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中外文学关系》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1页
《近代中外文学关系》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2页
《近代中外文学关系》课程教学大纲(本科)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代中外文学关系Relationship of Modern Chinese and Foreign Literature课程代码:23321020学分:2学时:30 (其中:课堂教学学时:30实验学时:上机学时:课程实践学时:)先修课程: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适用专业:汉语言文学教材:近代中外文学关系:19世纪中叶一20世纪初叶,徐志啸主编,华东师范 大学出版社,2000年第3版。一、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近代中外文学关系以普通高校汉语言文学和对外汉语专业的本科生为讲 授对象,是集理论性与分析性为一体的学科。(二)课程目标以比较文学的特有立场与宽广视域,将历史文献学的方

2、法与理论分析相结 合,探涉一般文学史难以展开的领域,从文学关系史角度研究中外文学,具有真 正的国际学术视野;从中外文学关系史层面切入中国文学研究,又创建了比较文 学研究的,它有利于民族文学发掘自身的独创性。二、课程内容与教学要求第一章翻译文学的兴盛(-)课程内容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各体文学之翻译第三节对翻译本身的探讨 第四节翻译文学兴盛的意义 (二)教学要求1、了解翻译本身的概念、近代早期中国的各体文学的翻译情况2、理解近代翻译文学的意义(三)重点与难点近代翻译文学的意义第二章中西文学的比较(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早期的比较第二节中西诗论与诗歌的比较第三节中西小说比较第四节比较的特点与意义(二)教学要

3、求理解中西诗歌比较的对象和范畴掌握中西小说研究的具体方法及特点(三)重点与难点掌握中西诗论与诗歌的比较特点与意义第三章中日文学的影响交流(-)课程内容第一节日文翻译及黄遵宪第二节文坛革命与影响第三节的中国文学翻译与研究()教学要求1、了解近代中日文学交流的历史2、理解的中国文学翻译与研究特点(三)重点与难点对中国文坛革命的影响第四章外来文化思潮与世纪初文坛(-)课程内容第一节外来文化思潮的撞击第二节世纪初文坛概论(二)教学要求掌握外来文化思潮对中国文坛冲击及特点(三)重点与难点20世纪初叶文学发展的整个框架出现了分化与动荡第五章作家案例分析(一)课程内容第一节林纾第二节严复第三节梁启超第四节王

4、国维第五节周树人(二)教学要求掌握近代代表性人物在译介、传播外来文学的方式与途径(三)重点与难点维新派人士在宣传实践变革维新中,对西方文化的引进、介绍和具体运用。三、学时分配及教学方法四、课程考核章(按序填写)教学形式及学时分配主要教学方法支撑的课程目标课堂教学实验上机课程实践小计AA-第一早44讲授、多媒体演示第二章66讲授、多媒体演示第三章44讲授、多媒体演示第四章44讲授、多媒体演示第五章1212合计3030考核形式考核要求考核权重备注课堂表现、平时作业根据学习态度、作业质量30%期末考试考试方式(开卷)70%五 参考书目及学习资料1、跨文化语境中的中外文学关系研究,葛桂录著,上海三联书店,2008年 第1版。2、中外文学关系史资料汇编:1898-1937,贾植芳、陈思和编,广西师范大 学出版社,2004年第1版。3、方法与实践:中外文学关系研究,宋炳辉著,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年 第1版。4、现代背景下的文化熔铸:闻一多与中外文学关系,杨扬著,福建教育出 版社,2001年第1版。六 大纲说明(内容可包括课程基本要求、习题要求及其它一些必要的说明)1、教学手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