、echanism construction26 5.2.1 Establishing modern enterprise system. 26 5.2.2 Deepen the reform of share-holding system26 5.2.3Reform share-holding system315.3 Define the orientation of SASAC to promote the reform complementarily32 5.3.1 Define the necessity of SASAC orientation.32 5.3.2 Define the

33、orientation of SASAC.33 5.3.3 Transform the government function.34Conclusion.39Reference41Published papers during postgraduate study.43Unique declaration.44Acknowledgment.45第一章 绪 论1.1 问题提出国有企业改革始终是改革的中心环节,但国有企业改革远未达到预期目的,在新世纪,推进国有企业改革显得更加急迫。国有企业改革的战略性意义,不仅体现在国有企业本身的重要性上,还体现在其关于整个经济改革和进展面临的其他问题的决定作用上

34、。在20多年的经济改革过程中,中国面临着几方面的问题。除了国有企业问题之外,还包括经济的周期波动、金融体系的弊端、贪污腐化的孳生、地区差距扩大等方面的问题。这些问题中的任何一个恶化了,都将造成社会的不稳定,更况且这些问题有可能交错在一起爆发。这些问题的存在都和国有企业的改革未取得成功有关(林毅夫,1999a )。假如国有企业改革最终取得成功,那么这些问题会迎刃而解,否则,这些问题就难以从全然上解决。例如:经济的周期波动,利率受政府操纵、不能按市场上资金供需状况来决定。每当出现高通货膨胀预期而实际利率下降时,投资和当前消费的机会成本下降,投资、消费增加,经济就过热;每当出现低通货膨胀预期时,相反

35、的机制导致了经济低迷。利率不能市场化的缘故,则是国有企业的生存依靠于银行的低息贷款。而且,银行的贷款7080贷给国有企业。国有企业经营状况不行,偿债能力低下,这就不可幸免地导致了金融体系资产质量的低下,金融风险加大。为维持国有企业的生存而实行的低利率和某些产品的低价格政策,造成了官定价格和市场价格之间的差距,进而为腐败行为提供了条件。同样是为了维持国有企业的生存,改革以来在放开其他产品价格的同时,要紧农、矿产品价格人为压低。中国东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在于制造业,中西部在于初级农矿产业。如此,东部地区经济越进展,就要从中西部地区拿走越来越多的低价农矿产品。这等价于不富裕的中西部关于富裕的东部变相补贴

36、,从而拉大了地区差距。概而言之,上述这些问题存在且难于解决的缘故在于国有企业改革还没有最终成功,宏观政策环境和资源配置制度中的一些扭曲,是维持国有企业生存所必须的条件。只有在国有企业改革成功以后,中国从打算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渡才会最终完成。就国有企业本身来看,国有企业仍然是国民经济的举足轻重的力量。中共中央十五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进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指出,“到2010年,国有企业改革和进展的目标是:适应市场经济体制与经济增长方式两个全然性转变和扩大对外开放的要求,差不多完成战略性调整和改组,形成比较合理的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建立比较完善的现代企业制度,经济效益明显提

37、高,科技开发能力、市场竞争能力和抗御风险能力明显增强,使国有经济在国民经济中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进展壮大国有经济,操纵国民经济的命脉,关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增强我国的经济实力和国防实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从近期建立现代 HYPERLINK /list/special296_more.shtml t _blank 企业制度的试点实践和其它配套改革的到位情况看,能够讲,在世界范围内前无先例的历史条件下,要制造性地实现中国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的成功改革,是极其任重道远的。然而,不管如何,改革决不是造成企业

38、困难的根源,恰恰相反,是促进企业兴盛或转危解困的最全然出路,对此,我们必须坚决信念,坚韧不拔地推进改革。从全民所有制工业企业转换经营机制条例的公布实施,到组建56个大型企业集团的试点,特不是以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 HYPERLINK /list/special698_more.shtml t _blank 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提出“建立现代 HYPERLINK /list/special296_more.shtml t _blank 企业制度”的方向要求为标志,表明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

39、改革已从注重既有利益格局表层缓解的政策调整转入带有质变性全然意义的制度创新时期。10多年来,伴随着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改革,我国 HYPERLINK /list/special707_more.shtml t _blank 宏观经济环境已发生和正在发生着一系列重大变化。从打算体制转向市场机制,从短缺经济转向供需平衡,从高关税爱护转向与 HYPERLINK /list/special703_more.shtml t _blank 世界经济的大幅度交叉和融合,加之由于在改革开放催动下企业潜在能量的释放、多年沉积弊端

40、的出现以及改革进程中所出现的各种新矛盾和新问题的交错阻碍,使得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在面临尖锐挑战中,不可幸免地在总体上明显具有新旧体制转换时期的独特性或独有特点。比如:国有经济仍占绝对优势,但比重有所下降;国有经济增长速度仍然较快,但运行质量不高;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处于日益激烈的分化、动荡之中,但正孕育着优化结构和格局;特不是公有制与 HYPERLINK /list/special698_more.shtml t _blank

41、 市场经济如何结合,作为深化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个异常尖锐的难题,更使我们面临着考验。1.2国内外文献综述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进展战略组.中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回忆与展望一文对国有企业改革中出现的问题有比较深刻的分析。该文把国有企业要解决的核心问题:托付代理问题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关于改革的着力点、放权让利和承包制的着力点、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的着力点等进行明确的论述,提出了国有企业当前问题的根源是政策性负担造成的软预算约束,提出了四个方面的建议:(1)国有企业改革的正确方向:剥离政策性负担

42、。(2)消除国有企业的战略性政策负担,从全然上提高国有企业自生能力;(3)完善配套改革,剥离国有企业社会性政策负担;(4)稳妥地推进债转股改革,为国有企业转产、转制赢得时刻。何文莉.产权改革,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造的关键、王玉梅.关于我国产权制度改革的考虑、李安源.虚拟股份制国有企业改革模式构想、王钰.股份制与 HYPERLINK /china/ 中国经济体制改革、 黄挺.股份制的理论创新与改革实践对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国有企业进行股份制改革提供了许多新的观点和理论依据。周运兰.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与进展的设想与新探.一文站在国有企业改革新形势下,对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进行研究,提出:我国以及国有 HY

43、PERLINK /company/ 企业股份制改革的要紧方向是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使混合所有制 HYPERLINK /Economic/ 经济、股份制成为公有制的要紧实现形式。国企改革 HYPERLINK /fazhan/ 进展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改造,不仅是企业走以人力资本为依托的人本型经济进展之路、提高企业竞争力、进展 HYPERLINK /dangdai/ 现代企业人力资本治理的需要;还有利于投资主体多元化、股权结构合理化、法人治理结构规范化,对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具有重要意义。刘建军.国外国企改革经验综述及对我国国企改革启发提出:不论是过于激进的改革依旧相对迟缓

44、的改革,都不利于体制转轨国家的国有企业改革,重要的在于选准国有企业改革的范围、模式、力度、速度及时机。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由于国情不同、企业状况有不,其改造的方式及变革的模式也不尽相同,但差不多目标要紧是两个:(1)政府为摆脱财政负担;(2)企业为提高经济效率。依照我国国有企业改革的现状,必须重视债务及资金问题、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问题和产权改革和进展多种所有制问题等。 何伟.国企改革三定位认为我国过20多年的改革尽管也取得专门大成就,但不尽人意的缘故是几个“错位”,只有定位准确,才能对症下药,收到好的效果8。这几个“定位”是国有经济的定位、国企改革对象的定位和国资委当前任务的定位。文章还提出了

45、一系列关于三个准确“定位”的观点,要紧有:(1)国有资本参与股份制并不阻碍完成国有经济的使命,将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结合起来,更能发挥国有资本的作用。(2)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改革政府治理国有资产体制的另一种讲法,把改革重点锁定为政府,这就抓准确了国企改革的对象,找到了病因,只要方法对头,就能收到好的效果。(3)国资委目前应偏重于改革,因为国有企业改革不到位,经营治理也可不能收到好的效果。王忠云.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定位一文通过理清国有企业改革思路,借鉴西方成功经验,完成我国国有企业改革中政府角色的定位。在国有企业改革思路上,主张坚持政府操纵国家经济命脉前提下,将国有企业分为“政策型”和“经营

46、型”两大类,“经营型”企业必须全部推向市场;在借鉴西方成功经验上,认为最重要的有三点:一是政府对国有资产的治理从着重操纵投入转向着重操纵产出,二是强调增强国有企业活力,在国有企业中引进私人资本进行监督,三是政府要紧运用经济杠杆、法律和产业政策进行宏观经济调控;在我国新政企关系架构中,将政府角色定位为:国有资产的所有者和监督者、宏观经济目标的设计者和调控者、市场规划者、产业政策和行业法规的制定者、市场执法和监督者、对外贸易开拓者、社会保障维护者。琼.罗宾逊和约翰.伊特韦尔的现代经济学导论一书的特点是推翻“新古典学派”以边际生产率为依据的分配论。推论出资本家的消费和投资决定利润,而不是相反的情形。

47、主张国家采取措施,以实现收入的“均等化”。 这本书是一本现代资产阶级经济学教材,对一些重大经济理论问题有其独特的见解,是一本可供学习西方经济学和研究当代经济问题时参考的比较有重量的著作。1.3研究思路和要紧内容研究的思路:本文采纳理论分析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式,通过对国企改革历史进程的纵向分析和国内外国企改革经验教训的横向分析,揭示国企改革目前面临的要紧问题,提出了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应以产权改革为全然,以股份制改革为突破口,以明确国资委定位建立新型政企关系、转变政府职能配套推进为推动力的系统观点;提出了深化股份制改革要以股份合作制、劳动者股份所有制和虚拟股份制为方向的新观点;提出了新形势下对国资

48、委定位、建立新型政企关系的新看法以及配套推进国有企业改革的措施。要紧内容:第一章:绪论。本章介绍了本文的研究背景和国有企业改革的重大意义,对要紧的参考文献进行简要的综述,介绍了与本文有关的理论依据和研究思路、要紧内容。第二章:国有企业改革的历程。要紧是回忆国有企业改革两个时期的情况,取得的成绩和成功经验。第三章:国有企业改革新形势下面临的困难。本章揭示了国有企业亏损严峻、负担沉重、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存在的问题和难点、国有企业改革新形势下面临的挑战。第四章:国外国企改革的启发。本章介绍了世界各国国有企业改革的典型案例和笔者认为必须重视的一些问题。第五章: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策略。要紧有三

49、个方面的内容:(1)从全局动身深化所有权结构改革;(2)国企改革要着力于机制创建,推进国有企业股份制改革;(3)明确国资委定位,配套推进国企改革。第二章 国有企业改革的历史进程从1978年底开始的国有企业改革,能够分为两大时期。第一时期是从1978年到1992年,要紧是放权让利,探究两权分离。第二时期是1993年起到现在,明确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不断深化改革、完善新体制。2.1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一时期2.1.1 进程1978年10月,四川省宁江机床厂等6个企业进行了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确定企业在增收基础上,能够提取一些利润留成,职工能够得到一定的奖金,同意国有企业从事国家指令性打算之外的

50、生产,同意出口企业保留部格外汇收入自主支配。1983年开始,向政府上缴利润由利润所得税替代。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确认社会主义经济是打算的商品经济。按照进展社会主义有打算的商品经济的要求,决定提出今后应全面推进以增强企业活力,特不是增强国有大中型企业活力为中心的,以都市为重点的经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改革的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相对独立的经济实体,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社会主义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具有自我改造和自我进展的能力,成为具有一定权利和义务的法人。按照这一目标,国有企业改革转向实行“两权分离”,即国家的所有权与企业的经营权分离。1986年12

51、月,国务院提出,要推行多种形式的经营承包责任制,给经营者以充分的经营自主权。1987年,大中型企业普遍推行企业承包经营责任制。1987年底,全国预算内企业的承包面达78%,大中型企业达80%1。1990年,第一轮承包到期的预算内工业企业有3.3万多户,占承包企业总数的90%1。接着又开始第二轮承包。2.1.2 评价从扩大经营自主权到承包制的放权让利,使企业开始有一定的活力,然而,承包制有重大缺陷,承包制“一对一”谈判强化了政企不分。承包制只有激励没有约束,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了,但所有权不能约束经营权。经营者滥用经营自主权谋取私利或小集体利益,“内部人操纵”短期行为导致普遍出现企业承包一轮,国有

52、资产流失一轮,富了和尚穷了庙的严峻后果。实践告诉我们,国有企业改革不能以承包制为方向,必须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为方向,实行制度创新。2.2国有企业改革的第二时期2.2.1 进程1992年,党的十四大确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1993年11月,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第一次明确提出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并指出现代企业制度的特征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治理科学。从此,中国国企改革进入制度创新时期。由于承包制不能促进国有企业适应市场经济的进展,还带来国有资产的流失,使许多国有企业包括大中型企业陷于困境。1

53、997年党和政府提出关心国有企业脱困的任务,其目标是:从1998年起,用3年左右的时刻,使大多数国有大中型亏损企业摆脱困境,力争20世纪末大多数国有大中型骨干企业初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到2000年底,这一目标已差不多实现。1997年底,国有及国有控股大中型工业企业为16874户,其中亏损的为6599户,占39.1%1;到2000年,亏损户减为1800户,减少近3/4;3年国有大中型工业企业脱困,用去银行呆坏账预备金1500亿元以上,技改贴息200亿元左右,债转股金额4050亿元1。这一时期的改革在关心国有大中型企业脱困的同时,进行了现代企业制度试点,逐步推行公司制股份制改革,努力使国有或国有控

54、股企业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进展的市场主体和法人实体。通过多年的努力,我国国有企业股份制公司制改革已取得巨大进展。首先,到2005年底,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国家重点企业中的2524家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已有1331家改制为多元股东的股份制企业,改制面为52.7%3。国有中小企业改制面已达80%以上,其中县属企业改制面最大,一些已达90%以上5。其次,作为国有企业主干的中央企业,已有宝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19家企业按照公司法转制,开展董事会试点,共选派了66名外部董事,有14家试点企业的外部董事达到或超过了董事会成员的半数,实现了企业决策层与执行层分开,改善了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再次,中央企业及所属

55、子企业的股份制公司制企业户数比重,已由2002年底的30.4%提高到2006年的64.2%3。最后,股权分置改革差不多完成,这是这两年改革取得的重大进展。截至2006年底,全国除国有金融机构控股的上市公司外,801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已有785家完成或启动股改程序,占98%13。在改革过程中,大量企业实行资产重组,有许多企业关闭破产,职工下岗分流,并尽可能剥离企业办社会职能等。多年的国有企业改革实践告诉我们,要想把数以十万计的国有企业每个都搞好是不可能的,大量的在一般竞争性行业从事生产经营的国有中小企业没有优势,竞争力低下。针对这一情况,1997年党的十五大报告,1999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关于

56、国有企业改革和进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从战略上调整国有经济的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和抓大放中小的方针,要求从整体上搞好国有经济,发挥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国有经济要紧操纵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包括涉及国家安全的行业、自然垄断的行业、提供重要公共产品和服务的行业、以及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中的重要骨干企业。自那以后,通过十年的努力,调整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的任务已取得实质性进展。国有经济和国有资本逐步向关系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向大企业集中,而从一般竞争性行业中逐步退出,开始改变国有企业量多面广和过于分散的状况。 注:系列1为国企1998、2006年的数量,系列2为国企

57、1998、2006的利润。从上图能够看出,国企改革在第二时期取得了的巨大成绩。1998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共有23.8万户,而到2006年国有企业户数减少至11.9万户13,正好减少了一半。1998年,全国国有工商企业实现利润800亿元1,而到2006年,全国国有企业实现利润达1.2万亿元,增长了14倍。其中中央企业实现利润7681.5亿元,上缴税金6822.5亿元3。2006年,中央企业销售收入超过千亿元的有21家,利润超过百亿元的有13家。2007年,财宝全球500强中,中国有30家,其中内地企业22家(比上年增加了3家),这些企业全部为国有控股企业。2007年,有16家中央企业进入世界50

58、0强3。2.2.2 评价从国有企业改革本身来看,一是明确了国有企业改革的要紧目标是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提高国有经济的整体素养,实质是查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的微观实现形式。二是进行了国家100户、地点2343户试点,取得以产权改革为关键、以市场经济为依据等国企改革的成功经验。三是摸清并着手解决了产权改革、政企分开、国有资产治理体制改革、下岗职工再就业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从国有企业本身机制来看,初步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理顺产权关系,职业化企业家逐步成长,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不断减少,企业拥有较大的经营自主权,企业经营机制发生了深刻变化,初步能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一批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成

59、长壮大。从国有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来看,一是国有经济掌握着社会总资产中最重要的部分,牢牢操纵着关系国计民生、国民经济基础和命脉的部门,发挥着主导作用。二是国有经济是非国有经济进展的坚强后盾,扩大对外开放的中坚力量,建设资金的重要源泉,社会经济进展的可靠基础,人们生活水平提高的重要保证,社会主义制度巩固进展的关键。第三章 深化国有企业改革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有企业在改革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此同时, HYPERLINK /list/special285_more.shtml t _blank 国有企业在改革中仍然还存在着许多的问题,在新形势下,国有企业整体状况相当严峻,面临着巨大的挑战。3.1

60、环境变化给国有企业带来新的挑战宏观经济因素的制约。2000年下半年开始,美国经济增长速度变缓,直接阻碍到世界经济增长的速度和国际市场的需求与价格,我国国有企业的经济效益也同样受到世界大环境的冲击。尤其是美元汇率的下跌,对从事进出口业务的国有企业产生了较大的阻碍。中国经济通过20多年的高速增长,各传统产业已趋于成熟,产业竞争不断加剧,利润率平均化趋势加快,多数产业的利润率趋于下降,国有企业所受的阻碍首当其冲。目前,国内需求不足的矛盾依旧突出,投资需求的增长并不稳固,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也专门有限,这也在专门大程度上对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形成制约。政策优惠逐步消逝。我国政府差不多对与条款相关的法律法规及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