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绪论_第1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绪论_第2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绪论_第3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绪论_第4页
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绪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石家庄学院电力系统继电保护教案第一讲 第 页共11页第一章绪论教学后记:第一节 电力系统的正常工作状态、不正常工作状态和故障状态 一、基本概念 1、电力系统 电力系统:是电能生产、变换、输送、分配和使用的各种电气设备按照一定的技术与经 济要求有机组成的一个联合体。金术要求:比如变压器的容量能够负担相应的负荷,断路器在出现故障时能够跳闸等,双电源互投装置在一回电源故障时,另一回能够自动投入等。经济要求:比如某项目附近有35kV和110kV电源,究竟采用那个等级的电源,应进行经济性比较,采用综合费用较低的方案。(电力系统中包含一次设备、二次设备、调度通讯设备)2、一次设备一次设备:一般将电能通过的

2、设备称为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比如发电机、变压器、断 路器、母线、输电线路、补偿电容器、电动机、消弧线圈等。3、二次设备二次设备:对一次设备的运行状态进行监视、测量、控制和保护的设备。比如电流互感 器、电压互感器、监察测量仪表、继电保护装置、自动装置等。电能的生产、传输和消费是同一时间内完成的。因此任意时刻都要保证电能的生产和消耗量保持平衡,并满足质量要求,比如电压、频率等。这就需要我们及时掌握电力 系统中各个设备的运行状态,并能及时调整发输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从而满足而实际的电能消耗量是不断的变化的,电力系统运行中也会出现各种不正常状态|、故障状态,系统运行中,应及时切除故障部分的电路,避免故障

3、范围扩大,保证其他线路能够正常 运行。4、电力系统运行状态电力系统运行状态:是指电力系统在不同运行条件下(如负荷水平、出力配置、系统接 线、故障等)的系统与设备的工作状况。电力系统的运行条件可用三组方程描述,一组微分方程式和两组代数方程。微分方程式用来描述系统元件及其控制的动态规律(略)。两组代数方程分别构成电力系统正常运行的等式和不等式约束条件(1)等式约束条件:系统发出的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应在任意时刻与系统中随机变化的负荷功率(包括传输损耗)相等,数学表达式三 -三.:Pu -三.:Ps =0三Q -三Q -三Qs =0(2)不等式约束条件:供电质量和电气设备安全运行的某些参数,他们应处于

4、 安全运行的范围内Sk M Sk.maxUi,三5 MUi.maxIij 5.maxfmin f fmax(根据不同的运行条件,电力系统的运行状态分为正常状态、不正常状态、故障状态) 二、正常运行状态及其特点正常运行状态:正常状态下运行的电力系统,所有的等式和不等式约束条件均满足。;电力系统中各发输电和用电也就是说电力系统以足够电功率满足负荷对电能的需求(等式约束条件) 设备均在规定的长期安全工作限额内运行;电力系统中各母线电压和频率均在允许的偏差范围内等。正常状态下的电力系统,其发电、输电和变电设备保持一定的备用容量,能满足负荷随时变化的需要,同时在保证安全的条件下, 可以实现经济运行, 能

5、承受常见的干扰, 从一个正常状态和不正常状态、 故障状态通过预定的控制连续变化到另一个正常状态。三、不正常运行状态及其危害1、不正常运行状态:所有的等式约束条件均满足,部分的不等式约束条件不满足但又不是故障状态的 电力系统工作状态。常见的不正常运行状态有:负荷潮流超过电气设备的额定上线造成的电流升高(过负荷);系统中出现功率缺额而引起的频率降低;发电机突然甩负荷引起的发电机频率升高;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和非有效接地系统中的单相接地引起的非接地相对地电压的升高;电力系统发生的震荡等。都属于不正常运行状态。2、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危害:电流超过额定值:使得电气设备的载流部分和绝缘材料的温度超过散热条件的允

6、许值而不断升高, 在成载流导体的熔断或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和损坏,可能发展成故障状态;电压升高:有可能超过绝缘介质的耐压水平,造成绝缘击穿,酿成短路故障;照明设备的寿命将明 显缩短,白炽灯在电压长期升高10%时寿命缩短一半;变压器和电动机由于铁芯饱和,损耗和温升都将增加。电压过低:对于占负荷比重最大的异步电动机转差率增大,转速降低,绕组中电流增大。温升增加, 寿命缩短;转速的降低致使其拖动的的发电厂用机械出力减少,硬性到锅炉、汽轮机和发电机的出 力;用户的电热设备将因电压的降低而减少发热量,使产品质量下井电压过大偏移:会引起电力系统无功潮流的改变,增加有功损耗。不利于系统的经济、安全运行。 频率

7、变化:频率变化引起电动机转速变化(n=60f/p),由此驱动的机械制造的产品质量受到影响;电动机转速和功率的降低,导致传动机械出力降低。频率偏离额定值会导致测量控制等电子设备的准确性和工作性能,甚至无法工作。对发电厂和电力系统:频率下降时,汽轮机叶片的震动变大;由异步电动机驱动的活力发电厂厂用 机械的出力降低,导致发电机出力下降,使得系统的频率进一步下降,从而引发频率崩溃; 频率降低时,一部电动机和变压器的励磁电流增加,所消耗的无功功率增加,引起电压下降,(供电设备和用电设备在设计时,都考虑了一定的安全系数,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时,不会马上损坏, 我们通常允许系统继续运行,但如果电气设备长期工作

8、在这种状态下,设备长期处于危险编辑,随着时 间的积累将缩短设备的使用寿命或发展成故障状态,直接损坏设备,因此应当尽快排除不正常状态,是 系统进入正常运行状态,从而避免造成系统事故。因此必须识别电力系统的不正常运行状态,通过自动 和人工的方式消除不正常状态。在继电保护中,检测到不正常状态一般是发出信号,或延时切除不正常 工作的元件) 四、故障状态及其危害1.故障状态:电力系统的一次设备在运行过程中,由于外力、绝缘老化、过电压、误操作、设计制造缺 陷等原因会发生断线、短路等故障。(所谓短路就是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情况以外的一切相与相之间或相与地之间的短接。电力系统正常运行时,除中性点外,相与相或相与地

9、之间是绝缘的,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其绝缘破坏而构成了通路,就称 电力系统发生了短路。)短路故障是最危险也是最常见的故障,在发生短路时可能产生以下后果:通过短路点的很大的短路电流和所燃起的电弧使元件损坏。短路电流通过非故障元件,由于发热和点动力的作用,会使其损坏或缩短其使用寿命;任何一台设备都有电阻存在,当电流流过时,将做功产生热量(W=I2Rt),短路电流很大,较短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热量使设备温度迅速升高,而损坏或缩短使用寿命。通电导体的周围产生磁场,通 过强大的短路电流在导体周围产生很大的磁场,磁场中有导体时,两导体将产生作用力,作用力的 大小与导体的电流和磁场强度成正比,强大的短路电流在绕组

10、间产生强大的机械力,电气设备受损。非常大的短路电流流过,会使电力系统中部分地区的电压大大降低,在短路点周围地区的电网电压 严重低于正常值,使大量电力用户的正常工作遭到破坏;破坏电力系统中各发电厂之间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引起系统震荡,甚至使系统瓦解。电能的生产、输送、消费之间必须保持平衡和连续,发生短路时,就打破的这种平衡,局部地区功率过剩,另一局部地区功率不足,过剩地区的发电机转子将加速,功率不足的地区发电机转子减速, 硬气发电机失步,处理不快速将造成整个电力系统的瓦解。不对称接地短路所造成的不平衡电流将可能产生零序不平衡磁通,会在临近的平行线路内(如通信线 路、铁道信号系统等)感应出很大的电动

11、势,这将造成对通信的干扰。2.短路故障类型:三相短路、两相短路、两相短路接地、单相接地短路。不同类型的短路发生概率不同,短路电流大小也不同,一般为额定电流的几倍到几十倍。据统计单相接地故障发生概率最高。而相间短路较少,但是不能由此就轻视相间短路的保护,特别是三相短路,虽然它发生的机会较少,但情况较严重,又是研究其他短路的基础,所以要重视。单 项接地短路如果不及时切除,可能发展为两相接地短路,设置三相短路(故障状态和不正常运行状态都可能在电力系统中引起事故,事故是指系统或其中一部分正常工作遭到破坏,并造成对用户少送点电或电能质量变坏到不能允许的地步,甚至造成人身伤亡和电气设备的 损坏事件。自然因

12、素可导致事故,如雷击、线路倒塌,另外如果故障切除迟缓或设备被错误的切除,也 可致使故障发展成为事故。通过合理配置继电保护系统,可避免故障发展成事故。)五、继电保护的作用.继电保护的定义继电保护:就是指能够反应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并动作与断路器跳闸或发 出信号的一种自动装置。继电保护也就是通常所理解的电力系统继电保护与安全自动装置。我们了解的电力系统的运行状 态,以及不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有可能造成事故,在电力系统中,除应采取各项积极措施消除 或减少发生事故的可能性以外,故障一旦发生必须迅速有选择的切除故障部分,这项功能就是通过 继电保护装置来实现的。电力系统自动控制:

13、继电保护只是二次设备的一部分,把整个电力系统或其中的一部分作为调节对象, 完成电能生产过程的连续自动调节的功能,这一部分称作电力系统自动控制,其动作相对迟缓,调节稳 定性高。.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基本任务:(1)故障状态:自动、快速、有选择性地将故障元件从电力系统中切除,使故障元件免于继续遭受破坏,保证其他无故障部分迅速恢复正常为了在故障后迅速恢复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或尽快消除运行中的异常情况,以防止大面积停电 和保证对重要用户的连续供电,常采用以下自动化措施,如输电线路自动重合闸、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低电压切负荷、按频率自动减负荷、电气制动、震荡解列等措施。(2)不正常运行状态:反应电气设备的不

14、正常运行状态,并根据运行维护条件,而动作于发出信号或跳闸。此时一般不要求迅速动作,二是根据对电力系统及其元件的危害程度规定一定的演示,以免短暂的 运行波动造成不必要的动作和干扰引自误动。第二节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及其组成一、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故障状态和不正常状态识别途径目的:只有分辨出不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才能在电力系统处于不正常运行状态和故障状态使进行 报警或切除故障元件。识别方法:电力系统在不同的运行状态下,通过各个元件的电量会发生变化,通过对这些发生变化的电 量的识别,就可以分辨不同的运行状态。单线图1.1说明不同状态下个电量的变化:可识别电气量(不同运行状态下具有明显差异的电气量)

15、: 流过元件的相电流、序电流功率及其方向;相电压、序电压的幅值 元件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即“测量阻抗等”。继电保护的基本原理就是通过对各电量的实时监测,发现电量的变化,从而及时识别出当电网出现的不 正常运行状态或故障状态,并分别进行报警或切除等操作。下面我们图L1单侧电源供电网络接线正常运行情况b)三相短路情况本图为单电源供电网络,在正常运行时,每条线路上都流过正常的负荷电流,若BC段发生三相短路,.过流保护:若BC段发生三相短路,则短路点至电源之间的线路上将流过很大的短路电流,这个电流我们标为Ik, Ik会使我们装设的电流保护继电器动作,这就形成了过流保护.低电压保护:正常运行时,各母线上白

16、电压一般都在额定电压的土5%10%范围内,发生短路后各母线电压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离短路点越近,电压降低程度越严重,这样,利用短路点电压的降低,就可以构成低电压保护。.距离保护:正常运行时,线路始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的是线路及所带负荷的等值阻抗,及 阻抗角(功率因数角),一般等值阻抗较大,阻抗角较小。短路后,线路始端的电压与电流的比值反应 的是线路始端至短路点之间的阻抗,其值较小。阻抗角为线路阻抗角,通常会变大。这样利用测量阻抗 的降低和阻抗角的增大,就可以构成低阻抗保护,阻抗和线路长度成正比,因此也叫距离保护。.如发生不对称短路,比如发生两相短路,则在供电线网路中会出现某些不对称分量,如

17、负序和零序 电流或电压,并且幅值较大,而正常运行时,系统是对称的,网路中不会出现负序和零序电流,因此可 以利用负序和零序分量构成保护。5阶段式保护:继电保护系统不仅要在利用上述差异判断出不正常运行状态或故障状态,还要辨别出故 障发生的地点,也就是确定那个元件出现了故障。比如,若发生短路时,只切除短路的元件即可,而使 得其余正常运行的系统能够继续运行,否则会导致故障范围扩大。为实现这个目的,我们在设置继电保 护装置时,就预先设定其保护范围,比如在B母线处设置的过流保护,预先设置的保护范围为BC段线路,在进行整定值计算时,就以线路末端短路电流为基础,考虑适当的可靠性系数后,确定保护装置的 动作整定

18、值。当保护装置流过短路电流时,会将测得的电流值与整定值进行比较,判断短路是否发生在 本段线路内,若发生在本段线路内则动作。若短路发生在下段线路的始端,则短路电流与本段线路末端 短路电流相差不明显,为保证只在本段线路短路时继电保护动作,而在下段始端短路时不动作,整定值 的选取会大于本线路末端的短路电流值,这样速断动作只能保护本段线路的一部分。而本段线路的末端 短路的切除,通过慢速的保护实现,本线路末端短路时,短路电流不流过下段线路的继电保护装置,因 而下段的速断保护不会动作,在下级速断保护不动作时。本段线路的慢速保护动作切除故障线路。这种 利用单端电气量的保护,需要上下级(距离电源的近、远)动作

19、整定值和动作时间的配合,才能完成切 除任意点短路的保护任务,被称为阶段式保护特性。其实这也是继电保护的选择性。下面我们在来看看多侧电源时,如何实现保护的选择性。6、差动保护:对于多电侧电源的输电网络中的任一电力元件,在正常运行的任何一个瞬间,负荷电流总是从一侧流入另一侧流出。在下图中,如果规定电流的正方向是从母线流向线路,那么A-B两侧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相位相差 180度,两侧电流的向量和为零,见图( a)。并且只要被保护线路 A-B内 部没有短路,若 A-B外部发生短路,A、B两处电流的向量和仍然为零(见图 b)。当A-B内部发生短 路时,A、B两处均向短路点输出短路电流,这时两侧电流大

20、小不相同,但方向均为正,在理想条件下(两侧电动势同相位,且全系统的阻抗角相等),两分电流同相位,两个电流的向量和等于短路点的总电流,其值较大。利用每个电力元件内部短路与外部短路时两侧电流向量的差别构成保护,这种保护称为电流差动保护。利用两侧电流相位的差别可以构成电流相位差动保护,利用两侧功率方向的差别可以构成方向 比较式纵联保护,利用两侧测量阻抗的大小和方向等还可以构成其他原理的纵联差动保护。利用某种通 信通道同时比较被保护元件两侧正常运行与故障时电气量差异的保护,称为纵联保护。他们只在被保护 元件内部故障时动作,可以快速切除被保护元件内部任一点的故障。被认为具有绝对的选择性,常被用 作220

21、kV及以上输电网络和较大容量发电机、变压器、电动机等电力元件的主保护。7、非电量保护:除反应上述各种电气量变化特征的保护外,还可以根据电力元件的特点实现反应非电 量特征的保护,比如当变压器油箱内部的绕组短路时,反映于变压器油受热分解所产生的气体,构成瓦 斯保护;反应电动机绕组温度的升高而构成的过热保护,温度传感器要预埋与电机内部。(C)图L2 双侧电源网络接线3)正常运行情况W kl点短路(c) k2点短路二、继电保护装置的构成继电保护装置是由多个元器件构成的系统,一般由测量比较元件、逻辑判断元件、执行输出元件三部分 组成。如图1.3.测量比较元件:测量比较元件用于测量通过被保护电力元件的物理

22、参量,并与其给定的值进行比较,根据比较的结果,给出“是”、“非”、“1”、“0”性质的逻辑信号,从而判断保护装置是否应该启动。根据需要继电保护装置往往有一个或多个测量比较元件。常用的侧向比较元件有:被测电气量超过 给定值动作的过量继电器,如过流继电器、过压继电器、高周波继电器等;被测电气量低于给定值 动作的欠量继电器,如低电压继电器、阻抗继电器、低周波继电器等;被测电压、电流之间相位角 满足一定值而动作的功率方向继电器等。.逻辑判断元件:逻辑判断元件根据测量比较元件输出逻辑信号的性质、先后顺序、持续时间等,使 保护装置按一定的逻辑关系判定故障的类型和范围,最后确定是否应该使断路器跳闸、发出信号

23、或 不动作,并将对应的指令传给执行输出部分。.执行输出元件:执行输出元件根据逻辑判断部分传来的指令,发出跳开断路器的跳闸脉冲及相应动 作的信息、发出警报或不动作。三、继电保护的工作回路要完成继电保护的任务,除需要继电保护装置外,必须通过可靠的继电保护工作回路的正确工作,才能 最后完成跳开故障元件的断路器、对系统或电力元件的不正常运行状态发出警报、正常运行时不动作。 通过图1.4来简单说明:在继电保护的工作回路中一般包括:将通过一次电力设备的电流、电压线性地传变为适合继电保护等二 次设备使用的电流、电压,并使一次设备与二次设备隔离的设备,如电流、电压互感器及其与保护装置 连接的电缆;断路器跳闸线

24、圈及与保护装置出口间的连接电缆、指示保护装置动作情况的信号设备;保 护装置及跳闸、信号回路设备的工作电源等。电流互感器TA将一次额定电流变换为二次额定电流5A或1A,送入电流继电器 KA (测量比较元件)当流过电流继电器的电流大于其预定的动作值(整定值,可调整)时,其输出(触点)启动时间继电器KT (逻辑部分),经预定(可调整)的延时(逻辑运算)后,时间继电器的输出启动中间继电器KM (执行输出)并使其触点闭合,接通断路器的跳闸回路,同时使信号继电器KS发出动作信号(复位一般采用手动方式,确认故障排除后,人员手动复位)。在正常运行时,由于负荷电流小于继电器的整定电流,电流继电器不动作。整套保护

25、装置不动作。(QF辅助触点,当主开关闭合时,辅助触点闭合,祝断路器主触点断开时,辅助触点断开,能够保证二次回路在主回路投入时,才投入工作)当被保护线路发生短 路后,线路中流过的短路电流一般是额定电流的数倍至数十倍,电流互感器二次侧输出的电流(I2=(n1/n2)I1, 一次电缆直接穿过电路互感器,N1=1 )线性增大,流过电流继电器的电流大于整定电流而动作,启动时间继电器,经预定的延时后,时间继电器的触点闭合启动中间继电器,中间继电器的触 点瞬时闭合,当断路器处于合闸位置时,其位置触点是闭合的,使断路器的跳闸线圈YR带电,在电磁力的作用下,使脱口机构释放,断路器在跳闸弹簧力 F的作用下跳开,故

26、障设备被切除,短路电流消失, 电流继电器返回,整套保护装置复归,做好下次动作的准备。可见,为安全可靠地完成继电保护工作的 任务,继电保护回路中的任一个元件及其连线都必须时时刻刻正确工作。图1.4过流保护工作回路原理接线图四、电力系统继电保护的工作配合每一套保护装置都有预先严格规定的保护范围(有时也称为保护区),只有在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该保护才动作。保护范围划分的基本原则是任一个元件的故障都能可靠的地被切除,并且造成的停 电范围最小,或对系统正常运行的影响最小。一般借助于断路器实现保护范围的划分。发电机保护区变压器保护区低压母线保护区高压母线I保护区高压母线保护区图LE保护范围和配合关系示意图

27、图1.5给出了一个简单电力系统部分电力元件保护的保护范围划分,其中每个虚线框表示一个保护 范围。由图可见,发电机保护与低压母线保护、低压母线保护与变压器保护等上、下级电力元件的 保护范围必须重叠,这是为了保证任意处的故障都处于保护区内。同时重叠区越小越好,因为在重 叠区内发生短路时,会造成两个保护区内所有的断路器跳闸,扩大停电范围。为了确保故障元件能够从电力系统中被切除,一般每个重要的电力元件配备两套保护,一套称为主保护,一套称为后备保护。图1.5示出的是各电力设备主保护的保护区。实践证明,保护装置拒动、保护回路中的其他环节损坏、断路器拒动、工作电源不正常乃至消失等时有发生,造成主保护不能 快

28、速切除故障,这时需要后备保护来切除故障。一般下级电力元件的后备保护安装在上级(近电源侧)元件的断路器处,称为远后备保护。当多个 电源向该电力元件供电时,需要在所有电源测得上级元件处配置远后备保护。远后备保护动作将切 除所有上级电源侧的断路器,造成事故扩大。同时,远后备保护的保护范围覆盖所有下级电力元件 的主保护范围,它能解决远后备保护范围内所有故障元件由任何原因造成的不能切除问题。远后备 保护的配置、配合需要一定的系统接线条件,在高压电网中,往往不能满足灵敏度的要求因而采用 近后备附加失灵保护的方案。近后备保护与主保护安装在同一断路器处,当主保护拒动时,由后备 保护启动断路器跳闸,当断路器失灵

29、时,由断路器失灵保护启动跳开所有与故障元件相连的电源侧 断路器。由后备保护切除故障,一般会扩大故障造成的影响。为了最大限度的缩小故障对电力系统正常运行 产生的影响,应保证由主保护快速切除任何类型的故障,一般后备保护都延时动作,等待主保护确 定不动作后才动作。因此,主保护与后备保护之间存在动作时间和动作灵敏度的配合。由上述可见,电力系统中的每一个重要元件都必须配备至少两套保护,电力系统的每一处都在保护 范围的覆盖下,系统任意点的故障都能被自动发现并切除。现代电力系统离开完善的继电保护系统 是不能运行的。没有安装保护的电力元件,是不允许接入电力系统工作的。由成千上万个电力元件 组成的现代电力系统,

30、每一个电力元件如何配置保护、配备几套继电保护、以及各电力元件继电保 护之间怎么配合,需要视电力元件的重要程度、电力元件对电力系统影响的重要程度等因素决定, 根据多年的科学研究和运行经验,在GB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中已作出明确规定。第三节对继电保护的基本要求动作于跳闸的继电保护,在技术上一般应满足四个基本要求:可靠性(安全性和信赖性)、选择性、速动性和灵敏性。这几个要求之间紧密联系,既矛盾有统一,必须根据具体电力系统运行的主要矛盾和矛 盾的主要方面,配置、配合、正定每个电力元件的继电保护,充分发挥和利用继电保护的科学性、工程 技术性,使继电保护未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

31、全性、稳定性、经济型发挥最大的效能。可靠性可靠性包括安全性和信赖性是对继电保护性能的基本要求。所谓安全性不误动,比如在点击启动时,也会出现短暂的大电流,但此时过流保护在正常电机启动过程中就不应该动作,是要求继电保护在不需要它动作时,可靠不动作,即不发生误动。所谓信赖性,是要求继电保护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发生了 应该动作的故障时可靠动作,即不发生拒动作。安全性和信赖性主要取决于保护装置本身的制造质量、保护回路的连接和运行维护的水平。一般而言, 保护装置的组成元件质量越高、回路接线越简单,保护工作越可靠。同时,正确地调试、整定,良好地 运行维护以及丰富的运行经验,对于提高保护的可靠性具有重要作用。继

32、电保护的误动作和拒动作都会给电力系统造成严重危害。然而,提高不误动的安全性措施与提高不拒动的信赖性措施往往是相互矛盾的。由于不同的电力系统结构不同,电力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位置不同,误动和拒动的危害程度不同,因而提高保护安全性和信赖性的侧重点在不同情况下有所不同。例如对 220kV及以上电压的超高压电网,由于电网联系比较紧密,联络线较多,系统备用容量较多,如果保护 误动,使某条线路、某台发电机或变压器误切除,给整个电力系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较小。但如果保护 装置拒动,将会造成电力元件的损坏或引起系统稳定性的破坏,造成大面积停电事故。在这种情况下一 般应该强调不拒动的信赖性。目前要求每回 220 k

33、V及以上电压输电线路都装设两套工作原理不同、工 作回路完全独立的快速保护,采取各自独立挑战的方式,提高不拒动的信赖性。而对于母线保护,由于 它的误动将会给电力系统带来严重后果,则更强调不误动的安全性,一般采用两套保护出口触点串联后 跳闸的方式。即使对于相同的电力元件,随着电网的发展,保护不误动和不拒动对系统的影响也会发生变化。例如一 个更高一级电压网络建设初期,或大型电厂投产初期,由于联络线较少,输送容量较大,切除一个元件 就会对系统产生很大的影响,防止误动是最重要的,随着电网建设的发展,联络线越来越多,联系越来 越紧密,防止拒动可能变成最重要了。在说明防止误动更重要的时候并不是说防止拒动不重

34、要,而是说,在保证防止误动的同时要充分防止拒动;反之亦然。选择性继电保护的选择性是指保护装置动作时,在可能最小的区间内将故障从电力系统中断开,最大限度 地保证系统中无故障部分仍能继续安全运行。它包括两种意思,其一是只应由装在故障元件上的保 护装置动作切除故障;其二是要力争相邻元件的保护装置对它起后备保护作用。图L6保护选择性说明在图1.6所示网络中,当线路 A-B上k1点短路时,应由线路 A-B的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 QF1和 QF2,故障被切除。而在线路 C-D上k3点短路时,由线路 C-D的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 QF6,只有 变电所D停电。故障元件上的保护装置如此有选择性地切除故障,可以使停电

35、范围最小, 甚至不停电。如果k3点故障时,由于种种原因造成 QF6跳不开,相邻线路B-C的保护动作跳开断路器 QF5, 相对的停电范围也是较小的,相邻线路的保护对它起到了远后备作用,这种保护的动作也是有选择性的。若线路B-C的保护本来能够动作跳开断路器QF5,而线路A-B的保护抢先跳开了断路器 QF1和QF3,则该保护动作是无选择性的。这种选择性的保证,除利用一定的延时使本线路的后备保护与主保护正确配合外,还必须注意相邻元件后备保护之间的正确配合,其一是上级元件后备保护的灵敏度要低于下级元件后备保护的灵敏度;其二是上级元件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要大于下级元件后备保护的动作时间。在短路电流水平较 低

36、、保护处于动作边缘情况下,此两条缺一不可。速动性继电保护的速动性是指尽可能快地切除故障,以减少设备及用户在大短路电流、低电压下运行的时 间,降低设备的损坏程度,提高电力系统并列运行的稳定性。动作迅速而又能满足选择性要求的保 护装置,一般结构都比较复杂,价格比较昂贵,对大量的中、低压电力元件,不一定都采用高速动 作的保护。对保护速动性的要求应根据电力系统的接线盒被保护元件的具体情况,经技术经济比较 后确定。一些必须快速切除的故障有:.使发电厂或重要用户的母线电压低于允许值(一般为0.7倍额定电压).大容量的发电机、变压器和电动机内部发生的故障.中、低压线路截面过小,为避免过热不允许延时切除的故障

37、.可能危及人身安全、对通信系统或铁路信号系统有强烈干扰的故障在高压电网中,维持电力系统的暂态稳定性往往成为继电保护快速性要求的决定性因素,故障 切除越快,暂态稳定极限(维持故障切除后系统的稳定性所允许的故障前输送功率)越高,越 能发挥电网的输电效能。图1.7给出某电网同一点发生不同类型短路时,暂态稳定极限随故障切除时间的变化曲线。0.4一单相接他短路 一两相相间短路一两相接地短路一三相短除图L;暂态稳定极限随故障切除时间的变化曲线故障切除时间等于保护装置和断路器动作时间的总和,一般的快速保护的动作时间为0.060.12s,最快的可达0.010.04s,一般的断路器的动作时间为 0.060.15

38、s,最快的为0.020.06s。四、 灵敏性继电保护的灵敏性,是指对于其保护范围内发生故障或不正常运行状态的反应能力。满足灵敏性要求的 保护装置应该是在规定的保护范围内部故障时,在系统任意的运行条件下,无论短路点的位置、短路的 类型如何,以及短路点是否有过渡电阻,当发生短路时都能敏锐感觉、正确反应。灵敏性通常用灵敏系 数的或灵敏度来衡量,增大灵敏度,增加 了保护装置的信赖性,但有时与安全性相矛盾。在 GB14285-2006继电保护和安全自动装置技术规程中,对各类保护的灵敏系数的要求都作了具体的 规定,一般要求灵敏系数在1.22之间。以上四个基本要求是评价和研究继电保护性能的基础,在他们之间,

39、既有矛盾的一面,又要根据被保护 元件在电力系统中的作用,使以上四个基本要求在所配置的保护中得到统一。继电保护的科学研究、设 计、制造和运行的大部分工作也是围绕如何处理好这四者的辩证统一关系进行的。相同原理的保护装置 在电力系统的不同位置的元件上如何配置和配合,相同的电力元件在电力系统不同位置安装时如何配置相应的继电保护,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被保护电力系统的运行效能,充分体现着继电保护工作的科学性 和继电保护工程实践的技术性。第四节 继电保护发展简史继电保护科学和技术是随电力系统的发展而发展起来的。电力系统发生短路是不可避免的,伴随着短路,则电流增大。为避免发电机被烧坏,最早采用熔断器串联于供电线路中。当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首先熔断熔断器,断开短路的设备,保护发电机。这种保护方式,由于简单,时至今日仍广泛应用于低压线路和用电设备。由于电力系统的发展,用电设备的功率、发电机的容量增大,电网的接线日益复杂,熔断器已不能满足选择性和快速性的要求。1890年后,出现了直接安装于断路器上,反应一次电流的电磁型过电流继电器。19世纪初,继电器才广泛用于电力系统,被认为是继电保护技术发展的开端。1901年出现了感应型过流继电器,1908年,提出了比较被保护元件两端电流的电流差动保护原理。1901年方向电流保护开始应用,并出现了将电流与电压相比较的保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