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题学习5走出农村学校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_第1页
专题学习5走出农村学校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_第2页
专题学习5走出农村学校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_第3页
专题学习5走出农村学校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_第4页
专题学习5走出农村学校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专题学习5走出农村学校小学科学教学的困境 【主题内涵】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教育的课程资源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农村学校应根据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以多种途径、多种方式、多种渠道开发与利用丰富的课程资源,构建“大科学课堂”,促进小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和发展。调查研究表明:农村科学教学的不利因素主要是教学设施简陋,但也有许多有利的条件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资源,这些有利条件为科学教育特别是有关动植物方面内容的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活生生的教学材料,为开展科学教育提供了观察、考察、饲养、栽培等实践活动的场所。然而,条件仅仅只是条件,关键是看科学教师能否因地制宜地构建农村的“大科学课堂”。【案例描述与

2、评析】一、“快乐农庄”里的菜青虫朝晖乡中心小学三0二班王迪同学的一纸蚕卵差不多都顺利孵化了,他们班上的每个同学都分到了七八条蚕,王迪成了班里的明星。科学课正好要求饲养蚕宝宝,同学们每天采桑叶,打扫养蚕的纸盒,观察记录,忙得不亦乐乎。可是,这几天,王迪和同学们都犯了愁:没想到,蚕宝宝长得这么快,它们的食量越来越大,而附近只有邻村张大伯家有两棵桑树,这两棵桑树的叶子也快被同学们摘光了,张大伯也不乐意再让同学们摘桑叶。同学们向教科学的张老师请教,张老师也想不出好办法,只提了个建议:你们到学校的“快乐农庄”去找找别的植物的叶子吧!也许蚕宝宝也吃别的叶子。这句话给同学们带来了希望,“快乐农庄”里有同学们

3、种的十几种农作物,也许真能找到蚕宝宝的粮食呢!于是,每个同学摘来好几种叶子,一种种地喂给蚕宝宝吃,青菜叶不行换芋艿叶,芋艿叶不吃换毛豆叶,毛豆叶不吃再试莴笋叶,蚕宝宝倒是吃了几口莴笋叶,可最后还是绝食了。300多条蚕一批一批地死了,最后连一条都没剩下,同学们都很伤心。科学课上,调皮的张文涛说:“我的蚕宝宝就是不吃这么嫩的菜叶,可菜叶上的那条菜青虫吃得可欢了,都快把我气扁了。”这句话提醒了大家,张老师提议说:没条件养蚕宝宝,就让我们养菜青虫吧!这个提议得到了大家的热烈响应,大家还商定,从今天开始就不再把菜青虫当作害虫捕杀了,“快乐农庄”里的菜青虫就算是同学们养的,为了便于测量菜青虫生长的速度,捉

4、5条菜青虫放到教室生物角的塑料盒里饲养。接下去的一段时间里,同学们观察菜青虫的活动,测量菜青虫的体长,打扫菜青虫的住舍,一直忙到菜青虫变成了蝴蝶。每一节科学课,张老师都会留几分钟时间请几个同学说说他们发现的菜青虫的秘密养蚕变成了饲养菜青虫,体现了张老师对教材的因地制宜的灵活运用。浙东地区被称为“蚕桑之乡”,但也不是村村有桑树,随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桑蚕已开始规模化生产,普通乡村难觅一棵桑树。要为几百条蚕提供足够的“粮食”,对小朋友来说,成了不可能的任务。放弃养蚕,改为饲养菜青虫,使饲养活动更加简便可行。菜地是菜青虫理想的栖息地,找几条菜青虫进行观察非常的方便,菜青虫又具有很强的适应环境的能力

5、,其实无须照料,也能生活得很好。菜青虫和蚕同属节肢动物中的昆虫类动物,不但它们的成虫身体结构十分接近,它们的生长发育过程也十分相似。以饲养菜青虫的活动替代养蚕的活动,很容易达到教学目标的一致性。饲养菜青虫的活动使科学课具有很大的开放性,在教学空间上有课内、课外共同组织,在时间上有课堂40分钟与课外观察饲养活动共同组成,形成了“大科学课堂”。新课程创导构建“大科学课堂”,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师感到有着这样、那样的困难,主要原因是材料的问题,科学课中的观察、实验材料虽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不可能覆盖所有地区和学校,对于那些当地缺乏的材料怎么办?就是要像张老师那样选择可以达到教学目标的、当地宜得的材料进行

6、替代和补充。二、水笼头一天一夜能滴掉多少水今年寒假,我在全校组织开展了一次家庭用水、用电情况调查。开学后一位学生家长告诉我一件事:他的孩子和邻居的同学由于搞不懂调查表中对于用水量的统计单位“度”的认识,做了一个可爱的“傻”实验,找了门口的两个大水缸,看着水表放好了一度的水,然后冒着只有几度的气温,用两只脸盆一盆一盆量完了满满两大缸的水。父亲带着埋怨的口气诉说了对孩子的心疼。回到教室,我也心疼地问学生那时冷不冷,而学生却自豪地告诉我,他们俩测得一度水有213脸盆。我深深地被学生的精神所打动,如此生动的小课题研究活动就在我们孩子身边亲历,在学生身上我发现了好课题,于是我接着问大家,一度水到底有多少

7、?在这两位学生精神的鼓励下全班同学开展了一次深入的探究活动。孩子们运用了多种方式进行了探究发现:一度水在炎热的夏天够全班同学喝近一个月;没拧紧的一个水笼头一天一夜能滴掉近一度的水;水管爆裂五分钟就能流掉近一度的水;学校厕所里的长流水一天要浪费十度左右的水;弄堂口私用消防栓洗衣服的大妈们。虽说学生得到的一度水的概念并不十分准确,但那却是学生的亲身体验,让学生真正认识到了一度水的价值所在。孩子们用实践行动的回答再一次震撼了作为老师的我,除了教育了我应该节约用水外,同时更让我明白了我们的科学教育应该走怎样的道路。每个活动都会包含着科学教学的内容。农村和城市一样,学生在活动中,都会遇到科学问题,抓住学

8、生生活中的科学问题,进行贴近实际的教学,这是建立大课堂观理念的重要途径,这也是本案例给我们广大农村地区老师的启示。从教学的角度讲,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只是一种形式上走捷径的教学,把形成结论的生动过程变成了单调刻板的条文背诵,它从源头上剥离了知识与智力的内在联系。正因为如此,我们强调过程,强调学生亲历探究的过程,强调在过程中体验。当然强调探索过程,意味着学生要面临问题和困惑,挫折和失败,这同时也意味着学生可能花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结果却一无所获,但是这却是一个的学习、发展、创造中所必须经历的过程,也是一个人的能力、智慧发展的内在要求,对学生从小养成坚韧不拔的科学探究精神有着重要的意义。三、关于樟溪水

9、污染情况的调查报告 20世纪50年代以来,全球生产规模急剧扩大,人口迅速增加,从自然界获得的资源超过了自然界的再生能力,同时排入环境的废弃物超过了环境容量,出现了全球性的资源耗竭和严重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水污染就是其中尤为严重的一个。现状:近年来,我国城市水污染问题严重,1998年监测的176 天城市河段中,52% 的河段污染较重。据统计,1999年全国城镇废污水排放总量为606 亿吨,其中工业废水 量占67%.废污水排放总量较1980年增加了近一倍。根据水利部门监测结果,1980年全国 受污染的河长比例为21% ,1999年增加到38%.据监测,多数城市地下水受到一定程度的 点状和面状污染

10、,且有逐年加重的趋势。(王基力摘自中国环境报5.17) 全国人大环资委主任委员曲平格 在接受针对我国水污染问题的现状的采访时说:“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一是工业污染, 这是很严重的。将来即使所有工业都合理布局,污水全部达标排放,处理国的这个污水也是超类的;二是城市生活污水,我国完全达到处理后排放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三 是面源污染,即农田施用化肥、农药及水土流失造成的氮、磷等污染。这个问题比较麻 烦,我国是世界上使用化肥强度最高的国家。多种因素造成的复合污染,将使得中国水污染恶化的状况会越来越严重。”(方圆摘自中国青年报2000.10.31)以鄞州区章水镇为例,2003年皎口水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为

11、9.87 ,比前年的6.47增加3.40,无机氮、无机磷已连续几年呈递增趋势。(皎口水库提供)据我们调查,造成本地污染主要原因及污染物主要受三个因素影响:1 、结构性污染问题突出。皎口水库上游笋厂数量过多,每逢竹笋生产旺季,生产污水源源不断地流入水库,污染负荷难以削减。2 、生活污水和面源污染(即化肥、土壤等造成的污染)已成为主要污染来源。如遇洪水季节,生活垃圾伴随着大量的山泥通过水库闸门涌向章溪河,给樟溪河两岸的人民带来了严重的健康威胁。特别在樟溪河的下游,河水污染不断加剧。3 、枯水季节水库自净能力差,污染有所加重。众所周知,2003年,鄞州区旱情严重,各大水库严重缺水,皎口水库也遭受了几

12、十年不遇的旱情,水库水位急剧下降,水质降低。根据以上现状,小组讨论认为应采取的措施: 1 、继续建立健全有关的法规体系,加大监督执法力度和普法宣传, 提高全民保护水资源意识。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监测的管理,建立水环境保障体系,逐步实现统一管理、科学管理民主管理。2 、推广节水技术,引进生产工艺和废水处理回用技术,继续降低污水排放系数。调整产业结构,特别在缺水地区,限制耗水、排污大的行业发展。3 、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坚持多渠道、多层次、多方位筹集资金,确保水污染防治工程建设和管理措施的实施。呼吁政府有关部门对库区内的居民进行高山移民,从根源上消灭生活污水。中国是一个严重的、绝对的贫水大国!贫水意味着

13、什么?贫水就是贫血!水污染呢?那是血的污染!我们曾经为这样一条消息所震惊:1997年,黄河自开封一下一片干涸,断流河段占 黄河下游的90%.有专家认为,到2002年,黄河会出现全年干涸。实际上,黄河源区的断 流也已经开始,我们不得不面对着这样一个关系正中华民族命运的问题:我们将不再拥有黄河,我们的子孙很可能要从书本或词典里去寻找那一条真正意义上的曾经的黄河。(杨晓伟摘录)美国的富兰克林曾经说过:“井不干,人们是不知道水的价值的。”(周璐摘录)我们真的应该记住他的话,因为,照目前的趋势下去,我国在水的问题上会很快出现非常窘迫的局面。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课程应具有开放性。作为科学课程学习主体的小

14、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科学世界时,会产生无比激情和盎然兴趣,教师必须尊重学生的意愿,以开放的观念和心态,为他们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民主、融洽的学习环境,不能把上下课铃声当作教学的起点和终点,科学的探究仅仅凭课堂40分钟是不够的,教师要让学生带着课堂上的问题走出教室,让学生走向校园、家庭、社会和大自然。用小课题式的学习探究活动,把课堂上无法完成的探究活动在课外得以生根开花,利用长作业的形式鼓励学生不断深入,使学习活动成为一种链式的连锁反应,不断激励学生层层深入,试着探究科学的真正奥妙所在,学有价值的科学,农村广阔的空间,正是学生学习科学的好天地。 【问题讨论】1、 构建“大科学课堂”,40分钟内

15、要强化些什么?新任科学课的李老师热心于构建“大科学课堂”,指导学生关注周围事物,引领学生探究身边的小动物,他想通过实践来体会一下“大科学课堂”的优势。就在平行班中做了一个试验:教学蚂蚁一课,一个班级采用40分钟“小课堂”教学方式,另一个班级则充分利用当地蚂蚁多的特点,采用课内外共同组成的“大课堂”教学方式。这一单元结束后,李老师惊奇地发现:“大科学课堂”学习方式下的同学并没有体现更多的优势。他们在课外观察研究的内容与课堂上观察的内容并没有多大的区别,也无非是蚂蚁的外形、蚂蚁的运动方式等,实验班的同学并没有发现更多的秘密或问题。事后,李老师分析,让学生走向“大科学课堂”,必须在40分钟内为学生提

16、供科学探究的动力,使学生获得一些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这样才能使学生在课堂以外有所作为。你觉得40分钟内要强化些什么?2、 如何使学生的探究兴趣更加长久?科学三年级下册有一课种凤仙花的活动,某地适合种植凤仙花,三月份,科学老师组织学生开展种植活动,并要求学生做好观察、写好记录,并要求收集凤仙花的种子。到了十月,一些同学上缴了他们收集的凤仙花种子,展示了他们的记录册,有的还写了小论文。但大多数同学却没有完成他们的种植活动,没有收到种子,也没有完成记录册。学生的兴趣、意志力参差不齐,科学教师如何激发学生持续地研究兴趣?3、适合农村学生学习科学的内容好友哪些?试着例举一些可以开展的活动。4、网络已开始进入部分农村学校,如何合理运用好网络资源,与农村特点相结合构建“大科学课堂”?【资料链接】1、拓展科学课程的外延开放式科学教育给学生的不再是局限的课堂科学,他可以把学生身边的科学引入课堂,既使课堂更充满生机又能把课堂教学映射到校园的角角落落。打破了课堂的局限性,校园、家园、社区都是学生科学探索的大课堂。学生果园中的桃花、梨花等深深地吸引研究植物的学生,哪能分辨课堂与校园?2、影响学生生活的质量科学研究引导我们的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到了他们生活的世界,当他们惊奇地发现生活中的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