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书华论文:论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三稿_第1页
赵书华论文:论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三稿_第2页
赵书华论文:论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三稿_第3页
赵书华论文:论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三稿_第4页
赵书华论文:论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三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TOC o 1-5 h z 论文摘要、关键词2一、叙述分明、线条流畅的叙事结构2 HYPERLINK l bookmark17 o Current Document 1、解放前旧上海时期的王琦瑶 2 HYPERLINK l bookmark21 o Current Document 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的王琦瑶2 HYPERLINK l bookmark25 o Current Document 3、改革开放时期的王琦瑶 3 HYPERLINK l bookmark29 o Current Document 二、意象抒情的叙事方式 3 HYPERLINK l bookmar

2、k33 o Current Document 1、弄堂3 HYPERLINK l bookmark37 o Current Document 2、鸽子4 HYPERLINK l bookmark41 o Current Document 3、爱丽丝公寓5三、散文化的语言描写61、细节化的凸显62、生活化的装饰63、情节化的追求7 HYPERLINK l bookmark54 o Current Document 参考文献7论王安忆长恨歌的艺术特色【论文摘要】:长恨歌是作家王安忆用心倾力打造的一部作品。作为20世纪90 年代文学上的重要作品,长恨歌于2000年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这在王安忆 的

3、文学创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作品充满了缠绵、伤怀的情感韵味。长恨歌在故 事营构上用了三个线条贯通三个叙事部分,叙事方式上王安忆一改以往的语言风格 运用意象抒情来提升作品的感染力,散文化的语言描写给作品增色不少,使作品独 具艺术魅力。关键词:王安忆长恨歌艺术特色八十年代初,王安忆以雨,沙沙沙、广阔天地的一角、69届初中生等 系列作品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长恨歌更是王安忆创作转型期的重要作品。作品长 恨歌以上海女子王琦瑶的情感经历为线索,讲述她在不同时期与五名男子之间错 综复杂的感情悲喜故事。长恨歌近30万的字数,王安忆借用王琦瑶凄苦的一生 来铺写和再述40年上海的风云变迁。王琦瑶的一生就是上海百年的风

4、云动荡的兴衰 史。长恨歌以独到的叙述结构,挥洒着千言万语,书写了一位20世纪40年代上 海平民女子的悲剧命运,字里行间浸润着令人难以释怀的艺术感染力。一、叙述分明、线条流畅的叙事结构小说是一门构建叙事结构的艺术。王安忆在长恨歌创作上注重把握、设计 故事的结构。长恨歌以王琦瑶一生中三个不同时期为蓝本,按照时间顺序讲述了 她奇特的人生三部曲:早年成名,沦为“金丝雀”;中年落寞,为“爱”苦心经营; 晚年梅开二度,错爱纵生,梦归黄泉。而这三部曲也成为长恨歌的三条清晰明 朗的线索,将王琦瑶的一生与旧上海时期、新中国的成立、三年自然灾害、文革及 改革开放等诸多时期串联起来,构成了女主人公命运多舛的一生。事

5、实上,这三部 有独立故事的发展、高潮和结束,各部分又能相互牵连,共同构成叙事分明、线条 流畅的叙事结构。1、解放前旧上海时期的王琦瑶作品的前4节重墨描写20世纪40年代旧上海的轮廓和风貌:弄堂、流言、闺 阁和鸽子。紧接着一一王琦瑶出场,她是旧上海弄堂里的平常女子,在上海有百百 千千,却有着“日常的美”。王琦瑶会打扮,有些小虚荣。她美丽却不张扬,她有着 天成的气质与韵涵。她的美丽成就了她,也毁了她。十七岁的王琦瑶在女友吴佩珍 的说服下观看片厂拍戏后被相邀去试镜。王琦瑶因程先生的摄影“上海淑媛”登上 摩登杂志、流连各种舞会并参加上海小姐选美一举获得第三名,令她风光无限。选 美的过程中,王琦瑶与摄影

6、师程先生有过一段恋情。为了享受上流社会的生活,选 美刚一落幕,王琦瑶抛弃了程先生,心甘情愿地成了国民政府权贵李主任的情妇, 成为“爱丽丝公寓”的一只“金丝雀”,掉进了浮华的圈套,过上了寄生虫式的生 活。可好景不长,繁华一梦成破碎,解放战争的硝烟埋藏了李主任,也断送了王琦 瑶的一段情爱。第一部内容脉络清楚,娓娓道来,王安忆向我们讲述了一个旧上海平凡女子的 情感故事。王琦瑶从片厂看拍戏到登上摩登杂志到流连舞会再到选举为上海小姐, 王安忆把她推到一个众人羡慕吹捧的高度。月满则亏,水满则溢。故事以李主任空 难作为收尾,为王琦瑶的悲剧人生打下悲情的基础。2、新中国成立到“文化大革命”结束时期的王琦瑶李主

7、任飞机失事后,王琦瑶搬出爱丽丝公寓,成为普通的百姓,为了避乱暂居 到外婆一一邬桥乡下。王琦瑶表面的日子平淡如水,内心的情感潮水却没有停息过。 在邬桥她结识了阿二,开始了一场姐弟恋。阿二是一个懵懂少年,王琦瑶是他一 个繁华的梦,阿二为之向往。但王琦瑶没放在心上,只隔着一层暧昧。岁月流转, 解放后王琦瑶由邬桥回到上海寄居平安里。为了生计,王琦瑶做起了护士工作。期 间,她结识了严师母,认识了康明逊和中俄混血儿萨沙。生计中王琦瑶又有了生活 的乐趣。她又重新从箱底拿出旧日的衣服,化着妆,打理着自己的美艳。王琦瑶就 像一条地下的河流,表面封冻,其实地底下一直暗流涌动。尽管王琦瑶穿着素雅的 旗袍打针,在严家

8、帅母眼里:这女人一定有些来历。王琦瑶的举手之间,衣食之间, 都在告诉她隐情,这隐情不属于平安里而属于繁华场的。康明逊也看到了王琦瑶的 素雅和美艳。虽然这城市是新的,路名也是新的,但王琦瑶是他们眼中旧上海昔日 真正的底色。外面的社会发生着天翻地覆的变化,他们四人不闻世事,打牌、猜谜 语、讲故事、喝下午茶、打麻将、围炉夜话,沉浸在“旧上海”的遗梦里。康明逊的闯入,王琦瑶的心又活了,她以为可以得到最终的爱情,但王琦瑶 的希望再次落空了,他们的恋情是见不得光的。王琦瑶意外怀孕了,康明逊却不 能担当。为了保住小生命,王琦瑶只得忍痛割爱欺骗萨沙,不料萨沙一走了之,王 琦瑶只能当了未婚妈妈,生活困苦的王琦瑶

9、偶遇程先生,在程先生的精心照顾下, 王琦瑶平安生下了女儿薇薇。蒋丽莉的癌症离世以及程先生文化大革命的屈死,都 给王琦瑶的生活雪上加霜。王琦瑶并非滥情,只是生活所迫。在王琦瑶的生存意识里爱情是排在前面的, 她也想抓住跳跃在眼前的爱情尾巴,可爱情转瞬即逝,留也留不住。第二条叙事线 索,王安忆细写了中年的王琦瑶与四个男人之间的情感纠缠,演绎了一出出尴尬沮 丧痛心无奈的悲情故事,作品整篇弥漫着浓郁的悲剧气息。3、改革开放时期的王琦瑶光阴似箭,1976年成了薇薇的“豆蔻年华”。女儿薇薇没有王琦瑶所期望的 乖巧,她自私、任性,跟王琦瑶没有很深的母女情,作为母亲,王琦瑶没有尽到母亲的责任,她从未与女儿薇薇进

10、行心贴心的交谈,俩人在一起总是吵架,王琦瑶 有的只是嫉妒和仇恨。当时的上海,时尚依然。发型、服装、舞会、派对、交往, 一切都好像在旧梦重温,一切却都变了样。遥想当年风貌,春梦不再。纵然王琦瑶 驻颜有术,也敌不过时间的流逝。上海新一代的女性正在失去母亲辈的鉴赏力,她 们追求新潮,却人云亦云。女儿的同学张永红成了王琦瑶唯一的知音,成为忘年交。1985年,女儿薇薇早已结婚留洋,距离上海小姐选美已经过去四十年。如今繁 华的上海如20世纪40年代,可当年风光的王琦瑶成了旧的王琦瑶,风光不再。内 心潮水从未平息过的王琦瑶已是知天命之年,但王琦瑶恋爱了,她和26岁老克腊二 度青春。老克腊,这个王琦瑶生命中的

11、最后一个男人,王琦瑶依稀残留的旧日美艳, 正好吻合了老克腊的怀旧情结。为了稳住这份不伦畸恋,王琦瑶拿出珍藏四十年的 金饰盒(当年李主任的馈赠)时,老克腊选择了逃离,她得到的是别无退路的尴尬。 王琦瑶又回到孤身一人的境地,忘年交张永红的男朋友长脚为了得到王琦瑶的那 盒金条,混入王琦瑶家去偷她的五斗橱,不料被王琦瑶发现。于是他只好“一 不做,二不休”,掐死了王琦瑶。王琦瑶的三段情爱人生,是以三个男人为铺垫的:李主任把“三小姐”王琦瑶 带到了繁华的顶端,“这是把娇艳风情做到了头,女人也做到了头”;康明逊埋葬了 王琦瑶对真爱的最后希望;二十六岁的老克腊对暮年王琦瑶在情爱上的退缩,使王 琦瑶的人生走入低

12、谷,这反衬出昔日美人今日王琦瑶的没落和时代错位。第三部王 琦瑶死于非命,无人问津,将她的命运框定在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人生悲剧中,点睛 主题一一长恨,营造出一种凄凉的氛围。三条脉络分明的线条,平实冷静的叙述,这种叙事结构,构成了整个小说独特 的结构艺术。王安忆用一个上海女人沉浮悲欢的一生,来表现女人与城市,女人与 男人的关系,演绎了一段远离非主流社会的上海平民史。二、意象抒情的叙事方式意象就是作者借助对客观事物的描述,达到与作者主观心灵融合的意蕴与情 调。意象抒情的叙事方式是长恨歌的一个创作亮点。王安忆以意象作为叙事的 载体,通过上海特有的实物意象营造出极为强烈的感性世界,加强了作品的寓 意。下面

13、我就以长恨歌中的弄堂、鸽子和爱丽丝公寓的意象抒情为例,谈谈王安忆营构意象抒情的能力。1、弄堂弄堂是上海小市民聚居的地方,与千万上海平民的生活密不可分,没有弄堂, 就没有上海的故事。王安忆用这样一个极具标志性的环境来叙说主人公王琦瑶的故 事,让人有了真实的生活环境。如:上海的弄堂是性感的,有一股肌肤之余似的。它有着触手的凉和暖,是可 感可知,有一些私心的。积着油垢的厨房后窗.是专供老妈于一里一外扯闲篇的; 窗边的后门,是供大小姐提著书包上学堂读书,和男先生幽会的;前边大门虽是不 常开,开了就是有大事情,是专为贵客走动,贴了婚丧嫁娶的告示的。它总是有一 点接捺不住的兴奋,跃跃然的,有点絮叨的。上海

14、平民的居住物象一一弄堂,被王安忆生活化的意象表述出来,现场感 和画面感一下子就凸显出来,让人心生联想。又如:当天黑下来,灯亮起来的时分,这些点和线都是有光的,在那光后 面,大片大片的暗,便是上海的弄堂了。那暗看上去几乎是波涛汹涌,几乎要将那 几点几线的光推着走似的。那暗是像深渊一样,扔一座山下去,也悄无声息地 沉了底。那暗里还像是藏着许多礁石,一不小心就会翻了船的。上海的几点几线的 光,全是叫那暗托住的,一托便是几十年。这东方巴黎的璀璨,是以那暗作底铺陈 开。一铺便是几十年。曲曲折折的弄堂,一条接一条,暗示了王琦瑶的不幸的情爱人生。文段中 的5个“暗”字,隐含着旧上海时期的风云变幻,这种抒情的

15、意象,烘托出一种黯 然悠远的悲凉气氛,为全文奠定了凄婉悲催的情感基调。2、鸽子鸽子在长恨歌中出现了 20多处,贯穿着作品的始末。天空中鸽子俯瞰 上海的起起落落,人世间的善与恶,罪与罚,都被鸽子都尽收眼底。鸽子看到 的事物是客观的存在的,王安忆给予鸽子赋予更多的意象色彩。如:只有鸽群,不时从屋顶惊起,陡地飞上天空,不停地盘旋,终于回到屋顶 歇歇脚,却又是一阵惊飞。它们的翅膀都快飞断了,它们的眼睛要流出血来,它们 看到的最多,每一件悲惨的事情,以及前因后果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文革对人们的迫害及不齿秘密,令这些“城市的精灵”也不忍观看。“不 时从屋顶惊起”、“又是一阵惊飞”、“都逃不过它们的眼睛”,

16、使读者的心中萦 绕出难以明喻的感伤。又如:只有鸽子看见了。繁衍至今,什么都尽收眼底。这城市有多少 无头案啊,嵌在两点钟和三点钟之间,嵌在这些裂缝般的深长里弄之间,永无出头 之日。这些哑证人都血红了双眼,多少沉底的冤情包含在它们心中。那鸽哨分 明是哀号,只是因为天宇辽阔,听起来才不那么刺耳,还有一些悠扬。它们盘旋空 中,从不远去,是在向这老城市致哀。王琦瑶就这样“人不知鬼不觉”的死了,谁也不知道,只有翱翔在天空中 无奈的鸽群知道。这里的鸽子意象起了烘托渲染的作用,使画面感更加悲怆和 感伤。王安忆通过鸽子的眼睛传达出一种无奈,一种苍凉,悲剧色彩更加浓烈。3、爱丽丝公寓“爱丽丝公寓”是旧上海另外一个

17、群体一一“交际花”的住所。它是“不为妻 不为母”的“彻底的女人”的天堂。“爱丽丝”是旧上海繁华、风情、美艳的代名词, 繁华也快,没落也快,瞬息之间,一切风情和美艳都成昨日黄花。“爱丽丝公寓” 这一意象使作品悲剧意味显得更加深刻,更加浓厚。如:没有多少人知道它。它在马路的顶端上,似乎就要结束了,走进去却 洞开一个天地。那里的窗帘总是低垂着,鸦雀无声。我们不知道在那些低垂的 窗慢后面,是一些什么样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这城市的上空,就像是美丽的谣言, 不怕不知道,只怕吓一跳。那都是女人的历险故事,爱情作舟筏的,她游到多远,“爱 丽丝”就在多远。爱丽丝公寓是不甘于平庸女人的“温室”。是有虚荣心的女人用闲

18、置的青春 和独守的孤独作为代价的“人间仙境”。爱丽丝公寓是王琦瑶圆梦的地方,也是她美 梦破灭的地方。住在爱丽丝公寓的女人,表面上看非富即贵,这让许多女人羡慕 嫉妒恨,但这一切都是虚假的,见不得人的。这种意象的抒情,透视出人性虚伪 浮华后的寂寥与冷落。又如:这城市不知有多少“爱丽丝”这样的公寓,它们是这城市的世外桃源, 公寓里的生涯总有着隐秘感,有多少不为人知。“爱丽丝公寓”没有多少人知道它,它隐蔽的背后,有无数“不为人知” 的秘密。这种伪装的富贵和华丽,是虚浮和短暂的。王安忆借用“爱丽丝”书写40 年代上海的旧景遗风和万种风情,通过对“爱丽丝”公寓的描写,也反衬王安忆对 旧上海繁华一梦成旧事的

19、无奈和伤感。王安忆着力描写“弄堂”、“鸽子”、“爱丽丝公寓”等这些王琦瑶的生活 环境,揭示出王安忆对40年代旧上海生活的无奈与悲伤,传达出无尽的痛楚,使得 作品更具人性化、感情化。三、散文化的语言描写散文化语言是叙述者的“独白”写法,用真实、自然、自由、个性的笔墨,展 示生活的“原色”,“自自然然的”来表现作者的个性思维,让叙述者的情感,自然 地融贯、浸润在平和的描述中。下面我依据作品来阐述王安忆散文化的语言描写。王安忆长恨歌不奇不险,平淡,自然讲述王琦瑶的一生,特别在对“流言” 的描述,更是生动得体,使作品有力度。如:“流言总是带着阴沉之气。这阴沉气有时是东西厢房的薰衣草气味,有时是 樟脑丸

20、气味,还有时是肉砧板上的气味。它不是那种板烟和雪茄的气味,也不是六 六粉和敌敌畏的气味。它不是那种阳刚凛冽的气味,而是带有些阴柔委婉的,是女 人家的气味。是闺阁和厨房的混淆的气味,有点脂粉香,有点油烟味,还有点汗气 的。流言还都有些云遮雾罩,影影绰绰,是哈了气的窗玻璃,也是蒙了灰尘的窗玻 璃。”弄堂是流言传播会所,这个摸不着、闻不到的抽象东西在王安忆笔下变得 流动鲜活起来。王安忆字里行间给读者营造出富于情绪化的意境给人以身临其境的 感受。长恨歌通过王琦瑶的生活经历来展示上海的历史变迁,日常生活是构建故 事的有效抓手,王安忆对生活化的描述更是得心应手,轻轻松松地让读者走进了她 的故事。比如:“邬

21、桥吃的米,是一颗颗碾去壳,筛去糠,淘米箩里淘干净。邬桥用的 柴,也是一根根斫细斫碎,晒干晒透,一根根烧净,烧不净的留作木炭,冬天烧脚 炉和手炉。邬桥的石板路上,印着成串的赤脚板;邬桥的水边上,杵衣声此起彼伏, 连成一片。邬桥的岁月,是点点滴滴,仔仔细细度着的,不偷懒,不浪费,也不贪 求,挣一点花一点,再攒一点留给后人。”一景一物,生活化的叙述在王安忆的笔下不紧不慢,细细道来。作品笔触 淡雅,生动传神,日常生活的叙述,阅读起来给人韵味十足,极具艺术感染力。比如:闺阁是上海弄堂的天真,一夜之间,从嫩走到熟,却是生生灭灭,永远 不息,一代换一代的。闺阁还是上海弄堂的幻觉,云开日出便灰飞烟散,却也是一

22、 幕接一幕,永无止境。多变的上海,它总是在人们还未尽情的享受繁华的时候就消逝了光环,瞬 息之间,一切的风情与美艳都灰飞烟散。这种描写,语言流畅自然,简约生动。层 层铺染开来,展现其独特的艺术魅力。2、散文化的语言描写,还原了作品生活化的叙述,展现给读者一个环境感。二、 和谐与风俗美的特色又如:这不夜城如今到处写着夜字,梧桐树影是夜色,候车的人满脸都是夜 色,电车进场当当地敲着夜声,路上霓虹灯全是夜的眼。不过这城市再是夜也有一些 萌动挣扎的光,河的暗流似的。树影、人脸、霓虹灯写出了解放后上海的繁华,再美的“夜”,也有“一 些萌动挣扎的光” “河的暗流似的”,这段描写一语双关,意味情韵均在字里行间 益出,营造浓厚的文化意蕴,彰显独特的审美价值。3、散文化的语言描写,追求散淡的叙述风格,让作品有厚重感。简洁、清逸的语言风格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