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1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2页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苏轼《上梅直讲书》原文、译文与赏析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上梅直讲书苏轼轼每读诗至鸱枭,读书至君奭,常窃悲周公之不遇。及观史, 见孔子厄于陈、蔡之间,而弦歌之声不绝,颜渊、仲由之徒相与问答。夫子曰:匪 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邪,吾何为于此? ”颜渊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 莫能容。虽然,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夫子油然而笑曰:“回,使尔多财, 吾为尔宰。”夫天下虽不能容,而其徒自足以相乐如此。乃今知周公之富贵,有不如 夫子之贫贱。夫以召公之贤,以管、蔡之亲而不知其心,则周公谁与乐其富贵?而夫子之所与共贫贱者,皆天下之贤才,则亦足与乐矣!轼七、八岁时,始知读书,闻今 天下有欧阳公者,其为人如古孟轲、韩愈之徒 ;而又有梅公者,从之游,而与之上下

2、其议论。其后益壮,始能读其文词,想见其为人,意其飘然脱去世俗之乐 ,而自乐其 乐也。方学为对偶声律之文,求斗升之禄,自度无以进见于诸公之间。来京师逾年, 未尝窥其门。今年春,天下之士 ,群至于礼部,执事与欧阳公实亲试之。诚不自意, 获在第二。既而闻之,执事爱其文,以为有孟轲之风;而欧阳公亦以其能不为世俗之 文也而取,是以在此。非左右为之先容,非亲旧为之请属,而向之十余年间,闻其 名而不得见者,一朝为知己。退而思之,人不可以苟富贵,亦不可以徒贫贱。有大 贤焉而为其徒,则亦足恃矣。苟其侥一时之幸,从车骑数十人,使闾巷小民 ,聚观而 赞叹之,亦何以易此乐也。传曰:“不怨天,不尤人。”盖“优哉游哉,可

3、以卒岁”。 执事名满天下,而位不过五品。其容色温然而不怒,其文章宽厚敦朴而无怨言,此 必有所乐乎斯道也。轼愿与闻焉。译文我每次读到诗经的鸱鸮,读到书经的君奭,总是暗暗地悲叹周 公没有遇到知己。等到读了史,才看到孔子被围困在陈国和蔡国之间,而弹琴唱 歌的声音没有断绝,并与颜渊、仲由等学生互相问答。孔子说: “我不是犀牛老虎那 样的野兽,为什么要沦落到在野外游荡的境地?我为什么落到这田地呢?” 颜渊说:“先生的理想非常宏大,所以天下不能接受;虽然这样,不被人接纳又有什么担忧 的呢?不被人接纳之后更能显现出您是君子。”孔子温和地笑着说:“颜回,如果你 有很多财产,我给你当管家。”虽然天下没有人接受孔

4、子的理想, 但孔子和他的学生 竟能够自我满足而且是这样的快乐。现在我才知道,周公的富贵实在还比不上孔子 的贫贱。凭召公的贤能,管叔、蔡叔的亲近,却不能够了解周公的心思,那么周公 跟谁一同享受这富贵的快乐呢?然而跟孔子一同过着贫贱生活的人,却都是天下的 贤才,光凭这一点也就值得快乐了啊!我七八岁的时候,才知道读书。听说如今天下有一位欧阳公,他的为人就像古 代孟轲、韩愈一类人;又有一位梅公,跟随欧阳公交游,并且和他共同议论文章。 从那时起,我日益成长,才能够读先生们的文章词赋,想象出先生们的为人,领会 到先生们潇洒地摆脱世俗的快乐,而陶醉在自己的快乐之中。因为我当时刚刚学做 诗赋骈文,想求得微薄的

5、俸禄,自己估量没有什么才能可以进见诸位先生,所以来 到京城一年多,不曾登门求教。今年春天,天下的读书人聚集在礼部,先生和欧阳 公亲自考查我们。我没有想到自己,竟得了第二名。后来听说,先生喜欢我的文章, 认为有孟轲的风格,而欧阳公也因为我能不作世俗的文章而录取我,因此我能留在 及第的行列里,不是左右亲近的人先替我推荐,不是亲戚朋友为我请求嘱托,从前 十多年里听到名声却不能进见的人,一下子竟成为知己。退下来思考这件事,觉得 人不能够苟且追求富贵,也不能够空守着贫贱,有大贤人而能成为他的学生,那也 很值得自负了。如果凭一时的侥幸而得意,带着成队的车马和几十个随从,使里巷 的小百姓围着观看并且赞叹他,

6、又怎么能代替这种快乐啊 !左传上说:“不埋怨 天,不责怪人”,因为“从容自得啊,能够度过天年”。先生名满天下,但官位不过 五品;面色温和而不恼怒;文章宽厚质朴而没有怨言。这必定有乐于此道的原因, 我希望听到先生的教诲啊。鉴赏梅直讲,即梅尧臣,字圣俞,曾任国子监直讲(辅佐博士的一种官职)。宋仁宋 嘉佑二年(1067年)苏轼进士及第,当时的主考官为欧阳修,参评官为梅尧臣。苏 轼考中后,写了这封信表示自己对欧阳修、梅尧臣的感激之情,也抒发了“士遇知 己之乐”,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抱负。本文很明显地分为两个部分:先援引史实说明虽周公、孔子这样的圣贤也会有 困厄不遇之时,而孔子身处逆境却能知足常乐;后半篇则直叙作者早有仰慕欧阳修、 梅尧臣之心而终于受到他们的赏识,并赞扬了梅尧臣之为人。看来先是怀古,后转 而叙今,似乎各有侧重,实际上前半篇是伏笔,后半篇则是实写,这正是本文写作 上的的独特之处。上梅直讲书是书信体的应用文。此文的布局深谋远虑,表面看来却稀松平 常。它的语言也有它的好处。比如颜渊说的“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