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1.2《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地理:1.2《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地理:1.2《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地理:1.2《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4页
地理:1.2《人口的迁移》课件(中图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走西口:“西口”指河北张家口以西的长城沿线关隘(一般指杀虎口,明时称杀胡口,张家口等则为东口)。因为中原地区人口众多,而且经常闹灾荒,所以,流民走过西口,过长城,就可到达蒙古草原和河套一带谋求生计。走西口流民来自华北各地,而以山西人为主流。“走西口”流民潮持续了300年。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移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移闯关东:关,指山海关。具体指吉、辽、黑三省。因东三省位于山海关以东,故得名。旧中国,山东人口稠密,灾害频发;关东则地广人稀,沃野千里,“有自然之大利三,曰荒,曰矿,曰盐。”历史上两地有紧密地缘人缘联系,逃荒农民闯关东成为主流。流民以山东、河北、河南、山西、陕西人为

2、多。中国近代史上最著名的三次人口迁移下南洋:南洋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宾、马来西亚、泰国、越南、缅甸等地。指流民漂洋过海到东南亚谋生。下南洋的流民来自全国大部分省区,但福建、广东人占绝对多数。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都是贫苦民众抗争命运、艰难创业生存的历史,都是一段段苦难与艰辛、血汗与泪水交织而成的回忆。 “闯关东、走西口、下南洋”,堪称中国近代史上三次大的人类迁徙,其中“闯关东”历经的时间最长、经历的人数最多。据史料记载,至新中国成立之前,迫于生计的大批华北穷苦百姓,先后有3000多万人相继踏上关东大地。这种历史鲜见的移民现象被称为“闯关东”,是中国乃至世界移民史上最大的一次迁徙活动。 第一

3、章第2节 人口的迁移人口迁移的概念:人们出于某种目的,移动到一定的距离之外,改变其定居地的行为。三要素两个地区间的空间移动(需跨越一定的行政区域界限)居住地变更(要长期定居或迁移户籍)时间限度(通常至少为一年)AA2A1B1C2C1BC1、下列人口流动行为中,哪些属于人口迁移( )A、外出度假、旅游,上街购物B、张成高中毕业考取大学去异地读书C、王艳从甲县A中学转到乙县B中学读书D、聚居在叙利亚难民营的伊拉克难民2、下列人口迁移事件中,哪些是国际迁移( ) 哪些是国内迁移( )A 北宋末年,由于战争引起的中原人民大规模南迁B 19世纪末,俄国向西伯利亚流放犯人C 明清时期我国广东、福建等省的人

4、民移居东南亚D 在我国工作的外籍工人BCDABCD人口迁移分类国际人口迁移e?自愿迁移d?个人迁移c?自发迁移b?永久迁移a?时间形式数量原因区域国际人口迁移二战以后15-19世纪 f. ?g. ?d. ? e. ? c. ?a. ? b. ?四个特点三条路线新大陆发现后,世界大规模的人口迁移路线主要有哪三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有什么特点?当今世界人口的主要迁出地有哪些?主要迁入地有哪些?概括出当今世界移民潮的主要特点。(1) 找出移往欧洲的移民来自哪些国家和地区?(2)这些地区和国家属于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3)这些移民迁往欧洲的动机是什么?(4)他们会在欧洲长期居住吗?为什么

5、? 外籍工人逐渐成为国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即劳务输出。接受劳务输出的国家主要集中在西欧、北美和中东地区。国际难民数量增加,持续时间长。6月20日是“世界难民日”国际难民主要是由于国际国内战争、政治形势变化、种族与民族冲突以及政治迫害等原因而造成的大批人口流亡异国他乡的人口迁移。国际难民虽历代皆有,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难民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则是空前的。 例如,阿富汗、巴勒斯坦等亚洲难民,前南斯拉夫的波黑难民以及中部非洲的难民等。目前,世界各地的国际难民总数已超过2 000万人,其中,中东地区就有约350 万巴勒斯坦难民,因战争多年来一直无家可归,流落在邻近的约旦、黎巴嫩、叙利亚等阿

6、拉伯国家。国际难民是国际人口迁移的一种特殊形式,往往不利于国家及地区间的和平与稳定。由于缅甸政府军和果敢军之间发生对峙事件,造成当地局势异常紧张,迫使大批民众从缅甸东北部地区涌入中国境内,总人数超过10000人。 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哪些国家吸引人才较多?哪些国家人才外流较多?国际人口迁移二战以后二战以前 f. ?g. ?d. ? e. ? c. ?a. ? b. ?四个特点三条路线欧洲人向美洲移民非洲黑人被欧洲殖民者贩运到美洲亚洲各国居民向国外移民外籍工人增多国际难民增加发展中国家优秀人才移民人口迁移流向发生变化二战前后人口迁移流向发生了什么变化?二战前后国际人口迁移流向的变化二次世界大

7、战前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迁出迁入拉丁美洲迁入迁出北美洲迁入迁入大洋洲迁入迁入美洲南亚 土耳其 北非欧洲北美洲欧洲非洲亚洲拉美亚洲欧洲亚洲亚洲非洲据联合国2000年预测,在未来半个世纪内,高收入国家预计每年接收200万移民。未来世界移民状况见下表。1根据上表,说一说世界人口的迁出国与迁入国各有什么特征。2造成这种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迁出国数量(万人年)迁入国数量(万人年)中国30.3美国110.0墨西哥26.7德国21.1印度22.2加拿大17.3菲律宾14.4英国13.6印度尼西亚18.0澳大利亚8.3未来世界主要的人口迁出国和迁入国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

8、移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迁移人口的流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迁移人口的流向从欧洲迁往美洲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中国、日本、印度移民开发东南亚和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开辟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迁移人口的流向从欧洲迁往美洲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中国、日本、印度移民开发东南亚和美洲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人口迁移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人口迁移迁移原因地理大发现和新航线的

9、开辟世界各国生产发展的不平衡性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殖民扩张劳动力供求关系上的地区差异迁移人口的流向从欧洲迁往美洲欧洲由人口迁出变为迁入从非洲劫掠黑人到美洲拉丁美洲由人口迁入地区变为迁出地区中国、日本、印度移民开发东南亚和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仍为迁入地区迁移的特点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迁移的意义迁移的特点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大量增加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西亚、南美、南非迁移的意义迁移的特点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

10、人(外籍工人)大量增加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西亚、南美、南非迁移的意义促进了迁入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减轻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迁移的特点从旧大陆移向新大陆人口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从已开发国家流向未开发国家定居移民减少,短期流动工人(外籍工人)大量增加外籍工人主要分布在北美、西欧、西亚、南美、南非迁移的意义促进了迁入国和地区的经济发展一个国家人口的移出,对于缓和所在国人口过多的压力,有一定的好处,但也往往造成人才外流减轻了迁出国的人口压力为移入国提供了廉价的劳动力,促进了迁入国的经济发展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上 目前e. ?c. ?a. ? b. ?三个方向三个阶段1950198

11、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f. ?g. ?国内人口迁移我国历史上人口规模迁移的主要流向是什么?123清代“闯关东”、“走西口”的人口迁移主要的迁出地分别是哪里?12abc驱使人们“闯关东”、“走西口”的因素有哪些?(2)哪类地区的经济水平较高?哪类地区的自然条件较好? (3)当时人口这样迁移的原因何在?(1)找出我国在20世纪5080年代人口迁出省区有哪些,迁入省区有哪些?改革开放以后,我国地区间的人口流动有什么新的特点?12001年我国跨省流动人口的主要流向是: 从人口稠密地区流向地广人稀地区 从城市流向农村 从经济欠发达地区流向经济较发达地区 从东部地区流向西部地区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流动人

12、口逐年增加。2001年,全国流动人口超过12亿。读图并分析:思考:现阶段我国人口大规模流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你自己或者你的家庭成员有过迁移活动吗?我国人口流动的主要方向是从内地到沿海,从农村到城市,从经济落后地区到经济发达地区。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是目前各国国内人口迁移的主要形式。无法抗拒的民工潮已拥抱了全国几乎所有的大中城市解放后,由于国家人口政策的失误,以及“多子多福”等传统观念的影响,农民生育了大量人口;与此同时,农民赖以生存的耕地却以每年7001000万亩的速度在减少,而且耕地肥力即土地质量也在下降。案例研究如何看待农民工现象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在大城市和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源源不断的农

13、民工。大批农民离开家乡,来到大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成为城市经济建设的一支生力军。 那么,这么庞大的一支农民工队伍对中国的经济发展起了什么作用呢?怎样看待农民工现象呢?可以采用下面的思路来研究这个问题。 收集、阅读资料,了解农民工现状分析农民工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存在的问题探讨解决农民工问题的对策与途径资料1庞大的农民工队伍据中国经济时报报道,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及国家统计局农调总队的调查显示,1999年中国农村的转移劳动力占农村全部劳动力的215。据专家估计,目前中国的农民工至少有1亿人。据世界银行的估计,在19781995年期间,中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94,其中有1来自农村劳动

14、力向工业和服务业的转移。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所研究表明,19821997年中国经济增长中的20%23来自劳动力的转移。 【资科分析】 1农村劳动力转移,主要发生在哪些行业中?结合你的所见所闻,印证这种说法。 2分析促使这种劳动力转移的主要因素。 资料2农民工与农村农村劳动力的流动促进了输出地农村的经济发展,通过劳动力和资金的双向流动,提高了资源配置效率,为输出地农民开辟了新的收入增长来源。据报道,劳动力外出就业,目前已经成为中国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中国农业部的统计显示,2000年中国农民的人均年纯收入为2 253元,其中农民外出打工获得的收入平均为240元。看来,中国农民外出打工已经成为增加个人

15、或家庭收入的一种重要手段。 【资科分析】 1农民外出打工对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好处只是增加经济收入吗?还有哪些?你认为其中最重要的是什么? 2农民工对城市的建设和发展起到了什么作用? 我国国内人口迁移新中国成立后历史上 目前e. ?c. ?a. ? b. ?三个方向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闯关东”迁往东北地区“走西口”迁往新疆、甘肃等地三个阶段20世纪5080年代改革开放以后f. ?g. ?有组织地移民到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等地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迁移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迁移的原因迁移的方向中国1、我国西部、北部的黑龙江、内蒙古、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省区荒地的开垦:2、为了

16、改变旧中国工业集中分布的东部沿海地区的不合理状况,我国在辽阔的内地、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了一些新的工业基地,如大庆、金昌、贵阳等地区。我国人口过分集中在东部沿海地区,而广大西部、北部人口稀少;3、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东部的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经济开发区的经济飞速发展,对劳动力的需求增加,吸引内地的农村过剩的劳动力涌向东部沿海地区1、国家有组织地从东部地区的城市迁出人口,支援西部内地与边疆的建设:2、一些农民自发地从东部人口稠密的省区,移向地广人稀的东北、酉北各省区以及西部内地和边疆;农村大量的剩余劳动外出打工,3、3、主要是从山区流向平原,从农村流向城镇,从贫困地区流向发达地区,其中 7

17、0以上流入各大中城市。四川、江西、安徽、贵州等农业人口多的省区是民工主要输出地区;上海、北京、广州等城市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是民工的主要输入地时间方向原因汉至宋时期新中国成立前改革开放前改革开放后由黄河流域向长江流域、珠江流域迁移战乱导致北方人口南迁闯关东,走西口,下江南谋生东北、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支援边疆建设沿海地区和一些大中城市工业的发展、城乡间经济水平差异大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 人们为什么要迁移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有哪些?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 从本图中找出哪些因素属于影响人口迁移的“推力”?哪些因素是影响人口迁移的“拉力”?哪些是影响人口迁移的“阻碍力”? 对更好生活的向往是人类历史发

18、展的首要驱动力。布洛赫希望原理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 例A因素(主要)经济收入较高的地方吸引人口迁入B 1972年乌干达亚裔被独裁者驱赶迁往英国许多巴勒斯坦人逃离家园成为难民我国历史上的移民戌边C 1947年印巴分治1 500万穆斯林从印度迁往巴基斯坦宗教迫害经济政治迫害战争国家政策政治因素民族歧视社会文化因素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举 例D 1840年代爱尔兰灾引发饥荒,许多农户迁往美国1980年代非洲撒哈地区的造成了大规模的环境难民E 其他因素因与外国人结婚,迁居到国外投亲靠友性别性比性更富有迁移动力青年比少年和老年迁移的比重更大水水灾旱灾生态环境因素干旱家庭和婚姻男女年龄迁移的因素 实例经济因素 政治因素(国家政策) 社会文化因素 宗教因素 生态环境因素 我国大量农民进城务工经商 20世纪50年代黑龙江、新疆等地大批解放军就地复员成立建设农垦兵团公元初,犹太人散居到世界各地美国很多老人退休后迁移到南方人口迁移的主要原因民族因素 1947年,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