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史小论文_第1页
先秦史小论文_第2页
先秦史小论文_第3页
先秦史小论文_第4页
先秦史小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论赵括导致长平之战失败冤案学院:历史与旅游文化管理学院 专业:历史 学号: 1213010201 姓名:贾相伟摘要:公元前260年8月,长平之战接近高潮,主帅赵括率士兵对秦军发起全面进攻,秦军的诱敌部队即佯败后撤,赵军盲目住追击,陷入包围,粮道被截断。到了九月,断粮已达46天的赵军在主帅赵括突围失败被杀的情况下,向秦军投降,结果四十余万赵卒被坑杀,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抗秦国的进攻。赵国首当其冲国破家亡。历代以来不少史学家把赵括看作是长平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殊不知此乃2000年来之最大一冤案。关键词:长平之战,纸上谈兵,赵括,君昏臣佞正文 战国末年,强大的秦国不断通过战争,兼并东方各国。韩赵魏三

2、国是由春秋大国晋国分裂而来,由于与秦国比邻,故首当其冲。公元前264年,秦出兵伐韩,韩国割上党郡求和。然上党郡守冯亭不愿降秦,遂以上党献赵,以求赵出兵抗秦。赵王贪上党之地,不顾劝告出兵守上党,遂发生了战国后期最惨烈的一场战役长平之战。赵先派老将廉颇出战,廉颇分析敌我形势,坚守不出。秦遂用反间计,使赵王上当撤下廉颇,换上只知纸上谈兵的赵括。赵括只懂纸上谈兵没有多少实战的经验,轻敌出击。秦国将领白起设伏兵包围赵括军队,并截断赵军粮道,昭襄王亲至河内,悉发成年男子到长平助战,赵军被围困46天,草粮断绝,拼死突围,马服子赵括被射死,白起收赵降兵四十余万,白起认为赵兵不忠,夜里坑杀之,赵国继而衰落。自此

3、东方六国再也无力反抗秦国进攻,最终为秦所灭。2000年来,不知有多少读书人痛骂赵括是长平之战失败的罪魁祸首。仔细想想,原因只在赵括吗?非也,赵括只是一个替人被黑锅的历史悲剧罢了。那么赵括又是替谁背了黑锅呢?仔细分析,历史的真相便会慢慢浮出水面。(一)首先从最基本的开始分析,那就是长平之战该不该打。众所周知,长平之战是个偶然,为什么这么说呢?应为这一开始是属于秦国和韩国之间的战争。是秦伐韩,韩国不敌,割上党郡以乞和。可以说与赵国没有关系,但是赵国为了贪图上党之利,而出兵抗秦,结果导致秦王大怒,遂出兵东进攻赵,与之战于长平。其实按照秦国的既定方针是“远交近攻”,也就是说与远处的国家相交往,对近处的

4、国家进行攻打。从当时的地理位置来看,秦赵虽有国界相邻,但并不长,而且秦赵之间更多的地方还隔着一个韩国。所以秦先对韩国下手。有人说:唇亡齿寒,即使秦国暂时不出兵赵国,但等它灭了韩国以后,也会接着对赵国下手。可以说这句话有一定的道理,但也不一定正确。众所周知,当时的东方六国之中,齐国与秦国结盟,燕国与魏国已衰弱,当时惟有赵国仍勉强保持着大国实力。可与秦国一战。那么秦国灭亡赵国以后,绝对不会急着去攻赵,俗话说,柿子要挑软的捏,秦国绝对不会放着软的不捏而去碰赵国这个硬柿子。它应该是先去攻打魏国等其他国家。所以说,如果赵王不去贪图上党郡之利,那么长平之战就不可能会提前爆发,也许赵国就不会那么早灭亡。(二

5、) 长平之战是秦赵两国之间的攻坚战,使两国的军事比拼。但是军事实力的背后是一个国家整体实力的较量。从当时秦赵两国的整体实力来看:秦国自孝公任用商鞅变法以来,奖励耕战,富国强兵,国势如日中天;连横破纵,远交近攻,外交连连得手;旌旗麾指,铁骑驰骋,军事胜利捷报频传。100余年中,蚕食缓进,重创急攻,破三晋,败强楚,弱东齐,构成了对山东六国的战略进攻态势。可以说天下诸国无与争锋。而赵国自公元前306年赵武灵王进行“胡服骑射”军事改革以来,国势较盛,军力较强,对外战争胜多负少,但由于沙丘宫变,使赵武灵王英年早逝,后任历代国君虽仍能保持赵国大国地位,但实力已大不如从前,若要其与秦国相战,仍是力不从心。所

6、以赵国单独对上秦国则必败无疑。而长平之战则注定是胜少败多。赵国亡国可知矣。(三) 长平之战使赵国四十余万士卒被坑杀,秦军势如破竹,兵临邯郸城下。赵国不得已四处求援,才得以保全都城邯郸。赵魏楚三国联军乘势收复河东六百里土地,秦兵死伤大半,丢失了6年以来所侵占的全部领土。尽管赵国先输后赢,但都城邯郸仅以城免;秦国先胜后败,但超级大国独霸天下的格局已成。秦并天下之势,六国再也无力阻拦。倘若赵国没有盲目进行长平之战,而军事力量得以保存的话,那么六国或许危急关头反戈一击,而赵国灭亡或未可知也。(四)而赵军统帅原为廉颇,廉颇未战国名将,在战场上看出赵弱秦强,故坚守不出,以求使秦军粮草不济,士气下降。然而赵

7、王轻信秦国的谣言,临阵换将,并且换上的还是个只会纸上谈兵的年轻人。故赵国之败,已无转机矣。(五) 赵括为赵国大将赵奢之子,赵奢生前已看出其只有纸上谈兵的能力,故曾对赵王及赵国官员说:赵国不用赵括则矣,若用之,则亡赵者,必赵括矣。所谓知子莫如父,由此可知赵括确无才矣。而赵王启用赵括之时,赵括之母以死相阻要赵王遵从赵奢遗言无果乃与赵王约誓:若赵括失败,请求不败牵连,赵王允之。其亲生父母都反对其带兵,而赵王却一意孤行,非要赵括带兵不可,而当时名相蔺相如还未去世,以他为首的满朝文武大臣竟然也都同意了这个荒唐的决定,实不知他们从哪里来的信心。所以说,赵王及满朝文武同意用赵括替换廉颇,也使他们要为长平之战

8、的失败以及赵国的灭亡付很大的责任。(六)赵括走马上任,统帅四十余万军队与秦对峙与长平。赵括新用事,很想干出一番事业来,让死去的父亲以及强烈反对他出兵的母亲看看。所以,赵括一上任更改了许多廉颇留下的制度,替换了许多廉颇任命的将领,积极寻找战机出战。赵括之所以急着与秦军作战,是应为他了解老板也就是赵王的心思。他知道赵王之所以力挺他,而换下廉颇的最主要原因是应为廉颇固守不出,作战两年多而毫无战绩。常言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赵王也知道战场瞬息万变,所以也不是不可以让将领在外自行决断。但赵王忍受不了的是毫无作为,他认为廉颇之所以作战两年多而毫无战绩是应为廉颇已经老了,锋芒已钝,守城故佳,然攻敌已不可取。再加上秦军散播的谣言使赵王不得不防,毕竟廉颇手上的四十万军队基本上是赵国的倾国之兵了。所以,赵王才任命年轻将领赵括,希望他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劲头能一举击败秦军,取得大捷。故赵括非出击不可,有人说赵括不应轻率出击,而应该继续坚守不出,以逸待劳。那么恐怕过不了多久赵王就会派其他人来接替赵括了。故赵括出击实乃不得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