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登岳阳楼》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1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登岳阳楼》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2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登岳阳楼》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3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登岳阳楼》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4页
2019-2020年高中语文第二单元《登岳阳楼》教案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登岳阳楼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教学目标】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诗人的爱国情怀【导入新课】背景介绍唐代宗大历三年( 7 6 8 )之后,杜甫出峡漂泊两湖,此诗是诗人登岳阳楼而望故乡, 触景感怀之作。时年五十七岁,距生命的终结仅有两年,患肺病及风痹症,左臂偏枯,右耳 巳聋,靠饮药维持生命。新授课阶段一、诗歌赏析头联虚实交错,今昔对照,从而扩大了时、空领域。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幕年 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 之情。用“昔闻”为“今上”蓄势,归根结蒂是为描写洞庭湖酝酿气氛。颔联是洞庭的浩

2、瀚无边。洞庭湖坼吴楚、浮日月,波浪掀天,浩茫无际,真不知此老胸 中吞几云梦!这是写洞庭湖的佳句,被王士禛赞为“雄跨今古”。写景如此壮阔,令人玩索不尽。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 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 身世的孤危感。自叙如此落寞,于诗境极闷极狭的突变与对照中寓无限情意。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上下句之间留有空白,引人联想。开端“昔闻洞庭水”的“昔”,当然可以涵盖诗人在长安一带活动的十

3、多年时间。而这,在空 间上正可与“关山北”拍合。”“凭轩”与“今上”首尾呼应。.、译文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 三、名言资料,写作素材(1) 写洞庭湖的佳句刘长卿:“叠浪浮元气,中流没太阳”2僧可明:“水涵天影阔,山拔地形高”3许文化:“四顾疑无地,中流忽有山”4 孟浩然:“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2)岳阳楼的名联:1 一楼何奇?杜少陵五言绝唱, 范希文两字关情, 滕子京百废俱兴, 吕纯阳三过必醉: 诗耶?儒耶?

4、吏耶?仙耶?前不见古人,使我沧然涕下!诸君试看:洞庭湖南极潇湘,扬子江北通巫峡,巴陵山西来爽气,岳州城东道岩疆: 潴者、流者、峙者、镇者,此中有真意,问谁领会得来?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可与言诗。洞庭西下八百里; 淮海南来第一楼。四面河山归眼底; 万家忧乐到心头。放不开眼底乾坤,何必登斯楼把酒; 吞得尽胸中云梦,方可对仙人吟诗 。 课堂小结通篇是“登岳阳楼”诗,却不局限于写“岳阳楼”与“洞庭水” 。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 精微刻画, 从大处着笔, 吐纳天地, 心系国家安危, 悲壮苍凉, 催人泪下。 时间上抚今追昔, 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世身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

5、势融合无间,形成沉 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作业见同步练习部分拓展提升1依次填入句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新颁布的 物权法 指出,物权界线之外, 属于公共场所, 是公 活动的范围;物权界线之内,是私 的活动空间。华佗不但擅长内科, 还善于做开刀手术。 他 了一种麻醉剂叫麻沸散, 要在做手术时减轻病人的痛苦。办理网上银行对外支付业务时, 使用 密码和支付密码的客户, 需要保护自己的卡号和密码,以确保网上银行的安全。A.权利权力配置登录B.权力权利配制登录C.权力权利配置登陆D.权利权力配制登陆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近年来,世界各地局部的战争连接不断,造成

6、大量的难民毁家纾难.,流离失所, 这一现象已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近年连续发生多起耸人听闻.的煤矿爆炸案,中央下决心严打官煤勾结的不法行为。这一地区恶劣环境的形成,是“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在明末清初时期,随着 人口入迁和矿业开发,这一流域的植被就渐遭破坏。为人处世要讲诚信,做到一言九鼎.,这样才能得到大家的信任和支持。阅读下面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 宋)苏 轼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濛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惜牡丹花 ( 唐)白居易 惆怅阶前红牡丹,晚来唯有两枝残。 明朝风起应吹尽,夜惜衰红把火看。【注】崇光:美艳的光彩。3 苏轼海棠诗的前二句描写了海棠的哪些特点?

7、后二句抒写情感时使用了什么手法?4 苏轼的海棠 与白居易惜牡丹花 同样写夜里赏花, 二者所抒发的感情有何不同?参考答案1解析:“权利”指公民或法人依法行使的权力和享受的利益,与“义务”相对,所以第二处应选“权利”; 而“权力”指职责范围内的支配力量,用在第一处。“配置”指配备布置,多指物品排列或组合;“配制”是指把两种以上的原料按一定的比例和方法合在一起制作,或为配合主体而制作。“登录”是登记或注册的意思,与句子内容符合;“登陆”有两个意思,一是渡过海洋或江河登上陆地,特指作战的军队登上敌方的陆地,二是比喻商品打入某地市场。答案: B2解析:A.毁家纾难:倾尽家产以解救国难。纾,解除。B.耸人

8、听闻:指本无事实,故意编造夸大之语使人震惊,这里的使用与下文情理不合。C.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中性词,比喻某一情况的形成, 是经过长期酝酿、积累的结果。D.一言九鼎:形容说话极有分量, 能起到极大的作用。答案: C3前二句描写了光彩正艳、香气正浓的海棠花在春风中、月色下的朦胧美;后二句用了拟人手法,以花比人。4苏诗爱花之盛开,白诗惜花之将谢2019-2020年高中语文 第二单元登高教案 语文版必修21、题解杜甫诗以律诗见长,登高便成了杜甫的一篇最有名的七言律诗。此诗是作者在代宗大历 二年(767)九月重阳节登高时所作。当时杜甫身居夔州,已经五十六岁,长期颠沛流离的 生活,加之心情抑郁忧愤,致

9、使诗人身患重病。重阳登高无心游赏,触景伤怀,抒发了自己 的内心的感慨。2、学生自读感悟自读全诗根据注脚,解读诗歌的内容与结构(前四句写登高见闻,重在写景,以天、风、沙、渚、猿啸、鸟飞、落木、江水构图;后四 句依景抒情,写诗人长年飘泊、老病孤愁、忧国伤时的感情。)思考情景间的联系感悟沉郁顿挫的美学风格。师生讨论:前四句所绘的秋景图是一幅什么样的图画,溶铸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是一幅凄凉的秋景图。诗人登上高处,峡中不断传来“高猿长啸”之声,使顿生悲情;接 着仰望茫无边际、萧萧而下的木叶,俯视奔流不息、滚滚而来的江水,一种韶光易逝、壮志 难酬的感怆自然而生,尤其是“无边、不尽”,透出其沉郁悲凉,不仅

10、写出了空间的广漠,更强调无处不含悲秋之气。)师生讨论:后四句的所思所感,是如何内化为整个民族的苦难与艰辛的?(第三联从时空着笔。由异乡飘泊到鑫病残生, “万里、百年”呼应上联的“无边、不尽” , 使悲秋具体而沉痛。 第四联从白发日多写到护病断饮, 使人联想到潦倒不堪的根源是时世的 艰难。这样,诗人忧国伤时的情操,便跃然纸上。 ) 鉴赏对仗工整的形式美。请同学以诗中的某一联为例,研讨对仗工整的形式美。 (例句:首联不仅上下两句对,而且还有句中对,上句天对风,高对急;下句沙对渚,白对 清,对仗极其工整。仔细玩味,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全诗八句皆 对,显出工整有致的形式美。

11、 )比较阅读感悟 与王维的山居秋暝比较,感悟两位诗人不同的风格特征。 (两诗均以“秋景”为描写对象,但景物特点、绘景方式、抒情方式等有较大差异。 )3、译诗风猛天高猿叫声悲哀,岛清沙白鸟飞翔徘徊。无边的秋叶刷刷落下,没头的长江滚滚奔来。 万里漂泊悲伤居他乡,年老多病一人登高台。 国衰国破可恨白发增。穷困潦倒浊酒也停买。3、分析 登高一诗情景交融,前四句写景,后四句抒情,表现了作者大气盘旋,悲凉 沉郁之感。 全诗语言精炼,词约义丰。萧瑟的秋天,诗人的笔下写得有声有色。首联落笔 阔大, 在猎猎的秋风中, 诗人登上高处, 随风传入耳畔的是长啸的猿声,日中所见的是清水 白沙迎风飞翔、不住回旋的鸟群。这

12、两句包容了六种物象风、天、猿、渚、沙、鸟。猿鸟哀 鸣,飞鸟徘徊,描绘出一幅凄清的画面。此联中“风急”二字绝妙精炼,猿哀、鸟鸣及下联 的落木萧萧,长江滚滚都是由此产生。颔联诗人具体描写秋景, “落木萧萧”“长江滚滚” , 状景逼真, 意境雄浑绵邈。此联已成煤后人传诵的名言侍句。 以上四句写景,为下文悲秋抒 情作了铺垫, 实际上作者已经融情入景, 景中已自有情。 在写景的基础上引发出来的感慨更 是动人心弦, 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萧瑟凄凉的秋, 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的描绘流露出强 烈的感情色彩。颈联两句,十四个字包含了多层含义,详述了人生凄苦的境况, “悲秋”二 字,使人深感凄怆之情。 “常作客”则表明作者飘泊沦徙的生活。 “丰年”指暮年,面对苍凉 寥廓的秋景,诗人想到自己客居他乡、老迈多病的处境,悲凉之情顿生。 “独登台”将凄清 的景物和悲凉的心情结合起来, 令人顿生同情。 尾联含义深刻, 概括了当时整个社会的现实, 发现了诗人的衰叹。 “艰难苦恨”导致了诗人“多病”和“繁霜鬓”的境遇。特别是因多病 而断酒,诗人的悲情更难以排遣,这些都道出对时世“艰难”的不满,对自己人生之秋的悲 叹。 律诗一般都是中间两联对仗, 而且对得自然妥贴, 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胡应麟诗 薮内篇五卷中赞誉它 “一篇之中句句皆律, 一句之中字字皆律, 而实一意贯串, 一气呵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