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_第1页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_第2页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_第3页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_第4页
企业环境风险评估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单位地址:XXXX编号:DHG201502版本号:YA02xxxx环境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人:审核人:发布人:目录第一部分第一章前风险评估报告言11.1编制目的11.2编制依据11.31.3适用范围-21.4工作原则2第二章公司危险性分析-22.1公司基本情况2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3第三章风险识别63.1源项分析-153.2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173.3危险物质源强确定193.1后果计算19第四章风险计算和评价204.1泄漏危害后果-204.2风险评价23第五章风险管理235.1风险防范措施235.2应急预案325.3应急监测37第六章总结38第二部分附件附件1有关应急部门、机构或人员的联系方

2、式表40附件2周边关系图42附件3应急计划区3附件4应急救援物资装备的名录和清单44XXXX有限公司环境风险评估报告单位地址:XXX事故应急电话:XXXX 第一章前言1.1编制目的为确保公司、社会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做好应急救援准备工作,落实安全责任和各项管理制度,防止突发性危险化学品事故发生,并能够在事故发生的情况下,及时、准确、有条不紊地控制和处理事故,有效地开展自救和互救,尽可能把事故造成的人员伤亡、环境污染和经济损失减少到最低程度。按照国家环保总局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特编制本公司环境风险事故应急救援预案。1.2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

3、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管理暂行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7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60号)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83号)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第352号)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危险化学品名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公告2003第1号)重大危险源辨识(GB1821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经济损失统计标准(GB6721)适用范围凡属我公司范围内发生的突发性环境风险事故的控制和处置行为,除放射性事故外,均适用本预案的规定。本

4、项目生产过程中主要的事故单元为溶剂油储罐和溶剂油生产装置等,主要事故类型为管道、弯曲连接、阀门、物料存储罐等可能导致物质的释放与泄露,发生毒害、火灾或爆炸事故。工作原则1)预防为主。通过宣传教育,增强职工防范突发环境风险事故的意识;坚持不懈地做好应急准备工作,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对我公司各类污染源可能发生的环境风险事故及其危险因素进行监测,分析、预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理。2)全面覆盖。对厂区内大气、水体、固废、噪声等各环境要素全面覆盖,全面监控,以保证环境信息的完整性、连续性。3)突出重点。重点区域内的污染源实施重点监控。第二章公司危险性分析.2.1公司基本情况2.1.1企业概况X

5、XXX位于山东省滨州市XXXX县XXXX经济开发区,成立于2011年11月,注册资金2000万元,总投资为9830万元。法定代表人为XXX。主要以石脑油原料生产6#溶剂油、120#溶剂油、140#溶剂油、180#溶剂油、200#溶剂油。2.1.2厂区位置XXXX位于山东XXXX经济开发区富源五路。2.1.3项目规模该项目新建生产厂房及公辅设施,厂区占地面积81910m2(合122.8亩),本项目占地面积约61910m2(合92.8亩)。建设2000立方米储罐12个,3000立方米储罐10个,溶剂油生产装置一套,配套设施为导热油锅炉一台、消防泵房、消防水池、控制室、发电机室、事故水池、隔油池等。

6、2.2危险源与风险分析2.2.1环境风险评价环境风险是指突发性事故造成的重大坏境污染的事件,其特点是危害大、影响范围广、发生概率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环境风险评价的目的是分析和预测项目存在的潜在危险、有害因素,项目建设和运行期间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或事故(一般不包括人为破坏及自然灾害),引起有毒有害和易燃易爆等物质泄露,所造成的人参安全、环境影响及其损害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防范、应急与减缓措施,以使建设项目事故率、损失和环境影响达到可接受水平。遵照国家环保总局环发2005152号文关于防范环境风险加强环境影响评价管理的通知精神,以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为指导,通过

7、对本项目进行风险识别和源项分析,进行风险计算和评价,提出减缓风险的措施和应急预案,为环境管理提供资料和依据,达到降低危险、减少危害的目的。评价工作等级和评价范围一、评价工作等级划分依据根据评价项目的物质危害和功能单元重大污染源判定结果,以及环境敏感程度等因素,环境风险评价划分为一级和二级。评价工作等级的划分依据体见表2.1-1.项目剧毒危险性一般毒性危险物质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爆炸危险性物质重大危险源一级二级一级一级非重大危险源二级二级二级二级环境敏感地区一级一级一级一级LD5o(大鼠经口)mg/kgLD5o(大鼠经皮)mg/kgLD50(大鼠吸入,4小时)mg/L有毒1510.01物质25L

8、D502510LD50500.1LD500.5二、评价工作等级的确定1、物质危险性判定按照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J169-2004)相关要求,对本项目涉及的物质危险性进行判定。物质危险性的判据体见表2.1-2表2.1-2物质危险性标准一览表325LD502005OLD5o4OO0.5LD501是6#溶剂油50006528120#溶剂油50003480140#溶剂油50002320180#溶剂油50004480200#溶剂油50004480经计算,该项目q1Q1+q2/Q2+qn/Qn=6.59l,故该项目已经构成重大危险源。5、风险评价工作等级确定根据前面分析,该项目存在重大危险

9、源,且石脑油、6#溶剂油、120#溶剂油、140#溶剂油、180#溶剂油、200#溶剂油,均属于可燃、易燃危险性物质,根基评价等级的划分依据,确定本次环境风险评价等价为一级。风险评价内容主要包括风险识别。源项分析、后果计算、风险计算和评价、风险管理、事故引起检测六部分。三、评价范围根据评价等级划分依据和对个中国污染源事故危险性的判断,确定本次风险评价的范围以源点中心,半径5km的范围。第三章风险识别一、物质危险性识别根据对项目生产特点分析可知,该项目生产过程中存在一定量的有毒有害物质参照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全书(化学工业出版社),该项目主要物质安全特性表见表3.2-1表3.2-53.2.1石脑油

10、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情况中文名称石脑油别名溶剂油;粗汽油;石油英外观及性状无色或浅黄色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分子式主要为烷烃的C4C6成分分子量CnH2n+2(n=58)密度(g/cm3)相对密度(水=1)0.780.97沸点(C)20160闪点(C)-18溶解性不溶于水,溶于多数有机溶剂主要用途可分离出多种有机原料,如汽油、本、煤油、沥冃等物质危险类别A3.2危险标记7(中闪点易燃液体)引燃温度(C)350爆炸极限(V%)1.16.0废弃处理控制焚烧法处置焚烧产物氧化碳、氧化碳毒理学数据LC50:16000mg/m3,4小时(大鼠吸入)毒性分级中毒UN编号1256CAS.NO.8030-

11、30-6危险货物编号32004包装方法小开口钢桶;螺纹口玻璃瓶、铁盖压口玻璃瓶、塑料瓶或金属桶(罐)外普通木箱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能引起燃烧爆炸。与氧化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明火会引着回燃。健康危害石脑油蒸气可引起眼及上呼吸道刺激症状,如浓度过高,几分钟即可引起呼吸困难、紫绀等缺氧症状。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被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用水

12、漱口,给饮牛奶或蛋清。就医。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眼睛防护:戴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乳胶手套。其它: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毕,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泄露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消防防护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灭火方法喷水冷

13、却容器,可能的话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用水灭火无效。6#溶剂油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情况中文名称6#抽提溶剂油央文名称soybeanextractingsolventNo.6外观及性状无色透明液体侵入途径食入、吸入密度(g/cm3)0.6550.686(相对水)沸点(C)67.5熔点(C)-92.5溶解性溶于苯、氯份、丙酮、四氯化碳等有机溶济,但不溶于水主要用途可作清洗剂,清洗电子零件,也可用作金属脱油去污清洗剂,广泛用于印刷、五金、电子、胶水、橡胶、国防工业、油漆、化工、油脂等工业方面物

14、质危险类别A3.2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标记易燃爆炸极限(V%)1.18.7废弃处理焚烧法危险特性其蒸气与空气可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热极易燃烧爆炸。与氧化剂接触猛烈反应。流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咼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列和爆炸的危险。健康危害具有刺激性,可引起恶心、头痛和呕吐急救措施吸入: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立即将有关患者转移。若患者呼吸停止,须进行人工呼吸。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误食:若发生吞服,勿催吐。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可能请使用香皂。除去大部分被沾污的衣物,包括

15、鞋子等。再次穿着前须洗净。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直至刺激感消退。若刺激感仍持续,需进行医疗处理。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静电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避免长期反复接触。泄露应急处理根据液体流动和蒸气扩散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无关人员从侧风向、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消除所有点火源。应急人员应戴正压字给式呼吸器,穿防静电服。使用防爆等级达到要求的通讯工具。采取关闭阀门或堵漏等措施切断泄漏源。

16、如果储罐或槽车发生泄漏,可通过倒罐转移尚未泄漏的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泄漏物,防止流入河流、下水道、排洪沟等地方。用泡沫覆盖泄漏物、减少挥发用雾状水驱散、稀释挥发的油气。收容的泄漏也用防爆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残液用砂土或其他不燃材料吸收。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3.2.3120#溶剂油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情况中文名称120#溶剂油英文名称Solvent120#外观及性状清澈透明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密度(g/cm3)

17、0.7050.725(相对水)闪点(C)-15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橡胶工业,制鞋行业,再生胶的综合利用,调制各种粘合剂物质危险类别A3.2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标记易燃物质爆炸极限(V%)1.16.0废弃处理用控制焚烧法处理分解产物CO、CO2、SO2包装方法罐装毒性特性吸入:其蒸气浓度在高于建议暴露值时,会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造成头痛和眩晕。可能有麻醉性,可能对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皮肤接触:经常或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乾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眼睛接触;会使眼部不适,但不会损伤眼组织。误食:在吞咽或呕吐时吸入呼吸系统的少量液体,会异致支气管炎和肺部肿;毒性极小。慢性的:该产品含有正已烷。过多的

18、接触正已烷会导致外围神经系统,尤其是手臂及腿部神经长期及不可逆的损伤。健康危害对皮肤有刺激性;对身体有害:长期吸入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对身体有害:吞入后会造成肺部损伤;气雾会使人昏昏欲睡及晕眩。急救措施吸入: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立即将有关患者转移。若患者呼吸停止,须进行人工呼吸。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误食:若发生吞服,勿催吐。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可能请使用香皂。除去大部分被沾污的衣物,包括鞋子等。再次穿着前须洗净。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直至刺激感消退。若刺激感仍持续,需进行医疗处理。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带过滤式

19、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带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泄露应急处理消除点火源;向下风口地带的居民发出火灾和爆炸警告;阻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水网或低洼地带。隔离人群;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将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用黄沙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用泵(使用防爆型或手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

20、化合物或水喷洒灭火。3.2.4140#溶剂油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情况中文名称140#溶剂油英文名称Solvent120#外观及性状清澈透明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密度(g/cm3)0.7450.775(相对水)闪点(C)-15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橡胶工业,制鞋行业,再生胶的综合利用,调制各种粘合剂物质危险类别A3.2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标记易燃物质爆炸极限(V%)1.16.0废弃处理用控制焚烧法处理分解产物CO、CO2、SO2包装方法罐装毒性特性吸入:其蒸气浓度在高于建议暴露值时,会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造成头痛和眩晕。可能有麻醉性,可能对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皮肤接触:经常或长期接触会使皮肤

21、脱脂而乾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眼睛接触;会使眼部不适,但不会损伤眼组织。误食:在吞咽或呕吐时吸入呼吸系统的少量液体,会异致支气管炎和肺部肿;毒性极小。慢性的:该产品含有正已烷。过多的接触正已烷会导致外围神经系统,尤其是手臂及腿部神经长期及不可逆的损伤。健康危害对皮肤有刺激性;对身体有害:长期吸入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对身体有害:吞入后会造成肺部损伤;气雾会使人昏昏欲睡及晕眩。急救措施吸入: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立即将有关患者转移。若患者呼吸停止,须进行人工呼吸。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误食:若发生吞服,勿催吐。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可能请使用香皂。除

22、去大部分被沾污的衣物,包括鞋子等。再次穿着前须洗净。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直至刺激感消退。若刺激感仍持续,需进行医疗处理。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带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泄露应急处理消除点火源;向下风口地带的居民发出火灾和爆炸警告;阻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水网或低洼地带。隔离人群;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将其对地下水的

23、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用黄沙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用泵(使用防爆型或手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化合物或水喷洒灭火。3.2.5180#溶剂油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情况中文名称180#溶剂油英文名称Solvent120#外观及性状清澈透明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密度(g/cm3)0.7650.795(相对水)闪点(C)-15主要用途主要用于橡胶工业,制鞋行业,再生胶的综合利用,调制各种粘合剂物质危险类别A3.2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标记易燃物质爆炸极限(V%)1.16.0废弃处理用控制焚烧法处理分解产物CO、CO2

24、、SO2包装方法罐装毒性特性吸入:其蒸气浓度在高于建议暴露值时,会对眼睛和呼吸道有刺激性。造成头痛和眩晕。可能有麻醉性,可能对其它中枢神经系统有影响。皮肤接触:经常或长期接触会使皮肤脱脂而乾燥,造成不适和皮肤炎。眼睛接触;会使眼部不适,但不会损伤眼组织。误食:在吞咽或呕吐时吸入呼吸系统的少量液体,会异致支气管炎和肺部肿;毒性极小。慢性的:该产品含有正已烷。过多的接触正已烷会导致外围神经系统,尤其是手臂及腿部神经长期及不可逆的损伤。健康危害对皮肤有刺激性;对身体有害:长期吸入会对健康产生严重的危害;对身体有害:吞入后会造成肺部损伤;气雾会使人昏昏欲睡及晕眩。急救措施吸入:使用合适的呼吸防护装置,

25、立即将有关患者转移。若患者呼吸停止,须进行人工呼吸。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误食:若发生吞服,勿催吐。保持休息状态,及时进行医护。皮肤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如有可能请使用香皂。除去大部分被沾污的衣物,包括鞋子等。再次穿着前须洗净。眼睛接触:用大量清水冲洗眼睛直至刺激感消退。若刺激感仍持续,需进行医疗处理。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带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泄露应急处理消除点火源;向下风口地带的居民发

26、出火灾和爆炸警告;阻止液体流入下水道、水网或低洼地带。隔离人群;无危险的情况下,尽可能切断危害源;若物质进入水网或下水道,或污染了土地或作物,必须通知有关单位。采取措施将其对地下水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用黄沙和泥土吸附溢漏液体。用泵(使用防爆型或手动泵)或适当的吸收材料回收。若液体太粘而不能泵送,则用铲和小桶铲起并置于适当的容器中回收或废弃。灭火方法用泡沫、干粉化合物或水喷洒灭火。3.2.6200#溶剂油的危险有害特性及安全技术情况中文名称200#溶剂油英文名称ligroin外观及性状无色,透明液体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分子式无资料分子量无资料密度(g/cm3)0.780-0.970(相对水)闪点

27、(C)-732溶解性微溶于水,可与醇、醚、内酮、一硫化碳、四氯化碳、乙酸等混溶主要用途用作石油炼制及化工原料,其产品可做燃料、口香料、染料、塑料、医药、炸药、橡胶等物质危险类别A3.2中闪点易燃液体危险标记易燃物质爆炸极限(V%)1.16.0废弃处理用控制焚烧法处理毒理学症状中毒:主要表现有神经衰弱综合症刺激性:有刺激性,吸入咼浓度有麻醉作用。毒性分级低毒UN编号1267分解产物CO、CO2、SO2危险货物编号32003包装方法罐装危险特性其蒸汽与空气形成爆炸混合物,遇明火、高扌剂能发生强烈反应。其蒸汽比空气重,能在较遇火源引着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速过快,容易产生和积聚静电。热能引起燃

28、烧爆炸。与氧化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流健康危害其蒸气或雾对眼睛、粘膜和呼吸道有刺激性。中毒表现可有烧灼感、咳嗽、喘息、气短、头痛、恶心和呕吐。本品对皮肤有刺激性。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15Min,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畅通。如呼吸及心跳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忌用肾上腺素。食入:误服用应立即漱口。饮足量温水,催吐,急送医院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建议佩带过滤式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佩带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睛。手防护:戴橡胶

29、耐油手套。其它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前避免饮用酒精性饮料。进行就业前和定期体检。泄露应急处理切断电源后。迅速撤离泄露污染人员至安全地带,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露源。防止进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露尽可能将泄露液收集在密闭容器内,用砂土吸收残液。大量泄露: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汽灾害。喷雾状水冷却和稀释蒸汽、保护现场人员。灭火方法可用泡抹、氧化碳、干粉灭火。氢氧化钠(液碱)的危险特性3.2.7液碱的理化性质、危险特性及应急防范措施中文名称氢氧化钠英文名称Sodiunhydroxide;Ca

30、usticsoda别名苛性钠;烧碱;火碱;固碱CN编号82001分子式NaOHCAS1310-73-2分子量40.01外观与性状白色不透明固体,易潮解蒸汽压0.13kPa(739C)闪点熔点318.4C沸点1390C密度相对密度(水=1)2.12稳定性稳定危险标记20(碱性腐蚀品)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燃烧分解产物可能产生有害的毒性烟雾溶解性易溶于水、乙醇、甘油,不溶于丙酮主要用途用于石油精炼、造纸、人造丝、染色、制革、医药、有机合成等健康危害本品有强烈刺激和腐蚀性。粉尘或烟雾刺激眼和呼吸道,腐蚀鼻中隔;皮肤和眼直接接触可引起灼伤;误服可造成消化道灼伤,粘膜糜烂、出血和休克。急性毒性本品不会燃烧,

31、遇水和水蒸气大量放热,形成腐蚀性溶液。与酸发生中和反应并放热。具有强腐蚀性。泄漏应急处理隔离泄漏污染区,周围设警告标志,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好防毒面具,穿化学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用洁清的铲子收集于干燥净洁有盖的容器中,以少量加入大量水中,调节至中性,再放入废水系统。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经稀释的洗水放入废水系统。如大量泄漏,收集回收或无害处理后废弃。防护措施呼吸系统防护:必要时佩带防毒口罩。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防护服:穿工作服(防腐材料制作)。手防护:戴橡皮手套。其它: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若有灼伤,就医治疗。眼睛接触:立

32、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患者清醒时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灭火方法雾状水、砂土二、生产过程潜在危险性识别根据该项目生产工艺的特点,结合各物质危险性识别,对项目功能系统划分功能单元,按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4)附录A,1确定潜在的危险单元及重大危险源。主要包括生产装置和储运系统的风险识别。1、生产装置风险识别本项目所涉及的主要工艺装、设备危险有害因素辨识见表3.2-8.表3.2-8本项目主要设备及其主要参数一览表主要工段设备及主要参数名

33、称材质主要介质相态最低压力6#溶剂油1#精馏塔碳钢石脑油、6#溶剂油气液两相50C常压120#溶剂油1#精馏塔碳钢石脑油、120#溶剂油气液两相130C常压140#溶剂油1#精馏塔碳钢石脑油、140#溶剂油气液两相150C常压180#200#溶剂油1#精馏塔碳钢石脑油、180、200#溶剂油气液两相190C常压由表可以看出,本项目生产生产温度在50-190C,涉及的原料石脑油、产品6#、120#、140#、180#、200#溶剂油均为易燃易爆物质,其中200#溶剂油为乙B类,180#为乙B类、其余均为甲B类。若工艺条件操作失误或因设备缺陷出现泄露,极易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到火源也会发生爆

34、炸事故。因此,在工艺设备风险分析中应着重注意爆炸风险事故。本项目用哟及热载体加热炉是以煤为燃料,以导热油为介质,利用循环油泵,强制导热油进行液相循环,将热能输送给用热设备后,在返回加热炉重新加热。本项目采用矿物型,32导热油。有机热载体炉的工作压力比较低,内介质温度高,且易燃易爆,一旦在运作中发生泄露,即会引起火灾,爆炸造成人员伤亡,所以,对热载体炉的安全运行和管理,必须高度重视。2、储运系统中的风险识别作业:在各物品的装卸过程中,易出现操作不当致使危险品(液体)外泄,可能会对人体健康或对环境产生影响。仓储:受外因诱导引发物料发生燃烧或危险品外泄,可能会对人体健康或对环境产生一定影响。(3)运

35、输:危险品在运输过程中发生覆车、撞击等事故,会使危险品外泄,可能会对人体健康及环境造成一定影响。危险化学品在储运过程中事故预测及风险分析见表3.2-9重点环节可能发生的事故原因特点风险后果装卸链接管破损物料泄露环境危害、健康危害健康危害:致死、致伤、环境危害: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危害、生态污染操作不当物料泄露健康危害电泵损坏物料泄露环境危害仓储储罐破损物料大量泄露环境危害、健康危害外因诱导火灾、爆炸环境危害、健康危害运输覆车、碰撞物料大量泄露环境危害、健康危害3.1源项分析3.1.1最大可信事故确定1、事故统计分析本次评价最大可信事故的确定主要靠类比相似类型、事故统计资料丰富的实话行业事故

36、统计而获得。(1)相似类型装置事故统计1、国外实话企业事故根据美国世界石油化工企业特大刑事事故汇编(1969年-1987)资料,损失超过1000万美元的特大型火灾爆炸事故,按装置分布统计具体见表3.3-1,事故原因分析具体见表3.3-2.表3.3-1世界石油化工企业特大型事故按装置分布一览表装置类别罐区聚乙烯等乙烯加工天然气输乙烯加氢催化空分比率()7.3装置类别烷基化油船焦化蒸馏溶剂脱沥橡胶合成氨比率()1.1表3.3-2世界石油化工事故原因频率分布表序号事故原因事故次数事故频率顺序1阀门管线漏3435.112泵设

37、备故障1818.223操作失误1515.634仪表电器失灵1212.445反应失控1010.456雷击自然灾害88.46根据商标可知:罐区事故率最高,达16.8%,阀门管线泄露战首位,为35.1%其次是泵设备故障和操作失误,分别达18.2%和15.6%.2、国内石化行业重大事故国内石化行业对环境造成影响的石化股类型主要包括火灾爆炸,有毒物质泄露、污染物大量排放等事故。1950-1990年40年间,中国石化行业的事故,经济损失在10万元以上的有204起,其中经济损失超过100万元的占7起,该204起事故原因分析具体见表3.3-3.表3.3-3国内石化行业事故原因分析一览表序号事故原因故障比例1违

38、章用火或用火不当402错误操作253雷击、静电及电气以你器火灾爆炸15.14仪表电器失灵10.35设备损害、腐蚀11.2由上表可以看出,国内石化行业重大事故原因中,违章用火或用火不当,错误操作占第一、第二,表明人为因素影响是较大的,可通过预防措施降低其事故风险。因此,类比国内石化行业生产状况,该项目的产品的生产更应重视人为因素造成的环境风险事故。(2)事件树分析事故树分析方法,也称故障树,是预测事故和分析事故的一种科学方法,是从结果到原因找出与灾害有关的各种因素之间因果关系和逻辑关系的分析法,也是“世界银行”、“亚洲银行”贷款项目执行时推荐的方法。这种方法是把系统可能发生的事故放在图的最上面,

39、称为顶上事件,按系统构成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与灾害事故有关的原因。通过事故树分析可以找出基本事件及其对顶上事件影响的程度,为采取安全措施,预防事故提供科学的依据。图3.3-2储罐、管道系统事件树示意图仪器显示泄漏,立即关闭有关阀门或堵漏未造成事故储罐、管道仪器故障,操作工发现,关闭有关阀门或堵漏未造成事故遇明火操作工发现,关闭有关阀门或堵漏爆炸事故k操作工未发现,或阀门损坏或堵漏失败自然扩散泄漏污染2、最大可信事故确定最大可信事故是指所有预测的概率不为零的事故中,对环境(或健康)危害最严重的重大事故。该项目虽具有多个事故风险源,但环境风险将来自主要危险源的事故性泄露,尤其是中国大危险源。项目最

40、大可信事故的确定是依据事故源大小和物质特性对环境的影响程度确定。根据风险识别和事故因素分析表明,产品物料泄露为重大环境污染事故隐患,事故主要原因主要是生产装置和储存设备出口部位断裂、阀门破损等。本项目所使用原料及和产品构成重大危险源,其均为低毒物质,泄露后扩散造成的影响较小,但均为易燃物质,如发生火灾,影响则较大。根据上述分析,本工程最大可信事故确定为储罐区因设备故障、管道的老化和腐蚀等原因造成的石脑油泄露后遇火源发生火灾爆炸的次生伴影响,风险评价因子为一氧化碳。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最大可信事故概率确定防范主要有事件树、事故树分析法或者类比法。本次环评事故发生概率主要类比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

41、术导则(征求意见稿)中附录A中提供的事故概率推荐值。根据表9.3-4分析可知,该项目最大可行事故为石脑油泄露后遇火源发生火灾爆炸的次生伴生影响,石脑油储罐泄露属于容器泄露,泄露模式为泄露孔径50mm,参照上表中容器泄露,泄露孔径50mm模式确定为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为5.00 x10-6/年。表3.3-4用于重大危险源定量风险评价的泄露概率表部件类型泄露模式泄露概率泄露孔径1mm5.00X10-4/年泄露孔径10mm1.00X10-5/年容器泄露孔径50mm5.00X10-6/年整体破裂1.00X10-6/年整体破裂(压力容器)6.50X10-4/年内径W50mm的管道泄露孔径1mm5.70X1

42、0-5(m/年)全管径泄露8.80X10-7(m/年)50mm内径W150mm的管泄露孔径1mm2.00X10-5(m/年)道全管径泄露2.600X10-7(m/年)内径150mm的管道泄露孔径1mm1.100X10-5(m/年)全管径泄露8.800X10-8(m/年)离心式泵体泄露孔径1mm1.80X10-3/年全管径泄露1.00X10-5/年往复式泵体泄露孔径1mm3.70X10-3/年全管径泄露1.00X10-5/年离心式压缩机泄露孔径1mm2.00X10-3/年全管径泄露1.10X10-5/年往复式压缩机泄露孔径1mm全管径泄露2.70X10-2/年1.10X10-5/年内径W150m

43、m手动阀门泄露孔径1mm泄露泄露50mm5.50X10-2/年7.70X10-8/年内经150mm手动阀门泄露孔径1mm泄露孔径50mm5.50X10-2/年4.20X10-8/年内径W150mm驱动阀门泄露孔径1mm泄露孔径50mm2.60X10-4/年1.90X10-6/年3.3危险物质源强确定由于油管发生火灾和爆炸后,油品的急剧燃烧所需的供氧量不足,属于典型的不完全燃烧,因此燃烧过程中产生的CO量很大,在此,将油管燃烧过程中的CO排放情况作为预测内容。根据建设项目环境风险评价技术导则(征求意见稿)火灾伴生/次生中一氧化碳产生量的计算参加公式:Gco=2330qC式中:GeoCO的产生量,

44、g/kgC物质中C的质量百分比含量,%,取85%q化学不完全燃烧值,%,取5%-20%,此处取0.15.根据原料石脑油及其产品的闪点,爆炸极限及最大存储量,本次环评选取石脑油进行计算,一个石脑油储罐存储石脑油1734吨,燃烧率取85%,q取中间值15%计,得Gco=515吨,火灾持续时间为4小时,则CO排放速率为35.77kg/s。3.4后果计算计算模式的确定事故发生时,一般发生泄露处5分钟至呢即可处理完毕泄露,以5min为时间间隔,确定预测事故发生后5MIN、10min、15min、20min、25min几个时间的落地浓度。本次评价采用建设项目环境项目风险评价技术导则(HJ/T169-200

45、4)推荐的多烟团模式进行计算:C(x,y,o)=(X-X)2(y-y)2Z2oeXpoeXpo2b22b22b2xyz2QeXpexp(2兀)3/2bbbxyz式中:C(x,y,o)下风向地面(x,y)坐标处的空气污染物浓度(mg.m-3)x,y,z烟团中心坐标oooQ-事故期间烟团的排放量;bbb为X、Y、Z方向的扩散参数(m),常取bx=byxyz3.4.2石脑油储罐火灾燃烧过程伴生污染物CO预测结果石脑油储罐火灾燃烧过程伴生污染CO预测结果表明:在设定的石脑油储罐火灾事故下,储罐泄露事故发生后CO距离风险源致死浓度范围最大为17m(f稳定度、风速1.0m/s,25min):半致死浓度范围

46、为28m(F稳定度、风速1.0m/s,25min):F稳定度、风速1.0m/s,25min时,下风向1150m范围内超过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结束限制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规定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为30mg/m3o第四章风险计算和评价泄露危害后果4.1.1CO风险评价标准根据事故排放人群的接触毒物的特点,因此此阿勇致死浓度、半致死浓度LC50、I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段时间接触容许浓度与预测结果进行比较,以说明风险事故可能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本次风险评价CO评价标准数据见表4.5-1表4.5.1CO风险评价标准一览表危害浓度值数据意义值来源5000mg/m3致死浓度化

47、学品毒性、法规、环境数据手册2069mg/m3半致死浓度LC502小时(小鼠吸入)1700mg/m3IDLH(立即威胁生命和健康浓度)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30mgm3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pc-stel根据GBZ2.1-2007(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制化学有害因素规定的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4.1.2石脑油泄露发生火灾危害后果从后果计算可以看出,在设定的石脑油储罐火灾事故下,距离风险源下风向17m出现CO浓度超致死浓度限值(F稳定度、风速1.0m/s、25min),距离风险源下风向28m出现CO浓度超半致死浓度限值(F稳定度、风速1.0m/s、25m);

48、距离风险下风向33m出现CO浓度超IDLH浓度限值(F稳定度、风速1.0m/s,25min),距离风险源下风向1150m出现CO浓度超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F稳定度、风速1.5m/s,25min).致死浓度、半致死浓度、IDLH浓度限值、短时间接触容许浓度限值内范围内均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点,仅为本厂职工和周边企业的工作人员(周边企业海益化工、嘉实化工、蓝海化工、海洋化工共930人,本项目职工100人)。项目环境风险图见9.5-最大可信事故风险值计算事故发生的条件很多,事故发生时的天气条件千差万别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发生事故的排放强度有多重可能,这样对风险事故的后果预测就存在着极大

49、的不确定性。根据建设项目环境评价技术导则的相关规定,风险可表述为:风险时间丿=概率X危害程度根据环境风险评价使用技术和方法中关于风险值计算的说明,在实际计算中上式可以写为:风险I后果=半致死百分率区人口数X50%X事故发上概率X出现不利天气概率(1)事故发生概率根据前述分析,该项目最大可信事故概率为5.00 x10-6。2)项目区人口分布情况根据环境风险评价使用技术和方法中关于风险值计算的说明,应调查半致死百分比率区人口分布情况。根据上述分析,发生石脑油储罐火灾事故下,CO的半致死浓度区内无村庄等环境敏感点,仅为本厂职工和周边企业的工作人员,该项目劳动定员100人,事故发生时确定受害人群最大约

50、1030人,(3)项目区不利气象条件本次评价项目区的不利条件确定,采用山东省气象局审查提供的xxxx气象站常年及近三年统计结果。据调查,该天气站观测场海拔高度6.4m,气象站周围地理环境条件与项目周围基本类似,且气象站距离项目较近,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HJ/T2.2-93)中6.1节中有关规定,该气象站污染气象资料具有较好的适用性,该区域个气象条件联合频率具体见表4.5-9.表4.5-9项目区域各气象条件联合频率稳定度风速NNNENEENEEESESESSESSSWSWWSWWWNWNWNNWCD类7.00.090.320.660.410.070.070.070.020.070.160.

51、250.050.000.090.210.68E类1.50.410.250.550.660.520.730.681.250.961.80.620.360.660.51.030.891.030.80.730.620.780.660.960.660.750.323.15.00.050.020.080.230.560.250.05F类1.50.360.180.320.680.271.050.500.390.090.360.050.180.090.

52、711.53.00.300.250.460.270.660.50.870.781.461.230.730.250.410.300.180.11由上表可知,E类稳定度条件下静风为最不利条件,出现频率为0.015(4)计算结果和最大风险值计算根据风险值定义,石脑油储罐泄露并发生火灾事故情况下,最大风险可接受水平如下:1030 x50%x5.00 xl0 x0.015=3.83xl0-6死忙/a本评价中项目风险值参考美国EPA和英国HSE的推荐值,并结合国内实际情况,确定为8.33x10-5死忙/年,具体见表4.5-5因此,石脑油储罐泄露并发生火灾事故情况下,伴生刺伤污染CO最大风险值均低于化工行业

53、风险统计值,表明本项目风险水平与同行业比较是可以接受的。表4.5.5化工行业可接受风险值表行业参考值(死忙/年)建议标准值美国7.4x108.33x10-5英国9.52x10中国(80-90年代)8.81x10-54.2风险评价据统计,目前我国化工行业平均事故风险水平RL为8.33x10-5死忙/a。根据企业提供的资料,目前该类项目在国内其他省市的生产中从未发生过物料泄露和爆炸事件,所有设备和储罐均能安全运行。根据计算分析,项目重大风险事故的风险值为3.83x10-6死忙/a,本项目风险值RmaxWRL第五章风险管理风险防范措施选址、总图不知和建筑防范措施(1)选址本项目位于山东xxxx经济开

54、发区内,根据山东战后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关于xxxx20万吨/年溶剂油加工项目的选址意见,该项目符合山东xxxx经济开发区总体规划要求。2、由前面分析可知,拟建项目将严格按照石油化工企业卫生防护距离(SH3093-1999)的要求。确定其与居民区间的卫生防护距离为150m,在该距离范围内没有居民区等其他环境敏感目标。3、项目厂区周围1000m范围内没有车站、码头、机场、铁路、水路等交通干道,根据项目的安平报告分析,储罐区、生产装置区与项目厂外道路均满足防火间距和安全防火距离,本厂与相邻的工厂及其它用设施之间留有足够的安全距离。根据预测计算,发生石脑油储罐火灾事故下,CO的致死浓度、半致死浓度,ID

55、LH浓度限值、短时间接触容许度范围内均没有村庄等敏感点。4、厂区东南侧有一10KV的高压线,本项目装置区距离其约75m,满足高压线的安全距离。二、总图布置1、本项目委托有资质的化工设计院进行总平面设计,厂区总平面布置及各种装置区内平面布置,执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化工企业总图运输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2、罐区和生产装置区分单元布置,便于安全管理,同事输送距离较小,减小输送风险;公生活区位于厂区的北,且不在厂区近二十年主导风向(S)的下风向,能够减小泄露事故状态下有毒气体扩散对办公生活区的影响;在满足防火、防爆等安全规范的前提下,工艺装置采用大联合流程式布置;厂区道路采取环行布置,道路宽度满

56、足消防车辆的同行要求。综上所述,该项目厂区平面布置合理,符合防范事故要求。3、厂内建筑严格按照建筑设计防火规范和安平报告的要求进行的设计建设,并配套建设事故应急救援设施、救援通道。1、各种建筑物的防火安全设计,执行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要求。根据各建筑物的功能,所处位置确定相应耐火等级,并按国家标准设置安全出口和疏散距离。装置区操作平台和通道的设置,满足人员紧急疏散和消防的要求。2、配电室、控制室及电缆夹层设有感烟探测器,信号引至仪表中心控制室火灾报警控制器。3、各类厂房以自然通风为主,机械通风为辅。高低压配电间设事故排风兼夏季消除余热。4、该装置区等主要构筑物及储罐区的火灾危险性为甲类,仓

57、库的火灾危险性为丙类,仓库房等为砖混结构耐火等级为二级,耐火等级、层数、建筑面积和安全疏散符合规范要求。生产装置、储罐区均属于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均拟按要求设置防雷接地设施。5、在储罐和生产装置区均设有安全标志。生产场所的紧急通道和紧急出入口均设置有明显的标志和指示箭头危险化学品运安全防范措施(1)存地点要求该项目构成危险源的化学品为石脑油储罐和贵重产品储罐,均采用罐储,罐区位于装置区以北,均距离办公区和最近的敏感保护目标均较远,在厂区的存储地点比较合理。存设施要求1、防火提溶剂油属易燃易爆液体,根据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GB50160-2008)及储罐区防火提设计规范(GB50351-20

58、05)的要求,本项目储罐区设置钢筋混凝土防火提,防火提的构造应符合下列规定:提身及基础地板的厚度不小于200mm。受力钢筋的单侧最小配率为0.2%,钢筋直径不小于12mm;沿提长方向的全部构造刚进的最小配筋率为0.2%,钢筋直径不小于8mm,钢筋间距不大于250mm,提身受力钢筋的保护层厚度为50mm,提身和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5,垫层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低于C10,提顶做钢筋混凝土压顶。溶剂油罐区防火提高度为1.2m。2、防火材料图层装置区钢构件的防火图层符合钢结构防火涂料应用技术规范CECS24-90的规定,装置涂刷厚型无机防火涂料,钢结构防腐与防火做法一并考虑,装置区钢构件的耐火极限

59、要求:梁1.5小时、柱2.5小时。钢裙采用厚涂型钢结构防火涂料做保护层,厚度为40mm,梁采用LG防火隔热涂料做保护层,厚度为15mm。3、加强罐区设备的巡查管理,及时发现泄露情况便于及时处理。每个储罐内,物料的液面、温度、压力等信息,均输送中央控制室及总调度室。重要参数,均设有上、下限及警报装置,如有异常应立即采取相应措施。储罐每年要检查一次腐蚀情况并测壁厚,如不合要求,要进行整修或更换。定期检查储罐上的测量设施,如其测量值不在允许误差范围内,立即检修或更换,检查储罐附属的呼吸阀、阻火器、防爆膜是否完好。泵及管线每班呀检查四次。4、罐区内储罐的液位、温度、压力有精确计量,设有呼吸阀、阻火器、

60、防爆膜等安全设施,设置来那个号的静电接地装置。储罐应按相关规范要求安装火灾探测系统,、水冷却系统泡沫灭火系统等,并设置会在自动报警系统,以及时发现火灾加以扑灭。5、罐区基础采用钢筋混凝土基础,并作防渗、防腐处理。6、油储罐的进料罐应从体下部接入,若必须从上部接入,应延伸至罐底200mm处。油管应采取减少日晒升温的措施。运输安全措施本项目物料运输均采用汽车运输,物料在厂内的方式液体为管道输送。为防止物料在厂内输送过程中发生泄露,应加强设备、管道、阀门等密封检查与维护、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在对设备进行大修时,严格检查,特别是泵等关键设备的检查,及时更换不宜再继续使用的配件。检修结束后和生产前组织技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