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新高考语文古诗鉴赏冲刺:文本取向、备考策略暨考前专练一、文本取向.文本选择的特点:高考古诗鉴赏文本选择的考量因素很多,如题材、体裁、主题、风格、 篇幅、作者、时代等。其中最关键的因素是主题,主题决定着诗歌文本的格 调。对2019年、2020年、2021年的古诗歌主题进行分析,至少包含两个维 度:一是以诗人浓郁的情感为主,情趣丰富;二是指向鲜活的现实生活,内 容熟悉但不俗套。用两个字概括,就是“情”和“真”。这样命题的逻辑意 图是:从考试情境上看,文本比较温和;从教学意义来看,以考促教;从社 会导向来看,成为社会热点。假设是所选文本内涵相对薄弱,命题者那么会建构 双文本的关联阅读,通过考查比较、
2、综合等高阶能力补救文本本身的薄弱。表达对他人画艺的赞美;表达对品行高洁之士的崇敬;描绘农村插秧的欢乐场景;表达对积极进取、锲而不舍精神的表扬;表达观览通泉山水的愉悦和生不逢时的苦闷;表达对儒雅、谦逊 有情调、有志趣的将军的赞美;表达对生病的朋友的美好祝福;表达对即将别离的朋友的不舍;表达对趣味高雅书生的赞美;探讨的是读书、学诗 育才的方式方法;开解被贬谪的朋友;教导儿子如何面对“仕”与“隐”;表达渴望隐居生活的同时更愿为苍生而努力。.文本的审美表征:(1)尺水兴波,情思摇曳。虽然篇幅小,但都能构成一个完整、自洽的 艺术系统,完成艺术表达,其集中性、艺术性可见一斑。可从以下四个方面 充分认识诗歌
3、的情感。第一,情感主体一般都是诗人自己,有时指对方。【注】廊庙具:治国之人才。偃溟渤:到大海里去。干谒:求见权贵。 巢与由:巢父、许由都是尧时的隐士。沉饮:痛饮。.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当今”四句用比喻表达了朝廷虽不缺人才,但自己效力的忠心犹如葵蕾,不 可更改。“顾惟”四句用谋求舒适窝的蚂蚁与追求在海里驰骋的大鲸形成比照,表达自 己的追求。C.诗人虽有用世之心,可因羞于干谒,一直埋没于风尘,“忍为”流露出隐忍、 不甘之意。D.诗人因未能隐世而深感愧对巢父、 许由,所以痛饮自遣,放歌抒怀,以排遣未 能归隐的愁情。.请分别赏析“但” “独” “终”的深层含意。阅读下面
4、这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补落花诗(其一)王夫之记得开时事已非,迷香逞艳炫春肥。尽情扑翅欺蝴蝶,塞耳当头叫姊归。桃李畦争分咫尺,松杉云冷避芳菲。留春不稳销尘土,今日空沾客子衣。注明亡后,福王朱由松在南京即位,称南明政权。他沉迷声色,阉党余孽把持 朝政。一年后清军破城,政权灭亡。.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以回忆入题,描写花开时节,春肥香艳,比喻南明政权的蓬勃生机,寄予 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盼。B.颔联写繁花一味招引蝴蝶,却对子规的啼叫充耳不闻,在含而不露中,表达对 福王政权言路堵塞的悲哀。C.颈联写桃李为些微权利争斗不休,松树杉树对它们避而远之,在对当局者的心 灰
5、意冷中流露出故国之忧。D.尾联照应第一句,花生长不稳,留不住春天,不久就凋零化为尘土,从遥远的 过去自然回到眼前的现实。.古人说:“咏物故不可不似,尤忌刻意太似,取形不如取神。”结合文本, 谈谈这首诗的神胜之处。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水龙吟寄陆放翁刘过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 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菜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 春多少。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 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 香山老。【注】本词是陆游归居山阴后刘过寄给他的一首赠答词。刘过,南宋词人,屡 举不中,流
6、落江湖,布衣终身。词风、 抱负近辛弃疾。谪仙狂客:李白、贺知 章之别称。玉堂:唐宋时翰林院别称。欲寻安道:晋王徽之雪夜乘小船自山 阴往炎IJ县寻访戴安道,经宿方至,及门而返。语人日:“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 反,何必见戴? ”新诗冰柱:指构思奇巧之作,唐刘叉作冰柱诗,为 人所称赞。鸾飞:形容书法笔势奇妙。白傅:指白居易。.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词作起首二句,以“谪仙”李白和“狂客”贺知章作比,盛赞陆游诗才;而着-“好”字,总写归田之乐。“玉堂”三句紧承上句,比照田园之乐与居官之乐和神仙境界,凸显归田之乐 高过天上人间一切乐事。“一夜”三句,作者自比王徽之,以戴安道比
7、陆游,表现了对陆游殷殷思慕之 情和欲至山阴切磋书艺的愿望。D.词作构思新奇,节奏深沉明快;多用与陆游身份切合、情境相似的典故,与词 境融合无痕,毫不晦涩。.刘熙载艺概评此词“狂逸之中自饶俊致”。请结合词中画线语句,简要 说说你的理解。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以下小题。下第贻友人许浑身在关西家洞庭,人心高下月中桂, 马氏识君眉最白,花前失意共寥落,夜寒歌苦烛荧荧。客思往来波上萍。 阮公留我眼长青。 莫遣东风吹酒醒。注:马良:三国襄阳宜城人,字季常,曾任蜀汉侍中等职。兄弟五人,并有才 名,良眉中有白毛,乡里称“马氏五常,白眉最良”。阮籍:字嗣宗,陈留尉 氏人,三国时魏诗人竹林七贤之一。晋书阮籍传载:
8、“籍又能为青白眼, 见礼俗之士,以白眼对之。”.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写诗人远离家乡来京赴考,不第后深感周边物事格外清寒,暗示自己内心 凄苦。B.颔联运用比喻手法,以“月中桂”比喻人心之高洁,以“波上萍”比喻羁旅之 漂泊。C.尾联一写与友人共同失意于科场,二写自己借酒消解愁情,“花前”二字反衬 鲜明。D.全诗圆熟工整,属对精切,二三两联特别表达这一特点,显示出诗人诗艺之高 妙。.刘克庄后村诗话赞许浑“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本诗颈联与这一评价 是否相符?试作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韦应物凿崖泄奔湍,古称神禹迹。 夜喧山门店,独宿
9、不安席。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 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贻之道门旧,了此物我情。注深上人,韦应物的佛门旧友;上人,唐人以之称僧人。道门:佛门。 了:尽,结束,引申为解决,解答。物我情:指客观外物的实情与主观自我的 认识。.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 一、二句写嘉陵江水流湍急,并联想到大禹治水的传说,增加了传奇色彩。B.三、四句写因水声喧闹而无法安寝,承接上文的描写,引出下文的抒情。C.七 八句提出问题而没有回答,把疑惑推给老友,既紧扣题目,又留有余味。D.诗人将这首诗赠给自己的佛门旧友深上人,与其交流对物我之情的理解。20.这首诗借水 石表达了怎样的禅理?对此
10、如何评价?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题胡逸老致虚庵 黄庭坚 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篇常作灾。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山随宴坐画图出,水作夜窗风雨来。观山观水皆得妙,更将何物污灵台?篇:筐笼一类的盛物竹器。明月生蚌胎:三国志魏书裴松之注记载, 孔融赞韦端的两个儿子“不意双珠,近出老蚌,甚珍贵之”。灵台:庄子庚 桑楚:“不可内於灵台。”郭象注:“灵台者,心也。” 21.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首联两句劈空而来,采用鲜明的比照的方式先发议论,夺人眼球,发人深思。B.颔联下句借用典故,意在祝愿胡家必定会如同蚌胎生珠一样金玉满堂财源广进。C.颈联由
11、前两联直叙其人而转入描写致虚庵的环境,间接表现人物的人格、胸襟。D.尾联总收全诗,以闲逸之心观山观水,山水之气自能涤荡心灵,使人灵魂澄澈。. “天下之本在家”,中华民族历来注重家教、家风。你从诗中可以得到哪些 启示?阅读下面两首宋词,完成以下小题。渔家傲李清照天接云涛连晓雾,星河欲转千帆舞。仿佛梦魂归帝所。闻天语,殷勤问我归何处。 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九万里风鹏正举。风休住,蓬舟吹取三山 去!李清照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 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春情意。小风疏雨萧萧地,又催下、千行泪。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与谁同倚? 一枝折得, 人间天上,没个人
12、堪寄。【注】路长:语出离骚“路曼曼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日暮:语 出离骚“日忽忽其将暮”。谩:徒,空。吹箫人去:化用秦穆公女儿弄 玉与其丈夫箫史的典故。.下面对这两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渔家傲一词,写出了船摇帆舞,星河欲转的奇异景色,同时将生活与梦境 交织,亦真亦幻。渔家傲前后呼应,结构缜密。上片开头在下片尾句中得以呼应,下片开头 又紧接上片尾句。C.两首词都妙用典故,其中,孤雁儿化用弄玉与其丈夫的典故表达了作者对 古人的思慕之情。D.作者善用口语,如渔家傲中“风休住”,孤雁儿中“没个人堪寄”, 自然亲切,朴实晓畅。.这两首词从不同侧面为我们展现了一个饱满的女性形
13、象,请概括其形象特点 并简要分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登拟觇台宋陆游层台缥缈压城理,倚杖来观浩荡春。放尽樽前千里目,洗空衣上十年尘。萦回水抱中和气,平远山如蕴藉人。更喜机心无复在,沙边鸥鹭亦相亲。【注释】拟蛆(xian):在今江西省临川县东隅城垣上。宋孝宗淳熙七年(1180 年)正月,陆游在抚州做地方官,登临此台。城埋:音yin,指城内重门,亦 泛指城郭。.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这首诗写登台所见所思,表达了诗人对浩荡春色的喜爱之情,抒发了内心的冲 淡平和之意。B.颔联承上启下,以层台高峻方能极目远眺,因春色浩荡,才觉心旷神怡,洗去 十年尘虑。C.颈联
14、纯粹描山绘水,描绘了一幅江水萦回曲折、峰峦平缓起伏的山水图景。D.尾联表达了有情而无机心,故沙边鸥鹭可与相亲;诗人在春光融融中浑然忘机, 与天地万物化为一体的淡泊境界。.清代有评论认为,这首诗首联中的“压”字用得十分贴切传神,请简要分析 其妙处。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以下小题。沙丘城下寄杜甫李白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假设汶水,浩荡寄南征。天末怀李白杜甫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鸿雁几时到?江湖秋水多。文章憎命达,犍魅喜人过。应共冤魂语,投诗赠汨罗。注李白因永王李璘案被流放夜郎,途中遇赦流寓湘江。麓魅:泛指鬼怪。.以下关于这两首诗描述不正确的一
15、项为哪一项()A.杜诗的格律较李诗严整。B.两首诗都以“水”寄情。C.两首诗都用了借代手法。D.两首诗都以实写虚抒情。.宋人葛立方说“李诗思疾而语豪,杜诗思苦而语奇”,结合这两首李杜诗对 此作分析。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完成以下小题。移居(其二)陶渊明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农务各自扫,闲暇辄相思。 相思那么披衣,言笑无厌时。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注】移居:陶渊明的住处遭遇火灾,新迁到南村,此诗是移居后不久所作。.以下对这首诗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春秋佳日,登高赋诗,开篇两句于不经意中道出诗人移居后的欣然自得之情。披衣而起,言
16、笑无厌,诗人与村民们终日饮酒游乐,关系融洽,其乐融融。C.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这两句紧扣题目,表达诗人在此久居的愿望。 D.这首诗语言清新朴素,直如口语,看似平淡散缓,实那么浑然天成,情意率真。 30.诗人是如何看待“乐”与“勤”的?说明了诗人怎样的态度?请简要分析。 阅读下面两首诗词,完成下面小题。水调歌无名氏平沙落日大荒西,陇上明星高复低。孤山几处看烽火,壮士连营候鼓螯。浣溪沙无名氏水涨鱼天拍柳桥,云鸠拖雨过江皋。一番春信入东郊。 闲碾凤团消短梦,静看燕子垒新巢。又移日影上花梢。【注】本词一说为周邦彦所作。凤团,宋时一种名茶。31.以下对这两首诗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
17、项()A.水调歌写的是驻守边塞的将士闻警候令待征的情景,浣溪沙是一首细 腻明秀又略带哀愁的春日之作。B.水调歌的前两句,从日落写到星出 星移,在时间进程和诗的结构、语势 上,与后两句形成了强烈的反差。C.浣溪沙笔触细致,“鱼天”二字,状写鱼游于水如翔于天,可见当涨潮托 起春水之后,春水依然空明莹澈。D.水调歌欲弛先张,以迫显缓,得益于环境气氛的渲染;浣溪沙写春天 到来,也得益于景物描写的渲染。32.这两首无名氏之作,炼字富有深意。请简析水调歌中的“候”字与浣 溪沙中的“看”字蕴含的深意。1. D2.取譬设喻。用“狐鼠”比喻仗势作恶之人;用“刮地皮”比喻贪官无止境的 索取和敲诈,生动形象,各尽其
18、妙。比照。如“不管”、“但管”四字呼应紧 密,讥刺之意,自然流出;“吏鹫肥如瓠,民鱼烂欲糜”,以吏与民相比,形象 鲜明,描绘出贪官污吏的丑态,一个个象肥鸭一样,蹒跚摇晃。融化典故成语。“不管天有眼,但管地无皮” “空想素丝诗” “民鱼”等句,以故为新,明讽暗 刺,酣畅淋漓,艺术表现力极强。【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D. “空想素丝诗直指时弊,仅道尽了人民的失望之情”错误,“空想素丝诗” 含蓄有致,委曲道来,意味无穷。既说明了人民的希望,寄希望于清官,又道尽 了人民的失望。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表现手法及思想感情的能力。“狐鼠擅一窟,有语说“隗诚始祸,然城狐社鼠也”
19、,因为城墙内的狐狸,掘 之恐毁其城,土地庙里的老鼠,熏之恐烧其木。这是用“狐鼠”形象地比喻倚仗 权势作恶的官吏。“地皮”也是古已有之的话,前人常以“刮地皮”喻贪官对老 百姓无厌的索取和敲诈,生动形象,各尽其妙。“不管天有眼,但管地无皮”,描绘贪官污吏无孔不入地搜刮民脂民膏的丑恶嘴 脸。他们根本不顾公论,到处搜刮地皮。这里用了比照。用“不管”和“但管” 两个虚字连接起来,从而把贪官污吏贪得无厌的行径,刻画得入木三分,讥刺之 意,自然流出;“吏鹫肥如瓠,民鱼烂欲糜”,这些官吏养得矮小肥白如瓠的躯 体,活象只鸭子;二百姓就像刀俎上的鱼肉,任从官吏宰割以至于麋烂。官吏上 下勾连,鱼肉百姓,民不聊生。以
20、吏与民相比,形象鲜明,描绘出贪官污吏的丑 态,一个个象肥鸭一样,蹒跚摇晃。融化典故成语。“不管天有眼,但管地无皮”,“天有眼”,古人以为天最公 道,有“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的话,说人间作恶者决逃不脱上天的惩罚;“民鱼”含有“人为刀俎,我为鱼肉”之意,指官吏上下勾连,鱼肉百姓,民不 聊生;“素丝诗”是指诗经召南羔羊。据羔羊诗序云:“召南之国,化 文王之政,在位皆节俭正直,德如羔羊也。”百姓想起“素丝”诗是希望有清官 出现。可是如今象诗经中所赞美的“节俭正直”的官员,实在无法找到,想 也只是空想而已。诗人特标出“空想”二字,蕴含着无穷的讥讽意味。这些诗句 以故为新,明讽暗刺,酣畅淋漓,艺术表现力极
21、强。D一叶扁舟,露白风高,触发漂泊天涯的诗人内心萧瑟之意;江潮未还,山 月初落,触发夜不能寐的诗人流落江湖之苦:烟水茫茫,越人吟唱,诗人感同 身受,引发了诗人的乡国之思。【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充满信心”错误,“何时”说明作者感到回朝遥遥无期,希望渺茫。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人心之动,物使之然”意思是人思想感情的产生和变化,是由于外界事物引发 的。联系诗歌手法,即借景抒情,然后分析借景抒情的手法即可。首联“扁舟夜入江潭泊,露白风高气萧索”,作者从眼前景物写起,起笔开门见 山,将时间地点寓于景物的描写之中,通过对“扁舟” “露白风高”等意象的
22、描 写,渲染了萧索悲戚的气氛,触发漂泊天涯的诗人内心萧瑟之意。“富春渚上潮未还,天姥岑边月初落”,用对偶展现“气萧索”之景,“潮未还” “月初落”描写江上潮水汹涌、 夜晚月落之景,触发诗人颠沛流离夜不能寐的苦 闷之情。“烟水茫茫多苦辛,更闻江上越人吟”,烟水迷蒙,再加上听到越人的歌声,更 是引发作者对自己宦游经历的慨叹,增添心中思乡思国之情。整体上,前三联通过对白露、风、天气、月、潮水、江面等景物的描写,渲染了 萧索悲戚的气氛,表达了诗人对漂泊在外无法回到朝廷的无可奈何和悲愁之情。B这首诗描绘了水拍江滩图、渔曹碍船图和鱼蟹价廉图,表达了对大通段长江风 光的惊奇之情,对当时大通的繁华、富庶的境况
23、的赞美之情。【解析】5.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B. “浓郁”错,应该是淡雅的文笔。结合“江中浪拍天”概括出“水拍江滩图”,结合“渔曹最碍船”概括出“渔曹 碍船图”,结合“鱼蟹不管钱”概括出“鱼蟹价廉图”。诗歌描绘了大通风急浪高、江中浪海翻涌的长江自然美景,也描写了丛生密集的 芦荻好客牵留缆绳、捕鱼虾的渔曹不让船只前行的有情有义的长江风俗画面,还 有“鱼蟹不管钱”所表现出来的繁华、富庶的境况。表现了诗人对大通段长江风 光的惊奇之情,对当时大通的繁华 富庶的境况的赞美之情。A(1)表达了对好友的感激与赞赏之情。“不逐繁华” “摆落俗人心”是对好 友不慕权贵来访问自己的感激,更是对好友
24、不流于世俗的行为的赞赏。(2)隐含 了自身仕途不顺的感伤之情。“闲散” 一语突出诗人此时境况,落寞抑郁之情蕴 含其中。【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赏析诗歌语言的能力。A. “本诗是诗人乘闲前去拜访友人廖参谋时所作”错误,这是对诗歌标题的曲解, 标题“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中“见”相当于“我”,“过”是“拜访” 之意,“见过”即为“拜访我”,这是对淮南廖参谋来拜访自己的酬答之作。 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首先理解尾联的意思,然后结合全篇分析作者的情感。“不逐繁华访闲散,知君摆落俗人心”意思是“你不追逐权贵之人却来拜访我这 个闲散之人,我知道您是摆脱了世俗之人
25、的行为”。由诗歌标题“酬淮南廖参谋秋夕见过之作”可知,淮南廖参谋在秋夕之时来拜访 诗人,所以尾联中的“不逐繁华访闲散”“摆落俗人心”的是廖参谋,而“闲散” 那么是指诗人自己;廖参谋没有像那些“俗人” 一样去“逐繁华”,而是来访我这 个“闲散”之人,这既是对友人不慕权贵的赞赏,也是对友人来访问自己这个闲 散之人的感激;诗人说自己是“闲散”之人,既有自嘲的成分,也暗含感伤之意,可知此时的诗 人是闲置之身,未受重用,所以自嘲之中是含仕途不顺的感伤落寞。D此诗的诗眼是“陶然”。理由:白天游山,山中的美景令诗人神怡;日 暮投宿,田家的恬静令人称羡;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
26、歌的形象 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D.与陶潜田园诗风格别无二致”错误。此诗以田家、饮酒为题材,很受陶潜田 园诗的影响。然陶诗显得平淡恬静,既不着意染色,口气也极和缓。如“暧暧远 人村,依依墟里烟”、“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等等。而李诗却着意渲染。 细吟“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就会觉得色彩鲜 明,神情飞扬。可见陶李两者风格不同。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诗眼的能力。解答此题先找出诗眼,此诗的诗眼是“陶然”。理由:“却顾所来径”,白天游山,旖旎山色,使诗人迷恋不已,山中的美景令 诗人神怡,写出诗人对终南山的余情。“翠微”指青翠掩映的山林幽深处,“苍 苍”两字起加倍渲染
27、的作用,“横”有笼罩意,此句描绘出暮色苍苍中的山林美 景。“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的意思是:走进竹林中的幽深小径,树枝上下垂的 藤蔓拂着行人衣裳。日暮投宿,写出了田家庭园的恬静,流露出诗人的称羡之情“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的意思是:欢言笑谈得到放松休息,畅饮美酒宾主 频频举杯。“得所憩”不仅是赞美山人的庭园居室,也为遇知己而高兴。因而欢 言笑谈,美酒共挥。一个“挥”字写出了李白畅怀豪饮的神情。酒醉情浓,放声 长歌,直唱到天河群星疏落,籁寂更深。主客畅饮,忘机的欢快令人沉醉。D“但,说明有些人只顾谋求自身利益,整天钻营,满含诗人的挖苦批判。 “独”,说明举世皆浊,像诗人这样保持高远理想的人寥
28、寥无几,也说明了他 拒绝与雄蚁辈同流合污的决心。“终”,终究之意,是说自己最终、终究还是 会愧对隐土,暗含自己为朝廷效力终生的决心。【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D. “以排遣未能归隐的愁情”表述错误,诗中“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沉饮 聊自遣,放歌破愁绝”几句的意思是:没有像许由、巢父那样飘然世外,实在惭 愧,虽然惭愧,却不愿改变我的操行。还有什么方法呢?只好喝几杯酒排遣烦闷, 作几首诗放声高唱,破除忧愤。此处的“终”字有“终究”之意,暗含自己虽一 直埋没于风尘,但仍有为朝廷效力终生的决心,而非“未能归隐的愁情”。应选D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字的能力。“顾惟蜷蚁辈,但自求其穴
29、”两句的意思是:回头一想,那些蚂蚁般的小人,只 为谋求舒适的小窝,整天钻营。此处的“但”字暗示了有些人只顾谋求自身利益, 整天钻营,对此诗人进行了辛辣的挖苦与批判。“以兹误生理,独耻事干谒”两句的意思是:偏偏不肯去巴结权贵,因此便耽误 了自己的营生。此处的“独”字,说明举世皆浊,像诗人这样保持高远理想的人 寥寥无几,同时把诗人拒绝与蟋蚁辈同流合污的决心表达得淋漓尽致。第二,客体对象比较复杂,有自身 国家 社会、敌人、朋友 亲人 权贵、英雄、自然风景等。第三,生发缘由可能是漂泊在外壮志未酬隐居乡野、物是人非、岁 月流逝、年老多病,也可能是山河壮丽、深受重用、参军报国、建功立业、 故土收复 高超技
30、艺等。第四,情感分正面情感和负面情感两类,正面的情感有喜悦赞美 乐 观 自信、豪迈 抱负、闲适、 渴望等,负面的情感有蔑视、 悲伤、苍凉、 埋怨、不满、厌倦、痛恨 愤怒 嘲讽、担忧等。(2)反常合道,情感错位现实困境与精神指向错位。古代的现实环境是糟糕的,人生际遇是多舛 的,生活风险是巨大的。个人身份地位卑微,面临贬谪的惩罚,面对自己家 人和家庭的不幸,身处动乱的时局,这些个人和国家的现实困境就像挥之不 去的梦魇,时时困扰着诗人敏感的心灵。个人私情与国家大爱错位。这种错位是 “精神本我”与“社会大我” 的深度交流。为了实现大我价值,伟大的诗人面对这样的矛盾或抉择之时, 往往不会“苟顺私情”,而
31、会吹响时代精神的号角,这是一种典型的“无我 之境”。精神困顿与精神超越错位。一是在渺茫之中找寻未来的希望,二是在痛 苦之中劝勉和鼓励,三是在伤感之时依然保持乐观坚强。诗人们正是在多重 精神的困扰中实现精神的突围,从而写下了不朽的诗篇。(3)文本选择取向的备考启示:.命题的导向性:命题者将选择高格调文本作为命题的自觉,坚决摒弃 那些内涵薄弱情感负面的诗歌。.对赏读的暗示性:把握诗歌的大方向和主旋律;把握情感脉络;.对素养的培育性:引导学生对文本进行理性的质疑、批判,发现文本 的罅漏,实现学生批判性思维水平的提高。二、备考策略(李永严,易晓.让讲评走向通透一一高考古代诗歌阅读备 考策略例谈JL中学
32、语文教学,2022(01) :77-80.).试题深解(1)文本分析。以逻辑分析、推理为抓手。正确分析诗句之间内容、情 感承接转换的逻辑(并列、因果、递进)关系,实现对整体诗意的理解。“终愧巢与由,未能易其节”两句的意思是:没有像许由、巢父那样飘然世外, 实在惭愧,虽然惭愧,却不愿改变我的操行。此处的“终”字有“终究”之意, 暗含自己虽一直埋没于风尘,但仍有为朝廷效力终生的决心。. A.首联中“迷” “逞” “炫”三字,写出“花”卖弄风姿、一味争春的神态。 极不正常的花开情形,蕴含着丰富意味,让人自然联想到南明小王朝必不长久的 宿命。颔联中“尽情扑翅”写出了在春花招引下,蝴蝶恣意纷飞的神态;“
33、塞 耳当头”运用拟人手法,描摹出春花对杜鹃的啼叫塞耳不听、无动于衷的神态, 让人自然联想到南明王朝因亲小人、远贤臣而言路堵塞的现实。颈联上句用“争” “咫尺”活化了春花为各自的界限争斗不休的卑劣神态,暗示南明政权争权夺利、 排除异己的丑态。尾联用“销尘土”写出了春花难以站稳枝头,很快凋落的结 局,暗ZF 了南明政权的覆灭。【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A.“比喻南明政权的蓬勃生机,寄予了作者对美好未来的期盼”说法错误,结合 注释可知应是揭示南明政权在建立之初就是病态的,不是寄予自己对未来的期盼。 应选A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题是咏落花,但起首却从花开写起,遥
34、遥落笔。首句“记得”二字,是表示对 往事的追忆,从时间上把读者从眼前带到了遥远的过去,暗含着一种追溯往事时 的如烟如梦 迷离怅惘之情。接着就写“开时”,这里外表是指花开,而实际是 指南明福王政权的建立,但刚刚建立之时就极不正常,露出了明显的败兆,故日 “事已非”,这也就暗示它的必然很快零落。第一句看来是遥遥着笔,而实际上 却在非常委婉地切题,显出作者构思时,深刻的用心。第二句紧接第一句的 “开 时事已非”,写出花开情形:“迷香逞艳炫春肥。”其中“迷”、“逞”、“炫” 三字,说明这“花”是为了争春,为了故意卖弄而开,而“香”、“艳”、“肥” 三字,更婉曲地表示出,像这样脆弱的花,是经不起风雨的。
35、首联这两句,比喻 福王政权建立时朝局已非,君臣昏庸,沉迷声色,以为小朝廷可以偷安。全诗一 开始,就极富包容性,给人以十分深刻的印象,从中领悟到丰富的内涵。在遣词 用字上,十分准确、生动,富于弦外之音,耐人咀嚼。然后,作者接着进一步写花开后亦即福王政权建立后的情形。第二联说,春花在 尽情地招引蝴蝶,而对“姊归”的鸣叫,却充耳不闻。其中“蝴蝶”,是比喻那 些风流轻薄之徒。“姊归”即子规,又叫杜鹃,这里用来比喻忠贞正直 敢于谏 i争之土。这杜鹃就在“花”的头上不停地啼叫,而“花”却塞耳不听,无动于衷。诗句中表现出作者对福王君臣的极大愤慨,以及对言路堵塞的悲哀,在含而不露 中,蕴藏着极为强烈的感情。第
36、三联的意思是,在春天,自恃邀宠的桃李为各自的界限争斗不休,那看来不合 时宜的松杉之树,只好避开它们,到偏僻冷落的地方去生长了。两句比喻小朝廷 诸臣钩心斗角 争权夺利,正直之士只好高举远引、洁身而退了。前一句中“咫 尺”,说明争斗的短兵相接,其激烈程度可想而知,充满着极其厌恶之情;后一 句中“冷”字,既说明了松杉所处的地位,也表示出正直之士看到朝局日非、君 臣沉迷不醒的情形,内心的焦虑不安和对于前途的心灰意冷。诗的最后一联,远接第一句,水到渠成,于是写了花的凋零:它在枝头生长不稳、, 留不住春天,不久就飘落到地上化为尘土,比喻福王政权很快就倾覆了。如今想 到这些事情来,使我这个到处飘流的“客子”
37、,忍不住泪下沾衣,悲哀不已。“今 日”与“记得”相呼应,经过中间的路转峰回,曲折变化,读者从遥远的过去自 然地回到了眼前的现实。如今,国破家亡,江山易主,作者自己也难有栖身之地, 其中充满着多么悲哀的孤臣血泪!诗歌以其深沉悲哀的感情,激荡回旋,形成了 动人心魄的力量,感染着无尽的读者。C“狂逸之中自饶俊致”是高度评价刘过这首词既奔放飘逸,又富有不同一般 的意蕴。具体表现在:“想见弯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运用奇特想象和夸张、比喻等辞格,盛 赞陆游既能写作文采斐然的美妙诗词,又能写出掷地有声的征召檄文。“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使用事典,希望兼具诗才、将略的陆 游挺身而出,力挽狂澜,
38、而不应流连田园之中看韶华流逝,虚度此生。文思飞扬,热情奔放,作者历经坎坷,一事无成,但词里行间激荡的无法忘记 收复中原的理想光芒和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毫不畏惧的精神令人感动。【解析】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C.欲至山阴切磋书艺的愿望”表述不当,无文本依据。“一夜雪迷兰棹。傍寒 溪、欲寻安道”词人自比王子猷,以戴安道喻陆游,表达对他的仰慕。表达作者 对陆游的思慕和希望他重新出山为心中之理想再次奋斗的劝勉,没有欲至山阴切 磋书艺的愿望。应选C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对题干中清代文艺理论家刘熙载的评语的准确理解,是理解和分析词作思想内容 和艺术特色的门
39、径一一狂逸,本指书法作品奔放飘逸,本处代指刘词风格奔放飘 逸;俊致,指不同一般的意蕴。“狂逸之中自饶俊致”是高度评价刘过这首词既 奔放飘逸,又富有不同一般的意蕴。用“鸾飞”形容书法笔势奇妙,用“如椽健笔”称颂写作才能杰出,运用奇特想 象和夸张比喻等辞格,盛赞陆游既能写作文采斐然的美妙诗词,又能写出掷地 有声的征召檄文。“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的意思是:万万不可如白居易,在归田之 中了此一生。使用事典,才人怜英雄,刘过认为兼具诗才将略的陆游应该挺身而 出,力挽狂澜,而不应在田园之中看韶华流逝、 岁月渐老,最终虚度此生。文思飞扬,热情奔放,刘过并非没有看到朝廷苟且偷安,主和派手握重权,有
40、志 之士一心报国却无路请缨的现状,只是,虽然历经坎坷,一事无成,他却仍然无 法忘记自己收复中原、一统江山的理想。这种明知前路艰险,却依然毫不畏惧的 精神令人感动。B例如一:相符。颈联两句虽用古事却暗含新意:前句拟友人为白眉马良,暗 含对友人不第的不平;后句拟友人为阮籍,写自己为友人青眼所加,暗含对自己 不第的忿然。例如二:不相符。颈联两句纯用古事以赞友人:前句将友人比作白眉马良,盛赞 友人才学出众;后句将友人比作阮籍,表达对友人高看自己的感激之意。【解析】此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诗歌内容及艺术手法的能力。B.以月中桂比喻人心之高洁”错。“人心高下月中桂”意为人情高下如月 中桂树,模糊不明,无法看清
41、。应选Bo此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尤善用古事以发新意”意思是,擅长从古代典故中阐发出新意,即用典而不遵 典故本来意思,而用来抒发自己的独特情感。颈联意为:友人你就如同白眉的马良一般才华出众,还如同阮籍一般对我青眼有 加。“马良”比喻友人,是赞美友人才华出众;“阮籍”比喻友人,是对友人赞赏自 己的感激之情。这般理解,便不是“发新意”,而是遵从典故本意。学生也可以结合标题“下第贻友人”和尾联“花前失意共寥落” 一句,看出,作 者和友人均科场失意,并未取得功名;这么一看,友人的才华出众与自己被友人 赏识,便都与现实两人的落第产生了矛盾。明明有才华却不能被录取,作者盛赞 友人才华如马良,便暗
42、含了对友人落第的不平;而写友人对自己青眼有加,也就 暗含着对考官不识人才的不满了。如此解读,便属于“用古事以发新意”。开放式作答,学生可根据自己理解,合理阐述即可。B禅理:水性本来是安静的,山石也不会发出声响,可是两者相激,竟发出 惊雷般的巨响,完全丧失了水石的本性;面对外物的纷扰,人应注重修行,像 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评价:这种思想虽带着一定的消极成分,却表现出避害远祸的人生智慧(或:这 种思想虽表现出避害远祸的人生智慧,却带着一定的消极成分)。【解析】19.此题考查学生综合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 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B. “引出下文的抒情”错,下文主要是议论。 20.禅
43、理:“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 ”水的特点本是 安静的,石头中本来也没有声音。为什么两者互相冲击(水冲击石头),雷鸣幽 深少人的山林使人惊。借水声与山石激荡出巨响的自然现象展开议论,颇含哲理。 人在社会中,应当以无念为宗,不取不舍,不染不著,任运自然,自在解脱,应 当象水石一样保持安静和无声的本性,清静无为,也就具备了佛性。水石保持住 本性就具备了佛性,人向自性中求取,保持住清静无为的本性,也就具备了佛性。 评价:这首诗从嘉陵江两岸景物,险崖与急流等景象,让人联想到水性与石质, 从禅理的角度去思考人生,显得十分自然。“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保持本 性,追求清静无为,表
44、现出明哲保身的人生智慧;同时安于自身现状,不求改变, 喜欢平静安然,不追求激荡的人生,也包含一些消极思想。. B.诗书传家:诗书教化,育子成才,只留金钱财富,常招致灾祸。乐善好 施:宅心仁厚,悲天悯人,为子孙后代树典范,蓄福德。清廉自守:坚守本心, 心灵澄澈,任何外物都不能够玷污灵魂。【解析】21.此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鉴赏能力。B.“意在祝愿胡家必定会如同蚌胎生珠一样金玉满堂财源广进”错,根据首联“遗 金满赢常作灾”可知,诗中认为留金满箱往往成为祸灾,此意与选项B矛盾。所 以应该是借用典故祝愿胡家必能明珠出于蚌胎,佳子弟出于门庭。应选Bo 22.此题考查学生理解概括诗歌内容并对其进行
45、个性化解读的能力。从“藏书万卷可教子,遗金满篇常作灾” 一句可见,胡逸老以藏书传家为荣,视 金钱为祸害,他注重诗书教育,希望以此教育子孙成才,启示后人重视诗书教化 的作用,希望他们淡泊名利;“能与贫人共年谷,必有明月生蚌胎”,前一句说胡逸老愿意与贫穷的人家提供 自家的粮食,后一句称赞他如此品德必然会有人才出众的子弟,表达出胡逸老的 仁爱之心,启示后代要怀悲悯爱人之心,乐善好施;后两联那么写胡逸老在致虚庵中的生活,观看青山绿水,心境闲适,更没有凡尘俗 事来污染清明的心境,表达出胡逸老人格高雅 胸襟广阔的特点,启示后人要坚 守本心,清廉自守,不要被外物玷污灵魂。. C.气概豪壮 追求高远。渔家傲中
46、“天接云涛” “星河欲转”等句子开 阔大气;“九万里风鹏正举”展现了此人欲像大鹏乘风高飞,到达那高远之地。 才华横溢、怀才不遇。渔家傲中作者学诗有“惊人句”却是“空有”,才 华超绝却无施展的空间。细腻多情,哀怨凄苦。孤雁儿中描写面对丈夫离世,词人心中涌起无尽的 愁思,伤春伤逝只能将浓浓思念寄予梅花,哀怨之极。【解析】C. “表达了作者对古人的思慕之情”错误,孤雁儿“吹箫”句化用弄玉与其 丈夫的典故,将赵明诚类比萧史,表达了丈夫逝世,人去楼空,纵有梅花好景却 无人和她倚栏同赏的悲哀。表达了对丈夫的思念之情。应选Co渔家傲中词一开头,便展现一幅辽阔 壮美的海天一色图卷,写天 云、雾 星河、千帆,境
47、界开阔大气,景象壮丽。词尾“九万里风鹏正举”,长空九万 里,大鹏冲天飞正高。想象丰富,形象愈益壮伟,境界愈益恢宏。展现出了词人 气概豪壮、追求高远的形象渔家傲中“学诗谩有惊人句”,即使我学诗能写出惊人的句子,又有什么用 呢?作者学诗有“惊人句”却是“空有”,才华超绝却无施展的空间。表现词人 才华横溢、怀才不遇。孤雁儿中,“笛声三弄,梅心惊破,多少游春意”,词人闻笛怀人,因梅思 春,暗写自己闻笛后内心的震动和无心赏春的悲凉。结尾三句化用陆凯赠梅与范 晔的故事,表达了深重的哀思。其中“人间天上” 一语,写尽了寻觅苦:“没个 人堪寄”,暗示丈夫亡故,隐含怀念之痛,写尽了怅然假设失之伤。词中咏梅悼亡,
48、 浑然一体。词中描写面对丈夫离世,词人心中涌起无尽的愁思,伤春伤逝只能将 浓浓思念寄予梅花,哀怨之极。可见词人细腻多情,哀怨凄苦。C“压”的意思是“压着”“压倒”,“压”在诗句中表现了拟帆台的高大、 巍峨。“压”字写出了强大的力量之感,很有力度;一个“压”字赋予拟幌台活力, 让读者想象到拟帆台的活动,将台与城从互相独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诗意也 产生了流动美感。【解析】C. “颈联纯粹描山绘水”错误,颈联写景,但并非纯粹描山绘水,其间有诗人主 观的思想感情。诗人春日登临,心头一片恬静,因此看得山山水水都那么冲淡, 那么悠然。应选C。首先结合句意分析词义,“压”的本义是从上面给力,即“压着”“压
49、倒”,“城 埋”本自高大险峻,而层台雄踞其上,反使“城埋”见得矮小局促,“压”字写 出了力度,突显了拟蛆台的高大、 巍峨。再分析表达效果,诗人用“压”字将这种感受精确地表达了出来,不但更显示层 台的巍峨,且将台与城从静止变为活动,从互相孤立变为浑然一体,使整个句子 也产生了流动感。A答案例如:李诗写“我”人在沙丘无心赏景、喝酒和唱歌,对“你”的思念 如汶水浩荡南行难以抑制,感情奔放 言词率直,表达了李诗豪放飘逸的风格; 杜诗选用“鸿雁” “江湖” “冤魂”等意象,写急盼朋友音讯而不得,引发世路 凶险的担忧,揣想友人向屈原倾诉内心的愤懑,把对友人的同情及殷切的思念表 达得沉郁深微且寄意深远。【解
50、析】27.A.“杜诗的格律较李诗严整”错误,李诗的韵脚是“城” “声” “情” “征”, 押“eng”韵;杜诗的韵脚是“何” “多” “过” “罗”,押“e”押o”韵,这 说明李白的诗歌格律更严整。应选Ao 28.首先理解“李诗思疾而语豪”这一评价,“思疾”是说感情迅疾,难以遏制;“语 豪”是说语言风格豪放不羁。然后结合李诗分析。李诗结尾说“思君假设汶水,浩 荡寄南征”,诗人运用比喻修辞说思念杜甫的情感如同浩荡的汶水,难以遏制, 可见其“思疾”;为了书法这种情感,诗人在前三联写自己高卧沙丘城,无心欣 赏城边的古树,无心聆听动人的秋声,无心饮用甘醇的美酒,只因思念朋友。感 情奔放、言词率直,表达
51、了李诗豪放飘逸的风格接着理解“杜诗思苦而语奇”这一评价,“思苦”是说因为某种思想感情而内心 郁闷;“语奇”是说用语奇崛,含意深远。最后联系杜诗分析。杜诗标题即说明 怀念友人李白的情感,首联写因为凉风而有所感,颔联写因为秋水茫茫,以致鸿 雁不到,难以知道朋友的音信。“文章憎命达”,意谓文才出众者总是命途多舛, 语极悲愤,“超魅喜人过,隐喻李白长流夜郎,是遭人诬陷。诗人用“鸿雁”“江湖” “冤魂”等意象,描写自己对朋友音信的急切盼望,表达自己对朋友的 同情和关怀,含意深远,可见其“思苦” “语奇”。. B.乐从勤中来。要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受淳朴的邻里之乐,就应参加生 产劳动,自营衣食。勤是乐的
52、保障。勤力躬耕是乐的根源,勤是人生的真谛。态度:说明诗人热爱 劳动、热爱生活的态度。【解析】B. “诗人与村民们终日饮酒游乐”有误。此句意思是“思念的时候,大家就披衣 相访,谈谈笑笑永不厌烦”,此句没有写“终日饮酒游乐”,而是写“谈笑”之 乐。应选Bo先看“乐”。全诗以自在之笔写自得之乐,将日常生活中邻里过从的琐碎情事串 成一片行云流水。移居南村除有登高赋诗之乐以外,更有与邻人过从招饮之乐。 当然,人们也不是终日饮酒游乐,平时各自忙于农务,有闲时聚在一起才觉得兴 味无穷。诗人将与邻人之间纯朴的情谊写到极致。在全诗写“乐”的基础上,结尾写“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衣食当须纪,力 耕不吾欺”,说明
53、陶渊明从中悟出的“理”,那就是穿的吃的需要自己亲自去经 营,躬耕的生活永不会将我欺骗。结尾点明自然之乐的根源在于勤力躬耕,这是陶渊明自然观的核心。只有勤劳耕 作,才能保证衣食之需,也只有勤力耕作,才能享受到真正的乐趣,勤是乐的保 障。诗人认为人生只有以生产劳动、自营衣食为根本,才能欣赏恬静的自然风光,享 受纯真的人间情谊,并从中领悟最高的玄理一一自然之道。诗人对“乐”与“勤”的道理的感悟来自他的劳作。他所相与之人是淳朴勤劳的 农夫和志趣相投的邻里;他所寄托的玄理,朴实明快,是他在亲自参加农业劳动 之后悟出的人生真谛。在这感悟中渗透着诗人热爱劳动 热爱生活的态度。D水调歌中的“候”字,待令以出征
54、,动在令先,可见连营将士行动之神 速、戒备之森严、军容之整肃,表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沉着以待 敌的气概;浣溪沙中的“看”字,写诗人看见燕子忙碌着垒巢,反衬他内心 无聊,表达了词人内心的不平静。【解析】D. “水调歌欲弛先张,以迫显缓”错。诗歌第一、二句营造出一种阔大 悠 缓、静谧的意境。这两句的铺叙及环境气氛的渲染,突出了第三句军情的紧急, 更易于从悠缓宁静中见突然、危迫与紧张。故这两句乃是欲张先弛,以起到以平 显兀、以缓显迫 以静显动的艺术效果,而成为第三句的绝好衬垫。应选Do水调歌中的“壮士连营候鼓螯”,写敌情传来后军营的反响。警报传来,连 营军士临危而不乱,一切准备工作都在极
55、短的时间内准备就绪,单等军令下达, 螯鼓擂响,即出战迎敌。“候”字下得极妙,待令以出征,动在令先,那么连营将 土行动之神速 戒备之森严、 军容之整肃,表现出连营将士大敌当前而无所畏惧、 沉着以待敌的气概。浣溪沙中“静看燕子垒新巢”写词人在看燕子垒巢,燕子不辞辛苦,飞来飞 去,一次又一次衔泥而来,眼看着就渐渐营造成了新巢。“看”到燕子极其忙碌, 而词人自己却“闲”,闲得无事可为,暗示词人并不平静的心绪。(2)审题理解。审题的关键在于知晓问题的核心指向及逻辑层次。首先 应理清问题的核心任务、隐含信息。其次,明确解答的针对性、侧重点、整 体性、层次性。(3)答案理解。正向梳理,更需要倒溯、修正以强化
56、对命题用意和诗歌 的深度理解。.诗篇深学(1)多向度重构。第一 已有性重构,是指针对已有试题进行重构,可分为同类链接和转 换拓展。同类链接是指依据已有试题有价值的考查点 考查方式进行仿照性 命题练习。转换拓展是指依据考点将主观或客观题转换为客观或主观题,以 实现知识的截面或全面考查。第二、未有性重构,主要分为创造性重构、逻辑性重构和生成性重构。 创造性重构是依据高考评价方向对试题未涉及的考点进行补缺性重构;逻辑 性重构是依据诗句内容、结构安排、情感表达等特有的逻辑进行命题重构; 生成性重构是聚焦诗歌内容情感 语言、手法等有特色、 韵味或有矛盾、 争议的点进行深度书写或口头表达。(2)聚点位深构
57、聚点位深构侧重于点的角度,主要依据知识本身或知识之间的逻辑关联, 以发散性问题链针对一个知识点或能力点,采用递进、比照、因果、假设等 深掘性追问式考查训练方式,开展对诗歌的深度挖掘。.群诗深研“1+x”群诗深研是以原诗人文主题或文本要素组群,以议题为切口、以 求同辨异为抓手、以融通生成为目的的深度学习方式,可依据阅读情况反响 学习序列目标安排、文本核心价值筛选等建构群诗。以学习对象为分类标准,可分为人文主题和文本要素统摄下的群体深研 路径。以人文主题为依据组文并开展序列化研究,分析不同篇章主题的异同 关系,如互补、相同、相反、相似等。文本要素统摄下的群体,以文本要素 作为群诗深研的发起点,感知
58、要素特点,明辨文本要素在不同作品中的表达、 作用等;在群诗中互证文本要素的特点、本质、作用等,并透过现象聚合 提炼其本质;诠释内涵,依据思维判断其合理性。以学习方式为分类标准,每种路径下大致可分为, 一因”分解式、“因果”综合式深度学习。”因一果因一果”概括式、“果”概括式强调在未知主题或要素功用前提下开展归因式探索;“果一因”分解式强调在主题或要素功用前提下开展分解 自证;“因果”综合式兼具二者特点。以问题属性为分类标准,可分为核心议题、母题、嫡题和庶题。【阅读收获】.针对古诗歌,文本分析要侧重于内部的逻辑关系、题干分析要侧重题 干内部的要素、答案分析要修正完善。.针对某一个考点,可以以追问
59、式的方法进行训练,如递进、比照、因 果、假设等。.针对某一个考点,可以同类链接互补理解,还可以打通简答题与选择 题之间的联系。.建构古诗歌考点体系,让学生时刻查漏补缺其中的考点。.同一首诗歌,可以按照内容、结构、情感、手法等角度进行展开分析。.在同一个人文主题下,篇章的选择可以遵循互补、相同、相反、相似 的关系。.同一个考点可以在不同的篇章中去印证,深化理解。【阅读实践】北京市2022届高三各城区模考古诗歌考点清单考试题目题材选择题考点简答考点海淀(上) 期末钱起暮春归故山草堂;王 安石与舍弟华藏院志君亭咏 竹;苏轼霜筠亭;郑板 桥题画竹咏 物 诗人物形象字词:加点字加以赏析。衬托手法托物言志
60、朝阳(上) 期末吴澈春从天上来爱 国 诗典故、实写、视觉 听觉、比照结尾句作用:词作以“对一窗凉月, 灯火青荧”作结,有何妙处?东城(上) 期末陆游读杜诗爱 国 诗开头句作用;典故人物形象:本诗中的杜甫形象与你 阅读杜甫诗歌后认识到的杜甫一 致西城(上) 期末杜甫饮中八仙歌生 活 诗人物形象;诗歌体 裁:七言歌行体 诗歌风格:幽默谐 谑人物形象:不同人物有哪些共同特 点房山(上) 期末李白送友人入蜀送 别 诗景物观察角度、描 写、议论、语言风 格、典故内容比较:蜀道难和送友人 入蜀都是写蜀道,请结合具体诗 句比较两诗在内容上的相同点和 不同点。丰台(上) 期末陶渊明饮酒(其九)生 活 诗叙事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力资源管理师(三级)历年真题大合集
- 2025年中国摇头机数据监测报告
- 从银行到供应链探索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场景
- 聚焦核心素养的高中化学“四线”联动课堂研究
- 2025年中国微油雾滤芯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2025年中国彩色马蹄莲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彩玉石数据监测报告
- 2025年中国弹簧底阀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Module 5 Unit 3(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外研版英语八年级下册
- 机械行业创新设计的案例分析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中国尼龙注塑件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智慧能源体系》课程教学大纲
- 大象版五年级下册《科学》全套教学课件
- DBJ04-T 241-2024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
- 1.2区域整体性和关联性-以青田县稻鱼共生为例课件-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选择性必修2
- 特殊人群安全用药指导
- 工业物联网安全风险评估-深度研究
- 2024年机场广告行业投资分析及发展战略研究咨询报告
- 《洗地机培训方案》课件
- 手术室护理新进展
- 郑州市2025年高中毕业年级第一次质量预测(一模) 化学试卷(含标准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