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复习课教案_第1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复习课教案_第2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复习课教案_第3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复习课教案_第4页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9.古诗三首》复习课教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平头镇中心学校“网络课堂”备课教案学校石河小学年级五年级科目语文课题语文复习课9.古诗三 首时间4.15授课形式直播授课教学 目标 9.从军行.自主学习字词,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书写会写字; 正确读写课文中的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 句的主要意思。.通过看插图、想象画面等方式帮助学生体验意境,体会诗人情感。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自主学习字词,读准字音,准确书写会写字“仞、摩”等。.抓住关键字词、借助注释和插图理解古诗的大意,并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默写古

2、诗。9.古诗二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自主学习字词,读准“裳”字,理解字义,识记字形;正确读写课文 中词语。.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凭借语言文字注解、图片等,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想象诗歌所描绘 的情景,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诗歌的语言美和内蕴美。9古诗从军行一、将诗句补充完整,并完成后面练习。从军行【唐】王昌龄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说说第一句诗的意思?教 学 过 程【诗意】青海湖上的绵延云彩使雪山暗淡,一座孤单的城镇遥望着玉门关。这里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通过境界壮阔、环境恶劣的景物描写、衬托戍边将士不畏艰难,守卫边疆的豪情壮

3、志。.说说第二句诗的意思?【诗意】历经百战黄沙磨穿了铁铠甲,不攻破楼兰始终坚决不回乡。文中的“穿” 和 “楼兰”分别是什么意思?磨破的意思西域古国名,这里泛指西域地区少数民族政权。哪些词语形象地点出边塞战场的特征?黄沙、百战、穿金甲.诗句: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1)三、四两句由情景交融的环境描写转为直接抒情。“黄沙百战穿金甲”,是概括力极强的诗句。作者在这两句诗里概括交代了什么?(戍边时间之漫长,战事之频繁,战斗之艰苦,敌军之强悍,边地之荒凉。 )“百战”是指一百次战斗吗?(不是,是指战斗的次数 多。)(3)从“百战”和“黄沙”你感受到什么?(战争的惨烈。)(4)从“百战”而至“穿

4、金甲”你又感受到什么?(更可想 见战斗之艰苦激烈,也可想见这漫长的时间中有一系列“白 骨掩蓬蒿”式的壮烈牺牲。)(5)但是,金甲尽管磨穿,将士的报国壮志却并没有销磨, 而是在大漠风沙的磨炼中变得更加坚定。哪句诗写出了身经 百战的将士豪壮的誓言?( “不破楼兰终不还”)(6)小结:“黄沙百战穿金甲” 一句把战斗之艰苦,战事之 频繁越写得突出,“不破楼兰终不还” 一句更是表明戍边将 士们决心破敌的豪情壮志。.从军行这首诗的(前两句)描绘边地风光,借以渲染战争气氛。(后两句)集中概括了戍边将士长期参与的酷烈战争生活以及决心破敌的豪情。.这首诗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情感?从军行这首诗描述了戍边将十征战于荒漠

5、孤城,环境之恶劣,生活之艰苦,表现了戍边将士(杀敌立功、保卫国家)的豪情壮志。二,边塞诗1.什么是边塞诗?边塞诗又称出塞诗是唐代汉族诗歌的主要题材,是唐诗 当中思想性最深刻,想象力最丰富,艺术性最强的一部分:一些有切身边塞生活经历和军旅生活体验的作家,以亲历的见闻来写作;另一些诗人用乐府旧题来进行翻新的创作。 参与 人数之多,诗作数量之大,为前代所未见。其创作贯穿初唐、 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中,初、盛唐边塞诗多昂扬 奋发的格调,艺术性最强。初唐四杰之一的骆宾王是初唐写 作边塞诗较多的诗人,他的边塞诗一方面题材开阔,内容包 括:(1)边塞风光;(2)边疆战士的艰苦生活;(3)杀敌报国,建

6、功立业的抱负;(4)边疆将士思乡的情思。内容不仅涵盖了盛唐边塞诗的大多领域,而且格调高亢。此后其他著名诗人如:杨炯、陈子昂、杜审普、陆游等人也创作边塞诗。边塞诗创作一时蔚为风气。边塞诗代表人物是:王昌龄,岑参,李贺。2.边塞诗题材介绍:边塞风光边塞诗是唐诗中思想性最深刻, 想象力最丰富, 艺术性最强的TB分。以边塞军旅生活为主要内容:或描写奇异的塞外风光,或反映戍边的艰辛以及表达戍边将士的思乡之情的诗作称之为边塞诗。边塞诗一般出自于出征的将领或随军文官之手。通过对古战场的艰辛生活和自然风光的描写表达思乡之情以及保家卫国的高尚情操。在唐代边塞诗中,多以汉朝喻唐朝的类型。3.边塞诗的创作背景:边疆

7、这个概念强烈反映了古代中国同四周少数民族之间 的复杂关系。历代统治者对本王朝疆界的划定以及派兵驻守 边疆,其目的就是“攘夷”。所以,民族关系的发展始终伴 随战争,而战争又促进了民族间的交流与融合。这一点早在 周代就表现得十分突出。西周到春秋中叶,社会矛盾一直很 尖锐,矛盾演化的结果必然导致战争,形式主要有西周“攘 夷”与春秋“争霸”两种。这些战争归根到底源于边界问题, 实质上是边境战争。有了边境战争,必然就有边塞生活。在这些战争与生活里反映到文学里就是诗经中的边塞诗章。三、拓展阅读:王昌龄的从军行组诗共七首,七首诗七幅不同的画 面,我们今天学的是其四,还有另外六首大家选自己喜欢的 读一读并深入

8、感悟。9.古诗三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简介作者。陆游:宋代爱国诗人、词人。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信念始 终不渝。他具有多方面文学才能,尤以诗的成就为最,在生前即有“小李白”之 称,不仅成为南宋一代诗坛领袖,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地位,存诗9300多首,是文学史上存诗最多的诗人,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 苦,风格雄浑豪放;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清新之作。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 诗同样贯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词作数量不如

9、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 穿了气吞残虏的爱国主义精神。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放翁词渭南词等数十个文集传世一.了解背景。(1)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二首是宋代诗人陆游的组诗作品。第一 首落笔写银河西坠,鸡鸣欲曙,渲染出一种苍茫静寂的气氛,表现了有心杀敌无 力回天的感慨。 第二首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 望、失望而终不绝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诗境雄伟、严肃、苍凉、悲愤。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宋代著名的爱国诗人陆游的佳作。陆游是南宋爱国诗人.面临祖国分裂的剧变时代.早怀报国大志.中年从军西南.壮阔 的现实世界、热烈的战地牛活.使他的诗歌境界大为开阔。他魄年退居山阻

10、,而志气不衰,铁马冰河,时时入梦,“老骥伏相,志在千里”,对中原沦丧的无限 愤慨,对广大民众命运的无限关切,对南宋统治集团苟安误国的无限痛恨,在这首七绝四句中尽情地倾吐出来。.理解古诗中的重点知识:(一)、读古诗,理解诗意。.理解诗题。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时间是在 ago (“秋”)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的写作时间是在 秋天夜晚即将结束黎明 即将开始的时候,也就是天刚刚亮的时候。(“秋夜将晓”)从题目中可以看出诗人迸发写作灵感的地点是在 篱笆门外。(“出 篱门”)从题目中可以看出作者写的是 自己的感受。(“有感”)当时的陆游已经是六十八岁的老人了,这样一位老人在天刚亮的 时候走出自家的篱笆

11、小院,他要去做什么呢?( “迎凉”)。联系自己搜集的有关资料说说那么高龄的作者为什么那么早要“出篱门迎凉”?(南宋时期,金兵占领了中原地区。诗人作此诗时, 中原地区已沦陷于金人之手六十多年了。此时爱国诗人陆游被罢斥归故 乡,在山阴乡下向往着中原地区的大好河山,也惦念着中原地区的人民, 盼望宋朝能够尽快收复中原,实现统一。此时虽值初秋,暑威仍厉, 天 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他不能安睡。将晓之际,他步出篱门,以舒 烦热,心头怅触,写下这两首诗。)说说题目的意思?(秋天天气的热闷与心头的煎沸,使人不能 安睡,夜晚天刚刚亮的时候走出篱笆门外,以解除烦热和心头怅触, 写下自己当时的感受。)“感”字的意

12、思有感想、感触、感受、感动等.这首诗写的 就是作者出门乘凉时的感想、感触、感受。题目中的“凉”的意思是 清凉、凄凉、悲凉等。二.、到底是什么让作者感到悲凉又凄凉呢?让我们一起来深入阅读 和理解诗句。(一)学习古诗的前两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三万里河指黄河。“三万里”形容它很长。(1)(黄河,中国北部大河,全长约5464公里,流域面积约752443 平方公里。世界第五大长河,中国第二长河。黄河发源于青海省青藏高 原的巴颜喀拉山脉查哈西拉山的扎曲, 北麓的卡日曲,和星宿海西的约 古宗列曲,呈“几”字形。自西向东分别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 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及山东9个省

13、自治区,最后流入渤海。黄 河是中华文明最主要的发源地,中国人称其为“母亲河”。)(2)拓展:我国有哪些大河?(最出名的还是这十条河流分别是 长江、珠江、黄河、黑龙江、松花江、辽河、雅鲁藏布江、澜沧江、 怒江、汉江。).五千仞岳指华山。“五千仞”形容它很高。(1)(华山古称“西岳”,雅称“太华山”,为中国著名的五岳 之一,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中华”和“华夏”之“华”,就源于华 山,由此,华山有了 “华夏之根”之称 。位于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 在省会西安以东120千米处。南接秦岭,北瞰黄渭,自古以来就有“奇 险天下第一山”的说法。华山是神州九大观日处之一,观日处位于华 山东峰 亦称朝阳峰,,朝阳台

14、为最佳地点。“中国黄河50景”之一。)(2)知识拓展:我国有哪些“岳” ?(东岳泰山,海拔1545米, 位于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区;西岳华山,海拔2154.9米,位于陕西省渭 南市华阴市;南岳衡山,海拔1300.2米,位于湖南省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恒山,海拔2016.1米,位于山西省大同市浑源县; 中岳嵩山,海 拔1491.71米,位于河南省郑州市登封市。).理解:“三万里”和“五千仞”。(1)通过看注释我们了解到“三万里”和“五千仞”分别指什么?“三万里”形容黄河很长。“五千仞”形容华山很高。“仞”是古代的长度单位,七尺或 八尺为一仞,一仞大约是2.3米-2.7米之间。(2)在以前的学习和阅读中

15、你看到过这样的写法吗?“危楼高百尺”形容楼很高。“飞流直下三千尺”形容瀑布很长。“白发三千丈”形容头发很长。(3)古诗中夸张手法的运用。夸张能够创造新异的意象美夸张能创造意象美,这种意象具有超常变异性。它以变形的手法, 改变事物原有的人们熟悉的面貌,创造出一种陌生的全新意象,这一意 是读者未经历和感受过的,因而能够给人种愉悦的新奇感受,从而产生 独特的艺术魅力。当我们读了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 天”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注伦送我情”这类诗句后,对庐山瀑布的 壮观、对朋友的情谊都会产生从未有过的新奇独特的感受,从而留下极其深刻的印象。当我们读到“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16、又会产生怎样的 感受呢?(两句一横一纵,北方中原半个中国的形象,鲜明突兀、苍莽 无垠地展现在我们眼前。奇伟壮丽的山河,标志着祖国的可爱,象征着 民众的坚强不屈,已给读者以丰富的联想。)夸张能产生浓郁的情感美。夸张是诗歌创作主要修辞手法之,因为夸张能够充分表现情感美。 如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 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喜成雪”。那种人生苦 短的悲哀,那种狂放深沉的愁绪,如排山倒海而来,让人震惊,让人叹服, 从而产生强烈的感染力!夸张能够表现崇高美。夸张的手法是产生壮美的主要手段之一,因为把描写的对象放大,把情感表现得更热烈,从而创造出比外

17、部世界更加博大的天地 ,更 加强劲的气势,从而把人带进崇高的境界。“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把西北边塞的苍茫、粗犷、奇特;成守将士们的英勇、慷 慨和悲壮的献身精神宣泄得热烈而又充分,让读者在新奇的感受中受到 强烈的震撼,从而产生种崇高的美感。.理解“摩”。摩天碰到大。(写出了华山才高。)前两句诗(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的理解。(三万里长的黄河奔腾向东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华山耸入云霄上摩 青天。).小结:一河一山代表了祖国的大好河山,也充分表现了陆游对国 家命运的忧虑,黄河在悲泣,华山在哭诉。你能用一个词语形容作者 此时的心情吗?(悲愤、气愤、痛心).宋朝的壮美河山被金人占领

18、了,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百姓们又 过着怎样的生活呢?(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二)学习古诗的后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遗民指在金统治地区的原宋朝老百姓。(1)从“遗民” 一词,你感受到宋朝是怎样对待沦陷在金人占领 地区的宋朝百姓的?(这些百姓是宋朝遗留在金人统治区的,他们已 经被遗弃了,被遗忘了。)(2)从“遗民” 一词,你感受到什么?(感觉到沦陷在金人占领 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痛苦;也感受到作者对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 宋朝百姓生活的担忧。).胡尘指金统治地区的风沙,这里借指暴政。(1)从“胡尘” 一词,你感受到什么?(感觉到沦陷在金人占领 地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

19、悲惨生活;也感受到作者对沦陷在金人占领地 区的宋朝百姓生活的担忧。).王师指南宋朝廷的军队。理解“泪尽”。“泪尽”的意思是什么?(泪尽指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 惨、痛苦。)(2)结合全诗和自己阅读的有关资料,说说对“泪尽”有更深一 层的理解吗?( “泪尽” 一词,千回万转,更含无限酸辛。眼泪流了 六十多年,早日尽了 Q )(3)从“泪尽”中你感受到什么?(感受到作者和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一样、年年盼望宋朝军队收复失地、有年年失望。)4.通过“望”和“又”字来感受人们的心情。(1)你觉得这里的“望”有几层含义?看。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岁岁希望能亲眼看到 南宋的军队出师北伐。盼

20、望。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岁岁盼望着南宋的 军队出师北伐。从“又”字你感受到什么?(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年年失望。)你知道沦陷在金人占领地区的宋朝百姓失望了多少年吗? (65生。)你是怎么知道的?(诗人陆游写这首诗的时候,中原已经沦陷 整整65年了。)在这65年里宋朝统治者都在做什么?(在唱歌,在跳舞,在喝 酒在寻欢作乐,在醉生梦死,在忘乎所以)你是怎么知道的?(从宋朝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一诗中知道的:“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古诗的后两句诗(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北宋的遗民对着这样的河山也只能伤心欲绝,满怀希望地望着

21、 江南,盼望南宋军队收复失地,如此又一年。)6.小结:中原广大人民受到沉重的压迫,经受历程长久的折磨, 期望恢复信念的坚定不移与迫切,都充分表达出来了。可是岁岁年年 此愿落空,他们不知道,南宋君臣早已把他们忘记得干干净净。诗人 极写北地遗民的苦望,实际上是在表露自己心头的失望。当然,他们 还是不断地盼望下去,而南宋统治者则正醉生梦死于西子湖畔,把大 好河山、国恨家仇丢在脑后。诗人为遗民呼号,目的还是想引起南宋 当国者的警觉,激起他们的恢复之志。三、主题概括: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是南宋(爱国)诗人陆游写的,写大好河山,陷于敌手,及沦陷区百姓疾苦,以“(望)”字为眼,表现了诗人希望、失望而终不绝

22、望的千回百转的心情,表现了作者的(悲愤与感慨)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者简介杜甫( 712-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 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 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 工部。杜甫创作了春望三吏三别等名作。.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创作背景“安史之乱”让原本繁华安定的国家岌岌可危,也把诗人杜甫卷 入了生活的最底层,开始了长达八年的逃难生活。八年之后,诗人在 四川剑外听到了官军收复失地的胜利喜讯这首诗,作于唐代宗广德元年(763)春天,作者五十二岁。宝应 元年( 762)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

23、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 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叛军头领薛嵩、张 忠志等纷纷投降。第二年,即广德元年正月,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兵 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正流寓梓州(治所在今 四川三台),过着漂泊生活的杜甫听到这个消息,以饱含激情的笔墨, 写下了这篇脍炙人口的名作。.内容介绍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被称为杜甫“牛平第一首快诗”。安史之舌Li白使诗人携家带口流连辗转,流落至1四川梓州。多年的颠沛流离诗人饱受战乱之苦,风雨漂泊的生活终于在胜利的喜讯中成为过去,共经患难的老妻少子终于可以过上安定祥和的日子、想起这些、诗人悲喜交加,欣喜若狂,喜极而泣,以轻快活泼、爽朗奔

24、放的语言,写 下了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 该诗语句明白易懂如日常谈话,却又蕴含 着深厚、强烈的爱国情感。在语言表达上该诗也没有堆砌的华丽词藻,没有生僻难懂的典故,完全是深厚、强烈感情的自然流露.欣赏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唐杜甫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全诗译文:在剑南忽然传说,收离蓟北的消息,初听到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回头看看妻子儿女,忧愁不知去向?胡乱收卷诗书,我高兴得快要发狂!白天我要开 怀痛饮,放声纵情歌唱;明媚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 程还乡。我仿佛觉得,我已从巴峡穿过了巫峡;很快 便到了襄阳,旋即又奔向洛阳。.主题概括: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 失地的消息后,十分(喜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