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虫病-中医执业医师复习资料_第1页
精选虫病-中医执业医师复习资料_第2页
精选虫病-中医执业医师复习资料_第3页
精选虫病-中医执业医师复习资料_第4页
精选虫病-中医执业医师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虫病虫病是一些寄生虫寄生在人和动物的身体里所引起的疾病。虫病是世界上分布广、种类多、危害严重的一类疾病。虫病有蛔虫病、蛲虫病等种类。蛔虫病的病因与诊断蛔虫病是蛔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致的疾病,它是一种发病率较高的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我国古代对本病早有认识,将蛔虫称为蛟墙、鱿、长虫。如?灵枢厥病?篇说:“肠中有虫瘕及胶墙,心肠痛,侬作痛,肿聚,往来上下行,痛有休止,腹热喜渴涎出者,是蛟墙也。病因病机蛔虫病是由于误食沾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或其他不洁之物而引起的。蛔虫寄生在小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由于蛔虫具有喜温,恶寒怕热,性动好窜,善于钻孔的特性,故当人体脾胃功能失调,或有

2、全身发热性疾患时,蛔虫即易在腹中乱窜而引起多种病症。假设蛔虫钻人胆道、阑门,或蛔虫数量较多,在肠中缠结成团,那么出现多种病变及病症。临床表现蛔虫病的临床表现差异较大,其病症的轻重不仅取决于蛔虫数目的多少,而且与蛔虫所在部位和状态有密切关系。轻者可无任何病症,或有食欲不佳和腹痛,疼痛一般不重,多位于脐周或稍上方。痛无定时,反复发作,持续时间不定。痛时喜按揉腹部,腹部无压痛,腹壁不紧张。如蛔虫上窜人胃,使胃失和降,引起恶心、呕吐、吐蛔,甚或虫从口鼻而出;钻人胆道,使肝气闭郁、胆气不行,脘腹剧痛而形成蛔厥;钻人阑门,使气滞血瘀,肉腐血败,那么形成肠痈;蛔虫数量多时,缠结成团,阻塞肠中,使传化不行,腑

3、气不通而形成蛔虫性肠梗阻。诊断1、有吐蛔或排蛔史。2、反复脐周隐痛或阵痛,甚或异嗜,消瘦。3、大便检查发现蛔虫卵。钩虫病的病因与诊断钩虫病是由于钩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因其主要病症为好食易饥,倦怠乏力,肤色萎黄,面足浮肿,故中医文献把钩虫病称为黄肿病、疳黄、黄胖、饕餮黄等。四川及浙江民间又称为懒黄病、粑黄病、桑叶黄等。钩虫病的流行相当广泛,在我国南方各省较为多见。病因病机中医学将钩虫称为伏虫。?诸病源候论九虫候?说:“伏虫,长四分,“伏虫,群虫之主也。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有钩蚴的泥土,钩蚴从皮肤钻人,最后移行至小肠发育为成虫而导致钩虫病。其主要的病理为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消耗人体血液,因

4、而出现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临床表现钩虫病的病症主要由钩蚴及成虫所致,但成虫所致的病症更为长久和严重。钩蚴侵入处的皮肤感到奇痒和烧灼,继而出现小出血点、丘疹或小疱疹,俗称“粪触块、“粪毒、“粪疙瘩。随钩蚴在人体内的移行,受感染后的3-5日,常出现喉痒、咳嗽,重者甚至剧烈干咳或哮喘发作。成虫寄生在小肠,扰乱脾胃气机,吸食及消耗人体血液,因而出现上腹部不适、隐痛,食欲亢进但劳动力反而减退,异嗜生米、茶叶,甚至泥土、碎纸等胃肠失调的病症。严重者出现心悸短气,四肢乏力,头晕耳鸣,面足浮肿,面色萎黄,唇舌色淡,脉数而弱等气血亏虚的病症。诊断1、胃肠失调及气血亏虚的临床病症。2、在钩虫病的流行地区,有

5、钩蚴的感染病症。3、大便检查发现钩虫卵。鉴别诊断钩虫病病情较重,出现“黄肿表现者,需与黄疽及水肿相鉴别。1、黄疸黄疸发病较急,而久病后出现黄疸者,一般均有肝胆病史。黄疽临床表现为全身黄色鲜明如橘色或晦暗如烟熏,目睛黄染,小便黄赤。钩虫病的发黄那么为肤色萎黄或黄而浮肿,目睛不黄,小便清长。2、水肿水肿的病因不一,浮肿部位不同,一般按之凹陷甚或凹陷不起,皮薄光亮,色泽鲜明,小便短涩,饮食正常或纳减,证有虚实之分。钩虫病的浮肿表现为下肢足踝浮肿,或面部目胞浮肿,甚那么全身浮肿,但肤色发黄或萎黄不荣,好食易饥,或嗜食异物,无小便短涩,纯属虚证。姜片虫病的病因姜片虫病是由布氏姜片吸虫,简称姜片虫,寄生于

6、人、猪肠内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临床以腹痛腹泻等胃肠道病症为主,成虫虫体较大,吸盘兴旺,吸附力强,造成的肠机械性损伤较其他肠道吸虫明显,数量多时还可覆盖肠壁,阻碍吸收与消化,其代谢产物被吸收后可引起变态反响。被吸附的黏膜可发生炎症,出血、水肿,坏死、脱落以至溃疡,病变部位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浸润,肠黏膜分泌增加,虫数多时常出现腹痛和腹泻,营养不良,消化功能紊乱,白蛋白减少,各种维生素缺乏;还可有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甚至肠梗阻,严重感染的儿童可有消瘦,贫血,浮肿、腹水,智力减退、发育障碍等。在反复感染的病例,少数可因衰竭、虚脱而致死。病因1、形态学成虫扁平肥大,生活时呈肉红色

7、,形似鲜姜之切片故得名,虫体长2075mm,宽820mm,厚约23mm,为寄生于人体的最大吸虫,成虫有口,腹吸盘各一个,成虫雌雄同体,子宫中充满大量虫卵,虫卵呈椭圆形,淡黄色,大小为130140m8085m,是人体中最大的蠕虫卵,卵壳薄而均匀,一端具有不十清楚显的卵盖,近卵盖端有一尚未分裂的卵细胞,周围有2040个卵黄细胞。2、生活史成虫吸附在终宿主人或猪十二指肠和空肠黏膜上,同体受精或异体受精后,受精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每条成虫可产卵1500020000个/天,虫卵随粪便入水,当温度适宜时,卵内细胞分裂发育为成熟毛蚴,受光线照射毛蚴从虫卵孵出,进入中间宿主扁卷螺后,经发育为胞蚴母雷蚴子雷蚴尾蚴

8、,尾蚴从螺体不断逸出,吸附在周围水生植物外表,形成囊蚴,囊蚴在潮湿情况下生命力较强,但对枯燥及高湿抵抗力较弱,当中宿主吞食囊蚴后,在小肠经肠液作用囊壁破裂,尾蚴逸出,吸附在小肠黏膜上吸取肠腔内营养物质,经13个月即可发育成成虫,成虫在人体内寿命为44.5年,在猪体内约为1年。丝虫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丝虫病是指丝虫寄生在淋巴组织、皮下组织或浆膜腔所致的寄生虫病。我国只有班克鲁夫丝虫班氏和马来布鲁丝虫马来丝虫。本病由吸血昆虫传播。丝虫病的病症体征因丝虫寄生部位不同而异。早期主要表现为淋巴管炎和淋巴结炎,晚期那么出现淋巴管阻塞所引起的一系列病症和体征。诊断主要靠在血液或皮肤组织内检出微丝蚴。预防方法为

9、消灭传染媒介,加强个人防护,治疗患者及感染者,全民服药以消灭传染源。病因丝虫属线虫纲,丝虫目,盖头虫科。体细长如丝。丝虫病流行于亚洲、非洲及大洋洲,在中国仅见班氏丝虫病及马来丝虫病。我国流行区为山东、河南、江苏、浙江、福建、江西、广东、广西、四川、贵州等地。传染源为血中含微丝蚴的早期患者及无病症的带虫者微丝蚴血症者。传播媒介为4属30余种蚊如中华按蚊、微小按蚊、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人是惟一的终寄主,普遍易感。临床表现一、急性丝虫病1、淋巴管炎、淋巴结炎及丹毒样皮炎等淋巴管炎的特征为逆行性,发作时可见皮下一条红线离心性地开展,俗称“流火或“红线。上下肢均可发生,但以下肢为多见。当炎症涉及皮浅薄表

10、微细淋巴管时,局部皮肤出现弥漫性红肿,外表光亮,有压痛及灼热感,即为丹毒样皮炎,病变部位多见于小腿中下部。2、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在班氏丝虫,如果成虫寄生于阴囊内淋巴管中,可引丝虫病起精索炎、附睾炎或睾丸炎。3、丝虫热周期性打寒战,高热,持续2天至1周消退。医学教育网|整理局部患者仅低热但无寒战,在屡次发作后,局部病症才渐渐显露。二、慢性丝虫病慢性期阻塞性病变由于阻塞部位不同,患者产生的临床表现也因之而异:包括淋巴水肿和象皮肿、睾丸鞘膜积液、乳糜尿等。除上述病变外,女性乳房的丝虫结节在流行区并不少见。此外,丝虫还偶可引起眼部丝虫病,脾、胸、背、颈、臂等部位的丝虫性肉芽肿,丝虫性心包炎、乳糜胸

11、腔积液,乳糜血痰,以及骨髓内微丝蚴症等。三、隐性丝虫病临床表现为夜间发作性哮喘或咳嗽,伴疲乏和低热。绦虫病的病因与诊断绦虫病是由猪绦虫或牛绦虫寄生在人体小肠所引起的疾病;古代医籍将绦虫称为白虫或寸白虫。绦虫病在我国分布较广。饮食习惯是决定肠绦虫病多寡及其种类不同的关键因素,喜食生肉的地区感染率高。中医对绦虫的形态、感染途径很早即有明确的认识,并寻找到效果良好的治疗药物。在感染途径方面,早在?金匮要略禽兽鱼虫禁忌并治?篇即指出:“食生肉,饱饮乳,变成白虫。?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以桑枝贯牛肉炙食哙引起本病。而对于绦虫形态的描述,?诸病源候论寸白虫候?说:“寸白者,九虫内之一虫也。长一寸而色白

12、,形小扁,仇虫候?说:“白虫相生,子孙转大,长至四五尺。在治疗上,早在?千金要方九虫?里,就采用槟榔、石榴根皮等有效的药物治疗绦虫病。病因病机绦虫病的病因,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含有囊虫的猪肉或牛肉,囊虫进入体内吸附在肠壁上,颈节逐渐分裂,形成体节,约经23个月而发育为成虫。成虫虫体脱节,从肛门排出体外,故可在内裤或被服上发现白色的虫体节片,节片随大便排出那么可见粪便中有虫体节片。绦虫所致的病变,主要是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从而引起腹胀、腹痛,甚至消瘦、乏力等症。临床表现绦虫病初期,成虫居于肠中,影响肠道气机,引起腹部或上腹部隐隐作痛,腹胀不适,甚或恶心、呕吐。常在内裤、被褥或粪便中发

13、现白色节片,或伴肛门瘙痒。病久那么脾胃功能受损,不能运化水谷精微,加之绦虫吸食营养物质,以致人体化源缺乏,气血不充,故在上述病症的根底上常伴见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食欲不振,舌淡、脉细等气血亏虚的病症。诊断1、粪便中或内裤、被褥上发现白色节片为绦虫病重要的临床特征。2、初期肠道气机受阻引起的腹部隐隐作痛、腹胀不适等脾胃功能失调的病症,及病久伴见的面色萎黄或苍白、形体消瘦、倦怠乏力、舌淡、脉细等气血亏虚的病症。蛲虫病的病因与临床表现蛲虫病是以引起肛门、会阴部瘙痒为特点的一种肠道寄生虫病。世界各地流行极广,全世界感染人口300500百万,我国南方、北方普遍流行,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尤

14、其集体机构儿童感染率高。国内调查资料说明儿童感染率达40%70%.在卫生条件差的家庭往往多数成员同时患病。因此蛲虫病是值得重视的疾病。病因人是蛲虫惟一宿主,蛲虫感染者是蛲虫病的惟一传染源。传染方式有自身及异体感染两种。自身感染系雌虫于夜间爬行肛门,在周围皮肤上产卵,引起奇痒,小儿用手指瘙痒而沾染虫卵。在进食或吮吸时吞入虫孵。虫孵在胃及十二指肠开始孵化成蚴虫,最后在小肠下段及大肠内发育为成虫。假设虫孵在肛门口孵化,幼虫可爬进肛门,侵入大肠,引起逆行感染,这两种自身感染方式使感染加重,迁延不愈,异体感染是通过被污染虫卵的食物、玩具经口感染,也可经口鼻、吸入飞扬的虫卵再咽下而感染,这是造成集体和家庭

15、间传播的主要方式。临床表现约1/3的蛲虫感染者可完全无病症。1、肛门周围或会阴部瘙痒是由蛲虫产生的毒性物质和机械刺激所产生,夜间尤甚,影响睡眠,小儿哭闹不安。由于奇痒抓破后造成肛门周围皮肤脱落、充血、皮疹、湿疹。甚而诱发化脓性感染。2、消化道病症蛲虫钻入肠黏膜,以及在胃肠道内机械或化学性刺激可引起食欲减退、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病症。3、精神病症由于寄生虫在体内排出的代谢产物,导致精神兴奋,失眠不安,小儿夜惊咬指等。小儿的异嗜病症,蛲虫病患者最为常见,如嗜食土块、煤渣、食盐等。4、其他病症由于蛲虫的异位寄生所引起,如:阴道炎、输卵管炎、子宫内膜炎等。也可侵入阑尾发生阑尾炎,甚至发生腹膜炎。囊虫病的诊断与鉴别猪囊尾蚴病cysticercoids cellulosae俗称囊虫病,是猪带绦虫的蚴虫即猪囊尾蚴Cysticercuscellu-losae寄生人体各组织所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