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中国》读书笔记_第1页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_第2页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_第3页
《乡土中国》读书笔记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乡土中国读书笔记上次看完万历十五年后,我就一口气把乡土中国也看完了。说实话,对我这 样一个不爱看书的理科生来说真的是一个挑战。不过相比万历十五年,我觉得乡土中国更易懂。原因有二:一、我不太喜欢历史类的书籍。其次,乡土中国是从农村的角度解析中国的乡土性。我来自农村,书中许多事深有体会。这本书写于一九三七年,距今已七十余年,但在看这本书时,我丝毫感觉不到时代的 阻隔带来的距离感。这也恰恰说明我们仍没有从乡土社会中完全蜕变出来,而乡土社会是 稳定的,人们的思想观念也是相对稳定的。今天的中国还在从乡土社会到现代社会的转变 之中,不可否认它还带有很强的乡土性,也正因为如此,乡土中国这本书直到今天还是很有

2、价值的一本书。乡土中国是一本社会学的着作,但包含的内容却远远超越了社会学。这本书 是作者对本民族文化社会学层面上的重新审视。他解释了很多问题,也提出了许多有价值 的新概念,比如差序格局。在这本书中作者主要是通过与西方社会的比较凸显乡土社会的 特点,进一步论证乡土社会的文化是由乡土社会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的,是由乡土社会的整 个历史地理环境决定的。本书共包括十四篇,从各个角度论述了乡土中国的形成、特征与本质。第一篇乡土本色,开宗明义,点明中国社会的乡土性。这里讲的乡土社会,并不是具体的简单的中国社会的素描,而是包含在具体的中国基 层传统社会里的一种特具的体系,支配着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中国社会的本质

3、是乡土性的,这是一种传统,但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 在外来文化与中国乡土文化发生碰撞的今天,也许在中国农村依然保持着原有的乡土社会的特征,但这座“堡垒”并不再像以往那样坚不可摧。中国社会的乡土性首先在城市发生了变化。城市是现代化的产物,吸收了许多现代社会的特点,同时又留有一些乡土性。第二篇文字下乡,从文字的产生与功用的角度说明在乡土社会,文字是多余的。第三篇再论文字下乡,从时间格局中说明乡下人没有文字的需要,进一步为被指作 “愚”的乡下人作辩护。“文字只是传情达意的一种工具,不仅不唯一,而且有很多缺陷。”文字固定了声音,但却是声音的异化。我们通过文字所唤醒的,往往是间接的、与我们生命有距

4、离感的观念, 而非情感。文字的间接性使多余的东西或相寄生从而离真诚越来越远。卢梭曾谈到,“越是面对生动、具体的东西,词就愈加无奈,但人的文化却向着无奈的方向发展,说话抛弃了 姿态,写字代替了说话,这意味着人类的堕落”。在乡土社会,人们更多使用的是“特殊语 言”,它比文字更有效的传情达意,摆脱了语言这个筛子,使情感表达的更加天真自然。尽管如此,文字仍是现代化的必要工具,作者只是在以一种客观中带有肯定的 态度为被指作“愚”的乡下人做辩护。第四篇差序格局,阐明了差序格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与西方的团体格局作比较。“我们的格局不是一捆一捆扎清楚的柴,而是好像把一块石头丢进水面上所发生的 一圈一圈推出去的

5、波纹,每个人都是他社会影响所推出去的圈子的中心。第五篇维系私人的道德,中国差序格局下,缺乏团体道德,难以找到一个笼统的 道德观念,道德依附于差序的人伦存在。第六篇家族,区别了 “家”与“家族”,并具体论述了它们的性质特点。中国的 家族主轴是纵的,而夫妻成了配轴。第七篇男女有别,探讨了中国传统感情定向的基本问题,用两种文化模式的对比 分析了乡土社会男女隔阂的原因。第八篇礼治秩序说明了礼作为一种行为规范在乡土社会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礼治社会中人们是主动的服从和成规。礼治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人治,为了避免引起字面上的误解故称其为礼治。礼治的 前提是传统可以有效的应对生活问题。“一个在乡土社会里种田的

6、老农, 所遇到的只是四季 的转换,而不是时代变更。”而在当代社会,科技的发展带给人们日新月异的生活,传统远 不能应对新生活、新问题,剧烈的变迁也不可能允许人们从容不迫的进行种种试验。这种 情况下礼治必然面临崩溃的危险。要保证大家有序的应对共同问题就必须有另一种力量来 代替“礼”,这其实就是法律。这也是为什么现代国家必须是一个法治国家的原因了。第九篇无讼,点明了中国在从乡土社会蜕变的过程中法治秩序与礼治秩序的矛盾, 现行的司法制度在乡下发生了很多的副作用。乡土社会本身固有的一套社会调整机制还并未完全脱离实践,甚至还有很大的现实 意义,但现代司法在此时硬生生的挤进来排挤传统,无疑会遭到质疑。我国现

7、行法中的大 部分都是从西方搬过来的,这与我旧有的伦理观念有很多冲突的地方,比如继承问题、权 利观念等。这些从实体上已不易使老百姓得到认同, 程序上的生疏与隔膜就更不言而喻了。 传统伦理与现行司法的冲突已然使“司法处在乡下人的眼光中成了一个包庇作恶的机构” 了。这种情况在今天已有所改观。改革开放三十年余来,我们破坏了许多旧秩序的同时理 想中的新秩序却尚未建立起来。这使得很多举措难以得到群众理解和拥护。改革的进程中必须审慎的对待种种社会因素,综合考虑我们特殊的社会语境,确保民 众可以真正得到其中的好处第十篇无为政治,论述了社会冲突中的“横暴权力”与社会合作中的“同意权力”, 但在农业性的乡土社会中

8、“无为”的政治是最现实也是最理想的。第十一篇长老统治,指明在中国传统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中,与“横暴权力”与 “同意权力”并存的还有教化式的权力,中国政治性质用民主或不民主形容都是不合适的, 于是作者使用了 “长老统治” 一词。这是从乡土社会的权力结构上来谈的。横暴权利是冲突性的,而同意权力是合作性 的,是两种极端。中国社会在根本上是乡土性的,既非单纯的横暴,也不是完全的同意, (事实上任何一个社会都不可能完全只有一种形式的权利)乡土性的中国产生了费老所说 的介于两者之间的第三种权力结构一一长老统治。长老统治的前提和礼治一样,都是传统可以有效的应对生活问题。我认为在当今中国的城市中,长老统治并非依然占有统治地位,而应是长老统治与同意 权力共存的时代。这是一个过渡的过程,并非完全乡土化,也非完全现代化,而是两者兼 而有之。第十二篇血缘与地缘,说明了血缘是身份社会的基础,而地缘是契约社会的基础, 在亲密的血缘社会中契约是很难生存的。第十三篇名实的分离,论述了在长老统治下,注释的变动方式可以引起名实之间 的极大分离,虚伪在这种情景下是必须的。第十四篇从欲望到需要详细区分了欲望和需要,在乡土社会中自然已经做好选 择,人们只需靠经验按欲望去行事,而城市却不然。我们要用实质性的东西对一些文化现象做出合理的有说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