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航天发展史_第1页
美国航天发展史_第2页
美国航天发展史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发展美国是世界上较早开展航天活动的国家,活动规模和技术水平居世界前列。起源20 世纪初,R.H,戈达德开始研究和试验固体火箭,后发表著作论证向月球发射火箭的可能性。1921年,他转向研究液体火箭发动机并于1926年发射了世界上第一枚以液氧、汽油 为推进剂的液体火箭。1936年,美国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的T.von卡门等人也开始研制液 体火箭。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在缴获的德国V-2火箭的基础上开始研究大型火箭 和导弹。美国陆军在W.von布劳恩等德国专家的帮助下于1945年发射了 V-2火箭,1949 年开始研制“红石”弹道导弹,1954年制定用“丘辟特” C火箭(“红石”导弹作为第一级)发

2、射卫 星的“轨道器”计划。美国海军利用V-2火箭技术研制“海盗”号探空火箭并从1949年开始飞 行试验。美国空军于1954年开始研制“宇宙神”洲际弹道导弹并提出以这种导弹为基础发射 卫星的方案。为了不影响弹道导弹的研制,美国决定由海军以海盗”号探空火箭为基础研制 发射卫星的“先锋”号运载火箭。1957年苏联成功发射人造卫星促使美国在执行“先锋”号计划 的同时抓“轨道器”计划。1958年1月31日用“丘辟特”C火箭(改名“丘诺” 1号火箭)成功发射 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探险者”1号。为了加速发展航天事业,美国在1958年2月成立了国防 部高级研究计划局并在同年10月成立主管民用航天活动的美国国家

3、航空航天局。从1961 年开始实施“阿波罗”登月计划(见“阿波罗”工程),1969年7月首次把两名航天员送上月球, 并安全返回地球。从1972年起美国航天活动的重点转向开发和利用近地空间并开始研制航 天飞机。1982年11月航天飞机进行首次商业飞行,到1984年底已飞行14次。1984年1 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还开始研制永久性载人航天站。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德国向美国投降的航天专家,韦纳冯布劳恩对美国航天事 业的影响:美国第一颗卫星的发射成功,以及第一艘载人飞船阿波罗11号”登上月球作出 突出贡献,而美国航天飞机的研制也是自他手中发端。从1961年至1984年底美国先后实现了 5项载人航天

4、计划,完成46次载人航天,耗费 约500亿美元。1959年4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选拔了第一批航天员,在兰利研究中心 开始训练。1961年5月美国第一名航天员A.B.谢泼德乘“水星”号飞船首次完成轨道飞行。 1961年9月组建约翰逊航天中心,它的任务是设计和制造载人飞船,选拔和训练航天员。60 年代实现了“水星”计划(见“水星”号飞船)、“双子星座”计划(见“双子星座”号飞船)和“阿波罗” 工程。通过前两项计划解决了载人上天和返回的问题,试验了飞船的轨道机动、交会、对接 和航天员出舱活动等技术,为实施“阿波罗”工程奠定了基础。1969年7月至1972年12月, 先后有6艘“阿波罗”号飞船完成了

5、月球航行,12名航天员在月面上进行了科学考察,带回了 月球土壤和岩石标本368公斤。“阿波罗”工程耗资约255亿美元,后因实用价值有限而削减 经费,减少了飞行次数,提前结束了计划。70年代美国重点实行两项计划:“天空实验室” 计划和航天飞机工程。“天空实验室”(图2 )利用“土星” 5号火箭第三级壳体改装成为一艘 试验性航天站。19731974年间以它作为空间活动基地,先后有3批航天员乘“阿波罗”号 飞船上去工作,开展了生物学、天文学、地球资源勘测和生产工艺方面的实验。航天飞机于 1972年开始研制,1981年4月首次试验,1982年11月投入使用。此外,美国于1975年7 月与苏联合作进行“

6、阿波罗一联盟”号对接飞行活动。美国航天事故在美国载人航天活动中曾发生过一起严重事故:1967年1月29日,一艘“阿波罗” 号飞船在肯尼迪航天中心进行地面试验时失火,三名航天员丧生。1986年1月28日是寒冷的一天,在美国佛罗里达的卡那维拉尔角,比天气更让人 心寒的是挑战者号航天飞机发生的悲剧。这天早晨,成千上万名参观者聚集到肯尼迪航天中心,等待一睹挑战者号腾飞的壮观 景象。上午11时38分,耸立在发射架上的挑战者号点火升空,直飞天穹,看台上一片欢 腾。但航天飞机飞到73秒时,空中突然传来一声闷响,只见挑战者号顷刻之间爆裂成一团 桔红色火球,碎片拖着火焰和白烟四散飘飞,坠落到大西洋。挑战者号发生

7、爆炸,全世界为 之震惊。7名宇航员在这次事故中罹难,包括两名女宇航员。其中特别引人注目的是第一次以 平民身份参加太空飞行的女教师麦考利夫。原计划她将在太空给她的学生进行现场授课,不 幸的是麦考利夫壮志未酬,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根据调查这一事故的总统委员会的报告,爆 炸是一个O型封环失效所致。这个封环位于右侧固体火箭推进器的两个低层部件之间。失 效的封环使炽热的气体点燃了外部燃料罐中的燃料。型封环会在低温下失效,尽管在发射 前夕有些工程师警告不要在冷天发射,但是由于发射已被推迟了5次,所以警告未能引起 重视。挑战者号飞机是肯尼迪航天中心的第二架航天飞机。它以航行于大西洋和太平洋上的 英国研究船挑战

8、者号而命名。也许有人还记得阿波罗17号登月舱也叫挑战者号。就像它的 前辈一样,航天飞机挑战者号也为人类的航天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1982年7月,挑战者号航天飞机成为美国可再度使用的带冀航天器,共成功完成了九 次航天飞行任务。1986年1月28日美国的挑战者号航天飞机乘载七名宇航员,进行航天 飞机的第10次飞行。在挑战者号十次的飞行任务中,共绕轨道飞行987次,太空停留时间 累积69天。挑战者号的失事曾使美国的航天事业受到沉重打击,航天飞机在以后的3年中停止了 飞行。但是,在总结了挑战者号的教训之后,人类对太空的探测仍在继续。从航天飞机恢复 飞行至今,已执行了 76次飞行任务,包括组建国际空间站

9、。挑战者号的宇航员是人类航天 事业的先驱。参加这次航天飞机的宇航员一共有七人。他们是:机长弗朗西斯斯科比,四十六岁;驾驶员迈克尔史密斯,四十岁;宇航员朱迪恩雷斯尼克,三十六岁;罗纳德麦克奈尔,三 十五岁;埃利森,鬼冢,三十九岁;格里高利杰维斯,四十一岁;女教师克里斯塔麦考利 夫,三十七岁。美国“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外部燃料箱表面泡沫材料安装过程中存在的缺陷,是造成 整起事故的祸首。“哥伦比亚”号航天飞机事故调查委员会去年公布的调查报告称,外部燃料 箱表面脱落的一块泡沫材料击中航天飞机热保护系统,是导致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由于无法迅速找回事发时的泡沫材料和燃料箱进行检验,宇航局和事故

10、 调查委员会一直没对事故原因作出最终定论。目前,“哥伦比亚”号外部燃料箱约50万块碎 片已被找到并重新拼在一起。宇航局负责“哥伦比亚”号外部燃料箱工程的首席工程师尼尔奥 特说,宇航局经多次试验确定,泡沫材料安装过程有缺陷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奥特说,泡沫材料本身的化学成分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用喷枪在燃料箱外敷设泡沫材 料的过程。试验表明,目前的敷设工艺会在各块泡沫材料之间留下缝隙,液态氢能够渗入其 间。航天飞机起飞后,氢气受热膨胀,最终导致大块泡沫材料脱落。撞击哥伦比亚”号的泡 沫材料有手提箱大小,重约0.75公斤。它几乎是被整块“撕下”后,高速撞击到航天飞机左 翼前缘的热保护系统,并形成裂隙。航天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