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稿_第1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稿_第2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稿_第3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稿_第4页
六年级语文下册《11 十六年前的回忆》优质教学设计、反思及说课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1十六年前的回忆导学案课题十六年前的回忆教学目标.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3.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甘 命传统教育。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车课前准备.准备字卡、词卡,制作多媒小.有关李大钊的资料。(学课时安排2课时教与第-教学环节教师指导一、视频导 入,激发兴 趣(用时:5 分钟).播放课件:李大钊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观看视频后,说说 对李大钊的印象。.揭示课题。.引导学生对到的作者资 料进行交流。二、初读课 文,识记字 词(用时: 10分钟).引导学生带着疑问,自由朗 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 课文读通读顺。.组织学生合作学习,集中识 记本课生字

2、,检查自学效果。 (1)指名认读生字。(2)针对难读的字展开集体认 读活动,共同巩固字音。着重 指导瞅(chbu)瞅(3)引导学生开展识字方法的课型新授课。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词语。善的脉络,从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寸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本课件。(教师) 生)弄过程一课时学生活动教学提示.欣赏课件视频。.交流对李大钊的印象。.齐读课题。.交流课前的资料。从视觉角度进入 新课的学习。.默读课文,圈画生字,读 准字音。.开展小组互学生字活动: (1)认读生字,纠正字音。 (2)交流:利用形声字的特 点识记“僻、绑”,运用拆 一拆的方

3、法识记“靴”,运 用字理识字法识记“魔.用开火车的形式读词语。.识字教学是重 点,教师要引导学 生细心观察,运用 多种方法反复认 读。.教师要尊重学 生已有的知识基 础,让学生自己交 流识字方法。.教师要注重培别是在哪些自然段写到的。.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边圈画,并适时批注。.教师用课件出示表格,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合作梳理课文脉络,并将表格补充完整。段落表达顺序具体事情第2-7自然段被捕前第8T8自然段反动派到家里搜捕父亲,父亲 被捕第19-29自然段第30-33自然段全家得知父亲遇难的消息4.小组代表汇报。(教师相机板 书: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借助表格,用简洁的语言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四

4、、借助资料理解课文内容,提出新的疑问.引导学生交流课前查阅的资料:课前大家了哪些资料?这些资料能够帮助我们更深 入地了解李大钊吗?侧重引导学生交流课前的有关时代背景、李大钊生平简介的资料。.指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新的资料:结合大家刚才交流的资料,再读读课文,你对 哪些地方有了新的理解?想想还有没有你很想了解,但课文中没有写的内容呢?学生默读课文后,交流上面两个问题。教师侧重对第二个问题进行指导,可运用分类汇总 的方法。预设:(1)不影响理解课文的问题:闫振三后来怎么样了?(2)有助于理解课文的问题:李大钊被捕前为什么不离开北京?李大钊被捕后都经历了 什么?第2课时课时目标.利用自主、探究的方式

5、深入阅读课文,通过抓住比照描写的语句和补充资料,体会李大 钊遇事沉着、忠诚于党、敢于担当的精神,以此受到感染和教育。(重难点).练习用比照的写作方法写一段话,表现人物的品质、特点或心情。一、回顾旧知,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一起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十六年前的回忆是李大钊的女儿()写的一篇( )o作者采用( )的手法,按照( )、( )、( )、( )的顺 序来表达李大钊被害的过程。.宗教或神话传说中把害人性命、迷惑人的恶鬼,叫“魔(指着“魔”中的“鬼”),“魔” “鬼”不分家。课文中把哪些人叫作“魔鬼”?找出描写这群“魔鬼”的句子,读一读。10二、对决“魔鬼”,初识比照.学生读,教师相机出示句

6、子。句子一:他们每人拿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和我。句子二:残暴的匪徒把父亲绑起来,拖走了。抓住重点词语谈:为什么说匪徒他们似魔鬼一般?请用一个词语形容他们。(学生说) 预设:穷凶极恶、残暴无情。面对这样一群穷凶极恶的魔鬼,李大钊又有怎样的表现? 句子三:父亲不慌不忙地向外走去。(指名读)这是对父亲的动作描写,他的表现与“魔鬼”们的表现形成了鲜明的比照。.请用一个合适的词语形容此时的李大钊。(临危不惧).在这局部中,李大钊的形象是通过敌人的气急败坏衬托出来的。敌人越是气急败坏, 越能衬托出李大钊的镇定自假设,这是不同人物之间动作描写的比照。(板书:动作)用你的朗 读告诉大家,说说哪些是“魔鬼”

7、的穷凶极恶,哪些是李大钊的镇定自假设。(指名朗读).如果把课文中描写“魔鬼”的句子删掉,你有什么感受?.小结:这就是比照的力量一一使形象更鲜明,感受更强烈。三、静心读文,寻找比照.课文中运用了大量的比照手法表现人物特点或品质。默读课文,把文中隐藏的其他对 比找出来,思考:通过比照,你体会到什么?.学生自主阅读学习。.同桌交流。四、情感升华,领悟比照,体会首尾照应的作用.父亲对“我”询问的态度比照。(1)学生读、交流。(课件出示)句子一:父亲一向是慈祥的总是耐心地讲给我听。句子二:待了一会儿,父亲才回答:“不要了就烧掉。你小孩子家知道什么!”(2)这是李大钊同志对孩子态度的比照,也是语言描写的比

8、照。让我们更真切地感受李大 钊这个慈祥、温和的父亲形象以及一个革命者在严峻的局势下的严峻态度。(3)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给大家听。(自己读、找同学比照读).被捕场面一一“我”与父亲的比照。(1)课件出示句子。句子一:“什么?爹!”我瞪着眼睛问父亲。句子二:“没有什么,不要怕。星儿,跟我到外面看看去。”11(2)你从哪里体会到“我”的惊慌?这主要是人物什么方面的比照?(神态、语言的比照)(3)简短的话语,一个问号、一个感叹号,还有一个“瞪”字,把“我”的惊慌表现得淋 漓尽致。作者的描写给我们启示:写作时,不一定要长篇大论,精准的语言胜过一切。(4)把你的感受融入句子中,读给大家听吧。.情感升华:

9、庭审场面一一父亲外貌的比照。(1)课件出示:父亲仍旧穿着他那件灰布旧棉袍,可是没戴眼镜。我看到了他那乱蓬蓬的 长头发下面的平静而慈祥的脸。(2)这一句话,确定是用了比照的手法?(出示李大钊的照片)结合李大钊存留的照片可 以看出,他是一个认真、一丝不苟的人,这次,他不仅没戴眼镜,头发也是乱蓬蓬的。这是外 貌的比照。(3)同学们想过原因吗?李大钊在狱中受过哪些酷刑?请查找过相关资料的同学与大家分 享。提示:结合资料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人物品质是一种不错的阅读方法。补充资料:他在牢中受尽折磨,指甲被敌人用钳子拔掉,十指连心啊,这是一种怎样的 疼痛,但是对于党的机密,他只字未提!(板书:坚贞不屈)在狱中

10、的22天里,李大钊对同时被捕的妻女及家事从不提及,却希望敌人对于被捕的 爱国青年宽大处理,不被株连。社会各界人士都知道李大钊的处境,所以外面的同志一直在想 各种方法营救他。但是,当他得知外面的同志们要冒着生命危险来营救他时,他说:“我的被 捕已经是党的损失,不能再让党有更大损失。”(板书:忠于革命)(4)多么崇高的境界!因为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生齐声朗读:他的心被一 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他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5)因为他的心被这样的力量占据着,所以(出示句子)父亲瞅了瞅我们,没有说 一句话。他的神情非常安定,非常沉着。其实,他心中肯定有话要说一一他瞅了瞅母亲,对她说;他瞅了瞅“我”

11、,对“我”说;他瞅了瞅法庭的听众,对他们说。 (生想象补充完整)(6)他坚信革命一定会成功!他坚信,未来的世界必将赤旗遍地!他坚信,自己的牺牲 会赢得人民的幸福生活!理解了李大钊的想法,我们再来读读这句话,注意标点符号的改动。 师出示,生齐读: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这个力量就是他平日对我们讲的一一他对 于革命事业的信心。(板书:一位革命者一位慈父).通览全文,体会首尾照应的作用。(1)(学生自读课文的结尾)思考:在得知李大钊牺牲的消息之后,全家人是如何度过的?(2)画出相关语句,和同桌交流。(3)学生比照读课文的开头和结尾,与同桌交流自己的发现。(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父亲12牺牲的日子)

12、(4)讨论交流:作者为什么这样写?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首尾呼应,中心突出).小结:1927年4月28日是女儿李星华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她失去了慈祥的父亲; 1927年4月28日是我们永生难忘的日子,这一天我们失去了一位杰出的革命者。今天的幸福 生活来之不易,其中浸润着革命先烈的鲜血和生命。我们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不负先烈!五、读写一体,运用比照.小结: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一种写作方法一一比照。比照可以是不同人物之间的比照, 可以是一个人的前后比照,还可以是一个人不同时间下外貌、神态、语言等之间的比照。比照, 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现在,一起来运用比照的方法写一段话,表现人物的性格、特点或品质。.

13、学生练笔。教师巡视。.学生展示成果,师生相机评价。六、激情朗读,拓展延伸.无数革命先烈为了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浴血奋战,前仆后继。李大钊、叶挺、刘胡兰、 董存瑞、飞夺泸定桥的红四团他们在革命事业的道路上,谱写了壮丽的诗篇。请同学们搜 集更多革命先烈的感人故事,准备开展以“缅怀先烈”为主题的实践活动。.推荐阅读红岩。板书设计11十六年前的回忆被捕前被捕时被审时被害后语言动作忠于革命、临危不惧神态外貌坚贞不屈李大钊一位革命者一位慈父教学反思第1课时的学习,我通过播放革命歌曲,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后文的学习做好铺垫。第2课时,我引导学生自主阅读,发现“敌人的气急败坏”与“李大钊的不慌不忙”这一 比

14、照,深入体会李大钊的镇定勇敢,感受比照写法的作用。然后把描写敌人的语句删掉,深入 体会比照写法的魅力。再在“情感升华,领悟比照”环节让学生读、说、评,在一次次的语言实践中领悟比照之13妙,充分感受李大钊同志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人格和忠贞不屈的精神品质。在学习比照的过程 中,我非常巧妙地将“关注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融入其中。读写一体是本节课的一大亮点。学生在课文学习中充分了解了比照写法的美妙,我再让他 们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这种方法,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来表现人或物的特点。这一环 节的设置充分尊重了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认知规律。11十六年前的忆说课稿一说教材十六年前的回忆是统编语文小学六年级

15、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篇精读课文。本课的作者 是李星华,通过对李大钊被捕前到被捕后的回忆,展示了革命先烈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和 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贵品质,表达了作者对父亲的敬仰与深切的怀念。除开头外,文章是按 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被害后的顺序来表达的。被捕前写父亲烧掉文件和书籍,工友阎振 三被抓,反映出形势的险恶与处境的危险;被捕时写了敌人的心虚、残暴与父亲的处变不惊; 法庭上描写了李大钊的镇定、沉着;被害后写了全家的无比沉痛。本文是回忆录。作者采用第一人称的表达方式,回忆了父亲被害的全过程,内容真实可信, 语言朴素自然,既具有文学价值,又具有很强的史料价值。选编这篇课文的主要意图,一是使

16、学生借助课文,激发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二是引导 学生领悟课文前后照应的写法。二、说教学目标.会写“稚、避”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埋头、幼稚”等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从中体会作者表达情感的方法。.了解李大钊在被捕前、被捕时和被捕后与敌人作斗争的事迹,受到生动的革命传统教育。三、说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学习课文,了解李大钊同志被害的过程,感受李大钊的高贵品质。(重点).弄清文中前后照应、首尾连贯的句子及运用这种写法的好处,提高写作水平。(难点)四、说教法学法.以读代讲法让学生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受到情感熏陶,在读中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自主、合作、探究法学生之间

17、相互启发、补充,实现思维碰撞,在讨论中感悟李大钊忠于革命事业的伟大精神14 和面对敌人坚贞不屈的高尚品质。为了完本钱课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在教学时充分利用课件, 先自学课文让学生通过欣赏图片来加深对课文的认识。同时还让学生自主归纳学习,并带着问 题在小组内合作学习,共同讨论,交流感知,将学生的主体作用放到首位。使自主学习、探究 学习、合作学习得以真正实现。五、说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L一个民族不应该忘记历史,不应该忘记英雄。我们应该铭记那些为了中国的解放,为了 世界的和平而英勇牺牲的革命烈士。我们曾经为黄继光勇堵枪眼而感动,为邱少云烈火烧身而 震撼,也为卢沟桥的英雄而振奋,更为狼牙山

18、的壮士而激动。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深 深地怀念中国共产党的创始人之一、中国革命的先驱李大钊同志。.理解课题,简介人物。(1)板书课题,理解课题。明确:本文是一篇回忆录,是李大钊的女儿李星华同志在1943年写的,正值李大钊同志 遇难十六周年,所以题目为“十六年前的回忆”。了解李大钊。李大钊(18891927)字守常,河北乐亭人。中国共产主义的先驱,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在中国共产主义运动和民族解放事业 中有着崇高的历史地位。1927年4月6日李大钊被奉系军阀逮捕,被捕以后遭受种种酷刑, 始终坚贞不屈。同年4月28日在北京英勇就义。李大钊不仅

19、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卓越的领导人, 而且是学识渊博、勇于开拓的著名学者。他的诗文被鲁迅誉为“革命史上的丰碑”。其著作有 守常文集李大钊选集李大钊诗选注等。(二)自读课文,整体感知。.带着疑问,自由朗读课文,注意将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读顺。.读书反应。(1)读词。(课件出示本课生字中容易读错的词语、多音字)书籍抽屉严峻瞅了瞅披散散步 勉强 待了一会儿(2)读题,自己对课题都有了哪些了解。(3)整体感知。师:课后习题已经告诉我们,这篇课文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写的,先找到表示时间的词,再15 想想课文写那段时间里发生什么事。师:女儿李星华在文中主要回忆了父亲李大钊的哪些事?同学们可以迅速地再浏览一下课 文,

20、用自己的话简单地概括。(生浏览课文,简述课文的内容)。(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相机板书:被捕前;被捕时;被捕后。对课文内容进行理序。)师:(指板书)同学们,其实作者就是按照这样的时间顺序向我们讲述了发生在父亲李大 钊身上的故事。看来,大家已经对课题和课文内容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同学们真会读书。(三)品词析句,感悟形象对于李星华来,李大钊是个父亲;对人民来,李大钊是个革命者。在他的身上有着无 数革命者都具备的优秀品质。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重点读读描写李大钊的语句,把你最受 感动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和同学们交流自己的体会。(I)交流“被捕前”这局部。(课文的第27自然段).指名读,教师相机出示重点

21、段,学生扣住段中的重点句子,先议后读。.父亲坚决地对母亲说:“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在是 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 母亲只好不再说什么了。(1)生选读课文第7自然段,并表达自己的感受。(2)教师根据学生的发言,联系课文的第26自然段的内容,通过“局势越来越严峻” 和父亲态度的比照,感受人物的内心。(3)引导学生扣住段中的关键词句进行有感情朗读。学生此时表达的是自己读书后的感 受,观点可能不太相同。教师引导学生少说空话、套话,要通过对关键词句的理解,表达自己 内心的想法。预设如下:由“坚决”体会到李大钊说话时的毫不犹豫;态度的坚定;留下的决心。由“

22、不能轻易”、“哪能离开”体会到不到最后关头,他是不会离开的。由“现在是什么时候”“多么重要”体会到李大钊把工作看得比自己的生命还要重要。.多种形式的朗读课文,读中体会李大钊不同于普通人的地方是一个把革命工作看得 比生命更重要的人,对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师:这是被捕前(对革命工作高度负责、不怕牺牲)的李大钊,那被捕时的他又是怎样的 革命者形象呢?请大家一起看看课文。16(II)交流“被捕时”这局部.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1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不慌不忙”,走进人物内心。师:面对气势汹汹而来的敌人,李大钊同志又是怎样表现的呢?这到底是一群怎样的敌人 呢?从哪些字词可以看出来?面对这样的敌人

23、,面对这不妙的情形,李大钊怎么还是这样不慌 不忙,父亲应该知道,一旦被捕,可能就要判重刑,甚至(死刑)。那么为什么他还是那样不 慌不忙?从中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李大钊?(临危不惧视死如归).学生选读课文的第17自然段,引导学生扣住关键词语“态度严峻”,走进人物内心。 师:“严峻”?可以是“严肃”。你从“严峻”想到了什么?.感情朗读、以读激情。看到这样的李大钊,我们的心中怎能不对他肃然起敬呢?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读一读这个 局部,读出李大钊的沉着冷静,读出你对他的深深敬意。(四)总结课文,升华情感(1)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李大钊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提示:对亲人慈祥。对革命事业无限忠诚。面对敌人坚贞不

24、屈、顽强斗争。(2)读完课文,你受到哪些教育?提示:革命先烈英勇献身的精神永远留在我们心中。继承革命先烈的遗志,做建设祖 国这一伟大事业的接班人。(五)课外拓展,作业设计.读到这儿,你们对于李大钊有了什么样的感受和见解,请把它写在自己的日记本上。.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收集、阅读关于李大钊的文章,相信你们对他还会有更深、更全面 的了解。六、说板书设计11十六年前的回忆时间顺序被捕前:局势危急 工作紧张被捕时:不慌不忙态度严峻法庭上:平静慈祥安定沉着被害后:为国捐躯亲人悲哀17精神伟大品格崇高18养学生认真倾听 的习惯。交流活动。3.指导书写所学生字。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用时:15分钟)L引导学

25、生抓住 文中的关键词,学 会归纳文章的写 作顺序。.引导学生找到 文中的重点语句, 归纳每局部的重 要内容。.教学中要关注 写作背景的作用。 感悟文中的情感。.组织学生交流 要时间充分,不能 变成回答下列问题的 形式。要形成师 生、生生、文本对 话的过程。理清文 章的层次。.自由读课文,思考:课文是 按什么顺序写的?主要写了李 大钊的哪几件事?(1)教师出示填空,引导学生 思考。课文除第1自然段,是按 顺序写的,主要写了、这几 件事。(2)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在 空白处做批注。.学生交流,指名回答,检查 初读课文情况。.引导学生读第1自然段,了 解倒叙及其作用。.全班交流,理清课文的表达 顺序

26、,划分文章层次。.自由读课文,了解课文的 写作顺序。.思考并交流课文主要写 了哪几件事?(1)交流汇报:课文除第1 自然段,是按时间顺序写 的,主要写了父亲被捕前、 被捕时、在法庭上、被害后 的情形,这几件事。(2)自由读课文,有疑问的 地方做好批注。.明确这是运用倒叙的叙 述方式,开篇直接交代回忆 的时间,具体到年、月、日, 突出这件事留给“我”的深 刻记忆和“我”的身份,语 言简洁,直接引出作者要回 忆的事情,并且照应文题。.结构梳理:第一局部(第1自然段): 写“我”忘不了父亲的被难 日。(倒叙)第二局部(第27自然 段):写父亲被捕前烧掉书 籍和文件,拒绝离开北京。(被捕前)第三局部(

27、第818自然四、观察指 导,练写生 字(用时:8 分钟).指导学生观察写字表中的生 字,关注容易写错的笔画。.组织学生针对容易写错的笔 画进行书空练写,并针对书写 难点进行交流。.利用课件重点展示“避、魔” 的书写,引导学生观察。.组织学生练写生字,教师巡 视,予以个别指导。.利用投影仪展示学生的书写 成果,集体评议。五、课堂小 结,布置作 业(用时:2 分钟).总结学生课堂学习情况,鼓 励学生努力学习。.布置作业:抄写生字词。第二教学环节教师指导段):写父亲被捕的经过。(被捕时)第四局部(第19-29自然 段):写“我们”和父亲在 法庭上最后一次见面的情 景。(在法庭上)第五局部(第3033

28、自然 段):写父亲被害后一家人 非常悲哀。(被害后).逐一观察生字,找出容易 写错的笔画。.注意“避”的部首的书写,“魔”的下部“鬼” 不要写成“龟.仔细观察每个生字的结 构及笔画。.逐一练写。.互评,看一看哪些笔画写 得好,哪些写得不够好,针 对教师的建议进行修改。.指导学生进行 书写时,注意新学 的生字与学过的 字在字形上的区 分,既巩固旧字, 又掌握新字。.学生书写的时 候,要注意字的间 架结构及笔画顺 序。.针对教师的意见想一想 怎样改进。.积累好词佳句。教师要善于鼓励 学生多动口、多动 脑,巩固读文基 础。二课时学生活动教学提示一、复习旧 知,导入新 课(用时:2 分钟).指名朗读生

29、字、新词,检查生 字、新词掌握情况。.请按文章的顺序说说课文主 要写了什么内容。.课文给你留下的最深刻的印 象是什么?.同桌检查听写情况,交流 写错的词语。.课文主要通过回忆李大 钊被捕前、被捕时、法庭上 以及被害后的情景,表达了 作者对父亲的敬仰和深切 的怀念之情。.学生自由发言,结合具体 事例说出自己的想法。L通过回忆上节 课的学习内容,点 明本课重点内容, 开门见山。2.学生交流文章 主要内容时,教师 适时点拨。1.默读课文第230自然段, 圈画重点语句。(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重点 读一读描写李大钊的语言、神 态、动作的句子,把感受最深 的地方勾画出来,然后在小组 内针对自己的阅读体会

30、展开互 动交流。(2)引导学生思考:李大钊是 一个怎样的人?教师出示阅读 提示,学生读课文,圈点勾画, 在空白处做批注。读课文,画出描写李大钊的 语言、神态、动作的句子。 重点品读圈画的句子,想一想 李大钊是一位怎样的革命先 驱。反复朗读感受最深的句子, 体会李大钊的高尚品质是从哪 些方面表现出来的。1.交流并谈谈自己的阅读 体会。(1)父亲被捕刖这几句话是在严峻的局 势下,母亲和父亲的朋友都 劝父亲离开北京时父亲说 的话。最后一个句子是反问 句,语气坚定。从这几句话 中我们体会到父亲把革命 工作放在第一位,他完全明 白形势的险恶、处境的危 险,但他仍选择决不离开自 己的工作岗位,表现了他对

31、革命高度负责的精神。总结:被捕前,李大钊是 一个对待亲人慈祥和善、对 待工作认真严肃的人。(2)父亲被捕时父亲的表现沉着不迫、沉 着镇定,从“不慌不忙”“没.学生在交流阅 读体会时,要鼓励 学生大胆发言。.学生交流的时 候,以学生为主 体,必要时教师要 予以适当的指导, 由扶到放。给学生 提供展示交流的 机会,让学生有成 功的体验,进而乐 于与人交流。.分析人物形象, 要读出人物的内 心情感。读与悟要 结合,从思想上、 内心深处理解并 感悟人物形象。抓 住重点语句,走近 人物内心。4二、研读课 文,重点探 究(用时: 28分钟)自主交流,说一说课文中最 令你感动的是什么?(3)引导学生展开汇报

32、交流, 教师相机引导学生抓住重点语 句品析。2.出示重点句子: (1)父亲被捕前每天早晨,不知道什么时候 他又出去了。有时候他留在家 里,埋头整理书籍和文件。我 蹲在旁边,看他把书和有字的 纸片投到火炉里去。父亲是很慈祥的,从来没有 骂过我们,更没有打过我们。 我总爱向父亲问许多幼稚可笑 的问题。他不管多忙,对我的 问题总是很感兴趣,总是耐心 地讲给我听。这一次不知道为 什么,父亲竟这样含糊地回答 我。不是常对你说吗?我是不能 轻易离开北京的。你要知道现 在是什么时候,这里的工作多 么重要。我哪能离开呢?(2)父亲被捕时思考:被捕时,李大钊是怎 样表现的?从哪些语句可以看 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33、 敌人是怎样逮捕李大钊的? 有什么,不要怕”“保持着 他那惯有的严峻态度,没有 向他们讲任何道理。因为他 明白,对他们是没有道理可 讲的”这些语句可以看出 来。父亲的一言一行说明他 具有临危不乱,把生死置之 度外的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宪兵、侦探、警察“一拥 而入,挤满了这间小屋”, 这些说明敌人心虚,为了抓 一个人,动用了这么多人。“窗外响起粗暴的吼声” “他们像一群魔鬼似的,把 我们包围起来。他们每人拿 着一支手枪,枪口对着父亲 和我”,这些说明敌人残暴。 在这一局部中有三处对 比。李大钊与敌人的胆量对 比,李大钊与敌人的人数对 比,李大钊与敌人的态度对 比。从这些比照中学生能明 显感受到敌

34、人的极度恐慌 和李大钊毫不畏惧、镇定自 假设的大无畏精神。一方面可以将比照手法 学以致用;另一方面想象敌 人面对革命者时的虚伪、恐 慌,以及李大钊面对敌人时这说明了什么?作者把敌人和父亲的表现对 比着写有什么作用?引导学生想象敌人的凶残和 李大钊的镇定,用比照手法写 几句话。(3)父亲被捕后思考:在法庭上,李大钊是 怎样表现的?读课文,用“”画出描 写李大钊的外貌的句子,用“一 画出描写李大钊的神态的 句子,用“”画出描写李 大钊的动作的句子。.重点品读圈画的句子,思考 讨论:A. “我”在法庭上见到父亲时, 父亲是什么样子的?这说明了 什么?B.李大钊在法庭上见到妻子和 孩子都被捕了,但他的

35、“神情 非常安定,非常沉着”说明了 什么?C.说说你从父亲“瞅了瞅我们” 的举动中体会到的情感。D. “父亲说完了这段话,又望 了望我们”,父亲“望了望我们” 的动作中包含了怎样的含义? 镇定自假设的画面,在画面的 比照中进一步感知革命者 崇高的牺牲精神。总结:被捕时,李大钊临 危不惧、沉着镇定、视死如 归。(3)父亲被捕后 学生自读课文,关注人物形 象。“没戴眼镜”“乱蓬蓬的 长头发”,说明李大钊经受 了敌人的残酷折磨;“平静 而慈祥的脸”,说明父亲对 敌人的无所畏惧和对亲人 的爱。一方面说明李大钊对亲 人被捕早已预料,更重要的 是说明了他对革命事业的 爱超过了对亲人的爱,正是 对革命事业的

36、无比热爱,使 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 占据着,这种力量就是“他 对于革命事业的信心”,这 种力量支持着李大钊跟敌 人斗争,使他表现得无比坚 强、沉着。父亲不想连累“我们”; 父亲要用自己的安定、沉着 来抚慰亲人、感染亲人;父三、体会写 法,升华情 感(用时:7 分钟).指名读第3133自然段,从 家人的表现中体会悲伤欲绝的 心情。完成表格。.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 局部,要读出悲哀欲绝、痛恨 敌人的思想感情。.思考:课文最后四个自然段 与开头有什么关系?你从这样 的开头和结尾中体会到什么?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并总结。.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你对李大 钊这个人物形象的认识。.读完课文,你受到了哪些教 育?亲是在用眼神告诉“我们” 不要慌乱,不要害怕,要沉 着、冷静。望了望”既包含着父亲对 家人的不舍和爱恋,又包含 着他希望通过眼神告诉家 人,一定要化悲哀为力量, 把革命事业进行到底。归纳:在法庭上,李大钊 是一个安定沉着、坚贞不屈 的人。.完成表格。.文中多处运用了前后照 应的写法,如“工友阎振三 一早上街买东西,直到夜里 还不见回来”与“在军警中 间,我发现了前几天被捕的 工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