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宁邕宁区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1页
南宁邕宁区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2页
南宁邕宁区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3页
南宁邕宁区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4页
南宁邕宁区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 页 南宁邕宁区幼儿教师招聘教师资格证幼儿保教知识与能力考试笔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单选题1进入3岁以后,幼儿( ) A.个性萌芽B.个性尚未发生C.出现较稳定的个性特征D.个性的独特性迅速发展 答案:C解析:进入3岁以后,幼儿出现较稳定的个性特征,而个性的独立性发展更早,在2至3岁时就已经表现得很明显。 2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 A.情境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B.逻辑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C.对话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D.连贯言语的比重逐渐下降答案:A解析:随着年龄的增长,幼儿情景言语的比重不断下降,连贯言语的比重不断上升,逻辑言语与对话言语的比重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上升。 3幼儿教育的阶段性由()决定。

2、A、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B、幼儿的身心发展水平C、幼儿身心发展的速度D、幼儿的家庭环境 答案:A解析:幼儿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决定了幼儿教育的阶段性。 4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 )。A、人际关系B、社会性行为规范C、社会性D、社会文化 答案:C解析:幼儿园社会教育的核心在于发展幼儿的社会性。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主要内容有:亲子关系、同伴关系、性别角色、亲社会行为、攻击性行为。 5幼儿阶段,儿童能轻松地学会母语,错过这一时间,语言能力将受到严重损害,这一时期被称为语言发展的( ) A.关键期B.钢化效应C.去习惯化D.习惯化答案:A解析:在动物早期发展过程中,某一反应或某一组反应在某一

3、特定时期或阶段中最易获得,最易于形成,如果错过这个时期或阶段,就不容易再出现这样好的时机。这个关键的时机也就是所谓的“关键期”或关键年龄。 634岁幼儿与同伴发生冲突时( ) A.能在他人帮助下和平解决B.能听从成人的劝解C.能自己协商解决D.无需他人介入解决答案:B解析:具体参看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人际交往”中目标2“能与同伴友好相处”的内容。 7人脑开始只是一张“白纸,没有特性也没有观念”。这句是洛克著名的()。 A.白板说B.最近发展区C.遗传论D.认知论答案:A解析:洛克提出白板说。 8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是()。 A.游戏B.教学C.生活活动D.学习活动答案:A解析:幼儿园教

4、育的活动有教学活动、游戏、区域活动及其他活动类型。在1996年实施的幼儿园工作规程和200年新颁布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都提出“游戏是幼儿园教育的基本活动方式”。 9为打击乐曲配器的正确步骤是()。 A.熟悉音乐揣摩、分析安排节奏型和音色的布局试奏和调整记谱和转换乐谱B.熟悉音乐安排节奏型和音色的布局揣摩、分析试奏和调整记谱和转换乐谱C.熟悉音乐揣摩、分析试奏和调整安排节奏型和音色的布局记谱和转换乐谱D.熟悉音乐揣摩、分析安排节奏型和音色的布局记谱和转换乐谱试奏和调整答案:A10在幼儿入小学后,有的新生在老师询问作业时,很轻松地说:“我不喜欢做。”“昨天,爸爸带我去姥姥家了,所以我没写。”这种

5、现象要求在幼小衔接工作中要()。 A.帮助幼儿做好入学前的学习准备B.培养幼儿的规则意识和任务意识C.培养幼儿的主动性D.培养幼儿的独立性答案:B解析:幼儿入学后作业成为必须完成的任务,但由于幼儿园时期幼儿所需完成的任务性东西不多,他们一时难以确立这样的任务意识,题中反映的现象就说明了这一点。所以,为避免这种问题,幼儿园应当注意培养幼儿的规则和任务意识,特别是在大班阶段,以做好幼小衔接工作。 二、解析题11秋天到来了,某幼儿园的幼儿们对周边的环境变化有了明显的感知。在一次收集落叶的活动中,孩子们不经意地发现了草地上蹦跳的蚱蜢,个个惊喜万分,情不自禁捉起小蚱蜢。 “这是什么虫子,它会飞吗?”“咦

6、,怎么有的小蚱蜢是绿的有的是黄的?”幼儿对小蚱蜢有着不同的疑惑。这一幕被该幼儿园园长看到了,邀请您来设计一个课程。从孩子对蚱蜢的兴趣出发,开展“小蚱蜢逛农田”活动,旨在锻炼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并充分利用该园现有的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等体育器械为小班幼儿创设一个“小蚱蜢种粮”的自然场景,以及“小蚱蜢吃粮”活动。 解析:小蚱蜢吃粮(小班) (一)活动目标 (1)在小蚱蜢“种粮”和“吃粮”的过程中,锻炼幼儿走、跑、跳的基本动作,在游戏中进一步了解秋虫蚱蜢; (2)在活动中感受互相合作的快乐,体验模仿小蚱蜢做运动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垫子、轮胎、平衡木、圈

7、、跨栏等体育器械,幼儿身上贴好黄或绿记号。 (三)活动过程 1热身运动 (1)教师扮演蚱蜢妈妈,幼儿扮演小蚱蜢,跟着妈妈做运动。师:秋天到啦,蚱蜢宝宝跟着妈妈一起出门做运动吧。 (2)教师和幼儿随音乐做模仿操“小蚱蜢,学跳高,一跳跳上狗尾草,腿一伸,脚一翘,哪个有我跳得高”。 2小蚱蜢种粮 (1)介绍游戏规则。 师:“看,这就是我们的农田,有四条种粮路线,每条路线都由垫子、轮胎、平衡木、圈、跨栏组合而成。”幼儿分为四组,每组5人,每人手中有种粮所需要的不同工具。每组第一个幼儿出发,越过障碍物去取一颗粮食种子,返回将种子交给第二个幼儿,第二个幼儿再前往负责种下种子(放入筐内),种下后返回。以此类

8、推,第三个幼儿负责浇水,第四个幼儿负责施肥,第五个幼儿负责收粮。在规定时间内,收获粮食最多的一队获胜。 (2)游戏过程中教师注意幼儿出汗情况;并时刻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鼓励幼儿不怕困难,勇往直前。 师:他们为什么收获的粮食最多呢?(引导幼儿发现互相合作的重要性)(3)再次比赛。 3小蚱蜢吃粮 师:粮食种好啦,跟着妈妈一起去农田里吃粮食吧。 (1)介绍游戏规则。 师:这里就是农田啦,绿色两块、黄色两块,绿色的是菜地,黄色的是水稻,由三根不同高度的橡皮筋分割开来,要想吃到最美味的粮食,就要跳过最高的皮筋。在吃的过程中,如果听到“青蛙来了”的信号时,就要立即躲避到与自己颜色相同的农田中(幼儿身上已贴好

9、黄或绿记号),等“青蛙”走了再继续吃粮。被“青蛙”抓到的小蚱蜢要停止一轮比赛。 (2)游戏23次。 4放松运动 引导幼儿坐在“草地上”一起随音乐做腿部放松动作。 师:蚱蜢宝宝们,吃饱了吗?跟妈妈一起到草丛里去休息一会吧。 师:其实秋天还有许多昆虫呢,下次我们一起邀请它们来开一个秋虫运动会吧。 三、问答题12简述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解析:学前教育学是专门研究学前教育现象,揭示学前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比如,幼儿园应如何安排儿童的一日生活,才能有利于儿童的健康成长;教师应如何创设游戏环境,才能充分发挥游戏活动在幼儿发展中的作用等都是它所要探讨的问题。学前教育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儿童观的演

10、变与发展;教育观的形成与变革,学前教育的目标与任务;学前教育课程的种类与评价;幼儿园社会教育的价值与实施;幼儿游戏的价值与指导;幼儿园家庭教育指导的内容与原则;幼儿教师的素养与培训。 13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有哪些? 解析:影响在园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1)幼儿自身的因素幼儿的行为特征影响同伴交往。研究发现,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主要性格特征有:是否友好,能否帮助、分享、合作、谦让,性子急慢、胆子大小等。 幼儿的外表也会影响同伴交往。在婴儿时期,幼儿就开始显示出对身体外部特征的偏好。如幼儿更喜欢和那些长得漂亮、穿得漂亮、干净整洁的孩子一起玩。需要说明的是,漂亮在幼儿的同伴接纳中因幼儿性别的不

11、同而具有不同的影响,在女孩的同伴接纳中,漂亮占有重要地位;而在男孩的同伴接纳中,漂亮的影响则不怎么明显。(2)外在因素幼儿在教师心目中的地位如何,会间接影响到同伴对他的评价。 家庭教养方式、排行、性别、年龄等也会影响同伴关系。14简述幼儿性格发展的特点。 解析:幼儿期是人的性格初步形成的时期,也是为其今后性格发展奠定基础的重要时期。这一时期性格发展的特点是:(1)活泼好动。活泼好动是幼儿的天性,也是幼儿期个体性格的最明显特征之一,不论是何种类型的幼儿都有此共性。(2)喜欢交往。儿童进入幼儿期后,在行为方面最明显的特征之一是喜欢和同龄或年龄相近的小伙伴交往。(3)好奇好问。幼儿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

12、求知欲,主要表现在积极探索和好奇好问。好问是幼儿好奇心的一种突出表现。(4)模仿性强。小班幼儿的表现尤为突出。幼儿模仿的对象可以是成人,也可以是同伴,又分为即时模仿和延迟模仿。(5)好冲动。情绪不稳定是幼儿性格在情绪方面的表现。 15为什么要让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的方式进行学习?请结合实例分别说明。 解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教师在实施指南时应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 (1)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幼儿在活动和游戏时主动参与其中,通过实践操作获得不同的经验。情境教学法是幼儿以直接经验为基础进行学习的有力体现

13、。小班幼儿认知情绪化特征明显,主要受外界事物和自己的情绪支配,良好的情境必然引起小班幼儿积极的情绪反应。我们可以利用情境教学,创设小班幼儿喜欢的教学情境,如具有鲜明主题标志的故事情境、形象逼真的生活情境、生动有趣的游戏情境等,引发他们的积极情绪,使其在这样的情境中能愉快地投入到学习中。 (2)幼儿期的思维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主要依靠事物的形象和表象认识世界。例如教幼儿学习数学中的加减运算时,幼儿不能直接给出答案,而是需要通过头脑中的表象或者是学教具的操作来进行计算。 (3)幼儿园教育原则要体现教育的活动性和直观性。例如在小班社会“我会打招呼”活动的第二个环节,教师创设了一个表演游戏情境,准备好

14、头饰,通过师幼共同扮演动物幼儿园里的角色,在游戏中进一步练习有礼貌地打招呼。幼儿沉浸在充满童趣的愉快游戏中在这样的游戏情境中,教师为每位幼儿提供了活动、交流、分享、表达的机会和时间,引发了幼儿在集体中交流的愿望,幼儿完全沉浸在愉快的游戏当中,不知不觉地获得了知识,获得了经验。 (4)幼儿园教育具有有生活化、活动性的特点。例如大班科学活动“转起来”,活动结束部分围绕“转动现象在生活中的应用”这一主题,让幼儿练习实际生活经验,与同伴想想、说说、看看,最后在“转转电影屋”的情境中自然结束,提升经验,进一步引发幼儿探索生活中转动现象的兴趣。总之,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

15、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16几个男孩在玩弄夹玻璃珠的材料。明明向老师告状:“老师,他们几个不好好夹珠子,用手拿着玩。” 老师走过去,只见他们把几个碗都倒扣着,手里抓着珠子往碗底里放呢。便很生气地把碗放正说:“好好夹珠子,看谁夹得又快又好。” 孩子们慢吞吞地用筷子把玻璃珠夹到碗里。等老师走后,他们又重新把碗倒扣过来,把珠子往碗底里放,极其小心翼翼地不让珠子掉下来,还数着珠子,看谁放得多。突然发现老师又向这里走来,赶紧把碗正过来,将珠子放到碗里,离开了操作区。 请结合有关游戏指导的理论,分析并评价上述材料中教师的指导策略与方法。 解析:(1)材料中教师的指导行为属于外部介入。外部介入属于显性介入,也称为直接指导。教师不参加到游戏中去,而从游戏外部以教师真实的身份做出评价和建议。外部介入这种指导策略如果运用得法,则会引发幼儿的思考,诱导出幼儿的已有经验,推进幼儿游戏的开展,但在幼儿本身缺失这一方面经验时则难以奏效,运用不得法,则可能破坏幼儿游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