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21新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全册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冷和热1冷热与温度2热胀冷缩3水受热以后4水遇冷以后第二单元地球、月球与太阳5地球6月球7太阳8太阳钟第三单元昆虫9庞大的“家族”10养昆虫11探究昆虫的奥秘第四单元繁殖12用种子繁殖13用根、茎、叶繁殖14动物的繁殖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5生物与非生物16动物的庇护所17环境变化以后专项学习像科学家那样2021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一、学情分析四年级小学生拥有活跃的思维并具备一定的动手能力。根据他们的年龄和心理特征,此阶段的课程内容以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因此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迸一步扩大学生知识范围,进一步提高学生创新能力
2、和自主探究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学习科学的兴趣,增加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和自我研究的能力,联系他们的实际生活,用所学得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最终达到将科学知识创造性应用到生活中去。并在活动中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激发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交流和主动创新意识二、教材分析本册教科书以主题研究的形式编排了五个单元。以学生的发展为本,以科学探究为核心,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主要线索构建单元,体现了“生活经验引领下的内容综合化,将“科学探究、科学知识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有机地整合。促使学生在“事物宏观的外部表象与微观的内部特征”之间建立联系,讲行以“逻辑推理”为主的思维技能训练。三、教学目标(一)情感、态度、价
3、值观小学科学课程的总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并为他们继续学习、成为合格公民和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学生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保持和发展对自然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了解与认知水平相适应的科学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发展科学学语言与他入交流和洶通的能力;形成尊重事实、乐于探究、与他入合作的科学态度;了解科学技术社会和环境的关系,具有创新意识、保护环境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二)探究与兴趣目标科学探究的8个要素:提出问题、作岀假设、制定计划、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表达交流、反思评价科学态度目标:探究兴趣、实事求是、追求创新、合作分享(三)科学思考能力在教学中引导并培养
4、学生的科学素养,解必要的科学技术知识及其对社会与个人的影响,知道基本的科学方法,认识科学本质,树立科学思想,崇尚科学精神,并具备一定的运用他们处理实际问题、参与公共事务的能力。具体如下:发觉与描述自然现象因果冋题的能力觉察、产生和叙述另有假说和理论的能力产生逻辑预测的能力计划和实施控制实验测试假说的能力收集、组织和分析实验数据与相关资料的能力作岀和运用合理结论的能力四、教学策略1.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给课堂教学创设良好的环境。学生学习的常规的培养和训练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前提。从摆放科学书及实验用具开始,引导学生如何听讲、如何记录实验报告单、如何创新科学作业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都是在每节
5、课中潜移默化、循序渐进的引导、培养学生的过程。在课堂上釆取循序渐进的方式,逐步引导学生会独立思考、敢于提问、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乐于表达自己的想法等内在的学习品质。通过本学期的学习,建立一个良好的开端,以后的学习中仍应充分关注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将此目标贯穿在教学的全过程中。2.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体验,并结合课程知识和能力目标设计谜行赦学设计。在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岀发,在实际生活中引导与科学间的联系,引导并让学生认识到学科学是真正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中。并捕捉有教育意义的内容,根据课程标准的各项规定制定教学计划和教案,全面地,整体地实现课程目标,帮助儿童展开活动
6、。3.儿童的科学探究习惯及科学素养的形成、知识和能力的发展、经验的积累是一个连续的过程。通过学生适宜接受的生动活泼的游戏活动形式,通过学生直接参与探究实验的方式,实现自我的,主动的教育过程,将科学探究认识转化为学生自觉的将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的思维,并对现有的事物敢于质疑,敢于打破常规,敢于创新的能力。4.建构合理、科学的奖励制度,让学生学正确认识到自己教好的学习习惯及科学探究能力对自己科学学习的帮助。在奖励机制上釆取务元的评价方式鼓励学生,让每个学生在这种机制中都有获得成功的机会,感受成功的喜悦,从而培养起学习科学的兴趣和自信心。5.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联系当地和儿童的实际,及时的把社会中新的信
7、息、科学技术,新的科学研发成果、儿童生活中新的问题和现象等吸收到课程内容中去,不断提高科学教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生动性,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五、教学进度单单元教学目标元篇目章节篇目(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电教、学具、实验准备和设计教备时注及进度1验探究,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通过实验探究、数据分析,认识水的三态变化。4.掌握正第一单元冷和热1.通过感知水的冷热,1.知道温度的冷知道用温度表示物体的概念和计量单和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位。2.通过实热计测量物体的温度。2.学习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并运用图表将数据记录下来。3.通过分析图表
8、,发现一杯热水变凉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重点:学会教师材料:1正确使用温玻璃温度课度计。难计、烧杯、时点:在一杯铁架台、夹第热水变凉过子、石棉一程中连续测网、三脚周量温度,并架。学生分发现温度变组材料:实化的规律。验记录单。是有规律的,这种规律可以被人类认识和利用。槽、烧瓶、胶1管、高锰酸钾时球、温度计、1周确使用温度计和酒精灯的方2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重点:认识法,能合作完热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到液体、气成热对物质影胀2.通过实验与分析,体、固体都响的各5.意识冷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具有热胀冷到事物的变化缩热胀冷缩的性质。3.能缩的性质。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难点:设计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实
9、验验证液现象。4.通过实验与分体、气体、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固体具有热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胀冷缩的性质。教师材料:水塞、细玻璃水溶液、气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课第3.3.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重点:了教师材料:1水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解融化和沸铁架台、三课受生变化。2.通过测量与腾的条件。脚架、酒精时热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难点:利用灯、石棉第以下,当温度升高到曲线图,网、温度2周后100时,水会沸腾。分析冰融化计、烧杯、通过比较冰、水、水和水沸腾过冰块、秒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程中温度变表。学生分点,知道冰、水、水化的规律。组材料:实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验记录单。不同
10、状态。活中的一些现象。结冰。3.知道水会从过程中温度一种状态转变为另一变化的规种状态,并能解释生律。41.通过观察与描述,重点:了教师材料:铁水知道水遇冷以后形态解凝结和凝架台、酒精遇会发生变化。2.通过固的条件。灯、温度计、冷测量与分析,知道在难点:利用烧杯、铝箔以一般情况下,当温度曲线图,纸、玻璃棒、后降低到0时,水会分析水结冰冰块、试管、试管夹、秒表。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1课时第2周单元单元教学目标篇目章节篇目(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电教、学具、实验准备和设教备时注及进计度二地球、月亮与太阳1.了解地球、月球、太阳的基本特征。2.通过阅读、探究、模拟实验等活动,了解人类
11、对地球、月球、太阳的认识过程,意识到人类对天体的认识是逐步深入的。3.知道地球、月球、太阳的运动和变化是有规律的,1.知道人类生活在5.一个巨大的球形天地体上,知道地球大球小、海陆分布等基本信息。2.阅读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科学史资料,知道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经历了从简单直观的想象到根据经验、事实进行推测,最后通过实践证实的过程,体会随着经验和实践的深入,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也在不断深入。重点: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难点:将“地球是球形”的常识回溯到历史情境,让学生重新经历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教师材料:各种关于地1课球的图片和时视频。学生第3分组材料:周地球形状模拟器、模型小船、充气地球仪
12、、气球、气筒、陆地板块贴纸、记录用的纸和笔。知道这些规律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影响。4.了解人类对地球、月球、太阳运动和变化规律的应用。第1.了解人类对月球的6探索过程。2.了解月课球概况,知道月球月是地球的一颗卫星。亮3.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重点:了解人类对月球的探索过程。难点:知道月相名称,了解月相的变化规律。教师材料:有关月球的视频。学生分组材料:月球仪、塑料盒、沙、石子、泡沫球、手电筒、排球月1课时第3周相图。、第7课太阳1.知道像太阳这样的天体叫恒星,了解太阳的概况。2.知道太阳在一天中的高度变化规律和视运动轨迹。3.会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重点:了解太阳的概况。难
13、点:用量角器测量某一时刻的太阳高度角。教师材料:相关视频和图片。学生分组材料:量角器、线。1课时第4周角。教师材料:第1.知道阳光下物体影重点:知道相关视频和18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阳光下物体图片。学生课课太规律。2.知道日晷是古代人根据日影变影子长短与方向的变化分组材料:铅笔、手电时第阳化规律发明的计时工规律。难筒、灯、影5钟具。3.会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点:制作简易日晷,并了解日晷的种类和工作原理。子模拟器、周影子观察器、橡皮、指南针、影子观察记录纸、硬卡纸。单单元教学元目标篇目章节篇目(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电教、学具、实验准备和设教时及进备注计度第3单元
14、昆虫1.能通过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会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2.能通过饲养昆虫(比如蚕或菜第9课庞大的“家族”1.能通过有顺序的观察,了解昆虫的共同特征。2.能运用文字、数据、图示、列举等方式,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3.能有意识地关注昆虫,提高对昆虫的研究兴趣。重点:描述昆虫的共同特征。难点:通过观察,了解昆虫足的数量及所在部位。教师材料:有1课关昆虫时第(包括甲虫)6周的实物或实物标本、图片或教学课件。学生分组材料:制作昆虫模型所需的枯树枝、开心果果壳、热熔胶枪等。强责任感。青虫),知道昆虫一生的发展变化。3.能像科学家那样进行研究,经历科第10课养昆虫1.能通过饲养活动,重点:能够教师材料:
15、教2、3亲历昆虫一生的几个悉心饲养昆学课件。学生课时发展阶段。2.能像虫,记观察分组材料:养第7科学家一样记观察日日记。难蚕相关工具、周记,并通过整理日记点:能够整蚕卵、桑叶、获取有用信息。3.在理日记,从方格纸、放大饲养活动中,能亲中获取昆虫镜、日记本。近、关注小动物,增生长的信息。学探究活动的全过程。第1.能够提出有价值、重点:能教师材料:1课11可以研究的问题,并够针对想要相关的课件资时第课探进行合理的实验设研究的问料。学生分8周究计。2.经历完整的科题,设计组材料:观察昆学探究过程,学做科合理的实验日记、研究问虫学家。方案。难题需要的材的奥点:经历科料。秘学探究的完整过程。单单元教篇目
16、元学目标章节篇目(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电教、学具、实验准备和设计教备时注及进第12课用种子繁殖1.能够提取实景和图片中的重要信息,知道种子的内部构造及其与萌发成的植株的关系。尝试在电路中接入不同的用电器,体验科学探究的乐趣。2.能针对问题提出假设,探究种子萌发的特点和条件。重点:了解植物用种子繁殖的方式。难点:猜测种子的特点与其传播方式之间的关系。度教师材料:双子1课叶植物的种子发时育成植株的快镜第9头视频。学生分周组材料:蚕豆或玉米的种子、苍耳种子、悬铃木的果球、放大镜、镊子、葵花子、玻璃瓶、纱布、水、土壤、盛土的容器、直尺、小木牌、毛皮。3.能够根据种子的外形特点,推测植物传
17、1.能通播种子的方式。过探究活动,描述种子萌发的情况。1.在实作过程中,教师材料:能用1课根、时第学会一些用第1.能提取文字或图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一茎、叶繁殖的植第10重点:知道物的周4单元繁殖根、13茎、叶课用繁殖植根、物的方茎、法。2.叶繁能提取殖现象和资料中些植物可以利用营养器官根、茎、叶来繁殖。2.能用红薯的根、菊花的茎、宝石花的叶来繁殖植物并展示成果。3.能分析和交流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原一些植物可利用根、茎、叶来繁殖。难点:分析用根、茎、叶繁殖植物的成功经验或失败图片或视频资料。学生分组材料:红薯、菊花、宝石花、花盆、浅碟、瓷罐、土壤、小土铲。的主要信息,说出动植
18、物的一些繁殖方式和因。原因。1.能提取图文中的主要信息,知道动物的繁殖包括求偶、交配、生产以及哺育等一系列复杂的本能行为。2.知道动物的两种第14主要繁殖方式。3.针课动对观察和排序的结物的果,说出一些动物繁殖繁殖的方式和特点。重点:了解动物繁殖的一系列复杂行为。难点:看图片猜它们分别是哪种动物的孩子。教师材料:介绍动物求偶的视频资料、动物繁殖图卡、鸡繁殖图卡、胎儿发育图卡。学生分组材料:受精的鸡蛋、未受精的鸡蛋、玻璃碗。1课时第11周单单元教学元目标篇目章节篇目(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电教、学具、实验准备和设计教时及进度备注1.理解并能描述出植教师材料:1课第17环境变化以动物依
19、赖非生物材料筑巢料、动物庇护12周第五单元生物与环境1.认识生第物的共同15特点,理课解生物与生非生物之物间的密切与关系。2.非运用调生查、比物较、推理的方法,发现生物对环境变化的适应第性行为。163.思考人动类生活生物产给动植的物带来的庇影响,并护尝试提出所解决方案。4.感受现代科技在改善人类生活的同时所产生的不利影响,树立人与自然可持续发展的科学观念。后重点:能运物、动物的主要特点。用比较分维恩图、课时第2.能运用比较分析、归析、归纳概件、校园一11周纳概括的方法,发现生括的方法,角或自然界物的共同特点。3.初步发现生物的某个场景的认识生物和非生物的密共同特点。放大照片。切关系。4.丰富对
20、自然难点:区分学生分组材事物的认知,发展对未生物和非生料:探究学知自然事物的探究兴趣物,分析习报告单。生物与非生物之间的关系。1.能理解大自然为动植教师材料:重点:能1课物的生存提供了各种必需相关教学课理解大自然时第的非生物条件。2.能列举件、视频资为动植物的生存提供了或作为庇护所的实例。所图卡。学各种必需的3.能比较和发现动物的生分组材料:非生物条生活习性不同,对庇护寻访调查记录件。难点:所的要求也不同。4.设表、鸟巢设计能比较和发计并制作一个鸟巢给鸟图纸、树叶、现动物的生儿安家,增强保护小动树枝、草茎、活习性不物的情感和意识。棉线。同,对庇护所的要求也不同。1.能举例说出生物适应季节变化的
21、方式,对比发重点:说现生活在不同环境的生物出生物适应教师材料:1课适应季节变化的方式是不季节更替的多媒体资时第一样的。2.能举例说出急方式并说明料。学生分12周速的天气变化和灾害性事原因。难组材料:学件对生物生存造成的威点:通过观习单。胁。3.能举例说出人类察和分析,的生产、建造等活动引起评估不同鱼环境变化,对生物的生道的工程设存造成破坏性影响。4.能计是否合以鱼道的设计为例,依理。据洄游鱼类的生活习性评估其合理性。5.能意识到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特别是由此引起的环境变化对生物的影响。单单篇目章元元节教学目标篇目(章节)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具、电教、学具、实验教时及进度备注教师
22、材料:,像科2课时教学课件。学家题、作出假学生分组材第14的共同素养,体悟科节摆长、摆置,铁架卷尺,秒专项学习准备和设计1.通过自主阅读和交重点:了解和流介绍,了解科学家掌握提出问的事迹,知道科学家学家的科学精神,激样设、设计方料:可调周案、搜集证发科学探究的意识。2能够从观察单摆运据、处理信息重和度量摆动的现象中发现问等方面的新要幅的单摆装求。难点:提题,经历“提出问题作出“某种变台,细出假设设计方案化与什么因素线,钩码,有关”的问搜集证据处理信息得出结论题,并根据这表,实验记分享交流”的科个问题作出假录表等。设,设计对比学探究过程,并通实验时通过控过回顾这一探究过制变量来做到程中各个环节的
23、要公平实验。点,形成对科学探究活动要素的整体认识。3、学习像科学家那样思考问题,记录实验数据,运用表格进行信息分析经过逻辑推理得出结论,并能够依据证据进行分享和交流。期末综复习合复复习复习科学知识、展不科学活动复习ppt2课时第15周习本册知识技能方法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1.冷热与温度教案教学设计【课标落实】1.本课通过观察现象、认识与学会使用仪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完成探究、记录与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拓展应用等一系列活动,落实课程标准中年段的课程目标。科学知识测量、描述物体的特征和材料的性能;意识到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快捷科学探究在教师引导下,能从具体现象与
24、事物的观察、比较中,提出可探究的科学问题;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已有经验和所学知识,从现象和事件发生的条件、过程、原因等方面提出假设;在教师引导下,能基于所学知识,制订简单的探究计划;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感官和选择恰当的工具、仪器,观察并描述对象的外部形态特征及现象;在教师引导下,能用比较科学的词汇、图示符号、统计图表等方式记录整理信息,陈述证据和结果;在教师引导下,能依据证据运用分析、比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结果,得出结论;在教师引导下,能正确讲述自己的探究过程与结论,能倾听别人的意见,并与之交流。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能以事实为依据;面对有说服力的证据,能调整自己的观点;能接纳他人的观点
25、,完善自己的探究;能分工协作,进行多人合作的探究学习;乐于为完成探究活动,分享彼此的想法,贡献自己的力量。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了解并意识到人类对产品不断改进以适应自己不断增加的需求;了解人类的需求是影响科学技术发展的关键因素。2.本课学习内容基于课程标准课程内容中“物质科学领域”和“技术与工程领域”的中年段要求。1.1物体具有质量、体积等特征。能够使用简单的仪器测量物体的长度、质量、体积、温度等常见特征,并使用恰当的计量单位进行记录。6.3.1用温度来表示物体冷热的程度,摄氏度是温度的一种计量单位。描述测量物体或空气温度的方法;知道国际上常用摄氏度作为温度的计量单位来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1
26、7.3工具是一种物化的技术。知道使用工具可以更加精确、便利和快捷。【教材分析】冷热与温度是苏教版科学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冷和热的第一课时。通过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的学习,学生对热现象有了具体的感知,认识了常见的热现象,通过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学会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的方法,能正确读、写温度以及单位。本课将物质的冷热现象由气体延伸到液体,学生需建立起“温度”的概念,以及理清“温度与物体冷热程度的关系”。近一步学习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温度计,并且更加规范地使用温度计测量、探究温度变化规律。本课教学内容分四个部分:第一部分,比较冷热水的差别,对“温度”形成感知,并意识到人的皮肤无法精确地感知、
27、比较物体的冷热程度,存在误差。第二部分,定义“物体的冷热程度可以用温度表示”,形成“温度”的概念,并认识测量工具温度计,观察其结构,学会使用。第三部分,探究热水变凉过程的温度变化规律,设计连续测温的实验方案,记录、描绘、分析数据得出结论。第四部分,认识不同的温度计,人类为了促进生产生活,根据不同的需要设计了不一样的温度计,在生活的不同方面发挥着作用。【学情分析】通过三年级上册热空气和冷空气和三年级下册测量气温的学习,学生已经关注并认识生活中的冷热现象,学会用皮肤这种感官去感知,也知道可以使用温度计测量空气或其他气体的温度,会读数并记录温度数据,正确地使用温度单位。本课学生进一步学习使用温度计测
28、量液体温度的方法,更扎实地训练使用温度计以及读数。学生在这一课将测量温水的温度,并连续测量12分钟内的水温,每隔2分钟测量一次,观察、分析温度的变化。学会设计探究实验、考虑实验细节、明确测量的步骤、方法,学会记录数据、分析数据,用直观地方式展示数据并总结概括,是学生掌握探究方法、培养探究思维的重要过程。四年级的小学生对一切事物都充满好奇心,他们有很强的求知欲。与此同时,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观察方法、探究实验方法以及形成规范操作的意识。冷和热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如气温的高低、物体的冷暖、加热、制冷等,学生对此都有丰富的生活感知,但他们对冷和热的认识,更多时候还是停留在自我感觉的层面,没有具体、精
29、确地比较,也没有对冷热变化过程的敏锐感知,本课借助工具测量,用数字、图像直观而具体地将冷热变化展现给学生。【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知道温度可以表达物体的冷热程度;2知道用温度计可以准确测出物体的温度,知道温度的单位;3知道在热水变凉的过程中,温度下降是有规律的;4知道测量物体温度时要根据不同测量对象,选择合适的温度计。科学探究:1能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2能够连续测量热水的温度变化并分时段记录数据;3通过探究活动得到数据,并分析数据和图表,概括温度变化规律;科学态度:1.对科学研究有兴趣,体验和感受到生活中时时处处有科学;2.体验到亲历科学探究过程的乐趣。3.注重实验习惯的培养,会仔细观察、
30、及时记录、分析数据、得出并交流结论、及时反思等;4.注重实验小组合作意识,能有效分工合作;5.在科学探究中,敢于猜想,通过探究验证自己的猜想。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认识到测量工具的使用使人们生活更加精准、便捷;2知道人们根据生产、生活所需设计、制造不一样的工具。【教学重点】会正确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教学难点】能连续测量一杯热水的降温过程并及时记录,分析数据、总结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和视频。学生材料:温度计、烧杯、热水、铁架台、温度计夹、计时器等。【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活动导入:1.同学们,今天老师准备了三杯水,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2.生
31、1:有的冷有的热,冷热程度不同;生2:水温可能不同。3.提问: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水温有可能不同的?4.生:根据杯子上面有水汽冒出,来判断水温可能不同。5.那有水汽冒出的两个杯子,哪个杯子中的水热一点呢?6.生:用手摸一摸。7.提问:你是想用什么感官帮助你判断水温?8.生:皮肤。9.小结:没错,皮肤可以感觉物体的冷热,也就是物体温度的差异。【板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冷热与温度】10提问:谁的手指皮肤足够灵敏,来试一试?(请学生演示,教师讲解:将两手的食指分别插入热水和冷水中,5秒后同时插入温水中)能具体说一说感觉吗?11生:左手(先放入热水)感觉到的温水凉一些,右手(先放入冷水)感觉到的温水热
32、一些。12提问:最后同时插入的同一杯水,只有三杯水。同一杯水,它们冷热应该一样的啊!怎么会一只手感觉冷一些,一只手感觉热一些呢?是不是我们感觉出了问题?13生:左手先放在热水中,突然放到温水中,就会感觉冷一些,而右手先放在冷水中,再放入温水中,感觉就会热一些。设计意图:以一个简单的活动导入新课激发学生兴趣,在活动中应用感官的同时充分感觉,而活动结果的设计使学生意识到人的感官感觉到的冷热程度模糊而不精确,感官确实会出现差错,所以工具更加可靠、准确,需要使用测量工具使其数据化。二、学会测量:使用温度(一)介绍温度、温度计、温度的单位1.提问:用皮肤感觉的结果有时不太准确,我们要如何准确地知道水的温
33、度呢?2.生:用温度计测量。3.提问:介绍你见过、使用过的温度计。4.生1:班上同学不舒服,老师用额温枪测他有没有发烧;生2:早上学校门口有测量体温的机器;(补充:红外测温仪)生3:时钟上有表示温度的部分。(补充:寒暑表)5.总结:是的,这些测量物体温度的工具统称为温度计。【板书:测量工具:温度计】6.PPT出示各种各样的温度计:它们都是用来测量什么物体的温度?7.生:体温计/红外测温仪/额温枪测量人的体温,寒暑表测量所在房间空气的温度8.提问:一般体温或者房间的温度是多少呢?9.生:人体36度,房间25度等。10提问:“度”还叫什么?11生:摄氏度。12总结:没错,这就是温度的单位摄氏度,写
34、作。【板书:摄氏度()】13提问:这些温度计可以用来测量水的温度吗?14生:不可以,因为水的温度高,这些温度计的测量范围不够。15师:真是细心、会思考的孩子,那么我们一起来认识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设计意图:当想到需要使用温度计,就“顺藤摸瓜”地了解学生原有经验中对温度计的了解,说一说常见的、常用的温度计,知道不一样的温度计有不一样的用途,从合适的量程角度入手认识实验室用温度计。】(二)认识实验室温度计1出示温度计:温度计是什么材料做成的?在使用时要注意什么?2生:玻璃做的温度计,要轻拿轻放,注意安全。3活动要求:请以小组为单位,观察温度计由哪些部分构成。4学生小组活动:观察温度计并讨论。5学
35、生分享讨论成果:温度计里有红色的、细细长长的液体(补充:煤油),最顶头有一个红色的圆泡,玻璃管外壁有刻度(追问:观察刻度,这支温度计测量物体的温度范围是多少摄氏度?每一小格代表多少摄氏度?),最尾端注明了“”,有一个方便悬挂的小孔等等。6结合PPT总结:“液泡”、“液柱”、“刻度”、“单位”。设计意图:先让学生自己观察温度计的构造,学生观察得细致而全面。在观察过程中,学生联想每一部分的作用,从而初步形成使用方法,再经过教师指导,印象深刻,为学习其他工具的使用打好基础。直接用温度计解决上一环节的问题,学生学以致用的同时,趁热打铁地联系温度计的使用。(三)学会使用温度计1总结:我们已经根据水温的范
36、围选择了合适的温度计,使用前需要再次检查温度计的液柱,并调整。出示PPT:观察温度计:量程和分度值,检查液柱有没有断处,可以甩动消除;选择温度计:根据估计水的温度,选择合适的温度计;提问:接下来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水温?2学生发言讨论温度计的用法,教师适时引导,得出正确的使用方法。(PPT展示)测量:温度计下端的液泡要完全浸没在液体中,不能碰到容器的底和壁。(追问:为什么不可以碰到杯壁?生:碰到杯壁测到的是杯壁的温度)读数:要等温度计内的液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才能读数,温度计不拿出来,并且要使视线与温度计液柱的顶端相平。(追问并补充:如果液柱没有停下说明还没有测到水的温度,视线不相平看的不准确)3
37、提问:你学会了吗?谁来试一试使用温度计测量讲台上三杯水的温度,其他同学做裁判,观察他们的使用方法对不对。4请学生演示实验,讨论操作是否正确,并且正确地记录数据。设计意图:先由学生讨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提出注意点,请学生分析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暴露学生思维并纠正的同时,强化了对温度计使用方法的理解,再用选一选的方式,再次检验掌握程度。】二、探究活动:热水变凉的规律(一)提出探究问题1.引导:此时水的温度跟刚上课时的温度一样吗?2.生:不是,水已经冷了一些了。3.启发:关于热水变冷的过程,你有什么想研究的问题?4.生1:为什么水会变冷?生2:温度下降的速度是什么样的?生3:最后会下降到多少度?5.总
38、结:我们先来研究热水变冷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说一说你的猜测。6.学生讨论:一部分学生认为水变冷的速度是一样的,所以现在比较冷的说明刚刚就是比较冷的;另一部分学生认为水变冷不是一直是一个速度,可能有时快,有时慢等等。(二)设计探究方案1.提问:我们可以怎么研究这个问题?2.生1.:把一杯热水放在桌上,观察它的温度变化。生2:先记下水的温度,再每过1分钟测量一次温度,记下来。3.PPT出示,请学生总结:将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在水中,待液柱不再上升,读出示数,作为“0分钟”时的温度;每隔2分钟读出温度并记录。温馨提示:(1)安静观察(2)真实记录时间/分钟024681012温度/(三)完善探究方案
39、4.提问:关于实验,老师还有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请同学们分小组讨论。PPT出示:测量过程中,温度计能不能从烧杯中取出?实验所需材料有哪些?小组内如何分工合作完成实验?5.学生分组讨论后汇报并说明理由: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6.出示温度计夹和铁架台:为了固定温度计,老师给大家准备了专门固定温度计的铁架台和温度计夹,按顺序安装装置。还需要什么器材?7.生:计时器/秒表8.活动要求,出示记录单:老师统一为大家计时,请大家分配好搭建装置、读数、记录、画图等工作。(四)实验探究并记录1.分发实验材料。2.学生完成实验,并记录、分析数据。(五)分析数据并总结1.学生汇报数据和结论。2.我们发现用表格记录的数
40、据不方便我们观察,老师教你们学习一种新的处理数据的方法。我们将这些数据绘制成曲线图我们来看看。(教师讲解曲线图各部分代表的意义。同时教师根据学生数据绘制曲线图)3.师生共同总结出热水变凉过程中的温度变化规律先快后慢。【板书:热水变凉温度下降先快后慢】。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水温变化的规律,设计实验、猜测,并将数据以画图的形式更直观地表达,总结规律。教学中重点讨论了实验方法,从学生自己讨论出粗略的操作方法,到教师提出细节问题,学生讨论并思考解决办法,引导学生学会设计实验、考虑细节,教会学生合理利用测量工具,以及分析处理数据的能力。四、拓展延伸1启发:如果继续观测,会有什么结果呢?2学生测量、
41、猜测:会都跟室温差不多。3提问:你准备怎么研究这个问题?课后小组讨论,一起试一试验证你们的猜想!设计意图:启发学生乐于思考相关的科学问题,并鼓励学生设计实验,学以致用,让学生体会探究的乐趣、掌握探究的方法。】【板书设计】1冷热与温度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表示测量工具:温度计单位:摄氏度()热水变凉温度下降先快后慢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2热胀冷缩教案教学设计2热胀冷缩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与实践,掌握酒精灯的使用方法。2.通过实验与分析,知道绝大多数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3.能够运用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教学重点认识到液体、气体、固体都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难点设计
42、实验验证液体、气体、固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水槽、烧瓶、胶塞、细玻璃管、高锰酸钾水溶液、气球、温度计、铜球实验装置、酒精灯、火柴。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上一课,我们探究了热水在变凉的过程中温度的变化规律。在这个实验中,我们使用温度计测量热水的温度,发现温度计放在热水中,液柱会上升,放在冷水中液,柱又会下降。2.教师相机出示课本第4页上面两幅图。引导学生看一看。重点引导学生注意温度计在热水中液柱上升,在冷水中液柱下降。3.大家知道这是为什么吗?温度的高和低对温度计中的液柱又会产生怎样的影响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探讨这方面的问题。板书课题:2热胀冷缩
43、二、学习新课活动一:研究液体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1.教师引导:在日常生活中,水受热和受冷时,它们的体积会有变化吗?又会有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这个问题。2.出示问题: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同学们,你认为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是变大?还是变小?或者是不变?请大家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预测。3.学生预测。出示课本第4页下面的一幅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进一步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以及实验注意点。4.全班交流实验材料: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的瓶子、红颜色的水、水槽、热水、冷水等等。实验方法:准备一个中间插有空心管的胶塞和配套
44、的瓶子。往瓶里加满染了颜色的水,用胶塞塞紧瓶口。把瓶子放入水槽中,记下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往水槽里加热水,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有什么变化。把瓶子放入冷水水槽中,观察空心管里水面的位置又有什么变化。实验注意点:玻璃管的粗细是影响实验效果的重要因素,玻璃管越细,液柱高度的变化越明显。要用加入色素的水做这个实验,便于学生观察。在使用热水时注意安全。在这个实验中,有时实验现象不太明显,因此大家在实验过程中注意力要集中,观察要仔细。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进行指导,提醒学生注意填写好实验报告。6.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观察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
45、结论。预设: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上升,放入冷水中,玻璃管内液面下降。实验结论:液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活动二:研究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1.教师引导:我们刚刚探究了水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变化的规律,下面我们来探究一下气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2.出示问题:空气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什么变化?3.引导: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做出自己的推测。学生预设:空气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受冷时体积会缩小。下面我们也来通过实验验证一下我们的预测。4.出示课本第5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上面的实验设计,了解本次实验所需的材料、方法步骤以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
46、烧瓶、水槽、热水、冷水、气球等等。实验方法:把气球嘴套在玻璃瓶口。将瓶子放入热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再将瓶子放入冷水中,观察气球的变化。实验注意点:做完受热实验后,立即将烧瓶放入冷水中做受热实验,这样实验的现象会明显一些。同样本次实验要填写好实验报告。5.学生分小组进行本次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做适当的提醒。6.全班交流,说一说本小组的实验情况及得出的实验结论。预设:实验现象:放入热水中,气球鼓起来了,放入冷水中,气球变瘪了。实验结论:气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活动三:研究固体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的变化1.教师引导:刚刚我们研究了液体和气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的变化,我们发现无论
47、是气体还是液体,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受冷时体积都会缩小。那么固体受冷和受热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呢?2.出示一个小铜球,引导:下面我们就通过这只小铜球来探究一下,固体受热和受冷时体积会有怎样的变化?3.出示问题: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会有什么变化?4.同样的。下面先请同学们针对这个问题提出自己的预测。学生预测:铜球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冷却后体积会缩小。小铜球在受热和冷却后,体积究竟会有怎样的变化?我们仍然要通过实验来验证。5.出示课本第5页最下面的有关铜球实验的文字和图片,学生仔细观察图片并读一读相应的文字,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全班交流实验材料:小铜球、铁圈、酒精灯、水槽、冷
48、水等等。实验方法:观察常温下铜球通过铁圈的情况。给铜球加热后,观察铜球是否能通过。将铜球放入水中冷却后,再试着让它通过铁圈。6.教师指导并强调酒精灯的使用。出示酒精灯,引导学生认识酒精灯,了解酒精灯的结构及各部分的作用。出示课本第6页上面有关酒精灯使用方法的图片和文字,学生仔细观察这4幅插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酒精灯的使用方法。酒精灯的使用方法打开灯帽,将灯帽竖放在灯旁。用点着的火柴从灯芯下端自下而上斜向点燃酒精灯。把被加热物体放在火焰的外焰上加热。加热完成后,用灯帽自灯芯右上方斜向盖灭火焰,然后取下灯帽再盖一次。教师和学生一同学习酒精灯的使用方法,进一步强化学生正确使用酒精灯的意识
49、。教师演示酒精灯的使用方法,一边演示一边强调使用注意点,各小组同学在小组内按照步骤练习使用酒精灯,确保每位同学都能安全使用酒精灯。教师引导:此项实验,要求我们认真细致做好每一个实验环节,才能完满的完成实验,得出实验结论。7.教师进行演示实验,边演示边强调实验方法和注意点。8.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并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并且做适当的指导。9.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本小组的实验情况,说一说看到的实验现象以及得出的实验结论。预设:实验现象:加热铜球,铜球不能通过铁圈,冷却铜球,铜球又能通过铁圈了。实验结论:固体受热时体积膨胀,遇冷时体积缩小。10.实验总结教师引导:
50、同学们,刚刚我们一连做了三次实验,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和遇冷时体积的变化情况。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我们在实验中得出的结论。11.学生回顾实验,并且说一说三个实验中得出的实验结论。12.出示课本第6页的一段文字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会膨胀;遇冷时,体积会收缩。这种现象叫作热胀冷缩。读一读这段文字,初步了解固体、液体、气体在遇冷和受热时,体积会发生怎样的变化,了解什么是热胀冷缩。13.教师强调这段话中的“绝大多数”4个字能否去掉?预设:“绝大多数”这4个字是不能去掉的,绝大多数表明并非所有的物体都有热胀冷缩的特点,也有一些特别的物体没有热胀冷缩的特点。因此我们在科学中语言表达要注意严谨
51、。活动四: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在生活中的运用1.同学们,在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会看到这些现象。2.出示课本第6页下面三幅图片,学生仔细观察,了解图中三幅图片的内容。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夏天架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3.同学们,这些生活现象我们能够用今天学到的热胀冷缩的性质来解释吗?预设:夏天温度高,轮胎内的气体受热膨胀,容易爆胎。把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乒乓球内气体受热膨胀,可使瘪的乒乓球重新鼓起来。如果夏天架电线时拉得太紧,到了冬天电线遇冷收缩,就会绷断。4.无论是轮胎在夏天容易爆胎,瘪了的乒乓球放到热水里能够复原,还是夏天夏电线时电线不能拉得太紧,都是因为
52、物体具有热胀冷缩的性质。除了我们书上提到的这三种生活中常见的现象之外,你还知道有哪些现象与物体热胀冷缩的性质有关?预设:温度计就是利用热胀冷缩最简单的例子。因为水银的膨胀系数比较大,变化较明显。人们就把水银或酒精,导入密封的玻璃管,用来测量温度。铁路专家研究发现,钢轨温度每升降1,每1米钢轨就会伸缩0.0118毫米。所以,钢轨之间都预留了缝隙,中国铁路的铁轨接头之间的缝隙在18毫米之内。人行道的地砖每块之间还留有空缝。有的门在夏天很紧,开关不方便。三、课堂总结今天这节课,我们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探究了液体、气体和固体在受热和受冷时体积的变化,明白了绝大多数物体在受热时体积都会膨胀,遇冷时体积都会收
53、缩,这种现象叫做热胀冷缩,同时我们还知道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地方都体现了热胀冷缩的现象。课后,请同学们留心观察我们的生活,看看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出现了热胀冷缩的现象。2021新苏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03水受热以后教案教学设计3水受热以后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与描述,知道水受热以后形态会发生变化。2.通过测量与分析,知道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3.通过比较冰、水、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知道冰、水、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的不同状态。教学重点了解融化和沸腾的条件。教学难点利用曲线图,分析冰融化和水沸腾过程中温度变化的规律。教学准备教师材料:铁架台、三脚架、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烧
54、杯、冰块、秒表。学生分组材料: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出示地球上江河湖海的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知道我们的地球上绝大多数是江河湖海,江河湖海中蕴藏着大量的各种形态的水。2.今天这一课,我们来探讨水受热以后会有怎样的变化。板书课题:3水受热以后二、探究活动一:交流冰、水和水蒸气之间的相同与不同之处1.出示课本第7页上面两幅插图,引导学生看一看,教师提问:同学们,在这两幅插图中,你能看到水了吗?预设:冰、水和水蒸气都是水。2.那么冰、水和水蒸气是同一种物质吗?它们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3.出示冰块、一杯常温水、一杯热水,引导学生看一看,仔细观察,体会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和不同之处。4.
55、教师提醒:再找冰、水和水蒸气的相同点和不同点时,我们可以运用多种感官,用眼睛看,用鼻子闻,用舌头尝,用手摸等等各种方法。预设:冰、水、水蒸气的相同之处:无色、无味、透明冰、水、水蒸气的不同之处:冰有固定形状,不会流动,是固体;水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液体;水蒸气没有固定形状,会流动,是气体。5.出示课本第7页的一句话冰受热后从固态变成液态,这种现象叫作融化。6.学生齐读这句话,理解什么是融化。7.教师讲解,冰是水的固体形态,我们称之为固态,水是液体形态,我们称之为液态。从固态冰变成液态水,需要的条件就是加热。活动二:研究冰融化过程中温度的变化1.教师引导:冰融化成水的过程中,温度会有变化吗?
56、又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2.出示课本第7页下面的一幅图,学生仔细观察这幅图,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及注意点。3.全班交流实验材料:支架、三脚架、酒精灯、冰、温度计、等等。实验方法:取少量冰,测量它的温度。用酒精灯加热冰,每隔1分钟测一次温度,直到烧杯中的水温达到10C时为止。将测得的数据记录下来。实验注意点:(1)强调酒精灯的使用教师引导:上一课我们使用了酒精灯,大家还记得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注意点吗?全班同学一起回顾酒精灯的使用方法及使用注意点。(2)温度计的使用教师引导:除了酒精灯,温度计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使用方法,请同学们再次回顾之前的
57、学习的知识,想一想温度计在使用中要注意些什么?教师小结:在本次实验中安装加热装置时,要注意温度计不能碰到烧杯的底部和烧杯的内壁,另外烧杯中的冰块要盖过温度计底部的红色液泡。4.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完成实验报告,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且相机加以指导。5.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说一说看到的实验现象及得出的实验结论。6.分析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1)出示课本第8页上面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曲线图,初步了解冰融化的温度变化情况。(2)出示旁边的三个问题,学生读一读三个问题,并思考和交流。问题1:冰融化前,温度是否持续上升?问题2:冰开始融化时的温度是多少?问题3:在融化的过程
58、中温度是怎样变化的?(3)学生交流,教师小结:通过刚才的实验及我们的分析,我们知道冰融化前,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达到0摄氏度时,冰开始融化,并且在融化的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活动三:做水沸腾实验,观察记录并分析水和水蒸气状态转化的特点1.教师引导:大家平时都有烧水的经历,大家有观察过水沸腾时的样子吗?知道水沸腾前后温度和体积有哪些变化吗?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究这个问题。2.首先请大家来预测一下水沸腾后会出现什么现象?它的体积和温度有什么变化?学生预测:给水加热,水就会沸腾,在水沸腾之前,温度会持续上升,水沸腾之后,温度不再持续上升,水沸腾之后,水的体积会变小。同学们预测的是否正确呢?下面我们通
59、过实验来验证。3.出示课本第8页的实验图片,引导学生看一看,并读一读旁边的文字,初步了解本次实验的材料、方法以及注意点。4.全班交流实验材料:酒精灯、支架、三脚架、烧杯、水、温度计等等。实验方法:加热前,记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用酒精灯继续加热烧杯中的水,每隔1分钟测一次水温,直到水沸腾。记录所测得的数据。水沸腾后4分钟,停止加热,待水面平静后,观察、记录烧杯中水面的位置。实验注意点:在本次实验中,给水加热到沸腾状态,一定要注意安全。5.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填写好活动手册上的实验报告,并且思考下面的4个问题。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情况,并相机加以指导和提醒。6.全班交流,各小组汇报实验情况,展示
60、本小组画出的水沸腾前后的温度变化曲线图。7.出示课本第9页上面的水沸腾前后温度变化曲线图,按照要求先把点连成线,再分析并且回答下面的问题。预设:水沸腾前,温度持续上升,当温度达到100摄氏度时,水开始沸腾,但是在沸腾的过程中,温度不再持续上升。停止加热后,能够发现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8.交流研讨:烧杯中的水面为什么会下降呢?水去了哪里呢?教师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进行小结:停止加热后,烧杯中水面的位置下降了,是因为产生了水蒸气。9.出示课本第9页的一段文字在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C时,水会沸腾,并产生大量气泡。水沸腾时的温度叫作水的沸点。10.学生认真朗读这段文字,了解水的沸点,知道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策划设计服务合同
- 房产交易定金事宜协议
- 机器人喷涂技术培训考核试卷
- Photoshop CC 2019中文版标准教程(第8版)课件 第6章 绘制路径和形状
- 油果加工技术与质量控制考核试卷
- 泌尿中医护理个案教育
- 畜牧业与乡村旅游的互动效应考核试卷
- 纺织设备液压与气动技术考核试卷
- 石灰在塑料改性研究中的应用考核试卷
- 电力仪表的数字技术发展趋势与挑战考核试卷
- 2025至2030中国射频芯片市场趋势展望及需求前景研究报告
- 应急急救知识课件
- 文综中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 鼠伤寒沙门菌护理查房
- 2024年江苏省南京市中考物理试卷真题(含答案)
- K30自动生成及计算试验记录
- (完整)教育心理学-各章节重点学习笔记
- 建筑行业施工期间意外伤害免责协议
- 民兵国防知识教育教案
- 路面级配砂砾石垫层施工总结报告
- 变压器容量计算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