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1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2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3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4页
宏观经济学课件:第十七章 总需求-总供给模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 第十七章总需求总供给模型本章教学目的:掌握总需求曲线和总供给曲线的基本形状与基本含义,了解总供求曲线的得出过程,掌握总供求的均衡模型和总供求曲线移动产生的效应,掌握用总供求模型去分析经济波动的凯恩斯主义的理论。2宏观经济学三大模型:简单凯恩斯模型IS-LM模型AD-AS模型3简单凯恩斯模型又称“简单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在利率和价格水平都不变的条件下,使产品市场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独立地研究产品市场,实质上属于总需求分析。因为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是由利率联系起来的。4IS-LM模型 又称“扩展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它研究了在利率可变,价格水平不变的条件下,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

2、衡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重点分析利率的决定及其变动对宏观经济的影响。属于总需求分析。 5AD-AS模型又称“完全的国民收入决定理论”。研究在利率和价格水平都可变的条件下,使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均衡的国民收入是如何决定的。引入了劳动力市场和总生产函数,重点分析了价格的决定及其变动对总供给乃至宏观经济的影响。不仅进行了总需求分析,还进行了总供给分析。 6第一节 总需求曲线一、总需求及总需求函数 1.总需求:总需求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内,所有经济主体按一定价格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产品和劳务总量。由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政府需求和国外需求构成。AD=C+I+G+(X-M),其中国内需求=C+I+G,简

3、称内需。domestic demand72.总需求函数:在货币供给不变的前提下,考察产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同时达到均衡状态时,价格水平与国民收入的对应关系。函数表达式:Y=AD=f(P)函数关系:国民收入与价格水平之间呈反?正?向变动83总需求量与单个商品的需求量的区别总需求量是指总支出,而单个商品的需求量是指具体商品的数量;总需求量受价格水平的影响,单个商品的需求量受相对价格的影响;二者都受价格的影响,但对总需求量的解释必须从利率入手,对单个商品的需求量的解释是从替代效应和收入效应开始的。 9二、总需求曲线的斜率(三种不同效应) 利率效应(凯恩斯效应): 当价格水平上升时,实际货币供给下降,从而

4、使利率上升,投资减少,即投资需求水平降低,从而收入减少。 PM/P(实际货币供给)超额货币需求抛出债券换取货币债券价格iy i与P负相关 10实际余额效应(财富效应): 当价格水平的上升时,人们的财富和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并且名义价格的上升使人们进入更高的纳税档次,使得人们的可支配收入减少,实际购买能力下降,即有效的消费需求减少。P资产实际价值相对贫穷 P名义收入T(税收自动上升)yd c y c与P负相关11国际替代效应(蒙代尔-弗莱明效应): 当一国价格水平上升时,在其它国家生产的产品就会变得相对便宜,本国居民就会用外国产品来替代本国产品,增加对进口品的需求;而外国居民则会用本国产品来替代外

5、国产品,减少对出口品的需求,因此,净出口需求量减少。 P(X)本国商品相对昂贵,外国商品相对便宜 PX/PY 出口X,进口M x-m与P负相关 12 总需求消费投资政府支出净出口, 即AD = c + i + g + (x-m), 且c、i、x-m均与P负相关 AD与P负相关。 即总需求曲线的斜率是负数, 曲线是向右下方倾斜的。价格水平导致的总需求变化的其他效应税收效应:P= 名义收入= T=YD= C,I= AD投资效应:P=本国生产成本= 去国外投资=国内投资=AD1314代数法 借助IS-LM图形 三、总需求曲线的图形推导总产出-总支出法 15用代数法推导总需求曲线 在两部门经济中,IS

6、曲线的方程: 或LM曲线的方程: 或 16 方程式联立,消去r。则所求得的y的解式一般包括P这一变量,即: 该解式表示了不同价格(P)与不同的总需求量(y)之间的函数关系,即总需求函数。17用代数法推导总需求曲线s(y)=-1000+0.5yi(r)=2500-240r1000/P=0.5y-260rIS: s(y)=i(r)LM: M/P=L1(y)+L2(r )y=3640+960/P18用IS-LM图形推导总需求曲线rr1r2ISADPYY1Y2Y1Y2YP1P2D1LM(P1)E1E2LM(P2)D2AD曲线的经济含义描述总需求达到宏观均衡,即IS=LM时,一国总产出水平与价格水平之间

7、关系。表明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存在反向关系。反映价格水平影响实际货币供给,实际货币供给影响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影响投资水平,投资水平影响产出水平水平这样一个传导机制。1、决定AD曲线斜率大小的因素三、总需求曲线的斜率及其移动第一,IS曲线的斜率。同方向 第二,LM曲线的斜率。反方向货币政策效果越大货币政策效果越小Y1Y2Yr r1 r2 LM(P1) LM(P2)ISE1E20Y1Y2YP P1 P2D1D2AD0ISAD2、AD曲线的移动在中间区域:任何移动IS、LM曲线的因素,都将移动AD曲线在凯恩斯区域:LM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货币供给的增加,不会降低利率,增加投资,从而增加总需求

8、。(结合图形)在古典区域:IS曲线的移动不能移动AD曲线:扩张性财政政策产生的挤出效应极大,以至于总需求不变。 (结合图形)扩张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AD右移紧缩性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 AD左移扩张性财政政策对AD的影响Y1Y2YP P1 Y1Y2Yr r1 r2 LM(P1)IS1E1E2AD1IS2AD2增加政府支出,IS右移。在原价格水平下,形成新均衡,利率升高,收入增加。相同价格下,收入增加后AD曲线右移。24小结:扩张性财政政策、货币政策对总需求曲线的影响 AD曲线水平移动。价格水平不变,其他原因导致总产出变化,可看作AD曲线的水平移动。 主要原因是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25财政政策(I

9、S移动)导致AD移动过程:g、tIS右移y、若P不变 AD右移。反之亦反是。结论:扩张性财政政策使AD右移。反之亦反是。引申:i、g、x使IS右移,y增加,称为“注入”;相反,s、t、m使IS左移,y减少,称为“漏出”。rAD1r1r0IS0AD0PYY0Y1P0E0E1IS1E0E126货币政策(LM移动)导致AD移动前提:P不变,M变动过程:MLM右移y,若P不变AD右移。反之亦然结论:扩张性货币政策使AD上升;反之亦反是。yy0P0PADADyy0EEr0r1yrISLMOyEEO27结论:无论是扩张性的财政政策还是扩张性的货币政策都会使总需求曲线向右移动。在同一价格水平下,扩张性财政货

10、币政策使产出水平增加,于是总需求曲线会向右移动。一、总供给与宏观生产函数 三、货币工资、实际工资与一般价格水平的关系二、均衡就业量的决定总供给与总供给曲线四、古典(长期)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五、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及其推导六、总供给曲线的移动总供给的一般说明总供给(aggregate supply,AS)是指在任一价格水平,社会的收入总量(或总产出),它描述了经济社会的基本资源用于生产时可能的产量。一般而言,总供给主要取决于投入经济社会的所有经济资源,主要包括劳动力、资本和技术水平等。按照价格在不同时期变动的情况,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两种情况,即长期总供给曲线和短期

11、总供给曲线。2930一、短期与长期宏观生产函数1宏观生产函数的概念:宏观生产函数又称总量生产函数,是指整个国民经济的生产函数,它表示总量投入和总产出之间的关系。AS=f(P)P如何影响AS?P总供给 社会经济在每一一般价格水平上提供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量。总供给函数表示总产量与一般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W/PNY物价与实际工资劳动的供给劳动的需求就业量与产量Y = A f ( N , K )技术总就业量资本总量Y = f ( N)Y = A f ( N , K )公式表明,经济社会的产出主要取决于整个社会的就业量、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332短期宏观生产函数 在短期内,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为常数。

12、宏观生产函数为:y0y*ONN*N0y34函数含义: 在一定的技术水平和资本存量条件下,经济社会生产的产出取决于就业量,即总产量是经济中就业量的函数,随总就业量的变化而变化。函数性质:一是总产出随总就业量的增加而增加;二是在技术不变和K为常数的假设条件下,由于“边际报酬递减规律”的作用,随着总就业量的增加,总产出按递减的比率增加。 353长期宏观生产函数劳动力、资本存量和技术水平可以改变。宏观生产函数为: 其中N*为各个短期中的充分就业量,K*为各期的资本存量,技术水平的变化没有被明确表示出来,y*为各期的充分就业时的产量。y*也被称为潜在产量。361劳动需求函数微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宏观经

13、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二、劳动市场均衡理论(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 37完全竞争的要素市场上,企业将选择一个就业水平N0,使劳动的边际产出等于实际工资,此时,利润最大。企业就业低于N0时,劳动的边际产品就将超过实际工资,因而存在着增加利润的机会。反之,利润会减少。 微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工资总额WN利润NN0yO微观中厂商使用要素的原则厂商使用要素的一般原则: MRP = MFC。对于完全竞争市场,由于MR = P,所以 MRP = MR MP = P MP = VMPVMP 称之为边际产品价值,是MRP的一个特例,即当MR为常数时,产品价格与要素的边际产量的乘积。完全竞争厂商实现均衡的条件: VM

14、P = W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VMP即边际产品价值曲线是一条向右下方倾斜的曲线。CBAWW1W2W3O L1 L2 L3 LVMP图8-1 完全竞争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MRP = MFCMPL P = = w 完全竞争产品市场完全竞争要素市场劳动的边际产量实际工资率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41由于劳动市场上的就业量是由劳动的供求关系确定的,在探讨劳动市场供求关系之前,区分名义工资(W)与实际工资(W/P)是必要的。名义工资W就是以货币单位表示的一定数额的工资。实际工资(W/P)是根据物价水平调整后的工资,它衡量了工人提供单位劳动所赚到的具有不变购买力的收入 。42宏观经济学中的劳动需求 N

15、0N1N 表示劳动需求量 W/P为实际工资 与W/P成反方向变动关系,即劳动的需求函数是实际工资的减函数。 432劳动供给函数 为劳动供给总量。劳动供给是实际工资的增函数。实际工资率高,劳动供给量大;实际工资率低,劳动供给量小。劳动供给曲线向右上方倾斜。N0N1NON0NW/P0N2N13、劳动市场均衡均衡就业量:劳动供给与劳动需求相等时的就业量。又称充分就业量。均衡就业量的决定:在有伸缩性的工资和价格下,实际工资立即调整到劳动供求相等的水平。E0454需注意的两点问题:充分就业。 充分就业状态下仍然存在摩擦失业、自愿失业等。劳动市场在经济的总供给方面处于主导地位。资本存量K是由以往的投资决策

16、所决定的,将就业水平N和既定的资本存量代入到短期总量生产函数就立刻得出产量水平。在工资和价格具有完全伸缩性的情况下,经济中的产量始终等于充分就业或潜在产量。 46长期和短期在国民收入决定中的 特殊含义在微观经济学中,长期是指资本存量、人口、生产技术以及一切生产要素都可以改变的情况;短期是指出了可变的生产要素以外,其他的因素均保持不变 。在宏观经济学中,长期主要是指名义工资或物价可以调整的相对时间区间;短期主要是指合同期,即指名义工资相对固定的时间区间。47古典总供给曲线一、总供给曲线的划分按照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进行调整所要求的时间的长短,宏观经济学将总产出与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分为三

17、种:古典总供给曲线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常规总供给曲线。 48二、总供给曲线的推导推导思路:价格水平P的变动影响实际工资率W/P;实际工资率W/P的变动影响劳动投入或就业量N;就业量N的变动影响总产出或总供给AS。推导方法:四图法49OOOOPNNyyP1P2P3P4P5P6N0N1N2N3Nfy0y1y2y3yfABCDEFGW0W1W2ASNdNs(1)(2)(3)(4)古典区域萧条区域中间区域W1P1W/PP00W2PP2W0NfNW/P0Y0NNfY0PP0YfYfJkP1P2RAS长期总供给曲线推导经济的就业水平并不随着价格水平的变动而变动,而始终处在充分就业状态。就业量的决定之所以完全独

18、立于价格水平的变化,是因为物价P上涨时,名义工资W会同比例上涨,实际工资W/P会保持不会,从而劳动市场迅速恢复均衡,就业量又回到了充分就业水平。总供给水平独立于价格水平之外,总供给曲线为一条垂线,称其为古典总供给曲线,如图4.7所示。YY0OP图4.7 长期总供给曲线决定LAS总供给曲线又称为长期总供给曲线LAS,它表示一个经济社会的长期的总产出不受价格变动的影响。522垂直AS曲线的解释:产量或国民收入业总是处于充分就业的水平,不受价格的影响。假设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可以迅速或立即自行调剂,使得实际工资(W/P)总处于充分就业所应有的水平。实际工资(W/P)处于充分就业应有的水平。

19、古典学派一般研究事物的长期状态,而在长期中,货币工资和价格水平被认为是具有充分的时间来进行调整的。4、结论 (1)充分就业水平是一种常态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体现了古典经济学家关于市场机制宏观有效性的基本观点:价格和货币工资可以自由涨落,灵敏地对各种冲击做出反应,保证所有市场上的供求相等,最终使得经济始终处于充分就业状态,实际收入始终是充分就业收入。 (2)宏观经济政策对总产量没有影响 垂直的总供给曲线表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只能使价格水平变动,并不能对总产量产生影响。因此,政府不要干预经济,经济应该自由放任。 54 增加总需求并不能改变产量,只能造成物价上涨,甚至通货膨胀。PP1P0OE1E0

20、AD1AD0yfy凯恩斯主义(短期)总供给曲线货币工资具有能上不能下的刚性。 在达到充分就业产量之前,总供给曲线逐渐向右上方倾斜,而达到充分就业产量之后,总供给曲线成为垂直线。 在小于充分就业状态下,价格水平上升有助于增加就业和总产量;而达到充分就业后,价格水平上升对总产量不产生影响。(1)劳动契约(2)政府的最低工资法规,导致非熟练工人的大量失业 (3)工会组织(4)效率工资理论:支付给工人的能提高工人劳动效率、降低劳动平均成本的高工资叫效率工资。 2、货币工资向下刚性的原因P1W/PP00W2PP2W0NfNW/P0Y0NNfY0PP0YfYfJkP1P2RASN1N1Y1Y13、凯恩斯主

21、义的总供给曲线推导 在社会经济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的情况下取得的,带有短期性特征,所以这些总供给曲线又称为短期总供给曲线。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处于严重的经济大萧条时期,存在着大量失业和其他资源闲置。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投资品的价格不会因产量增加而上涨,而能够将闲置的生产能力利用起来。 P0YY0OP图 凯恩斯总供给曲线LAS593水平AS曲线的解释:货币工资(W)和价格水平(P)均具有刚性,也就是说,二者完全不能进行调整。凯恩斯研究的是事物的短期情况,即使不动用刚性工资的假设,由于时间很短,W和P也没有足够的时间来进行调整。 604、凯恩斯总供给曲线的含义 1经济含义: 短期中,在到达充分就业

22、的国民收入以前,经济社会大致能够以不变的价格水平,提供任何数量的国民收入,而在达到最大国民收入之后,不论价格水平被提高到何种程度,该社会的国民收入不会增长,可能出现通货膨胀。2政策含义: 只要国民收入或产量处在小于充分就业的水平,那么,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这时的宏观经济政策对就业与总产量有一定的影响61 国家就可以使用增加需求的政策来使经济达到充分就业状态。yyfy1OP0PE0E1AD1AD062一、常规总供给曲线的推导1曲线的形状及推导:在通常的或者常规的情况下,短期总供给曲线位于两个极端之间。常规总供给曲线63yPCCByfBAA二、线性总供给曲线AA、

23、BB、CC分别代表古典、凯恩斯和常规总供给曲线CC线越是接近于BB线,W和P被假设的调节速度越慢;一直到CC和BB重合的凯恩斯极端,二者则完全不能调节。CC线越是接近AA线,W和P被假设的调节速度越快;一直到CC和AA重合的古典极端。64三、非线性总供给曲线yPyfCCBBAAE左下方的C点代表较为严重的萧条状态,当产量或国民收入增加时,P会稍有上升,但上升的速度不会很快,从而CC的斜率相对平缓;C点沿CC向右方进行,产量和国民收入逐渐上升,随着经济的好转,P的上升速度越来越快,从而CC 的斜率日益陡峭,一直到代表充分就业的E点;E点之后,由于社会存在难以利用的资源和能力较差的劳动者,如果产量还要增加,则P的上升还要加快,CC的斜率愈益加大。1、劳动市场变化引起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总供给曲线的移动 (1)劳动需求变化工资水平变化W N d总产量AS曲线左移W N d总产量AS曲线右移(2)劳动供给变化劳动偏好变化、失业救济和社会福利制度的变化例如:失业救济金增加或救济时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