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课时世界格局的变化_第1页
第1课时世界格局的变化_第2页
第1课时世界格局的变化_第3页
第1课时世界格局的变化_第4页
第1课时世界格局的变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考纲展示复习向导1.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1.掌握东欧剧变与苏联解体的史实,分析其原因及影响2.世界政治的发展和地区冲突(1)冷战后的国际形势;(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2.综合掌握冷战结束后世界政治发展的表现、特点及原因,了解地区冲突加剧的原因3.世界经济的发展3.掌握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的原因和表现,分析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当今世界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及应对策略含义20世纪80年代后期,东欧各国共产党或工人党领导人放弃社会主义道路,把建立“民主社会主义”作为党的奋斗目标,实行政治多元化,这样各国的共产党和工人党纷纷丧失政权,社会制度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原因根本原因:东欧各国执政党和政府脱离群众,经

2、济改革没有突破旧模式,各国出现了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了许多问题和错误外部原因:戈尔巴乔夫的建设“民主社会主义”纲领推动了各国党的改组;西方“和平演变”战略的推动概况波兰:1989年,波兰统一工人党实行“政治多元化”的方针,大选中,团结工会获胜,标志着波兰政治经济制度的剧变;1990年,团结工会主席瓦文萨当选为波兰共和国总统。民主德国:1989年,政局发生动荡,统一社会党承认反对派“新论坛”合法,实行多党制;1990年,“德国联盟”在大选中获胜,10月,民主德国并入德意志联邦共和国罗马尼亚:1989年12月,罗马尼亚发生政变,推翻了齐奥塞斯库政权,以伊利埃斯库为

3、代表的救国阵线委员会取代共产党执政,实行多党制;1990年,救国阵线委员会在选举中获胜。南斯拉夫:1990年实行多党制,南斯拉夫分裂;19911992年,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马其顿、波斯尼亚黑塞哥维那4个共和国独立,塞尔维亚和黑山组成南斯拉夫联盟共和国。2.苏联解体原因历史原因: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弊端和政策上的错误长期得不到纠正,积累了许多社会问题和民族矛盾。直接原因:戈尔巴乔夫改革背离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和方向。外部原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的推动概况戈尔巴乔夫改革1985年进行经济改革,无法打开局面1988年开始进行政治改革,以“民主社会主义”取代科学社会主义,提

4、倡“民主化”和“公开性”,结果引起了人们思想的混乱概况苏联解体解体前的局势(1)苏共放弃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2)经济大滑坡;(3)民族分离活动加剧;(4)苏共党内斗争尖锐和公开化过程1990年,立陶宛独立,俄罗斯等国发表“主权宣言”;1991年8月,公布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条约,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改名为“苏维埃主权共和国联盟”;“八一九”事件,使各共和国分离势力增长,纷纷宣布独立;1991年12月8日,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签订明斯克协定,成立“独立国家联合体”;12月21日,俄罗斯等11国签署阿拉木图宣言,“独联体”扩大到苏联绝大部分加盟共和国;12月26日,苏联正式停

5、止存在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有什么相似之处?怎样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后社会主义运动遭到的重大挫折?(1)相似之处:从原因分析,都是由于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造成的失误长期得不到纠正,人民生活长期得不到提高,党和政府脱离群众;戈尔巴乔夫背离社会主义原则和政治方向的政治体制改革,放弃党的领导地位,实行多党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和平演变”战略的影响。从性质分析,都由社会主义转向资本主义,社会性质发生根本性变化。从后果分析,都使社会主义运动遭受重大挫折。(2)认识: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是苏联模式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遭到重大挫折,但并不意味着社会主义运动的失败。社会主义运动在前进的道路上遇到多种困难,这是由

6、于:从世界历史长河看,社会主义还处于初级发展的阶段,还不够成熟。原有社会主义国家大多是在商品经济不发达或不够发达的条件下,走上了社会主义的发展道路。社会主义国家如果在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方面不能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相匹敌或赶上它们,要真正站住脚是困难的。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运动遭到来自资本主义国家多方面的敌视、围剿和遏制,以至颠覆。社会主义革命比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都要彻底,因而社会主义的巩固要比历史上任何革命都困难得多,需要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才能走向成熟。【例1】(2009广州)20世纪最后30年中,东欧剧变、苏联解体,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一样的制度不同的结局说明了()A

7、资本主义仍处于上升时期B社会主义无法抗衡资本主义C社会主义制度需要不断自我完善D社会主义由理论到实践必然要经历失败和挫折【解析】由题干中“一样的制度”即社会主义制度的比较就可排除A、B两项;虽然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但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了成就,这两种截然不同的结果不能得出D项结论。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由多种因素造成,而中国改革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却是中国依据国情对社会主义制度进行不断完善的结果。故选C项。【答案】C1冷战后的国际形势基本特点总趋势走向缓和,但天下并不太平,明显呈现出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世界格局的发展趋势概况暂时形成“一超多强”的局面,并朝多极化方向发展原因(1)世界各种

8、力量新的分化组合:俄罗斯是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核大国,但面临着许多政治经济问题;美国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在国际事务中仍发挥着主导作用,但其霸权政策遭到多数国家反对;欧洲一体化进程加快,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日本积极努力,谋求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力图在国际事务中独立发挥作用;中国的综合国力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独特的作用。(2)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导致政治格局的多极化2.霸权主义和地区冲突原因美国推行霸权主义政策,不断插手别国事务和地区争端;两极格局打破后,一些国家和地区内部长期以来抑而不发的深层矛盾(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随即爆发特点局部性的、区域性的、小规模的冲突比起“冷战”时期

9、有所增加,在一些地区爆发了局部战争表现南斯拉夫解体后的地区性冲突和1999年北约对南联盟的轰炸;海湾地区的冲突等3.国际裁军的进展和地区缓和国际裁军的进1996年联合国大会通过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不和谐因素:美国执意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并大量增加军费,又拒绝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1998年春夏之交,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出现了新一轮的核军备竞赛地区缓和2000年6月13日至15日,朝韩两国领导人金正日与金大中进行历史性的首脑会晤,并签署了北南共同宣言,宣言对朝鲜半岛局势的缓和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当前世界格局的变动与20世纪两个大的国际格局的变动有何不同它是在没有发生世界大战的情况下出现的;这种格局

10、的变动,不是通过将战胜国的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导致各国国际地位变化的;新的国际格局的建立,要通过各国之间的斗争和妥协来实现,这取决于各国、各集团、各组织的综合国力、实力的强弱。而相对稳定局面的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较长的时期。因而,新旧格局的交替过程,也必然是一个缓慢的演变过程。所以,“一超多强”的局面还将继续下去,但从长远看,世界格局的多极化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例2】(2009湖南)2008年11月26日晚至27日凌晨,在印度孟买至少发生8起连环恐怖袭击事件,造成数百人伤亡。而此前世界许多地区也出现过类似的恐怖主义事件,这表明()A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因素之一B恐怖主义是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C恐

11、怖主义已经成为当今世界的主题D因恐怖主义的泛滥,国际战争威胁已经不存在【解析】此题为判断型选择题,考查学生对“恐怖主义”的理解。世界不太平的主要根源是美国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以及在两极格局掩盖下的一些民族、种族、宗教、领土等矛盾。当今世界的主题是和平与发展,国际战争威胁还存在,但世界总趋势是走向缓和,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故答案为A。【答案】A1经济全球化和经济区域化2.知识经济的兴起背景“冷战”结束后,经济科技领域的竞争日趋激烈,加速了经济知识化的步伐概念是不同于传统农业和工业经济的新型经济,它以知识资源占有、配置、生产和使用为最重要因素,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经济。20世纪90年代中期,

12、首先在美国出现特点增长的主要动力是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成为新的支柱产业;具有低失业、低通货膨胀、低财政赤字、高增长的特点影响进一步推动了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促进了可持续发展观念的形成和发展3.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生态平衡被破坏原因人口增长过快;对自然资源的掠夺表现沙漠化、淡水资源的缺乏、大气和水污染的不断加重、气候的恶化解决途径(1)发展观念的变化:从注重速度和数量转向注重效益和生活质量;(2)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提出:把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结合起来其他问题恐怖主义(21世纪的政治瘟疫)、国际性的毒品贩卖走私、艾滋病不断蔓延等世界各国为什么都把可持续发展作为国家宏观经济发展战略的一种重要选

13、择伴随着全球化进程和工业文明负效应的不断聚集,全球问题以更尖锐、更鲜明的形式冲击着人类,促使各国必须正视并设法解决环境污染、生态失衡、资源短缺、人口膨胀以及深层次的民族主义、贸易保护主义等问题。这些问题危及到每一个国家、民族乃至个人的生存,所以应对这些问题必然成为21世纪人类的共同选择。而应对问题的最佳方略与出路,就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这是人类发展观的重大转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例3】(2009河南省示范性高中高三3月联考)根据下表判断下列关于20世纪90年代初世界经济发展主要特征的表述最恰当的是 ()19901993年各种类型国家在国际贸易中的比重(单位:100亿美元)A.国际贸易组织已经

14、形成B世界经济发展呈现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C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无足轻重D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占主导地位【解析】分析图表数据可知,发展中国家在国际贸易中所占比重不断增加,但发达国家在国际贸易中仍占主导地位。【答案】D热点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1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线索(1)从战后雅尔塔体系确立到50年代中期两极格局形成,社会主义从一国发展到多国,世界政治由战后初期美苏合作转向资本主义阵营与社会主义阵营对峙、北约与华沙条约组织两大集团全面对抗,世界形势由缓和转向“冷战”。(2)从50年代中期至60年代末,世界政治在两极格局的大框架下,出现动荡、分化和改组。由于苏联推行霸权主义政策,社会主义阵营

15、在60年代解体;资本主义阵营也出现了分化。战后两大阵营对峙的局面为美苏两个超级大国的争霸所代替;第三世界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国际政治舞台。(3)从70年代初至80年代中期,世界政治格局从两极向多极发展,资本主义世界美、日、西欧三足鼎立的局面开始形成,美苏激烈争霸。(4)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华沙条约组织解散,两极中的一极消失,两极格局结束。(5)自90年代以来,世界政治多极化趋势加速发展。2两极格局瓦解的原因(1)根本原因:世界经济力量结构的多极化。(2)具体原因:欧共体的成立和资本主义阵营逐渐解体,1967年欧共体的形成,增强了西欧抗衡美国的实力,美国资本主义

16、世界霸主地位动摇;中苏关系恶化与社会主义阵营瓦解,第三世界的崛起。(3)直接原因:苏联解体。3两极格局的瓦解对世界的影响及评价(1)对世界政治局势的影响:世界形势出现缓和与紧张、和平与动荡并存的局面,总趋势是走向缓和;国际力量的对比暂时有利于资本主义;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目前呈“一超多强”的态势。(2)对世界经济形势的影响:加强了世界经济多极化趋势;世界区域经济集团化和经济全球化两种趋势同时加强。(3)评价国际政治格局实际上是大国争夺和妥协的产物,由于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和争夺的持久性,任何格局都将发生变化,它只能暂时调整当时的国际关系。综合国力的较量决定着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化趋势。任何国

17、际政治格局都不可能真正缓和国际关系,只能暂时掩盖诸多矛盾。考点链接世界多极化趋势是当今世界发展的主要特点之一,因此也是高考的热点内容,同学们在复习时应从如下几个方面予以关注:(1)世界历史上几次世界格局的变化和调整,如“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的形成、解体概况;美国在这些体系的形成与发展中的作用。(2)冷战结束后,世界出现了一超多强的局面,这种局面形成的原因及影响世界向多极化发展的因素有哪些?(3)中国在20世纪初和中期的两次世界格局的形成及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别是什么,中国作为世界多极化趋势中的一极,在经济、政治、外交等方面应注意哪些问题。【样题】两次世界大战后的政治格局怎样?其格局是

18、怎样被打破的?当今的政治格局走向是怎样的?我国在新的政治格局中的地位和应对策略是什么?【解析】第一问要求准确划分出“格局”,不仅要答出两个格局,而且应阐述其特点和概况;第二问要用史实说明格局被打破的概况,要从原因及过程两方面进行分析;第三问要认清当今世界格局的走向即趋势;第四问要求回答我国在新格局中的地位及应对策略,要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进行阐述。【答案】(1)一战后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英法操纵国联。二战后形成雅尔塔体系,以冷战为特征,美苏对峙形成两极格局。(2)打破的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由于它内部隐含着许多矛盾,潜伏着深刻的危机,尤其是对战败国的掠夺性惩罚,为其日后复仇埋下

19、了仇恨的种子。一战后资本主义发展不平衡,19291933年世界经济危机激化了矛盾,导致了亚欧战争策源地的形成,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德国突袭波兰,标志着该体系被打破。雅尔塔体系是由于美苏争霸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的国力,终于导致了苏东剧变、两极格局解体。而第三世界的崛起、日本和欧共体的发展也动摇了美国的霸主地位。(3)政治走向:近期是一超多强,而其朝着多极化趋势发展。(4)我国的地位:随着综合国力的增强,中国成为一超多强中的重要力量,在新的世界格局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必将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策略:实施改革开放,立足经济发展,增强综合国力。变式预测史学界普遍认为:东欧剧变、苏联和华沙条约组织解

20、体后,旧格局已打破,新格局尚未形成,世界处在新旧格局交替的过渡时期。这个时期有四个特点:和平过渡、动荡过渡、竞争过渡和长期过渡。就你所掌握的历史知识,分析为什么说这次过渡具有“和平过渡”和“长期过渡”的特点。【答案】(1)“和平过渡”特点:与以前格局相比,这次世界格局变动不是世界大战的结果。一战和二战结束后产生的世界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和雅尔塔体系,都是经过战胜国中大国的幕后密谋,通过一系列国际会议的讨价还价,签订有关条约,把战胜国意志强加给战败国,实现格局转换的。而这次新旧格局过渡,是经过长期“冷战”较量引起的。苏联解体,尽管西方国家施加了种种压力和影响,但它终究是通过国内各种政治力量的

21、斗争、妥协来实现的。因此,以和平方式改变格局是最根本特点。(2)“长期过渡”特点:新格局难以在短时间内形成。第一,这次格局过渡是以和平方式进行的,新格局终归要通过世界主要力量之间长期较量、斗争、妥协才能实现,这就决定了新旧格局的交替必然是一个渐变演化、曲折反复的过程。第二,两极格局瓦解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会轻易退出历史舞台,建立新格局的过程必然是新旧势力反复较量的过程。1(2009广东单科25)约瑟夫奈教授2002年指出,当今国际力量的分布有如一盘三维空间的国际象棋:顶部的军事力量大致是单极的,中部的经济力量是多极的,底部包括众多的国家和非国家行为体(恐怖分子、黑客等),力量非常分散。下列

22、表述同奈教授的看法一致的是()A同苏联时期相比,俄罗斯的经济实力下降,军事实力并未削弱B冷战结束后,美国的军事和经济实力都保持着异常明显优势C从某些维度看,“单极世界”和“多极世界”都是比较准确的说法D国际力量分布十分复杂,可以说世界多极化的格局已接近形成【解析】材料信息表明,奈教授认为从军事上讲是美国单极世界,从经济上看是多极世界,说明C项是正确的;“冷战”结束后,俄罗斯无论是经济实力还是军事实力都严重衰弱,故A项错误;“冷战”结束后,美国经济上并无明显优势,欧共体、日本等都对美国形成经济上的挑战,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格局尚未形成,故D项错误。【答案】C2(2009全国23)拉尔夫达伦道夫

23、在1998年写道,20世纪“在相当大程度上为各种分裂所主宰,导致热战冷战不断,但20世纪同时也是一体化的起源”;全球化开始“主导人们的生活、想像和恐惧”,人们不得不“从全球的角度去思考,以回应这一日益全球化的现实”。达伦道夫在这里强调的是,20世纪()A全球剧变令人忧虑B国家之间对抗激烈C世界联系日益密切 D民族矛盾逐渐缓和【解析】本题考查完整准确解读材料的能力。通读材料,可知材料的中心是全球化的问题。A、B两项没有体现全球化的本质含义,D项表述次要且与材料无关。只有C项准确而完整地概括了材料的全部意思。【答案】C3(2009江苏单科20)近年来,随着全球化的发展,一股反全球化的浪潮滚滚而来。

24、这主要是因为全球化导致了()全球环境的恶化南北差距的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就业机会的减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A BC D【解析】全球化是发达国家主导的,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新一轮的扩张,对于发展中国家而言,处于不利的地位,会导致全球环境的恶化、南北差距进一步拉大、发达国家就业机会减少、发达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掠夺,故均正确。【答案】D4(2009宁夏文综34)1991年欧洲联盟条约、1992年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和1993年哥本哈根协议的签订表明,欧洲共同体将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欧洲联盟。欧盟的建立有利于构建()A区域统一的世界 B多元并存的世界C欧美协作的世界 D欧

25、俄均衡的世界【解析】欧共体由最先的区域经济组织发展为一个拥有共同的货币、外交和安全政策与防务的联盟,说明欧盟意在建立一个多样化并存的世界,B项符合题意。欧共体的建立本身就是一个区域统一的组织,排除A项;欧盟的建立没有美国的参与,排除C项;D项说法错误。【答案】B5(2008广东文科基础36)如果我们把经济全球化看作是一个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经济联系加强的过程,那么下列论断正确的是()A经济全球化是自新航路开辟以来就存在的现象B经济全球化给各国带来了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C二战后两大阵营的建立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D各国之间人口迁移的增多不是经济全球化的标志【解析】自从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

26、就一步步地加强,从而开始了经济的全球化进程,B项中的“同样的经济发展结果”显然是错误的,而C项中的“大大加速了经济全球化”是在“冷战”结束之后,至于人口迁移的增多也应该是经济全球化的表现之一。【答案】A 请同学们认真完成课后强化作业一、中苏社会主义建设成败原因的比较及启示1原因:(1)经济上:苏联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经济发展速度越来越慢,经济衰退,无法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引起人们对社会主义的怀疑;中国自“文化大革命”以后,经过拨乱反正与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社会主义建设成就举世瞩目,城乡人民生活向全面小康过渡,使人民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2)理论上:苏联长期脱离实际,不顾

27、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相对稳定的形势,继续坚持资本主义将在20世纪灭亡的论点。由于坚持教条主义观点,自然对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新问题谈不上进行客观的、实事求是的研究,更谈不上对外开放和借鉴学习资本主义的长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形成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形成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理论,并认真研究国情,借鉴资本主义的长处,注意研究资本主义新变化、新问题。(3)实践上:苏联从赫鲁晓夫到勃列日涅夫直至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均未突破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桎梏,因而成效有限,加上极力对外扩张及与美国争霸的军备竞赛,都极大地消耗了苏联的国力;中国的

28、改革则彻底打破了旧的经济体制,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对外则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持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集中精力进行国内经济建设。(4)思想建设上:苏联不能抵制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和平演变”,没有在意识形态领域进行有效的反渗透。后来,戈尔巴乔夫的“新思维”宣扬“民主的社会主义”,使改革偏离了社会主义方向。中国在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时刻警惕和反击西方的“和平演变”。邓小平强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十三届四中全会又清算了自由化思想,拨正了社会主义航向。2启示:(1)建设社会主义要依据本国国情,坚持实事求是,理论联系实际,切忌教条主义,必须根据生产力的发展不断调整

29、生产关系。(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只有加速社会主义建设,改善人民生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才能从根本上巩固社会主义制度。(3)要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警惕西方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二、经济全球化中的价值冲突经济全球化是世界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尽管各国各地区之间在经济上的联系和依存日益密切,但它们之间的经济实力相差很大。同时,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对各个民族和地域的文化产生巨大的冲击,在相当程度上改变它们原有的面貌,但不同民族的各自特点包括文化差异依然存在。因此,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价值冲突。从世界性和民族性的关系看,经济全球化进程中价值冲突主要表现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

30、方面。下面就这几个方面作一简单分析。第一,经济价值的冲突。经济全球化实质是资本在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的扩张,它是一把双刃剑,既为发展中国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又使发展中国家面临着挑战。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展中国家通过吸收外资、引进先进技术、更新产业结构,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而发达国家通过在发展中国家拓展新的市场,利用当地廉价的人力资源和丰富的自然资源来降低生产成本,缓解了自身面临的生产相对过剩和国内需求相对不足的矛盾。在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之间,虽然存在着这种互利互补的一面,但也存在着经济利益尖锐冲突的一面。强势国家与弱势国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收益不均现象十分严重。据联合国有关统计资料,富国

31、和穷国的人均收入比例,从1960年的301,到1990年发展为601,现在更扩大到801。发达国家经常损害发展中国家利益以保证自己的最大利益。据绿色和平组织的报告,发达国家以每年5000万吨的规模向发展中国家转移有毒或危险的废物,把发展中国家变成自己的“垃圾场”。联合国有关机构统计,世界上绝大部分污染是发达国家造成的,20多个发达国家生产了占世界95%的有毒垃圾。这些“污染转移”严重影响了发展中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另外,资本的全球性流动,加剧了各民族之间的竞争。民族利益同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空间联系在一起,而世界的资源和空间有限,这势必引起民族利益的冲突。市场竞争是残酷的,弱小或落后的民族在其经济发

32、展中必然要受到严峻的挑战。幻想经济全球化会带来资源的合理配置而放弃自我保护,只能导致毁灭性的灾难。若不利用经济全球化带来的先进科学技术和管理经验,迅速发展本国经济,增强竞争能力,就会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再度落伍。第二,政治价值冲突。经济全球化进程中的经济利益冲突决定了政治利益的冲突。这主要通过两个方面表现出来。其一,资本的扩张导致政治的扩张。少数发达国家为了实现资本在全球范围内的自由流动和最大限度地拓展世界市场、攫取别国的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必然要在国际舞台上充当霸主。由少数经济和政治大国挑起、操纵或发起的名为捍卫“人权”或“道义”的国际争端、侵略战争闹得全球不得安宁。许多发展中国家为了维护本国

33、或民族利益,对霸权主义发出了“不”的抗议。其二,经济全球化对国家主权原则产生了冲击。高科技手段、市场经济和资本扩展超越了国家的疆界,超越了民族相互隔离的界限、个性、差异,增强了世界的统一性、整体性。与此同时,民族国家原有的稳固地位受到挑战,跨国活动和跨国主体的急剧增加,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国家主权和领土范畴。一些西方学者鼓吹“国家主权过时论”,为少数发达国家干涉别国内政、践踏别国主权提供辩护。事实证明,如果不尊重别国主权或不注意保护自己国家的主权,就会给别国或本国利益带来危害。 第三,文化价值冲突。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资本的全球性流动为文化广泛而迅速地传播提供了载体,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但是,经济全球化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