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武传导学案_第1页
苏武传导学案_第2页
苏武传导学案_第3页
苏武传导学案_第4页
苏武传导学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苏武传导学案苏武传导学案(一)编者:王刚 审定:康源 2009.5.17古曲苏武牧羊苏武留胡节不辱!雪地又冰天,苦忍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 羊北海边。心存汉社稷,旄落犹未还,历尽难中难, 心如铁石坚。夜坐塞上时闻笳声入耳痛心酸。转眼北风吹,雁群汉关飞。白发娘,盼儿归,红 妆守空帏。三更同入梦,两地谁梦谁;任海枯石烂, 大节定不亏。终教匈奴惊心碎胆共服汉德威。这是一首广为流传的民歌,歌曲里所歌唱的苏武 是我国历史上著名的民族英雄。汉武帝时,苏武奉命出使匈奴,被匈奴扣留十九年,正如歌曲所唱, 苏武历尽艰辛,持节不屈,成为中华民族历史上光耀千古的英雄。现在,就让我们走近苏武,走进他充满血泪而又辉

2、煌无比的人生。【学习目标】1、把握历史事实,理清文章脉络。2、疏通文意,掌握重要的实词和虚词等文言基 础知识。【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知识链接】一、走进作者班固( 3292),字孟坚,东汉扶风安陵(今陕 西咸阳)人,我国古代著名史学家。班固幼年聪慧 好学,9岁即能写文章、诵诗书,16岁入洛阳太学, 博览群书。性情谦和,深受当时儒者敬重。其父班 彪曾作史记后传,去世后,班固因史记后传 没有完成,叙事也不够详备,于是继承父志,在史 记后传的基础上撰写汉书。因当时有人诬告, 班固遂以私改国史的罪名被捕人狱。幸其弟班超上书解释,汉明帝读了班固的书稿大为赞赏,召为兰 台令史,后迁校书郎。利

3、用朝廷良好的藏书条件和 工作环境,班固“潜精积思二十余年”,终于完成 了汉书的写作。二、关于汉书汉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叙了自 汉高祖元年至王莽地皇四年共 290年的史实。汉 书体例上全承史记,只是改“书”为“志”, 取消“世家”并入“列传”,全书有十二本纪、八 表、十志、七十列传,共一百篇,八十余万字。其 中,八表和十志中的“天文志”是班固死后由他的 妹妹班昭、妹夫马续续写的。作为一部独立的断代 史书,汉书不仅在中国历史著作中占有重要地 位,在文学史上也有着重要影响,旧时“班马”并 论,“史汉”相提,自然不无道理。【学习过程】一、初读课文,给下面各组词语注音:(A级) 移中()厩监(

4、)且鞋 )土人行 ()旄节()梁王()逛乳().雨雪,()秩詈,()媪央()宏野侯 (,)收系()旃毛(.)纺缴(.)啮雪()弹劾(.)斧钺()汤俊() 昆邪王(J於野王(,二、借助字典;通读)(一)解释加点的词,:)集弓弩( ,通译课文。在横线处解释整个词语。(C级)迁至移肖(中厩监;2.匈奴使来,汉亦留之以相当();、一r J.汉天毛“我丈人()仃也;.武帝嘉(义.5w5遣武以中郎将使 持节( 一 确留在汉者;口 /、口 J 、)7./武与副中郎将张胜 等募士斥候百余人俱)送匈奴1、丁)、承,劫单于 母网氏归汉;一 一:)武等至匈奴;14再与副华脸那, 私候()胜日;. .常熊为汉伏弩()

5、射杀N; .吾母与弟在汉5k 幸蒙()其员赐;17:单于出猎4/虫)网民子弟在; 18人虞常等七十余人 欲发(13.私候(幸蒙(6.于,)常惠4 + I- 、/19:单五便卫律治()苴事,.、2P.张胜茴之;恐前语发();8.既至何见誉币)遗单于;.)欲发使10.会(ipr.会”)绥王 与长水虞常等谋反匈奴中;11 .及一律所将( )降者; .)相与12.阴();I1JI22.虞常臬弓张胜;23.24.驰召医, 坎();此必及)佩刀 凿地为25;,朝夕遣人候同武, ()张胜;.武益J 单于使使晓武;.会论(而收)愈,常,欲因此时降武;.刽新虞常已( 律日. *.副宥罪,当相坐( );.一.复举

6、佥rU拟,)之,武不动;.苏卷港前负()汉班匈奴;.)蒙大恩,、 亿一, ),42.剪丞君( 奉车;.43 ,扶辇(_ x(,);触柱折辕; )太不敬, );45孺唧从祠( 河东后王(32.nJ称王;33.34.王背卷 一 )降虏于童夷;密丰圣汉使者,头县北向();46.独有女弟e ( 二人.萧女一男;););律知武终不可胁 4工),白() 单于;一, )武,置大窖中;)雪,与旃毛并咽之;一:)乃得归;.或既至海上力!食(一)彳至;二二 40 .武使匈奴明年 (),哧I;,, 41.这使隆来说足下, 虚心欲相()36.37.38.39.乃幽、(武卧啮(用乳()为 下除二人)两女一男;.旦陛下看

7、秋()身,法令亡常;. 一 48 .大巴丘罪夷灭()者数十家;.常愿肝脑涂()地;.子为父死,( ); 51 .自分( 久矣! .亡所恨)已死置翻H至 53弁奴诡演 翳吾瓶大并)叹曰;如工),单于;.小于视左右而悚, 旗()汉徒曰;.前以降及物敌);(二)写出下列各句中通假字的本字并解释其意思。(C级)1、不顾恩义,畔主背亲2、与旃毛并咽之3、掘野鼠去草实而食之4、空自苦亡人之地5、法令亡常6、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7、请毕今日之融8、信义安所见乎9、 因泣下霏衿,与武决去10、前以降及物故(三)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 (C 级)1、卧起操持,节旄尽落。2、皆为陛 下所成就。 3、我丈人

8、行也。4、欲因此时 降武。5、独有女弟二人6、且陛下春 秋高7、武等实在8、稍迁至移中 厩监9、虚心以相待10、汉亦留之 以相当 (四)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及其用法。(C级)1、单于壮其节2、欲因此时降武3、空以身膏草野4、反欲斗两 5、单于愈益欲降之6、何久自苦 如此!7、王必欲降武8、天雨雪 9、班乳乃得归10、杖 汉节牧羊11、孺卿从祠 河东后土12、惠等哭,舆归营13、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14、武能网纺缴,繁弓弩 15、诚甘乐之(五)解释下列一词多义词的意思。(C级)1、因厚赂单于为武置酒乐,因谓武曰欲因此时降武 君因降我,与君为兄弟因泣下沾 衿因与武决2、见犯乃死乃徙武北海上无 人

9、处班乳乃得归乃不知有汉今其智乃不能及 设九宾于廷,臣乃敢上璧3、少以父任乃谴武以中郎将 空以身膏草野,谁复知之以状语武如惠语以让单于 何面目以归汉匈奴以为神始以强壮出 前以降及物故武以始元六年春至京师4、前长君为奉车兄弟加为郎 子卿尚复谁为乎皆为陛下所成就子为父死,亡所恨 为降虏于蛮夷,何以女为 5、谋杀单于近臣,当死。 汉亦留之以相当副有,当相坐。 6、朝夕遣人候问武 素与副张胜相 知,私候胜募士、斥候百余人俱。 (六)文言文中常见的特殊句式有判断句、被 动句、宾语前置句、定语后置句、介词结构后置句 等。请指出下列各句属何种句式。(C级)-10 -(1)送匈奴使留在汉者(2)为降虏于蛮夷(3

10、)何以女为见谁为乎(5)何以复加 邪王姊子也(7)非汉所望也 我丈人行也。(9)见犯乃死,重负国 罪夷灭者数十家(11)皆为陛下所成就(4)子卿尚复(6)维王者,昆(8)汉天子,(10)大臣亡C级)三、拟小标题,理清脉络( 本文故事情节跌宕起伏、扣人心弦,请给文章的情节发展添加小标题,以此把握文章的脉络。(要 求:小标题要准确概括情节变化,并尽量展现人物性格特点,同时注意语言的通顺凝练。)第一段:初使匈奴,厚赂单于。第二段:.三、四段:舍生取义,以死明志。第 五-11 -段:第六段:饮雪吞毡,此志不渝。七、八段:九、十段:【拓展阅读】琴歌苏武思君(汉节操)蛮夷华夏何多年,疾风劲草心悬悬。旌节持

11、拳 拳,忠彻天,心彻泉。成仁取义,衣带劳镌。烽烟 外,戍楼边,心绝眼眸穿,梦魂飞到,孝吾君前。头断膝不屈,九夏三冬节,严霜与烈日。此身 挺然,若砥柱波中立,翠帐云中出。此身雪里,恰 似青松长郁郁。执铁披钢,真元却守从吾义。气存 出没,不慕浮云富贵。指天为证,赤胆悬日月,拚 取微躯,裹尸马革。-12 -饥餐天雪,唯有毡毛共咽,蜜飨缺,采山蕨,形容憔悴多凄切。匈奴讶有神仙诀。再迁海上,赤 心愈烈。抬头遥望天边月,古今圆又缺,长使人成 离别。秋风八月起胡西,淡烟衰草何离离!孤忠凛凛 此身单,怯寒无衣,止宿居无庐。天昏地暗,云惨 尘迷,伤悲。孤臣有泪归无期,西风落雁空南飞。洗腥膻,得归旋,满头风雪白盈

12、颠,持节还乡十九年。眼望断,黑河边,孤忠两字,俯仰无愧于苍天。高风劲节,万古流传。高风劲节,万古流传 【解析】琴歌叙述汉代使节苏武出使匈奴的故事,天汉元 年(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接受匈奴的求和,遣-13 -派苏武把扣压的人质送回匈奴,到达匈奴后苏武反 被扣押,并对他用尽威胁、利诱和酷刑,他至死不 肯投降,最后匈奴把他放逐到最寒冷的“北海”(今 俄罗斯西伯利亚的贝加尔湖一带)去牧羊。“此身挺然,若砥柱波中立,翠嶂云中出。此身雪里,恰 似青松长郁郁。”苏武意志刚强,不为恶劣的生存环境所屈服;他 没有寒衣,也没有住所,在秋风吹起的八月,看到 南飞的雁阵,他流下了热泪,这是第四段的歌词:“秋风八月

13、起胡西,澹烟衰草何离离!孤忠凛凛此 身单,怯寒无衣,止宿居无庐。天地光昏,云惨尘 迷,伤悲。孤臣有泪无归期,西风落雁空南飞。”汉武帝死后汉昭帝与匈奴恢复了邦交,曾遣使要求-14 - 把苏武接回,匈奴推说苏武已死,直到公元 81年 那一次到匈奴去的汉使探听到苏武还在,假说汉天 子在上林苑射下的胡雁的脚上得到苏武的血书,提 出责问,匈奴王才把苏武放回。苏武去时还在壮年,十九年后回到祖国时须发尽白,他手中一直紧握的“汉节”的缨毛都脱落尽了,“洗腥膻,得凯旋,满头风雪白盈巅,持节还乡十九年。”-15 -苏武传导学案(二)编者:王刚 审定:康源 2009.5.17【学习目标】1、分析人物性格,重点剖析苏

14、武的性格特征, 体会苏武的人格魅力。2、分析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技巧。【学习重点】目标1【学习难点】目标2【知识链接】文题背景秦末汉初,北方匈奴凭借强大的军事力量,不断 扩大控制地区。文帝、景帝时代,汉王朝采取和亲 政策来加强民族联系。武帝时,汉国力逐渐增强, 多次与匈奴作战,取得了几次胜利后,转而重视结 盟,指望通过恩威兼施之策来解除匈奴对汉王朝的 威胁,恰好匈奴单于有意示好,汉朝也想趁机和解, 于是派苏武出使与匈奴修好。【学习过程】一、整体把握请用几个最具概括力的词语总结苏武的性格特-16 -二、文本领悟1、文章记事有详有略,对卫律和李陵劝降部分 详细描写,作者为什么要这样处理,有什么用 意

15、?2、研读卫律和李陵对苏武的劝降部分。学生分角色朗读,体会人物个性化的语言。分析卫律、李陵的性格特征,从而感受苏武 的人格魅力。-17 -3、小结:学生总结文章塑造人物的艺术手法4、本文里各种人物对苏武起了对比的作用, 请把文中多个人物的性格和苏武作对比,看看对塑 造苏武形象有什么作用5、小结:在各种人物的对比映衬下,我们看到了一个丰满立体的苏武,他有清醒的外交意识,-18 -待人接物不卑不亢,面对威逼利诱坚贞不二,长达 十九年守节的坚韧不拔。苏武的这些性格在那些或 屈或降的人物的对比下,更加具有勾魂摄魄的人格 魅力,千古流芳!三、品评人物1、诵读高考满分作文永远的苏武,感受苏 武人格魅力!永

16、远的苏武挥一挥衣袖,锦帽貂裘,他将其扔进云霄深处; 弄一支秃笔,山纸河墨,他镌刻出对大汉最深切的 眷顾。一边是高官厚禄,一边是赤胆忠心:站在忘 却与铭记之间,站在逸豫与忧劳之间,他选择了忘 却富贵,选择了铭记忠心,为人性涂上最浓重的一-19 -擎一支旌节,他怀抱汉匈和睦的夙望,奔走于 茫茫大漠;扶一阵驼铃,他阔别长安的歌舞升平, 游荡于寒沙衰草;他要用挺直的脊梁,架起横亘天 山、沟通中原的飞虹。哀叹,当汉使谋反事败;正 气,当苏武拒绝折节叛敌;惊诧,当单于面对这个 宁死不屈、不为富贵所动的铁血男儿;执著,苏武 举起汉节,选择作高山雪莲那执著而圣洁的守望。朔风凛冽,他与冷月作伴,北顾中原,将“生

17、 是大汉人,死是大汉臣”的高贵铭记在心灵深处。 胡笳幽怨,他与孤冢为伍,怅望大漠飞雪,将“荣 华富贵,千金封侯”的许诺忘却得一干二净。地窖 冰冷,他将满口毡毛与草皮一块咽下,浑身的热血 却沸腾着一个至死不渝的信念一一铭记朝廷,精忠-20 - 报国。冰雪飘飞,他用至情睥睨佳肴美酒,铮铮傲 骨却敲响千秋的绝唱一一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 屈,富贵犹能忘。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睿智,铭记下对大汉 忠贞不渝的信念,在漫天风雪中且行且歌,把那光 秃秃的旌节升华为一段千古的惊奇,书写了一段铭 传千古的悲歌。好一个永远的苏武!他用勇气,忘却了单于荣 华富贵的引诱,在大漠黄沙中渐行渐远,把那群枯 瘦的羊群定格为一

18、段不朽的历史,挥洒了一册可歌 可泣的壮丽诗篇。我明白了,在忘却与铭记之间,在享受与坚忍 之间,那行于枯草寒冰之上的苏武,用执著与信念-21 -作出了最美好的答案:富贵,只不过是眼云烟,忘却,便是它的最好归宿;忠心,方才是历史永恒,铭记,是它的精神家园。壮哉,那永远的苏武!伟哉,那震撼人心的忘记!奇哉,那惊天动地的铭记!雄哉,那一段忘记与铭记的千载颂歌!永远的苏武!2、请你为“苏武”写一段颁奖词。感动中国颁奖词以其独特的语言特点和风格, 体现了现代汉语的特有魅力,它用词生动凝练,句 式整散结合,语言富有韵律和质感,它是对那些可敬 之人的深切而真挚的礼赞。请你为“苏武”写一段 颁奖词。【巩固练习】

19、-22 -一、基础巩固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 TOC o 1-5 h z 一项是()A、丁令盗武牛羊,武复穷厄。困苦) 别其官属常惠等,各置他所。(隔离)B、孺卿从祠 河东彳爰土。(祭祀)子卿妇年少,闻已更 嫁矣。(更改)C、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台阶)才分已死久矣!(料想)D子卿壹听陵言(一旦)武与张胜及假吏常惠等募土斥候(临时充任)2、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阴相与谋劫单于母阈氏归汉阴:阴谋B、虞常在汉时素与副张胜相知,私候胜日候:拜见C 、 而 收 系 张 胜-23 -收:逮捕D 、 又非亲属,何谓相坐坐:定罪,治罪3、指出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相同的一

20、项()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久之,单 于使陵至海上因宾客至蔺相如门前谢罪君因降我, 与君为兄弟以勇气闻于诸侯武以始元六年春 至京师见犯乃死,重负国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4、选出与下面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同的一句( )例句:惠等哭,舆归营A.天雨雪B.杖汉节牧羊 -24 -C.其一人夜亡,告之D.抵乳乃得归6、选出与下面例句句式不同的一句()例句: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A.见犯乃死,重负国B.皆为陛下所成就C.武留匈奴凡十九岁D.为降虏于蛮夷二、能力迁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匈奴来请和亲,天子下议。大行王恢,燕人也, 数为边吏,习知胡事。议曰:“汉与匈奴和亲,率 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不如

21、勿许,兴兵击之。”安国 曰:“千里而战,兵不获利。今匈奴负 戎马之足,怀禽兽之心,迁徙鸟 举,难得而制也。得其地不足 以为广,有其众不足以为强,自上古不属为人。汉 数千里争利,则人马罢,虏以全制 其敝。且强弩之极,矢不能穿鲁缩;冲风之末,力不能漂鸿毛。非-25 -初不劲,末力衰也。击之不便,不如和亲。”群臣 议者多附安国,于是上许和亲。(史记韩长孺(安国)列传)(1 ) 本段用假借字的依次 是、 , 相当 于、, 应译 乍 、0(2)解释下了各句中加点字的意义数为边吏,习知胡事率不过数岁即复倍约今匈奴负戎马之足迁徙鸟举,难得而制也 虏 以 全 制 其 敝群臣议者多附安国三、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

22、汉语。1、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 奴使留在汉者,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26 -2、惠等哭,舆归营。单于壮其节,朝夕遣人 候问。3、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 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 安所见乎?【拓展阅读】苏武传赏析苏武传是汉书中最出色的名篇之一。 它记叙了苏武出使匈奴,面对威胁利诱而坚守节 操、历尽艰辛而不辱使命的事迹,生动地刻画了一 个“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爱 国志士的光辉形象。这一形象的成功首先得力于典型环境和细节 的描写。开篇点明汉与匈奴时战时和、互扣使者的-27 - 特殊背景。苏武受命出使,单于出尔反尔,以致引 发内乱,牵连使节。匈奴使尽威胁利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