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1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2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3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4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探讨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讨论【关键词】脑血管障碍颅内血栓形成体层摄影术x线计算机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ranialvenussinusthrbsis,vst)是脑血管疾病中的一种特殊类型,约占全部脑血栓形成的351。其临床表现多种多样,缺乏特异性,容易误诊。为进步临床的诊断及预后,认识其在临床的表现及影像学特征,现将我院脑内科自2002.12022.12月收治的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1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11例患者中男3例,女8例;年龄1851岁,平均33.5岁,其中2138岁最多(7例,占63.6)。12起病形式与诱因急性起病6例,亚急性起病3例,慢性

2、起病2例。鼻窦炎2例,服避孕药1例,发热4例,腹泻2例,产后72h20d2例,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无诱因1例。病程260d。13临床表现意识障碍5例(昏迷1例,意识模糊1例,嗜睡3例),头痛呕吐9例,视力下降5例,失语1例,肢体瘫痪3例,发热4例,血压升高4例,视乳头水肿8例,颈抵抗7例,病理征阳性3例。1.4实验室检查血白细胞升高4例,腰穿9例,其中脑脊液压力升高8例,压力在200350h2之间,蛋白轻度升高3例,糖、氯化物正常。血脂升高3例,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6例,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6例,纤维蛋白原增高5例,血小板聚集功能增高4例,血小板计数增高3例(分别为376109/l、4

3、57109/l、903109/l),红细胞压积增高2例,红细胞聚集指数增高2例,血浆黏度增高3例。15影像学检查全部病例先行头颅t检查。3例人脑半球脑沟变浅,脑回模糊:2例小脑幕异常强化,1例人脑镰异常强化;2例基底节区片状低密度影:1例右颞叶出血:2例未见异常。2例头t未见异常者并行头ri检查,1例右侧额叶、顶叶皮层呈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1例双侧额叶、顶叶多发皮层小片状长t1、长t2信号。11例行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rv)检查示:上矢状窦未显影6例。其中,2例上矢状窦信号有中断;2例伴引流静脉开放、增粗;1例上矢状窦、左侧直窦、乙状窦、横窦全部未显影,其头ra又提示左侧大脑中动脉未显影

4、。2例下矢状窦未显影,其中1例伴有大脑大静脉增粗,1例合并海绵窦未显影。2例直窦、横窦、乙状窦未显影;1例左侧横窦、乙状窦合并左侧静内静脉未显影。其2例又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示左侧下矢状窦、横窦未显影1例,双侧乙状窦、直窦、横窦未显影1例。2结果上矢状窦血栓形成6例。其中,1例伴左侧直窦、乙状窦、横窦、左侧大脑中动脉血栓形成。2例下矢状窦血栓形成。2例直窦、横窦、乙状窦血栓形成。1例左侧横窦、乙状窦合并左侧静内静脉血栓形成。3讨论31vst是一种特殊类型的脑血管病其中80的患者有发病诱因,病因大致分为炎症性和非炎症性。炎性病因多为颜面、鼻窦、乳突及中耳感染扩散的结果2。由于解剖因素,海

5、绵窦、横窦是最常见的发病部位,本组4例患者有明确的感染史,不但横窦、海绵窦血栓形成,还见到乙状窦、上矢状窦血栓形成,可能与感染范围大有关。非炎症型常见病因有:全身衰竭、脱水、糖尿病性高渗性昏迷;内分泌失调、妊娠及产褥热、长期口服避孕药等;脑部血液循环障碍:血液病;颅脑外伤、外科手术;脑膜瘤、脑膜转移瘤等。上矢状窦是常见的发病部位。本组非炎症型患者6例,其详细病因为产褥热、脱水、血液并服用避孕药。另有20的患者病因不明,本组有1例(占1/11),可能与病例少有一定关系。2021年8月翟秀珍: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及影像学表现讨论第4期2021年8月河北北方学院学报医学版第4期32发病机制及病理变

6、化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机制可见:各种原因造成血液高凝状态,血液中凝血因子增加,出现高纤维蛋白原血症和纤溶活性下降;血液动力学因素;解剖因素:人类子宫静脉、阴道静脉、椎静脉、颅内静脉与颅内静脉窦互相沟通,无静脉瓣控制,来自盆腔的血栓容易进入静脉窦,使静脉窦闭塞。对于局限性脑静脉窦血栓,通过静脉扩张及侧枝循环代偿可无血液循环障碍造成的临床体征,或仅有颅内压增高。假设静脉窦完全阻塞并累计大量侧枝静脉或血栓扩展到脑皮质静脉时,颅内压明显增高和脑静脉、脑脊液循环障碍,可致脑水肿、出血、坏死,晚期严重的静脉血流淤滞和颅内高压将继发动脉血流减慢,造成脑组织缺血、缺氧甚至坏死。本组有8例表现为脑水肿、坏死,1例

7、脑出血。其中1例血栓累及了上矢状窦、横窦、乙状窦、直窦,同时又累及了左侧大脑中动脉主干。33临床表现由于脑静脉窦的解剖特点使脑静脉系统较动脉系统具有较强的代偿才能,以及病变的部位、程度均不同,致使病症表现不具备特征性,表现形式多种多样。本组11例患者中,9例表现为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视力下降、颈抵抗,是颅内压增高征象的表现。5例表现为意识障碍,3例表现为肢体瘫痪,是深部静脉和脑动脉系统受累所致。34影像学改变341脑静脉窦血栓的t表现vst的t表现分为直接和间接征象两部分,通常作为vst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手段。直接征象包括:高密度三角征、束带感、delta征或三角征。该征象一旦确立,可以确诊

8、。具有相对的特异性。但其出现率极低,缺乏2%。vst的间接征象较直接征象常见,包括:大脑镰和小脑幕异常强化,脑室变小,无强化的脑白质低密度,静脉性堵塞等较为常见4。11例中有3例表现为双侧基底节区、额叶、顶叶、颞叶皮层及皮层下堵塞,1例右侧基底节堵塞。也可见出血性堵塞,表现为皮层或皮层下不规那么出血。本组中有1例表现为颞叶及其皮层下出血。342脑静脉窦血栓的ri表现利用ri诊断vst的优势是对血流流动的敏感性,多方向、多序列成像可直接显示vst,并能反映血栓的演变过程。isensee等根据发病时间及血栓信号的变化将静脉窦血栓分为4期:急性期(15d)血流流空信号消失,t1等信号,t2低信号;亚

9、急性期(615d),t1更高信号,t2明显高信号;慢性期(16d1月)表现为血栓信号普遍下降,t1、t2有均匀性增高;晚期(1月以后)如血流再通,出现流空效应,表现t1、t2无信号,如血流未再通,常表现t1等信号,t2高信号或等信号5。2例行脑静脉窦ri检查,1例表现左侧乙状窦、横窦t1等信号,t2低信号;1例无明显异常,而脑本质表现均为t1高信号,t2明显高信号。ri诊断vst的局限性主要表如今时间方面,因静脉内血栓信号随时间变化而改变。中期vst呈典型的高信号,诊断静脉窦血栓是可靠的,而其他各期血栓信号不典型,缺乏特异性。加上血流相关伪影的影响,靠常规的ri图像作出诊断难度较大。343脑静

10、脉血栓的rv表现脑磁共振静脉血管造影(agnetiresnanevengraphy,rv)是一种无创、方便和快捷显示脑静脉构造的成像技术,可作为重要的诊断方法。多数研究者证实,在头颅t可疑vst的根底上,利用ri和rv技术的结合是诊断vt较理想的方法6。3431脑rv诊断静脉窦血栓的直接征象:(1)表现为发育正常的脑静脉窦血流信号缺失,血栓充盈整个脑静脉窦,血流完全梗阻。(2)表现为边缘模糊且不规那么的较低血流信号。一种情况是静脉窦内血栓未充满整个窦腔,另一种情况可能是平安梗阻的血栓再通。11例中有7例示脑静脉窦血流信号缺失,血栓完全梗阻。3432rv诊断静脉窦血栓的间接征象梗阻处静脉侧枝形成

11、和其它途径引流静脉异常扩张是诊断vt重要的间接征象。克制了常规ri图像的局限性,特别有利于显示多静脉窦受累的广泛性vst的诊断,故对vst的诊断只有重要意义。11例中有4例引流静脉异常扩张,间接证实为静脉窦血栓形成。临床理论告诉我们:常规t、ri和脑rv结合将大大进步vst的诊断。对t征象不明显而又疑心本病,需进一步寻找ri征象,对ri征象不典型的vst,结合典型rv改变可确定诊断。344vst的dsa表现一般认为dsa诊断脑静脉窦血栓的准确性可达75%100%。静脉窦充盈缺损可直接显示脑静脉窦血栓,但有些部位发育不全与充盈缺损易混淆,欲确定这些部位有无梗阻时,尚需借助dsa显示脑静脉窦的排空延迟和扩张的侧枝静脉等间接征象。dsa虽对确诊vst的准确性高,但其具有一定的创伤性,操作严格,与其ri和rv相比,不如后者更快捷、方便,所以往往选用ri+rv的比率更大些。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发病率低,临床无特异性,易误诊,常使病情进一步加重造成严重后果,临床医生应该给与足够重视。不但对妊娠期、产褥期、长期服避孕药的育龄期女性出现不能以其他原因解释的高颅压病症应想到本病,而且对有感染诱因引起的高颅压病症也应想到本病;头颅t检查阴性不要轻易排除本病,头颅t见脑内低密度或高密度病灶,不要仅满足于脑出血或脑堵塞的诊断,需进一步行头ri/rv/rv检查,必要时行dsa检查,防止延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