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我国方言现状及对极端推普政策的批评_第1页
论我国方言现状及对极端推普政策的批评_第2页
论我国方言现状及对极端推普政策的批评_第3页
论我国方言现状及对极端推普政策的批评_第4页
论我国方言现状及对极端推普政策的批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我国方言现状及对极端推普政策的批评对于我国文化多样性遭受政策性歧视,霸权取代式推广普通话导致我国方言文化不断消亡的相关讨论鄙人已经有过文章论述过,比如有感于南宁方言文化的消逝再谈对南宁地方文化的保护和质疑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等等。但是,很多朋友由于长期受极端推普政策和思潮的影响,很多显而易见的道理,就是难以接受。因此特作此文,将多元文化的价值,我国方言现状,推普政策的极端误区浓缩在一篇文章中,和各位一齐讨论。本文仅代表本人的观点,绝无煽动地方主义,制造分离思潮的目的。本人欢迎理性讨论,谢绝南北地域一切愤青与本人骂战。如遇骂战,一概不答。/Aooh第一节:语言乎?方言乎?&RZ&首先,“语言”和

2、“文字”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同一种“语言”,可以使用不同的“文字”:比如大批前南斯拉夫地区的语言,在不同的前南斯拉夫加盟共和国内被赋予了不同的文字载体。而不同的“语言”,完全可以使用同一种“文字”,比如东欧许多语言和俄语。我国政府长期从“大一统”的思维出发,继承斯大林主义的“一国,一语”观念,硬是将吴粤闽客赣湘等通行于广大南方地区,和北方方言“鸡同鸭讲”的这些语言称作“汉语方言”。将普通话定位为“现代汉语”。南方地区通用的语言,无论从语音,词汇,语法三大要素来看,和作为北方方言的代表性语音的北京话,共通度极其低,共通词汇低于30%。这样的语言现实,能叫“汉语普通话和汉语方言的关系”?真正从语言学

3、的角度来说,河南,山东,四川等地通用的方言,和北京话带有极大的亲缘性,才应该被视为“官话”这种“语言”的方言。而吴粤闽客赣湘等“南方话”和北方话声韵母和声调几乎都多一半,口语语法,词汇高度不相似,根本不能算作“方言”。而应该是和“北方话”并立的语言。所以,综上所述,鄙人个人意见倾向于汉语应该是个“语族”,汉语族之下有吴粤闽客赣湘等各个“语支”,每个“语支”还因为各地口音的因素,戈怆为“方言”(也就单个语言),比如现在国内通用的“吴方言”戈U分为以苏州为标准口音的北部次级方言“太湖片”,和温州为标准口音的南部吴语“东瓯片”,按照国际上通用一点语言学概念,应该是“汉藏语系汉语族吴语支苏州话”,“汉

4、藏语系汉语族吴语支温州话”。根本不能在口语上通话,能叫“同一语言下的方言”吗?因此,鄙人对汉语现阶段的划分方式有保留意见。但是,下文仍然采用“方言”一词,也就是现阶段通用的汉语方言学概念。c第二节:方言的多元文化价值首先,必须确立一个语言和文化层面的基本原则,就是“文化无优劣”。这一基本原则,其实就是“人人平等”的原则。因为文化代表某一个群体,而不管这个群体的数量大还是小,其基本组成部分,都是“人”。而不管“语言”也好,“方言”也好,本身就是地域性文化的基本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没有任何区域文化可以脱离某种语言孤立的存在(书法,纯音乐,美术不是“区域性”的文化)。比如用粤语为例,就是岭南广府

5、文化的直接载体和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如果粤语消亡,则粤剧,粤曲,粤地礼仪统统会消亡,还有很多非常生动,活泼的粤语成语,俗语,俚语统统都会因为丧失了粤语这个载体而消亡。粤语是直接继承了中古汉语完成的-t,-p,-k入声系统,对研究古汉语语音学和古汉语演变有着极其重要的重建作用。粤语消失,对于古汉语学术研究也是一个非常严重的损失。与此消亡的不止岭南文化,还有以粤语为基础母语认同的广府族群认同感。换言之,粤语消失,广府族群也就被同化,从此成为历史名词。语言是人类文明最初的记忆,是地方文化的活化石。一个族群的智慧、技艺、宗教、风俗、.医术、传说,都深深地蕴藏在他们的母语里。每一种地方语种,都是一个族群灵

6、感的源泉、创造力的钥匙以及文明的承传载体,失去一种语种就意味着断送一种文明。语言是一种非常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承载了一个族群所有的历史积淀。所以,语言文化的多样性,就是文明的多样性,就是指挥,风俗,艺术,宗教,文学等等等等的多样性。并且直接反应了“人群”的多样性,“人”不是机器人,绝不应该个个都从一个模型出来的一样。尊重语言文化的多样性,本质上就是尊重使用这种语言,拥有这种文化的“人”。语言文化多样性和生物物种多样性一样,具有重大意义。因此,方言绝对不仅仅是一个区域性的交流工具,也不能因为已经有了“更高级”的交流工具而变成“无用之物”。第三节:现阶段“惟我独尊”,以取代,消灭方言为最终目标的

7、推广普通话政策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让我们先看一组数据:1浙江金华市(吴语)曾经做过一个金华方言的调查,在6岁到14岁孩子中,几乎所有的人都会说普通话,但52.03%的人完全不会说金华方言,能用金华方言较好交流的仅占22.65%。2:广西南宁市(粤语)在90年代初实施“全面推广普通话”以来,采取禁播方言电视,方言广播,甚至方言的出租车电台。学校劝禁学生使用方言,公开宣称方言“粗鄙,下流”,使用普通话“文明”的极端方式。造成南宁本地方言急速流失,至今南宁话已经从南宁市区公共场合彻底退出,南宁市区15岁以下能使用方言的人口几乎为零。3:福州方言(闽语闽东方言)流失严重,很大程度已经从福州市区公共场合

8、退出。4:海口市(闽南语海南片)语言文字委员会曾有过调查,能熟练掌握海口方言的小学生,只占抽样班级的30%强。5:上海(吴语),无官方调查数据,单有相当多的消息称上海10岁以下的年龄层极少懂上海话。6:合肥(江淮官话),第一批“全国推普先进城市”,合肥方言在公共场合也基本上很少使用。语言文化多样性在我国正在极其严重的流失!而这些现象,更多人却认为是“语言自然选择”,是“语言发展的必然”。我国的语言文化的民族理论直接继承前苏联斯大林式的语言文化和民族理论。提倡“一国一族一语”,我国的语言学,方言学著作,非但充斥着“方言的发展必然要从属于通用语”,“方言最终要消融于通用语之中”的理论,更是绝大部分

9、将“普通话”当成是汉语发展的终极方向,强调北京话的“入声失落”,“全浊声母消失”这些区别于其他方言的语言学特征,是汉语发展的方向。这种将语言单纯工具化,丝毫不考虑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语言文化多样性价值的理论,正是我国方言消失的根本性原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就是这一理论的直接体现。将普通话提高到无人撼动的神圣地位,“推广普通话”是要奖励的,是各级国家机关,广电媒体,教育机构的责任和义务。国家公务人员非必要不得使用方言(原文是:“确实需要时,方可使用方言”),明令禁止方言教育(特区除外),禁止方言媒体(要省级以上广电部门特批),更冷酷的是,规定干涉他人使用普通话是违法行为,要受到惩处。而反过

10、来,推普突出的个人和组织,则受到奖励。作为一部国家级别的,阐述基本语言文化政策的法律,对于一个多元文化实质性存在的中国来说,仅仅有可怜的“四种情形”允许使用方言:一个就是国家工作人员实在需要时,社科研究时,地方戏剧,特批时。于是,方言在1958年推普后,迅速的从广大方言地区的公众媒体消失了,电台,广播,电视普通话都是一统天下,只有各地开有少数方言栏目。(有个别地区比较特殊,比如闽粤地区,下文再详细分析)。各地政府将“推普”和方言对立,将“推普”的政绩和“方言人口.下降”直接挂钩。“说普通话,做文明人”的广告牌堂而皇之的树立在广西南宁市的街头。各地推普不约而同的将方言排斥为“土”,“粗鄙”,“不

11、文明”的行为。教学用语用普通话无可厚非,而很多城市却在学校内部劝禁学生使用方言进行日常交流。鄙人读小学时,学校校长在“推普周”上,操一口普通话大呼:“同学们能在家里跟父母用普通话更好!”上海在90年代初曾经拍摄过全吴语的电视连续剧,连光明日报都登载了播出预告,最终却胎死腹中。为何?上海语言文字委员会给出的解释就是:“推普是大势所趋,方言是开历史倒车”(大意)中国广播电视总局曾宣称,广播影视业迅速发展,使一些播音员、主持人、演员、编辑、记者来不及接受严格的系统化训练;加上外来文化和一些不良语言文字的使用,致使电视电台节目的普通话水准下降,方言土语泛滥,“群众意见很大”。于是,广电总局三令五申,整

12、顿方言节目。2004年甚至发布禁令,禁止译制片使用任何形式的方言。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甚至将推广普通话进行指标量化,分为一二三类城市,哪类城市要达到何种标准。不用问,这些所谓的“标准”,必然是强调方言必须无条件从大部分公共领域退出。个别研究推普工作的书籍,著作,甚至声称:“由于不能使用行政命令消灭方言,因此,推广普通话是一个长期的历史性的工作。”赤裸裸的表达出这样的信息:最终方言必定是要被普通话消灭的。我国政府在各种正式场合都宣称“推普和多元文化不矛盾”,温家宝总理访问澳大利亚时,和澳大利亚领导人说“中澳都是多元文化国家”。我国在“有保留”的加入联合国语言文化国际公约,曾派专人解释:“中国语言复

13、杂,推广通用语有其紧迫性,并非等于消灭方言”(大意)还有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咨询委员陈章太曾公开声称:“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其中语言权益也是我们国家要关注的。说自己的方言母语或者民族语言的母语是受到国家保护的,但是我们国家提倡推广普通话这是我们国家的基本国策,并不妨碍你自己教学、购物或者传媒、社会公共服务这四大方面要使用普通话,但是方言完全可以自由在方言区使用,这是我们国家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政策,抓的比较早。”我对政府的言论和行为不作评价。亦不敢胡乱作任何评价。结合当前所获得的信息来看,我国的语言学和方言学理论仍然没有“文化多样性”作为理论基础。作为我国语言文字政策的最高体现和执行标准的国家语言文字

14、法,没有任何关于方言保护的条款,也没有任何承认方言具有保护地位的条款。我国此外也没有任何相关的政策,法规保护方言。全国各地,除个别地区之外,地方政府无不将推广普通话和方言对立起来,以方言使用率下降作为“推普政绩”。除了上海将本地方言作为选修课程进入小学阶段之外,全国没有其他城市的方言得到成系统的教育化传承。南宁这个15岁以下方言人口已经鲜见的城市里,琅东的某个幼儿园还搞“推广普通话,从娃娃抓起”。更不要说下面这段话摘自2004年广电总局禁令的原文:广电总局要求:“各省、区(市)广播影视局(厅)要切实履行管理职责,立即对所属播出机构播出用地方方言译制的境外广播电视节目情况进行一次全面检查和梳理,

15、按照上述规定精神严格管理,认真履行好广播电视推广使用普通话的重要任务和使命,为广大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好一个“为未成年人健康成长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既然使用方言已经是“不健康的语言环境”了,加上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那可怜的“可使用方言的四种情形”,陈章太委员“使用自己的方言母语和民族语言是受国家保护的”到底体现在何处?“我们国家采取的一些措施和政策,抓得比较早”,倒是些什么“措施”?又抓在了什么地方?由此可见,方言的“文化代表性”已经彻底被现行语言学理论基础和法律所剥夺。君不见,粤语流行文化,闽南语流行文化的产地,不是香港就是台湾。广东近二十年来只拍过一部搞笑性质的粤语电视

16、剧:外来媳妇本地郎,福建连一部闽南语电视剧都没有。就连粤语歌曲,闽南语歌曲都出自香港和台湾。占粤语人口80%以上的两广地区和占闽南语人口一半以上的福建,居然连代表自己文化的流行歌曲都拿不出几首。这些正是这种“文化压迫”的直接反映幸运,粤语还有个不在体制内”的香港,闽南语,客家话还有个不在体制内”的台湾,可以进行文化传承,甚至“反向输入”到内地粤语和闽南语区。可以说是历史的幸运。那么,拥有8000万人口的吴语呢?拥有2500万人口的赣语呢?其他小方言呢?第四节:方言强势弱势,决定因素是什么?现阶段,尽管总体上我国的语言文化政策是以取代方言为目标,尽一切能力削弱,减少方言的生存空间。但是,有个别地

17、区方言却特别的强势,甚至貌似还有蒸蒸日上之势。这一奇特的现象,使得一方面在很多方言受到侵蚀,消亡的同时,使得保护方言的工作受到极大阻力。由于禁止了方言教育,那么方言的传承只能通过这个族群人与人之间的交流而进行传承,而这种传承又是不稳定的。因为任何语言在缺乏教育的情况下,必然会很多字音,词汇就会丢失,错别读音,用法,也会因没有正规语言教育而成为习惯。从而彻底破坏了方言的传承。而在没有方言教育的情况下,方言媒体,广播电视,就无形之中起到一种“正音”的师范作用。比如“郑筱萸”,(粤音“郑子余”)。我一开始也根本不知道该如何发音,就是广东卫视的粤语新闻,才告诉我这两个字的粤语音。因此,在禁止方言教育的

18、前提下,方言大众媒体便成了方言教育的剩下的和唯一的一个渠道。广电媒体是否可以使用方言要“经国务院或者省级广播电视部门批准”,这就是明显的将方言的传承和传播权利从“天赋”变成了一种行政审批。而且,这种行政审批的标准,其依据的标准,原则,都不得而知。道理很简单,能够得到官方媒体支持的方言,其传承和传播必然比没有得到官方媒体支持的方言要好,自然,也更不容易灭亡。而这种不知有何依据的“审批”则意味着这是地方政府自己的“自由裁决权”。同是一种方言,有可能在某地可以上官方媒体,在某地却不行。同一个地区,某种方言可以在媒体上整天出现,另外的方言却不行。而且根本没有所谓的“统一标准”,比如广东地区以“南粤文化

19、”自居,推普的同时处处维护粤语的地位。而广西以所谓的“少数民族文化地区自居”,但是偏偏壮语又是个扶不起的阿斗(壮族本身就有很大人口使用广西的汉族方言),自然就畸形“推普”,为了推普甚至连南宁市内公车的粤语报站都取消!事实上,现在的我国就有这种怪事:出于对港澳地区,海外华人的认同感和实际需要出发(因为这些地区因为历史原因,无普通话教育),粤语在广东省事实上得到了半官方的地位,不但省台必须有粤语节目,广州台是大部分是粤语节目,甚至还专门成立了一个港澳可以参股的“南方卫视”,此举事实上使得粤语在面临外来人口冲击的同时,还能够传承和传播。闽南语也是如此,为了维护闽台文化同出一源的“统战”需要,厦门推普

20、力度是相当轻的,闽南话甚至上了中央四台,专门有对台湾的闽南语节目。但是,绝大部分地方电视台,却根本没有被允许开展方言节目,或者仅仅开了一些方言新闻栏目,连专门的频道都没有。原因很简单,广电部门认为:“没必要”!结果导致相当多城市的方言传承丢失。同样,广东东江地区作为客家方言区,潮汕和雷州半岛做为闽南语方言区,也因为广电部门认为“有必要”开放广东的粤语媒体,而导致了本地文化不但要遭受普通话的同化,还要遭受广州粤语同化的尴尬境地。而同样是粤语人口占大多数的广西,却一个省级的方言台,方言频道都没有。你能说在广西没有对粤语方言节目的需求吗?南宁市自身,难道粤语节目会不受欢迎吗?可惜,90年代广电部门为

21、了“推普需要”而取消了南宁的粤语节目和粤语频道,直接导致了南宁粤语的消亡。(现在出于南宁话濒于消忙的因素,恢复了寥寥无几的几个粤语栏目)中国历史传统中,就有“入乡随俗”的习惯,去外地工作,定居。学习当地方言,融入当地文化,最终下一代就会彻底接受本地文化的熏陶,最终成为“本地人”(个别适应得快的自己这一代就可以)。而现阶段的推普做法,一方面禁止方言传承(虽然没有行政命令,但实际操作上就是),另一方面大力宣扬方言“粗鄙”,“土俗”,“难听”,不是鼓励外地人学习,融入当地(事实上由于禁止方言教育这一政策,也做不到),而是叫外地人不要学,更不要用本地方言。甚至要求本地人尽量放弃方言来迁就外来人口。这样

22、子就导致本地人和外来人口的对立,甚至在个别地区这种对立特别尖锐。另一方面,由于广东地区比邻港澳,港澳地区经济繁华,“方言(粤语)老土,粗俗”这一宣传不攻自破。加上珠三角经济繁华,又有港澳的强势方言媒体。自然,粤语在这一地区便难以撼动了。但是,其他地区有没有这个运气呢?同是粤语方言点的南宁市,就因为掐媒体,贬方言,甚至连公共汽车的粤语报站都取消,导致方言迅速濒于消亡。上海也是一个很好的例子。理论上,强势的经济,自然会带动当地方言的强势。可是,在上海却是个奇特的反例。上海吴语在持续的衰退中。有人归因于“外地人太多”。这就是典型的看问题只看表象。清末民国上海滩时期上海外地人难道就不多?广州难道没外地

23、人?为何广州粤语那么坚挺,而上海吴语要搞到小学开选修课来拯救的地步?更深层的原因还是,我国现阶段尽管不承认方言的文化地位,但是,还是对方言进行出于政治考量的选择性“利用”。因此,有些地方推普力度小,方言多,即使推普也不故意贬低方言。使得外地人能够相对容易的掌握本地方言,下一代人能够融入本地。而更多的地方,将推普和方言对立,导致外地人和本地人格格不入,而本地人又在持续的丢失自己的文化。如果那是个外来人口少的小城镇还不至于那么容易受到威胁。像上海这种大都市,自然本地方言不保方言的强势与弱势,还有一些其他很复杂的因素。我国现阶段的推普政策,并不是真的被地方政府毫无保留的执行的,个别城市因为在上层建筑

24、本地人群多,而且外来人口大部分也是相似语言背景的话,推普力度就比较小。而个别城市上层建筑对推普理解偏颇,或者其他政治因素对推普走极端的话,方言消亡就快。方言自身的差异性也是一个因素,山东,河南,四川等地方言因为同属北方方言,口头交流障碍相对小,因此地方政府推普力度就很低,甚至不觉得有推普的必要。而南方地区推普力度就非常大。第五节:语言文化多样性危害国家统一?单语能增强国家凝聚力?这是一个貌似很合理的命题。是啊,如果个个人都说同一种语言,个个都属同一个族群,自然就不会离心离德。这一说法貌似合理,实则谬误多多。首先,我国的方言问题是自古便存在的,从古至今,方言如满天繁星,而且对共同语(通常是历朝历

25、代的首都语言)的使用程度级低。为何我国每次大乱之后都是“大一统”?为何历朝历代的农民起义,叛乱,拉大旗做虎皮的军阀政客无不以统一中国做为口号和政策?由此可见,我国的民族认同感和国家意识,早就已经是中华文化的一部分,只要是接受中华文化的人,就以经是认同了“大一统”的中国意识,与他个人使用什么方言,属于什么地域文化毫无关系。这就很好的解释了孙中山一个广东人,年年搞北伐,太平天国起源于广西这个穷乡僻壤,却北伐要直捣北京。如果不信,问问周围的南方人,有人要搞福州独立吗?有人要搞海口独立吗?即使有些地区因为种种政治因素,对“中国”的认同程度低,那也是有特殊的政治因素和历史原因的,后面会继续谈。内部文化差

26、异最小的北方方言地区,在民国初年,军阀,政客,趟将,刀客,土匪,绿林却纷争不断,北洋军阀内部的恶斗甚于内部文化差异更大的福建,两广。抗日战争时期,海外华侨踊跃捐钱捐物,甚至回国参军抗日。不要忘了,海外华侨基本上都是闽粤客人群,现在海外操普通话的“新移民”,基本上是80年代改革开放后才出国的。在祖国面临亡国灭种的危机关头,海外华侨的实际行动就给了“多元文化降低民族凝聚力”这一说法一记最响亮的耳光!由此可见,中国的分裂,纷争,都是军阀政客私欲熏心的政治争斗的产物。与语言文化多样性毫无关系。由于中国多元文化的实质性存在,即使是北方方言内部,与以北京音为标准的普通话差异也非常的大。“北京话”作为事实上

27、一种规范化的语言被赋予绝对性权威性的地位,甚至潜意识里被赋予了有资格取代全国任何一种方言的超级地位。实际上相当于排斥了其他地方文化,宣布了其他地方文化属于“异端”,需要被“同化”。在此基础上,如何会“有利于国家团结”和“民族团结”?网络上充斥了嘲笑少数民族居民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言论,就是这一思潮的典型体现。网上更有“学汉语的外国人甚至比中国人说汉语说得更好”这种惊世骇俗的言论。而相当多南方地区的居民认为,他们的本地政府,也是“北佬当道”。换句话说,在南方地区,认为北方人群在政治上,文化上欺压本地人的思潮也十分严重。这一切,就都是这种“一国一语”的语言歧视所带来的后果。“一国一语”这种语言文化政

28、策非但没有做到国家团结,反而严重的挑拨了族群和地区矛盾。道理很简单,既然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为何绝大多数公民的母语,在法律上是要被取代,同化,消灭的对象?qdEuKI加拿大魁北克问题就是一个非常明显的例子,魁北克法裔居民因为担心被占绝大多数的英裔同化,离心倾向很重。加拿大政府的针对性政策是承认法语和法语文化的官方保护地位,法语和英语同为官方语言,在魁北克省内法语文化占主导地位,以实际行动打消了法裔居民对遭到同化的疑虑。使得魁北克居民内心真正认同加拿大“不但是英裔居民的加拿大,同样是法裔居民的加拿大”。最终,“魁北克独立运动”烟消云散。港澳台地区对我国国家认同感低,主要原因是政治和历史因素。

29、因为这两个地区是比较突出这是不正确的。因为这两个地区是比较突出这是不正确的。的方言地区,反而有相当多人将这种认同感低的因素归咎于方言。我国的现代主权国家意识和现代民族主义意识,是在19,20世纪被迫打开国门后,才因为西方现代主权国家意识和民族主义理论的传入而逐渐形成的。这一形成过程持续了很久。港澳台地区因为历史原因,并没参与这一进程(相反台湾参与的是日本的进程)。在加上1949年后意识形态的因素,导致相当一部分港澳台居民不认同我国政府。注意这个区别,极端不认同中国的只是部分台湾人,另一部分部分台湾人和港澳居民不认同的是我国政府。政府和国家是有区别的。港澳居民大部分都以汉族粤语广府人自居。因此,

30、港澳台地区对我国有离心倾向,也是政治和历史的因素,与多元文化没有多大关系。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声称推普“要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其实,现阶段推普恰恰是反其道而行。首先,港澳地区已经因为长期的历史和政治隔阂,对内地有相当强烈的离心倾向,而保护,抵抗着这一离心倾向的,便是港澳地区人民自己的“文化认同感”,现在港澳居民无不以“粤语广府族群”自居,对两广粤语地区尚有一定程度的认同感和亲近,尽管他们不一定认同我国政府。然而当将来“推广普通话”在两广地区大功告成,粤语在两广被灭亡之后,港澳居民的文化维系和族群认同感去哪找依托?面对满嘴“普通话”,还一边嘲笑他们连普通话都说不好的“新两广人”,他们会认同

31、这些人是自己的同胞?对于台湾也是如此,金门马祖等地是台湾统一思潮的大本营,而“国语”满地的台北反而是*最猖獗的地方。其基本的原因就是金马地区对于福建闽南族群的强烈的认同感。而台湾由于历史因素,对使用“国语”的外省人相当程度的排斥,就是因为国民党时期治台失当,压迫,强制同化台湾闽南,客家群体的恶性后果。那么当闽南语在福建消亡之后呢?面对同样和当年国民党政府一样,毫不尊重闽南,客家文化的我国政府,那个更像家乡?哪个更容易维系他们的认同感?鉴于台湾已经实施了“乡土教学”,闽南语和客家话具有和“国语”同等的文化地位。鄙人对此不敢乐观。(当然,现阶段出于统战需要,闽南话还比较稳定)。毫无疑问,现阶段内地

32、和特区截然不同的语言文化政策,对于我国的国家统一和族群认同的害处是非常的大的,现阶段由于方言仍然事实上存在,因此危害尚不明显。但是,随着方言持续性的被侵蚀,同化,这一危害也越来越明显。“一国一语”,对国家团结绝对没有促进作用,反而会严重的挑拨族群矛盾,制造分离思潮,因为最简单的一个惯性思维:“既然我的母语文化根本不被这个国家承认,那么我对这个国家的认同感从何而来?”中国,是吴粤闽客赣湘各大文化族群和55个少数民族共同的中国,还是仅仅是北方人的中国?如果某些人迷信武力,认为不需要维系国家海外地域认同感,用武力即可维持国家统一,那我也无话可说。第六节:外地人VS本地人中国文化里传统就有“入乡随俗”

33、的传统习惯。而现在,大部分国人却陷入了一个极其“自私”的误区,一方面人在外地长期打工,却不爽外地方言,希望大家用普通话,讨厌本地人用本地方言孤立自己。一方面自己回到家乡,却方言不离口。这种自己在家乡讲方言,去到“他人的家乡”,反而要求他人放弃方言和自己说普通话。这种逻辑的荒唐性一目了然,却偏偏大多数人却深信以为然。人离乡贱。每个人去到一个全新的环境,要在哪里生存,就必然需要融入当地社会,而融入当地文化是最容易,也是必须的一个条件。而要做到这一个条件,只有学习和掌握当地方言。换句话说,你想要在广州生存,想要做“广州人”,而不是一辈子都被人叫做“外地仔”,那么,你唯一的方法就是融入广州粤文化,那样

34、子,你才能够真正融入当地。即使你做不到,你的子女,下一代也应该尽力做到。其实所有人都应该更正一个观念:你不懂某地语言,那是你的“原罪”,是应该你学习当地方言,融入当地,而不是反客为主,要求明明是多数的本地人反过来和你说普通话。一句话:你不懂某种语言,“错”的是你,而不是“这种语言”存在的错。如果你想要“舒服”,去到什么地方都要按照你的意愿来使用语言的话,建议你就不要离开自己的家乡了。明明在人家的地方讨生活,不但不融入当地,还想反过来要改变人家本地文化,那么,这是不是一种莫明其妙的思维?用一句粤语成语来概括:“妹仔大过事头婆”。一个城市,首先是居住在这个城市的居民的城市,其次,才能负担起其它作用

35、。福州人和福清,厦门,宁德等等这些外地务工者的合法权益同样要保护,不然就成了地域主义。但是站在文化的角度上,由于文化的唯一性和独特性,对福州文化的保护就必须是“歧视性”的,因为如果过度顾及外来人的“文化利益”(即不需要学习福州话,也不必融入福州,现在甚至还粗暴干涉福州文化传承),福州本地文化就会灭亡。因此,在文化的角度来讲,福州首先是福州文化的福州,其次,才是作为福建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的福州。其实同样的道理很明显,为何国人去到英国,法国,说不好英语,法语,却鲜有人怨英语法语,而大部分人却是怨自己学不好呢?归根到底,还是方言“粗鄙”“土俗”“不文明”这种观念在作怪!正是这种推普方式让很多国人不想

36、学,不愿学方言。第七节:论“语言统一”的不可能性和为何而“推普”要统一语言,就必须对一种语言文字进行规范化,标准化,言下之意,也就是必须制定标准”和“规范”。而对一种语言文字进行标准和规范本身就违反了语言学的基本客观规律:任何语言都是生动,活泼和不断发展之中的。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不少生动,活泼的词汇纷纷涌现,那么它们严格来说,岂不成了“非法”?更不要说相当多的事物的属性是非常具有地方化色彩的,除了本地其他地区几乎没有,那么这种事物及其属性岂不是根本没办法在“通用语言文字”中表达了?就比如最简单的一点,广西兴业有一种地方食品,被当地人叫做“beksuan”(勾漏粤语音近似“白散”)。请问这种

37、物件如何在通用语言文字中被“规范化”“标准化”?如果强求以汉语言文字为背景的所有事物,属性都可以全部制定出标准读音和规范用字,这个问题就可以解决,但是这毫无疑问是绝对不可能实现的工作。事实上,新的事物新的词汇总会不停的涌现,就如网络用语一样。而且,语言的语音本身,也是在不停的发展变化之中,汉语音调从上古时期的“促舒四调”发展到中古时期的“平上去入”再到现代北京话的“阴平阳平上声去声”,一直都在不停的变化发展之中。而这个变化和发展的内部规律,则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此不做更深入讨论。入声这个音调在现代北方方言中基本消失了,但在各大南方方言中还存在,没有时光机器,谁知道入声将来会不会在北方汉语的

38、发展过程中重新出现?普通话是以“北京音”为标准发音,而90年代就有语言学教授撰文要求“北京人也要认真学普通话”,因为相当一部分北京人发音不标准。这貌似一个笑话,事实上却并非笑话。因为北京话是一种活的语言,会随着历史的进程,TOCo1-5hz还在进行自己的发展。而根据建国初制定的“普通话”,所反应的不过是当年的“北京话”。这个道理就如老北京话和今天的北京话有相当不同一样。香港粤语有规范的粤语教育,但是仍然有大批年轻人“懒音”,将ng韵尾失落。也是同样的道理。任何语言都是不断发展中的,任何规范,甚至法律都不可能干扰语言的发展,分化。而将语音都以法律的形式规定下来的话,只将语言的发展速度减缓,但是发

39、展终将不可避免。由此可见,对语言文字进行“规范化”,“标准化”,是不会成功的。唯一造成的后果,就只能将极具特色的南方方言转换成为类似江淮官话,西南官话或者中原官话那种和北京音高度相似的次级方言。推广普通话的重要性,早已无需过多阐述。面对中国这个拥有7大方言,超过两万种各种方言和次级方言,甚至少数民族语言都具有八九种方言(比如蒙族)的多民族,多族群大国,一种超越各种方言的统一性的语言,能够使得来自不同地域的人群直接沟通,减少中间环节,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现阶段是对推普纠枉过正,普不是不要推,而是要搞清楚如何推,为何而推推广普通话的目的,是在于让来自不同母语背景的人能够顺畅的交流。目的是“顺畅的沟

40、通”。因此,任何其他语言只要能达到让对话双方“顺畅交流”,就已经达到了目的。两个不同地TOCo1-5hz域的人,他们之间自然要选择普通话来交流,或者,喜欢选择非普通话的第三方语言交流,也是他们的自由权利比如两个懂粤语的人或者两个懂吴语的人在一齐,绝对没有“必须用”普通话的道理。如果两个明明同属一种母语的人,却硬要在他们之间“推广使用普通话”,本质上就是“取代式推普”,就走入了“为推普而推普”,而不是“为了沟通顺畅而推普”的怪圈和误区。非但如此,还要提倡人家只教下一代普通话,不教母语。已经懂母语的,就尽量收窄母语的使用环境(学校课间也劝禁学生用方言)。如此做法,与“文化灭绝”何异?普通话应该作为

41、一种超越各个地域,方言,母语的第二语言而被接受和使用,而不是将其作为取代方言的工具来进行运作,一个成熟的双语或者多语社会,才能体现多元文化的价值。一定要在多元文化和共同语之间找到一个双方可以接受的切入点,而不是“有你没我”。第八节:推普和方言的“共存共荣”。综上所述,方言和推广普通话,其实是两个丝毫不矛盾的物事。两者完全可以“共存共荣”。鄙人特提出以下十条倡议:一:修改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放宽方言教学的条款。将“国家鼓励使用通用语言文字”的原则修改为“国家鼓励在公共,公开场合使用通用语言文字”,并且允许各地自行开放方言节目。二:制定国家多元文化保护促进法,在保证普通话权威语言的基础上,给予方言不分人口多寡,影响力一视同仁的“文化地位”。并确定“使用何种语言交流为公民权利”,但是“提倡不同地域,不同母语的公民在交流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