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复试资料《园艺植物栽培育种学》整_第1页
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复试资料《园艺植物栽培育种学》整_第2页
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复试资料《园艺植物栽培育种学》整_第3页
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复试资料《园艺植物栽培育种学》整_第4页
南京农业大学蔬菜复试资料《园艺植物栽培育种学》整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 可修改 欢送下载 精品 Word南京农业大学研究生复试(fsh)资料519?园艺(yuny)植物育种栽培学?整理(zhngl)资料南京农业大学园艺(yuny)学院园艺植物育种(y zhng)栽培学资料之?园艺植物育种学?复试资料育种途径:1、查资源调查:对园艺植物的种、品种、类型及包括野生资源进行调查、搜集、保存、研究评价、利用。该途径的优点:具有良好的适应性和较强的抗逆性,只要其它的经济性状符合要求,就可以直接应用于生产,育种工作的风险小.2、引引种:从国内外其它地区引入本地区所没有的植物种、品种、类型及包括野生资源,在本

2、地区自然条件下进行试种,鉴定其在当地的适应性、育种利用价值及经济栽培价值。该途径的优点:比拟省钱,并有希望迅速加以利用直接或间接。引种的类别:简单引种,驯化引种3、选选种:选种包括实生选种和芽变选种两个类别,前者是从自然授粉种子繁殖的后代中选择优良的变异单株或群体,后者是在营养繁殖植物群体中,选择优良的自然变异枝条、变异单株或变异株系。该途径的优点:方法简单,容易见效,也最为省钱。4、育育种:通过各种方法,人为地创造变异,然后对变异进行选择、鉴定、利用。该途径是4个途径中份量最重的。大量的理论研究和应用成果都来自于这一途径。该途径的优点:能够大幅度提高变异频率、扩大变异谱不再仅仅依靠上天的“恩

3、赐;变异的方向大体上可以控制组合优良的性状或产生杂种优势,能够定向或比拟定向地实现育种目标;可以创造新的物种个种质资源;结合基因工程、分子标记技术等生物技术,可望大幅度提高育种效率。品种:经人工选择培育,在遗传上相对纯合稳定,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上相对一致,并作为生产资料在农业生产中应用的作物类型。品种一般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符合人类需要,能适应一定地区自然条件和栽培条件。作物品种的特性:特异性、一致性、稳定性、适应性、优良性良种: 优良品种,指在适应的地区,采用优良的栽培技术,能够生产出高产、优质,并能适时供给产品的品种。良种作用:1 提高单位面积产量;2 改进产品品质;3 提高抗逆性,增强

4、适应性和稳产性;4 有利于耕作制度改革,提高复种指数;5 扩大园艺植物种植面积;6 有利于农业机械化、集约化管理及提高劳动生产率;园艺植物进化的根本要素:达尔文归为变异、遗传和选择园艺植物育种学的概念和具体内容:园艺育种学是研究选育和繁育园艺植物新品种的原理和方法的科学。其具体内容:1、园艺植物种质资源(zyun)调查、搜集、保存、研究及利用。2、用园艺植物新品种的选育原理(yunl)与方法,从现有园艺资源中选育优良的变异类型,并通过人工有性杂交、诱变及基因工程等方法,创造新的变异类型,从而选择、培育新品种。3、园艺植物的良种(lingzhng)繁育,即采用科学的繁育技术,建立、健全良种繁育制

5、度,提高现有品种的种性,防止品种退化,加速新品种的繁育与推广。Plant breeding was defined by Smith as the art and science for improving genetic pattern of plants in relation to their economic use. 开展(kizhn)园艺(yuny)生产、提高经济效益的两个途径:一是改进园艺植物的遗传性,二是改善栽培环境。进化的根本要素是:变异、遗传、和选择。达尔文主义的观点是:突变、基因重组、隔离和选择。景士西提出,品种属性包括:优良elite、适应adaptability、整齐

6、uniformity、稳定stability、特异distinctness英文简写成EAVSD。1生物产量指一定时间内,单位面积内全部光合产物的总量。2经济产量指其中作为商品利用局部的收获量。3经济系数经济产量/生物产量园艺植物育种的主要目标性状:1产量2品质3成熟期4对环境胁迫的适应性5对病虫害和除草剂的抗耐性6对保护地栽培的适应性7适应性育种目标: 对所要育成的品种的要求;如高产稳产、优质、适应性强、抗病虫害和除草剂、始于保护地,不同成熟期、适应机械化生产等。目标性状: 所要育成的新品种在一定的自然、生产及经济条件下的地区栽培时应具备的一系列优良性状指标育种目标总趋势是培育高产、优质、高效

7、的品种,即所谓的“两高一优。品质大致分为感官品质、营养品质、加工品质和贮运品质等 。生物技术育种和常规育种?在育种手段、方法上虽然还是以常规技术为主,但随着生物技术的开展,常规技术与生物技术二者之间的结合越来越紧密。主要的开展趋势是: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应用越来越普及;利用组织培养、原生质体融合创造新的育种材料越来越广泛;利用转基因技术创造特殊的育种材料的研究越来越深入;一些常规技术在育种实践中不断得到改进,越来越完善; 利用杂交优势育种的作物种类越来越多。P表型,Phenotype=G遗传型,Genotype+E环境,Environment自花授粉植物:由同一朵花花粉传播到同朵花的雌蕊柱头上,

8、或由同株的花粉传播到同株的雌蕊柱头上进行传粉而繁殖后代的植物。又称自交植物。异交率50%分三类:1雌雄异株:完全异花授粉植物,异交率100%,如菠菜、石刁柏、木瓜、银杏等、芦笋、猕猴桃、山葡萄、杨柳、苏铁、红豆杉、罗汉松、南洋杉。2雌雄同株异花:如西瓜、黄瓜、甜瓜、南瓜、玉米,葫芦科植物甜瓜除外、甜玉米、醉蝶花、核桃、板栗、榛、松、柏、杉3雌雄同花:如李子、洋葱、芹菜、向日葵、甜菜等异花授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开放传粉雌雄蕊异熟有利于异花授粉;2风媒花产生大量轻、小而易于飞扬的花粉;3雌蕊具有外露外表大而便于捕捉漂浮花粉的柱头4有色泽鲜艳、浓郁而特异的气味、兴旺的花冠和蜜腺;5自交不

9、亲和机制等。常异花授粉植物:以自花授粉为主,但花器结构不太严密,从而发生局部异花受粉的植物,如蚕豆、菜豆、茄子、辣椒、棉花、高粱等,又称常异交植物。常异花授粉植物要求:天然异交率5%50%。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遗传纯合程度高,一般不带致死或半致死基因,因而不发生近交或自交衰退现象。常异花受粉植物花器结构和开花习性特点:1雌雄同花2雌雄蕊不等长或不同时成熟3雌蕊外露,易接受外来花粉4花瓣有鲜艳色彩并能分泌蜜汁以引诱昆虫传粉5花朵开花时间长等通常的异交率在10%以上,异交率在1050%间为常自花授粉植物。作为常自花植物的下限。自花授粉植物和常自花授粉植物在长期自交过程中,不会发生生长势减弱

10、的衰退现象。异花授粉植物会发生近交或自交衰退。纯育品种主要是自粉植物的育成品种。营养系品种通过无性鳘殖保持品种内个体间高度一致,它们和杂交品种一样是高度杂合的。非重合无性繁殖定义(dngy):生物不是通过有性生殖,而是利用营养器官或体细胞、无融合生殖等繁殖(fnzh)后代的繁殖。有性(yu xn)繁殖:生物通过(tnggu)有性过程产生的雌雄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发育成新个体繁殖后代,有完整的个体发育周期。品种(pnzhng)的类型:1同行纯合类:包括纯育品种和自交系2同型杂合类:包括杂交种品种和营养系品种3异型纯合类:包括杂交合成群体和多系品种4异型杂合类:包括自由授粉品种和综合品种自交衰退现象:

11、异花授粉植物自交隐性的不利基因重合造成自交衰退现象,表现为生长势减弱,产量降低。种质:是决定生物遗传性状,并将遗传信息从亲代传递给子代的遗传物质,遗传学上称为基因。种质库:又称基因库,指以种为单位的群体内的全部遗传物质,它由许多个体的不同基因所组成。种质资源具有特定种质,可供育种和相关研究利用的各种生物类型。或称遗传资源、基因资源、品种资源。种质资源按来源分类:1.本地种质资源:地方品种和当前推广的改进品种2.外地种质资源:引自外地区或国外的品种或材料3.野生植物资源:栽培植物的近缘野生种和有潜在利用价值的植物野生种4.人工创造的种质资源:育种中间材料作物起源中心学说:考夫斯基和瓦维洛夫分别把

12、起源中心划分为12个和8个,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植物起源中心。种质资源保存方式:1就地保存在资源植物的产地,通过保护其生态环境到达保存资源的目的。如稀有种、濒危种和迁地保存常针对资源植物的原生环境变化很大,难以正常生长及繁殖、更新的情况,选择生态环境相近的地段建立迁地保护区2种子保存3资源圃种质保存一般用于多年生无性鳘殖植物4离体试管保存5利用保存6基因文库保存正常型种子:通过适当降低含水量,降低温度可以显著延长其贮存时期的种子。顽拗型种子:少数种类种子在枯燥、低温条件下反而会迅速丧失生活力。一般不用种子保存;中国起源中心的园艺植物:蔬菜:白菜、芥菜、葱、莴笋、丝瓜、茼蒿、韭菜、萝卜果树:苹果、

13、梨、桃、杏、华李、华樱、华栗、猕猴桃、木瓜、银杏、柿、枇杷、杨梅、荔枝、龙眼、甜橙、香橙、蕉柑、柚、香圆、金柑、香榧等花卉:中国水仙、芍药、牡丹、菊花(jhu)、梅、山楂、贴梗海棠、榆叶梅、腊梅、苏铁、樟、杜仲、桃金娘、桂花、菊花、荷花、中国水仙、牡丹、杜鹃、月季花、兰花、金茶花其它(qt):山茶、茶、桑、刚竹、青篱竹等引种(ynzhng):人类为了某种需要,把植物从其原分布区移种到新的地区(dq),叫做植物引种。或从外地或外国(wigu)引进植物的新类型、新品种叫引种。引种的类型:1简单引种:由于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广,以致不改变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也能适应新的环境条件,或者是原分布区与引入地的自

14、然条件差异较小,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更适合植物的生长,植物生长正常甚至更好。2驯化引种:植物本身的适应性很窄,或引入地的生态条件与原产地的差异太大,植物生长不正常甚至死亡,但是,经过精细的栽培管理,或结合杂交、诱变、选择等改进植物的措施,逐步改变遗传特性以适应新的环境,使引进的植物正常生长。主要的生态因子对园艺植物适应性的影响:温度、水分、光照、土壤、生物因素引种方法:种子引种;逐渐迁移;多代连续驯化法;逐代迁移驯化法;用相应的栽培技术措施;引种要结合选择来进行科学引种必须深入研究的两个因素:一是植物本身的遗传特性及其适应能力。二是生态环境条件对植物的制约。引种的原理:遗传学根底是品种的适应范围

15、,生态学根底是相似生态条件引种。冬季绝对低温是南种北引的关键因子,高温是植物南引品种主要限制因子。北方洋葱引种到南方种植,地上部徒长,鳞茎发育不良,主要是由于短日照造成的。芽变:又称体细胞基因突变,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芽变育种:是指对由芽变发生的变异进行选择,从而育成新品种的选择育种法。芽变的细胞学和遗传学根底:1、芽变的发生和嵌合体的类别,梢端分生组织的组织发生层学说,在被子植物梢端,分生组织有三个相互区分的细胞层叫做组织发生层,分别用L1、L2、L3表示,植物的不同组织即由这三个层次的细胞分别衍生而来。变异的发生,上述三个层次的细胞在正常情况下具有相同的细胞,当某层的

16、细胞发生突变时就有可能发生芽变,发生在L1层,那么表皮出现变异;发生在L2层,表皮的外层和孢原组织出现变异,发生在L3层,皮层的内层和中柱就会出现变异。嵌合体的类别:一般突变只在个别层发生,三层同时发生的可能性几乎不可能,分为周缘嵌合体和扇形嵌合体。2、芽变的转化,嵌合体一般是不稳定的,随着植物体的生长,都会发生转化。3、芽变的遗传:A、芽变的遗传(ychun)类别染色体数目的变异、染色体结构重排、基因突变(j yn t bin)及核外突变B、正突变(tbin)和逆突变,由显性-隐性为正突变(tbin) 由隐性显性为逆突变(tbin)4、芽变的遗传效应,芽变经繁殖后有的得到保持,这是因为突变发

17、生在不同的细胞层。L1表皮有关的性状,L2孢原组织,决定有性过程的关键部位可能通过有性繁殖被保存下来,L3不定根的部位,根插可获得稳定突变体。引种成功的标准?不加保护或稍加保护能正常生长;没有降低原来的经济或欣赏品质;能够用原来的繁殖方式进行正常的繁殖。引种的意义?能迅速解决当地对品种的需求;丰富种类和品种;可以用于品种的遗传改进。温度不适对引种植物的影响?不符合生长发育的要求,致使引种植物的整体或局部造成致命伤害,严重的那么死亡 ,引种植物虽能生存,但影响产量、品质、失去生产价值。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地区后容易造成冻害的原因?中纬度地区的植物,通常具有较长的冬季体眠,这是对该地区初春

18、气温反复变化的一种特殊适应性,即它不会因气温暂时转暖而萌动。而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因原产地没有反复多变气候,因此不具备对反复气候的适应性。所以,当高纬度地区的植物引种到中纬度地区后,由于初春天气不稳定的转暖就会引起植物休眠中断而开始萌动,旦寒流再度侵袭就会造成冻害。引种程序:引种材料的搜集;引种材料的检疫;引种试验:a种源试验(了解植物不同生态类型在引种地区的适应情况)b品种比拟试验(淘汰不适宜进一步试验的种类)c区域试验 (查明引种植物的适宜推广范围)d栽培推广选择育种:利用现有种类、品种的自然变异群体,通过选择、鉴定等手段育成新品种的途径叫做选择育种,简称选种。选择又分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人

19、工选择与自然选择的关系:作为选种和其它育种的手段,主要是人工选择。工选择的方向有时和自然选择的方向一致。人工选择的方向有时和自然选择的方向相反。在人工选择和自然选择方向不同的情况下,一旦放松人工选择,性状就有可能变劣。选择的实质:造成有差异的生殖率,从而能定向的改变群体的遗传组成。选择的原理:变异是选择的根底;遗传是选择的保证,没有遗传,选择就失去了意义。通过选择把有利的变异保存和稳固下来,同时选择还促进变异向有利的方向开展,使微小的变异逐渐开展成为显著的变异,从而创造出各式各样的类型和品种。选择的依据:性状的优劣,是否符合育种目标。性状鉴定的方法:A比拟直观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等常用的鉴定

20、方法是目测法、计数法、测量法等。B不能目测或田间观察鉴定不能充分鉴定的的植物学性状、经济性状等用田间鉴定和实验室鉴定、自然鉴定和诱发鉴定、形态(xngti)鉴定和生化鉴定等相结合的方法。选择(xunz)的方法根据选择(xunz)次数:一次选择(xunz)和屡次(lc)选择。一次选择的作用常常仅限于对现有变异类型的筛选,而屡次选择那么能起到定向积累变异的作用。选择次数决定于A材料的遗传根底B决定于作物的生殖周期的长短.选择育种方法(选择的方法):1.混合选择法从原始混杂群体中选取符合育种目标的优良单株,混合留种,下一代混合播种在同一块圃地,与标准品种及原始群体小区相邻种植,进行比拟鉴定的选择法。

21、2.单株选择法从原始群体中选取优良单株分别编号,分别留种,下一代单独种植成一单株小区,根据各植株的表现进行比拟鉴定的选择法。混合选择的特点:根据植株的表型进行选择的,而且混收的种子不能进行单株后代测验,所以又称为表型选择。混合选择法具有操作简单,不需要隔离的优点。混合选择法对异花授粉作物能防止自交繁殖引起的生活力的衰退,使后代保持较高的活力。混合选择对改进品种的效果比拟有限。混合选择可以一次选择获得大量种子。混合选择可不能追溯亲缘关系。混合选择法的优点:一是简单易行,不需很多土地,劳力及设备就能迅速从混杂群体中别离出优良类型,便于普遍采用;二是一次就可以选出大量植株,获得大量的种子: 三是异花

22、授粉植物可以任其自由授粉,不会因近亲繁殖而产生生活力衰退。但是,混合选择法由于所选单株种子混合在一起,不能进行后代鉴定,因此,选择效果不如单株选择法单株选择法的特点:单株选择法是根据后代的表现来鉴定所选单株的优劣,因此,选择的效率大大高于混合选择。依据选择次数的多少可分为一次单株选择法和屡次单株选择法。屡次单株选择法又称系谱选择法。工作复杂,需要单株采种,对于异花授粉作物,还需要隔离自交。对于异花授粉作物多代自交易引起生活力的下降。可以追溯亲缘关系。一次选择获得的种子量较少。单株选择法的优点 :可以根据中选植株后代的表现对中选植株进行遗传性状优劣鉴定 ; 选择效率高;可加速性状的纯合与稳定;可

23、以定向积累变异。但是,1.单株选择法技术比拟复杂;本钱高;对异花授粉植物而言,易引起手代生活力衰退;单株选择一次留种有限,难以迅速应用于生产。选择育种方法(根据选择方式):直接选择(对需要改进的性状本身进行直接的选择)和间接选择(通过选择相关性状而到达提高选择效果而改进目标性状的选择方法).选择育种方法(根据选择的层次):形态标记选择,同工酶标记选择,分子标记选择数量性状?如产量、品质等大局部经济性状,受多基因控制,性状变异连续,不能分成明显的类型,并且容易受环境影响,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较多。对作物数量性状而言,变异既受基因型的影响,也受环境的影响。一个性状的表型变异包括遗传变异局部和环境变异

24、局部.选择差:对某一数量性状进行选择时,入选群体的平均值将与原始群体平均值产生一定的离差,即选择差选择(xunz)强度?为了(wi le)进一步比拟(bn)不同(b tn)群体或性状的选择效果,需要将选择差i标准化,这种标准化后的选择差称为(chn wi)选择强度K,即以标准差为单位的选择差,公式为:K/影响选择效果的因素:A群体的变异幅度:群体的变异来自两个方面,一个是群体内个体间的遗传差异造成的,另一个方面是由于试验的误差造成的。应该通过提高群体的遗传差异来提高总的变异幅度。B性状遗传力:提高群体性状的遗传力(一是通过加强试验设计和田间管理技术的控制,从而降低环境变异;二是在遗传力较高的世

25、代进行选择。同一性状随着世代的增高,基因趋向纯合,显性作用逐代降低,狭义遗传力随世代增加而提高,因而,选择的可靠性也虽世代的推进而增大。)C选择差或入选率:随着入选单株的减少,即入选率降低,选择强度不断提高株选的方法:1、单一性状选择(株选时根据性状的重要性或出现的先后逐次淘汰的一种选择法。由于每次选择时只是根据一种性状,所以称为单一性状的选择)A分项累进淘汰法:根据性状的相对重要性顺序排队,把重要性状排在前面。先按第一重要性状进行选择,然后在入选的植株内按第二性状进行选择,顺次累进。B分次分期淘汰法:是按株选目标性状出现的先后,分次分期淘汰选择的方法。2、综合性状选择法(综合所有经济性状进行

26、选择,评定时按经济性状的重要性规定不同的评分标准,最后选择出一些积分最高的植株)A屡次综合评比法:一般分为初选、复选和决选三次鉴定选择B加权评分比拟法:C限值淘汰法独立淘汰选择法:对所选择的各个性状都规定一个最低标准,供选个体只要其中的一个性状不够标准,那么不管其它性状如何优越也不入选3、质量和数量性状区别对待法:目标质量性状采取“一票否决制原那么,淘汰不能满足要求的植株;数量性状采用综合选择法,可根据情况采用加权评分法或屡次综合评比法。自花授粉作物的选择方法:常采用一到两次的单株选择。留种田选择也可采用一到两次混合选择法。异花授粉作物的选择方法:1、单株混合选择法或单株混合交替选择法母系选择

27、法:此法与系谱法的区别主要是在入选株不进行隔离,对花粉来源不加控制,选择只是根据母本的性状进行,所以称为母系选择法,又称为无隔离系谱选择法。亲系选择法留种区法:这种选择法的程序与屡次单株选择法相似,差异主要在这种选择法不在系统比拟圃里留种,而是在另设的留种区内留种。每一代每一中选种子分成两份,一份用以播种系统比拟圃,一份用以留种区内留种。在系统比拟圃内各系统间不行隔离,以便于较客观较精确的比拟。在留种区内各系统间进行隔离,以防系统间杂交。根据系统比拟圃的鉴定结果,在留种区各相应系统内选株留种。下一年继续这样继续。剩余种子法半分法:先从原始群体中进行单株选择,将每一入选单株的种子分成两份:一份播

28、种于系统比拟圃,系统间不进行隔离;另一份分别包装贮存,编上与系统比拟圃相应的号码。从系统比拟圃选出的株系并不留种,中选株系用贮存种子进行下一代播种。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种子成熟期和果实商品成熟期不一致的作物,如瓜类的黄瓜、西葫芦等集团选择法:根据原始群体内植株不同的特征特性,将选出性状相似的单株归并到一起,形成几个集团。组成每一集团的单株混合采种,任其相互授粉,集团间那么应予以隔离,防止杂交。不同集团收获的种子分别播种在一个小区内,以便在集团间和标准品种间进行比拟鉴定,选出优良的集团。集团选择法的优点是纯合的速度比混合选择法快,后代生活力不易衰退。缺点是纯合速度比单株选择慢,为了防止集团间杂交还

29、需隔离设施。常异花授粉作物的选择(xunz)方法:多采取(ciq)屡次(lc)单株选择的方法(fngf)。草本(cobn)作物的选择方法 :1) .营养系混合选择法:选择性状表现优良的植株-混合收获留种-第二年混合播种 -无性繁殖2).营养系单株选择法木本作物的选择方法:可以选择无性繁殖群体中的变异,也可以选择实生群体中丰富的变异。选种的程序:选择育种从搜集材料、选择优良单株开始,到育成新品种的过程是由一系列的选择、淘汰、鉴定工作组成;选种程序一般要设置原始材料圃、株系圃或选择圃、品比预备试验圃、品种比拟试验圃、生产试验和区域试验等圃地。有性繁殖植物选择育种程序一二年生植物:原始材料圃 ;选择

30、圃选种圃;品系鉴定圃品种比拟预备试验圃;品种比拟试验圃;区域试验及生产试验。芽变选种:利用芽变发生的变异进行选择,选育出新品种的途径称为芽变选种。芽变遗传类型?1染色体数目变异2染色体结构变异3基因突变4核外突变基因突变有什么特点?突变的可逆性,正突变频率大于逆突变;突变的多向性产生复等位基因;突变的一般有害性饰变:在由种种环境条件如砧木,施肥制度,果园地貌,土壤,紫外线等各种气象因素,以及其他一系列栽培措施的影响而造成的不能遗传的变异,又称饰变。组织发生层学说 ?由Satina1940和A.F.Blakeslee1941等提出,以LI、LII、LIII表示顶端分生组织的三个独立的起源层,叫做

31、组织发生层,植物的组织即由这三个层次的细胞分别衍生的。以original原始的一词的第一个字母O代表未变的细胞组织,以mutational突变的一词第一个字母m代表突变的细胞组织,按LI-LII-LIII的层次排列,那么周缘嵌合体的结构有m-o-o,o-m-o,o-o-m,m-m-o,o-m-m,m-o-m六种类型;外层:仅一层细胞,行垂周分裂,衍生为表皮、毛、刺;L中层:仅一层细胞,行垂周及平周分裂,衍生为皮层外层及孢原组织性细胞;L内层:多层细胞,行垂周、平周及斜向分裂,衍生皮层内层、中柱和根。只有发生于L中层的突变,才能通过有性繁殖遗传下去。芽变育种时期?观花植物的芽变育种,应着重在开花

32、期;果实性状变异为目标的;主要在果实采收期进行,而选择早熟芽变那么应在采收前2周开始;抗性为育种目标时,应着重抓住灾害发生之后的时期。芽变选种的程序和步骤?芽变育种分二级进行(jnxng)。第一级是从生产园栽培(zipi)圃内选出变异优系,包括(boku)枝变、单株变异,即初选阶段;第二级是对初选优系的无性繁殖后代(hudi)进行比拟(bn)筛选,包括复选和决选。1初选1开掘优良变异2分析变异3变异体的别离同型化:短截修剪、组织培养等2复选1鉴定圃2复选圃3决选芽变选种工作程序的时间消耗测算:初选1-3年;高接鉴定圃结果第一年起,连续3年;选种圃结果第一年起,连续3年;品比试验和多点试验同选种

33、圃;决选1年芽变的保存?无性繁殖保存方法有:分生,扦插,嫁接,压条,组织培养等。芽变和饰变的概念及判断方法:1芽变来源于体细胞中自然发生的遗传物质变异。变异的体细胞发生于芽的分生组织或经分裂,发育进入芽的分生组织,就形成变异芽。2在园艺植物的营养系品种内,除由遗传物质变异而发生芽变外,还普遍存在着由种种环境因素造成的不能遗传的彷徨变异,又称饰变3判断方法:A变异的性质如属于典型的质量性状,一般可断定是芽变;B变异体发生范围如是不同立地、不同技术的多株变异,即可排除环境和技术的影响;对于枝变,如明显是一个扇形嵌合体,可肯定是芽变;C变异的方向,但凡与环境的变化不一致的很可能是芽变;D变异性状虽经

34、不同年份的环境变化而表现稳定,可判定是芽变;E性状的变异程度超出基因型的反响标准之外,可能是芽变; A变异的性质、B变异的范围、C变异的方向、D变异性状的稳定性 、E变异的程度。芽变的特点?芽变的嵌合性;芽变的多样性;芽变的同源平行性;芽变性状的局限性和多效性。缩短选种周期的措施?1 缩短选种周期的一般措施(1) 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决定圃地的增减及年代的缩短。(2)各种选择方法的灵活运用。(3)利用组织培育等技术,迅速扩大繁殖群体。(4)提高选择鉴定技术。(5) 提高选择效果 。2 有性繁殖作物采取的措施:利用保护地或人工气候室进行一年多代播种选择;异地繁殖;加速繁殖和提高种子繁殖系数3 无性

35、繁殖作物采取的措施:利用早期鉴定技术及间接选择;提早和加速繁殖;加速进入结果期有性杂交育种:又称组合育种,是根据品种选育目标选择选配亲本,通过人工杂交,把分散在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之中,对其后代进行培育选择,比拟鉴定,获得遗传性相对稳定的定型新品种的一条育种途径。根据杂交亲本亲缘关系的远近,有性杂交可分为近缘杂交和远缘杂交。有性杂交的目的在于获得重组基因所控制的优良性状。单交:又称为成对杂交,参加杂交的亲本是两个。回交:杂交第一代及其以后世代与其亲本之一再进行杂交。多系杂交:又称为复合杂交,指参加的亲本是3个或3个以上。添加杂交:先用两个亲本进行成对杂交获得单交种,用单交种或从其后代

36、中选出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个体,再与第三个亲本杂交,其杂种或后代还可以再与第4、第5个亲本杂交,每次杂交只增加一个亲本。合成(hchng)杂交:参加杂交(zjio)的亲本为4个,先进行成对杂交获得两个(lin )单交种,两个单交杂种间再进行杂交。 轮回亲本:在回交育种过程(guchng)中,参加回交的亲本称为轮回亲本。非轮回亲本:在回交(hu jio)育种过程中,只参加一次杂交的亲本称为非轮回亲本。 回交对后代的影响:1增强杂种后代的轮回亲本性状。2增强杂种后代内具有轮回亲本性状个体的比例 。回交后代的处理:1.F1及回交子代的选育。系谱法选育:1当输出性状为显性时的选择方法。2但输出性状为隐性

37、时的选择方法。2、回交的次数决定于输出性状的强度和育种的目的有限回交1-3次输出性状为不完全显性或数量性状饱和回交4-6次雄性不育系转育时回交后代种植的群体规模:决定于轮回亲本优良性状所涉及的基因对数,通常种植100-200株4、自交:回交停止后应该把具有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1-2次自交。5、比拟鉴定有性杂交育种应包括:1常规杂交育种 常规品种、2优势杂交育种 杂交种、3营养系杂交育种 营养系品种。近缘杂交:指不存在杂交障碍的同一物种内,不同品种或变种之间的杂交。远缘杂交:指植物学上不同种、属以上类型间的杂交。常规杂交育种:通过人工杂交, 把分散于不同亲本上的优良性状组合到杂种中, 对其

38、后代进行多代培育选择, 获得基因型纯合的新品种的育种途径。常规杂交育种也称做重组育种、杂交育种、组合育种等。亲本的选择。定义:根据育种目标选择具优良性状的品种类型。亲本选择原那么:1从大量种质资源中精选亲本广2亲本应尽可能具有较多的优良性状精3明确亲本的目标性状,突出重点明4重视选用地方品种土5亲本的一般配合力要高高6先考虑数量性状,再考虑质量性状多7优先用稀有可贵性状作亲本贵亲本的选配。定义:从入选的亲本中选用恰当的亲本配制合理杂交组合亲本选配原那么:1父母本性状互补补2选用不同生态类型的亲本配组态3以具有较多优良性状的亲本作母本优母4亲本之一的性状应符合育种目标符5用一般配合力要高的亲本配

39、组高6注意父母本的开花期和雌蕊的育性期/育有性杂交技术流程:1制定(zhdng)杂交方案(fng n):确定杂交(zjio)组合数、具体杂交组合、每个杂交组合杂交的花数2准备器具:花粉收集容器(rngq)、隔离网、毛笔等3亲本(qn bn)株及杂交花的培育选择。 原那么:使亲本性状能充分表达,保证有足够数量的母本植株和杂交用花,花期相遇调节4隔离和去雄:防止隔离范围外花粉混入。父母本均需要隔离。空间隔离种子生产时使用、器械隔离育种实验使用硫酸纸套袋、时间隔离很少用。去雄目的:除去隔离范围内的花粉来源,包括雄株、雄花和雄蕊。5花粉的制备。普遍方法:在授粉前一天摘取次日将开放的花蕾,带回室内,挑取

40、花药至于培养皿内,在室温和枯燥条件下,经过一定时间,花药会自然开裂。将散出的花粉收集于小三角瓶中,贴上标签,注明品种,并尽快置于剩有氯化钙或变色硅胶的枯燥器内,放在低温、黑暗和枯燥条件下贮藏。6授粉、标记和登录。自然授粉和人工授粉。少量授粉:直接用雄蕊碰触母本柱头。大量授粉:授粉工具橡皮头、海绵头、毛笔、蜂棒等。授粉时间:母本花雌蕊生活力最强的时期开花当天7授粉后管理。杂交后的头几天注意检查套袋等情况;雌蕊有效期过去后及时摘袋;加强母本植株的管理,及时摘除没有杂交花果等;注意病虫害、鸟害和鼠害等配合力测定是杂交育种的主要特点。杂种后代的选择方法:1系谱法:适合于自花授粉植物和常异花授粉植物,但

41、异花授粉植物要区组隔离。接下自花授粉作物系谱法选择程序:F1:一般不进行株选,只淘汰假杂种和个 别明显不良的植株,单株自交单株采种。F2:先进行组合间比拟,淘汰一局部较差的组合。从入选的优良组合中选择优良单株。F2主要针对质量性状和遗传力高的性状进行选择。选留的单株数应根据下代可能种植的株系数和总株数来确定。一般来说,入选的株系要多些,每一株系内的株数可少些。通常优良组合的入选株数约为本组合群体总数的5-10左右。F3的选择标准仍以质量性状为主,并开始对数量性状尤其是遗传力高的数量性状进行选择。首先比拟株系间的优劣,在中选的株系中选择优良的单株。如要淘汰的株系内确实有个别优株,也可中选。中选的

42、优良单株自交单独采种。F3入选的系统应多一些,每个中选的系统选留的单株可少一些每系统入送6-10株,以防漏选优良系统。F4的选择标准首先比拟系统群的优劣,在中选系统群内,选择优良系统,再从中选系统中选择优良单株,单株自交采种。整齐、稳定、优良系统的去劣混收,升级鉴定。F5的选择标准F5及以后世代是对数量性状选择为主的世代。首先比拟系统群的优劣,从优良系统群内选出优良系统混合留种,升级鉴定。F5还未稳定的材料需继续单株选择,直至选出整齐一致的系统为止 。接下自花授粉作物系谱法种植规模:F1:每组合3050株;F2:几百株到上千株;3:每一系统种植几十株;F4:每小区种60株左右;F5:每小区种6

43、0株左右。接下2混合法:在杂种别离世代,按组合混合种植,除淘汰明显的劣株和假杂株外,一般不加选择,直到杂种后代纯合百分率到达80%以上时约在F5-F8或在有利于选择时如病害流行或某种逆境条件如旱害、冻害严重年份才进行个体选择,下一代种成系统株系,然后选择优良系统升入比拟试验。3单子(dn zi)传代法。与混合法比拟(bn):优点(yudin):1、适于株行距(hngj)大的作物和保护地加代;2、F2个体(gt)繁殖时机均等,规模易控制;与系谱法比拟:优点:1、减少了F3、F4分系种植和选择的工作量;2、保证了高世代选留单株较多时,仍有大量性状差异较大的纯育株系供比拟选择;缺点:1、影响种子生长

44、发育因素可能导致优良基因型丧失;2、无法考证亲缘关系。3、F3、F4、F5代缺少株系评定,不利于某些性状选择。 如在温室或加代繁殖时对抗逆性选择就有困难。回交的亲本选配特点:1轮回亲本的综合性状优良;2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很突出;3要求非轮回亲本的目标性状不要与不良性状紧密连锁或一因多效;4为了保持轮回亲本综合优良性状在回交后代中的强度, 防止多代近交导致生活力衰退, 可选用同类型的其它品种作轮回亲本( 改进回交 )。回交对亲本的要求有何不同?A轮回亲本综合性状优良;B非轮回亲本目标性状突出,且与不良性状不连锁。系统群:来自同一F3系统即属于同一F2单株后代的不同F4系统。姊妹系:同一系统群内

45、各系统。品系:参加比拟试验的系统多亲杂交的亲本选配特点:1添加杂交中先参加杂交的亲本对后代的影响较小, 因此应使优良性状多的亲本及性状的遗传力低的亲本较晚地参加杂交。2 隐性目标性状在杂结合状态时无法根据表型进行选择, 通常须通过自交或互交, 使隐性目标性状不致在添加杂交过程中丧失。 童期是指从种子萌发到实生苗具有开花潜能这一段时期。回交后代的处理?回交子代需种植的群体规模:每代种植100株左右,假设控制输出性状的基因与不良基因连锁时,种植的株数约增至200株。回交后代的选择:输出性状是隐性时,就要将F1及每次回交的子代先自交一次,使输出性状表现出来后,再进行选择自交:虽然源自轮回亲本的基因通

46、过回交而逐渐趋于纯合,但源自非轮亲本的基因那么总处于杂合状态。因此,当回交停止后应把具有综合双亲优良性状的个体进行12次自交,使源自非轮回亲本的基因也到达纯合.回交的次数:不存在连锁时:(11/2r)nr为回交的世代数,n 为独立基因的对数;存在连锁时:1(1C)rr为回交的世代数,C 为交换价远缘杂交在育种中的应用:1、创造作物新类型;2、提高抗病、逆性3、改进(gijn)品质(pnzh);4、利用(lyng)杂种优势;杂种优势(z zhn yu sh)的概念:指两个遗传性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适应性,以及产量(chnling)、品质等性状方面超过其双亲的现象。

47、自交衰退:异花授粉植物由于长期异交,不利的隐性基因被保存下来,一旦自交隐性不利基因就表现出来,从而使自交后代出现生长势变弱、产量下降等现象。优势育种:通过选择和培育亲本,配制杂交组合,选育杂交种的育种方法称为优势育种。或利用生物界普遍存在的杂种优势,选育用于生产的杂交种的过程,称为优势育种。杂种优势的遗传学根底。1显性假说:提出:Bruce 1910年提出,Jones DF1917年完善。内容:优势来源于等位基因间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显性效应:指杂合位点上的显性或局部显性基因对隐性基因的互补效应。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指非等位位点上显性效应的聚合,即不同位点显性基因的累加

48、效应。显性假说的缺乏:该假说只考虑等位基因的显性效应,没有考虑等位基因的杂合本身所起的作用。无法解释数量性状是多基因遗传的,等位基因间往往不存在明显的显隐性关系。该假说只考虑非等位基因间显性基因的加性效应,没有考虑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无法解释F1出现的杂种负优势,无法解释自交系的产量与其杂交种的产量间没有高度的相关性。该假说没有细胞质和环境对杂种优势所起的作用。接下2超显性假说:提出:Shull 1908年提出,East和Hull 1936年完善。内容:处于杂合态的等位基因间的互作效应和非等位基因间的上位效应是产生杂种优势的根本原因。上位效应;指某一对等位基因的表现受到另一对非等位基因的影

49、响,随着后者的不同而不同,也称非等位基因间的互作。上位效应会导致新的代谢途径、产生新性状。超显性假说的指导意义:根据超显性假说,优势来源于基因的杂合状态,一旦纯合,优势便会丧失,因此该假说可以说明为什么杂交亲本要求选配亲缘关系远的,地理位置和生态类型差异大的自交系间杂交,该假说又称等位基因异质结合假说。超显性假说缺乏之处:着重基因的杂合性,同样不能解释所有的杂种优势现象。杂种优势的度量方法1中亲优势:杂交种F1的产量或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P1或P2同一性状平均值差数的比率。意义:可以比拟同一性状和不同性状间杂种优势的大小。超中优势或中亲值优势衡量的实用价值不大,因为即使Hm比拟强,但假设

50、未超过大值亲本,也没有推广价值。2超亲优势又称高亲值优势:以双亲中较优良的一个亲本的平均值HP作为衡量尺度,F1平均值与HP差数的比率。意义:假设F1不超过优良亲本就没有利用价值,因此该法可直接衡量杂种的推广价值。3超标优势(yush):杂交种 (F1) 的产量或某一数量(shling)性状的平均值与当地推广品种(pnzhng) (CK) 同一性状的平均值差数的比率。也有称为竞争杂种优势。意义:该法经济上能反映杂种在生产上的推广价值,但不能提供任何与亲本有关(yugun)的遗传信息,没有固定的可比性,一旦标准品种变了,Hs值也变了。4 杂种优势指数:杂交种某一数量性状的平均值与双亲(shung

51、qn)同一性状的平均值的比值,也用百分率表示。意义:该法可以用来比拟不同性状之间杂种优势的大小5离中优势以双亲平均数之差的一半作为尺度衡量F1优势的方法。意义:该法以遗传效应来度量杂种优势。加性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显性效应是基因型杂合时才出现,不能固定遗传。可以反映杂种优势的遗传本质。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由于生理或遗传的原因,出现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称为雄性不育性。雄性不育系:对于可遗传的雄性不育,经过选育可育成不育性稳定遗传的系统,该系统即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或A系。自交系:由一个单株经过连续数代自交和严格选择而产生的性状整齐一致、基因型纯合、遗传稳定的自交后代系

52、统。自交不亲和性:指两性花植物,雌雄性器官正常,在不同基因型的株间授粉能正常结籽,但是花期自交不能结籽或结籽率极低的特性。自交不亲和系:通过连续多代自交选择,可育成具有自交不亲和性特点,且能稳定遗传的自交系。自交不亲和意义:用于杂种种子生产1可以节省人工去雄;2降低种子生产本钱;3保证较高的杂种率自交不亲和的表现形式:(1) 花粉在柱头上不能正常萌发。(2) 花粉萌发后花粉管不能进入柱头。(3) 花粉管进入柱头后在花柱中不能继续延伸。(4) 花粉管到达胚囊后精卵不能结合雌株系:指雌雄异株作物,如菠菜,通过选育获得遗传稳定,系统内全部为纯雌株或大局部为纯雌株,少局部为雌二性株同一株上有大量雌花少

53、量雄花系的系统。“三系的概念:细胞质中有一种控制不能形成雄配子的遗传物值质S。细胞质中具有正常的遗传物值质为N。细胞核中有1对或几对影响细胞质育性的基因。以具1对基因为例:MsMs:能使不育性恢复为可育,称为恢复基因。msms:不能起育性恢复作用,称为不育基因。Msms:也能恢复育性。1雄性不育系简称A系:具有雄生不育特性的品种和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系,简称不育系,其遗传组成为Smsms。不育系由于体内生理机能失调,以致雄性器官不能正常发育,没有花粉或花粉空瘪,缺乏生育能力。但雌蕊发育正常,能接受外来花粉受精结实,故制种时用它作母本而不用去雄。2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B系:用来给不育系授粉,保持其不

54、育性的品种或自交系叫雄性不育保持系,简称保持系。遗传组成为Nmsms。3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C系或R系:用一些正常可育的品种或自交系的花粉授给不育系后,不但结实正常,而且F1的不育性消失了,恢复了正常散粉生育能力。故这些正常可育品种或自交系称为雄性不育恢复系,简称恢复系。其遗传组成为NMsMs和SMsMs两种。雄性不育系的选育(xun y):(1)原始(yunsh)雄性不育材料的获得和临时保存;(2)细胞质雄性不育系的选育(xun y);(3)核基因(jyn)雄性不育系的选育;(4)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系的选育(xun y)雄性不育的遗传类型:细胞质不育型、核不育型、核质互作不育型雄性不育系的转育方

55、法:如果引进或选育的雄性不育系经济性状不符合要求或配合力不高时,就需要进行不育系的转育。直接转育法:选经济性状好、配合力高的品种内植株与不育系测交,从中筛选对不育性保持能力高的植株即异型保持系。然后用获得的不育株与异型保持系反复回交,使异型保持系成为同型保持系。间接转育法:是用乙品种作轮回亲本与甲品种保持系反复回交,不断增加乙品种的遗传物质,使甲保持系变成乙保持系。与此同时,也和甲不育系回交,使之变成乙不育系。 优势育种与常规杂交育种的比拟 :1遗传效应:常规杂交育种利用的主要是加性效应和局部上位效应,是可以固定遗传的局部;优势育种利用的是加性效应和不能固定遗传的非加性(显性、上位)效应。2.

56、育种程序:常规杂交育种先“杂后“纯。即先杂交后自交,最后得到基因型纯合的定型品种常规品种。优势育种先“纯后“杂。首先选系自交,再经配合力分析和选择,最后得到优良基因型杂合的杂交种。3种子生产:常规种种子生产简单,每年直接从生产田或种子田内植株上收获种子。杂交种种子生产复杂,不能在生产田留种,每年必须专设亲本繁殖区和杂交制种基地。杂种优势的固定:1染色体加倍法2无性繁殖法3无融合生殖法4平衡致死法配合力的概念:作为亲本杂交后F1表现优良与否的能力。类型: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单交种:用两个自交系配成的一代杂种称为单交种双交种是由四个自交系先配成两个单交种,再由两个单交种配成用于生产的一代杂种。三

57、交种是用三个自交系组配的杂交种,即用一个单交种和一个自交系组配而成。综合品种:将多个配合力高的一花首份作物亲本在隔离区内混合种植,任其自由传粉所得到的品种。人工去雄制种:1、去雄蕊:雌雄同花茄果类、矮牵牛、三色堇等。需人工授粉2、去雄花:雌雄同株异花瓜类甜瓜除外。或扎花人工授粉3、去雄株:雌雄异株菠菜(bci)、芦笋。优势育种的一般(ybn)程序:确定育种(y zhng)目标;收集(shuj)种质资源;选育(xun y)优良自交系;自交系间配合力测定;配组方式确实定;品种比拟试验;区域试验、生产试验。一般配合力:是指某一亲本系与其他亲本系所配的几个F1的某种性状平均值与该试验全部F1的总平均值

58、相比的差值。主要由亲本之间基因的加性效应决定。特殊配合力是指某特定杂交组合的某性状实测值与根据双亲一般配合力算得的理论值的离差。杂种优势主要是由基因的显性效应和非等位基因的互作效应造成的。亲和指数:也称结实指数,指授粉花朵自交结籽的粒数。K等于结籽总粒数/授粉花数雄性不育性:两性花植物中,雄性器官表现退化、畸形或丧失功能的现象。雄性不育系:经过一定的选育程序,育成雄性不育性稳定的系统.苗期标记性状应具备的两个条件:1、该性状必须在苗期表现,而且容易目测识别。2、能稳定遗传的隐性质量性状。自交不亲和性的两种类型:1配子体型自交不亲和性豆科、茄科、蔷薇科等植物:配子体型的亲和与否取决于花粉所带的基

59、因是否与雌蕊所带的基因相同。但凡与雌配子体具有相同基因的花粉,为不亲和花粉。2)孢子体型不亲和性十字花科、菊科、旋花科:孢子体型自交亲和与否不取决于花粉本身所带的基因,而是取决于产生花粉的植株个体是否具有与母本植株不亲和的基因型。雄性不育的类型:1雄蕊不育。2无花粉或花粉不育。3功能不育。4部位不育雄性不育性的类型:1核不育型GMS:不育性完全由细胞核基因控制。显隐性:核内雄性不育基因大多数属于隐性基因,但也由少数不育基因是显性基因。基因对数:核雄性不育性有一对基因控制的显性或隐性,也有两对核基因互作或复等位基因控制的。由一对隐性基因控制时:不育基因为ms,雄性不育株基因型为msms,纯合可育

60、株基因型为MsMs,杂合基因型为Msms,可育与不育基因的遗传符合孟德尔一对基因的遗传规律。MsMs与不育株杂交,不能保持不育株的不育性,只有用Msms父本与msms不育株杂交,可以获得50%的雄性不育株和50%的可育株。由于在一个群体里,有50%的可育株和50%的不育株,这50%的可育株同时又用于不育系的保持系,因此,通常将其称为“两用系。将其应用到杂种一代制种时,那么需拔除50%的可育株。由一对显性基因控制的,其不育基因为Ms,纯合不育株基因型为MsMs,杂合不育株基因型为Msms,可育株基因型为msms,用杂和不育株Msms与可育株msms杂交,同样可以获得50%的雄性不育株和50%的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