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城漫步-五年级作文_第1页
羊城漫步-五年级作文_第2页
羊城漫步-五年级作文_第3页
羊城漫步-五年级作文_第4页
羊城漫步-五年级作文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共4页羊城漫步那天,我陪着几位外国朋友在羊城漫步。朋友们来自北欧。有的从未到过中国,有的到过中国,可也没来过广州。论季节,这个时候,太阳老远地在南回归线上空徘徊,北半球早已是隆冬了。朋友们的老家已经过了“白夜”的节令,进入“黑对的节令了,而在亚热带的广州,却仍然遍地青绿,和暖如春0_刚瓢的那天,他们甚至还只能穿上单衣。他们来广州观光,原因之一就是想领略亚热带风光,那天算是领略到了。我们的漫游从越秀公园开始。一进门,刚好碰上菊花展览会。菊花是中国的土特产,有没有出过国放过洋,没有研究,我也没有来得及问朋友们,他们那里可有菊花?可也有这样的菊花展览会?但是从表情上看来,他们显然对这五彩缤纷的

2、场面感到新鲜。有的摸摸“帅旗” ,有的嗅嗅“柳线” ,这州位眯起眼睛细细端详“绿牡丹” ,一那一位啧啧称奇,为“玉盘托珠”所倾倒。我告诉这些己经有点入迷的热心的客人,我们的人爱菊花也象他们现在这样,入了迷。一位年纪较轻的朋友问道: “你们就爱菊花么 ? ; “不是。 ”我说, “人们爱各种各样的花。春兰,秋菊,夏荷,冬梅,都爱。花象征着我们的生活,又具有独特的性格。兰有清香,荷出污泥而不染,但是了比较起来,人们最爱的是菊花和梅花。别的花都在温暖的环境里开放,独有菊花、梅花,一出现在打霜下雪的日子里。 人们从菊花和梅花的性格中得到启示,把它们当作好的榜样。 ”从菊花馆转出来,更是一番瑰丽的景色。

3、那里满坡满岭摆上了五颜六色的菊花。有的娇小玲珑,有的团团如盖。有一盆一株开了近千朵的大黄菊,大概是展览会之冠了,吸引了不少游人。我们的友人也迈着大步走了过去。起初我以为欧洲人大概比较喜欢整齐划一的栽培风格,对于这一盆半个大圆球那样的菊花,可能比对具有东方风格的更有兴趣些。殊不知他们对这盆开得如此茂盛的花儿,固然有很大兴趣,更大的兴趣却是由周围动人的场面而引起。这时我才注意到,一群横七竖八、跪着趴着的小学生正在写生。在这满坡满岭的花丛中,有一半的游客是刚放学的红领巾。这些小游客们的兴致比大游客更浓。他们不是入迷了,简直是疯魔了。有的仓皇进来,书包还来不及从肩上卸卞,就随便站在一盆花面前画起来了。

4、有的坐在花前不到一尺的地方,一面嗅着花香,一面画着花心花瓣,好象要把香气全都画进去似、的。有的来迟了,找不到一个好位置,就千脆把书包斜靠在前面同学的背上当画板0 他们都那一么全神贯注、一丝不苟地画着画着,根本没有理会旁边有什么人。直到这些外宾弯下腰去,用陌生的声音称赞他们画得好的时候,这些小家伙才纂然抬起头来,先是吃惊,继而显得有些腼腆,把画本盖上,吱吱喳喳,忽然一场哄然大笑,象一群麻雀一样,突然散开,而后又慢慢团聚回气来,围住外宾哇啦哇啦笑个不停。一朋友们被这群夭真活泼的孩子创造出来的充满着友谊和高尚情操的场面感染了。一位搞 ,宣传工作的朋友抚摸着一个刁、女孩的头发说:) “真聪明。这才是最

5、美丽的花,世界上最美丽的画面。 ”是啊 ! 这是一个美丽的画面。从这些绚丽的花朵开始,我们谈到了革命,谈到了历史,谈到革命如何把这花朵浇灌出来。就这样海阔天空地边看边谈着,我们在夕阳斜照之中登上了五层楼。这个时候,羊城已经披上一抹淡青色的暮霭,显得有点迷蒙。远处,一带水色映着天光,再远一点,工厂的烟雾同大气里的微尘混和在一起,直连到天边的火烧云下。哪里是天脚,哪里是地平线,已经分不清楚了。 、这种景色很容易使人怀想起远古先民开天 _辟地的情景。 . 我们的话题也就很自然地从二千八百多年前广州诞生的时候谈起,一直谈到鸦片战争。谈到我们的祖先如何在越秀山边定居下来,逐海围田,谈到他们如何在越秀山以

6、北一带丘陵地区展开了英勇的战斗,打击从海上来的侵略者,揭开了近代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史的第一页。一位朋友突然看见五层楼下的儿门废炮, i, 讶地问 : 哪是什么?” 、上过越秀山的人当然很清楚那是什么。那是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留下来的遗物。朋友们饶有兴致地听着我国人民斗争的历史。听着帝国主义怎样打开了我国的封建落篱,人民的作过的房子里,他们抚摸着办公桌,木板床,和那担竹织的箱子。在学员宿舍里,他们从墙壁上取下老式的七九步枪,在手里掂了掂分量,似a 想从中弄清楚这一支几斤重的简陋的武器之所以能够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的道理。在陈列室里,他们观看了有关中国革命和农民运动的文件,审视着从梭

7、标到镰锄那样原始的斗争武器,看到正是一个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伟大思想,赋予这些原始的斗争武器以不可战胜的威力。至于我们,在毛泽东思想教育下成长起来的中国人,分这一点的体会,是十分亲切,十分深刻的。这一间座落在广州市区的红色的建筑物,不是一个简单的革命遗迹,它体现了一个光辉的革命战略思想,代表着一条取得革命胜利的道路。可不是么?远在三四十年前,在当时革命中心的广州举办这么一个农民运动讲习所,充分表明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杰出代表的中国无产阶级,还在自己最初登上政治舞台的年轻时代就具有了伟大的眼光,看到了农民同盟军的伟大作用。革命完全证明,这是一条走向胜利之路。我国的无产阶级正是这样,派遣了自己的先锋队,到农村去,同农民结成巩固的联盟,把农民组织成为革命的主力军,建立起革命根据地,发动武装斗争,通过农村长期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取得革命的最后胜利的。朋友们一再表示说,他们在这里获得极为深刻的印象。想来大概同我们一样有这种感受吧?廷一天,我们还走过“六二三路” ,到过海珠桥前,还去红花岗瞻仰了广州公社起义烈士陵园。在广州,儿乎每一寸土地都有过革命史迹,都洒过烈士的鲜血,都印上革命列车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