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作诗填词100讲-综合2_第1页
#1.作诗填词100讲-综合2_第2页
#1.作诗填词100讲-综合2_第3页
#1.作诗填词100讲-综合2_第4页
#1.作诗填词100讲-综合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七单元 作诗填词 100 讲一、综合(共 31 讲 42 题)动笔前多准备韵脚 格律诗(词)是要通篇押韵的,为了扩展写作思路,使写作面更 加广阔,最好是统筹安排。写作前,准备几个韵脚,这样可能使自己 的思考余地更大,这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创作思路多样化说到家,写诗填词是“借题发挥” ,借题抒情。因此,一是要理 顺思路,避免“共性感情浅层次” ,流露出来的是自己的真切情感, 抒发的是灵魂深处的东西。二是要及时变通思路。写作时思路被卡, 稍加变通,另辟蹊径就是了。没有必要“一条路走到黑” ,“不撞南墙 不回头”。要知道“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换一条思考的路子, 就可以“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

2、花明又一村 ”。这一点对初学者是一 个非常好的方法。注释:1.题破山寺后禅院 是唐代诗人常建的一首题壁诗。 此诗抒写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 以凝炼简洁的笔触描写了一个景物独特、 幽深寂静的境界, 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 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 强,艺术上相当完整,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原诗: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解词: 破山寺:又名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 宅所建。 清晨:早晨。入:进入。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

3、刚升起的太阳。照:照耀。高林:高树之林。 竹径:一作“曲径”, 又作“一径。”通:一作“遇”。 幽:幽静。 禅房:僧人居住修行的地方。 悦: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高兴。 潭影空人心:清澈潭水中的倒影。空:形作动,此处为使动用法,使空。此句 意思是,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万籁( l i )此俱寂:各种声音。籁,从孔穴里发出的声音,这里指自然界的一切声 音。此:在此。即在后禅院。都:一作“俱” 。 但余钟磬音:但余,只留下,一作“惟余” ,又作“唯闻。”钟磬( qng ):佛寺中召集众 僧的打击乐器。磬,古代用玉、石或金属制成的打击乐器。释文:清晨, 我走进这座古老的寺院,

4、旭日初升,映照着山上的树林。竹林掩映着的小路通向 幽密深邃之处, 禅房前后的草木繁茂花朵缤纷。 山光明媚使飞鸟更加欢悦, 潭水清澈也令人 爽神净心。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悠远声音。2. 游山西村 是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是作者少有的基调比较明快的佳作之一。这首抒写江南农村日常生活的诗篇, 题材比较普通, 不同的是立意新巧, 手法 白描,不用辞藻涂抹,而自然成趣。原诗: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解词: 腊酒浑:腊月里酿造的酒,称为腊酒;浑,浑浊。酒以清为贵。 足

5、鸡豚( t n ):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足:足够,丰盛。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 柳暗花明: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释文:不要笑话农家的酒浑,丰收之年有丰足的佳肴款待客人。 一重重山,又一道道水, 疑惑 无路可行间,忽见绿柳繁茂荫浓,鲜花娇艳明丽,一个村庄出现在眼前。你吹着箫,我击着 鼓,结队喜庆,春社祭日已临近,布衣素冠,简朴的古风依旧保存。 从今日起,如果可以 乘着月光闲游,我这白发老翁也要随夜乘兴,拄着拐杖,敲开农家朋友的柴门。警句有警策动人的效果 诗词贵在警句,重在通灵;贵在情真,神在清纯。警句能体现出 诗人高度的生活洞察能力和艺术概括能力。一首

6、诗 (词) 里,警句一 出,全篇皆活。含蓄深沉的警句有石破天惊的作用。如:“谁念我,今无裳。 身是客,愁为乡。”寿楼春寻春服感念 ; “问世间,愁在何处?不离淡烟衰草” 玲珑四犯京口寄所思 ; “双眉最现愁深浅,隔雨春山两点” 杏花天古城官道花如霰 ; 注释: 史达祖( 1163 1220 ),字邦卿,号梅溪。汴梁( 河南省开封市 )人。南宋后期著名词人。曾为南宋权相韩 侂(tu 寄托,依托 )胄亲信堂吏,韩 侂 胄北伐失败被诛后受到牵连,黥( qng 古代在人脸上刺字并涂墨之刑,如秦 末汉初之际大将英布后被称作黥布 )刑流放,死于贫困中。其词以咏物工巧 著称,和周( 邦彦)、姜( 夔)相提并

7、论。有梅溪词传世。寿楼春 是史达祖为亡妻作的一首悼亡词。 这首词写在史妻去世之后的隔年春天, 词人锥心泣血的深痛已渐渐平复, 却始终忘不了 昔年曾有的欢欣温暖, “谁念我,今无裳?”可见妻子去世之后,他 便一直处于孤独当中。 “身是客,愁为乡” 。妻子去世,家已不是家, 身居客舍,以愁为伴,归宿处充满哀愁。合理引用典故典故引用恰当, 显得作品优雅、 幽深、婉转、深沉、庄重、含蓄、 令人回味。但要注意三点,一是“忌用僻典” 。清代大文人袁枚随 园诗话中说:“用典如水中着盐,但知盐味,不见盐质。用偏典如 请生客入座,必须先问名探姓,令人生厌。 ”二是尽量少用。三是尽 可能不用在一句的首位。可在第三

8、字后用,还可以拆开用。如: “黄 钟大吕”,可以拆开作对仗句用。注释:袁枚:(1716 1797 ),清代著名诗人、 文学评论家、散文家。 字子才, 号简斋,晚年自号仓山居士、随园主人、随园老人。钱塘( 浙江省杭州市 ) 人。乾隆四年进士,历任溧水、江宁等县知县,有政绩,四十岁即告归。在 江宁小仓山下筑筑随园,吟咏其中。广收诗弟子,女弟子尤众。袁枚是乾嘉 时期代表诗人之一,和赵翼、蒋士铨合称“乾隆三大家” 。附:赵翼:(1727 1814.1.10 )清代文学家、史学家。字云崧,一字 耘崧,号瓯北,又号裘萼,晚号三半老人,汉族,江苏阳湖( 江苏省常州市 ) 人。乾隆二十六年进士。殿试拟第一,清

9、高宗( 乾隆 )以清入关百年来陕西 未有状元,因取第三,卷互易,是年状元即王杰王文端也。王文端: 陕西韩城人王杰,字伟人,号惺园,谥文端。蒋士铨:(1725 1784 ),清代戏曲家,文学家。字心馀、苕生,号藏 园,又号清容居士,晚号定甫。铅山( 江西省上饶市铅 qi n 山县 )人。先世 姓钱,居湖州府长兴县( 浙江省湖州市长兴县 )九里泷庵画溪头。明末甲申 ( 1644 ,李自成进北京 ),祖父钱承荣 9 岁,因避兵乱和家人失散,随人辗转 流落铅山县永平镇,为邑长蒋某收为子嗣,从此宗蒋氏。乾隆二十二年进士。 精通戏曲,工诗古文。写诗自称 15 岁学李商隐, 19 岁改学杜甫、韩愈, 40

10、岁兼学苏轼、黄庭坚, 50 岁以后“不依傍古人,而为我之诗矣” (忠雅堂文集 卷二 )。他的诗总的来说写得笔力坚劲。王昶蒲褐山房诗话评论说:“诸体皆工,然古诗胜于近体,七言尤胜于五言,苍苍莽莽,不主故常。 ”常用赋、比、兴 赋、比、兴是诗词创作中常用的三种表现手法,而且又常常互相 结合运用,赋中有比兴,比兴中有赋。这样能使诗词的形式更生动灵 活、内容更丰富多彩,使得作品更有气势,描写更有力度,更能提高 诗词的艺术品位,增强诗词的艺术感染力。赋,是直言铺叙。直描其状、直写人物、直叙事情、直绘景物、 直抒胸臆。 盛唐李白的七绝 ?望天门山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

11、日边来。简介望天门山,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一首七言绝句。描写诗人舟行江中顺流而下, 远望天门山的情景。 天门山为今安徽省芜湖市的东 梁山和和县的西梁山的总称。解词天门山:位于安徽省和县和芜湖市长江两岸,在江北的叫西梁山,在江南的叫东梁山。两山隔江对峙,形同天设的门户,所以叫“天门” 。中断:指东西两山之间被水隔开。楚江:即长江。古代长江中游地带属楚国,所以叫楚江。开:劈开,断开。至此:意为东流的江水在这转向北流。回:转变方向,改变方向。两岸青山:指博望山和梁山。日边来:指孤舟从天水相接处的远方驶来,好像来自天边。出:突出,出现释文高高天门被长江之水拦腰劈开,碧绿的江水东流到此回旋澎湃。两岸的青山

12、相对耸立巍峨险峻,一叶孤舟从天地之间慢慢飘来。赏析前两句用直言铺叙的方法, 描写天门山的雄奇壮观和江水浩荡奔 流的气势。第一句“天门中断楚江开” ,着重写出浩荡东流的楚江冲破天门 奔腾而去的壮阔气势。第二句“碧水东流至此回” ,又反过来着重写夹江对峙的天门山对汹涌奔腾的楚江的约束力和反作用“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这两句是一个不可分割 的整体。上句写望中所见天门两山的雄姿,下句则点醒“望”的立脚 点和表现诗人的淋漓兴会。比,是以一物比一事。 用明喻、暗喻、借喻叙事, 用意常在言外, 意虽切却浅,意虽浅味却长。 中唐元稹的七绝离思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

13、道半缘君。简介此诗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 诗人运用“索物以托情” 的比兴手法, 以精警的词句, 赞美了夫妻之间的恩爱, 表达了对韦丛的忠贞和怀念 之情。解词曾经:曾经到临。经:经临,经过。难为:这里指“不足为顾”“不值得一观”的意思。除却:除了,离开。这句意思为:相形之下,除了巫山,别处的云便不称其为云。 此句和前句均暗喻自己曾经接触过的一段恋情。取次:草草,仓促,随意。这里是“匆匆经过” “仓促经过”或“漫不经心地路过”的样子。 不应解释为“按次序走过”。例:宋陆游秋暑夜兴诗: “呼童持烛开藤纸,一首清诗取次成。 元朱庭玉青杏子 ?送别曲:“肠断处,取次作别离。”花丛:这里并非指自然界的花丛,

14、乃借喻美貌女子众多的地方,暗指青楼妓馆。半缘:此指“一半是因为修道:指修炼道家之术。此处阐明的是修道之人讲究清心寡欲。君:此指曾经心仪的恋人。释文曾经到临过沧海, 别处的水就不足为顾;若除了巫山, 别处的云 便不称其为云。仓促地由花丛中走过,懒得回头顾盼;这缘由,一半 是因为修道人的清心寡欲,一半是因为曾经拥有过的你。 赏析首二句“曾经沧海难为水, 除却巫山不是云”,是从孟子 ?尽心 篇“观于海者难为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变化而来的。两处用 比相近,但孟子是明喻,以“观于海”比喻“游于圣人之门” , 喻意显明;而这两句则是暗喻,喻意并不明显。沧海无比深广,因而 使别处的水相形见绌。巫山有朝

15、云峰,下临长江,云蒸霞蔚。据宋玉 高唐赋序说,其云为神女所化, 上属于天,下入于渊,茂如松榯, 美若娇姬。因而,相形之下,别处的云就黯然失色了。 “沧海”、“巫 山”,是世间至大至美的形象,诗人引以为喻,从字面上看是说经历 过“沧海”、“巫山”,对别处的水和云就难以看上眼了,实则是用来 隐喻他们夫妻之间的感情有如沧海之水和巫山之云, 其深广和美好是 世间无和伦比的,因而除爱妻之外,再没有能使自己动情的女子了。兴,是托物起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兴起发端,借作 引起。虽没有直接明显联系,却用来引起下文。诗经国风周南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释文雎鸠关关在歌唱,在那河中沙洲

16、上。文静美好的少女,小伙理想 的伴侣。赏析这首诗是诗经的首篇,主要表现手法是“兴” 。表现了一个男子 在河边遇到一个采摘荇菜的姑娘, 并为姑娘的勤劳、 美貌和娴静而动 心,随之引起了强烈的爱慕之情, 在梦里也会梦见那位姑娘的一系列 追求过程。诗经国风秦风蒹葭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释文河畔芦苇碧色苍苍,那是白露凝结成霜。我那日思夜想的人啊,她就在河岸一方。赏析首二句以蒹葭起兴, 展现一幅河上秋色图。 深秋清晨,秋水森森, 芦苇苍苍,露水盈盈,晶莹似霜。这境界,是在清虚寂寥之中略带凄 凉哀婉色彩,因而对诗中所抒写的执著追求、可望难即的爱情,起到 了很好的气氛渲染和心境烘托作用。

17、比兴和寄托的结合使用用比兴手法, 最能引起读者的联想和想象, 增进诗词意境的深度 和广度。寄托是寄在物上、 托物抒怀、意在言外。 读之令人浮想联翩, 玩味不已。寄托有多种方式,托物言志、借古讽今、指桑骂槐嬉 笑怒骂,皆有寄托。如:中唐刘禹锡的七绝乌衣巷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简介这是刘禹锡寄物咏怀, 感慨藏而不露的名篇。乌衣巷原是六朝(东 吴、东晋、南朝宋、齐、梁、陈)贵族居住的地方,最为繁华。 解词乌衣巷:在今南京市东南,在文德桥南岸,是三国东吴时的禁军驻地。由于当时禁军身着黑色军服,故此地俗语称乌衣巷。东晋时以王导、谢安两大家族,都居住在乌衣巷,

18、 人称其子弟为“乌衣郎”。入唐后,乌衣巷沦为废墟。现为民间工艺品的汇集之地。朱雀桥:今江苏省江宁县,横跨淮河。花:作动词用,即开花的意思。斜: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 xi。王谢:东晋时声望、权势最显赫的王导、谢安两大贵族世家。寻常:普通。释文如今有名的朱雀桥边竟长满野草, 乌衣巷口也不见车马出入, 只 有夕阳斜照在昔日的深墙上。 过去栖息在王、 谢豪门雕梁画栋上的燕 子,现在都飞到普通百姓的房子里去了。赏析- 10 -诗人没有直接描写乌衣巷一带的萧条景象, 只写野草、 夕阳、燕 子,唤起了读者的想象,从侧面暗示了乌衣巷的衰落,而历史兴亡之 感也就在乌衣巷的今昔对比中表达出来, 笔调含蓄蕴

19、藉, 使人读起来 余味无穷。前两句是“比兴法”,后两句是“寄托法”。全诗包含着作者对人 世沧桑变化的感慨, 对现实社会生活的不满和怨愤。 写作特点是婉转 含蓄、意在言外,足以引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写景状物,要“动中见静、静中见动”写景状物, 无非是作者借诗词的艺术形式表情达意。 “动中见静、 静中见动”,会产生别样的体验,形成别样的意境,都是为了抒发作 者对生活的感受、感触、感慨。 唐宋八大家之一、宋代大文学家王安石集句联: 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风定花犹落”,是东晋大族谢家 (谢安、 谢道韫、 谢玄、谢灵运、 谢惠连、 谢朓 )最后子弟谢贞留传于世的唯一诗句。“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0、,是南朝诗人王籍的名篇入若耶 溪中的名句,被后世传为绝唱。若耶溪是浙江绍兴境内的一条名溪, 王籍此诗句, 是他踏访若耶 溪时,感受山中噪和静、 鸣和幽的神笔妙语。 王籍以“蝉噪”衬托“林 静”,用“鸟鸣”显现“山幽” ,动中写静,充满生气,诗中有画,画 中有诗,使独具匠心的文学构思和充满哲理的人生思辨统贯一体。 同 时,在幽深的山林之中,“蝉噪”、“鸟鸣”,可令人从心灵深处感受到- 11 - 大自然的静谧和谐和深远; 鸟语清脆啁啾的音韵和鸣唱, 正是大自然 幽深性格的真实展现。王安石对王籍的名句心存怀想,著有一首钟山即事 : 涧水无声绕竹流,竹西花草弄春柔。 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但

21、王安石之“茅檐相对坐终日,一鸟不鸣山更幽” ,不是脱化之 语,乃王籍“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的翻案诗句。王安石的钟山 和王籍的若耶山不可同日而语,王安石此地“终日处闲” ,王籍彼时 “深山访幽”,一是坐取小情趣,一为探游大深邃,主观意趣和感受 相差甚远。所以,黄庭坚评王安石是“点金成铁” 。其实,以王安石 的智商,未必不知“鸟鸣山更幽”的理趣。北宋沈括在梦溪笔谈 中有言:古人诗有“风定花犹落”一句,素来认为无人能对,王安石 用“鸟鸣山更幽”来对,集句成妙。可见,王安石是知道“鸟鸣山更 幽”的妙处所在的。沈括后来还说,王安石这一集对,比王籍的“蝉 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更工稳有味。王籍原句,上

22、下句只是一个意 思,而王安石集句“风定花犹落,鸟鸣山更幽” ,上句说,风定声静, 然而花朵还在悄然落下, 这是静中尚有动, 在无声的状态中见到落花 的动;下句说,鸟鸣有声,然而鸟的鸣叫声反而衬托出山中越发幽静, 这是动中亦有静,以有声反衬幽静。 盛唐王维的五绝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2 -简介这首诗是王维山水诗中的代表作品之一。解词鸟鸣涧:鸟儿在山中鸣叫。河流名。涧:两山之间的小溪。闲:安静、悠闲,含有人声寂静的意思。桂花:木犀的通称。有的春天开花,有 的秋天开花。花瓣晒干可以食用。空:空寂、空空荡荡。空虚。这时形容山中寂静,无声,好像空无所有。月出:月亮出

23、来。惊:惊动,惊扰。时:时而,偶尔。时鸣:偶尔啼叫。山鸟 :山中的鸟。释文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慢慢凋落, 四处无人,春夜的寂静让山野显得更加空旷。 或许是月光惊动山中栖息的鸟儿, 从山涧处时而传来轻轻的鸣叫声。赏析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的精妙之处在于“动” 、“静” 对比衬托的诗情画意。写春山之夜之静。 “静”被诗人强烈地感受到 了。为什么呢?是由于“山静” ,所以人静。人静缘于心静,所以觉 察到桂花的坠落。动静结合。花落,月升,鸟鸣,这些“动”景,却反衬出春山的幽静。作者 用的是以动衬静的手法,收到“鸟鸣山更幽”的艺术效果。中唐贾岛的名诗题李凝幽居- 13 -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

24、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简介 此诗只是抒写了作者走访友人李凝未遇这样一件寻常小事, 而因 诗人出神入化的语言,变得别具韵致。解词 少( sh o):不多。 池边:一作“池中”。 分野色:山野景色被桥分开。 云根:古人认为“云触石而生”,故称石为云根。这里指石根云气。 幽期:时间非常漫长。负言:指食言,不履行诺言,失信的意思。释文悠闲地住在这里很少有邻居来,杂草丛生的小路通向荒芜小园。 鸟儿自由地栖息在池边的树上,皎洁的月光下僧人正敲着山门。 走过桥去看见原野迷人的景色,云脚在飘动山石也好像在移动。 我暂时离开这里但是还会回来,按约定的日期和朋

25、友一起隐居。赏析诗人以草径、荒园、宿鸟、池树、野色、云根等寻常景物,以及 闲居、敲门、过桥、暂去等寻常行事,道出了人所未道之境界,语言 质朴简练,而又韵味醇厚,体现了贾岛“清真僻苦”的诗风。这首诗- 14 - 以“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一联著称,是历来传诵的名句。月光 皎洁,万籁俱寂,一阵轻微的敲门声,打破了山林的寂静。贾岛用一 个“敲”字来刻画环境之幽静, 响中寓静,有出人意料之胜。 倘用“推” 字,当然没有这样的艺术效果了。以景为主,寓情于景的方法 王国维说:“昔人论诗词,有景语、情语之别。不知一切景语, 皆情语也。”景语的确是情语,但是情在景内须慢慢领略方能得其神 韵。许多诗词通篇以写

26、景为主, 只在开头或在篇末用一两句画龙点睛, 点出情景,使得所写之景都具有感情色彩。元代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 : 胡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 人在天涯。它的妙处在于,不用连接词而一口气罗列了 10 种景物,构成一 幅荒凉寂寞的风景画。但是,这只是说了整个意境的形象性方面。其 实,“断肠人在天涯”一句才把整个意境的主题点了出来,所有的景 物都好像为“断肠人”的心情而设, 所有的景物又都好像是 “断肠人” 的主观感情的反射。 在这里, 主观的情仍然是构成艺术境界的主要因 素。否则,这些自然景物都将缺乏艺术生命力。什么是意象意象是指出现在诗歌之中的用以传达作者情感, 寄寓

27、作者思想的 艺术形象。“意象”是诗的细胞,诗的结构单元; “意象”是主观世界和客- 15 -观世界的结合体,意念和形象的结合体,情和景的结合体。“意”指作者主观方面的思想观念、意识、情感、志趣等。“象”指客观现象,包括景象、物象、幻象等。单纯发一阵哀叹、 一番感慨,是有意无象; 单纯描写秋叶落地的 景观是有象无意。 把哀叹之情和秋叶坠地之景结合起来, 秋叶载着哀 叹,坠地之声如呻吟,很轻也很沉重。枯叶坠地(象)和叹息(作者 之意)两者结合才是“意象” 。诗人有了立意,不直接说出来,先找个“形象大使”代替自己发 言。如离骚,以“美人”、“芳草”作为“象”,来抒发诗人热爱国 家的“意”。写诗要有自

28、己独特的感受, 要有独创、 有个性、有新意、有灵感。 就是说,“意象”除了借用古人的习惯用法,面对客观外界的“象” , 要能够写出自己独特角度的“意” 。熟练地使用“意象”手法。什么是意境“意境”一词就其内涵来说,比“意象”还要丰富得多。 “意境” 除了包括意和境、情和景、 心和物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外,还 包括艺术氛围、精神韵味、言外之意、景外之景、象外之象等因素。 总而言之,“意境”是意和景浑、情景交融、神和物游所构成的艺术 整体。是艺术作品中的思想情趣和具体形象所构成的完美生动的艺术 画面。云南诗词学会会长, 中华诗词学会终身名誉会长张文勋 (笔名秋 云、泥子) 说:“把意境称之为境

29、界,因此,首先要从景和情、意和景 的关系上去探索”- 16 -当然,有关意境中的情和景的关系问题, 把意境仅仅看成是情和 景简单的结合,肯定是不够的。但是,情和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 本的元素, 离开诗人主观的情感和客观的景物, 不可能形成作品的意 境。情和景虽然有在心、在物的区分,一旦形成作品中的意境,两者 就有机地融合在了一起。“意境”,王夫之是这样说的, “景者情之景,情者景之情” 。是 对意境中的情、景关系的最好注解。注释:王夫之 (1619 1692 ),字而农,号姜斋,衡州府城南王衙坪(湖南省衡阳市雁峰区 )人。世界上最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史学家、文学家、 美学家之一,湖湘文化的

30、精神源头,和黑格尔并称东西方哲学双子星座、中 国朴素唯物主义思想的集大成者、启蒙主义思想的先导者,和黄宗羲、顾炎 武并称为明末清初的三大思想家。晚年居南岳衡山下的石船山著书立说,故 世称其为“船山先生”。晚清重臣曾国藩、近代湖湘文化的代表人物毛泽东、谭 嗣同等皆深受船山思想之熏陶。王夫之一生主张经世致用的思想,坚决反对 程朱理学, 驳斥了程朱理学以理为本的观点, 批判了宋明理学的“理在气先”、“理 在事先”,即精神先于物质存在的唯心论,否认了离开物质运动而独立存在的 客体精神理。明确地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气本论。提出“理即气之理,而后 天为理之义始成”。意象结合巧妙构思诗词的表现技巧、 风趣之笔、

31、 意象之美, 不但使用于语言、 状貌、抒情上,还妙用在构思上。- 17 -绝句篇幅短小, 要做到情韵悠长, 意境深邃,除了讲究炼字炼句炼意外,更要求构思的巧妙。初唐张旭七绝桃花溪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简介这首诗是张旭看到了美丽的景色以后, 想起了陶渊明的 桃花源 记而写的。表达了对桃花源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通过描写 桃花溪幽美的景色和作者对渔人的询问, 抒写一种向往世外桃源, 追 求美好生活的心情。解词 桃花溪:水名,在湖南省桃源县桃源山下。 飞桥:高桥。 石矶:水中积石或水边突出的岩石、石堆。渔船:源自陶渊明桃花源记中语句。 尽日:整天,整日。

32、 洞:指桃花源记中武陵渔人找到的洞口。释文隐隐约约地看到一座石桥,被隔断在云烟中;在石矶的西边,询 问渔夫;桃花日日夜夜随着溪水流淌;桃花源的洞口,在清清的溪水 的哪一边呢?赏析这首诗构思婉转、思绪曲美,意境雅致,就像一幅美丽的图画。- 18 -曾有人称赞这首诗“四句诗抵得上一篇 桃花源记”。这话虽然过誉, 但也有一定的道理。“隐隐飞桥隔野烟” ,起笔写远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 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 空里飞腾。这境界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石矶西畔问渔船” ,一个“问”字,诗人也自入画图之中了, 使读者从这幅山水画中,既见山水之容

33、光,又见人物之情态。 “问渔 船”三字,逼真地表现出这种心驰神往的情态。三、四句,是问讯渔人的话:但见一片片桃花瓣随着清澈的溪水 不断漂出,却不知那理想的世外桃源洞在清溪的什么地方呢?这里, 桃源洞的美妙景色, 是从问话中虚写的, 诗人急切向往而又感到渺茫 难求的心情,也是从问话中委婉含蓄地透露出来的。张旭的代表作还有五绝清溪泛舟 ,名句“ 旅人倚征棹,薄 暮起劳歌。笑揽清溪月,清辉不厌多 ”。注释:张旭 ( 675 750),字伯高,一字季明,唐朝吴( 江苏省苏州市 )人。母亲陆氏为初唐书法家陆柬之的侄女,即虞世南的外孙女。张旭为人洒脱不羁,豁达大度,卓尔不群,才华横溢,学识渊博。和李白、贺

34、知章相友善, 杜甫将他三人列入“饮中八仙” 。张旭是一位极有个性的草书大家,因他常喝得大醉,就呼叫狂走,然后落笔成书,甚至以头发蘸墨书写, 故又有“张颠”的雅称。后来怀素继承和发展了他的笔法,也以草书得名, 并称“颠张醉素”。 张旭的书法,始化于张芝、二王(王羲之、王献之 )一- 19 -路,以草书成就最高,史称“草圣”。他自己以继承“二王”传统为自豪,字字有法,另一方面又效法张芝草书之艺,创造出潇洒磊落,变幻莫测的 狂草来,其状惊世骇俗。颜真卿曾两度辞官向他请教笔法。张旭是一位 纯粹的艺术家,他把满腔情感倾注在点画之间,旁若无人,如醉如痴, 如癫如狂。韩愈在送高闲上人序中赞之:喜怒、窘穷、忧

35、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 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 日月列星、风雨水火、雷霆霹雳、歌舞战斗、天地事物之变,可喜可愕, 一寓于书,故 (张) 旭之书,变动犹鬼神,不可端倪,以此终其身而名 后世。这是一位真正的艺术家对艺术的执着的真实写照。 他的字奔放豪逸, 笔画连绵不断,有着飞檐走壁之险。草书之美其实就在于信手即来,一 气呵成,给人以痛快淋漓之感。传说张旭每当灵感到来,就把宣纸铺在 地上,用长发作毛笔,直书狂草,犹如醉酒当歌,洒脱自在。在他的狂 草书法作品中,精到的笔法对书法形式和点线运动节律的控制力表现出 了高度的艺术境界。是以气魄和

36、灵性创造了草书艺术的完美韵致。难怪 后人论及唐人书法,对 欧(阳询) 、虞(世南) 、褚(遂良)、颜 (真卿)、 柳(公权) 、素(怀素)等均有褒贬,唯独对张旭无不赞叹不已,这是艺 术史上绝无仅有的。他被后人尊称为“草圣” 。熊秉明 在中国书法理论体系 中说:“张旭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人物。他创造的狂草是向自由表现方向发展的一个极限。若更 自由,文字将不可辨读,书法也就成了抽象点泼的绘画了。 ”唐文宗(李昂)曾下诏,以李白诗歌、裴旻 剑术、张旭草书为“三绝”。 张- 20 -旭还工诗,善七绝,和贺知章、张若虚、包融号称“吴中四士”熊秉明 ( 1922 2002 ),云南人,生于南京,著

37、名法籍华人艺术家、哲学家,中国数学家熊庆来之子。熊秉明集哲学、文学、绘画、雕塑、 书法之修养于一身, 旅居法国 50 年, 无论对人生哲学的体悟还是对艺术 创作的实践,都贯穿东西,融合了中国的人文精神。 1985 年出版中国 书法理论体系 (香港商务) 。张旭作为盛唐的一位七绝名家, 是很善于构思的。 这首诗从远到 近,正面写来,然后用问讯的方式运实入虚, 构思布局相当新颖巧妙。 作者的笔触又轻快洒脱, 对景物不作繁琐的描写, 不敷设明艳鲜丽的 色彩,对桃花源记的意境也运用得空灵自然、蕴藉不觉,从而创 造了一个饶有画意、充满情趣的幽深境界。以情为主,真切感人国学大师王国维说, “境非独谓景物也

38、。喜、怒、哀、乐,亦人 心中之一境界”。无论写景为主还是抒情为主,都能构成深远、优美、 鲜明的意境。写景抒情贵在“真”字,感情是诗的生命,真挚的感情 才能使诗具有感人的力量。中国诗歌史上有大量的抒情诗, 虽然不是同时写景, 却具有深远 的意境,以特有的艺术力量感染读者。南宋陆游的七绝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虽然只有短短四句, 却高度凝聚了诗人的爱国主义感情。 全诗没- 21 - 有一句托物写景之词,都是感情的直接倾诉。关键就是要有人,感情是具体的,感情本身就具有强烈的形象感染力。所以直接抒情,也能 表现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艺术形象,构成生动感人

39、的境界。元代杂剧作家白朴天净沙秋 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也一连串罗列了十二种自然景物, 也构成了一幅荒凉萧瑟的风景 图,但这些景物的描绘,缺乏感人的意境,关键在于意境中没有人, 也就是没有动人心弦的感情。 只有景而没有情,只有“象”而没有“意”, 当然也就没有意境了。并不是说全部写景就一定不能形成意境, 不少名作全写景, 意趣 盎然仍然表现出优美的意境。元代杂剧作家马致远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释文天色昏黄,一群乌鸦落在枯藤缠绕的老树上,发出凄厉的哀鸣。 小桥下流水哗哗作响,小桥边庄户人家炊烟袅袅

40、。路口上一匹瘦马,顶着西风艰难地前行。夕阳渐渐地失去了光泽,从西边落下。凄凉的夜色里,唯有孤独伤心的游子漂泊在远方的路上。 这首小令很短,一共只有五句 28 个字,全曲无一秋字,但一、- 22 - 以景托情, 寓情于景,在景情的交融中构成一种凄凉悲苦的意境。 二、 使用众多密集的意象来表达作者的羁旅之苦和悲秋之恨, 使作品充满 浓郁的诗情。天净沙秋思是“并列式意象组合” ,全曲十个意象,前九 个自然地分为三组。第一组是由下及上的排列,藤缠树,树上落鸦; 第二组是由近及远的排列,桥、桥下水、水边住家;第三组是由远而 近的排列,古驿道、道上西风瘦马。最后一个意象“夕阳西下” ,是 全曲的大背景,将

41、前九个意象全部统摄起来,造成一时多空的场面。 让天涯游子骑一匹瘦马出现在一派凄凉的背景上, 从中透出令人哀愁 的情调,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 倦于漂泊的凄 苦愁楚之情。情和理的关系 诗是情的外化物,情是诗的灵魂,无理不成诗。 写诗的过程是抓住在生活中获取感觉时的心灵触发,选择素材、 酝酿感情、体现主题、建构意象的过程,是感性和理性的矛盾统一的 运动过程。“唯理而诗”者,也有能够成为千古名篇。尤其是绝句、小令, 篇幅极小却压缩饱满的感情,往往更多出现“理”句,很容易被误解 为“情”诗和“理”诗完全是两码事。其实,道理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感情也是实践的心理反应。 一般来说,“情

42、”的产生往往先于“理”,并且贯穿在实践的始终。“情” 的发展、积累、升华、浓缩便形成“理” 。- 23 -“情”诗固然感人心脾、动人心弦、撼人心魄,而“理”诗的感 情境界有如“哀极而无泪” 、“忿极而无言”,比之浅情、矫情、滥情 之作,反而更加隽永、深刻,更加启迪思索、激荡心胸、发人深省。使无情之物变得有情在诗词创作中,诗人把人的思想感情、人格品性转移到景物上, 使无情者变得既有人情、人性、也有人意;或者,把无生命的静止不 动之物写成具有生命力的活物。北宋苏东坡的新城道中 (二首其一)东风知我欲山行,吹断檐间积雨声。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野桃含笑竹篱短,溪柳自摇沙水清。西崦人家应最乐

43、,煮芹烧笋饷春耕。解词新城:宋代杭州的一个属县,在今浙江省富阳县。东风:春风。吹断檐间积雨声:吹停了屋外下了很久的雨。积雨,连绵不断、下了很久的雨。絮帽:丝绵帽子。铜钲:古代一种铜制的乐器,又名丁宁,形状像钟,打击发声。西崦:本是山名,即崦嵫山,在今甘肃天水西境,这里泛指山。西崦,意思是西山地区。饷:用食物款待别人。在诗人的眼里,东风、晴云、初日、野桃、溪水等景物,都好像- 24 - 是有情之物,懂得人意。北宋林逋的长相思吴山青,越山青,两岸青山相送迎,争忍有离情?行人坐船离去, 一程又一程,两岸青青山色在迎接着离人,但它 们却不知道这对情人内心的离别之情。青山本来无情, 当然不会起而迎送。但

44、是在离人眼中,钱江两岸 的吴山、越山,却好似有情,都来送迎。明代高僧圆信的天目山帘卷春风啼晓鸦,闲情无过是吾家。青山个个伸头看,看我庵中吃苦茶。 高僧隐居山中,不和人往,寂寞之中,以山为友,把青山当作有 情之物来对待。 青山怎么会伸头?当然是诗人的想象, 赋无情之物以 人的性格,变得有情,给寂寞生活带来乐趣。注释:圆信(15711647 ),号雪庭、雪峤、语风老人,世称云门圆信,浙江 鄞县人,明朝临济宗高僧。 29 岁出家,拜江苏秦望山普济寺妙祯为师,后参 拜云栖 袾宏和幻有正传。明万历四十三年( 1615 ),为千指庵住持,后在庐山 开先寺、浙江东塔寺住持佛事。创云门宗,晚年住浙江云门寺。清

45、顺治四年 圆寂,著作有雪峤圆信禅师语录 。根据主题找好角度写诗前,选好主题,根据主题找一个合适的切入点 (角度)。这个 角度可以以小见大,可以以低见高,可以以窄见宽,可以以景见情,- 25 - 可以以物见人但是要新颖,要有创意。要有想象力想象是创作的翅膀, 没有丰富的想象力就不可能创作出意境优美 的诗词作品。艺术想象力可以“接千载”可以“通万里” ,不受时间、 空间的限制。诗词意境的妙处犹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 ,可望而 不可即。只有凭艺术想象力, 才能使意境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和 引人入胜的艺术魅力。浪漫主义诗人李贺在诗中的大胆幻想尤为突出,赋予神仙鬼怪、 自然现象以神奇的瑰丽色彩,构成

46、象征性的意境。李诗最大的特色,就是想象丰富奇特、语言瑰丽奇峭。梦天老兔寒蟾泣天色(2),云楼半开壁斜白(3)玉轮轧露湿团光(4),鸾佩相逢桂香陌(5)黄尘清水三山下(6),更变千年如走马。遥望齐州九点烟(7),一泓海水杯中泻(8)简介在这首诗中,诗人梦中上天,下望人间,也许是有过这种梦境, 也许纯然是浪漫主义的构想。解词(1)梦天:梦游天上。( 2)老兔寒蟾:神话传说中住在月宫里的动物。屈原天问中曾提到月中有兔。淮南子览冥训中有后羿的妻子 姮 娥偷吃神药,飞入月宫变成蟾的故事。汉乐府董逃行- 26 -中的“白兔捣药长跪虾蟆丸”,说的就是月中的白兔和蟾蜍。此句是说在一个幽冷的月夜,阴 云四合,空

47、中飘洒下阵阵寒雨,就像兔和蟾在哭泣。(3)云楼句:忽然云层变幻,月亮的清白色的光斜穿过云隙,把云层映照得像海市蜃 楼一样。( 4 )玉轮句:月亮带着光晕, 像被露水打湿了似的。( 5)鸾佩:雕刻着鸾凤的玉佩,此代指仙女。桂香陌酉阳杂俎卷一:“旧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异书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斫之,树创随合。 ”此句是诗人想象自己在 月宫中桂花飘香的路上遇到了仙女。(6)三山:指海上的三座神山蓬莱、方丈、瀛洲。这里却指东海上的三座山。( 7)齐州:中州,即中国。 尚书禹贡言中国有九州。这两句说在月宫俯瞰中国, 九州小得就像九个模糊的小点,而大海小得就像一杯水。( 8 )泓:量词,指清水一道或

48、一片释文月光斜照,半开的云楼粉壁惨桂花巷陌欣逢那身带鸾佩的仙世间千年变幻无常犹如急奔骏那一片海水清浅像是从杯中倾月宫的凄凉景象和老兔寒蟾的形天色凄清,老兔寒蟾正低声呜咽, 白。玉轮轧着露水沾湿了团围的光影, 娥。俯视三座神山之下茫茫沧海桑田, 马。遥望中国九州宛然九点烟尘浮动, 泻。赏析梦游月宫, 完全是诗人的幻想。象,都是凭想象创造的。读此诗,使人心胸开阔,神情豁达。觉得人生完全融入宇宙之中,进入一个缥缈无际的艺术境界。- 27 -以小景致传大景神通过描写具有特征的个别事物, 表现那一类事物的一般情况。 这 就是所谓的“以小景致传大景神” 。小中见大、以少概多。可是,这个道理常常被一些作者忽

49、略或者遗忘。 动辄就是大视觉、 大事情,求高、求大、求全,造成概念化、平庸、千篇一律。“以小见大” 是一种艺术手法。 但是, 如果作者不具备一定的笔 力,就容易流于叫嚣和空疏。 要想鸟瞰和总揽全局, 眼界一定要开阔。中唐王建的七绝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释文中秋的月光照射在庭院中, 地上好像铺上了一层霜雪那样白, 树 上的鸦雀停止了聒噪,进入了梦乡。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 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 在谁的一边?每两句为一层意思, 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 展现了 一幅寂寥、 冷清、沉静的

50、中秋之夜的图画。 此诗以写景起, 以抒情结, 想象丰美,韵味无穷。注释:王建(约 767 831) ,字仲初,颍川 (河南省许昌市 ) 人,中唐著名诗人。唐代宗大历 (766 779)年间进士。张籍的挚友,身世也和张籍有相似之处。 出身寒微,虽曾进士及第,却只作过几任小官,风格上也和张籍相似,善写- 28 - 七言歌行,绝少直发议论,语言通俗明快,凝练精悍,确有独到之处,所以 世称“张王乐府”。写过一些小词,别具一格,如调笑令。感觉运思三段式 诗从兴发感动而起,直到行于言,是一次复杂的情感结构运作。诗的运思一般表现为感受感应感悟三段式。感受。人心之有所触动,大都由外界外物引发。如:悲,落叶之

51、秋、落花之夜喜,春雨之时节、春芽之萌生外界事物撞击人 们的心灵,产生悲喜之情。感应。对感受的呼应,反应。激活想象力,使人的思维产生放射 性联想,天人合一、景情合一。感悟。感应上升到感悟,情和景的融合,由象托意,由景蕴情, 情景交融产生思维,合乎情理地进入意境方能写诗。诗词是语言的艺术诗词的语言,不同于一般的语言。1. 一般的语言按照思维的逻辑来结构组合; 诗词的语言按照感情 的逻辑来结构组合。感情的结构随着感情节奏的起伏变化而起伏变 化,这种节奏富有音乐性。2. 一般语言包括音和义两个方面,音服从于义,以表义为主。 诗 词的语言,不仅重视义,更重视音。汉字是单音字节,每一个音又包 括声、韵、调

52、三个部分。这样一来,讲究声韵和格律,就成了中国诗 词的一个重要特点。因而读起来起伏跌宕、抑扬顿挫、朗朗上口。诗词不仅在语言上具有音乐美, 而且在结构上也是按照时间顺序- 29 -流逝的艺术,转化为具有空间的立体感。盛唐杜甫的五律旅夜书怀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 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简介杜甫于 765 年离开四川成都草堂以后在旅途中所作。 这首诗深刻 地表现了作者内心飘泊无依的感伤,是杜甫诗歌中的经典作品。 解词( 1)岸:指江岸边。( 2)危樯( qi ng):高竖的桅杆。危,高。樯,船上挂风帆的桅杆。(3)独夜舟:是说自己孤零零的一个人夜

53、泊江边。(4)星垂平野阔:星空低垂,原野显得格外广阔。(5)月涌:月亮倒映,随水流涌。大江:指长江。(6)名岂:这句连下句,是用“反言以见意”的手法写的。杜甫确实是以文章而著名的, 却偏说不是,可见另有抱负,所以这句是自豪语。休官明明是因论事见弃,却说不是,是什 么老而且病,所以这句是自解语了。( 7 )官应老病休:官倒是因为年老多病而被罢退。应,认为是、是。 (8)飘飘:飞翔的样子,这里含月“飘零”、“飘泊”的意思,因为这里是借沙鸥以写人的 飘泊。释文- 30 -微风吹拂着江岸的细草, 立着高高桅杆的小船在夜里孤零地停泊星星垂在天边,平野显得宽阔;月光随波涌动,大江滚滚东流。 我难道是因为文

54、章而著名吗?年老病多也应该休官了。 自己到处漂泊像什么呢?就像天地间的一只孤零零的沙鸥。盛唐王维的五律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简介王维奉命赴边疆慰问将士途中所作的一首纪行诗, 记述出使塞上 的旅程以及旅程中所见的塞外风光。解词选自王右丞集笺注 。此诗是开元二十五年( 737 年),王维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 边塞时所作,记述这次出使途中所见所感。使:奉命出使。单车:一辆车,这里形容这次出使时随从不多。问边:慰问边防。属国:典属国的简称。汉代称负责外交事务的官员为典属国,这里诗人用来指自己使 者的身份。居延:故址在现

55、在内蒙古额济纳旗一带。征蓬: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31 -烟:烽烟,报警时点的烟火。归雁:因季节是春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长河:黄河(但也有人认为不是黄河,而是其他的东西) 。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骑马的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 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都护:唐代边疆设有都护府,其长官称都护,这里指前敌统帅。燕然:燕然山,即现在蒙古国境内杭爱山,代指边防前线。译文轻车要前往哪里去呢?出使地在西北边塞。 象随风而去的蓬草一 样出临边塞, 象振翮北飞的归雁一样进入边境。 浩

56、瀚沙漠中醒目的烽 烟挺拔而起,长长的黄河上西下的太阳圆圆的。到了边塞,只遇到留 守部队,原来守将们正在燕然前线。赏析首联两句交待此行目的和到达地点, 诗缘何而作; 颔联两句包含 多重意蕴,借蓬草自况,写飘零之感;颈联两句描绘了边陲大漠中壮 阔雄奇的景象, 境界阔大,气象雄浑;尾联两句虚写战争已取得胜利, 流露出对都护的赞叹。 此诗既反映了边塞生活, 也表达了诗人由于被 排挤而产生的孤独、 寂寞、悲伤之情以及在大漠的雄浑景色中情感得 到熏陶、净化、升华后产生的慷慨悲壮之情,显露出一种豁达情怀。这两首诗都是化动为静, 把生生不已的宇宙壮观, 转化为像建筑- 32 -一样巍然屹立的立体形象,然而静中

57、又有动,实中又有虚。语序的变化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 在不损害原意的前提下, 写诗填词时可以 对语序作适当的变换,文字可以前后颠倒。曹雪芹写警幻仙子时,说是她“ 深惭西子,实愧王嫱 ”。那么这 是说这位仙姑生得远远不及西施、 昭君美丽了?正相反, 他说得是警 幻之美,使得西施昭君都要自惭弗及!苏东坡的诗说: “十日春寒不 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是否那“江柳”竟然“动摇”了一座村庄? 范成大的诗说:“药炉汤鼎煮孤灯”。难道是把灯放在药锅里煎煮?秦 少游的词说:“碧水惊秋,黄云凝暮 ”。怎么是“惊秋”?是“惊动” 了秋天?是“震惊”于秋季?都不是的。这样的把“惊”字和“秋” 字紧接的“组联法”,你

58、用一般“语法”(特别是从西方语文的语法概念移植来 的办法) 来解释这种汉字的“诗的语言” ,一定会大为吃惊,大感困惑。 然而这对诗词欣赏,却是十分重要的事情。 北宋苏轼的七律正月二十日往岐亭郡人潘古郭三人送余 于女王城东禅庄院十日春寒不出门,不知江柳已摇村。稍闻决决流冰谷,尽放青青没烧痕。数亩荒园留我住,半瓶浊酒待君温。去年今日关山路,细雨梅花正断魂。 春天来得很快,因“春寒” ,仅仅十天不出门,而江边柳树已一 片嫩绿。“江柳已摇村”的“摇”字很形象,活画出春风荡漾、江柳- 33 -轻拂的神态。这个“摇”字不是村“摇”而是柳在村上“摇” 南宋范成大的元夕 药炉汤鼎煮孤灯,禅版蒲团老病僧。 不是

59、说“孤灯”在“药炉”里“煮” ,而是在孤灯的照明下药炉 在煮。注释: 范成大(11261193 ),字致能,号称石湖居士。平江吴县( 江苏苏 州)人。南宋诗人。谥文穆。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了白 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 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 他和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 。 存诗 1900 首。北宋秦观的满庭芳碧水惊秋碧水惊秋,黄云凝暮,败叶零乱空阶。一片碧水放出了冷光,寒气袭人,不觉惊叹时序变迁之速;又有 几片黄云在逐渐凝聚,掩没了微弱的阳光,大地呈现出苍茫的暮色, 台阶

60、上堆积着零乱的黄叶。毛泽东的七律送瘟神第二首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首联)“舜尧”一般习惯说“尧舜” ,依平仄规则“仄仄平平仄仄平” , 把语序颠倒过来,就符合平仄声调的要求,而且还有押韵的原因。语序的变换, 有时也不仅仅是为了适应声律的要求, 还有个积极 的意义就是为了增加诗味儿,使句子成为诗的语言。- 34 -杜甫的秋兴第八首香稻啄馀鹦鹉粒,碧梧栖老凤凰枝。 (颔联) 有人认为是“鹦鹉啄余香稻粒, 凤凰栖老碧梧枝”,那是不对的。“香稻”和“碧梧”放在前面,表示所吟咏的是“香稻”和“碧梧” 如果把“鹦鹉”和“凤凰”挪到前面,吟咏的对象是“鹦鹉”和“凤 凰”,不符合“秋兴”的主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