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风雨历程题目_第1页
共和国风雨历程题目_第2页
共和国风雨历程题目_第3页
共和国风雨历程题目_第4页
共和国风雨历程题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主2012 年初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新中国成立与巩固义的探索时期专题测试 ( 含答案详解 )一、单项选择题你升过国旗吗?那么把五星红旗定为我们的国旗的会议是 ( )A中共“七大”B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C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D中共“八大”(2011 苏州中考 )历史谱写着歌曲,歌声凝聚着历史。有一首歌 唱道:“让我告诉世界,中国命运自己主宰;让我告诉未来,中国进 行着接力赛”。中国人民“命运自己主宰”开始于 ( ) A三大战役取得胜利B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第一个五年计划实施词汇出现频率的高低可以反映国家政治经济主题的变化。你认为1953 年,各种媒体中出现高频率的词

2、汇是 ( )A土地 农民 新解放区B志愿军 最可爱的人 抗美援朝C政治协商会议开国大典 国歌D西藏 和平解放 人民解放军(2011宁夏中考 ) 辽宁宽甸县农民给毛主席的一封信中说: “我们 祖祖辈辈做梦都在想着有一天自己能有三亩、 五亩的地, 现在这 个梦想实现了。”这封信的历史背景是 ( )A. 全国农业合作化高潮B. 土地改革运动C. “大跃进”运动D. 改革开放新时期(2011 营口学业考试 ) 对土地改革的意义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废除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B巩固了人民政权C建立了土地公有制D为国家工业化建设准备了条件(2011 吉林学业考试 )1956 年,一座宏伟的汽车城第一汽

3、车 制造厂在长春建立。下列与其相关的事件是 ( )A实行土地改革B 实行农业合作化C实行第一个五年计划D 中共八大的召开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1954年 9 月,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 法的大会是 ( )A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B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C第一届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2011 徐州中考 ) 某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情景,上海市东亚面粉 厂的孙老板亲率员工敲锣打鼓地向上海市领导报喜: 东亚面粉厂接受公私合营。据此推测当时我国正在进行 ( )A三大改造B “一五”计划的实施C“大跃进”运动D 人民公社化运动(2011 广州中考 )1956 年某日上海

4、50 万人冒雨集会,副市长兴奋 地宣告:“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开始进入社会主义社会了! ”他 如此激动是因为上海完成了 ( )A土地改革 B “一五”计划C“大跃进” D 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2011 温州中考 )有人根据下图编了一首顺口溜: “一棵玉米冲九 霄,彩云拴住玉米腰,吓得月亮直弯腰。 ”这首顺口溜反映的现象出现于 ( )A土地改革时期C“大跃进”时期B “一五计划”时期D 文化大革命时期(2011 宁夏中考 ) 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进程中,下列人物事迹共 同体现的时代精神是 ( )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同仇敌忾抗击侵略国际人道主义. . .小说悲欢世界中写道:童玛丽从北京给王

5、汉发来一封电报, 电文很简单:“王、张、江、姚已入笼。 ”“笼”就是监狱的意思,这 是北京人自行创造的 “暗语”。这一“暗语”指的是哪一历史事件 ( ) A二月抗争B “四五”运动C粉碎“四人帮”D 一月革命邓小平曾经很沉痛地说:“中国六十年代同世界有差距, 但不太大 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这十一二年,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 了!”造成这一局面最重要的原因是 ( )A. 帝国主义国家的封锁 B. 人民公社化运动C. 自然灾害的影响D. 文化大革命二、非选择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诸位代表先生们, 我们有一个共同的感觉, 这就是我们的工 作将写在人类的历史上, 它将表明: 占人类总数四分

6、之一的中国人从 此站立起来了我们的民族将再也不是一个被人侮辱的民族了, 我们已经站起来了毛泽东在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上的讲话材料二材料三材料一中,为什么毛泽东非常鲜明地强调“中国人从此站立起来 了”?请你给材料二的图片确定一个恰当的主题。材料三的两幅图片分别表现了什么历史事件?你能阐述一下三则材料所反映的事件之间的关系吗?学以致用,探究问题。饱经风霜的新中国已经走过了六十多个春秋, 回首六十多年来共和国 不平凡的复兴之路,会引起我们深深地思考。【一穷二白】材料一 ( 建国初期 ) 我国的工业基础,特别是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这种落后的经济状况只能靠优先发展重工业才能改变。材料一反映了建国初期我国

7、怎样的经济状况?根据材料分析,改 变现状的途径是什么?为此我国政府制定了什么方针? 【神奇逆转】材料二分析 1952年主要工农业产品产量比 1949年增长和 1957 年主要工 农业产品产量比 1952 年增长的原因分别是什么 ?【重大挫折】材料三结合相关史实,判断图一人民日报中的报道情况是否真实?说明理由。并分析指出图二中经济状况出现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从上述曲折的经济发展历程,可以得出哪些教训?答案解析【解析】选 B。1949年 9月第一届政治协商会议在北平召开,会议 决定以五星红旗为国旗。【解析】 选 B。1949 年 10月 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 被侵略被奴役的屈辱历史,

8、真正成为独立自主的国家; 中国人民从此 站起来了,成为国家的主人。【解析】 选 B。A项发生在 19501952年;B项发生在 19501953 年; C项发生在 1949年; D项发生在 1951 年。【解析】 选 B。题干的中心意思是农民拥有了自己的土地。土地改 革的完成,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农民得到土地,成为土地的主人。【解析】选 C。土地改革废除了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 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土地的私有制性质没有发生变化。【解析】选 C。长春汽车制造厂建成投产于一五计划期间。【解析】选D。1954年 9月,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 会议通过了第一部

9、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解析】选 A。由题干中的“公私合营”可判断是对资本主义工商 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三大改造的内容之一。【解析】选 D。上海是我国资本主义最集中的城市, 而国家对农业、 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标志着完成了把 生产资料私有制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任务, 我国初步建立起社会 主义的基本制度,从此,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解析】选 C。题干中的顺口溜反映了明显的“浮夸风” 、放高产 卫星等现象,由此可判断出现于大跃进时期。【解析】选 A。图中人物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时期的模范人 物,他们热爱祖国、艰苦创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

10、义建 设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成为全国人民的楷模。【解析】选 C。“王、张、江、姚已入笼”指的是四人帮王洪文、 张春桥、江青、姚文元入狱,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解析】选 D。题干中的关键信息是“六十年代末期到七十年代 这十一二年”“差距拉得太大了”,即该事件阻碍了国家的发展。由此 可判断 19661976 年的文化大革命,是造成我们同世界的差距拉得太大的最重要原因【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解读史料和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的出处,判断与第一届中国人民政协会议有关。材料二、 三的图片均来自教材, 材料二中的图片反映的事件是开国大典, 材料 三中两幅图片的主题分别是 土地改革法 得到农

11、民的拥护和中国人 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判断与土地改革和抗美援朝有关。据以上分析, 联系教材直接回答第 (1) 、(2) 、(3) 题。第 (4) 题是综合性题目,具体 考查学生对教材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 新中国的成立是中心, 中国人 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其做好了准备, 土地改革运动、 抗美援 朝战争巩固了新中国。答案: (1) 因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胜利,结束了中国百年 来任人宰割的屈辱历史,国家赢得了独立,人民当家做了主人;中国 从此进入了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时期。主题:开国大典 ( 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分别是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中国人民政协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为新中国

12、的成立做好了准备工 作,开国大典宣告新中国的成立,土地改革运动、抗美援朝战争巩固 了新中国,为社会主义建设创造了条件。【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和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答问题的 能力。第 (1) 题依据材料一中的“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 “优先发展重 工业”,可知建国初期,为改变我国工业落后的局面,编制了第一个 五年计划,集中力量发展重工业。依据材料中的时间信息,如“ 1952 年”“1957年”“1958年”“19661968 年”,链接每一时间段发生的 重要事件分别是土地改革、 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完成、 三大改造的基本 完成以及“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 文化大革命,据此回答第 (2) 、(3) 题。第 (4) 题是开放性题目,言之有理即可。答案: (1) 状况:重工业基础非常薄弱。途径:发展重工业。编制了 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2) 土地改革的完成。我国编制并执行了第一个五年计划; 1956 年三 大改造基本完成,社会主义制度确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