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南形胜和长江之愁_第1页
东南形胜和长江之愁_第2页
东南形胜和长江之愁_第3页
东南形胜和长江之愁_第4页
东南形胜和长江之愁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东南形胜和长江之愁很多人说柳永写的词虽协音律而词语尘下, 当为道貌岸然者不耻与论。 但是他的 望海潮 一词怎么也看不出艳、 淫、 俚、俗之色,相反极为出尘脱俗,雅放欢畅。其词云:东南形胜,江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重湖叠 ?t 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这首词是在至和元年( 1054 年)柳永拜访杭州知府孙沔时写成的。 据杨 古今词话 所载, 柳永与孙沔 (注: 杨误作孙何,词学大家吴熊和先生考证为孙沔)

2、乃布衣之交。 孙任杭州知府之时,门禁甚严,一般人很难见到他。柳永欲见之也不得,只好作了这首望海潮词,往谒当地名妓楚楚,对她说:“想见孙大人,只恨无门无路。假如知府有宴会,恳请你帮忙,借你朱唇歌于孙相公之前。他如果问起是谁作这首词,你就说是柳七吧。” 后来,在中秋节府会上,楚楚宛转歌之,结果如柳永所料,孙即 日迎接他入府。这是望海潮词之本事。下面来赏析此词,领 会它的妙处。笔法大开大阖,气势雅放,眼界宏博,异于柳永习见风格, 不再缠绵凄恻或俗谐低调。这是最大的亮点。上片写杭州城,以 “形胜”、“都会”、“繁华”三词总括杭州之重要位置、历史 悠韵、阜盛景观,可谓先声夺人,下语铿锵不凡。总括之后,紧

3、 接着做细部描绘,街巷河桥之优美谓“烟柳画桥”,市民宅居之雅谓“风帘翠幕”,都市庶众之繁荣谓“参差十万人家”, 一幅 错落有致的杭州写意图初具规模。“十万”只是约数,略表众多之意。吴自牧梦粱录卷十九言:“柳永咏钱塘词曰参差十 万人家,此元丰前语也。自高庙车驾自建康幸杭,驻辟几近二 百余年,户口蕃息,近百万余家。杭城之外城,南西东北,各数 十里,人烟生聚,民物阜蕃,市井坊陌,铺席骈盛,数日经行不 尽,各可比外路一州郡,足见杭城繁盛耳。”以上主要写内城, 那么城外又是怎样的呢? “云树绕堤沙”,言杭城被钱塘长堤包 围,堤上植有青苍葱郁、曲折逶迤的树木,远望必如云雾萦绕, 此处著一 “绕”字而给人绰

4、约姿态之感。移步换景,纵目望城外钱塘江,则见“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其潮涌凌厉之势或许 开启后代苏东坡咏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之美誉。钱塘江观潮为时至少二千年之久,宋代最盛,而柳永的望海潮当属较早的词中佳构。这些词句,基本上写的是自然风物, 接下来写的是市民生活状况。 杭州城不仅市场上摆满了珠玑、罗绮等贵重饰物,而且家家户户也财富盈盛,以致富豪权贵们“竞豪奢”,争富斗奇。一方面如陈振孙在直斋书录解题所言“承平气象, 形容曲尽”, 另一方面也以“珠玑”、 “罗绮”之物借代指称娱妓生活,呈现了声色物欲的景观。西湖则更多地代表江南绮丽风景。 词的下片主要围绕西湖美景来铺陈。首先

5、写了湖之大体构造,“重湖叠?t ”,意谓白堤将之中分里湖与外湖, 湖水隐映着灵隐山、 南屏山、 慧日峰等岭峰,使之湖光叠翠互相呼应,概之曰“清嘉”。次写了具体的代表性的景致,“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兼及水陆二物,又照顾夏秋换季, 时间和空间两方面都考虑进去了, 相当简炼, 工整爽口。后句“羌管弄晴,菱歌泛夜”,实际上运用了互文见义修辞法,声明西湖边上,无论白天黑夜,都能听到那些渔翁的羌管曲声,都能听到那些姑娘快乐的采菱曲。何以见得歌者快乐?随后的“嬉嬉”正能表明。 柳永借形容钓叟莲娃的欢愉之色之态, 奉送给读者的是一副杭州百姓安居乐业、 歌舞升平的气象, 自然也是暗示知府孙沔的卓越政绩。 孙氏

6、听到名妓楚楚歌此曲, 能不动心接见柳七郎吗?写完民间生活,词笔落转贵人达官们的生活状况:“千骑拥高牙”,地方长官在成群马队拥护下,啸傲山水,声势喧赫,风流别致。这里或许又直接开启东坡“左牵苍,右牵黄,千骑卷平岗”的出游兴致。达官们“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既是自乐,亦是与民同乐,一时忘乎山水之间。而酒醒之 后,打算“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末句作结,写官员们 意欲将西湖好景绘成图画,献于朝廷,既表忠心,又表治政有方, 两全齐美,何乐不为呢?由此观之,恐怕描绘江南之美臻此境界者无几, 无怪乎此词 流播到邻国时会产生地震般的反响。 同时代谢处厚诗云:“谁把 杭州曲子讴?荷花十里桂三秋。 那知卉

7、木无情物,牵动长江万里 愁!”这愁指的是什么,有如此大的效果?原来是金主完颜亮拜 听此歌后,欣然有慕于“三秋桂子,十里荷花”,遂起投鞭渡江 之志,也想到江南吟赏烟霞、享受人生。于是宋朝上下把这场兵 祸怪至柳永身上,说他干不该万不该写这么好的词, 好端端地改 变风格做啥呢,继续保持他那套俗艳的作风岂不就天下太平?这 海潮纵然再汹涌也难抵它外来入侵势力!一首词便能牵动万里长江之愁,足见文学的功力之深厚。若这段词林史话属实,则论及 罪过,柳永看来是要吃不了兜着走,走到哪被骂到哪,民族祸类 的帽子他是戴定了。稍有历史知识的人都懂得, 这样的思维逻辑 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至今还在发扬光大。还好有个

8、叫罗大经的人在 鹤林玉露卷十三为他正名补誉: “余谓此词虽牵动长江之愁,然卒为金主送死之媒,未足恨也。至于荷艳桂香,妆点湖山之清丽,使士大夫流连于歌舞嬉游之乐, 遂忘中原,是则深可恨也。”柳永这一生有此等知音,足矣,名 节必保矣。这罗大经一语道破了统治者推卸责任的伪装。 妖娆江山、 秀 丽风物本无关情与恨,士大夫们自己歌舞欢声,疏于政事国事,以致忘记身上的职责而亡家亡国, 干柳耆卿之词何事?一位美丽女子被男人骚扰猥亵乃至奸污, 受谴责的应当是不良男人, 总不能认为人家女人长得漂亮也有罪过吧?受惩罚的也应当是施暴的男人,总不能罚人家女人带上面罩,裹得严严实实,从此不得显露性感特征吧?遗憾的是,这种事时有发生,东南形胜(如荷艳桂香) 与长江之愁的关系经常被人们绑在一块, 为执权者的过失做掩饰。 所以罗大经紧接着又和谢处厚诗一首, 更进一步揭示出问题的症结,诗云:“杀胡快剑是清讴,牛渚一片依然秋;却恨荷花留玉辇,竟忘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