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PAGE7PAGE7白杨的课堂教案设计白杨的课堂教案设计第一课时一、谈话入题1、同学们,你们看到过大戈壁吗(出示茫茫戈壁的图片)然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的荒凉大戈壁上,却有着一棵棵高大挺秀的身影,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它们就是挺拔的白杨树。今天我们到这荒凉的戈壁滩上去看一看它们。(板书:3。白杨)请同学们欣赏几幅白杨的图片。2、从刚才你欣赏的图片中,你了解到了白杨有哪些特点(出示高大、挺秀)二、生读课文:在本篇课文中我们不但能看到茫茫的大沙漠,还能听到一位旅客为他的孩子介绍白杨呢。边读边想:1、课文中写了白杨的哪些特点?2、课题是白杨,全文就仅仅写白杨吗?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自学生字新词
2、1、出示自学思考题,学生自学,小组讨论(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遇到难懂的词语和句子画出来(2)课文主要讲述了一件什么事情是通过课文中的那部分读懂的自由交流。(3)大戈壁是什么样子的白杨树是什么样的在文中勾画出来。(4)爸爸是怎样向孩子介绍白杨树的?2、教师检查自学情况,学生自由汇报自学效果。(1)对一些词语的理解(学生相互补充)。提醒学生注意一些生字的字形。如“疆”字不要丢“土”,与“僵”在字形字义上进行区别;“陷”字右下的笔顺是撇、竖、横、横折、横、横。(2)说说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写了在通往新疆的列车上,一位父亲和两个孩子望着窗外的白杨,展开议论的事。)四、细品文本,了解白杨
3、生活的环境学习课文1至3自然段,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1、找出描写白杨树特点的词、句。2、抓住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白杨树生长的环境。(1)出示茫茫大戈壁的画面,让学生进一步感受白杨树的坚强,再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从这些语句中你能体会到些什么?(2)学生自由汇报。生:我从刚才欣赏的画面中知道了戈壁滩上经常狂风四起,飞沙走石,感受到了白杨树坚强、不择环境。生:我从“白杨树生长在茫茫的大戈壁上那里没有山,没有水,也没有人烟。”体会到了白杨的生命力强。生:我从:“天和地的界限并不那么清晰,都是浑黄一体。”也感受到了白杨树生长的环境及其恶劣。生:我的感受是:白杨树生长不择环境、生命力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
4、还长得“高大挺秀”,实在是令人佩服。(3)父亲又是怎样介绍白杨的?(4)大戈壁这么荒凉,环境这么恶劣,白杨却长得那么高大挺秀,像卫士一样守卫着铁路。读到这里,你觉得白杨怎样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朗读爸爸说的话(赞美)(5)激情朗读父亲说的话。读出对白杨的赞美。自由读,指名读,范读,齐读。五、归纳小结,置留作业1、同学们,我们从字里行间里、资料中感受到了白杨的特点:2、收集与白杨的关的材料。(可以是图片、歌曲、生长环境等)第二课时一、回顾课文内容1、有感情地朗读1至3自然段,展示自己朗读的风采。2、指名背诵爸爸介绍白杨的那段话。(回顾课文,练习概括,再度从整体入手回读。)二、剖实质,体会爸爸的心。(一
5、)、(学习十至十三自然段)1、指名读这几自然段,理解“表白”、“心”是什么意思爸爸只是在介绍白杨,赞美白杨吗(学生齐答)出示文字片:不是的,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也”说明什么(说明爸爸说树即说人)2、白杨树是在极其恶劣的环境中生长起来的绿色战士,那么,爸爸的生活环境又会是怎样的呢?、出示有关建设兵团的图片介绍、学生看图片后,自由交流。(二)、自由读课文14、15自然段,用()划出孩子们知道的事情。思考孩子们还不知道哪些事情(引导学生理解爸爸这样做的目的,来体会文章的中心思想)1、爸爸的做法和白杨的特点有什么相似的地方从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样的精神板书:服从需要扎根边疆无私奉献2、看
6、板书小结。爸爸不只是介绍白杨,赞美白杨,他也在表白着自己的心愿,就是像白杨那样,服从需要,扎根边疆,建设边疆,作无私的奉献。三、再现希望,体会写法。、学习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默读课文,想想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质疑。小组讨论提出的问题。()一棵高大的白杨树指谁几棵小树指谁()为什么爸爸看到在一棵高大的白杨树身边,几棵小树正迎着风沙成长起来,嘴角会浮起一丝微笑?()、小结:引导学生体会爸爸的心愿:相信自己的孩子在父母的影响教育下,一定能够像白杨那样扎根边疆,建设边疆。3、带着对爸爸的敬意读一读这段话,好吗?4、在文中找一找:爸爸的几次神情变化的语句,说说自己的的体会。(小组合作,教师指点)5、
7、体会写法:有感情自由朗读全文,质疑。()浏览全文,边读边想,合作讨论这篇文章有何借鉴之处?(学语文的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运用,这就要品味作者独特的方法再加以自悟,才会形成语言的个性美。)、从文章的语言。没有华丽的词藻,但朴素中蕴含着深情。、从文章的构篇上。一列行驶的列车上,车窗外的白杨引起议论,乍是无意,实则有意。、从介绍白杨的方式上。用对话的形式介绍白杨的特点,生动、自然。、从表达情感的方式。文章写白杨、赞白杨,实则是写人、赞人,赞颂边疆建设者,使人回味无穷。、结尾处借鉴。情感内敛,却韵味无穷。(2)小结写法“借物喻人”写这类文章,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恰当选择所借用的事物,写出事物的特征。要把事
8、物的特征和人的品德、精神,或思想、情感有机地联系起来。如白杨。、由物及人,感情真挚。借物喻人,落脚点在“人”,重点在写人。要用“物”与“人”的相似点把二者巧妙地联系起来,达到“喻人”的目的。这类文章旨在赞美人的品德或精神,因此,写作时感情要真挚,用真挚的爱去歌颂高尚的人。(同时,学文章是个来回的过程,光分析、感情读还不够,更要考虑作者为什么这么写,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为学生的运用打好基础。)四、课堂小结。1、情朗读会文。(带着对白杨树的赞叹,对边疆戍卫者的敬意,对西部未来的憧憬,再一次回到课文之中,去感受这种奉献精神感。)2、此时有你,最想对白杨以及边疆戍卫者说些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展示收集的材
9、料。收集的材料以歌曲为例,播放歌曲阎维文的小白杨结束全文。)五、课后练笔采用“借物喻人”的写法,写一篇习作。附:板书教学反思:白杨是一篇寓意很深的借物喻人抒情散文。作者借用大戈壁上的白杨的特点来表现自己扎根新疆、建设新疆的志向;同时希望自己的子女也能向白杨那样,哪里需要,就在哪里扎根、发芽、生长。然而,作为山旯旮的学生来说,课文所描写的画面与精神境界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差其远,这给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带来一定难度,在教学时,我作了如下尝试: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与文章内容产生共鸣在教学时,我选用学生陌生的大戈壁图片谈话入题,又巧妙地运用三个问句作为“突破口”,并围绕三个问句创设情景,激起学生情
10、感共鸣,让空洞的内容鲜活起来。二、利用多种手段,突破重难点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恰当应用,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教学时,我从城域网上、因特网下载了有关的图片资料,帮助学生理解白杨树生存的恶劣环境及白杨的品质。通过板书,使“借物喻人”的写法一目了然。三、力求构建新的教学模式1、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文中关键词句在表情达意中的作用,学生自主学习与小组合作交流,理解“树”与“人”的关系,突出重点。2、采用了“变序”教学。听范读后,直奔课文中心密切相关的段落。3、抓住“树”与“人”的联系,从有限的课堂教学中反映无限的生活情景。学生自读、自悟,悟出白杨树旺盛的生命力与“建设者扎根边疆的无私奉献”紧紧联系在一起。教学评价:在教学实践中,课堂的动态与设计有所差异,在教学中显现出的问题引人深思:1、要尊重学生的认识特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年专家点评:中国可变电阻器行业发展环境及投资策略报告
- 2025至2031年中国箱型交流金属封闭开关设备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甘肃省陇南市某中学2024年中考数学模拟试卷含解析
- 2025-2030年中国RTB广告行业走势预测及未来趋势发展研究报告
- 2025年一般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1套
- 2025厂级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研优卷)
- 2025新职工入场安全培训考试试题附参考答案【模拟题】
- 2024-2025承包商入厂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打印
- 2025年新入职工安全培训考试试题答案打印
- 2024-2025岗前安全培训考试试题带答案(预热题)
- GB/T 18050-2000潜油电泵电缆试验方法
- GB 7793-2010中小学校教室采光和照明卫生标准
- FZ/T 24011-2019羊绒机织围巾、披肩
- 金螳螂企业管理课件
- 炊事机械安全操作规程
- 最新版教育心理学课件3-成就动机
- 离合器-汽车毕业设计-设计说明书
- 中国民间美术年画-完整版PPT
- 2022年《趣味接力跑》教案
- 级配碎石旁站监理记录表.模板
- 国电南自PSL 641U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V1.1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